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国XX省启动了农村教育振兴计划,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二、案例概述XX省农村教育振兴计划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将从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三、政策制定1. 制定《XX省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农村教育振兴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机制,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完善农村教育财政投入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为农村教育振兴提供物质基础。
3. 制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教师培训,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为农村教育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四、资源整合1. 整合教育资源:通过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建设农村学校: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3.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广农村幼儿园建设,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为农村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机制创新1. 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农村教育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2. 建立城乡教育联盟:通过城乡教育联盟,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 探索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创新:鼓励农村学校探索适应本地实际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
六、效果评估1.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为农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3. 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得到提高,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完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4. 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作者:郭旭芳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51期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趋势。
而且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教育信息化模式下,优质的教育资源会公开面向所有学生,会打破师资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立足长远发展,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区域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层次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瓶颈,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
可以说,通过信息技术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重大课题。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过程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是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
试想,如果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校和课堂,而没有对教学课件的内容以及知识呈现方式做出一定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出一定的研究,那么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从而将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最大化。
教育信息化模式下,学生的做题时间、出错率,学生在每一道题目上的出错频率以及学生观看某一微课件的次数和频率,都可以通过信息数据统计出来。
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直观性,会促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做出精准的判断,进而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促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单一地认为教室内配备电子信息设备就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加强农村教育,实现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教育,实现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邹海萍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2年第11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规划的五个核心之一,它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海城区现有中小学28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4所(其中涠洲岛6所)。
多年来,我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我区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教育教学管理、教师调配和培训、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城乡教育的差别仍然是巨大的,教学质量两极分化严重。
以2009年毕业班的一次教学质量抽测为例,平均分最高的一个城市学校与平均分最低的一所农村学校分数相差47分;多年来某镇学生的艺术作品、体育项目参赛率为零。
农村海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令人担忧,农村教育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区教育的根本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区教育的整体水平。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 实现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应朝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目标发展。
根据海城区的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区的农村教育。
一、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指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城乡一体化是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推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是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题中要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海城区政府在教学设备投入、改善农村教师待遇上花了大力气,远程教育设备的免费安装让农村孩子有机会享受到外面的教育;2010年开始,在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上,海岛的教师每月津贴210元~300元。
以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就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 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的现 代化,基本实现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
现在,一些地区把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寄托于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这充分说明了现代信息 技术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要使教育实现全国均衡,就必须先实 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就需要有 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 作用,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传播和共享, 都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所以教育信息 化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一些教育 均衡发展相对好的地区可以看出,区域教育信息化 建设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 展的最好途径.
教育均衡,是指政府、社会给每个受教育者提 供的学习条件、资源、权利和学习机会的均衡,以及 各省、市、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 配置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即是区域教育的均衡 发展,各省、市、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区 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受教育者个体之 间的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对教育平等和民主的追求,是 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 教育均衡是要社会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学 习条件和机会,而实际上这种平等是相对的,没有 绝对的平等和均衡,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 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个开放、民主、和谐社会里,人 们更加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当前倍受关注的 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 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 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调查发现群众日益增长 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 不足及分配不均的矛盾日益明显,这直接制约着教 育均衡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课题组在市教 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充分吸取总结国内外 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市、 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 信息化的作用,促进本市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1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依托教育信息化 助推教育大变革——服务教育中心助推课程改革以城域网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信 息中心是全 区信 息化 网络运 行 的“ 大脑” 。 我们将8 0 o 平方米的区教 师 进修 学校 五 楼 整 体 划 拨 给 教 育 信 息 中心 , 投资 2 0 0 余万 元 , 集 中全 区的教 育 硬件 资 源 , 建 设 了全新 的信 息化 应 用环 境 , 主要 有 网络 中心机 房 、 网络 教研室、 网络 课 堂 录 播 室、 视 频 会议 室、 远程 监控室、 网络 演 播 室 、 网 络 导播室 、 网络 培 训 室 8 个专业馆 室,
