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生活语文教育思想探析
李镇西教育精神解读
细节折射爱心——参加“李镇西班级教育思想研讨会”的一些感触2011年5月8日,我们一行6人参加了在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举办的“走进李镇西班级教育思想”的研讨会。
通过大会我们了解了李镇西班级教育思想的研究历程,听了李镇西校长的题为《做最好的班主任——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专题报告。
李校长用了大量的武侯实验中学班级管理案例和图片,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他的班级建设与管理理念及具体操作方法。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次研讨会给我最深的一个感受:细节折射爱心。
一、把握契机,从细节处走进学生的心灵。
1、李镇西给学生念日本著名作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留下了一大笔债。
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12月31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祝我们过个好年。
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店,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
’”初一(13)班的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认真地听《一碗阳春面》。
下课铃响,一堂主题班会课,在掌声和孩子们感动的泪水中结束。
其实,孩子们不知道,这是李镇西和该班学生王慧君的“君子协定”。
李校长不过是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孩子们:要像《一碗阳春面》里写到的那样,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究竟是不是我们班的副班主任?”2006年9月的一天,正在办公室午休的李镇西被一位率直大胆的女学生惊了一跳。
来“告状”的正是王慧君。
因为性格原因和周围同学相处得不融洽,受到同学“排挤”的王慧君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副班主任李镇西。
“我相信你!”王慧君说,“我只是来给你说说心里话:同学们都不理我,我觉得好孤单。
”李镇西慢慢开导她,“遇到这些事不要哭,要好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多小时长谈后,李镇西与王慧君悄悄达成一个“君子协定”———他不当面批评王慧君和那些“排挤”她的同学,而是找机会以婉转的方式告诉大家,同学之间要学会和谐相处。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摘要李镇西被誉为“中国式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实践一直被其他的学校、老师模仿,本文从爱心教育、民主教育两个方面对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阐释。
关键词:李镇西;爱心教育;民主教育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李镇西老师被誉为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其民主教育思想一直为人称道。
早先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就对他很是崇拜。
2014年李镇西老师来我校讲学,还没见到他是就在猜想:这为深受学生喜爱,备受同行称赞的老师究竟是什么模样,应该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学者吧!一见到他却把我之前的想象都推翻了。
我们在观众席入座后,一位穿着衬衣的男老师随即坐在了主讲台上。
他坐下后第一个表情是微笑,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是李镇西。
开场白简单随意,亲切自然,完全不是想象中的严肃学者。
这也为他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然后,他便展示了一组照片,照片上的学生眼神清澈明晰,笑容真挚热情;照片上的老师亲切温和,与学生相处融洽和谐。
李镇西老师边展示照片,边娓娓地道着这些照片记录的和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
让我惊讶的是一个从教几十年的老师,竟然记得和他的学生发生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竟然对这些琐碎的事津津乐道。
才一开场,李镇西老师便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还真是不简单啊!接着,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教育实践向我们阐释了他的教育思想。
一、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在讲座中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因为你而觉得幸福。
听到这句话立刻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以前一直都不清楚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是“清规戒律”还是“可有可无”,现在才认知到原来老师之于学生是一种幸福的存在。
老师只有有了这一种认知才会知道自己应该把学生摆在什么位置,应该要怎么做。
老师只有首先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心里,想给学生幸福,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才能做好教育事业。
李镇西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直都在亲身践行着这一教育原则,而且非常成功。
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启示
2013-07观察思考保持卷面的整洁。
七、写完之后,勿忘检查作文评卷是根据要点、语言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来给分,根据错误多少来扣分。
因此,花几分钟时间用来检查错误显得尤为重要。
检查错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格式是否有错。
2.拼写有无错误。
3.语言是否用错。
4.时态、语态错误。
5.标点错误。
6.人称是否用错。
让我们都来认真细致地、坚持不懈地做写的练习吧。
(作者单位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李镇西是我国特级语文教师、著名的语文教育的实践家,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他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对语文教学的贡献很大。
“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是李镇西阅读教学的主要思想。
所谓的“读出自己”,就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在经历的时代”。
可以说,李镇西是让学生自己走进去,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欣赏角度,形成与作者的心灵共鸣。
“读出问题”就是指“对文本的研究和质疑”。
学生能够读出问题,这个过程肯定是伴随着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的,问题越多,形成的讨论和共鸣就越多,这样才能说是读懂了文本。
同时,他还提倡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也尊重学生的表达。
纵观他的阅读教学思想,他给了我们如下的语文教学启示:一、落实语文课堂“个性化解读”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李镇西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他还教学生去思考、去感知、去体验。
让学生感悟作品,感悟人生。
他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发现人生的真理,实现人的价值,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教师应该提倡文本的个性化的情感解读,文章本来是属于作者自己的思想表达,学生的解读过程可以说是学生与作者和教师的感情的多次交融。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及启示
| 最小说·读写大视野内容摘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放飞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精髓。
李镇西的语文民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其阅读与写作教学关注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李镇西;民主教育;教学实践李镇西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一直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坚守理想信念和教育良知,他是民主教育的痴情守望者。
