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 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创新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的创新改进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的创新改进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内容中“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都是重要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探究了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发生了某些物质变化,即植物在呼吸过程中利用了氧气,并且释放出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1、实验原型:实验一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通过漏斗向广口瓶内倒入清水,使广口瓶内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导入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中。
实验二利用燃烧中的蜡烛熄灭的现象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利用了氧气。
2、实验不足:(1)实验一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可能会从漏斗口或瓶塞逸出,会降低广口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2)实验一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可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向瓶内倒入清水,清水会溶解部分二氧化碳,有时实验会因此而不成功。
(3)实验一做完以后要将瓶中的水倒出,让萌发种子继续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需要1—2小时。
教师如接连在多个班上演示该实验,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发的种子。
(4)实验一实验分析时,部分学生对通过漏斗向广口瓶内倒入清水的目的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5)实验一教师在讲台上演示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够明显,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到现象。
(6)实验一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
(7)装置器材较多,组装复杂,实验准备工作量较大,实验操作复杂。
(8)两个实验用同种的材料(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却要分开两份不同的实验装置和材料,仪器过于复杂,同时浪费材料。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1、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首先加入用吸管往澄清石灰水吹气的实验,证明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将复杂的装置简单化。
用挤压型蒸馏水洗瓶(如右图)代替玻璃广口瓶,把洗瓶的尖端摘下,套上橡皮管、止水夹、玻璃导管,装置更加简单且气密性好,不易破损,直接挤压瓶身就可以挤出气体,不用加入清水,并且能重复多次实验。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作者:蔡宇熙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0期摘要: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实验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
随着教材的改进,实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然而,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使得一些实验取材不方便,操作复杂,缺少应有科学严谨性,同时效果不明显,不易观察,从而使实验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改进与创新,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有各种有效资源,开展好每一个实验的教学工作,可以弥补一些课本实验设计的不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实验改进生物教师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生物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开展的需要。
2011版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如何在实践中挖掘身边的资源,使生物学实验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呢?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安排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该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所以该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必做演示实验,(有条件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本文以此实验为例,阐述初中生物实验改进的方法与过程。
[1]一、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植物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学生可以探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二、原实验装置的不足处1.使用的器材多,组装费时。
生物创新实验学案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探究实验创新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二)能力目标:完成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合作意识,懂得科学探究是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活动准备:准备的材料试管2个,黑色塑料袋2个,新鲜的绿色蔬菜若干,软管止水夹若干。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黑色塑料袋和试管分别准备_______套,设计_______实验从而使结果可靠性和科学性。
实施计划:1.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试验。
取a、b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少量______________2.将分别装有100g的新鲜蔬菜和100g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分钟)的黑色塑料(袋口插有软管且扎紧、并且软管用止水夹夹紧)编号a,b。
3.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挤压塑料袋。
4.观察锥形瓶内的变化。
小组成员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从而明确。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七、创新实验的优点及不足
1、低成本,生活化:实验器材少且来源于生活,便于学生在课 后自备实验材料,验证不同种子的呼吸作用,可充分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更简洁,更环保:虽然是三实验合一,但是实验装置简单、 操作简便,效果更明显,而且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可以重复使 用不浪费。
谢 谢!
3、更直观、更科学:一套装置验证了四个实验现象,更有利于 学生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出了热量
不足点:
实验时间长,没法在10分钟时间内展示整个实验过程,但 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值得推广、也能推广的创新实验,所以 我和我的老师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们的实验教学有帮助, 谢谢!
