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爱国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徐特立——一生刚烈写传奇

徐特立——一生刚烈写传奇

徐特立——一生刚烈写传奇作者:徐焰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12期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9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

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

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

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举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后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事件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

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

他一身清正,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1919年,国内兴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年已42岁的徐特立也报名前往,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

在法国四年期间,他边做工边学法语,后入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

回国后,他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被公认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

1927年初大革命高潮时,徐特立参加了湖南农民协会并任教育科长,又在左派掌权的国民党长沙市党部任农工部长。

同年夏天,大革命失败,在不少共产党员叛变脱党时,徐特立却以50岁年龄入党。

随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

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只是因病未能跟上,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

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潜回国内,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瞿秋白)。

1934年,他随军长征。

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

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

徐特立: “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

徐特立:  “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

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作者:梁堂华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3年第9期徐特立( 1877-1968),湖南长沙人,毛泽东主席最尊敬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

1937年徐特立六十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了一封贺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指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并高度称赞他“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的学习精神,1947年徐特立七十大寿,中共中央的贺信中写道:“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徐特立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梁堂华一、年少时读私塾徐特立1877年2月1日出生于长沙县五美乡(今属江背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是个憨厚老实的农民,没有文化,不善言谈,辛勤耕种家里的几亩田维持生活,母亲在徐特立才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母亲去世后,他们一家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

少年时代的徐特立,努力地帮着家里干活,放牛、砍柴、参加田里的劳动,什么活都干。

9岁的时候,他父亲因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想方设法筹措了一点学费,送他到蒙馆读书。

徐特立读书非常勤奋,当年背的一些诗词和文章,直到晚年还倒背如流。

12岁那年,伯祖父去世,没有子孙,父亲就把徐特立过继给伯祖母做孙子,继续在私塾读书。

3年后,伯祖母也去世了,15岁的徐特立被迫辍学,和伯祖母给他找的童养媳熊立诚,一起支撑这个家庭。

18岁的时候,为了谋生,徐特立开始开蒙馆教书,利用空闲时间勤奋自学。

他晚年回忆当年的情形:“日间总是替学生做事;自己读书,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每日只读两三点钟的书。

口袋常带一本表解,我的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看表解学的;心理学、伦理学,都是选出中间的术语,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里熟读的。

我读中国的旧书,总是常在要紧的地方划线,以便记忆和复习,有时选出要紧的句子用本子抄。

我学《说文》,不晓得写篆字,晚上睡不着及走路时用手指在手掌中写来写去。

爱国故事:为国雪耻洒热血

爱国故事:为国雪耻洒热血

爱国故事:为国雪耻洒热血
爱国故事:为国雪耻洒热血
19世纪初,清朝政府卖国媚洋,帝国主义列强像一群恶狼似地窜到了中国大地。

徐特立那时正在湖南修业学校教书,为了启发大家都投身到爱国救亡运动中去,他决定给学生进行时事演讲。

全校的教员、学生和工友,都争着去听,不一会儿,礼堂里就挤满了人。

徐特立身穿一件青衣长衫,两眼炯炯有神,昂然站在讲台上,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和清政府丧权辱国的罪行,号召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要把挽救民族危亡的担子挑起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忽然,他转身奔下讲台,从厨房里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大家的面,砍断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头,用鲜血写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字,表示为国雪耻的决心!
殷红的鲜血,溅满了徐特立的衣衫,全场的人为之震惊。

他的这一壮举,很快传遍了长沙城,影响到整个湖南,使更多的人很快觉醒起来。

徐特立自传300字

徐特立自传300字

徐特立自传300字
徐特立(1909-2001)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他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弟。

徐特立自幼聪明好学,对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期,徐特立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他曾参与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重要革命行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徐特立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中。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军事指挥官,并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的指挥工作。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特立进入了政府工作,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国防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等。

他在外交领域的工作中,积极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徐特立一生致力于为中国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奋斗,他坚定地站
在了人民的一边,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
大的努力。

他的自传记录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思考,是一部珍贵的历
史文献,也是对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贡献的生动见证。

总的来说,徐特立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
的自传是了解他一生经历和贡献的重要资料。

通过阅读他的自传,
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行动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能够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观徐特立有感

观徐特立有感

观徐特立有感摘要:1.介绍徐特立的人生背景和成就2.分析徐特立的品格特质及其对我们的启示3.强调学习徐特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正文:观徐特立有感徐特立,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他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徐特立始终坚定信仰,矢志不渝。

通过对徐特立的深入了解,我们不禁为他崇高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所折服,同时也深感他的精神财富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徐特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求学于湖南师范学堂、北京大学,并获得了留学日本的机会。

