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意大利、西班 牙等国家政治经济 的衰落,也阻碍了 其文学的发展,代 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 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德国发生了残酷的 内战三十年战争,战后 国内经济萧条,也使德 国的文学发展落后于别 的国家,只有后半叶出 现的格里美豪森的小说 《痴儿历险记》较有影 响,被认为代表了“德 国十七世纪文学的高 峰”。
——夏多布里昂
莫里哀
莫里哀生于巴黎宫 廷室内陈设商家庭。成 年后放弃遗产继承权。 创立“光耀剧团”。后 在外省飘流十多年,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 影响的喜剧。
莫里哀
莫里哀共创作30部剧作,早期作品有滑稽剧与情节 喜剧《冒失鬼》和《情敌》;中期以《可笑的女才子》 (从外省回到巴黎后写的第一个剧本 )、《太太学堂》和 《丈夫学堂》为代表作;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最著名的 有《伪君子》、《堂·璜》和《吝啬鬼》;创作晚期有 作品《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抱病写成 的最后一部作 品《无病呻吟》等。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政治上,主张国家统 一,拥护中央王权,歌 颂贤明君主;
哲学上崇尚理性原则, 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 人情欲;
艺术上,模仿古代文 学,追求艺术完美,戏 剧上恪守“三一律”。
何谓“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指 剧作中的动作(情节)、时间、地点三个一致性。
动作一致:要求情节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时间一致:要求剧情发展必须限制在24小时(一天) 之内 地点一致:要求全部剧情只能在同一个场景里演出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是标准 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 古希腊史诗和悲剧;
歌颂具有高度理性和 自我克制精神的特洛伊英 雄之妻安德洛玛刻;

讲座-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学习文档

讲座-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学习文档

代表作:《熙德》
地位:被看作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意义:体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
内容上:符合“拥护王权”和“崇尚理性”的 要求; 形式上:基本符合“模仿古人,重视规范”的 要求。
情感与理性的冲突
无论罗德里克还是施曼娜,当个人情感与家族义务发生冲突 时,都能克制个人情感,服从家族义务,表现出健全的灵性 和意志。当罗德里克杀敌立功,成为民族英雄的时候,国王 出面调停,使得家族恩怨和个人幸福在一个更高原则的基础 上得到解决,尽忠国王、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成为主人公行动 的最高准则。
(二)基本特征(P104—105)
政治上拥护王权。 要求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 家利益作为天职;遵从凡尔赛宫的艺术趣味,带 有明显的宫廷倾向。
思想上崇尚理性。 布瓦洛《诗的艺术》 :“爱理性吧,愿你的一切 文章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与光芒”。 理性实际上是专制王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形式 要求。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1649)
文学概况
意大利:失去了欧洲文化中心的地位; 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文学走向下坡路; 英 国:莎士比亚之后,文学走向衰落。到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出现了一批清教徒作家,以弥尔顿和班扬 (1628—1688)为代表。其中,弥尔顿的创作体现了这一 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水平,对后来英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但没有形成思潮影响整个欧洲。(参见 P110—111) 法 国:是十七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特别到了 路易十四(“太阳王”)在位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并且成为17世纪欧洲文化中心。在文学上形成了古典主义思 潮,成为十七世纪欧洲文学主潮。
爱钱胜命的阿巴贡
我要告状,拷问全家大小:女佣人,男佣人,儿子,女 儿,还有我自己。这儿聚了许多人(指台下观众)!我 随便看谁一眼,谁就可疑,全像偷我钱的贼。哎,他们 在那边谈什么?谈那偷我钱的贼?楼上什么声音响?他 会不会在上头?行行好,有谁知道他的下落,求谁告诉 我。他有没有藏在你们当中?他们全看着我,人人在笑。 你看吧,我被偷盗的事,他们也一定有份。快来呀,警 务员,宪兵,队长,法官,刑具,绞刑架,刽子手。我 要把那人儿绞死。我找不到我的钱呀,跟着就把自己绞 死。 (第四幕第七场)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 哲学基础:对理性主义的普遍认同 为文学的规范化从观念上铺平了道 路。笛卡尔。
► 民族传统:古罗马的继承者,恢复 “奥古斯都传统”。
笛卡尔,15951650
“不管醒着还是 梦着,永只听从 理性的证明。”
欧洲各国的巴罗克文学
► 意大利的马里诺(1569-1625)诗派; ► 西班牙的贡哥拉(1561-1627)诗派; ► 法国的“矫揉造作派”文学——贵族沙龙文学:以兰蒲绮
► 作为古典主义的一种对照性风格,巴罗克 (Baroque)风格影响在17世纪文学艺术中都有 反映。
古典主义
► 17世纪欧洲的一种最主要的文学思 潮,兴起于法国,后流行于全欧, 因为它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 政治背景:法国王权的政治需要。 法兰西学士院:一部词典、一部语 法、一部修辞法、一部诗学,为文 学立法。
卡尔德隆(Pedro Calderón, 1600-1681 )
► 卡尔德隆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 的最后一位重要作家。
► 哲理剧《人生如梦》是其最著名的剧 作。巴西利奥(国)、塞希斯蒙多 (王子)、克洛塔尔多(大臣)、阿 斯托尔福(公爵);克洛塔尔多、萝 韶拉、阿斯托尔福、埃斯特蕾利娅。
► 宗教剧《神奇的魔法师》是“天主教 的《浮士德》(马克思)”。
《人生如梦》
► “人生是什么?是疯狂。人生是什么?是幻象,是 影子,虚无飘渺;最大的幸福也很渺小;整个人生 是一场梦,有些梦本身就是梦。”
► “既然人生是如此短促,灵魂啊,就让我们做梦吧; 但这个警告须牢记在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我 们会从欢乐中醒来;因为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失 望得太厉害;预先提出这个警告,就是对伤害的嘲 笑。”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外国文学史——17世纪古典文学

