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阅读素材:散文阅读:儿子“男人”了
听雨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通用15篇)
听雨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通用15篇)5.幼儿朗诵师:这首散文诗美吗?你觉得它哪里美?现在我们用最美的声音一起来朗诵一遍。
三、创编诗歌,大胆表达1.提问:调皮的小雨除了落在树叶、伞顶、窗玻璃上,它还会落到哪里,发出怎样的声音。
2.幼儿大胆创编,并在集体面前表达。
3.一起朗读幼儿创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听雨》是一首优美而又童趣的散文,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想象丰富,它把雨点拟人化,将雨点落在树叶、伞顶、花蕊、窗户上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
其中“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等象声词的运用增加了散文的动感。
不仅能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同时又易于幼儿模仿、仿编。
我认为这篇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象声词,按散文中的句式仿编在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够认真倾听教师朗诵散文,感受了散文的意境美。
但我觉得对散文的理解还不够。
如雨点落到不同的地方发出不同的声音,雨点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
为什么落到树叶上是“玩耍”,而落到伞顶上是“翻跟头”。
在仿编这一环节难度大,而卧的指导也不到位。
如一个幼儿是这样编的:嘶嘶嘶,嘶嘶嘶,小雨在和河水打招呼呢。
可以看出这个幼儿的创编中出现了问题:雨点落在水面的声音不符实际,幼儿基本是凭空想象,雨点落在水面所做的事也不合理。
仿编既要要求幼儿了解雨声的象声词,又要与雨点落在的地方相对应,还要编一句雨点在相应的地方干什么。
这样难度很大,尤其是之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我应该课前应带幼儿亲自去观察一场雨,聆听一场雨,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听雨阅读答案篇11 雨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生化的。
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洞穴。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集合5篇)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集合5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1)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认领陈蔚文①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
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
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
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
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
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
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⑥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惶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
十几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机,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
201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灰尘(外一篇)素材
灰尘(外一篇)我不知道那些灰尘都是从何而来?总之,灰尘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它依附在我们生存的空气中,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里漂荡着,也许现在就在我写这篇稿件时,它就飘落在我的衣服上,或我身边的任何地方,我用肉眼是看不见那些灰尘的。
但我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在我呼吸时我就明显的感觉到了,鼻孔里有一股呛人的味道。
幸运的是造物主早就为我准备好阻挡灰尘的功能。
