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

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第一节概述

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

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

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

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

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

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3.特点:

(1)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古典主义作家对待王权的态度也存在着矛盾。

(2)古典主义文学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唯理主义。崇尚只有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3)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在艺术创作上提倡师法古人,模仿古典,遵循一定的规则。他们制订出来许多创作规则,影响较大的一项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即时

间、地点、动作的三个统一。就是说,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包含的时候只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

(二)古典主义文学创作

古典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和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高乃依悲剧《熙德》,被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作。拉辛代表作《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

1)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主人公:罗狄克、施曼娜。

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族义务发生冲突时,个人感情服从于封建义务;当封建家族义务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三一律”。

2)拉辛:(悲剧家)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的寡妻)、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第二节莫里哀

一、概述

(一)生平

宫廷装饰商的儿子,热爱戏剧,以戏剧为生;组建剧团,长达13年,了解人民生活1658年,剧团演出获得国王青睐,1662年《妇人学堂》标志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二)代表作: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二、《吝啬鬼》

1、题材:借用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

2、主题: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剧作通过高利贷者阿巴贡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丑陋荒唐的行径,揭示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初级阶段被金钱扭曲的人性。阿巴贡与儿女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金钱的贪欲破坏了道德人伦,破坏了生活的和谐幸福。

3、阿巴贡的形象:

剧中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剧作集中表现了阿巴贡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吝啬,全部情节都是围绕这他的吝啬展开。

(1)阿巴贡所有的言行都围绕金钱进行。他之崇拜金钱,对封建门第、名誉、爱情和亲情都一律轻视。

(2)阿巴贡吝啬的特点表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征。

(3)他的吝啬是与其贪得无厌地掠夺占有财富的冲动之间密不可分。

(4)阿巴贡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敛财方式和活动特点,是欧洲文学史上著

名的吝啬鬼形象,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三、《伪君子》

1、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

没落贵族答丢夫装扮成虔诚的天主教徒混进奥尔贡的家,并且奥尔贡执迷不悟,直到最后答丢夫露出邪恶的嘴脸奥尔贡才发现他的真面目,最后答丢夫被英明的国王绳之于法。

2、《伪君子》的主题

(1)《伪君子》通过塑造伪装成虔诚教士的天主教徒的恶人答丢夫的形象,暴露了法国天主教会和贵族社会成员的伪善面目,充分揭示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2)《伪君子》还揭示了骗子共同的欺骗手段,即掌握人们内心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满足人最强烈的欲望,从而达到目的。

3、答丢夫的形象。

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是伪善的化身,集中体现了伪善的恶习,具有高度的概况意义。

一方面指明当时人们对于宗教的糊涂观念。另一方面又通过答丢夫的形象戳穿了教士们的假面,使人们认识到答丢夫的罪恶行径正代表那些利用宗教招摇撞骗的教士们的本质。

(1)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2)答丢夫作为伪善者的丑恶嘴脸是通过他“贪食、贪财、贪色”的行径暴露出来的。

(3)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由于答丢夫对伪君子的本质性特征做了高度的概况,所以他在西方语言中成为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4、其他人物形象

奥尔贡:愚痴的资产阶级形象,狂热的宗教信仰使他丧失辨别真假的能力,他的受害告诫人们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桃丽娜:莫里哀民主主义思想的直接体现

5、艺术成就:

1、《伪君子》首先基本符合古典主义的要求,比如戏剧采用韵文诗体,分为五幕,完全遵从“三一律”的创作法规,人物性格扁平、概念化。

2、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喜剧的严格界限,已经带有明显的悲剧意味

3、吸收了各种民间戏剧、笑剧、闹剧、风俗喜剧、传奇喜剧等手法,增强了喜剧的艺术效果,使喜剧突破了古典喜剧的模式,走向近代喜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