在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革命人才不懈努力。

徐特立不仅是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革命者。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次,徐特立的品格特质值得我们学习。

他始终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压力,都不改初心。

他严于律己,勤奋好学,始终保持着谦逊和敬业的精神。

他关心群众,热爱祖国,为民族的解放和繁荣倾注了全部心血。

徐特立的崇高品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最后,学习徐特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徐特立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追求和奉献的史诗。

他的精神力量,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徐特立的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拼搏。

总之,徐特立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特立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他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原则,这种理念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成为了他为人们所敬仰的原因之一。

徐特立生于1898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对社会和国家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对革命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在他成年后,他考入了一所著名的大学,学习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等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特立非常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他深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社会的现状,为劳动者谋取利益。

他在青年时期就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者。

在一次大规模的劳工抗议活动中,他成为了领导人之一,组织了数千名工人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行动,迫使政府听取了工人们的诉求,从而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徐特立这种“革命第一”的信念深深影响了他一生的行为。

不仅在青年时期,即使在他成为了领导人之后,他依然不改初衷,坚持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为劳动者的利益不懈奋斗。

他曾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说:“我们要坚持革命,要坚持改变社会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让劳动者们得到他们应有的权益。

”除了坚持“革命第一”之外,徐特立还一直秉持“工作第一”的原则。

他深知革命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为革命事业不懈努力。

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只有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让革命事业取得成功。

”他也一直以身作则,亲身参与各项工作,表现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给予了下属很好的榜样和引导。

他的“工作第一”理念也深受他周围的人们的尊敬和信赖。

他在领导工作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即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他也不曾放弃,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用事实证明了他对“工作第一”理念的坚持。

除了“革命第一”和“工作第一”之外,徐特立还秉持“他人第一”的原则。

红星照耀中国徐特立事迹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徐特立事迹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徐特立事迹摘抄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徐特立这位了不起的人物。

你知道吗?徐特立那可是相当有毅力的。

他出身贫寒,但是从不向命运低头。

小时候家里穷,读书条件艰苦,可他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断学习知识。

徐特立还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在国家面临困境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他不仅仅是个知识分子,更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他教育学生也是有一套。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常说:“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的教诲就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生的前进道路。

而且呀,徐特立特别能吃苦。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从不抱怨,总是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

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记得有一次,在困难时期,他和大家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还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相信未来一定会好起来。

徐特立的一生,真的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敬佩不已!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徐特立的那些事儿!徐特立这个人啊,那真是太牛啦!他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虽然家里没啥钱,但他对知识的渴望那是挡都挡不住。

他参加革命那可是义无反顾。

不管遇到多大的危险,他都毫不退缩。

他坚信只有革命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徐特立在教育方面也是出了名的厉害。

他教学生不是死读书,而是让大家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他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他们的成长。

还有啊,他生活特别朴素。

从不讲究吃穿,心里想的都是怎么为国家多做贡献,怎么让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

有一回,大家都觉得条件太艰苦,有点撑不下去了。

可徐特立站出来,给大家加油打气,说只要咱们团结一心,没啥困难克服不了。

徐特立的事迹,说也说不完。

他就是那闪闪发光的星星,在红星照耀的中国,留下了自己璀璨的光芒。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他超棒的?。

徐特立小故事

徐特立小故事

白手起家办长师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出任长沙县首任知事的姜济寰是徐特立的好朋友,他励精图治,一心大力发展长沙县的教育,计划在长沙县办一千所国民小学。

为解决师资问题,他邀请徐特立主办一所师范学校,徐特立一口应允。

开办学校需要经费,徐特立把目光投向了寄存在善化学宫内的一批硝磺上。

当时徐特立担任校长的长沙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是由善化学宫改建的。

这批硝磺是湘岸榷运局寄存在这里的。

徐特立找到榷运局的局长,征得他的同意后,将这批硝磺变卖了,解决了部分经费问题。

开办之初也没有房子,徐特立就将善化学堂的一些破烂房间腾出来,连同过道走廊,加以修缮,改为教室,房子问题也算解决了。

1912年3月,长沙师范正式开学,招收了六个班,其中,学习五年毕业的本科两班,学习一年毕业的一部讲习科两班,学习半年毕业的二部讲习科两班,共300多名学生。

这所后来声誉远播、人才辈出的师范学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由他白手起家创办起来了。

学校里没有化学实验设备,上化学课只能凭教员讲,学生听不明白,徐特立很着急。

一天,他提着一筐从旧货铺、废品店买来的破铜烂铁玻璃瓶,高兴地对化学教员说:“我今天又买了一筐化学课上能用的便宜货!”在他的指导下,一个虽然简陋但是比较实用的化学实验室终于办起来了。