外国文学史——17世纪古典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1.古典主义产生背景:1、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官方文学,是法国宫廷扶持下的产物。

2、从思想基础来说,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3、从文学传统上说,文艺复兴已经开创了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的风气,古典主义文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2.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古曲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与人文主义文学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反拨和矫正。

继承方面:①在思想上仍然具有肯定人性(肯定爱情自由)、反对教会的特质(人文主义思想)。

②在创作方法上基本上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③在艺术形式上,戏剧一脉相承,依然以悲剧、喜剧分类。

反拨与矫正方面:①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古典主义则宣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理性和君主专制。

②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古典主义要求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3.古典主义文学:十七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

它产生于法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

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4.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

古典主义邀请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的天职。

(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

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克己复理”(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创作规范。

(主张“三一律”)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

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缺点:人物类型化。

5.古典主义的基本准则:1、普遍性、典型性:摹仿自然,但不是摹仿个别的、特殊的自然,而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自然,也就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人性。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

是清教徒派的作家,主 要思想和作品内容都是 宣传清教徒思想的。
《天路历程》



在第二次入狱之前,班杨已开始写他的名著《天 路历程》(第一部1678年,第二部1684 )。 描写主人公“基督徒”逃出“将亡城”,途径 “失望”泥潭、“名利场”、“疑惑”城堡,历 经磨难,终于到达“愉快山”。 《天路历程》采用 “梦境寓意”的故事结构和将 抽象概念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进行创作。
(2)三个部分:
“两个高大挺秀的华贵形象 俨然神的挺立 以本身原有的光彩,披在庄重的 裸体上, 那神样的容颜,映照出 造物主的光辉影子:真理、智慧、 严肃、清纯的神圣 ……”
(2)三个部分:

第四章中撒旦到达地球,看到了人的形象。撒旦 看了美好的人类形象,也曾动过恻隐之心,但马 上又坚定了复仇的信念。已经知道撒旦计划的上 帝派来天使,把撒旦赶跑了。
《失乐园》

《失乐园》(1667)根 据《圣经》题材改编,诗 中塑造了撒旦形象,他是 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为成 功的人物之一。
(1)创作过程