我在呼吸时鼻孔内的鼻毛就是阻拦灰尘的最好的武器,空气和灰尘一同被我呼吸时吸进鼻孔,在进入鼻孔的同时,我鼻孔里的鼻毛就将空气和灰尘进行了过滤,过滤过的新鲜空气顺利地通过鼻孔进入到我的身体里,给我的身体注入了氧气,而灰尘却被鼻孔中的鼻毛所阻拦,要不是鼻孔保护着我的呼吸系统,那我的肺里早就被灰尘所占颔。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体会到灰尘给我们带来的不便,头天晚上下班时我们的办公室的桌面上还干干净净,第二天去上班打开办公室,我们就会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层灰尘,而且不仅在办公桌上,在窗台上、沙发上、电脑上,灰尘可以说在房间的任何地方隐藏着。
只是用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
我对灰尘有着深刻的体会,我的家住在这个城市的边上,算不上是城市中心,我居住的楼离马路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然而我居住的房间如几天不打扫,房间内必定有大量的灰尘,窗台、桌椅、饭桌、电视柜,这些地方最为明显,这时用眼睛就能看到,灰尘在这些地方飘落了一层,我想它们肯定是在城市上空飘累了,也要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休息,于是这些桌椅,台面便成了它们睡觉的地方。
它们倒是方便了,而给我却带来了不便,我便认真,细致的将这些灰尘从窗台上,桌面上,以及能清理的地方将它们擦去。
灰尘不仅仅是在房间里,它还落在我的头发里,眼睛的睫毛上,衣服的衣领上、袖口上、脚面上、汽车上的窗户玻璃上。
灰尘总是和我们的呼吸及生存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灰尘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灰尘。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早上刚上班就接到单位领导通知。
接到上级领导通知,下午某某领导一行要来我们单位检查指示工作,请各位同仁接到通知后将各自的房间,办公室、岗位的卫生进行一次大清除。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隋唐散文精选《祭十二郎文》韩愈素材
《祭十二郎文》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甭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叁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後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後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於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北得软脚病,往往而遽。
高中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素材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是,今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一个明显的改动,即将原来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排列顺序的改变,极可能引发命题材料的文体变化,换句话说,今后很可能会考小说阅读。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
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而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纵观09年高考试卷,考查到小说的试卷有安徽卷.四川卷.福建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共6套。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包含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
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长篇小说的节选.短篇小说的节选或者整篇小小说都可被选用作阅读材料,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点。
具体来说,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一)红砖,超市,街口随风摇曳的橡皮树。
灰街道,树林笼罩,院子深深,流浪猫在屋檐下张望呼叫,再转道。
转过几杆雨打的芭蕉,方知什么是真正的宁静,什么是红尘中的素雅。
而我要拜访的向居士就在这深院里的二楼居住。
这是我与向居士十年后的第一次会晤。
十年前,想都没有想过她现在能拥有“居士”的身份。
那时,她同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人一样,满身挡不住的灿烂千阳,根本不用上班,只在家里给报纸写专栏,给杂志当栏目主持,给各类刊物撰稿,似乎那时她总有写不完的故事。