3 . 建中心
完成1 0  ̄ l o t 次、 4 4 " 模板的培训任务, 全
面加强 了管理层 面、 技术 层面 、 应 用层
坚持领导重视与资金支持同 步, 建设与 管理并重, 确保科学管网
科学 管理 是城域网高效运转 的保 证, 实现科 学 管理 的根 本在 于 精干 的
面三支队伍的培训工作, 为城域网的全
作 少 购买 , 以干事 创 业 的诚心 感 动经
线路已覆盖到乡镇。 教育城域网2 0 1 3 年
7 y j 末开始建 设, 8 月末城区主干线基本
销商 , 把每一分 钱都花 到关 键处, 完成 了信 息化 的 “ 软 建设 ” 和“ 再 改造 ” 工
培 训是提 高 信息 技术 应用效 率 、 应用水平 的重 要环 节。 2 0 1 3 年, 我们启 动了第四轮阿城 区中小 学教 育信 息化 培 训三 年计 划 , 并将 该培 训列入 教 师 继 续教 育项目 , 其培训的合格 证书作为 教 师评优 、 晋级 的必 备条 件。 2 0 1 3 年已
t e a c h e r @ c h i n a i t e d u . c a J 专 题
教育部全面改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部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简称“全面改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工程,亲身感受到了它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全面改薄”工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提高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改薄”工程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校舍、教学设备、图书资源等方面。
1. 校舍改造:过去,许多农村学校校舍破旧,安全隐患严重。
通过“全面改薄”工程,我们对农村学校的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确保了师生安全。
例如,我们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改善了师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 教学设备更新: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
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3. 图书资源丰富: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农村学校捐赠了大量图书。
这些图书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全面改薄”工程不仅关注硬件设施,更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选拔优秀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我们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3.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
我们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改薄”工程不仅关注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还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举措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举措教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本文将探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举措,并分析其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导致教育水平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这包括增加农村学校建设经费,改善教育设施条件,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提高教育质量。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补贴机制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导致子女辍学或就读低质量的学校。
政府可以建立和完善教育补贴机制,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资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包括提供学费减免、助学金、免费教材和午餐等福利,并且要加强监管,确保教育补贴真正惠及到贫困家庭。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政府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
通过建设教育云平台,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优秀的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这包括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五、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强对教育质量和学校绩效的评估,并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通过对学校进行分类评估,公布评估结果,激励优秀学校的发展,督促低水平学校改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六、加强学校间资源共享学校间资源不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障碍之一。
教育信息化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乡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育信息化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在乡村教育中的推动,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教育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推动乡村教育发展1.1 提供资源共享和优质教育教育信息化使乡村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全球资源、优秀课程和教学经验。
通过网络学习和在线教育平台,乡村学生可以接触到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1.2 加强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打破了地域和资源的限制,提供了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乡村学生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缩小教育差距。
1.3 提升教学效果和个性化教育教育信息化为乡村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工具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智能化教育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2.1 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
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配备适当的计算机、互联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及学习需求。
2.2 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乡村学校应建设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包括学校教育管理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教学平台等。
这些平台可以方便学校管理、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并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2.3 教师专业培训和支持乡村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教育信息化工具和应用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
2.4 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在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重视信息安全和保护学生隐私。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同时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
三、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3.1 科技设备和基础设施不足乡村地区存在科技设备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这给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建设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声音20EDUCATOR顶层设计明方向,创新机制促提升2013年,天桥区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将黄河南北各15所小学结成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实现“城乡联动、共享资源、辐射带动、共同发展”,让农村学校在办学思想、教育管理、教育质量、教师成长等方面实现“规范、特色、优质”发展,以此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
工作实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天桥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不是教育集团办学,不是教育托管,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拉手”学校,而是基于农村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帮扶,即:通过科学的发展理念、精准的操作过程、优质的队伍建设、完善的评价机制,通过城区优质学校不断地“输血”,逐渐使农村学校实现“造血”,探索形成“总校菜单式输出—分校科学接纳—分校在融合中再生—总校分校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进而实现农村学校的内涵提升、科学发展。
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成立以来,总校和分校之间由最初的“貌合”到现在的“神聚”,由“被动工作”到“主动管理”,逐步实现着理念的认同与融合、管理的规范与完善,实现着农村学校文化的重构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紧密捆绑为抓手,和谐共进同发展“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紧密”体现在“一所学校,两个校区,统一管理,捆绑评价”的运行模式,即城区学校校长任总校长,全面负责“一校两区”各项工作,原农村学校校长任分校执行校长,在总校长领导下负责分校工作,“一校两区”所有教职工由总校进行统一调度,经费由总校统一管理,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实施捆绑评价。
2013年底考核时,天桥区对共同体学校按照总校与分校7:3的比例进行捆绑评价,成绩突出者被评为“爱生学校示范校”“爱生学校规范校”。