《失乐园》(1667,12卷)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人类始祖的原罪史。借用了 《旧约· 创世纪》第2、3章,魔鬼撒旦引诱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天条,被上帝逐出伊甸 园的神话故事。 第二条线索是撒旦的斗争史。是弥尔顿根据《新 约· 启示录》第20章第1至10节的故事所创作。
《熙德》中的理性与感情冲突


人物:男主角罗狄克、女主角施曼娜、罗父杰 葛、施父高迈斯、施曼娜的追求者桑士、国王。 西班牙贵族青年罗狄克与伯爵女儿施曼娜相爱。 施曼娜的父亲因忌妒打了罗狄克父亲的耳光, 罗狄克有为父报仇的义务。他的内心充满痛苦:
罗狄克的内心矛盾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外国文学史 第四章

外国文学史 第四章

概 述
诗人,主要作品:《熙 德》、《贺拉斯》、 《西拿》、《波利厄克 特》。 代表作《熙德》,主人 公是罗狄克和施曼娜, 表现家族荣誉和个人幸 福、国家利益和个人利 益的冲突。
第 一 节 概 述
五幕剧《熙德》 (1636)
11世纪西班牙王宫的悲剧故事 大臣:狄哀格 儿子;罗狄克 大臣:高迈斯 女儿:施曼娜 《熙德》是一部理性与情感,义务与 爱情之间矛盾冲突的悲剧
第 《失乐园》 一 根据圣经《旧约· 创世纪》 节 改编,描写魔鬼撒旦反抗上 概 述
帝淫威。撒旦是超人,具有 权威、勇气、领袖才能和政 治家风度。诗人把他作为资 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克伦威 尔的典型来刻画。《失乐园》 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的“文 人史诗”典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一 节 概 述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 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 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 因而感情冲动,走错道路,丧失了乐园。 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 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 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 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也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 遭失败。

第 二 节 莫 里 哀
《伪君子》

创作背景及经过

剧本最初是为一六六四年五月路易十四 在凡尔赛举行的“仙岛狂欢”盛大游园 会而写。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和天主教会 的阻挠,莫里哀经过了将近五年的斗争, 三易其稿,三上陈情表,到一六六九年 二月,才取得公演的权利。当一六六四 年,剧本的初稿(三幕)第一次在游园会上 演出后,教会和封建顽固势力即刻四出 活动,反对剧本公演。
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家庭幸福。 把爱情摆在次要地位。情节动人 重于心理描写,英雄气概重于儿 女情长。主张悲剧写重大题材。 “悲剧的庄严,要求诗人描 写一些重要的国家利益,一些比 爱情更崇高更有男儿气概的激情, 比如雄心壮志或血海深仇,使我 们看到比情人之死更重大的不 幸。”(《诗剧艺术谈》)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理性主义美学从理性出发,认为人与社会的 和谐是通过个人服从国家来实现的,目的是要严守 秩序,服从君主专制的国家机器。
因此,他们用理想主义、思辩性、几何学来 解释美、和谐、比例这些审美范畴。
明晰性是美的最基本的特征,局部与整体的 和谐是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基础。一切模糊不清的、 不明确的、不可理解的东西都是丑的。
大陆理性派是指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法国的笛卡 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唯理论者的 统称。他们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数学推 理的方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认为真理的标准 是观念的清晰明白。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推崇理性主义
法国思想界推崇理性主义,社会上 流行的思想意识是尊重理智,皈依理性, 注重系统,推崇法则。对自然科学的探 讨,伦理道德的建设,都是从理性主义 出发。
外国文学史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领导了古典主义运动,在18世纪领导 了启蒙运动,将法国推向了文化大国的地位.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和现实主义文学中 到了20世纪,各种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派 别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
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 情节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 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 格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 恶。
3﹒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 教育意义。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理性主义源于古希腊,推崇理性是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按道理讲,应该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以更加的斗志来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封建教会。

但是历史大发展往往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向前推进。

从整个欧洲来看,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封建教会的斗争发展室不平衡的。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史的开始。

资产阶级处死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

然而后来王政复辟,几经周折,资产阶级发动政变,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在这次并不彻底的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然而,在欧洲大陆,封建统治达到了最高峰。

法国结束了胡格诺战争•(•1562-1598)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到路易十四时期最为鼎盛,•这位在位72年的“太阳王”,将自己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人,公开宣布“朕即国家”。