上过李镇西老师课的学生,无不在课堂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和民主的快乐。
一、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应是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自身的个性、情感、兴趣和需要带入教育过程,唯有在民主的大环境下,学生接受民主教育,才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唤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
在李镇西看来,心灵的自由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是只有心灵自由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创造才能发生和进行[2]。
《祝福》这篇课文,李镇西原计划用3课时讲完,可是课间学生都十分积极发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直到第3课时快下课时,李镇西还没有机会进行归纳总结,但是他仍坚持让学生畅所欲言,临时改变课时计划,将3课时延长为4课时。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当学生的思想火焰熊熊燃烧,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遨游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预设任务而扑灭学生的思想火焰。
二、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1.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堂语文学习不单单只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还具有人文性,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
钱梦龙曾点评过李镇西的语文教学,“人”这个形象和意义不仅在李镇西的“目”中,而且进入了他的“心”里;不仅进入了他的“心”里,而且是占据着“中心”位置[3]。
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探析的开题报告
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民主化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李镇西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理论造诣的著名教育家,他对语文教育中的民主化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民主化教育的重要观点和理论。
因此,对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进行深入探析,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当前语文教育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指导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价,以期深入理解李镇西教育思想的内涵,挖掘其价值和启示,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对于语文教育界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本研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为他们探讨和研究当前语文教育中的民主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它也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主意识,发展其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进行探析:1. 李镇西教育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3. 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的理论体系和核心观点4. 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启示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探索。
四、预期成果和结论通过对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的深入探析,本研究将得出以下预期成果:1. 对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梳理和解读,准确把握其核心含义和理论基础。
2. 探究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
3. 阐释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的理论体系和核心观点,深入理解其理论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
4. 分析李镇西语文教育民主化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启示,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李镇西的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李镇西认为,语文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使学生的写作更加生动、真实。
2.民主化的教学思想:李镇西强调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这种民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教育:李镇西认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他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
这种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4.跨学科教学:李镇西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他常常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例如历史、地理、政治等,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5.课外阅读与写作:李镇西非常重视课外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认为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并积极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写作素材。
同时,他还通过组织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李镇西的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真实性和生命性,强调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民主化的教学思想、情感教育、跨学科教学以及课外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这些经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析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
浅析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发布时间:2021-05-11T02:58:44.130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2期作者:吴琼宇[导读] 李镇西的民主教育思想是在历史的发展中所产生的,是时代中的产物,对我国语文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延边大学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摘要:李镇西的民主教育思想是在历史的发展中所产生的,是时代中的产物,对我国语文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在当代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因此必须要实行民主教育。
本文分别从思想内涵、基本特征以及价值表现对李镇西的民主教育思想进行探析。
关键词:李镇西;民主;教育;语文一、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内涵关于民主教育的内涵,李镇西总结包含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人们的受教育权利,二是制订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李镇西认为,民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意味着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应有自由、平等、尊重、多元等观念,它们要体现在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
