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合集下载

颅内支架操作方法

颅内支架操作方法

颅内支架操作方法
颅内支架操作是一种介入性手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才能实施。

下面是颅内支架操作的一般步骤:
1. 麻醉和准备: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医生会插入一个导管到齿环上,通过该导管注入药物。

同时,医生需要确定手术位置并对手术区域消毒,覆盖手术巾保持手术区域干净。

2. 引入导管:医生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股静脉插入导管,并将导管引入颅内。

通过导管,医生可以看到手术区域,并将颅内支架导入血管。

3. 放置颅内支架:医生将颅内支架导入血管,调整并放置在需要治疗的位置。

放置时确保支架已经扩张并缩回到正确的位置。

4. 结束手术:当所有程序完成后,医生将撤回导管,并确保没有出血。

导管会用注射器注入密封剂以封闭伤口。

5. 观察和恢复:手术后患者需要观察几天,检查是否有任何并发症。

在出现任何不适或问题时,患者应尽快与医生联系。

颅内支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手术,需要非常谨慎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成功实施。

因此,请确保寻找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来执行该手术。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作者:陆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总结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开展的36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对:36例患者成功随访3个月至半年,疗效明显,患者家属均十分满意。

所有患者中,33例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有明显的好转,好转率为92.86%;另外,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未留后遗症,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但对一过性脑缺血起预防作用,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充足的准备是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基础,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医护间密切的配合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认真的监测和全面的护理是可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力保障【关键词】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支架;脑血管狭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4—01缺血性脑血管病(TIA)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

我科2010年12月一2013年6月开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4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8.2岁。

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血管狭窄程度70%一90%。

其中颈动脉狭窄24例,椎动脉狭窄12例。

1.2手术方法颅内段动脉狭窄的患者全部实施全身麻醉,颅外段病变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

术前均常规给予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和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患者取仰卧位,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置人导管鞘,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症状性狭窄大于50%,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颈动脉狭窄术中均予放置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

DSA护理(1)

DSA护理(1)

安置动脉压迫止血器
四、术后护理
1.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将患者送入病房,平移到病床上,严密监测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瞳孔等。
2.穿刺处观察、护理 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持续压迫穿刺点8-12小时,压迫期间术侧下 肢制动,穿上弹力袜防止深静脉血栓,同时严密观察穿刺处压迫 器固定情况,有无移位、出血或皮下血肿,并对比观察双下肢的 皮温、皮色、动脉搏动情况。
二、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
相关检查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 血糖、胸片、血凝象、 输血前检查
说明手术目的、过程、 注意事项等,消除紧 张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备皮、左侧肢体穿刺 留置针、更换病员服
三、术中护理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 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连接心电监护 3.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 4.准备手术包 5.备好急救药物:阿托品、多巴胺等
3 • 脑血管痉挛
4 • 高灌注 综合征 5 • 急性脑梗死 6 • 脑出血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 拔管手法不当, 压迫时间过短, 压迫器移位, 或 过早肢体活动均可能导致穿刺部位血肿或出血。 一旦发现血肿, 立即给予重新包扎、止血。故术后 绝对卧床休息, 穿刺侧下肢制动, 压迫出血 15~ 30 min,再加压包扎或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 严密观察
3.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可进食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8小时内饮 入量为 1000-2000mL,以便使注入体内的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
4.活动
术后动脉压迫器压迫期间,术侧下肢避免髋关节及膝关节活动,
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3天内尽量避免深蹲、用力解便等动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颈、椎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颈、椎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
架成形术 , 随访 期 内病 死 率 为 2 4 ( / 1 ; 后 仍 有 部 分 . 14 ) 术
的 心血 管 事 件 进 行 积 极 、 断 、 速 的 处 理 , 般 均 会 好 果 迅 一
转 。
临床症状和体征 1 3例 , 狭 窄 率 为 1 , 1 未 行 支 架 治 再 O 5例 疗 , 访 期 内缺 血 性 卒 中 发 生 率 为 7 8 (/ 1 , 死 率 为 随 . 4 5 ) 病
mi 2 n 6例 , h 1 例 , 4 h6例 , 4 7 2 1周 2例 ; 压 < 9 / 0 mm— 血 0 6
Hg2 4例 , 缩 压 下 降 > 4 收 0mmHg2 例 , 1例 患 者 术 后 6 7 仅
h出 现 血 压 升 高 ( 水 肿 所 致 ) 脑 。低 血 压 是 颈 动 脉 支 架 植 入
亦 可发 生 在 血 管 重 建 术 后 3周 内 。 常 表 现 意 识 模 糊 、 痛 、 头
恶心 、 血压 增 高 等 。 高灌 注综 合 征 与 血 流 量 增 高 而 缺 血 区 域
扩 张 的血 管 暂 时 丧 失 了 自动 调 节 功 能 有 关 。常 见 于 高 度 狭 窄 血 管 术 后 即 刻 发 生 , 以在 术 中 和术 后 短 期 内要 保 持 相 对 所 较 低 的 血 压 , 避 免 加 重 该 综 合 征 , 持 收 缩 压 于 1O 10 为 维 2 ~ 4 mmHg并 维 持 2 ~4 ,避 免 对 近 期 脑 梗 死 患 者 行 颈 动 脉 4 8h 狭 窄 C S术 1 若 发 生 时 可 给予 降颅 压 和 降血 压 对 症 处 理 。 A ¨, 2 3 穿刺 部 位 皮 下 血 肿 表 现 为 术 后 6 h拔 除 鞘 管 时 在 穿 . 刺 部 位 附 近 出 现 圆形 青 紫 色肿 胀 , 界 清 楚 , 边 固定 , 径 3 直 ~5