2014年,总校与分校按照6:4的比例进行评价,2017年开始,进一步加大捆绑评价的力度,总校与分校比例从6:4变为5:5;个别共同体一对二的,天桥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北部。
黄河穿区而过,受城乡二元结构和黄河“天堑”等影响,出现了南北两岸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北岸群众对教育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2024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整改方案(三篇)
2024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整改方案引言: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整体质量,我国将在2024年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整改方案。
本文将围绕该方案,就其具体内容及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1.1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还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1.2 促进城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
2024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城市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和规划,促进学校之间的均衡竞争,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
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保障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和辅导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
1.4 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提高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和配备水平,促进特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特殊教育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二、“双高双普”整改方案2.1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双高双普”整改方案的核心目标。
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
2024年,我国将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师薪酬水平,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服务教育中心 助推课程改革 以城域网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服务教育中心助推课程改革以城域网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者:徐向东赵立君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3期依托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大变革多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坚持课程改革、坚持信息技术活动多样化、坚持建设城域网,借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信息化的逐步推进,让阿城的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信息化应用学校,如龙涤中学、胜利小学、实验小学、回民小学、平山中心小学等,各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教育创新也异彩纷呈。
阿城区位于哈尔滨市主城区东南23公里处,现有人口60万人,学校119所,学生47144人,教职工4833人。
阿城是千年古都、百年老县、年轻新区。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6年8月撤市设区以来,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如何由农村教育向都市教育转化,尽快融入哈尔滨都市大教育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现实课题,几届教育局班子始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突破口,牢牢抓住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这一关键环节,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2年阿城区被省厅推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后,我们更加以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力推进试点区各项工作,教育信息化又有新发展。
坚持顶层设计与专家引领,教育与企业双赢合作,确保高标准建网高瞻才能远瞩。
网络是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公路,要想富先修路是我们建网的源动力。
为了少走弯路,坚持问计于专家,请教上级部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期间,省教育厅主管处室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多次亲临阿城指导工作;帮助阿城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牵线搭桥,结成对子;多次邀请全国及全省教育信息化专家把脉阿城,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指明了方向。
正是在顶层设计和专家引领下,我区形成了遵循教育规律,优化顶层设计,立足于建设、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统筹规划,统筹考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坚持共享、互动、兼容、适用的原则,制定出了切合我区实际的总体规划。
加速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参评论文)加速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者: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加速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摘要】当前,城乡教育存在各个方面的不均衡,城市教育明显强于农村教育,因此,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尤其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社会必须面对并亟待实现的目标。
但在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正确处理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并最终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特别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
”“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这是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科学健康快速发展提出的英明决策。
信息化的优势突出标志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带动跨越式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全能够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农村教育来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将促使农村教育加速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在农村教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教育信息化将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改善。
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还较为简陋,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将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这将大大缩短农村教育发展进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为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需要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
教育发展共同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级各类教育主体、教育资源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教育发展成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下面我将从政策、投入、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和校园建设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
一、完善政策保障:建立统一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如优先保障农村学校的师资、教材和教学设施资源;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公平化程度等。
同时,及时评估和调整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待遇,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
投入教育经费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得到公平份额的经费支持。
同时,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教育投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
三、加强师资培养: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力度。
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加强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的职称评价制度,鼓励村干部、农村大学生和农村教师间、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间相互交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优化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的教材,注重贴近农村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教材编写应按照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质量要求,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使教材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学校的教学需求。
五、改善校园建设: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包括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建设标准化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完善学校的软件设施,如发展校园网络、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等。