而本文所探讨的民主是指在我们在教育上要做到民主,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拥有同等受教育的资格,抛开旧社会违背人性的理念,去重新建立新时代所需要的民主教育。
李镇西提出:“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
”也就是说,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一切,例如学生的爱好、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想法、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同时我们作为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同时,如何去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李镇西所提出的民主教育论,阐明了民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才能在整个教学中将学科知识很好的传递给学生,并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自由中学习到文化知识。
二、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基本特征1、民主教育是追求自由的教育李镇西所提出的语文民主教育是准寻自由的,李镇西认为,民主的出发点和尽头都应该是自由,而自由的表现和对象则是民主。
这里所说的自由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自由,作为教师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被课本、辅导书、考试题所禁锢。
读李镇西书心得
读李镇西书心得引言概述:李镇西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文风闻名。
阅读李镇西的书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读李镇西书籍的心得进行阐述。
一、李镇西作品的思想深度1.1 李镇西作品的思想内涵广泛而深刻。
他的作品涉及到社会、人性、历史等多个层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启示。
1.2 李镇西作品的思想触动人心。
他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社会现象的批判,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让人们更加关注和思考现实问题。
1.3 李镇西作品的思想独到。
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观点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和思维的启迪。
二、李镇西作品的文学价值2.1 李镇西作品的文学性。
他的作品不仅在思想上有深度,在文学上也有独特的价值。
他的文笔流畅,用词精准,给人以美的享受。
2.2 李镇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形象描写,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2.3 李镇西作品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通过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借鉴和创新,使作品更具有文化的底蕴。
三、李镇西作品的阅读价值3.1 李镇西作品的启示作用。
他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揭示,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使人们更加关注和思考现实问题。
3.2 李镇西作品的情感共鸣。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3 李镇西作品的审美享受。
他的作品不仅有深度的思想,还有优美的文学表达,给读者带来了审美的享受,提升了阅读的乐趣。
四、李镇西作品的实践指导4.1 李镇西作品对人生的启示。
他的作品通过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探讨,给人们提供了对待人生的思考和指导,使人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4.2 李镇西作品对社会的启示。
他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给人们提供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促使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建设。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及其新课改启示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及其新课改启示
20世纪60年代,“民主教育”概念引起浓厚的关注,许多教育家也试图通过实施“民主教育”的理念实践,改革教育的系统。
在中国,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教育家李镇西是推动实施民主教育的先行者之一,他深切关注民主教育,并对此进行为止理论探讨。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是他在研究《英语课程复兴》中推出的一个重要理论。
李镇西认为,在课堂教育中,学生表现不佳往往是由于课程太纯粹理论,缺乏实践活动,根本原因在于教学模式不合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他对民主教育的研究中,他认为语文课应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自由谈心、叙情、探究为主,第二阶段,由学生作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更受欢迎的课题。
李镇西认为,民主教育的实施必须以提升学习兴趣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社会教育,融合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游戏频繁的“内容与民主教育”,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创造能力。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及其新课改启示对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强调学生为主体,课程不落空,强调活动多样性,教师以学生为中介,多渠道参与活动,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效果,这些主张使我们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以及游戏性,大胆尝试行动教学、案例教学、对接实地调研、把社会生活渗透到课堂中等多种教学形式,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将知识活学活用,实现“发现教育”,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新方法、新思想和新能力。
浅谈李镇西教育思想
李镇西教育思想体会李琪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个成都教育界的名人——李镇西。
李镇西于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
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老师说:“理想与责任,体现于培养现代公民,给每一个人以尊严。
”“尊严”是个比较严肃的词语,李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写到:“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所以说,尊严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给与的,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但能不能保守得住还是要靠个人的修行了,作为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尊严,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关爱,随着教龄的增长,我对“爱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尝试着去做得更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认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一种品性:善良!心存善意,才会真心待人接物,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就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
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
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李镇西教育思想心得材料范文两篇
