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要点全面整理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分类:一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
1.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古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的渊源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社会形成理论等
2.教育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杜威、弗洛姆、斯金纳等
四、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1.教育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2.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3.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
4.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1.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2.教育学的研究技巧: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六、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2.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3.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八、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取向
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
2.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对策
九、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教育研究
1.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十、教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1.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3.教育创新与教育
4.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以上是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三维目标:是指一节课内所要预期完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活动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长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他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及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的教育,多数情况下就是指这种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人发展的基本结构,推动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教育者(主导者),学习者(载体,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目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环境)。
相对独立,规定。
教育的起源(理解)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论: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对问题的解释走上路科学的道路。
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把动物世界生存竞争和天体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3心理起源4,劳动(社会)起源论:恩格斯“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及方法是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等方面的学科。
它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人类如何在社会化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培养个人对社会和文化的认知与意识。
下面,笔者将就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就字面意思来看,教育学是指研究“教育”的“学科”。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格。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以及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并提高个人和组织的适应能力。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有积极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教育的主要意义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培养自身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文化环境。
教育为个人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 教育应具有系统性教育应是一个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过程,学习内容需要有层次和规划。
学生在各个阶段应接纳不同形式的知识,从而逐渐理解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 教育应适应学生的发展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和适应学生的发展。
学生应该在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老师的要求和教育方式所限制。
4. 教育应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教育应该适应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学生,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身份,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福利和机会。
三、教育学的主要分支教育学包含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分支,如下所列:1. 教育哲学2. 教育社会学3. 教育心理学4. 教育史学5. 教育技术学6. 教育政策和管理7. 教育评估与评价四、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对于教育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实践中,教育学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教育目标的设定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制定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在教育学发展中,有很多教育专著,如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以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等。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研究的人,教育影响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同时教育也会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甚至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也密不可分,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发展。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同时,教育还可以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教育与科技文化密切相关。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以及影响教育的数量、质量、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学复习要点集锦(适用于教师招聘考试)
• 八、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两重点、一个性。 • 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身体素质、心理素 • 质、社会任务 • 九、学制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育 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 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十、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科技、政治经 济制度、人口、身心发展规律、学制传统、国外 学制) • 十一、学制发展的三个阶段:前制度化、制度化、 非制度化
• 2、课程内容: •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 门制订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基本内容:规定 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 安排,其中,课程设置(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 主要部分(中心)。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应当具备 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 础性。 •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每门学科的基本规范和质量 要求,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意义: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国家基 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 家或地方课程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 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 作用。内容:规定学科的教学目标、性质、任务、知识 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等, 但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 七、重点人物、时代、名词 • 1、孔子、荀子、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 凯洛夫、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 • 2、夏、西周、春秋、隋唐 • 3、六艺、七艺、骑士教育、终身教育、义务教 育、教育规律、白板说、新旧三个中心、《学 记》、《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民主 主义与教育》 • 八、注意积累教育史上的人物、教育思想、主要 贡献、名言等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调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形态: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从非制度化教育是中演化而来的,是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美国教育家、非学校化的倡导者伊里奇:学校教育体系是“组织化”、“同质化”、“仪式化”,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破坏性”,妨碍真正学习和教育,降低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导致人们没有创造性,对出乎意料事物的惊奇和对事物的想象和对生活的热爱。
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取代之“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洛克《教育漫话》在健全人格方面,学校教育无法取代,今日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发展;为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良我们的学校。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传统的教育: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教育性,“国民性”由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传统塑造。
社会制度: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对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信念的塑造作用。
一个方面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体德行的发展和形成。
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指个体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中所获得教育。
4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根本错误:非科学。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的目的的角度来论述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多元的学问,研究教育的历史、内涵、功能和发展规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基本概念、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史、学前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育组织和教育经济等。
下面就是教育学基本知识点的必背内容。
首先,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基本目标是探索教育在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解决教育问题,以改进社会功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自我调整性取向,它提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重视教育的长远影响,特别是在贯彻“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立足于社会的理性取向,形成积极的世界眼光和和谐社会的文明观念。
第三,教育学对教育组织、教育监督、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提出了许多有益启发和建议,教育组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效率和提升教育水平为主要目标;教育监督应依据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加强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有序实施;教学活动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评价活动应重视客观性、权威性、及时性和可信度,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收获。