脑血管支架手术后护理要点

脑血管支架手术后护理要点

脑血管支架手术后护理要点脑血管支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它通过在狭窄或阻塞的脑血管内植入支架,恢复血液流通。

手术后的护理十分关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下面将介绍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护理要点。

1. 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2. 保持患者平卧:手术后的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以防止血压过高或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定期更换体位:为了避免压力均匀,预防压疮的发生,需定时更换患者的体位,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4. 观察手术部位: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5. 控制患者的情绪: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等情况,护士需要进行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恢复。

6. 给予适当的液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给予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7. 管理疼痛:手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8. 规律的口腔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有口干、口臭等不适,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9.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护士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其营养需求。

10. 防止感染:护士应加强手术部位的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11. 做好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12. 促进康复:术后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护士可以进行一些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恢复。

13. 定期复诊: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可以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平卧、定期更换体位、观察手术部位、控制情绪、给予适当的液体、管理疼痛、口腔护理、饮食管理、防止感染、病情观察、促进康复和定期复诊。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脑血管堵塞支架标准

脑血管堵塞支架标准

脑血管堵塞支架标准
脑血管堵塞支架植入术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在影像学检查和脑灌注检查中,发现狭窄程度超过50%,且狭窄段长度超过10mm,需要考虑进行支架植入术。

2.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在影像学检查和脑灌注检查中,发现狭窄程度超过70%,且狭窄段长度超过10mm,同时患者年龄较小、无其他危险因素,可以考虑进行支架植入术。

3.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2段及以下分支狭窄:在影像学检查和脑灌注检查中,发现狭窄程度超过50%,且狭窄段长度超过10mm,需要考虑进行支架植入术。

4. 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2段及以下分支狭窄:在影像学检查和脑灌注检查中,发现狭窄程度超过70%,且狭窄段长度超过10mm,同时患者年龄较小、无其他危险因素,可以考虑进行支架植入术。

5. 椎-基底动脉狭窄:在影像学检查和脑灌注检查中,发现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且狭窄段长度超过10mm,需要考虑进行支架植入术。

6.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在影像学检查和脑灌注检查中,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且狭窄段长度超过10mm,同时患者有明显脑缺血症状,需要考虑进行支架植入术。

7. 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在影像学检查和脑灌注检查中,发现颅
外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且狭窄段长度超过10mm,同时患者有明显脑缺血症状,可以考虑进行支架植入术。

总之,脑血管堵塞支架植入术的标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症状、年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个因素。

同时,手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2.2.2 血压的观察 观察病人 的神志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经 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的动脉得以扩 张,动脉血运重建,血压会改变, 因此严密监测24h(1h 1次)血压 变化,并详细的记录,发现异常 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2.3 并发症的观察 每15~30min巡视 患者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及皮 下血肿,询问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 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肤黏膜有无 出血倾向。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 防止出血,出现便秘及时处理。观察穿刺下 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脚趾的活动情况以 及穿刺侧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色泽,并做详细 记录。每1~2h可进行1次被动肢体按摩,以 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的形成。