第一篇:李镇西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应用李镇西是一位在中国教育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他提出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不少人,包括我自己。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也大力倡导李镇西的这种教育思想,并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李镇西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独立、创造、共同”。
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在这种教育理念中,自由就是指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不受到限制和束缚。
独立就是指让学生能够独自思考和做事,不依赖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帮助。
创造就是指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不畏惧失败和挫折。
共同就是指让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和互动,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协作。
李镇西教育思想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了学生的智力、品德、身心等多方面的素质。
而这些素质都是互相关联和相互影响的,不能单独拎出一个方面来讲。
这也是我们今天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刻理解和尊重的一点。
我们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智力,而忽略对他们品德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我们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我认为李镇西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和理论探究的层面上。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潜力,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让李镇西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应用和完成。
我认为李镇西教育思想是一个无比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理念。
它告诉我们如何在教育实践中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我们应该尊重和倡导这样一种教育思想,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从李镇西教育思想看教育的未来中国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改善,但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关注教育思想的创新和进步。
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
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摘要:一、李镇西语文教育的简介二、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1.教育理念的引导2.教学方法的启示3.课堂管理的借鉴4.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三、如何运用李镇西语文教育理念于实际教学四、总结正文:在我国教育领域,李镇西教授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语文教育专家。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新手教师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李镇西语文教育的简介、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其理念于实际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李镇西语文教育。
李镇西教授提出的语文教育理念,强调人文关怀、尊重个体、培养创新能力,并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念的引导。
新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过于关注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李镇西语文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新手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教学方法的启示。
李镇西教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
新手教师可以借鉴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管理的借鉴。
李镇西教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这对于新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
李镇西教授一直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新手教师可以从他身上汲取勤奋好学的品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如何运用李镇西语文教育理念于实际教学?新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深入学习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李镇西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课程观
145教 苑从李镇西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课程观雷 姗李镇西老师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提出了颇具影响的“语文民主教育理念”,又在该理念的启发下形成了自己的语文课程观。
本文以李镇西的《孔乙己》《致女儿的信》《荷塘月色》的课堂实录为例,具体分析其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为核心的课程观,使人更好地认识李镇西的教育教学理念。
何谓“课程观”?简言之,就是对课程的认识和看法。
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都是课程观所涉及的内容。
由于李镇西的教育实践深受其“语文民主教育”理念影响,因此本文从理解“语文民主教育理念”入手探讨其践行的课程观。
语文民主教育理念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可以看出,李镇西提倡语文教学应该处于民主的氛围中,尊重学生,使得师生双方得以共同成长。
一、民主意识的培养李镇西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民主的、充满人性的教育,要给予学生自由与尊重,教师应始终把学生放在眼中、心中,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
在课堂上,他热心地鼓励学生,使其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同时,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意见,使其明白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他们不容侵犯的权利。
正由于他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民主,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课堂是自己的课堂,自己是课堂学习中的主动者、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接受者。
在教学实践中,李镇西将自己与学生摆在同等位置上,平等地与之对话,给学生以亲切感,师生间的距离得以缩短,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自然流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与教师交流。
例如,在教《孔乙己》时,李镇西导入时这样说:“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以后,老师先不解答,而请其他能够解答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没有同学能解答,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
”从这段导语可以看出,李镇西运用了“我们”“讨论研究”等字眼,让人听起来有一种平等感。
李镇西教育思想
李镇西教育思想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他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并根据中国的国情改进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办学主张。