最后,教育学还强调“伴随责任”,即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授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谐、适应的精神,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点是探索教育在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解决教育问题,以改进社会功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基于自我调整性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重视教育的长远影响;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加强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有序实施;以及指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和谐、适应、正确价值取向的精神,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了解教育学基本理论是教育行业的基础,也是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前提。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为主要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社会机制等方面。
2.教育学的主要理论2.1 行为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是行为的建立、巩固和调节过程,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等。
2.2 认知主义教育学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个体差异,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
提出了激励理论、定义、学习策略等重要概念。
2.3 发展主义教育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
强调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了发展阶段理论、情感教育等。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实证研究方法采用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教育学假设和推测。
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3.2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性推理等方法,对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注重逻辑性、理论性和抽象性。
3.3 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观察、教育实验等方法,探索和改进教育实践。
着重于问题解决和社会应用。
4.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4.1 教育教学设计培养教师对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认知,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
4.2 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制定教育政策,规划和管理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4.3 教育评估与研究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进行评估和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5.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教育技术与在线教育的发展将对教育学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学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
以上是对大学教育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手段收集事实数据,分析教育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手段,揭示个体的经验、观念和情感,了解教育问题的多元性。
4. 数量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的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 教育目的理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技能培养理论等,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展开探讨。
2. 教育内容理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如学科课程理论、文化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传授和实施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等。
4.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四、教育学的专业发展1. 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教育学分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2. 教育学的专业实践:教育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师范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种教育领域的工作。
3. 教育学的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国际合作项目等。
五、教育学的新发展1. 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2. 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科学化。
3. 教育创新实践: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和实践,如个性化教育、多元化评价、跨学科整合等教育形式。
(完整版)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汇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它通过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引导和影响人类的发展和行为,使其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道德和心理素质的过程。
教育具有社会性、有计划性、言传身教、德育与智育统一等特征。
2.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力、道德、身体和美育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的任务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等。
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其中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教学方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4.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人对刺激作出响应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思维和认知对学习的影响,构建主义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积极地构建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学习模式包括竞争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
5.教学设计和评价: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和科学的评价,通过考试、作业、项目和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
6.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动机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解决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7.教育管理和组织: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系统管理两个层面,涉及到学校领导力、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等方面。
教育组织则涉及到学校组织结构、班级管理和学校文化等。
8.教育现象与问题:教育学研究的范畴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例如教育公平与质量、学校暴力与欺凌、教育技术与媒体、校园文化与教育、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等。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义与现代教育概念的区别2.教育的客体、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3.教育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二、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2.学派:进化论学派、实证学派、批判理论学派、社会重构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3.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主流学派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1.教育与人的本质及其关系2.教育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精神发展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四、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1.教育的价值及其构成2.教育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科学文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3.价值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和策略五、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1.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力资源、社会控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2.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征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六、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1.教育方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2.教育手段的概念、种类和评价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类和应用七、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八、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1.教育实验的概念、种类和意义2.教育研究的概念、分类和方法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以上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考点和要点,包括教育概念、教育学起源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备考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以培养发展人的身心、智力和道德为目标,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2.教育的本质特征包括:目的性、系统性、差异性和社会性。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教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学。
2.哲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
3.社会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4.自然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心理原理和教学方法。
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和价值观。
2.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四、教育的规律与原则1.教育的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阶段规律。
2.教育的原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实践基础。
五、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
2.教育的手段是教育实践中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技术,如教学设备、教材和多媒体。
六、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1.古代教育学家包括:孔子、孟子和董仲舒。
2.现代教育学家包括:赫胥黎、杜威和皮亚杰。
3.中国教育学家包括:陈寅恪、冯友兰和聂耳。
七、教育与发展1.教育是针对教育问题的根本性变革,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
2.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3.当前教育与发展的重点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教师发展。
八、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的深入、教育实践的创新和教育科技的应用。
2.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和全球共同发展。
以上是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的终结版,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化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目标与任务、规律与原则、方法与手段、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教育与发展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师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近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教育决定论理论;3.教育发展论理论;4.教育活动理论。
四、社会化与教育:1.社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社会化的类型和途径;3.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4.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3.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4.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4.教育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
