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2.3世界的地形(2)教学设计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平原、高原、山脉、海洋等。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部位,并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通过学习,感受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评价任务】1.查找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如何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写出主要地形部位,判断山体的海拔、两点的相对高度,河流的形成部位,坡度的陡缓等。
三、后教环节(15分钟)(一)合作探究(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等待其他小组或老师解决。
)(l)图中等高距是米,图上最高处的海拔在米以上。
(2)图上a、b两条虚线中,表示山脊的是,表示山谷的是。
(3)图上A、B两处,表示陡崖的是处,表示鞍部的是处。
(4)从c、b两点到A点,较容易的是点,原因是。
(5)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米。
点拨语:(l)图中等高距是 50 米,图上最高处的海拔在 650 米以上。
(2)图上a、b两条虚线中,表示山脊的是a ,表示山谷的是b 。
(3)图上A、B两处,表示陡崖的是 B 处,表示鞍部的是 A 处。
(4)从c、b两点到A点,较容易的是 c 点,原因是c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150 米。
(二)质疑问难1.组内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问。
2.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小组帮助解答。
重点评价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组内同学能够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四、训练环节(13分钟)1.图中表示盆地的是()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可以判定为()A.陡崖B.盆地C.山脊D.山谷右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AB为空中索道。
读后完成3—4题3.图中小河河水流速最大的河段是 ( )A.①B.②C.③D.④4.从山下乘空中索道上山的方向是()A.东北B.西南C.正北D.正南5.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顶③鞍部④山脊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6.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②;③;④。
初中地理_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准确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判读等高线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增强绘图、用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所学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考地形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图指导来探求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举例研讨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由当地人们不了解等高线知识引发后来灭顶之灾,凸显学习等高线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1、等高线定义:地图上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
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过渡]: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说出图中等高距。
(3)、闭合等值线极值判断规律:。
[教师精讲]等高线闭合弯曲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讲解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层层递进]深入讲解山顶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并且小于附近图上最大值加上本图的等高距。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联系?等高线密集坡,等高线稀疏坡。
七年级地理2.3世界的地形教案1
世界的地形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主备人1.运用地图估量海拔与相对高度;2.差别陆地五种基当地形的形态特点,可以在地形图上辨别陆地五种基当地形种类;教课目的3.知道世界有名的两大山脉带的散布,并能比较地图说出有名的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名称及散布;4.利用海底地形表示图,知道海底基当地形。
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世界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世界主重点主要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难点要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散布。
散布。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3—— P.36,达成以下任务。
(一)陆地地形1.阅读课本33 页,找出地形观点,说出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2.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点,达成P.33页的“活动”。
3.阅读课本34 页,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及地面起伏情况认识各样陆地地形的特点,并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同样点与不一样点。
4.阅读课本35 页,找出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
(二)海底地形5.查察课本36 页的图 2-44,找出海底地形主要包含哪几部分?二、合作研究专题一:(1)读图 2-39、图 2-4 -、图 2-41、图 2-42、图 2-43 ,比较概括陆地五种基当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主要特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达成课本36 页“活动”的①题。
专题二:“世界之最”知多少?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种类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种类,如青藏高原(青藏地域+高原),分解为青藏(青海和西藏)+高原(地形种类)。
■联合课本35、 37 页的内容,并查阅地理图册 1-2 页的“世界地形”图达成。
☆填图:请将以下地形区的代表序号填在图中相应的地点上,并用绘制出生界两大山脉带的散布地点。
①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平原②世界上边积最大的高原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④世界上边积最大的盆地⑤世界上最长的山脉⑥世界上最高的山脉⑦世界上最深的海沟⑧东欧平原三、展现提高四、总结概括一)陆地地形:二)海底地形:世界的地形(1)、、两大山脉带①②、大陆坡、洋盆、、、山脉带山脉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案
《世界的地形》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
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
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个性化修改分布在哪个大洲?(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②世界最大的高原③世界最高的高原④世界最大的盆地⑤世界最长的山脉⑥世界最深的海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2: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方法参考
《世界的地形》教学方法参考1.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比较法对学习和理解新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具有较好效果。
本节教学可在多处渗透比较法,效果也会较好。
第一,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相对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两者都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只不过相对的对象不同而已。
第二,理解陆地地形的五种类型的特征。
从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典型地形区三方面进行比较即可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平原是海拔较低(一般低于200米),平坦广阔的地形,如亚马孙平原、东北平原;高原是海拔较高,内部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的地形,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山地是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相对高度一般超过200米)的地形,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丘陵是平原海拔较低,有一定起伏,但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如江南丘陵;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可能起伏小,也可能起伏大的地形,如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
第三,理解地形鸟瞰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势和不足。
鸟瞰图直观地显示了地形的起伏大致状况,但鸟瞰图表示的地形很不准确,前景比例大,后景比例小;山体背面地形状况不清;无法表示地面海拔高度大小等。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各地地形,海拔高低、面积大小非常清楚,但高低起伏不够直观,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等等。
分层设色地形图能—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但高程表达不够准确。
第四,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特征。
山顶的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的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陡崖的等高线重合。
第五,理解陡坡和缓坡的特征。
陡坡处等高线密集;缓坡处等高线稀疏。
2.直观图解法:等高线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理解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各类地形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地形概念。
b.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形识别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形识别能力。
c.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6.地理科普文章阅读:推荐一篇关于世界地形的科普文章,让学生课后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通过学习世界地形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全球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
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家园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计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形。
教学难点:1、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
2.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教学过程: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自主学习: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度?2、什么是地形?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合作探究: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
学生回答: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
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
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任务二、五种地形类型自主学习:1、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2、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合作探究:1、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2、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
2.3世界的地形(1)教学设计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在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并且也有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陆地地形”这个知识点,要求达到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五种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即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二是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中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识别它们。