闲暇之余,我们也去KTV,或泡泡吧,手里握一杯咖啡,或加半片柠檬的红茶,谈谈那时的卫慧,讲讲后来的木子美,当然什么安妮宝贝,芙蓉姐姐都是被我们的孤独烟蒂踩在地上熄灭的话题。
我们骨子里热爱纯文艺的生活从不允许残渣余孽浸入。
只是忽然有一天,她从写作界的朋友圈消失了。
有人说她跟随一位修行的阿妈去了文殊院,也有人告诉我,她去塔公草原的寺院做了义工,还有人说她与一位出家的台湾少年去了印度。
当然,后来媒体证实的消息是她去了澳大利亚。
十年后,我见到的她已经是一位正宗的居士了。
开门的瞬间,只见她素面朝天的脸上宛若葵花般绽放,我伸出去的手还未与她相握,她却双手合十,从容地轻盈转身将我迎到客厅。
她让我先坐一会儿,便忙着去厨房为我沏茶。
我随手拿起茶几上的外文杂志翻阅起来。
一页,两页,三页,很多页都被我翻过去了,她的茶还没来。
我站起身,张望着落地窗外繁茂的树木,树上的蝉把季节叫得伤痕累累,心想这人怎么沏杯茶需要这么慢的时间?想来想去,实在等不及了,径直朝宽敞明亮的厨窗走去。
只见那英国式的小茶壶升腾着白茫茫的雾气,她人却在距厨窗不远的花园里弄着她的花草。
其实,那不单是花草。
几个透明的高脚杯里盛着晶莹剔透的冰糖。
每一个瘦长型的高脚杯里都插有一枝粉嘟嘟的康乃馨。
它们像是展品整齐划一地被陈列在漂亮的厨窗里。
她是在等待客人来光顾这道美食风景?仔细看,那些长有翅膀排成长龙的蚂蚁已经沿着那些高脚杯,穿越围墙这道地理等高线,三三两两地运载着向居士馈赠它们的礼物归家了。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导读:高中的阅读理解一般会以名著节选为考试内容。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谢冕《维也纳的“金戒指”》高二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①自从那次访问维也纳,距今已八年多了。
我不喜欢写浮光掠影的猎奇式的文字,到过一些地方极少留下笔墨。
关于这座城市我竞写了两篇,这已有点例外了,但我似乎依然有话要说,我一直想着那座城市的魅力:它无疑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结晶,但又古老,而古老中又透出青春之气。
这是一座毫无龙钟之态的充盈着活力的历史名都。
②想起维也纳,就想起它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种对于各种艺术风格充满敬意的维护和修缮,表现出奥地利的坚定和自信。
每次想起维也纳,想起它的这种对于自己文化传统的珍惜和尊重,我就会痛苦地想想我们曾经是多么轻率地对待我们自身的丰富,而又是多么浅薄地趋同于流行的时尚。
③我们在地下有那么多的埋藏,在地面又有那么多的堆积,可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却往往在自己的拥有面前举止失措。
一方面,我们不遗余力地拆毁、捣碎包括古都北京这样经营了几个世纪的庞大城墙,从外城到内城,从巍峨的城门到金碧辉煌的牌楼,无一例外地拆个精光;另一方面,我们又乐此不疲地、兴致勃勃地制造假古董,从西游宫到封神宫,从“狮子楼”到三国城,以及随处都可以营造的连曹雪芹也没有说清在哪里的“大观园”。
④由维也纳的保护旧建筑,联想到维也纳的保护有轨电车,更是让人感慨。
游维也纳能够坐上一趟有轨电车,在电车有节奏的行进中,领略沿线“建筑博物馆”如画轴般展开,那真是一次精神和文化上的享受。
在奥地利这样发达的欧洲国家,像有轨电车这样陈旧的交通工具怎么会得到保护并生存了下来,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而事实却不仅是保存,有轨电车这一种被称为维也纳“金戒指”的内环线,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和象征。
为此,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人。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4大考点5例题详解
4大考点+5例题详解★知识划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散文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会按照特定的顺序展开,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可采用以下技巧:1.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2.划分层次,概括要点。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二、分析文章标题、首段、中间段、结尾段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
局部段落的作用:散文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和结尾段,或是叙述中的插入段。
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设题。
开头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补充说明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8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桂州裴中丞作訾①家洲亭记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