四、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
五、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及装置
萌发黄豆种子、 炒熟黄豆种子、 大小塑料瓶各2个、 澄清的石灰水适 量、带有阀门输 液管2根、小烧杯 2个、蜡烛2根。
六、实验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实验: 将两个大塑料瓶分
别编号为甲、乙,在实 验开始前一天,用镂空 的小塑料瓶装入萌发的 种子100g套在甲瓶内; 用另一个镂空的小塑料 瓶装入炒熟的种子100g 套在乙瓶内,盖上带有 探针式温度计的瓶塞, 检查气密性。
贵州省贵州省第九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 能创新大赛活动(初中生物组)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初 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也是一个学习难点。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呼吸作用,我和我的老师对这 节内容中的三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我们的 创新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有机物彻底分解时所发 生的物质变化的直观认识。
验证植物的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创新教案
验证植物的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创新教案新华镇中学刘科云一、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
二、实验目的1、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呼吸,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可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原实验(一)材料准备广口瓶、玻璃弯管、橡胶管、漏斗、小烧杯,大烧杯(500毫升),澄清石灰水,生长旺盛的玉米芽,橡胶塞,打孔器等(二)实验操作1.成功组用500毫升烧杯盛300毫升左右的清水,向备好(两小时前备好,两小时前在广口瓶内装入0.2千克玉米芽,用夹子夹子夹住橡胶管使装置密封待用)的装置的漏斗中倒水,并同时打开夹子,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慢慢变浑浊)2.失败组(1)失败的原因:漏斗排气用500毫升烧杯盛300毫升左右的清水,向备好(两小时前备好,两小时前在广口瓶内装入0.2千克玉米芽,用夹子夹住橡胶管使装置密封待用)的装置的漏斗中倒水,倒水的时候注意让漏斗中没有存留的水(使漏斗有排气的通道)并同时打开夹子,观察的现象是烧杯没有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失败。
(2)失败的原因:橡皮管漏气,没有气体进入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中,或有少量气体进入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失败。
(三)原实验不足原实验装置复杂如下图:(1)在安装过程中玻璃管易碎,有危险;用打孔器给橡胶塞打孔比较费力。
(2)从漏斗中注入清水,操作复杂。
(3)不易检查气密性。
(4)若实验失败或需要重复实验,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该实验。
(5)无对比。
四、改进后实验。
(一)材料准备1、两个550毫升的塑料瓶(盖子用废输液器管及铅皮处理好)如图:检查气密性后分别文字标记生长和煮熟。
在标记生长的瓶内装入0.2千克的生长旺盛的玉米芽。
在标记煮熟瓶内装入0.2千克煮熟的玉米芽。
将它们密封且用黑塑料袋罩好(两个小时前备好待用)。
2、100毫升澄清石灰水备用。
3、试管两支(二)实验操作。
1、先检查气密性如图:,把标记为生长瓶的塑料瓶倒至约5秒(二氧化碳的密度大)。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气体变化”实验的创新与实践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气体变化”实验的创新与实践作者:宋静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9年第01期[摘要]农村学校因条件限制导致许多生物实验无法开展,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教具,创新完成各类实验和探究。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气体变化”的实验是《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的实验方案不易操作,对此,教师尝试指导学生利用饮料瓶和身边的材料自制教具,分组探究,完成实验创新。
创新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效果显著。
[关键词]自制教具;创新实验;呼吸作用[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79-02一、背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气体变化”的实验是苏科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能量的释放及其原理。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人体和植物呼吸”部分章节的学习,学生大多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种不直观的生命过程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而且学生对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容易混淆。
甚至有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植物呼吸吸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是氧气”,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实,植物呼吸过程消耗的是氧气,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無色无味的气体。
因此,若能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清晰地看到实验产生的现象,直观地体验植物呼吸作用中气体的变化,将有利于他们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内涵。
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在学校现有条件下不易完成。
对此,笔者带领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教具,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效果非常好。
二、实践案例实验创新案例: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气体的变化。
实验创新的亮点是自制饮料瓶作为实验容器。
首先,用电烙铁或剪刀在饮料瓶的肩部打一个小孔,安装一个自行车气门,固定后连接上一段30厘米的橡胶管。
实验时用尾夹夹住橡胶管尾端,这样封闭性好,易操作。
其次,使用同一组器材进行两组实验,不仅操作简便,节省时间,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作用。
植物呼吸的实验设计探索
植物呼吸的实验设计探索教学重点1.分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并且释放热量的实验。
2.分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
教学难点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所做的生物实验比较少,对于实验中的一些设计原则、依据不是很理解;并且在没有学过化学知识的情况下学习本节内容,因此,对于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有较大的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将实验的原理适当讲述,引导学生找出现象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实验原理1.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的实验时,利用“没有氧气使带小火的木条熄灭”,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验证。
