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形成”说课课件 PPT

合集下载

“风的形成”说课课件

“风的形成”说课课件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策 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学生活动
设计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 感受风的形成过程,加深对风的理解。
教学评价与反馈调整
01
设计评价策略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
02
为学生提供反馈
地形对风速的影响:地形对风速也有 影响。在狭窄的山谷或海峡中,由于 “狭管效应”,风速会增大;而在开 阔的平原或高原上,风速则相对较小。
03 风的类型与特点
高空风与地面风
高空风
位于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的风,受地 形影响较小,风向和风速较稳定。高 空风通常比地面风更加均匀和持久。
地面风
近地面层的风,受地形、地表摩擦和 热力差异影响显著,风向和风速多变 。地面风对人类活动和天气现象有直 接影响。
风的形成说课课件
目录
• 引言 • 风的形成原理 • 风的类型与特点 • 风的影响与作用 • 风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风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01 引言
风的定义与特性
风的定义
风是大气层内由于压力、温度等 差异导致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
风的特性
风具有方向性、速度性、阵发性 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风的研究意义
大气压力差异
01
02
03
高压与低压系统
由于地表温度差异,大气 中形成高压和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内空气下沉,低 压系统内空气上升。
空气流动
高压系统的空气向低压系 统流动,填补低压系统的 空气空缺,形成风。
风的强度与方向
风的强度取决于高低压之 间的差异,风的方向由高 压指向低压。

科学--风的形成课件

科学--风的形成课件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他招手, 禾苗见他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风的形成
人 造 风
人造风是空气从 一个地方运转到另 一个地方,周围的 空气来补充。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自然界的风怎么形成的呢?
注意事项: 1.蜡烛和香不要烧到瓶子 2.熄灭香时,要将燃着的一头按在小盘 子上弄断,而不是吹
蜡烛点燃前,瓶内外温度一样吗?烟向哪个方向飘? 温度一样烟向上飘
蜡烛点燃后,瓶内外的温度一样吗?烟向哪个方向飘?
温度不一样,瓶内温度高,瓶外温度低,烟向 瓶内飘
这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风?
有了温差,温度不一样,才会有热空 气上升,冷空气补充过来的现象,才 会形成风
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 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 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 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 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继红松风电场并网发电后,又有美国通用电气、龙源 电力、盛世鑫源、华润电力等七家风电企业陆续装机发电。 已有594000kw,预期装机总容量将达到百万kw。届时,围 场坝上地区风能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风电事业的发展, 将加快促进地方经济腾飞。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生来本无形, 走动便有声, 夏天无它热, 冬天有它冷。
谜底: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1、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 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 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 风的模拟实验。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 章,认 识了鲁 迅这位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 家和革 命家, 希望同 学们能 从他的 身上汲 取力量 ,超越 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风的形成”说课课件教学教材共19页

“风的形成”说课课件教学教材共19页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风的形成”说课课件教学教材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 (共79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   (共79张PPT)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支架、螺旋圈纸、剪刀、 细线、蜡烛、纸风箱、火柴、蚊香、湿毛 巾、实验记录纸,教室门上下贴两张餐巾 纸条等。
2、媒体准备:《风的形成》课件。
五:说过程
(一)、谜语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猜谜语)入手,导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尽可能 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谜语
我到处乱跑,谁也捉不到。我跑过树林, 树木都弯腰。我跑过大海,大海的波涛高 又高。(猜一自然现象)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后进入这 节课的科学探究环节
(二)、科学探究: 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制造风。(怎么就有风了呢?)学生自己 制造风,极大的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了解了人造风是空气流动形 成的。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 的。自然过度到空气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流动呢? (引导学生说出门上的纸条飘动也就是门口风是 室内外温差形成的)
三、教法分析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 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 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实验教学法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 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 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 风的形成。
2、分析归纳法
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 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 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 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 规律。根据规律总结出概念。
3、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风的成因。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跟风有关 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空气流 动的因素以及风的成因实验。实事求 是地描述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并归纳出风的成因。

“风的形成”说课 ppt课件

“风的形成”说课 ppt课件

收集资料,由现象升华到结论;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202解1/3决/2自6 己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风题的,形成形”成说科课学ppt的课件探究过程。
12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理解风的成因。
推想自然界风的形成:
设计意图:
推理法是科学 课经常用的一 种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 学生已经理解 了实验室中风 的成因,教师 及时引导帮助 学生推想大自 然中的风是怎 样形成的,实 现了由实验模 拟到自然实际 的转化。
实验现象分析:
1、实验开始, 没点燃蜡烛时,蚊香的烟向 飘 ,说明这时
风;
2、当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向 飘 ,说明这时 风 ;
3、总结: 这个实验说明,空气受热后会
,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4、拓展:
当实验完成后,不熄灭蜡烛,在烟囱口处盖上硬纸板后,空气不

所以不能形成风。
设计意图:
实验操作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要通过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2021/3/26
“风的形成”说课 ppt课件
3
一、说教材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空气的流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学 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空气和风,了解了热 传递的一种方式——对流,所以探究风的形成问 题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 学生来说并不难。
2、五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两年的时间,学生对 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科学的思 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 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一、说教材
4、教学重点 风箱实验的条件控制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现象推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风的形成》PPT

《风的形成》PPT
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动动手手,动动脑
把教室的门开一条缝,将纸条 分别放在门框的底部和上部, 你发现纸条往哪里飘?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猜想 空气的流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实验
材料:试验箱、蜡烛、蚊香、 火柴、湿毛巾
结论
小知识
热气球 1700多年前,诸葛亮发明孔明 灯用于传递信息。 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格尔菲 兄弟制成了热气球,载人升空,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自由 飞行。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不知道而信口开河是不明智的知道了却闭口不讲是没有尽心竭力。 现实会告诉你,不努力就会被生活给踩死。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努力希望没有。——王敬花 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Hale Waihona Puke