同时,加强学校的食堂、宿舍和运动场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体育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盟, 实现 区域 内优质 教育资 源 的共 享 , 而提 高 区域 从
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绩效。
( ) 变传统教 育观 念 二 改
可以打破这种不平衡现象 , 为区域性的教育信息化 提供可靠 的物 质 支 持 , 此 可 以 形 成 开 放 式 、 享 借 共 式、 交互 式 、 协作 式 的 办学 态 势 , 成 区域性 的没 有 形 院墙 的学 校 , 终生学 习成 为现实 。 也使 搞好 区域教 育信息化 建设 的措施
遇 , 不能 有所 偏颇 。需 要注 意 的是 , 供 给 网上 的 而 提
( ) 极 举 办教 育信 息化 活 动 , 二 积 缩短 区域教 育
差 异
学 习资源 , 要有 一 定 的教 学 艺 术 。 这样 网上 学 习 资
源就成 为 每一 个 学 校 课 程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最 后 ,
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强政 府 的主导地位 一 加
推进 区域 教育 均 衡 发展 , 级政 府 首 先 要 承担 各
重要责 任 。要 及时调整 本地 区教育 发 展战 略和 工作
重点 , 合理配 置教育 资源 , 以免造成 本 地 区教育 信息 化建设 中硬件 资源 的严重浪 费 。鼓 励 各学 校开 发 实 培 养 要求 。 用 的教育教 学软 件 资源 , 决 当 前 软件 资 源 相 对缺 解 乏 的窘态 。把一些 在教育信 息化 建设 过程 中形 成 的
作者简介 : 王艳荣( 93 ) 女 , 17 一 , 河南济源人 , 河南科技 学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计算机应用 。
第 3期
王 艳 荣 , 兰君 : 吴 以教 育 信 息 化促 进 区域 教 育均 衡 发 展
巩固均衡发展的成果,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巩固均衡发展的成果,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系统日益健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效益不断增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条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1.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取得了显著成果。
地方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确保了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配置的均衡。
在城市,各级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合理配置,区域之间的差距减小,确保了学生在就近学校就读的权利。
2.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各级教育机构加大了教育投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创新了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我国的学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支持了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鼓励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
二、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努力方向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办好教育,创造更多子女成才的机会,让教育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2. 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不能只重视知识输出,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坚持公平公正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要注重公平公正。
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坚持农村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均衡发展推进会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均衡发展推进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此,我代表我国某地区教育部门,就近年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一是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工作。
二是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水平均衡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加大校舍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XX所。
二是完善教学设施,为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优化教师结构,确保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稳定。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我们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我们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是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组织城乡教师互派交流,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三是开展城乡学生互访活动,增进城乡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五、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加强了督导检查。
一是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定期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是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问责。
总之,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践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旨在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本文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践的有效途径。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较大,制约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践,为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 城乡教育差距: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 区域教育差距: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
3. 校际教育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部分重点学校,普通学校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
4.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
5. 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践的有效途径1.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1)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3)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
2.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待遇(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3)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3. 推进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1)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
(2)开展网络教育,利用信息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优化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教育公平(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2)加强教育督导,确保教育政策落实到位。
优质均衡发展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本年度,我单位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发展这一核心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本年度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1. 成立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 制定《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1.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2. 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1. 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2.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1.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资源全覆盖。
2.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网络教育,为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3.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1. 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2. 派遣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提高教师国际化视野。
3. 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提升我国教育水平。
三、工作成效(一)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本年度,我单位教育经费投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XX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XX万平方米。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待遇得到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信息化平台。
本文分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结合教育均衡发展的表现,提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措施。
标签:农村;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的基础教育存在一种普遍而又严重的情况:为了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高质量的学校,从而造成学校之间的生源分配极不平衡。
这种结果的产生主要源自于学校实力的不平衡,表现在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成效等方面。