1.2 治疗方法 在局麻下行 股动脉穿刺,然后从穿刺处插入 7F鞘导管,行血管造影,测量病 变血管的长度及血管的直径,选 取适合于病变的支架,通过导管 将精细的支架输送到狭窄处释放 支架撑开血管,最后行血管造影, 检查放置支架后血管狭窄段和远 侧段的血流情况。
对于有动脉硬化斑块,有斑 块脱落危险的患者,可以应用保 护伞。将保护伞放入狭窄的远段, 并释放。保护伞的导丝就作为导 引导丝,支架沿保护伞的导丝置 入。
2.2.5 防止支架塌陷 支架置入手 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 疗方法,但极少的患者会发生塌陷, 此常发生在手术后1年内,按目前全世 界统计资料,每100个接受这种手术的 患者有5~6个会出现再狭窄或塌陷,所 以需向患者说明不要用力按摩颈部和 头部,在手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B超, 手术后1年复查DSA。本组病例中由于 合理护理,未发生支架塌陷。
2.1.4 术前一般护理 为了防 止术中呕吐,手术前一天进食减 少,术前4h禁食禁水。执行术前 治疗医嘱,并为双侧腹股沟及会 阴部进行备皮,清洗皮肤。患者 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肌肉注射地西 泮10mg或鲁米那钠0.1g及阿托品 0.5mg。

脑血管支架植入知情同意书

脑血管支架植入知情同意书

脑血管支架植入知情同意书脑血管支架植入知情同意书尊敬的病人:您好!经过全面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您的疾病需要进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

在您决定接受手术前,请您认真阅读本知情同意书,以便充分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同时也更好地保障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

一、手术目的和方法手术目的:通过脑血管支架植入,可以恢复或改善脑血管条件,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动脉狭窄、脑出血等),达到保护神经功能和延长生命的效果。

手术方法:在麻醉下,通过切口或穿刺技术将脑血管支架输送到目标血管内,依靠自身的设计特点完成血管的支撑和修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控制血管形态,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血管病的目的。

手术时间和复苏时间不固定,通常为1-3小时。

二、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也不例外。

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1.麻醉风险:麻醉药物可能引起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的改变,严重的情况可能危及生命。

但是,国内外麻醉技术水平、药物安全性和监测设备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使得麻醉风险已经降低到最低限度。

2.动脉穿刺风险:如果手术需要动脉穿刺,则可能出现出血、血肿、血栓、血管损伤等情况,甚至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或支架再次植入。

3.支架植入风险:支架在输送、展开和落定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病变的恶化、血流受阻、支架脱落或移位、血管破裂、出血、脑梗塞等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或二次手术。

4.放射线辐射风险: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使用了X光技术来引导操作过程,因此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放射线辐射风险。

不过,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已经尽量降低了放射线的剂量和时间,使得辐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5.其他风险:可能包括感染、过敏、恶心、呕吐、头痛、肌无力、抽搐、意识丧失、认知损害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订制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术后注意事项及后遗症手术后需要您注意以下事项:1.定期进行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需要进行定期的颅内血管造影和MRI等检查,以确保支架稳定和恢复情况。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一种常见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而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被证明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热点趋势之一[1],这种技术不仅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2]。

我院神经内科也展开了此项技术,现将此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1.手术方法手术途径采用逆行股动脉穿刺法,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下1.5~ 2cm股动脉的搏动最明显处。

穿刺成功后放入导丝,9F导引器(鞘),SF的诊断导管杆至颈总动脉,造影显示狭窄部位。

抽出诊断导管后,9F的导引导管沿导丝引入颈动脉分叉处1cm,注射造影剂显示路径图,0.014”(1”= 2.54cm)的导丝小心穿过病灶。

球囊导管沿导丝穿过病灶,扩张10~ 15s,压力约为14个大气压。

退出球囊导管,支架释放系统沿9F导引导管,在导丝帮助下到达病灶,确定好支架的位置,然后释放支架。

支架安置完毕后,注射造影剂局部显示支架位置和管腔扩张情况,最后抽出9F的导引导管和导丝[3]。

2.护理2.1 术前护理按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护理常规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护理评估,特别注意有无高危因素,如高龄、大面积脑梗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以及心理状态调查等,确立护理重点。

