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1、___对___年幼却聪明过人。
他的祖父___是魏郡太守。
有一次,正月日食,京城看不到,___听到这个消息后向皇宫报告。
太后问他这次日食持续多久,___想不出来怎么回答。
这时,七岁的___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之后就像月初一样呢?”___大吃一惊,立刻回答了太后的问题。
太后对___十分惊奇和喜爱。
2、神童庄有恭___是广东人,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
他家住在离___很近的地方。
一天,他在附近放风筝,不小心风筝飞到了将军署的院子里。
___直接走进去要取回风筝。
守卫们觉得他神秘莫测,就问他:“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___老实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将军问他:“你读过书吗?能对诗吗?”___回答:“能,这是小事,有什么难的?”将军听了以为他很厉害,就让他对一幅画作品进行评论。
画里有一座房子,但是屋里没有人声,没有龙的吟声,没有虎的啸声,没有花的香味,也没有鸟的叫声。
将军觉得这很好笑,就让___来评论一下。
___说:“只需要看这里面的一局棋,我就可以对它进行评论了。
”他说:“这是一局残棋,只剩下半局了,车没有轮子,马没有鞍子,炮没有烟火,兵没有粮食。
将军要小心,小心。
”3、___聪慧___十几岁的时候,就背诵了《诗经》、《论语》和数十万言的辞赋,写作能力非常出色。
___看了他的文章,问他:“你找人帮你写这篇文章了吗?”___跪下回答:“我自己写的,言出之后就成了文章,没有什么难的。
”当时,邺城有一位叫做笔立的人,他的书法也非常出色。
___非常赞赏___和笔立的才华。
4、鲍子难客___家族有一千个客人。
有一次,有人送来了鱼和雁,___看到后说:“上天对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它们生长五谷,还有鱼和鸟,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
”客人们都赞同。
不过,___的儿子年纪只有十二岁,也在场。
他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上天创造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这些生物之间并没有贵贱之分,它们只是相似而已。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一)陆清献公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
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
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
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
”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
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2)谓.县人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1)做,当(2)说,对……说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3、比喻受民爱戴4、以理喻,以情恕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二)王翱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
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
”公不得已受之。
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
”公曰:“第买之。
”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
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2)公悉拆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篇一: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txt>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②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
③奚为:为什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24题) 1.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②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昔者秦王____________ 食:吃 ( )③公使梁丘据____________ ④病者以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译文: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译文:(4)阅读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①百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忧虑,而后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欢欣。
(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②此亭名为“喜雨亭”,喜在何处?(用自己的话回答)答:【答案】(1)A (2)①命名 ②这 ③才 ④痊愈(3)①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
②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
(4)①弥月不雨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②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下了一场大雨能有好的年成。
(或“渴盼的大雨终于来临”)难度:偏难 知识点:散文类17.阅读下面,完成各题。
善 学 者①(战国)《学记》善学者,师逸②而功③倍,又从而庸④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⑤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
不善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①选自《学记》。
题目是编者加的。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急迫。
一、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4分)。
可以有得.收获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道理其义自见.同“现”,显现自晓.其义也明白2.翻译句子(4分)。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书读得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示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不到吗?3.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2分)。
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4.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心到”_的重要,这是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5.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5.结合自己的学习,简要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3分)答案略。
二、课后练习(准确翻译选文)译文: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终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别当意,必再三易之别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终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别当意,必再三易之别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答案】答案:【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终生关于写字,从来也别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略微有一点别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别怕烦恼。
所以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巧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略微别称心,必然再三地更改它而别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称赞了文明学习书法仔细,一丝别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那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那个方面的例子【答案】【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如此向来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额头,双足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综合练习(一)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
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
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
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
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
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
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
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
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
”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
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
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
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
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居房山者四年。
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
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
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
公死,是死国史也。
”素遂止。