有人问他花了多少钱,他笑笑说:“很便宜,我用的是穷办法。

”为了给长沙师范找到一个永久性的地址,徐特立踏遍长沙城,最终选中了城北荷花池的泐谭寺。

泐谭寺是一座古寺,但经过战火的洗礼,早已荒芜破败。

徐特立决意后,就向长沙知事姜济寰提出申请,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同意将此地拨给长沙师范。

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经费的筹措却越来越困难。

为了不让学生失学,徐特立又忍痛把已具规模的全部校舍,租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以每月几百元的租金收入,支付学校的开支。

而自己的学校,则迁到简陋的城隍庙里,继续维持上课。

就这样,在徐特立的苦心经营以及他的精神的激励下,长沙师范历经百年风雨,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至今弦歌不断。

徐特立的故事概括100字

徐特立的故事概括100字

关于徐特立的故事概括-两篇
篇1:
徐特立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曾为了求学而克服重重困难,如过继给姓徐的财主,因此改名徐特立。

他一心向学,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在长沙,他创办了著名的师范学校——长沙女子师范学校,而在革命形势严峻的时刻,他始终坚持在教育战线上,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革命人才。

篇2:
徐特立在湖南一师任教育学教师时,从不打无准备的仗。

他总是一边讲课,一边研究各种教育学说。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他经常去藏书楼借阅外文书籍。

为了向国内介绍外国教育思想,他每天都要阅读几份《世界教育动态》。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研究,徐特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学说,并开始在教育界小有名气。

国庆节手抄报:徐特立的故事

国庆节手抄报:徐特立的故事

国庆节⼿抄报:徐特⽴的故事 徐特⽴“⼀⽣都是教书”,他⾃⾝的⾰命精神、⾼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代⼜⼀代的青年学⽣。

徐特⽴断指⾎书的故事是⼀本最感⼈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1906年,他在周南⼥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命刊物,思想上发⽣了变化,积极从事⾰命活动,并指引学⽣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

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所不⾄的侵略,列举了⼀桩桩传教⼠毒害中国⼈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

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把菜⼑,当众砍下⾃⼰左⼿的⼀节⼿指。

他⽤鲜⾎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个⼤字,表⽰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

因为流⾎不⽌,他晕倒了。

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消息,徐特⽴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的爱国热情。

作为⼀位杰出的⾰命教育家,徐特⽴⼀⽣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本难得的修⾝教科书。

早在湖南⼀师的时候,徐特⽴的⽣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

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箱,没有⼤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

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个风⽓,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的⼈,出门都要坐轿⼦,显⽰绅⼠派头。

可是徐特⽴却从来不坐轿⼦。

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在⼀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

遇上⾬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

⼀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了。

1937年,徐特⽴领导着陕⽢宁边区的教育⼯作。

党中央刚进驻⽡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所学校。

⼀天,徐特⽴去听课,他穿着破⽪袄,腰系⼀根绳⼦,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

第⼆天,徐特⽴⼜和董必武、冯雪峰⼀起去听课。

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教师们⼤吃⼀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

红星照耀中国徐特立事迹

红星照耀中国徐特立事迹

红星照耀中国徐特立事迹《红星照耀中国之徐特立事迹》嘿,朋友,今天我想给你讲讲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可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呢!徐特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非常渴望知识,于是努力读书。

那时候,读书对于穷人来说可不容易,家里没钱,社会环境也不怎么支持穷人读书。

但徐特立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他四处找书看,利用一切能学习的机会拼命吸收知识。

后来啊,徐特立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地方的教育都非常落后,孩子们没学上,也没有好的教育资源。

徐特立就到处奔波,到那些偏远贫穷的地方去办学。

比如说在一些山区,交通不方便,生活条件也差,有时候连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

他就自己动手,和乡亲们一起,找个能遮风挡雨的屋子当教室,哪怕是破旧的庙宇也行。

桌椅板凳不够,他就带着大家一起做。

在办学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不少麻烦事儿。

有的家庭觉得读书没用,不让孩子来上学,徐特立就一家一家地去做思想工作。

他苦口婆心地跟家长们说知识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孩子读书以后才能有出息,才能改变贫困的命运。

他还不收那些穷苦人家孩子的学费,自己省吃俭用,就为了让更多孩子能接受教育。

徐特立的努力带来了特别好的结果。

在他办学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了。

这些孩子学到了知识,眼界开阔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

他们中的很多人受到徐特立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或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且徐特立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也影响了很多其他的教育工作者,让更多的人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贫苦地区孩子的教育。