办学理念:实践大师思想,践行平民教育;办学主张:关爱孩子,提升教师,影响家长;办学特色: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办学追求: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生活;教学核心:看学生有无收获,形式随意;办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批判精神、创新精神;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就“李镇西校长如何搞好平民教育”的致信做了批示,鼓励他走乡村平民教育之路,称赞他和同事们所作的工作“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模范的带头作用。
李镇西老师既是校长,又是普通老师,还同时继续当着班主任,继续写每天的班主任日记,而且还担任了4个班的阅读课,2个班的写作课,他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写教育日记。
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老师们也异常勤奋,也很服气,校长如此,与老师们同甘共苦,你还说什么呢?三、理解老师的物质、精神需求。
他坦言,老师也是普通人,他理解老师的物质和精神欲望,并想方设法努力改善。
他说,“以人为本”就是把人(首先是教师)放在首位,尊重人性,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维护人的尊严,尽可能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精神发展空间与前途!四、追求民主治校,尊重维护每一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尊严。
民主治校,就是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个人幸福与学校繁荣的和谐统一。
他说要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
他不会伤害任何一个教师的自尊心,有事说事,当众只说事不对人,尽量在办公室私下交流,他甚至可以把老师狠批至哭,但仅限他办公室私下。
民主治校,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即要紧紧抓住最广大的老师,依靠每一个老师的智慧和力量,满足他们物质利益的增长,注重精神关怀,维护尊严。
他说他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教师,他要让每一个老师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只有这样,民主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从批判走向创造在——论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从批判走向创造在——论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语文教育在学术界和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汉字和句子的基础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育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教师主要是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并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文的选题背景是希望通过对于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探究如何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李镇西,中国现代语文教育领域的知名教育家,被誉为“语文民主教育的先驱”。
他关注语文教育的时代与现实,关注语文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并对于语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通过对于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语文教育的本质,丰富和改进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对于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人文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于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分析,探究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如何对于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探究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包括其所倡导的“言语民主”和“课堂会议”等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在当代语文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2)分析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实践,包括他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式和模式,以及其对于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3)探究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对于学生创造能力、民主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分析其对于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在文献研究方面,将调研相关的李镇西的论著、课案、教育实践案例等文献,对于其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深入剖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其对于语文教育的意义。
经师易求,人师难为——浅析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
对人 的理解和尊重 。放眼当下, 教育 的目标不是分数, 不是升 读文本 的权利 ,教师则起着 引导和创设 民主 的教学氛围的作 用 ,他将教育的民主性和学生 的主体性紧密结合。这样的阅 学率 , 而 应 当指 向个 体 的全 面 发 展 。 对李镇西将 民主语文教育思想研 究的文 章和著作很多 ,
经师易求 , 人师难 为
— —
浅析李镇 西的语文 民主教 育思想
5 3 3 0 0 0 )
赵 润 秋
( 百 色学院文 学与传 媒 学 院
摘 要
广西 ・ 百色
本文的主要研 究对象是教 育名 家李镇西先生, 笔者将 重点从他 阅读教 学 中体现 的对话理念 出发 , 对他 的民主
教 育思想做 出新 的阐释, 以期对广大一线语文教 师开展阅读教 学活动有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
李镇 西 语文教育 民主 语 文教 学 阅读 与对话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G 4 5 1 . 6
李镇西老师 是当代著名教育家 ,苏州大学的教育哲学博 相关 , 并受到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的影响; 后者根源 士, 曾经 获 得 “ 四川 省 中学 语 文 特 级 教 师 ” 、 “ 全 国优 秀 语 文 教 于课程与教学论研 究, 是解释 学在 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沿用 , 与 师”等荣誉称 号。李老师 自 1 9 8 2年从教 以来 , 先后在 四川省 主体性教学 、 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 , 批判 ( 解放) 教育学, 乐 山市一 中、 成 都市玉林 中学、 成都市石室 中学任教 , 并 曾供 后 现 代 课程 观 有 直 接 的关 联 。 职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现任成都市盐道街 中学外语学
李 老 师 的 民 主 教 育 思想 用 朴 实 的 话语 道 出 了教 育对 人 性 实 践 中 , 并 融 入 了 自 己的 思考 , 他 所 理解 的对 话 是 一 种彼 此 的 的关怀 。这里的 “ 人” 不是抽象的、 孤立的人, 而是具体 的、 独 倾听, 是对话双方的共 同在场 、 互相吸 引、 互相包容 、 共 同分享
从李镇西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看其课程观
究保障能力不足,法治教育渠道单一,法治教育师资专业性不强,被调查的29所中小学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均无法律专业背景,法治教育工作的支撑保障能力不足阻碍着西藏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建议加强西藏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渠道,加大法治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的作用,系统化、全过程、多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不断完善法治教育保障体系,筑牢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坚实根基。