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
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
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
盗遁奸革,德惠敷施。
期年政成,而富且庶。
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
观望修长,悼前之遗。
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
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
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
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
乃经工庀②材,考极相方。
南为燕亭,延宇垂阿③,步檐更衣④,周若一舍。
北有崇轩,以临千里。
左浮飞阁,右列闲馆。
比.舟为梁,与波升降。
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
日出扶桑,云飞苍梧。
海霞岛雾,来助游物。
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
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⑤接于.物外。
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
未有直治城,挟阛阓⑥,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博于物、辩于口,莫能举其上者。
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洲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
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⑦乎?【注】 ①訾(zī):姓氏。
②庀(pǐ):具备,备办。
③延宇垂阿(ē):伸展的屋宇,下垂的屋檐。
④步檐更衣:走廊、休息室。
⑤安期、羡门:已悟道成仙的人。
⑥阛阓(huánhuì):市区、市场。
⑦藉:通“籍”,记录。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素材
同一条最长的水,最清澈最纯粹,他笔下清浅的诗句,便是山水的声音。 每当听到波涛拍打着岸边,浪涌千尺,狂风席卷山林,气势汹汹,我总会想起逐 鹿中原的曹孟德。当他站在东海之滨,坦然的面对万里波涛,吟出一句“水何澹 澹,山岛竦峙。”时,便已注定它不是先妄自尊大而后又妄自菲薄的河伯,他已 经将山水容于胸中。他不会贻笑大方,他将成为大方。他有山的巍峨,也有水的 坚韧,他自信的豪言,便是山水的声音。 每当听到细微的山风拂过竹林,听到清浅的溪水划过青石,我总是想起兴高采烈 地走在花香鸟语的西湖畔的苏东坡,他仿佛一生自由,仿佛永远快乐。“水光潋 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他如山一般超然,又如水一般善良,他向往归隐, 向往“一蓑烟雨任平生”,却又放不下眼前的人山人海,芸芸众生。他做不到“北 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题诗。”因为他胸中是芸芸众生,千山万水。他旷达 的笑声,激扬的谏言,都是山水的声音。 地上之山水,纸上之山水,梦中之山水,说到底都是心中的山水。山水的声音便 是心灵的声音,山水的吟诵便是心灵的吟诵,所谓的“寄诚情于山水间”,不过 是寻访自己的心灵,聆听心灵的声音罢了。 现代人的灵魂更干瘪,更枯槁,更需要聆听山水的声音。那里有“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的凄伤; 有“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的思念…… 就让那流水的潺潺声,鸟雀的歌唱声,蟋蟀的鸣叫声,还有让人心生宁静的山风 声净化我们的耳朵和心灵吧 山水有灵,山水有声。那一阕阕山吟水诵,是世间最本真的声音,是我们心灵的 声音。
品读散文,我就犹如在文字的田野里行走,有时会坐在绿荫下与文字对话,读到 情深之处,我会与作者一起心跳,一起悲喜,一起畅想……散文有了情,就像文 字插上了翅膀,作品有了生命。情感如云,那就会有天空一般的高远;情感如水, 那就会有飞瀑一样的奔泻。于是,我会徜徉在散文的天地里,静静地欣赏着。读 后,或沉浸在诗情画意间,或沉醉在激情澎湃中,或沉思在悲欢离合里,或许这 就是品读散文的惬意吧。
汪曾祺的散文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赏析 汪曾祺 在短篇小说 创作上颇有成就, 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 享的汪曾祺的散文 赏析,欢迎大家浏览。
汪曾祺的散文赏析【1】 汪曾祺这个名字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他不是一个高产作家,也没 有写过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
他在文坛上最早引起轰动的作品是上个世纪 80 年 代初的《受戒》和《大淖记事》。
