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程实用标准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一、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目的和学科特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

3.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分析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2.预防医学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一、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常用指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2.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环境卫生学一、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2.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改善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一、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预防策略。

2.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和防治策略。

2.学生能够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1.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 54(理论:42,实践:1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熟悉常用的毒性参数。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的范围及类型。

2、熟悉防暑、降温措施。

3、了解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 tiv e m edi cin e)课程代码:临床医学专业130004、护理专业130018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临床医学专业54、护理专业36实验学时:临床医学专业14 学时高职护理专业10 学时前期课程:医学基础课、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使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高职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用预防为主的思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分析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的影响,提出改善和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卫生学措施及疾病防治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能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能力,为以后运用预防医学思维方法,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等服务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要求预防医学实习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三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现场调查、操作实习、案例分析、效果评价等同时还倡导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习教学和自学练习等相结合形式,使学生对群体健康有一个总体性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用预防医学的观点、思想方法全面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培养良好的医德,从而提高学生预防医学思维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习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主要的实验方式和要求如下:1. 现场实习:主要是专题调查。

要求选定专题(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入社区开展现场调查、操作。

如水源卫生学调查、饮水消毒等。

2.实验操作: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实验中有关项目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五年制本科麻醉专业)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和三级预防的新概念,建立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认清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使学生学会并应用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赋予定量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制定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使医学生能够了解并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预防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份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示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应用相应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讨论课是通过具体的预防医学案例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实用型医学人材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应用与分析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五年制本科麻醉学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为 80 学时,其中理论授课 62 学时,讨论课 18 学时。

掌握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疾病的三级预防,熟悉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

本章思量题:1.什么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2.什么是“三级预防”(three level provention)?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来源,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及其危害;熟悉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辩证统一关系及食物链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相关问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wei)险度评价。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2.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性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

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预防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预防医学导论1.1 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1.2 预防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预防医学的工作原理与方法2.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2.1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作用2.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3 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分析3. 第三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3.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2 传染病预防策略与措施3.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 第四章:慢性病预防与控制4.1 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与危害4.2 慢性病预防策略与措施4.3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5. 第五章:职业病预防与控制5.1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职业病的发生机制与危害5.3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预防医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各类预防医学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六、第六章:环境与健康6.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6.2 环境污染与健康影响6.3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七、第七章:食物与营养7.1 营养学基础知识7.2 食物中的营养素7.3 营养与健康八、第八章:生殖与儿童青少年健康8.1 生殖健康8.2 孕产期健康8.3 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与干预九、第九章:心理健康9.1 心理健康概述9.2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9.3 心理健康促进与干预十、第十章:公共卫生策略与政策10.1 公共卫生策略概述10.2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与实施10.3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十一、第十一章:伤害预防与控制11.1 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11.2 伤害预防的控制策略11.3 常见伤害类型的预防与控制十二、第十二章:应急与公共卫生事件处理1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1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12.3 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十三、第十三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3.1 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原则13.2 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方法13.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应用十四、第十四章: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与挑战14.1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问题14.2 跨国公共卫生合作与交流14.3 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事务中的角色与责任十五、第十五章: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15.1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与挑战15.2 精准预防与个性化医疗15.3 预防医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将根据这十五章节的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就是医学教育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得独立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得转变,人们对健康观得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得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得医学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得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得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得联系。

预防医学教学得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自觉进行三级预防得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得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得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得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得概念、三级预防得概念、环境与健康得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得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与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得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得概念及常见疾病得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得三个基本环节得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得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得策略与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与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与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得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得采集方法与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开展疾病与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与疾病防治得策略与措施得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得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涵与实践要求,具有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就是、科学严谨得学风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得重要性。

《预防医学(临床)》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临床)》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用)一、课程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和三级预防的新概念,建立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认清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使学生学会并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给予定量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制定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使医学生能够了解并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医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1.了解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发展简史。

2.熟悉医学模式的意义及转变过程、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三级预防基本策略。

3.掌握环境各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作用、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4.掌握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处理措施。

5.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职业性损害的预防、常见职业病的防制。

6.熟悉各类疾病的预防控制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7.熟悉医学统计学对疾病特征和分布的描述、分析方法8.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病因推断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初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人群健康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数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4 4二、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2 2三、统计表与统计图 4 4四、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和推断8 8五、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和推断 4 4六、流行病学概述 4 4七、描述性研究 4 4八、分析性研究 4 4九、实验性研究 2 2十、行为因素与健康 2 2十一、合理营养 6 6十二、环境卫生 4 4十三、职业卫生 2 2十四、食品安全与健康 4 4十五、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 2十六、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4 4十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2 2机动 2 2合计64 64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五、大纲说明(一)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2学时,机动2学时。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内容: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营养与健康、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预防与控制、伤害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能力。

4.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能力,能够运用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职业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践表现等,占总成绩的4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节:流行病学基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方法流行病学案例分析2. 第七章节:环境卫生学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卫生学基本概念环境卫生学评价方法环境卫生学案例分析3. 第八章节:营养与健康营养学基本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评价与干预营养与健康案例分析4. 第九章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传染病案例分析5. 第十章节: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特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慢性病案例分析七、教学方法1. 第六章节: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预防为主,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预防、保健、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掌握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自身素质,为维护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理念与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本课程不仅强调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3. 注重学科交叉:预防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交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4.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健康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和预防这些影响因素。

2. 传染病预防: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强调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

3. 慢性病预防: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强调生活方式对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

4. 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包括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概念、分类、应对措施等,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5. 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平时作业应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实验报告应关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期末考试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察。

3.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

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

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估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康危险度评估的基本步骤*;健康危险度评估资料来源;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健康危险度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 54(理论:42,实践:1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熟悉常用的毒性参数。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的范围及类型。

2、熟悉防暑、降温措施。

3、了解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
(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2)人文素质: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学会爱人,学会做人;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3)职业素质:发扬工匠精神,以极致的态度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更美的精神理念;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改革求新追优精神;具有获取、评估、整合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

(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群体医学观。

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方式。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意志坚强,主动适应现实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64(理论54+ 实验10)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4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要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问题启发、仿真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教学应
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和相互协作,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2.评价方法
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等,进行全过程、多元化、多形式考核。

重视应用和实践能力考查,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使学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培养的需要。

3.教学条件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让网络、视频、微课、慕课等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走进课堂,建立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联系,让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元。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编写相应教材。

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材应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趋势和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方向,编写融合教材。

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教学资源无缝对接,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重视实用性、综合性,既要考虑职业岗位的必需知识,还要考虑后续课程学习及学生继续学习的必需知识。

(2)知识的重构整合要具备逻辑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有序化。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给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4)在实验内容设计上要依实验操作和技术为主线,分基本操作练习、物质含量测定和综合性研究三个阶段安排实验。

(5)纸质教材内容与数字教材内容有机融合的立体教材。

建议选用近年出
实用文档
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高质量的校编特色教材。

文案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