3.探究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实验,可以直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来验证。
教学过程将学生预先进行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为下面的探究实验做准备。
1.提出问题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哪些现象存在?2.作出假设植物呼吸作用要(或不要)消耗氧气、产生(或不产生)二氧化碳、释放(或不释放)热量。
3.进行实验实验器材:萌发的种子(大豆、绿豆或蚕豆等)、新鲜的萝卜根、新鲜的青菜茎、新鲜的月季花瓣、新鲜的小番茄、新鲜的青菜叶、沸水、澄清石灰水、纱布、饮料瓶(瓶口稍大的)、细线、温度计、黑色塑料袋等。
实验过程:6个小组各挑一种实验的材料,根据实验的3个假设,提前一天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根据实验要设置对照组的原则,可以首先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1)可以取两个同样大小的饮料瓶,在瓶中装上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2)将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均用纱布包住,用细线扎好,分别放入两个饮料瓶的中央部位,细线置于瓶外,在瓶口绕圈,盖紧瓶盖。
(3)将两个饮料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饮料瓶中悬挂的是萌发种子,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饮料瓶中悬挂的是煮熟的种子,则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实验改进
2019年第10期(x)----------------实验教学“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 ”实验改进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215004)吕祥勇摘要利用一次性滴管和BTB 溶液制作内置显色(反应)装置,对初中生物学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C 02”进行改进。
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更简洁、操作步骤更方便,实验结果更直观。
通过进一步 探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呼吸作用;BTB ;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 1005 -2259(2019) 10x -0042-02植物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内容, 是植物生命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理解有机物是绿色植 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的重要途径。
其中,植物 呼吸作用释放的c o 2通常被作为检验植物是否进行 呼吸作用的关键产物。
在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 上册》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 o 2”的实验设计原理 为c o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
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苏科版教材的 实验装置存在种种不足。
为了使实验操作更简洁、实 验现象更明显,笔者选择新的实验装置和新的显色剂 对“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 o 2”实验进行改进。
图1苏科版植物呼吸作用实验装置图1原有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用该实验装置进行 实验,塑料袋子中的气体,一部分是植物产生的,仍会有一部分是空气中原有的,究竟c o 2是达到多少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不清楚,不够严谨。
同时苏科 版教材的实验装置也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呼吸作用只能在黑暗处才能进行u ]的误导。
另石灰水的装置在 显色环节中的无色背景下观察不够清楚。
2实验的改进 2. 1 实验原理利用C 02能使酸碱指示剂BTB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色的原理进行检测。
BTB 在碱性溶液中呈现 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
当(:02进入水中,会形 成碳酸。
碳酸是弱酸,BTB 溶液会由淡蓝色变绿再变 黄。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说课稿一、实验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课标分析:掌握呼吸作用原理及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生物知识,熟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原料以及产物。
学生来源较优质,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好,乐于探究和钻研。
(四)制定目标:知识目标:概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尝试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获取数据,处理分析数据。
情感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实成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植物体活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这一概念。
2、完成演示和探究实验。
难点: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以及结果分析。
二、实验方案设计(一)实验原理植物体活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因此,植物器官在实验中能否检测到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多少,可以衡量植物该器官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二)实验原型图1 原实验使用了蔬菜、塑料袋、软管、止水夹等材料(三)实验创新设计1.材料选择(1)演示实验中原实验使用实验材料是叶子,改进实验使用的种子,不需要避光实验,所用材料更直观。
(2)原实验探究的植物器官是一种,改进实验中的探究实验部分探究的是六种植物器官,验证器官更全面。
2.方法创新图2 用注射器判断浑浊程度图3 用自制比色卡鉴定澄清石灰水浑浊等级,判断各器官呼吸强弱3.装置改进图4 改进前后的实验装置对比(1)更简单,易携带。
(2)装置使用次数更多,效果明显。
图5 一次实验后的装置对比图6 五次实验后的装置对比三、实验材料和数据分析(一)实验材料的准备1.演示实验的材料(1)取A、B两个250ML的饮料瓶,A瓶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入煮熟且等量的种子,用保鲜膜密封2小时后备用。
(2)两只贴好A、B标签的注射器。
(3)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一只。