“陆地地形”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对应“标准”中“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等内容的概念部分,为在地形图中“估算”和“识别”打好基础。
“海底地形”内容属于一般性知识,它为以后理解海陆变迁打下一定基础。
“学看地形图”既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中体现的两条标准均落实在该内容中。
教材通过展示统一地区的四幅不同类型地图,形象地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
再通过活动落实标准的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学看地形图”,这样就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和数据,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通过地形图,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通过世界地形图,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并能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注家乡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世界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球的地理划分。
b.熟悉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c.能够绘制地球的地形图,并能够解读地形图的信息。
d.能够分析地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学会运用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进行地形研究。
b.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督促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a.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关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b.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地球的好奇心。
c.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球的地理划分。
2.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3.地形图的绘制和解读。
4.地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展示一张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形的特征,并引发对地形背后的原因的思考。
2.探究(40分钟):a.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地形研究。
b.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选定的地区的地形特征,并观察和记录相关现象。
c.实验研究:设计一系列与地形有关的实验或模型,如水流实验、风蚀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地形的形成原因。
d.数据分析:回到课堂后,小组讨论和分析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总结地形的形成原因,并归纳不同地形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
3.知识整理(20分钟):a.教师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的使用、符号的表示等。
b.学生根据地形研究的结果和实地考察的地图资料,绘制地球的地形图,并进行标注和解读。
4.拓展和应用(20分钟):a.分析地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如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山地适合发展水电等。
b.学生小组展示自己对地形影响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总结(10分钟):a.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地形的研究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认识世界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浅。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形类型,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特点及分布。
2.难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吗?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的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七年级地理2.3世界的地形教案2
课题教课目的重点世界的地形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2)主备人1.认识等高线与等深线的含义,掌握等高线的特色,学会海拔、相对高度、等高距的判读和计算;2.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辨别出山地的不一样形态部位;3.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辨别出山难点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辨别出山地地的不一样形态部位的不一样形态部位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7—— P.39 的内容及地图,达成:1.在课本 37 页的图 2-45 中,查找山脉、丘陵、盆地、平原、高原的散布地点。
2.察看课本38 页的图 2-46 中,想想:等高线上标写的数值是海拔仍是相对高度?联合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地形特色,看看这几种陆地地形等高线的散布特色。
海洋中的等深线上标写的数值为何是负值?3.察看图2-47,想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图中蓝色、绿色、黄色、褐色、淡紫色(或白色)分别代表什么?4.联合课本39 页的图 2-49,认识山地的不一样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看看它们的等高线散布有何特色。
5.增补: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沿某一方向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二、合作研究1.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2.斜坡、缓坡的判读依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够判断坡度的陡缓:(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如B处。
(修公路尽量不跨或少跨等高线)(2)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如A处。
(登山简单)3.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地不一样形态部位的判读。
(1)山顶:用“”符号表示,等高线外低内高。
(2)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3)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常有河流发育,并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4)鞍部:山顶与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状的低洼之处。
(5)悬崖:多条等高线重合之处。
★专题:达成课本39 页“活动”②的(1)( 2)(3)题。
2.3《世界的地形》教案1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学过程
学内容
引入新课:。
七年级地理2.3世界的地形教案12
地图的判读课题地图的判读主备主核使用者初一地理组课型使用日期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情况,以备未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2、在地图上辨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能力目标: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升读图剖析能力。
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比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用途。
教课要点 .1.分层设色地形图。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陡缓。
教课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辨别各种地表形态[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此刻,我们共同来学习另一种新的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形图。
板书三、地形图的判读3.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新课]提出问题电脑展现课本P17 图 1.30“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让学生读图剖析这类表示地形的方法与纯真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一样?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色随处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议论点拨组织学生疏组议论沟通后,教师增补点拨。
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来的,即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基础上,分层着上不一样的颜色,并以必定的颜色变化序次或色彩深浅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令人看起来产生显然的立体感,能够了如指掌地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情况。
2.图上的颜色随处势高低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演示活动过渡承转地形图只好表示地面起伏的情况,包含高低、坡度等,有时需要认识一条河谷的起伏形态或一座山岳的形态,地形图就不够直观。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有一种新的方法。
板书 4.地形剖面图演示发问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有两个山顶的山地泡沫塑料模型。
先用一个模型演示:用刀沿一个山顶中央竖直方向切开,说明其切面即剖面或叫断面;再将剖面用印台印到一张白纸上,说明获得的图形即该山顶的剖面图。
用相同的方法将另一个模型沿两个山顶的中央竖直方向切开,将剖面印到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训练读图能力。
5.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
1.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2.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
4.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陆地地形1海拔与相对高度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1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通过举例.画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
海拔高度米平原200高原500山地500坡度较陡丘陵500相对高度200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2山脉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a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合称科迪勒拉山系最长山系b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a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b阿尔卑斯山脉欧洲c阿特拉斯山脉非洲二海底地形了解海底地形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海底地形,形成大概的认识。
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海底地形,可适当讲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注意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三学看地形图承转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沙盘模型更少见,而且都不便于携带。
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地形图。
1等高线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高低起伏,一目了然比较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依次比较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地图的差别。
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学看地形图1看图名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
2看方向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3看比例尺进行实际量算。
4看图例3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分布疏密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
2等高线的走向3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