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操作指南
新冠病传染病分级标准解析
新冠病传染病分级标准解析新冠病(COVID-19)作为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传染病,许多国家和组织制定了相应的传染病分级标准。
本文将对新冠病传染病分级标准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全球性疫情。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传染病分级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套新冠病传染病分级标准,以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根据WHO的标准,新冠病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病例的人数: WHO根据每个国家或地区每周报告的新冠病病例数将其分为无症状感染、散发性病例、群体流行和爆发四个级别。
- 无症状感染:指已确诊患者中无任何症状的个体。
- 散发性病例:指在某个特定地区或群体中出现的确诊病例。
- 群体流行:指某个地区或群体内传播速度较快,病例数增加较多的情况。
- 爆发:指一段时间内某个地区或群体内新增病例数量迅速增加,且扩散到其他地区。
2. 传播范围: WHO将新冠病的传播范围分为以下三个级别,以评估疫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 个案传播:指在个人之间传播,以家庭传播为主。
- 群体传播:指在群体中传播,如聚集性感染。
- 社区传播:指在整个社区或城市范围内传播。
3. 疫情严重程度: WHO根据社区疫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 低风险:社区疫情较轻微,传播范围较小,病例数量有限。
- 中风险:社区疫情较严重,传播范围较大,病例数量逐渐增加。
- 高风险:社区疫情非常严重,传播范围广泛,病例数量急剧增加。
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传染病分级标准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制定了一套新冠病传染病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控制和防控疫情。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标准,新冠病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传播范围:- 疫情暴发:指疫情在某地区迅速暴发,出现大规模病例传播和扩散的情况。
- 大范围传播:指疫情范围扩大,出现多个地区甚至多个国家范围的传播。
- 局部传播:指疫情在某个地区呈现局部传播趋势,尚未扩散到其他地区。
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根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经验,在前八版防控方案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现有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 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
三、公共措施(一)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品等传统媒体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疫情期间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保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身体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CTCAE3.0中文版
注释是对不良反应的阐述。
同样考虑
“同样考虑”指若其他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有 重要性则也应进行分级。
提示
“提示”指在 CTCAE 文件中指出 CTCAE 术语的位置。它按字母表顺序列出迹象/症状,除 非“提示”的表述有异,否则 CTCAE 术语会在同 一类别中出现。
级别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用级别表示。v3.0 版 CTCAE 根据以下总指导方针,对每种不良反应的 严重程度从 1~5 级进行了特定的临床描述。
1 级 轻度不良反应 2 级 中度不良反应 3 级 重度不良反应 4 级 有生命危险或导致残废的不良反应 5 级 可导致死亡的不良反应
在级别的描述中分号表示“或”。
破折号(—)表示不使用这一级别。 并不是所有的不良反应都会有 5 个级别,因此 有些不良反应的级别选项会少于 5。
5级
有些不良反应不存在 5 级(死亡),所以这些 不良反应没有这一选项。
感染分类——选择 .......................................................................................................................................................................................................................................35 16. 淋巴系统 .......................................................................................................................................................................................................................................................37 17. 代谢、实验室 ...............................................................................................................................................................................................................................................38 18. 肌肉骨骼 .......................................................................................................................................................................................................................................................41 19. 神经系统 .......................................................................................................................................................................................................................................................44 20. 视力、视觉 ...................................................................................................................................................................................................................................................49 21. 疼痛 ...............................................................................................................................................................................................................................................................51
传染病分级防护:操作指南
传染病分级防护:操作指南一、传染病分级防护原则1. 根据传染病疫情的严重程度、传播途径和风险等级,对疫情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资源合理分配。
2. 采取阶梯式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疫情,制定相应的防护方案。
3. 遵循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防护措施。
4. 加强个人防护,提高防护意识,确保防疫工作人员的安全。
5. 强化社会责任感,全面协同,共同防控传染病疫情。
二、传染病分级防护措施1. 疫情监测与评估(1)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疫情动态。
(2)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严密监控,确保及时发现、隔离、治疗。
(3)定期对疫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护措施。
2. 预防与控制(1)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
(2)严格执行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3)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如医疗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
(4)鼓励符合条件的群众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3. 医疗救治(1)完善医疗救治体系,确保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得到及时救治。
(2)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确保救治设施、药品、物资充足。
(3)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4)开展科研攻关,不断优化救治方案。
4. 个人防护(2)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不必要的聚会。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措施。