图7 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装置图图8 装有器官——花的实验组2.探究实验一的材料准备一、二、三、四、五组,每组3个同样的饮料瓶(图9),一组装入不同植物的根,二组装入不同植物的茎(瓶子外边用黑色塑料袋包裹遮光,贴上植物名称),三组装入不同植物的叶子(处理同第二组),四组装入不同植物的花,五组装入不同植物的果实。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气体组成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而在夜间或条件不利时,植物则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和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是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线粒体中的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我们设计了以下步骤:1.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一株容易获取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例如豆苗或小麦苗。
此外,我们还需要玻璃烧杯、试管、喇叭口玻璃瓶、酚酞指示剂等辅助实验工具和试剂。
2.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准备好所有实验材料,并将试管中注入酚酞指示剂。
接着,我们在玻璃烧杯中放入豆苗或小麦苗,再将喇叭口玻璃瓶倒扣在烧杯上,确保植物叶片可以与空气接触。
之后,我们进行实验操作,关闭所有灯光源,将实验装置放置在黑暗条件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观察到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色,甚至红色。
这个变化说明了二氧化碳的释放。
3.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这一结论验证了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因此,植物呼吸作用是一个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4.实验的意义及应用这一实验结果对我们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为我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生二氧化碳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总结起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验证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一实验不仅对我们理解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初中生物“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万源市旧院中学王婷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28页安排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种子萌发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实验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三、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教材原型:不足之处:1、原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器材较多,组装复杂。
2、实验操作繁琐。
使用该装置实验时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漏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出,操作复杂,容易漏气,也不够严谨(用注水法促使二氧化碳从导管里排出,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就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从而降低了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因此实验效果不明显。
3、该装置不能连续使用,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实验材料。
4、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也不能排出原有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
四、实验改进与操作1、实验装置的改进:两个塑料透明瓶子、注射器、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材料易得,制作简单。
2、实验操作:①两个塑料透明瓶子,分别贴上1号、2号标签,1号瓶中装入萌发的种子, 2号瓶中装入煮熟的种子,然后盖住密封。
2-4小时后就可用时行演示实验;②取两支注射器,分别贴上标签与瓶子对应,往两支注射器中抽取适量的澄清石灰水;③将1号注射器插入对应的塑料透明瓶子,用注射器抽取一号瓶中的气体打,观察、记录1号注射器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然后换用2号装置进行同样的操作并观察、记录,然后引导学生对照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装置如下图所示:五、实验的创新之处1、简化器材:只用到透明塑料瓶、注射器、石灰水;2、改进方法:将灌水排气法改为注射器抽气法;3、改变材料:采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进行对照。
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改进
2013-02治学之法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改进文/陈丰华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要求实验可见度要高,实验结论最好由学生得出且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精确性等。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节内容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探究了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发生了某些物质变化,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所以该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必做的演示实验。
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觉得该实验装置和方法可以进行改进。
一、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有以下不足之处1.原实验装置器材较多,组装复杂。
2.气密性不好。
释放的二氧化碳会从漏斗口逸散,降低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3.使用注水法促使二氧化碳从导管里排出,操作繁琐,而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由于2、3点的不足降低了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因此实验效果不明显。
5.该装置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连续使用,将瓶中的水倒出让萌发种子继续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需要1~2小时,无法保证平行班的开课。
教师如接连在多个班上演示该实验,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发的种子,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实验材料。
6.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不能说明是“活的”才有呼吸作用,即不能说明呼吸作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改进的主要观点1.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利用凡士林有封住缝隙的功能,提高气密性。