(五)形成教育合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工作成效当前西藏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分散,各类法律知识学习平台连接不足、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的整体框架,未能构建起系统的立体化的法治教育体系。
鉴于当前西藏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合力不足问题,建议系统整合学校、教育部门、普法职能部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力量,构建完善的系统性框架,形成立体化的法治教育体系,积极整合各类法治教育资源,学校要与各个法律知识学习平台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形成一股强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合力,共同助力西藏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纵深开展,从而提高西藏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1]孙霄兵.法育应当是中国教育的基本维度[J ].辽宁教育,2016(12):31-34.[2]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教政法〔2016〕13号[EB/OL ].(2016-06-28)[2016-07-04]./srcsite/A02/s5913/s5933/201607/t20160718_272115.html.责任编辑/彭文治我国的教育一直深受应试教育体制的禁锢,语文教育教学亦是如此,李镇西提出的独特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多元发展的时代下,各语文名家的课程观中无不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笔者就依据李镇西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探析其的课程观。
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内核及启示
【摘 要】本文论述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内核及启示,认为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内核表现为阅读是一种心灵对话活动及生活习惯,并提出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启示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深入学生的心灵且面向学生的生活,坚持以学生为阅读主体,采用对话共享的阅读教学方式,令学生养成阅读的人生习惯。
【关键词】李镇西 阅读教学 心灵 生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C-0145-02李镇西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是深入学生心灵而又面向学生生活的,其内核表现为:阅读是一种心灵对话活动及生活习惯。
思考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深入学生的心灵且面向学生的生活,坚持以学生为阅读主体,采用对话共享的阅读教学方式,令学生养成阅读的人生习惯。
一、李镇西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李镇西是我国语文特级教师,他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
李镇西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把学生的“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的出发点,阅读教学应把关注教师该如何“教”变成关注学生如何“学”。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与“共享”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教”牵拉学生的“学”,而应是师生共同品味阅读文本,针对各自的阅读感悟进行平等地对话与交流。
李镇西的阅读教学强调应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并充分给予学生心灵自由,让学生心灵不受束缚地去感受与品读文本,而非以教师的解读去主导甚至是代替学生的解读。
从更深的层次去探察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内核取向,不仅有助于对其语文阅读教学思想进行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对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李镇西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内核正如李镇西自己所说:“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
”探察李镇西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可以发现,“心灵”与“生活”两个指向在李镇西的阅读教学思想中一以贯之。
谈李镇西语文“个性化”教学思想
谈李镇西语文“个性化”教学思想发表时间:2015-07-09T14:03:03.9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作者:孙玉静[导读] 从本本出发的课本解读,只能让学生得到一时的所谓成绩,丧失的却是理解文本的主动性,甚至是以后发展的后劲。
孙玉静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中学137100一、阅读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联系。
”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感情色彩:词好比初春的一抹绿色,能给春天带来无限生机。
在思维课程上,孩子不仅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如跳动的火花,闪烁的灯光,柔美的乐声。
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是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从本本出发的课本解读,只能让学生得到一时的所谓成绩,丧失的却是理解文本的主动性,甚至是以后发展的后劲。
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在李镇西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读出自己”,就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在经历的时代。
”以李镇西执教的《荷塘月色》片段为例:学生思考的火花显然被我点燃了,因为马上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
同时,也有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我的说法。
我说:“看来我和一些同学有分歧。
那么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篇文章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易维佳说:“我认为以这一段与全文的中心是吻合的。
因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现的正是一种喜悦的、祥和的感情。
”“何以见得?”我问。
易维佳翻开书说道:“比如他对荷花的描写,对于月光的描写,等等,表现的都是一种恬静、愉快的心境。
”熊昕说:“不对。
这篇文字主要表现的还是一种惆怅的心情。
因为第一句就说得很清楚,‘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论李镇西的语文教育实践与探索
论李镇西的语文教育实践与探索1982年李镇西走上讲台,至此从教将近四十年。
李镇西一直走在语文教育一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善于将教学经验提炼成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
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研读李镇西教育实践相关文献基础上,研究李镇西的语文教育实践与探索历程,希望能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教育实践;师生关系;教师素质一、李镇西的语文教育实践与探索(一)发展期的李镇西语文教育实践和探索(1982-1990)1982年李镇西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来到四川乐山一中任教。
李镇西是一个文学青年,热爱文学,将文学梦托付给教育。
李镇西将这个时期定义为“浪漫语文”。
李镇西的语文课堂飞扬着激情,将大量的课外读物当作语文教材,甚至给学生朗读长篇小说。
李镇西除了变语文课堂为文学天地之外,他还将语文课堂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春天来了,李镇西把学生带到大自然,用手中的笔描绘多姿多彩的春天。
“浪漫语文”阶段,李镇西的语文课堂充满纯真、激情、梦幻和诗意。
1980年代中期,随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兴起,李镇西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应该只让学生获得梦幻般地感受,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语文文字工具,便开始了“训练语文”实践,即“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促进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为课题的三年语文教改实践,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980年代中后期,李镇西开始探索并实践“生活语文”的具体操作。