当时,资本主义势力逐渐成长壮大,君主实际上充当了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表面上的调停人。

一方面,王权利用资产阶级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则依附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于是,法国经济日益繁荣,在欧洲大陆处于领先地位。

其他国家封建势力加强,尤其是天主教会反动势力的猖獗,给欧洲的思想界和文化界带来深重灾难,它利用宗教裁判所、禁书、火刑等来迫害新思想家,阻挠改革。

又利用耶酥会这样的机构,以新教会的面目操纵教育系统和文化思想。

历史的车轮并不是永远向前的,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就出现了政治经济上的大倒退。

与历史情况相一致,各国文学也呈献出复杂的状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仍有一定影响,但基本上走向衰落,风行一时的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

关于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词源,众说不一。

一般认为它是由西班牙语巴罗珂(barroco)一词演变而来,原意是用来称呼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含有珍奇、•奇妙的意思,引申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

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术语最早是指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建筑的特点,这种建筑打破了匀称、平衡、合理的规则,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引起一种运动、豪华的视觉幻象及激情、神秘的戏剧性效果。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14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14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在 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 学为典范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以法国文学成 就最高,随后扩展到英国以及德国等欧洲其他国 家。
产生背景: 1、政治文化氛围: 同动荡纷争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 人们向往社会安定和统一,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 想占主流地位。 2、哲学基础: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他的哲学思想尊崇理性和秩序,直接指导了古典 主义作家的创作。
早期创作(1658-1663) 开创古典主义喜剧时期 《嫉妒的丈夫》 《可笑的女才子》 《害怕被欺骗的丈夫》 《丈夫学堂》 《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的批评》 《凡尔赛即兴》

《可笑的女才子》
嘲讽贵族社会的故作高雅和资产阶级的附庸风雅。
沙龙语言的矫柔造作
‚未来的记忆‛
‚生者与死者永恒的伴侣‛ ‚风韵的顾问‛ ‚谈话的舒适‛
《熙德》 罗德里克 父狄哀格 施曼娜 父高迈斯 描写强烈的爱情与家族利益之间的激烈冲突 体现崇尚理性、歌颂贤君、效忠祖国的道德观念和 政治态度
艺术特色 剧情冲突尖锐,人物形象鲜明,内心刻画细腻,戏 剧效果强烈。 施曼娜: 我还是要尽我的最大力量为父报仇, 然而,尽管这桩残酷的义务必得履行, 我唯一的希望,却是愿任何事也办不成。
B.思想上崇尚理性。 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布瓦洛的 文艺理论为创作指针。
个人对王权的拥戴,个人利益对国家利益的服从,公民义务 对个人私欲的克制……
包含对社会和谐、人格健全的合理要求 弊病: 对生命激情的压抑和对浪漫幻想的排斥 场面呆板 人物简单 风格拘谨 概念化 类型化
C.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
恶的精神 骄矜自负,暴烈残忍,奸诈阴邪 →失去乐园 《失乐园》是一部借宗教题材表现诗人在王政复辟后 对革命失败深刻反思的作品。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1、社会状况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却遇到了挫折。

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英国在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大权独揽,“朕即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

2、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如莫里哀由于得到他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取得《伪君子》上演的胜利,以及拉辛、布瓦洛等人在文坛获得声誉也与他的政策有关。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