风的形成PPT课件【教学课件】

风的形成PPT课件【教学课件】
6.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 造国际 海港;坚 持绿色 发展,加大生 态环境 保护,节 约资源,坚持可 持续发 展。 7.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 了登山 路线、 午饭时 间和住 宿的地 方,非 常周到 。 8.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 像是两 截,在 山坳里 突出悬 空,上 面还长 着松树 。 10.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 树形奇 特,被 旅行家 徐霞客 称之为 奇山之 中的奇 品。
继红松风电场并网发电后,又有美国通用电气、龙源 电力、盛世鑫源、华润电力等七家风电企业陆续装机发电。 已有594000kw,预期装机总容量将达到百万kw。届时,围 场坝上地区风能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风电事业的发展, 将加快促进地方经济腾飞。
1.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2.大范围的空气流动引起洋流运动,平衡海 水的热量分布。 3.调节大气的温度差异,将赤道地区的上升 热气流向两极扩散。 4.风媒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5.风能发电。 6.空气净化,污染空气扩散等。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1.先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分工实验。 2.注意用火安全,看到现象后,马上把火熄 灭. 3.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空气受热后会上 升,周围的冷空气会 补充过来,从而形成 了风。
想一想
在海滨,白天,陆地比海面 气温高;夜晚,海面比陆地气温 高。
请你根据这个情况推测:在 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会有什 么不同?
人类不能没有风。如果没有风,靠风力 传播花粉的植物就无法传播、繁殖;污染的 大气得不到稀释;帆船将无法在水上航行;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会如同“一潭死水”, 污浊不堪;许多生物将难以生存。
可是,风一旦发起脾气来,那也是有害 无益的。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 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 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 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 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动动手手,动动脑
把教室的门开一条缝,将纸条 分别放在门框的底部和上部, 你发现纸条往哪里飘?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猜想 空气的流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实验
材料:试验箱、蜡烛、蚊香、 火柴、湿毛巾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结论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完美版
小知识
热气球 1700多年前,诸葛亮发明孔明 灯用于传递信息。 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格尔菲 兄弟制成了热气球,载人升空,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自由 飞行。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Hale Waihona Puke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 故事, 这节课 我们就 来读一 个鲁迅 巧对先 生的故 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空气的流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空气和风,了解了 热传递的一种方式——对流,所以探究风的形成 问题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2、五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两年的时间,学生 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科学的 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补充
冷热空气 的对流形 成风
冷空气补充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四环节: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屋里的暖气一般都放置 在窗户的附近,在冬天 屋内的空气会怎么流动?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四环节: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 复习巩固课 上所学知识, 发展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 力,为学生 提供表达和 展现的机会, 此时教师要 给学生充分 的自由度, 并尊重他们 的意见。
“风的形成”说课课件
课题:风的形成
说课内容:1、说教材;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说教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实验初探 深入探究 拓展应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风的形成》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 16课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循序渐进,教学内容 分为三部分:首先从生活现象引入,启发学生提 出有关风的成因;通过实验“观察上升的空气” 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生活现象 的能力;再通过“风的形成”对比实验,引领学 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找到风的成因,培养学 生科学的探究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的知 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是由于热空气上升的缘故,感受风的存在。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理解风的成因。
实验准备:蜡烛、自制风箱、蚊香(或纸筒)、火柴 实验方法:对比法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理解风的成因。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充分激发学 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使他们能创 造性地提出 一些解决问 题的方法, 让学生能从 对比实验的 特点入手, 掌握实验中 需要控制的 实验条件, 让学生的思 维不断向前 发展。
一、说教材
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解释纸螺旋转动的原因; 2)能通过实验理解风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生 认识风的兴趣; 2)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 现象,归纳总结风的成因; 3)让学生学会用科学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收集资料,由现象升华到结论;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解决自己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科学的探究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理解风的成因。
Hale Waihona Puke 推想自然界风的形成:设计意图:
推理法是科学 课经常用的一 种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 学生已经理解 了实验室中风 的成因,教师 及时引导帮助 学生推想大自 然中的风是怎 样形成的,实 现了由实验模 拟到自然实际 的转化。
2、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何使小风车 转动起来?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二环节:实验初探,感受风的存在。
实验准备:酒精灯、纸螺旋、塑料袋、火柴
学 生 实 设学计生验纸的螺手旋、转眼动、起脑来充和分塑参料与袋进受来热,上认升识的到实以验上,物主体要的是运使动
一、说教材
4、教学重点 风箱实验的条件控制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现象推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 因的问题;进而通过 “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 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 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 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
阅读科学在线,解释孔明灯和热气球是怎样飞上天空的?
1、把实验箱罩在蜡烛上; 2、点燃蚊香并放在实验箱 右侧小口处; 3、观察烟流动的方向。
4、打开实验箱点燃蜡烛, 并罩回实验箱; 5、再将蚊香放在小口处; 6、观察烟流动的方向; 7、熄灭蜡烛及蚊香,填写 实验报告单。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理解风的成因。
实验现象分析:
1、实验开始,
没点燃蜡烛时,蚊香的烟向 飘 ,说明这时 风 ;
2、当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向 飘 ,说明这时 风 ;
3、总结: 这个实验说明,空气受热后会
,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4、拓展:
当实验完成后,不熄灭蜡烛,在烟囱口处盖上硬纸板后,空气不

所以不能形成风。
设计意图: 实验操作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要通过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