李镇西追求的“生活语文”包括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在实践中包括“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和“语文教育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系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
所谓“学生生活语文化”,在实践中包括引导学生“日常生活语文化”、“班级生活语文化”和“社会生活语文化”,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年2月,李镇西从四川省乐山一中被调到了成都市玉林中学任教,这里为李镇西生活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九十年代,全国语文界正大力学习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而李镇西不仅学习了魏书生,还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著名教育家。通过不断的学习,他认识到“应试语文”不仅让语文失去了独特的魅力,还造成了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语文教育的成效也难以达到。这时,李镇西从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得到了启发。他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自己的课堂里,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为课堂教学添加了亮丽色彩,这不仅让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还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被有效的激发出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能学到语文,让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李镇西非常重视阅读教学,他的课堂丰富多彩,他经常会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办图书角,写读书笔记,开读书报告会等等,他还时常给学生介绍课外书,甚至会主动给学生读课外书籍。他始终坚持阅读教学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不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在教学中他将一些经典名著引入课堂,来扩展学生视野。他经常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时文,利用语文课、班会课和课余时间为学生读书,采用边读边议、师生轮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更广的天地。李镇西重视阅读教学,他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让语文课堂成为了绚丽多彩的世界,也让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自由、美好的心灵之旅。
(三)李镇西生活语文教育思想的特点
1.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李镇西在生活语文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他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就不能把语文当成纯粹的工具课。他指出:“如果说‘语文是工具’,那么我认为不要狭隘地理解这个‘工具’,而应该理解为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思想交流、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做人的工具,创造的工具。”④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并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思考,李镇西的生活语文教育思想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语文”教育思想。
(二)生活语文的内涵
“生活语文”简单来说就是指语文教学注重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能学到语文,语文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李镇西认为这里的“生活语文”,不单指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生话间的联系,还应将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中,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从此,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便成为了李镇西的良师益友,他开始大量阅读,全面了解他的教育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学”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①我们可以看出他充分尊重并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独一无二的人,他教育孩子们要有自信,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教育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一教育思想使李镇西深受启发,他虽然非常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但没有处理好与学生间的关系,只是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而没有认识到学生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的心灵世界,是具有独特个性和主体意识的人。他意识到老师眼中的学生缺乏活力、缺乏个性,他们仅仅是作为考试的机器、得分的工具。而作为老师,不能只是把自己的学生当成考试的工具,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拥有独特个性的人,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
一、李镇西生活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一)李镇西生活语文教育思想来源
关于“生活语文”这一命题 ,中外教育家早有过研究,李镇西的生活语文教育思想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发展而来的。
1982年2月,李镇西来到了四川省乐山一中教书。教学初期,年轻气盛的他因动手打了一名学生,被校长严厉批评教育,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正当他感到困惑迷茫时,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闯入了他的视野,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那种发自内心对孩子真诚的爱与信任使他深受启发,他第一次认识到自身存在很大的不足,他开始认真思考并反思自己的教育。
1987年底,四川省一名优秀的学生宁小燕因为不满社会现状,服毒自杀。这一事件使李镇西感到震惊,他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悲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人性的淡漠,还是传统教育的弊端。他发现在应试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好像成绩成为了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学生的心灵健康常常被忽视,我们忘记了学生是活着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教学生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人,这就要求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生活与心灵健康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的教育却忽视了“人”的存在,李镇西看到了这一弊端,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思想中学习到学生是生活的主体,不应该避开学生谈教育,更不应该避开生活谈教育,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从学生的经验、兴趣、生活感悟着手,搜集生活中能够用来教学的素材,让学生既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悟生活,又能在生活中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