记录患者的体温、双上肢血压、心率、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中、术后出现情况时能及时提供信息。

针对部分患者因为对手术的不了解而产生的不同的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恐惧,采取一对一方法,耐心细致地给予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方法、过程。

常规术前准备包括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查血常规、血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颈部血管B 超、经颅多普勒(TCD)等。

术前3-5天遵医嘱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血管支架原理

血管支架原理

血管支架原理血管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它的原理是通过植入到病变血管内,扩张并支撑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支架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血管支架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增加血管内腔的直径,增强血管的通透性,达到血流畅通的效果。

血管支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钴铬合金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血管支架的植入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导丝引导、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首先,医生会通过穿刺手术将导丝引入病变血管内,然后将导丝引导到病变部位。

接下来,医生会将球囊导管通过导丝引导到病变部位,并将球囊充气扩张,使病变血管腔扩大。

最后,医生会将支架通过导丝引导到已扩张的血管内,然后释放支架,使其自行膨胀并牢固地植入于血管内壁。

血管支架的植入不仅可以扩张病变血管,还可以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或脱落,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同时,血管支架可以重建血管的正常形态,恢复血流的平稳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血管支架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可供选择,如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和无药物涂层支架等。

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血管支架植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血管狭窄再度发生、血栓形成、血管损伤等。

因此,在进行血管支架植入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充分告知患者手术的利弊和风险,以便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血管支架是一种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通过植入支架,可以扩张和支撑病变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支架的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需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和决策。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支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常见病症之一,其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且致残率达70%以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和诊断是经股动脉穿刺,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

该方法是诊断各种脑血管病的唯一“金标准”[1]。

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死率。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7月开展全脑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7月-2009年8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共40例,其中支架植入5例。

男34 例,女6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9岁)。

40例患者中,脑梗死10 例,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后循环缺血8例,脑血管畸形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例。

1.2方法及预后在介入室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取舒适体位,头部置于头架内,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行全脑血管造影。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不适两例,及时发现并处理后康复出院。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准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心等心理,所以术前应多与患者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目的和过程、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造影剂时身体有灼热感)等,消除其顾虑,树立信心,配合手术。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解释。

因为患者术后右下肢严格制动6小时,并卧床24小时,所以要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不适应[2]。

2.1.2 患者的准备术前一天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以便术后对照。

做好碘过敏及抗生素皮试,手术当日在左上肢留置静脉通路,以便术中用药。

手术前四小时禁食水。

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

根据患者情况酌情留置尿管[3]。

2.1.3 实验室准备遵医嘱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

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

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一.定义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是指由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部位、侧枝循环情况,选用比靶血管直径粗2mm左右,比病变部位长4mm左右的自膨式支架,依据路径图指引将支架系统准确植入并完全覆盖狭窄处,并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准确到位并成功释放的治疗方法。

二.护理问题(一)有出血的风险与手术部位穿刺有关。

(二)皮肤切口与手术部位切口有关(三)排尿改变与患者排尿习惯改变有关。

(四)潜在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五)知识缺失与缺乏脑血管造影相关知识有关。

(六)焦虑与患者缺乏手术与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七)自理缺陷与术后卧床有关。

(八)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三.术前护理(一)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四肢肌力等情况,遵医嘱术前应予抗血小板等药物。

(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三)患者准备:根据医嘱常规完成皮肤准备,更换病员服;遵医嘱确定禁食水时间;训练床上大小便;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留置静脉套管针(左侧上肢);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完善《术前查证与患者交接记录单》内容,遵医嘱术前用药;根据转运登记,与服务队人员交接并由服务队人员护送患者去介入室,或由护士护送至介入室。

四.术后护理(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护理记录:严密观察神志,每 30 分钟测量血压,连测 8 次,之后每两小时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120-140/60-90mmhg 左右(遵医嘱),防止颅内出血和高灌注综合征。

(二)体位与活动: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体位,如患者全身麻醉,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穿刺侧下肢制动 6 小时。

(三)穿刺部位的护理:1.穿刺点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股动脉穿刺处有无皮下血肿或出血、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肢端皮肤温度、颜色有无紫绀情况。