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教育初步平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平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通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缩短区域、城乡、学校的差距,推进教育的公平。
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村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据绝大部分比例,据统计,65%以上的中小学设在农村,而农村的中小学教育远落后于城市教育,因此,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将会严重制约新农村的建设。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现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如下:
1.1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平衡性和倾向性。
城市学校及重点学校的投入相对较大,而偏远农村的投入相对较小,因此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现代教育设备落后,教学环境差
要实现信息化手段,最主要的是资金的支持,在经济不发达的很多农村,想通过政府的财政投入实现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更新确实比较困难。
根据抽样调查,学生计算机普及的情况,城市中小学80%达到了生机比为20:1,县镇地区为54%,而农村地区仅为37%,有40%的农村中小学没有计算机。
在教师机的普及方面,59%的中小学校的师机比为5:1,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没有使用过计算机。
而且,在拥有计算机的教师比例中,作为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检索。
调查情况如表1。
表1 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调查表[1
2
3
4
5
6
7
8\&在互联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
教学时使用计算机演示文档
自己制作各种用于教学的课件
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
使用各种光盘教学材料
利用E-MAIL和BBS与同事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
使用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库来备课\&90% 75%
85%
65%
55%
85%
45%
42%\&]
1.1.2 設备利用率不高
在农村中小学,部分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真正在教学过程当中使用的情况并不多,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基本上都开设,但是不不作为主要课程。
因此,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操作和学习的机会并不多,最主要的是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模式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1.1.3 优秀的教育资源不能及时共享
在农村中小学,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开通校园网,甚至连互联网的连接速度都不够快,因此,对于优秀的教学资源要实现共享是个很大的问题。
部分学校开发的精品课程及优秀的PPT课件无法让别人得到共享。
1.2 对信息化教育认识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很大一部分对信息化教育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1.2.1 农村中小学教师观念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当前社会,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很多农村中小学还是延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信息化教育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
甚至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没有去钻研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因此,跟城市教育相比,效率当然偏低,教学效果更不能相比了。
1.2.2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向学生传递知识。
因此,教师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这种观念,学生是信息社会环境下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
因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等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能够做到角色的改变,即能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
要做到这一改变,需要观念上的改变,同时可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
2 教育动态均衡发展的表现
教育纲要规划认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促使教育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最终促使区域教育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发展。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十二五”“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全面推进,借助融合的通讯网络,师生都可获得共享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域物理限制产生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
2.2 创新教育手段和理念在当前信息时代,学生具备了“信息”型认识结构,对于区域教育来说,必然要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和实施手段,才能符合时代的特征。
2.3 转变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信息化可使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灵活性。
传统的教室授课形式将得到根本性改变,“网络教学”、“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教学形态将逐步成为常规性教学形态。
2.4 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化手段必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得知识,这是信息社会环境下对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
3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十八届三全会强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面对教育改革的趋势,各级教育部门应当从农村教育信息化现状出发,找到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1 完善多媒體教室及实验室的建设
目前,在农村的中小学,教学条件很多都不够完善,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农村的教育教学应该采取信息化手段,转变教育手段与方式,加大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远程教育与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做到易教、易学、易用。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学的同步发展。
要实现上述目标,农村学校需要政府的投资与支持。
政府机构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及财政规划实现统筹安排,甚至可以调动社会的力量帮助农村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
另外,农村学校的各级教师应该积极开发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等手段与其他同行进行交流,实现共同学习与进步。
3.2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培训
要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教育,关键在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知识掌握的程度。
目前,重点在加大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解决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培训任务可以由高校教师或培训机构承担,实现省、市地、县多级架构,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3.3 实现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
首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名师工作站”等平台为城乡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实现交流合作;也可通过“教育资源下乡”等行动实施对农村教师的帮扶工作,还可以通过其他第三方软件如QQ、BLOG、微信等手段实现城乡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如图1所示。
总之,通过信息化手段均衡化城乡教师资源的配置,从而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E:\书\排版\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文件\173-1.jpg>
图1 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一体化模型
3.4 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
目前,我国城乡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差距较大,因此,可以考虑重点建设县市中心教育资源信息库,解决各级地方学校中心信息库的高速网络连接问题,然后以县市为中心,将地区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依托高速宽带网络,实现县市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和各校资源库进行无缝连接,最终实现城乡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一体化和共享服务体系,如图2所示。
<E:\书\排版\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文件\173-2.jpg>
图2 城乡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一体化模型
4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城市与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时代,大力推广教育信息化,能有效地推动与发展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最终实现不同地区的教育结果基本平衡。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J].中国教育报,2014(1).
[2]张迎丰.信息化教育对传统学习环境的解构与重建[J].教育科学文摘,2014(1).
[3]黄全福.从人才培养角度破解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困局[J].成才之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