有人可能以为他是个年轻作家,错了,他是西 南联大的高材生,是沈从文的高足。
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汪曾祺先生就在沈从文先生的指导下开始文学 创作。
建国后,他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被划为“右派”,60 年代初写了 几个短篇; 此后又是很长时间的“静默”, 直到 80 年代初才有了一次真正的“井 喷”,陆续发表了不少小说和散文,而且引起了轰动,好评如潮。
说来也怪,什 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汪曾祺先生在文坛上的遭遇似乎也师承沈从文。
沈从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以小说和散文蜚声文坛,建国后,他从文坛上销 声匿迹,改行研究起了古代服饰,也成了一代大家。
80 年代初,他的早期作品 再一次走红文坛,一版再版,有的还被拍成了电影 , 形成了一股“沈从文热”。
对此, 沈从文戏称自己是文坛上的“出土文物”。
这样看,汪曾祺又何尝不是文坛上的一个“出土文物”呢? 我对汪曾祺先生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他的小说、他的散文,一个更重要的原 因是因为他与样板戏的关系。
1962 年,汪调至北京京剧团任编剧,文革期间, 他便开始了样板戏的创作与改编。
家喻户晓、万口传唱的京剧《沙家浜》便是由 他参与改编、定稿的。
文革期间,“横扫”的风暴遍及全国,一个摘帽右派为什 么会得到如此的重用?我曾经困惑过,后来才知道,是“旗手”江青赏识汪,宣 布“汪曾祺先生可以控制使用”, 这才使汪曾祺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
但他 本人是否定样板戏的,同老一代文人一样,对样板戏深恶痛绝。
是汪的才华和经历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我开始阅读和走近汪曾祺先生。
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 儿子“男人”了素材
记不清是哪部好莱坞大片的台词了,说一个大男孩变成男人的正式标志不是长胡子,也不是喉结变大声音变粗,而是有了女友。
所以23岁的儿子正式交女朋友的那一天,儿子就“男人”了。
这是儿子成长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家的大事,我们两口毕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儿子第一次告诉我时,我说,你这么大了,也该有个女朋友了。
你是家里的独生子,她是家里的独生女,都是爹妈的宝贝,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人家,把她当成妹妹。
出去花钱主动些大方些,有时小气就意味着“小器”。
你是男孩,老曹给你活动经费。
儿子是个善良本分仗义有正义感的男孩,不挑吃不挑穿比较容易饲养,这是老曹对自己孩子的基本评价,不是忽悠人的虚假广告词。
女孩在京城一所和“周大先生”有些渊源的重点大学读书,明年毕业。
老家在云南,高考那年是那个中等城市的文科探花,考了640多分。
两人是在一个年轻人喜欢去的音乐酒吧认识的,那个音乐酒吧的名字很怪,叫什么“重金属”。
儿子酷爱音乐,中文歌曲几乎一首不唱,全唱英文歌曲,初二把文化程度不高、涉猎不广、文工团团员出身的音乐老师震得一愣一愣的。
春节回奶奶家给奶奶表演,声嘶力竭脸儿红红,出恭的劲都使出来了,唱得脖子上的青筋根根爆出,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很迈克尔杰克逊很崔健很汪峰的样子,可奶奶一点没被感染,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唱得不错,弄得儿子颇为扫兴。
我对儿子说,奶奶那代人是听着《苏武牧羊》《夫妻识字》过来的,又不懂英文,所以反应不热烈。
儿子愣了愣,这小子上哪听说过这些歌名啊。
其实奶奶读师范时,课余时间经常去的就是两个地方,图书馆和琴房,并非“音乐盲人”。
我学生时代唱得最多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代人有一代人喜欢和熟悉的歌,一点不假。
高中三年,儿子只要在家学习,耳朵就塞个小耳麦。
我们看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成绩也没下降,就不管他了。
儿子说,女孩的音乐修养比他好多了。
对儿子交女朋友,我基本采取“大撒把”的态度,用汪曾祺老先生的话说叫“闻而不问”,即了解但不干涉。
2013高中语文阅读素材:散文阅读:亲情的“阴谋”
亲情的“阴谋”•父亲哥四个,排行老大,我有三个叔叔。
作为下一代中的第一个男孩子,我自然是父亲的命根子,三个叔叔也对我疼爱有加,尤其是二叔。
二叔是父亲哥四个里见识最广的,他高小毕业,当过兵,在泰安城里做过工人。
可没想到,在我最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二叔竟给我耍了一次“阴谋”。
我出生在泰山脚下一个偏僻小村。
我的童年记忆里旖旎着东岳泰山,可泰山的美丽并没有遮蔽偏僻小村的荒凉,贫穷的梦魇缠绕着年少的我,经年累月挥之不去,衣服补丁摞补丁,玉米杂面窝头充斥着我年少的胃,赫赫有名的山东大煎饼于我是奢侈品。
可物质的匮乏并没有阻挡我求学的脚步,不敢说自己聪明,可我敢说好学,但是贫困让我的求学路崎岖坎坷,家徒四壁的家有时竟连区区一两元钱的学费都难以支付,每次在我面临辍学的时候,二叔都默默掏出皱巴巴的毛票和钢镚给我凑足学费,从小学到高中,虽然我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可高考的偶然失误还是让我与大学失之交臂。