徐特立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在那个黑暗的时代,用他的知识和奉献精神照亮了很多孩子的未来,真的让人特别敬佩啊!。

徐特立具有反抗精神的例子

徐特立具有反抗精神的例子

徐特立具有反抗精神的例子
徐特立小时候为了谋生,曾经学习过中医和卜卦、算命、堪舆。

1905年是徐特立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先是在科举考试与追求学问的选择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学问”,并将名字“懋恂”改为“特立”,以示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同流俗、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思想。

之后,在政治学说方面,徐特立由追随康有为、梁启超,走上了相信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道路。

徐特立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忱,迎来了1911年辛亥革命,但胜利的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

人民刚刚看到的一丝希望又破灭,这时的徐特立称自己“我的精神忽然死了”。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徐特立积极投身到长沙的运动之中。

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健学会,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反帝宣传,同军阀张敬尧进行坚决斗争。

为了重新寻找救国之路,徐特立告别妻儿,走上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徐特立感动的故事

徐特立感动的故事

徐特立感动的故事摘要:一、徐特立简介二、徐特立感动的故事概述1.故事背景2.故事情节3.故事感悟三、徐特立的贡献与影响四、现实意义与应用正文:一、徐特立简介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徐熙春,字特立,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教育的奠基人。

在长达六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徐特立致力于探索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徐特立感动的故事概述1.故事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徐特立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宣传部长。

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领导创办了一系列报纸、杂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战争。

2.故事情节有一次,徐特立在完成工作任务返回途中,不幸遭遇敌机轰炸。

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将受伤的战友救出火海,自己却因背着伤员而被炸伤。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徐特立坚定地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3.故事感悟这个故事展现了徐特立忠诚于党的事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他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人的事迹,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三、徐特立的贡献与影响徐特立在中国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他不仅是教育家,而且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

他主张结合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徐特立还提倡实事求是,敢于直言,提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口号。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现实意义与应用徐特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徐特立的崇高精神,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我们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徐特立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教育事业上的贡献。

徐特立的故事感人至深,激励着我们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

徐特立给我们的启示感悟

徐特立给我们的启示感悟

徐特立给我们的启示感悟一徐特立是一位杰出的老一辈革命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

他的精神品质和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徐特立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始终将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这种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关键,更是他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徐特立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革命事业中始终以身作则,勇于担当重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上,更体现在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上。

这种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此外,徐特立还注重自我修养和不断学习。

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自我修养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他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注重自我修养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徐特立的一生充满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他的精神品质和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坚定信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和自我修养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实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包括以下几点:1. 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徐特立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使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这启示我们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2. 勤奋学习和不断进取:徐特立一生都致力于学习和自我提升,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学习不断进步。

这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3. 教育的力量和奉献精神:徐特立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关注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人才。

教育家名人故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

教育家名人故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

教育家名人故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学而不厌讲究方法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

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

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

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

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

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

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

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

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

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

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

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

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

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

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

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

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

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

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徐特立的精神品质作文

徐特立的精神品质作文

徐特立的精神品质作文
《学习徐特立爷爷的坚持不懈》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给你们讲讲徐特立爷爷的故事。

徐特立爷爷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特别喜欢读书。

为了读书,他想尽了办法。

没有钱买灯油,他就借着月光读书;冬天天气冷,他就把脚放在冷水里,这样能让自己清醒,多读一会儿书。

徐特立爷爷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跳绳的时候,一开始可能跳几下就累了,但是如果我们像徐特立爷爷一样坚持练习,就一定能跳得越来越好。

还有我们做作业的时候,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要多想想,坚持把它做出来。

这就是徐特立爷爷教给我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努力,像徐特立爷爷一样,做一个坚持不懈的好孩子!
《徐特立爷爷的勤俭节约》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徐特立爷爷吗?他可是一位很厉害的人哟!
徐特立爷爷非常勤俭节约。

他的衣服破了,总是补了又补,舍不得买新的。

他吃饭也从不浪费,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吃得干干净净。

有一次,徐特立爷爷看到一个小朋友把没吃完的面包扔了,他就走过去,温和地对小朋友说:“孩子,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可不能浪费呀。

”小朋友听了,红着脸把面包捡了起来。

我们也要向徐特立爷爷学习,比如在学校里,用完的铅笔头还能用就不要扔掉;洗手的时候,水不要开得太大,用完要及时关掉。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像徐特立爷爷一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吧!。

