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合集下载

教育学期末考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具有教育作用的,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支撑性要素)学习者(载体,主体)学习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驱动性要素,离开了学习者,教育活动便难以发生和开展。

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三.教育的起源:⑴神话起源论宗教⑵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⑶心理起源论孟禄⑷劳动起源论恩格斯四.教育学的萌芽阶段⑴孔子孟子荀子朱熹《学记》是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五.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弗兰西斯.培根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的开始3.赫尔巴特——完整教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⑵决定着受教育权⑶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⑷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⑸决定着教育体制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⑴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诸多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⑵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⑶社会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⑷社会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4.教育的社会功能⑴经济功能①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②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③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⑵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定阶段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②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民主政治③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⑶文化功能①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⑴就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来看⑵就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来看6.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⑴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对教育的影响⑵教育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现的规律⑴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尊重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⑵发展的阶段性分阶段的进行教育⑶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⑷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关键期⑸发展的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就施全面协调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43 遗传决定论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45 环境决定论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1.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单选就选教育问题2.()教育学产生标志:夸美纽斯的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3.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4.杜威“三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新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⑤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3)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决定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4.政治经济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政治经济决定教育体制(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和积极作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服务。

7.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不懂)8.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发展的互补性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10.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

(1)发现和培养个体的强项与优势(2)鼓励个体参加集体活动(3)转变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11.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为目的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受教育者):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重点: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活动的促成者。

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与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有形客体:场地、设备、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目的无形客体:交流、谈心,人格的交流3、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行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生产活动=主体—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活动=主体—主体(交往性活动)《论语》: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启发诱导,中国第一步教育专著《理想国》柏拉图:儿童教育(身体、习惯、品质)培养哲学王《雄辩术原理》昆体良:重视德性、培养雄辩家、教育内容(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第一步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夸美纽斯(1592—1670年)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1632年: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1776—1841年)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1806年:教师中心论、四段教学法。

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实科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1861年)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年)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性》(1888年)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1919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的阶级性: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化2、理论基础、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学科的分化和体系化4、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化5、教育学元理论的形成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科学解释教育问题2、掌握教育规律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3、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5、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6、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7、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2)教育即生长;(3)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4)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6)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8、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实践,还探讨教育理论,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思想:从中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这些思想家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

洛克、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等,都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法:通过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考来探讨教育问题。

实证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历史法:通过研究教育历史,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传递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个体性:教育是个体社会化和发展个性的过程,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个体功能: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促进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

3. 教育的类型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规范性。

非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形式,如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

非正式教育:指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交往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培养对象的具体要求。

2.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社会需求:教育目的必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教育目的必须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3.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规范。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教育学:研究培养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2、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基本途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5、“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课程开发主体基于不同的课程观自主自觉地进行调研审视与研制课程方案的过程6、“教学”的概念。

是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教学交往活动,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7、教学原则: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8、教育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9、教育法规:是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

10、启发性原则:指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智力11、什么叫儿童的主体性?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有何作用?儿童的主体性就是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意志和发展要求支配自己和行为,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以及探索未知和创新的内在需求。

作用:1、发挥儿童主体性,使儿童积极参与生活和教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

3、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

5、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7、《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8、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

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10、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11、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2、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

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14、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上到下:逐步具体化;下到上:逐步大成}1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16、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

17、形式教育理论也被称为训练理论、真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

18、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19、教育机制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1、我国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P21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之父”,发表著作《大教学论》;赫尔巴特在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构建了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美国的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选择、填空)P8 2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填空)P9 、3 、学校教育与其他活动比较起来,区别于一、专门化;二、制度化。

(填空)P17 、4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填空)P22 、5 、先秦的孔子《论语》和思孟学派的《学记》是我国最大,世界最早专门论述的书。

P26 、6 、世界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是人们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 年写的。

(选择、填空)P28 、7 、赫尔巴特在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一们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选择、填空)P30 、8 、杜威在1899 年《学校与社会》中的基本观点1 )教育即生活2 )从做中学3 )儿童中心(选择、填空)第二章P38 、1 、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教育就有两个基本关系:(简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P43 、2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论述)答: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有较强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四方面:第一是计划性;第二是组织性;第三是协作性;第四是全面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一是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二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三是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首先,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其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再次,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讣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LI 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LI 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LI标,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口标和科学发展水平。

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口。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LI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口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

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 资料, 复习教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2)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处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教育(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1、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征缴合一的官学体系。

并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

4、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6、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学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外国古代教育发展1、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旨在从教育的本质、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加深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社会化原理、认知发展原理等。

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促进其积极学习态度和动力。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等。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

七、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变革。

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语本文针对教育学期末考试,总结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以及教育改革与创新等重点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4、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课程教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于课程设置的文件7、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8、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9、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亦叫问答法。

10、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11.、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小知识点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四个阶段。

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xx 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xx: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xx:《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xx 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xx 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xx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xx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4.简单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P20-26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的分析。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展,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2>心理发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3>社会发展(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人的发展的特点(考理解(1未完成性(兔子生下来就是兔子,人生下来还不是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还只是能变为人的小动物,能否变成人<狼孩>,将变成什么样的人,都是不确定的事情(2能动性(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

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5个<理解,表现在哪>(1顺序性(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例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性。

所以要求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

(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接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所以要求教育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关键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是,就会导致质的飞跃。

所以要求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4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扬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所以要求教育把学生看成是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能动性P34-40(1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5.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为什么P44-51(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经济、政治、生态、文化<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a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个体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b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而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c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革新中的创造性<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意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3>教育的生态功能a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b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c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痛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私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给予保障的公关性事业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是指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a 教育总目的B 各级各类的学校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选择上的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观点(1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

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2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85-98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类社会历史也只能被理解为人的活动的历史。

<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历史是人的正真自然史;<3>个体发展的历史;<4>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

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2>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3>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所谓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的关系式辩证统一的关系综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把握以下基本点:<1>为年轻一代做人打好基础<2>为年轻一代在未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3>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第五章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试试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什么学校施行什么制度P117-127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四个趋势(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机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六章课程1.课程的概念狭义是指一门学科。

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明确的说,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

2.课程标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刚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文性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