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
顷之,坐失朝,被劾罢。
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
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终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
”时素已七十余矣。
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
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
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
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1.下列对文中画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文言文阅读训练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 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急迫。
一、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 4 分)。
可以有得收获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道理其义自见同“现”,显现自晓其义也明白....2.翻译句子( 4 分)。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书读得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示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不到吗?3.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 ?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 2 分)。
第一步要“熟读” ,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 ,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4.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心到” _的重要,这是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2 分)。
5.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5.结合自己的学习,简要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分)答案略。
二、课后练习(准确翻译选文)译文:欢迎下载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一、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 8 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病值胡贼攻郡正赶上敌人败义以求生毁弃...不忍委之放弃遂班军而还于是,就一郡并获全全一起....2.翻译句子( 4 分)。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我)远道来看望您,您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吗?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于是就退兵而回,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3.请用“ ||”划分文章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 3 分)第一层:写荀巨伯在危难中不肯离开病友,不肯败义求生。
第二层:写荀巨伯在贼兵面前表示愿意以身代友命。
第三层:写贼兵因受荀巨伯义举感动而退兵。
4 .“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分)“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与荀巨伯进行对比,说明了当时的局势,衬托出荀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
5.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4 分)荀巨伯是一个舍生取义、重情重义的人。
启示略。
二、课后练习(准确翻译选文)译文: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荀巨伯以德退敌译文: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 ”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
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
”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借鉴与启示 ] “南辕北辙”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君子①志道②[思考与练习 ]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1.解释:①驾②用③数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2.翻译:①吾御者善。
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②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3.“我欲之楚”和“此非楚之路也”中,两个“之”在语法上的区别是。
〔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 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文答案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初中文言文训练初中文言文训练初中文言文训练初中文言文训练1111----40404040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考答案参考答案1111.《.《.《.《君子志道君子志道君子志道君子志道》》》》1、①登上②形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
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2、君子立这棵树的下面” 。
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 登② 小③ 为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
(意对即可)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 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6666.《.《.《.《白云山岳皆文章白云山岳皆文章白云山岳皆文章白云山岳皆文章》》》》1、①悟②光芒四射的艳丽③灵秀挺拔的气概④博大宽广的胸怀⑤都、全⑥虚心有节⑦高风亮节⑧傲然不屈的性格 2、①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舒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游览白云山岳皆文章观朱霞①,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观赏中,时时处处都有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意对即可)3、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②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人们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学到了许览处皆师友也。
选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注释〕①朱霞:美丽灿烂的彩霞。
②黄华: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无尽的景致中。
(意对即可)飘香的菊花。
〔文学常识〕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清末民国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情语皆景语。
” 人类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人以无尽的乐趣,也激起人们无限的情感。
如上文所述:早晨的太阳光芒四射,人们从灿烂的朝霞中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天上的白云舒卷,又使11111111....荀巨伯以德退敌荀巨伯以德退敌荀巨伯以德退敌荀巨伯以德退敌1.①适逢,正赶上人感受到奇妙云海的变幻莫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悟②明丽告诉,对说③离开④全⑤道义2.①荀巨伯远道来探望生病的朋友。
②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③灵奇④浩瀚⑤皆⑥虚心⑦晚节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
3.整座郡城的人都走光了。
反衬出荀巨伯的重道义。
⑧ 本性2、翻译:①观白云,悟其卷舒。
②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3、“俯仰间皆文章20202020....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南辕北辙1.①马车②费用,盘缠③几,几个2.也”实指,本短文告诉我们我的车夫驾车本领高。
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车杠(目标)在南,而车轮(行动)却向北。
3.前者动词,意为“到去” ,后者是结构助词,意为“的”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后谥“武”,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使:使臣。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王圭(gui1 )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自以:自以为,自己认为。
形陋:形貌丑陋。
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雄:威服,动词。
远国:指匈奴。
崔季琏:《三国志·魏志·崔琰(yan3)传》:“崔琰,字季五圭,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
”帝:指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曹操。
捉刀:握刀。
立床头:站在(充当魏王的崔季瑾的)坐位旁(充当护卫)。
床,古代的坐具。
既毕,令间牒问曰:“魏王何如?”间牒:秘密侦探敌情的间谍。
何如:怎么样?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雅望:高雅的风采。
乃:是。
魏武闻之。
追杀此使。
这是曹操因他眼光太锐利,放他回去,怕对自己不利。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形貌丑陋,不能够威服远方国家,就命崔季瑾代替(自己坐着),他自己握刀站在坐位旁(充当护卫)。
(接见仪式)已经结束。
(曹操)派间谍问匈奴使者说:“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非同寻常,但是那坐位旁的握刀人,这才是个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