伤心的我撕掉了所有的课本,准备像父亲一样跟土坷垃打一辈子交道。
二叔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对我说:男子汉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上大学就不会走别的路子?随后,二叔与我父亲商量,决定让我参军,将来到部队考军校。
父亲犹豫,因为我是家里的独苗,年岁还小,父亲怕我受不了那么多的苦。
二叔说,咱要从长远看,多吃点苦对孩子有好处,再说这孩子的成绩不赖,到部队考军校一定没问题。
1992年深秋,在亲人们期望的目光中,我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父亲和二叔送我到泰安,一路上父亲默默地吸着旱烟,惟有二叔在拉着我的手不住地叮嘱:到部队好好干,不要操心家里。
自此,家里给我的都是平安无事的消息,尤其是二叔,每次来信他都会大大咧咧地说:放心,不要担心你爹娘,家里有我哩。
你就好好复习考军校吧……每次叔叔的话像鞭子一样抽在我的心上,因为我考军校的事情并不顺利。
不过聊以欣慰的是家里平安无事。
光阴荏苒,三年后的一个夏日我回家探亲。
可当在村口碰见一位本家大娘时,我才知道我在部队的三年,家里并不都是平安无事。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武昌九曲亭记素材
武昌九曲亭记①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③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注】①此文作于元丰五年,当时苏氏兄弟贬官黄州与筠州已经三年。
②陂陁(pō tuó):不平坦。
③蹇(qiān)裳:提起衣服。
③洒然:惊异的样子。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仰瞻陵阜,旁瞩.溪谷瞩:注视,观望。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验证,证明。
D.斥.其所据,亭得以广斥:开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知其.久也其.皆出于此乎B.而姑寓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C.不足以.席宾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相携徜徉而.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3分)A.扫叶席.草 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本文看,苏轼善处逆境,能通过遨游山水,结交朋友来自得其乐,冲淡与化解通常贬谪必然造成的度日如年的痛苦。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素材14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
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
《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
《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了实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无数的误解和谩骂。
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
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辑《创造月刊》。
之后辗转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郁达夫总是不满教书(他称之为“贩卖知识”)的刻板乏味以及大学里同事的勾心斗角,转而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
这样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得及见儿子一面。
多年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
《当爸的感觉》阅读理解
当爸的感觉阅读理解阅读散文《当爸的感觉》,回答下题。
当爸的感觉(节选)梁晓声尽管我的儿子早已不是儿童,而是初二的学生了。
尽管我已经纯粹为了自己得以从稿债中解脱,根本不理睬他的抗议。
使儿子们相互嫉妒,认为当老子的写了谁,已然放宽到连自己都十分难为情的地步了...儿子刚刚背着行李,参加军训去了,临走前见我铺开稿纸,犹犹豫豫地写下题目,凑过来瞟了一眼,你真天才。
从我这么一个平廉的儿子身上,你竞然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我说:“儿子,向你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儿子说:“别保证。
用不着保证。
你发誓我都不会相信!说相声的常拿自己的‘二大爷”逗哏儿,你跟相声演员们犯的是同一种职业病。
我充分理解!”我说:“好儿子,谢谢。
他说:“不用谢。