3.用煮熟的种子作为对照实验材料,说明呼吸作用是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实验改进的创新点改进前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清水棉花关闭澄清的石灰水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1.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器材简单,只用到大烧杯2个、小烧杯2个、纱布袋2个、比大烧杯大的玻璃2块、凡士林,没有复杂的组装过程。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一、创新实验目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安排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产生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课本的原实验为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较多,组装连接比较麻烦。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我经过多次探索与实践,对其中两个演示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形式、装置、方法、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二、实验原理: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空饮料瓶(营养快线饮料瓶,选择的原因是口比较大)、用过的洗手液瓶(手压型)、橡皮管、止水夹、试管、澄清的石灰水、燃烧匙、蜡烛、火柴、植物体的六种器官(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等)、黑色的塑料袋。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将本实验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一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如萝卜的根、菠菜的叶、花瓣等),将这些材料平均分为两组(新鲜的和煮熟的或者萌发的和煮熟的)放在甲、乙两个饮料瓶内,其中装有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瓶外包上黑色塑料袋。
将6组实验放在温暖的地方。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将等量的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空的洗手液瓶内,拧紧瓶盖,洗手液瓶瓶口连接上橡皮管,关上止水夹。
五、实验设计说明:(一):实验操作1、将装有实验材料的甲、乙饮料瓶内放置24小时后,打开甲、乙两瓶的瓶塞,将点燃的蜡烛快速放入两瓶,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六个小组实验操作方法相同)。
分析实验现象:放入甲瓶内的蜡烛立即熄灭,放入乙瓶内的蜡烛继续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比赛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创新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创新黄金中学:蒋薇一、实验的地位和内容“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安排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28页。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气体,而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呼吸作用,故该实验的演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三、原实验装置及不足之处1、原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器材较多,组装复杂。
2、实验操作繁琐。
使用该装置实验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操作复杂。
3、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其理由是①用灌水法排气,瓶中灌入了清水,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可能导致二氧化碳量不足,现象不明显;②漏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出;③将瓶中的水倒出让萌发种子继续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需要1—2小时。
教师如接连在多个班上演示该实验,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发的种子。
4、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
四、实验的创新1、实验装置的改进如下图所示:装置器材简单只用到饮料瓶、塑料薄膜、注射器、小烧杯,没有复杂的制作过程。
2、实验操作方法的改进:将灌水排气法改用注射器抽气法。
3、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即贴A标签的瓶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贴B标签的瓶中装入等量炒熟的种子进行对照。
五、实验操作实验准备:两个250ml的饮料瓶,A瓶:萌发的种子,B瓶:炒熟的种子用保鲜膜密封盖好,2小时后就可用来做实验。
另准备两个贴有A、B的注射器、一只小烧杯、澄清石灰水溶液。
实验步骤:1、取一个小烧杯,并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2、将A、B两注射器透过保鲜薄膜分别缓慢吸取A、B瓶中的气体(约5ml);3、再将A、B两注射器分别吸取等量(约3ml)的澄清石灰水,震荡摇匀;4、让学生观察两注射器中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改进
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山中学刘彩林一、该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节内容中“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探究了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发生了某些物质变化,即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装置如下:不足之处:1、气密性不好。
释放的二氧化碳会从漏斗口逸散,会降低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2、不宜使用注水法促使二氧化碳从导管里排出,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3、由于前两个不足降低了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因此实验效果不明显。
4、该装置不能连续使用,无法保证平行班的开课。
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实验材料。
5、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不能说明是“活的”才有呼吸作用,即不能说明呼吸作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将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因分液漏斗具有活塞,能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好。
2、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
因碳酸氢钠电离产生的碳酸氢根离子能抑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3、玻璃导管之间用一段乳胶管连接,配上止水夹。
使得整个装置连接灵活,操作方便。
4、设置对照实验。
将实验材料分成两等份,一份用开水烫过,一份是新鲜的。
其它的处理及实验过程都相同。
用来说明活的植物体才有呼吸作用。
四、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上述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五、实验器材分液漏斗吸滤瓶双孔橡皮塞试管导管止水夹澄清的石灰水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新鲜的小白菜开水烫过的小白菜六、实验过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等量新鲜的小白菜和烫过的小白菜分别放入两套装置中,再将两套装置放在暗处几小时。