古典主义文学在各国成就:法国: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熙德》。

第二个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其代表作是《费得尔》。

让·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代表作是《诗的艺术》。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的兴起
• 1.君权统治的加强 路易· 十四,太阳王, “朕即国家”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 中心 • 2.理性主义哲学
理性主义哲学
• 理性主义是一种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认识论学说, 又称唯理论,它与经验论相对立。它是17世纪法国 的主导思潮。 • 在17世纪,西方哲学史上出现了两大学派,英国经 验派和大陆理性派。 • 英国经验派包括16—18世纪的培根、霍布斯和洛克, 他们坚持外部世界是经验的基础,属唯物主义经验 论者。贝克莱和休谟否认经验源于外界,认为外界 是感觉或表象的总和,是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者。 • 大陆理性派是指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法国的笛卡 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唯理论者 的统称。他们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数 学推理的方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认为真理 的标准是观念的清晰明白。
• 《失乐园》Paradise Lost,1667
• 根据《圣经》题材改编,诗中塑造了撒旦 形象,他是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 人物之一。撒旦是超人,具有权威、勇气、 领袖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他是一个反抗强 暴的英雄。诗人把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 克伦威尔的典型来刻画。 • 倒叙开篇 • 两条主线:撒旦-亚当夏娃 • 风格宏大,大量明喻,宇宙空间。 • 《失乐园》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文人 史诗”的典范。
• 夸饰主义:强调和追逐感官价值,追求
纯美的世界,语言夸张,充满隐喻,常
用典故,讲究音律,典雅动听。代表人
物贡戈拉,因此又被称为贡戈拉主的文字述说众多的事物,充满文
字游戏。代表人物克维多。
• 贡戈拉:1561-1627,艺术谣曲的佼佼者。 《盲目的爱情》、《只要我惬意》、《孤 独》。 • 克维多:1580-1645,小说《骗子外传》、 诗歌《我凝视着祖国的城墙》、《金钱老 爷是强大的绅士》。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17 世纪文学一、17S 的文学类型:古典主义文学:17S 欧洲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哲学上:崇尚理性,强调感情服从理智,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3、文学上:学习古代,奉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遵守规则。

在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对戏剧而言,恪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 小时内完成。

悲剧代表作家:高乃依地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和奠基之作。

其他作品《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费得尔》拉辛古典悲剧第二代表。

《安德罗玛克》拉封丹《寓言诗》使寓言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喜剧代表作家:莫里哀《吝啬鬼》(阿尔巴贡是“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前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后有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伪君子》(答尔丢夫,绝妙的铺垫“最伟大最好的开场”)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本意是不合规则的意思,原指一种过分雕琢华丽的建筑,巴洛克风格后来影响到艺术、文学领域。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让· 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 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 写成的文艺理论《诗的艺 术》(1674)。 在《诗的艺术》中,他阐 明了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对法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和概括。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四
高乃依(1606—1684)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约翰· 德莱顿(1631—1700)

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
英国文学批评的创始人, 在《论戏剧诗》和《悲剧 批评的基础》等作品中,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典诗 学的原则,为英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
约翰· 班扬(1628—1688)



王朝复辟期间带有民主 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他以整本旧约为背景创 作出一部伟大的寓言— —《天路历程》 (1678)。 《天路历程》以梦境游 历来描写基督徒追求信 仰的过程。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莫里的早期创作(1645-1658)
总评:思想上探索和艺术上积累时期。 表演:从民间戏剧汲取营养,学习普通语言, 向意大利职业喜剧家学习; 编剧:即性闹剧和情节戏剧,诸如《冒失鬼》 《情仇》 特点:戏剧创作主题浮浅,内容流俗,体现出 较强的民主倾向
莫里哀的风俗喜剧(1659-1663)
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特征
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 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 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 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 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 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熙德》
拉辛
拉辛(1639—1699)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出 身财政官家庭,本人做过 路易十四的史官。写作11 部悲剧,一部喜剧。代表 作是《安德洛玛刻》和 《费德尔》。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 理性,人物常常采用希腊 史上的美人,多缠绵悱恻 的艳史。情调阴柔平淡。
性格悲剧
拉辛的悲剧是性格悲 剧,心理描写占主要地位, 以恋爱心理为主。不重情 节,以人物的动机和希望 来决定情节的发展。
巴罗克文学
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兴盛于17世纪。起源于 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特点:词藻华丽,精雕细刻,富丽繁复,讲究修辞。
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诗人马里诺,他的长诗 《阿多尼斯》,其中编织了许多插曲,诗句华丽,形 成了一种“马里诺诗体”。 西班牙诗人贡戈拉,在他的作品《孤独》中,比喻新 奇,形象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这种特点被称 为“夸张主义”,又称“贡戈拉主义”。 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作品《痴儿西木传》也有明 显的巴罗可文学特征。