爱国励志故事-经典名人爱国故事

爱国励志故事-经典名人爱国故事

爱国励志故事-经典名⼈爱国故事祖国更重于⽣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地。

我们要忠于祖国,爱护祖国。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爱国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爱国故事1武汉胜利街上有⼀条⼩路,名为“郝梦龄路”;伏虎⼭西北侧⼭腰间,是“郝梦龄烈⼠墓园”。

94岁的郝慧英曾⽆数次徜徉在郝梦龄路,回忆⽗亲的⾳容笑貌,也曾⽆数次到郝梦龄墓祭奠⽗亲的英魂。

“此次北上抗⽇,吾已抱定牺牲。

万⼀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1937年,郝梦龄北上抗⽇,途经武汉,在家⼩住。

离家前,写下了这封遗书。

“3天后,我们到车站送⽗亲北上,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郝慧英说。

对于⽗亲急于奔赴抗⽇战场的⼼情,郝慧英是理解的。

卢沟桥事变后,郝梦龄两次上书请缨,要求北上抗⽇:“我是军⼈,半⽣光打内战,对国家毫⽆利益。

⽇寇侵占东北,⼈民⽆不义愤填膺,我们国家已到⽣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拼。

”1937年10⽉11⽇,忻⼝保卫战打响。

郝梦龄任中央兵团长,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九军、第三⼗五军、第六⼗⼀军等,坚守忻⼝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南峪线的主阵地。

他视察阵地,部署兵⼒,指导抢修⼯事,夜以继⽇地奔波在最前沿,⿎舞官兵奋勇作战。

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

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存,哪有官长。

”10⽉11⽇拂晓,⽇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派5000名步兵,以飞机、重炮、坦克作掩护,连续猛攻忻⼝西北侧南怀化阵地。

当时援助忻⼝的军队⼤部分还在途中,郝梦龄赶到前沿阵地指挥。

⽇军⽤飞机、⼤炮轰炸阵地时,他指挥着部队躲⼊掩蔽处;炮⽕⼀停,便果断出击,⽤步兵狠狠打击⽇军。

双⽅多次展开⽩刃⾁搏,近距离互掷⼿榴弹。

当时,平均每⽇伤亡1000多⼈,最激烈时⼀天伤亡达数千⼈,战况惨烈。

忻⼝西北、南怀化东北的204⾼地⼀昼夜间易⼿13次。

徐特立的故事给他写一封信作文

徐特立的故事给他写一封信作文

徐特立的故事给他写一封信作文敬爱的徐特立爷爷:您好呀!虽然您可能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但我想和您唠唠嗑呢。

爷爷,我知道您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您这一生就像一部充满传奇色彩又超级励志的大电影。

您年轻的时候呀,就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对知识的渴望。

您知道吗?当我听说您克服重重困难去学习的故事时,我都惊呆了。

那时候条件多艰苦呀,可您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不管是坚硬的石头还是贫瘠的土壤,都挡不住您发芽成长。

您对教育的热爱那也是无人能比的。

您就像一个超级点灯人,提着知识的明灯,走进一个又一个孩子的世界。

您在教育的路上,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一路播撒智慧的种子。

我想那些在您教导下的孩子,一定是超级幸运的。

他们就像在肥沃的田野里茁壮成长的小禾苗,有您这样用心的“农夫”照顾着。

爷爷,我特别佩服您的勇敢。

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您坚定地站出来,为正义,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您不是躲在安全角落里的胆小鬼,而是冲在前面的勇士。

您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行动,都像是在黑暗里点亮的星星,给很多人指引了方向。

我在生活里呀,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

比如做数学题的时候,稍微复杂一点我就想放弃。

可是一想到您面对那么多那么大的困难都能咬牙坚持,我就觉得特别惭愧。

我就告诉自己,徐特立爷爷能行,我也能行。

您就像我的精神打气筒,让我又有了向前冲的动力。

爷爷,您的故事就像宝藏一样,越挖越觉得珍贵。

我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知道您的故事,这样大家都能从您身上学到那种不屈不挠、热爱学习、充满大爱的精神。

爷爷,我想再次表达我对您深深的敬意。

希望您在那边也能开开心心的,您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此致。

敬礼!一个敬佩您的孩子。

[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徐特立爱国励志故事〕
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徐特立爱国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

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
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

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

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
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

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

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
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

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

接着问他:为
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
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
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

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

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

”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

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

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

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

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

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

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

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

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

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
的价值。

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

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

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毛泽东。

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

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

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

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

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

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

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
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诲人不倦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

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

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

”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

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

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

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

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

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

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

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

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

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
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

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

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

”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

”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

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

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

”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

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

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

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

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

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