3、在两支试管中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将装置上的导管插入石灰水中,在分液漏斗中注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改进和创新文档资料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良和创新经过生物学实验教课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生物教课改革的要求,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需要,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努力研究生物实验教课方案创新。
跟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创新能力的培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经过生物实验培育创新能力是生物教课适应素质教育展开的需要。
2011 版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应鼓舞学生和教师充足利用身旁花费便宜的用具和资料,设计富裕创建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怎样在实践中发掘身旁的资源,使生物学实验低成本、低消耗和简单易行呢?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安排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也摸不着,经过该演示实验和学生研究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有益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所以该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必做演示实验,(有条件能够增添学生的研究性实验)。
本文以此实验为例,论述初中生物实验改良的方法与过程。
[1]一、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性质,考证植物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学生能够研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二、原实验装置的不足处1.使用的器械多,组装费时。
2.操作繁琐。
采纳注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操作复杂,不够谨慎。
其原因是:(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就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2](2)漏斗顶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许二氧化碳逸出。
(3)没有设置比较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生的种子产生的。
3.不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种子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起码需要1―2小时。
如接连在多个班演出示该实验,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生的种子,增添了教师的准备量。
) [3]三、实验装置的改良:注射液瓶子、注射器、两只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操作方法的改良1.方法的改良:将注水排气法改用注射器抽气法。
设置一组比较实验。
即萌生的种子,炒熟的种子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四、改进后实验材料的准备
1、取A、B两个250ml的饮料瓶 ,A瓶 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入炒 熟且相同份量的种子,用保鲜膜密封2 小时后备用。
2、两支贴好A、B标签的注射器。
3、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小烧杯一只。
五、改进后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一个小烧杯,并倒入适量的澄清石 灰水; 2、将A、B两注射器透过保鲜薄膜分别缓 慢吸取A、B瓶中的气体(约5ml) ; 3、再将A、B两注射器分别往烧杯吸取等 量(约3ml)的澄清石灰水,震荡摇匀; 4、让学生观察两注射器中石灰水的变化 情况,引导其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 验结论。
4、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其 理由是 ①用灌水法排气,瓶中灌入了 清水,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可能导 致二氧化碳量不足,现象不明显;②漏 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 出;③将瓶中的水倒出让萌发种子继续 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需要1—2小 时。教师如接连在多个班上演示该实验, 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发的种子。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 作用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安 排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28 页。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既看不 见也摸不着的气体,而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 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 碳,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呼吸作用,故该实 验的演示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课件
二、实验原理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性质,实验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 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精品课件
三、原实验装置及其不足之处
1、原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器 材较多,组装复杂。
2、实验操作繁琐。使用该装置实 验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 入清水,操作复杂。
3、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 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
精品课件
六、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精品课件
七、实验创新之处
1、实验取材源于生活,易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使学生更好的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2、将灌水排气法改为注射器抽气法,实验 误差小,效果更明显。 3、设置了对照组,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 学生理解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精品课件
4、实验在短时间内可重复操作, 有利于生物教师进行多班教学, 减轻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 5、采用保鲜膜密封瓶口,便于 注射器伸入吸取瓶中气体。 6、装置简单,易操作,既可作 为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作为学生 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