5. 社会协同(1)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2)企事业单位要落实防疫责任,做好员工健康管理。
(3)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共同构建防疫屏障。
(4)广大公民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配合防疫措施。
三、分级防护操作流程1. 疫情发现与报告(1)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密切接触者,要及时报告卫生健康部门。
(2)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核实,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疫情评估与分级(1)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评估,确定疫情级别。
2023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管理指导意见(完整版)
2023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管理指导意见(完整版)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是疫情防治的重点对象。
老年人感染之后更不易恢复,但大多数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可以居家治疗和康复的。
为了帮助老年患者做好居家观察、治疗及康复,降低传播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综合国内外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资料,组织专家撰写了《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管理指导意见(2023)》,旨在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人科学应对新冠病毒感染,降低老年人重症风险,维护生存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一、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传播途径1.新冠病毒的传播: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作为传染源传染给其他人,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咳嗽、打喷嚏、谈话的时候喷溅出含有病毒的飞沫,近距离吸入即可传染,也可通过共同使用的家居物品或公共设施传播,如与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握手、拥抱,以及触摸共用过的门把手、水龙头、电梯及家具按钮等被病毒污染的用品。
止匕外,气溶胶传播即空气中悬浮的含病毒的飞沫微小颗粒,被人吸入后或经口、鼻、眼造成感染,尤其在密闭不通风的环境中更易发生气溶胶传播。
人们对新冠病毒缺乏天然免疫力,普遍易感染,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及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是感染后转化为重症的高危人群,死亡风险更高。
因此,应戴好口罩、勤洗手、居室常通风,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尤其应加强防护。
2・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和重症的高危人群:随增龄老年人呼吸屏障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身体识别和清除新冠病毒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老年人常合并1种或多种慢性病,新冠病毒感染后会使原有慢性病加重,且更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老年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治疗难度增大,住院和死亡风险升高。
尽管老年人发生重症的概率更高,但通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早期识别新冠病毒感染,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大部分老年人是可以康复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目录第一篇疫情防控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操作指南 (4)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操作指南 (7)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 (10)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人防护操作指南 (15)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培训操作指南 (17)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宣传教育操作指南 (18)第二篇医疗救治7.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操作指南 (20)8.发热门诊扩容和简化流程操作指南 (27)9.重症床位扩容改造操作指南 (29)10.医联体及城乡医院对口帮扶操作指南 (39)第三篇重点机构11.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41)12.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46)-2-13.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51)14.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57)15.保障邮政快递业畅通运行操作指南 (63)第四篇重点场所16.商场、超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65)17.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69)18.餐饮服务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73)19.沐浴服务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78)20.展览活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81)-3-第一篇疫情防控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操作指南一、常态监测1.病毒变异监测。
选取代表性城市哨点医院门急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及代表性口岸(包括陆路、航空和港口口岸)入境人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及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变异株,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2.个案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落实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要求,一旦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后应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新冠重点人群包括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医护人员等,这些人群都需要特殊的健康服务,以尽可能地减少感染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老年人健康服务1.预防接种老年人因为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毒,且病情较重,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咨询时,要了解他们是否接种了流感疫苗,如未接种,及时提醒及推荐疫苗接种。
2.文化宣传老年人生活习惯等状况是非常受文化影响的,常常不按常规生活,健康宣传与老年人息息相关,可以通过社区开设“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康复训练班”等,传递提高生活自理及健康知识。
3.让医疗更贴近对于无法前往医院或独居老人,家庭医师或志愿者可在家访服务,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主动掌握其健康状况以及需园情况,以及及时调整老年人的医疗担忧或问题。
4.多元化家居保障措施老年人在家时需有保障,社区可以提供一支健康护理员队伍,以定期服务为主、预防为辅,为老人提供测量体温、测量心率、血压、血糖、血氧等常见项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1.服务包括并尽量强调患者的疾病特征由于慢性病患者长期坚持治疗,慢性病管理方面需要从多角度入手,针对特征暴露需要保持针对性。
2.定期随访定期对慢性病患者关注,可跟踪疾病的变化并及时发现问题。
3.多人协同服务慢性病患者需要医生坚持统一管理,同时也要汇聚实际资源,包括健康管理员等,以便患者尽早发生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健康服务1.注重保障肠道健康肠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低下患者的肠道存在难以调节的炎症反应。
有适当饮食习惯、科学锻炼来保持健康。
2.健康保障体系完善免疫低下患者的服务保障体系也必须做好建立,包括健康管理员的设置、内部服务统筹功能的加强、特别的咨询服务的开展等,主要解决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医护人员健康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医护人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健康风险。
分类分级分区管理
分类分级分区管理,严控疫情期间院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严防医院内感染成为重中之重。
我院院感防控工作形势极为严峻。
为此,医院采取一体统筹、分类指导、分级防护、分区施策的原则,强化全员培训、区域自查、统筹检查、监测倒查、补足短板五个关键环节管理,形成“一统三分五强化”管理体系与机制,严控医院内感染发生。