因为我也开始写你了。
而且已经公开发表了一篇。
”我一惊,忙问:“发在哪了?”儿子说发在班级的墙报上了。
我这才稍稍心定,又严肃地问:“都写了我些什么?为什么不先让我过过目?”儿子说:我也没先征得我的同意啊!咱俩彼此彼此。
”我一时很窘,无话可说...儿子上个星期的一项作业是一- 采访父母,妻上个星期几乎每天加班,不加班便上夜校,否则儿子就完不成作业。
于是我和儿子之间,有了如下一次较为特别的谈话:“你是哪一年下乡的?”“这还用问?”“不问我怎么清楚?”“六八年。
“哪一年上大学的?”“七四年。
”“哪一年毕业的?“七七年。
”“你经历过坎坷么?”“经历过。
”“说说。
”“这还用说?”“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
”我凝视着儿子,觉得他是那样的陌生。
或者反过来说,他怎么对我一无所知似的?他要了解他问的那一切,几乎每一一部书脊上印着我名字的书,都有我的简历。
从我的许多篇小说中,他甚至远不及别人家的,比如朋友或邻人的初二的儿女们对我的大致经历有所了解。
有一次我无意中偷听到他和他的几名男同学背地里如此谈论我的书:“你爸爸可真写了不少书。
”“你别翻他的书!"“你自己喜欢看么?”“我为什么要喜欢看他写的书?”“借我一本看行么? ”“不行!”听来他似乎生起气来了。
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 唤魂素材
2011年的秋天,我穿透世事的喧闹纷扰走进金殿古镇。
古镇已没有一点古老的意味,尤其是临街的房子,连明清的体式也不见了,更别说公元308年刘渊皇帝在此建都的痕迹。
我的脚步很是沉重,沉重得一如即将趁晚霞一眨眼就蓦然重压下来的黑暗。
我不排斥这黑暗,实在说是在等待这黑暗的降临。
在黑暗里我要干一件事:唤魂。
唤魂这事于今虽己罕见,却没绝迹,始终是金殿这块土地上的一种风习。
这风习背后有个古老的信念,即人是有灵魂的。
人有没有灵魂,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各有见地,难以论断。
但是,我们这古镇上的农人从来也没有怀疑过灵魂的存在。
若是谁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任何一个人都会狐疑地瞅着你说道,人咋能没有灵魂呢?在他们眼里,人要是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
当然,他们不用这么文雅的词语表述心中的情愫,他们只会粗俗地说,人没有灵魂那不成了畜生吗?他们做人的准则是外活一张皮,内活一个魂。
外活一张皮,是有形的脸面,这好理解。
内活一个魂,是无形的,这就复杂了,复杂在谁也看不见灵魂。
灵魂到底是什么?是精神?是气节?是人格?似乎都沾点边,却又不那么简单。
不管灵魂是什么,乡亲们却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存在。
最明显的例证是有人出了意外,或是车祸死在路途,或是病患死在他乡,在搬运尸骨回乡的同时,还必须将灵魂也带回来。
办法就是唤魂,趁天黑夜静的时候,在出事的地方由死者最亲近的人连唤三声:咱回,咱回,咱回。
自然每一声都要唤出亲人的名字,如此唤过,丢失的灵魂就会迷途而归。
这样一件近乎荒唐的小事,即使在当年破四旧闹腾的人仰马翻的年代也不例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为捍卫精神和主义在武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斗士,他的后事也无法逃出这个囹圄。
否则,即使尸骨入土,他也是游荡在异乡的孤魂野鬼。
足见,灵魂在故乡人的眼里有着多么神圣的地位!年轻的时候,我是个激情燃烧的狂热分子,曾经轻蔑地看待村人唤魂的风习,以为这是彻头彻尾的迷信,是封资修余毒。
然而,随着岁月的累积,当青丝日渐变为白发时,竟然从叛逆者的角色回归到乡土的本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子“男人”了
记不清是哪部好莱坞大片的台词了,说一个大男孩变成男人的正式标志不是长胡子,也不是喉结变大声音变粗,而是有了女友。
所以23岁的儿子正式交女朋友的那一天,儿子就“男人”了。
这是儿子成长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家的大事,我们两口毕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儿子第一次告诉我时,我说,你这么大了,也该有个女朋友了。
你是家里的独生子,她是家里的独生女,都是爹妈的宝贝,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人家,把她当成妹妹。
出去花钱主动些大方些,有时小气就意味着“小器”。
你是男孩,老曹给你活动经费。
儿子是个善良本分仗义有正义感的男孩,不挑吃不挑穿比较容易饲养,这是老曹对自己孩子的基本评价,不是忽悠人的虚假广告词。
女孩在京城一所和“周大先生”有些渊源的重点大学读书,明年毕业。
老家在云南,高考那年是那个中等城市的文科探花,考了640多分。
两人是在一个年轻人喜欢去的音乐酒吧认识的,那个音乐酒吧的名字很怪,叫什么“重金属”。
儿子酷爱音乐,中文歌曲几乎一首不唱,全唱英文歌曲,初二把文化程度不高、涉猎不广、文工团团员出身的音乐老师震得一愣一愣的。
春节回奶奶家给奶奶表演,声嘶力竭脸儿红红,出恭的劲都使出来了,唱得脖子上的青筋根根爆出,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很迈克尔杰克逊很崔健很汪峰的样子,可奶奶一点没被感染,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唱得不错,弄得儿子颇为扫兴。