外国文学史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概述巴洛克文学:“巴罗克”原是葡萄牙语,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

在文学上是指夸张、繁艳的藻饰风格。

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无能为力;惯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词藻,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

巴洛克文学的情况非常复杂,它们的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只是作为一种风格流行一时。

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马里诺派。

马里诺(1569—1625)博闻强记,把古典作品中的词句引用在作品里,以夸饰的词句散布人生的悲哀情绪。

马里诺将巴洛克文风传入法国,在法国,经兰蒲绮夫人的沙龙的鼓吹而风行一时。

西班牙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贡哥拉派。

贡哥拉(—1627)贵族出身,为宫廷神父.他提倡一种与晦涩思想结合的华丽雕琢的诗歌语言。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卡尔德隆(1600—1681)。

他是维加之后西班牙最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中表现对人生的藐视,对宗教的狂热,是典型的巴罗克风格的作品。

英国的玄学派,以神秘主义诗人约翰·多恩(1571—1631)为代表,他把神秘对宗教情流行于西欧,成为一种特殊的麻醉剂,引导人们走向幻想的梦境世界。

十七世纪的德国文化落后,文学作品极少,且带有巴罗克色彩。

其中以格里美尔斯豪森(1622—1676学的夸张、浪漫与梦幻的特点。

巴罗克文学的影响很广,十七世纪最杰出的法、英大作家如高乃依、拉辛、弥尔顿、马维尔等的作品中也有巴罗克的痕迹。

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艺思潮是古典主义。

它产生于本世纪初期的法国,影响到欧洲其他各国,持续到19世纪初。

法国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其首要特征是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

也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文学样式程式化或格律化。

亨利四世时代的诗人马来伯(1555—1628)首先提出诗歌要为王权服务,语言要明晰、合理,创作要有严整的格律。

法国政府更推波助澜,通过设奖金、务。

路易十三时期,红衣主教、宰相黎世留还创立了“法兰西学士院”(Collège d e France),主要任务是制定并控制语言的法规和各种文体的格律,如“三一律”等,作为国家的机构来从语言和美学上为文学艺术立法。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

(希腊)
(希腊)
感情 ----发疯
感情----自杀
国家利益、个人荣誉、人的生命都成为 情欲的牺牲品。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安 德 罗 玛 克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
1. 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 材。
2. 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 必须保持“整一”。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理性与信仰之辩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况
一、古典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 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提出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 (又叫新古典主义)之称。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 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朕 即国家,君权神授)也存在密切关系。
勒内·笛卡儿的唯理主 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 基础。
笛卡儿的名言“我思 故我在”:感觉是不 可靠的,理性是一种 先天的认识能力,是 一切认识的根源,人 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 伪,判明是非。
笛卡儿的理论直接指 导了古典主义作家的
创作。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古典主义剧场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探索时期(1659-1663)
• 《可笑的女才子》(1659), 以令人捧腹的情节 和人物嘲笑了风行一时的贵族沙龙文体之矫揉 造作,挪揄文化浅陋的资产阶级的附庸风雅。
• 《丈夫学堂》(1661) 就女子教育问题为主题 ,既批评了不尊重甚至不信任人的封建观念, 同时肯定了顺乎天性、参与生活的开明思想。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清教徒反对奢华纵欲,提倡节俭勤奋 的进取精神,主张现实社会中财富的积累,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清教徒布道家约翰· 卫斯理概括了这种 清教徒精神:“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 拼命地捐钱”。
清教徒:新兴的资产阶级 清教徒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清教文学:资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约翰· 弥尔顿
这部戏剧符合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政治上拥护王权。 艺术上:崇高严肃的悲剧风格。
拉辛(1636—1699):
其创作特点是: 1、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刻画女性心理。 2、写情欲淹没理性,从而控制并毁灭人。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费得尔》: 雅典王后费得尔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而 走向犯罪的故事,是拉辛心理悲剧的代表 作。她是瑞典国王的后妻,她向国王前妻 的儿子求爱,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反诬 王子对她有不轨行为。国王怒而处死王子。 王子死后,费得尔也悔恨自尽,死前道出 了真情。 剧本批判滥施情欲、缺乏理性的思想行为。
生平(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 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 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并取 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 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 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撒旦的形象:
叛逆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 王”