七、教育方法学:1.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3.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4.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
八、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程序;3.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
九、教师教育学:1.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教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教师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十、教育行政管理学:1.教育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任务;2.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管理;3.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与实施;4.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以上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学术定义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标的行动(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但无论如何却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德国鲁道夫·络赫纳)2.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教育是成人一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
)(法国迪尔凯姆)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杜威)4.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斯宾塞)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生活内涵、行为规范等)(雅斯贝尔斯)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三要素说: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六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三、教育的类型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4.学龄教育与成人教育四、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五、教育起源说上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英国沛西·能美孟禄恩格斯主要观点教育与世间万物一样都是由上帝所造,教育的目的在于体现神或上帝的意志,使人皈依上帝或顺从于神。
教育学是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产生的基本观点)局限性教育起源生物学化,将人类教育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过程,抹杀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教育起源无意识模仿,则此无意识为遗传性,而非获得性的;是先天的而非后天的;为本能的而非文化和社会的。
依然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
六、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1)中国古代教(2)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育思想代表作《学记》“产婆术”;《理想国》;《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论雄辩家》;《雄辩术原理》;《忏悔录》《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普通教育学》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实验教育学纲要》;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昆体良;奥古斯丁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杜威(现代教育学派);德国·梅伊曼;爱德华* 斯普朗格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1、人的发展:生理的发展:人的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心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意向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社会适应的发展:个性特点、主体意识、社会交往能力2、儿童发展观的近代流变自然成熟论环境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发展观)精神分析理论文化历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格赛尔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维列鲁”(维果斯基、列昂节夫、鲁利亚)皮亚杰、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2)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3.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3)教育的社会功能4、教育目的: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和规定。
5、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6、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取向代表人主张古典自由主义教育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培养哲学家、培养自由人、培养演说家育自然主义教卢梭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7、中国教育目的的发展 8、(2010)教育方针:9、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则要素、物质要素、组织要素 10、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1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型学制 单轨型学制 中间型(分支型)学制 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前苏联12、中国教育制度的沿革13、中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和结构 分支型学制层次结构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类型结构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14、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1.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2.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4.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5.现代学制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15、教育政策的定义:是一个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平衡各方教育利益、协调教育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16、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7、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学前教育问题、民办教育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 18、两种学生观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内发论(内生论) 1.认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弗洛伊德(性本能)、育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人本主义教育伊拉斯谟、罗杰斯 人在受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尊重儿童的本性、尊严、兴趣和理想。
教育目的是培养和陶冶学生的人性,造就社会需要、欢迎的人。
) 社会取向儒家政教合一思想 儒家思想1)以儒家思想治国2)重视教育与社会政治的作用 3)提倡“五伦”公民教育思想凯兴斯泰纳 主张个人绝对属于国家,每个人都作为公民存在。
教育的文化本位德国 斯普朗格人是一种文化存在,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换,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成熟机制决定的.2.强调人的发展及其顺序是由人的某些方面的内在因素推动和决定的。
格塞尔外烁论(外塑论)认为个体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压力、刺激或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华生、斯金纳、维果茨基19、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学生是学习中的人(3)学生时独立的人20、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21、教师劳动特点(一)教师劳动对象上——复杂性(1.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3.学生是整体发展的人4.学生是有独特性的人)(二)教师劳动手段上——示范性(三)教师劳动过程上——长期性(四)教师劳动性质上——创造性(五)教师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个体性与集体性22、教师权利与义务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待遇权 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3、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
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微观:1.关于学习和学习者的信念2.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3.关于自我和教学作用的信念等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教学科学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核心)、通识性知识、实践性知识1.教学技巧2.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实施、检查评价能力)3.交往能力4.组织与管理能力5.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24、教师的专业化的定义: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包括个体和群体专业化两个方面。
教师个体专业化教师群体专业化指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
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教师资格的制度化、教师活动的团体化25、课程的定义广义:指的是学习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狭义:指学校中的课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26、课程的类型(一)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以课程组织形式为标准划分,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三)以课程内容排列方式为标准划分: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阶梯型课程(四)以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为标准划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五)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与悬空课程27、课程开发的定义:由课程规划、实施、评价三个阶段依次演进并相互作用而构成,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实现课程变迁、改革和创新。
p15928、课程的实施取向:忠实、相互适应、创生取向p175-17629、教学的概念:广义: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过程,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获得身心(能力、体质、品德、情操、个性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p17830、教学过程的七个基本环节p180-18231、教学过程的本质(结合案例考教学原则)p182-18532、教学方法的种类p185-19233、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亦称为思想品德教育34、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七个方面)p208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35、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主要规律p215-21836、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1.说理教育法特点: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非、提高认识。
方式:运用语言文字的说理方式:讲解和报告、谈话、讨论和辩论、指导阅读运用事实的说理方式:参观、访问和调查要求:亲切、诚恳、自然----态度说理要有针对性: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针对犯错误学生的自弃心理---激发内燃点说理要抓住时机----教育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教育机会说理要有一定的技巧要注意教育者的人格感化2.榜样示范法特点:用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类型:典范----历史伟人、模范人物示范----教师、家长评优----优秀个人、优秀集体选好学习榜样(可接受性、真实性、德智并重、分类引导、未来性)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实际锻炼法特点:通过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类型:给予具体的任务执行规章制度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督促检查4.陶冶教育法特点:利用环境、气氛、作风、教育者自身的教育因素等影响学生类型: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理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创设5.指导自我教育法特点: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变和行为控制的活动种类: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例子:《给学生留下自省的空间》要求:激发自我修养的愿望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6.品德评价法特点:通过对学生的优良或不良的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