我对儿子说,奶奶那代人是听着《苏武牧羊》《夫妻识字》过来的,又不懂英文,所以反应不热烈。
儿子愣了愣,这小子上哪听说过这些歌名啊。
其实奶奶读师范时,课余时间经常去的就是两个地方,图书馆和琴房,并非“音乐盲人”。
我学生时代唱得最多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代人有一代人喜欢和熟悉的歌,一点不假。
高中三年,儿子只要在家学习,耳朵就塞个小耳麦。
我们看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成绩也没下降,就不管他了。
儿子说,女孩的音乐修养比他好多了。
对儿子交女朋友,我基本采取“大撒把”的态度,用汪曾祺老先生的话说叫“闻而不问”,即了解但不干涉。
易中天先生做得更潇洒,完全放任自流,对女儿恋爱表示祝贺,对女儿与男友分手也表示祝贺。
因为这绝对是孩子自己的事,他的感觉他的快乐他的判断,我们不是他,根本体会不到。
就像我们不是“鱼和庄周”,所以无权干涉。
世界都进入21世纪了,连咱国这么落后的国家都“神五”、“神六”、“神八”了,父母还想干涉主宰儿女交友,不是太荒唐糊涂太霸道了吗?无数事实证明,父母对儿女管得越多,儿女越糟糕越无能越不幸
福;政府对老百姓管得越多生产力越下降社会越落后,彼此还很累大家都不舒服都不痛快。
儿子刚上大学时,我们给他配了手机,但他要么不充电要么欠费,我们经常和他失去联系,“党不管党”怎么行?我们就打宿舍的座机,他对我们说,我们寝室六个人,就你们一天到晚往宿舍打电话,电话一响,同学就说“曹野马快接,你爸妈又来电话了。
”还说“上中学时你爸你妈是不是什么都管?”儿子有次愤怒地“叫嚣”:“老曹,高中三年你要是不管我,高考,我肯定比现在考得好!”特别是看了北京四中特级教师王金战先生的书和演讲视频,我不得不承认儿子说得有几分道理。
但我当时哪敢不管呀。
确实,好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瞎管毁掉了。
马未都先生说得好,“美好的人生是用来浪费的”,老曹改成“无忧无虑的青春是用来浪费的”。
即使我们偶尔说对一次两次,但儿女只买自己教训的账,别人的“经验”他们是不会学习的。
无忧无虑的青春就让他快乐地去“浪费”吧。
我和媳妇都在外地工作,半个月或一个月才回北京一次,不“大撒把”又能怎么样?我对儿子说,你什么时候让老曹见,老曹就见,老曹一切听你安排。
儿子说再过一段时间吧。
但媳妇不甘心,一次突然杀回北京,见了一把,趁儿子送同学不在家,还给女孩单独上了一节“政治课”,讲了一通类似废话的报纸上都说臭了的所谓人生哲理,还当了一回“户籍民警”把人家的祖宗八代问了个遍。
最后,居然傻乎乎地对女孩说,曹野马的专业在北京很好找工作,是不会跟你回云南的。
女孩走后,儿子把他娘好一通“臭训”,说把他恋爱的感觉彻底弄没了,真后悔在中学没早恋。
我也埋怨媳妇,“你是唯恐人家把你儿子抢走。
人家那么好的学校,你怎么知道人家毕业回云南?你真是瞎操心。
第一次和人家见面就谈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你有病呀?”媳妇辩解道:“她说云南好。
”我说:“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啊。
这是常识。
她说云南好,不等于她不想留在北京找工作。
”我心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古老漫长的战争,就要在我们家上演了,更加精彩好戏还在后头呢。
这是一场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战争,败下来的肯定是那个年纪大的老女人了,这是毫无悬念的。
许多民间哲人说,嫁闺女,老丈人最难受。
自己养了那么多年的宝贝女儿,突然被一个小帅哥三下五除二地抢走了,心里失落极了。
余光中先生在一篇散文里也这样说过。
其实,反之亦然。
儿子厉声质问他娘:“到底是你谈恋爱还是我谈恋爱?搞清楚没有?我和她谈恋爱,又不是和她家谈恋爱,你问那么多她家的事干什么?她该说时自然就说了,还用你问?”
现在,儿子和那个女孩认识半年多了。
我问儿子,你们吵过架没有,儿子说没有。
老曹感到很欣慰,一来说明他们的“热恋之痒”还没过去,二来也许这两家伙身上的“独生子女病”少些?古人说过,“最好交情见面初”,还得往后看。
今年儿子的生日,我们两口都忙忘了,甚至连个慰问电话都没给儿子打。
女孩却给儿子
买了好几件值得纪念大有深意的礼物,儿子一样一样拿出来,很自豪地跟我谝了一遍。
这件事似乎又是一种暗示一种隐喻,从此儿子的有些事情不用我们再管了,终于有人替我们分担代劳了。
两个小破孩儿,嘻嘻哈哈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地驾驶着自己的人生之舟,在苍茫无际的人生大海上,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磕磕绊绊颠颠簸簸的快乐之旅。
我问儿子,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儿子说“狡猾”,特别“狡猾”。
儿子还说,和小杨谈朋友,我跟着她看了不少书。
这是老曹最满意的。
儿子的专业是建筑学,不大量阅读人文类的书籍怎么行?那不就是个拿鼠标的工匠了吗?
老曹也希望儿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现代建筑师,若干年后,也弄个“小裤衩”或“大背心”什么的,给全国人民“烧烧”。
不知老曹家的祖坟上能不能冒出这股袅袅青烟来。
他娘的,老曹“拭目以待”、望眼欲穿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