作者对撒旦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 面,批判骄矜的撒旦,另一方面,感情上 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 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 作者笔下,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 命者。所以,大致来说,对撒旦是歌颂大 于批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
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第一节概述
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
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
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
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
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
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3.特点:
(1)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古典主义作家对待王权的态度也存在着矛盾。

(2)古典主义文学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唯理主义。

崇尚只有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3)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在艺术创作上提倡师法古人,模仿古典,遵循一定的规则。

他们制订出来许多创作规则,影响较大的一项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即时
间、地点、动作的三个统一。

就是说,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包含的时候只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

(二)古典主义文学创作
古典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和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

高乃依悲剧《熙德》,被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作。

拉辛代表作《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

1)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主人公:罗狄克、施曼娜。

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族义务发生冲突时,个人感情服从于封建义务;当封建家族义务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

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三一律”。

2)拉辛:(悲剧家)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古希腊悲剧。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的寡妻)、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第二节莫里哀
一、概述
(一)生平
宫廷装饰商的儿子,热爱戏剧,以戏剧为生;组建剧团,长达13年,了解人民生活1658年,剧团演出获得国王青睐,1662年《妇人学堂》标志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二)代表作: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二、《吝啬鬼》
1、题材:借用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
2、主题: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剧作通过高利贷者阿巴贡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丑陋荒唐的行径,揭示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初级阶段被金钱扭曲的人性。

阿巴贡与儿女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金钱的贪欲破坏了道德人伦,破坏了生活的和谐幸福。

3、阿巴贡的形象:
剧中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剧作集中表现了阿巴贡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吝啬,全部情节都是围绕这他的吝啬展开。

(1)阿巴贡所有的言行都围绕金钱进行。

他之崇拜金钱,对封建门第、名誉、爱情和亲情都一律轻视。

(2)阿巴贡吝啬的特点表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征。

(3)他的吝啬是与其贪得无厌地掠夺占有财富的冲动之间密不可分。

(4)阿巴贡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敛财方式和活动特点,是欧洲文学史上著
名的吝啬鬼形象,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三、《伪君子》
1、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
没落贵族答丢夫装扮成虔诚的天主教徒混进奥尔贡的家,并且奥尔贡执迷不悟,直到最后答丢夫露出邪恶的嘴脸奥尔贡才发现他的真面目,最后答丢夫被英明的国王绳之于法。

2、《伪君子》的主题
(1)《伪君子》通过塑造伪装成虔诚教士的天主教徒的恶人答丢夫的形象,暴露了法国天主教会和贵族社会成员的伪善面目,充分揭示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2)《伪君子》还揭示了骗子共同的欺骗手段,即掌握人们内心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满足人最强烈的欲望,从而达到目的。

3、答丢夫的形象。

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是伪善的化身,集中体现了伪善的恶习,具有高度的概况意义。

一方面指明当时人们对于宗教的糊涂观念。

另一方面又通过答丢夫的形象戳穿了教士们的假面,使人们认识到答丢夫的罪恶行径正代表那些利用宗教招摇撞骗的教士们的本质。

(1)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2)答丢夫作为伪善者的丑恶嘴脸是通过他“贪食、贪财、贪色”的行径暴露出来的。

(3)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由于答丢夫对伪君子的本质性特征做了高度的概况,所以他在西方语言中成为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4、其他人物形象
奥尔贡:愚痴的资产阶级形象,狂热的宗教信仰使他丧失辨别真假的能力,他的受害告诫人们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桃丽娜:莫里哀民主主义思想的直接体现
5、艺术成就:
1、《伪君子》首先基本符合古典主义的要求,比如戏剧采用韵文诗体,分为五幕,完全遵从“三一律”的创作法规,人物性格扁平、概念化。

2、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喜剧的严格界限,已经带有明显的悲剧意味
3、吸收了各种民间戏剧、笑剧、闹剧、风俗喜剧、传奇喜剧等手法,增强了喜剧的艺术效果,使喜剧突破了古典喜剧的模式,走向近代喜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