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察造影剂不 良反应 ;观察术 后 7 2 h观察 尿量 ,预 防肾功 能损 伤 ;同时 ,加强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若皮肤颜色变暗,且 肢体温度 变冷、下肢动脉 脉搏消失 ,应 立 即通 知医生及 时处
理。
1 临 床 资料
8例患者 中,男 5例 ,女 3例 ;年 龄 4 3—7 8岁 ,平 均 ( 6 4 . 6± 2 . 3 )岁。所有患者 均经 颅多普 勒超 声检查 、数 字减 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 内血管狭窄 ,狭窄程度 6 5 %一 9 o %, 其中基底 动脉 狭窄 3例 ,椎 动脉颅内段 2例 ,大脑 中动脉 M1 段3 例 。所有患者 临床症 状表 现为不 同程度 的偏 身麻木 、眩 晕 、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偏瘫等 。所有患者均 给予 Wi n g - s p a n支架植入术治疗。
所有 患者均一次植入成功 ,经 围术
加强对颅 内血 管狭 窄支架植入术
收治的 8 例颅 内血管狭 窄患者应用支后 临床症状均消失,无并发症,出院随访 6个 月,临床 效果 良好 。结论
的护理 ,有利 于提 高颅 内血管成形术成功率,对临床 治疗有积极的临床 意义。
虑为过度灌注综合征 ,需立即通知医生及 时处理。 2 . 3 . 5 出院指导 出院前 ,指导 患者 保持 良好 的心态 ,避免 情绪激动,劝诫患者不可做重体力活及剧烈运动 ,鼓励灌 注每 日参加舒缓 的户外体育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在饮食上 ,应给 予低脂、低盐、高营养 、高维生素 的饮食 ,同时,指导患者如 厕或起床起身时 ,切忌不可用力过猛 ,应缓慢起身 。严格遵 医 嘱服药 ,并定期到院复诊 。

1 4 2・
Cl i n i c a l Ra t i o n l a Dr u g Us e。J u l y 2 01 3, Vo L 6 N o . 7 C

大脑后动脉p2段支架植入术

大脑后动脉p2段支架植入术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记世界首例大脑后动脉支架置入术2009-8-12 16:29:32大脑后动脉位于中脑、间脑和端脑接合处,起自基底动脉终末的分叉处,是基底动脉的终支。

在国内外脑血管介入诊疗领域,大脑后动脉被列为血管内治疗的禁区。

主要是因为所置入支架的血管直径非常小,只有2毫米左右,支架置入过程中,导管要穿越非常迂曲的椎基底动脉系统。

另外,这个部位的血管供应脑干、丘脑和大脑枕叶等重要脑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007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中心经过严密、细致、全面的术前准备,成功实施世界第一例大脑后动脉P2段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实现了大脑后动脉P2段支架治疗零的突破,使我国脑血管介入治疗走在该领域的前列。

患者为男性,39岁,因反复脑梗死、高血压病入院。

头颅MRI提示右侧基底节及右侧枕叶梗塞;DSA提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90%狭窄。

和以往患者所做的检查比较有明显加重的趋势。

经分析后确定这一患者的症状主要是由于右侧大脑后动脉的狭窄引起的。

由于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狭窄还在不断进展,脑血管病介入中心专家们经过认真分析和评估后,决定对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并专门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介入专家组成的治疗小组。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经过2年的随访,患者无新的脑梗死发生。

经过复查,病变的血管畅通,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此后,脑血管病介入中心的专家们秉承最大限度地为病患谋福利的信念,先后完成了多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支架置入术,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为此,我们将该病例总结后,写成论文,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的SCI杂志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上,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极大扩展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中心在国际脑血管介入诊疗领域的影响力。

病例一: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支架置入术(箭头所指部位)治疗前导丝通过病灶释放支架治疗后病例二: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支架置入术(箭头所指部位)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

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查房

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查房

九、手术过程
压力泵控制压力并将球囊定位于病变处按规定压力2次充盈球囊扩张病变血管,扩 张后造影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扩张效果欠满意,残留部分狭窄,并可见动脉内 夹层改变。告知家属并经家属同意后行支架植入术,遂缓慢交换取出球囊扩张导管 ,取强生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统ENC452200 直径4.5mm*长度22mm动脉支架沿 微导丝送至病变处定位于病变处,造影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行标准侧位造影造影 见支架位置良好,贴壁佳,病变处狭窄残留10%,动脉夹层处贴壁良好,未见血管 痉挛,病变以远处脑血流正常。术毕导丝引导下拔除Navien及长鞘,因肝素化后予 以动脉6F鞘管闭合器缝合,缝合后仍可见少许渗血,故予以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 血。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全麻未苏醒,经会诊后于12:00护送转入ICU进一步监护治 疗。
数量 各型号
1 各型号
1 各型号
六、手术安全核查
患者于2021-9-3-9:00平车推入介入室,与 手术医生、技师共同进行三方核查,认真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填写手术安全核 查表并签名。
七、麻醉与体位
麻醉:以局部麻醉为主。
手术体位:平卧位,下肢略外展,保证患者的舒适 与安全,不过度牵拉肢体,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 保护受压部位,防止体位不当所致的并发症,注意 隐私部位的保护和保暖。
二、简要病史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史,心脏病 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三、辅助检查 头颅CT显示:无脑出血。
四、诊断
1、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2、脑梗死恢复期 3、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
患者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 射灵敏,入院时体温: 36.5℃ 、脉搏:75次 /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6/93mmHg,

护理论文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护理论文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

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

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

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

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心理疏导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

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流程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流程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流程(一)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包括症状、体征、疾病的进展等。

2.进行相关检查,如脑血管造影、MRI、CT等,以评估患者血管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3.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目的、步骤、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

4.做好手术设备的准备,包括血管导管、引导线、支架等。

(二)手术过程1.局部麻醉:将患者放置在手术床上,一般采用局麻,在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2.动脉穿刺:在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铺盖,然后使用穿刺针将血管穿刺,并插入导管。

3.导管进入血管:将导管逐渐推进到靠近病变部位的血管内,常通过导丝来引导导管的进入。

4.血管造影:在导管进入血管后,通过向导管内注入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以鉴别病变的部位和情况。

5.引导线放置:在血管造影后,导管直接进入血管病变部位,通过向病变部位引入引导线来进行导管的定位。

6.多层螺旋CT:引导线引入后,进行多层螺旋CT,了解支架放置部位的血管状况和血流动力学。

7.支架放置:确认支架放置的位置和尺寸后,将支架通过导管送入病变部位,并在需要的部位展开,使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

8.血管再造影:支架放置后,进行动态血管造影,确认支架置入后的血管通畅情况。

9.导管拔出:支架放置成功后,将导管逐渐拔出,然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并进行包扎处理。

10.术后观察: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术后观察,监测血压、呼吸、神经功能等指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护理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处理,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3.给予适当的液体支持,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4.定期复查患者的相关指标,如头颅CT、血管造影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5.患者术后应保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防止血管破裂或血栓脱落。

6.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左脑中动脉闭塞,选支架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治疗方法[001]

左脑中动脉闭塞,选支架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治疗方法[001]

左脑中动脉闭塞,选支架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左脑中动脉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面部、手臂、腿部的肌肉无力,言语不清、意识模糊、视力丧失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必须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左脑中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选支架手术和保守治疗。

1.选支架手术选支架手术是治疗左脑中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患者的股动脉插入支架,将其导向闭塞的血管部位。

然后,通过扩张球囊,将支架放置在闭塞的血管中,撑开血管狭窄的部位,恢复血管的通畅。

2.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支持疗法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例如,利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来维持血压、血流的稳定。

二、手术和保守治疗的选择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病情、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作出判断。

如:1.急性期治疗如果左脑中动脉闭塞是突然发生的,则需尽快选择手术治疗。

此时需要进行颅内血管急救措施,将病情控制在最短时间内,避免致命后果。

2.稳定期治疗如果病人处于稳定期,且症状较轻,则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控制血压、血脂等方面,以减轻症状、稳定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3.病变严重性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如出现脑梗塞等,则需选择手术治疗。

而如果病情相对轻微,如血管狭窄不严重,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4、患者身体状况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身体弱者,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差,则需要优先选择保守治疗。

三、治疗注意事项1.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遵循药物的用量、用法等要点,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要精心准备,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流程、手术后的护理等。

另外,手术治疗之后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控制病情并恢复身体肌力和神经功能。

3.生活方式左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保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

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