一、一体统筹,联防联控全覆盖医院院感防控工作一盘棋统筹管理。
一是整合资源统一调度同质化管理。
院感防控工作由医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院感控制管理委员会作用,制定院感管理指标体系和落实责任清单,统一调度专职管理人员。
二是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时期,医院专门建立医院感染联防联控机制,保证院感控制管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联动,保障各区域同推进同覆盖。
三是建立了医院自查检查的自我督导机制,严防感控漏洞的出现。
二、分类指导,感控要求全知晓医院工作点位多,功能区域多,人员类别多,涉及感控工作全流程。
为使各岗位人员落实防控理念和要求,在全院基本要求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落实不同目标管理。
一是对不同的工作区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与防护标准。
二是对医护人员统一培训,并由职能部门针对科室存在的防控风险,对症下药现场辅导。
三是对重点人群,如隔离区、发热门诊的人员,一对一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四是针对保洁、保安、护工等辅医人员分别制定通俗易懂培训教材,进行反复培训、专场辅导,保证各类人员院感防控全知晓。
三、分级防护,个体安全无漏洞疫情期间防护用品紧张,既要做到科学使用,又要实现个体防护安全无漏洞。
一是院感科制定防护用品使用SOP文件,并深入科室宣贯,消除大家疑虑。
二是根据接触患者风险不同,将全院科室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级别。
三是隔离区实施最严格的的消毒隔离技术和三级防护标准,并配备专人在隔离区出入口指导、监督一线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防止污染;预检分诊、急诊、发热门诊实施二级防护;其他诊疗区域实施一级防护。
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服务工作指引
目录1.收治新冠阳性患者区域终末消毒措施2.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服务工作指引3.医疗机构门诊医疗服务工作指引4.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指引5.医疗机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指引6.医疗机构涉疫处置流程工作指引7.工作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收治新冠阳性患者区域终末消毒措施(供参考)对于收治新冠阳性患者区域终末消毒时,按照污染程度先轻后重的顺序依次进行。
对于消毒对象,按照感染风险由高到低依次处理,推荐优先处理室内空气,再对物体表面和污染物进行处理。
(一)室内空气关闭门窗和排风系统,开启紫外线灯和/或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作用 1 小时,包裹/遮盖贵重诊疗设备,再进行化学消毒剂超低容量空气消毒。
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3%过氧化氢消毒剂,按照 10 ml/m3~20ml/m3的用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作用 1 小时。
(二)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 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
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 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三)物体表面:一般物体表面: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去污再消毒。
个人电子产品可选用75%酒精或含双链季铵盐的卫生湿巾擦拭消毒。
床架、床头柜、家具、呼叫器、玩具、病床摇柄、门把手、电源开关、水龙头、洗手池、马桶按钮、坐垫及内外表面等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喷洒消毒;多组件组合的物品:如床头柜,应打开抽屉和柜门,对内外表面都应喷洒或擦拭到位。
新冠肺炎安全防控方案
-隔离期限与标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明确隔离期限和解除隔离标准。
4.医疗救治
-分级诊疗:建立轻症、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分类救治体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确保救治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
-中西医结合: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提高救治成功率。
(3)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救治效果。
5.康复
(1)康复管理:对康复患者进行跟踪管理,确保病情稳定。
(2)心理干预:为康复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3)关爱政策:对康复患者实施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关爱政策。
四、组织实施
1.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信息共享
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等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重点人群管理
对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密切接触者等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隔离
(1)集中隔离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确保单人单间。
(2)居家隔离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隔离,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3)环境整治: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2.排查
(1)建立排查机制:设立专门排查小组,对疑似病例进行追踪、筛查。
(2)信息共享: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等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重点人群管理:对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密切接触者等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目标
1.降低新冠肺炎的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附件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为指导各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制定本办法。
一、常态化监测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一)医疗机构就诊人员检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意识,尤其关注以下情形。
L加强对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病例的监测,对所有发热患者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对无发热但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者,具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或从事风险职业人员(见下述风险职业人群分类)的可疑患者应当及时开展核酸检测。
2.对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核酸检测。
3.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可同步开展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
(二)风险职业人群检测。
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
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或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加密核酸检测频次。
(三)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检测。
人员分类及相关管控措施的明确
一、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对象1.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次密和中高风险来唐返唐、入境人员中,家庭成员有仅14岁及以下儿童、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或为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的等特殊群体管控工作,实施14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2.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低风险来唐返唐人员,实施14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3.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14天内出现阳性感染者所在县(市、区)人员来唐返唐人员,实施14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4.经专业人员评估认定的阳性感染者时空伴随、高中风险驻留、重点场所驻留等涉疫风险人员,实施14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5.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首次阳性标本采样时间前4天至其被隔离管控前,所涉及的通风不良、空间密闭的高风险重点场所,通过视频监控、电子支付、现场或电话调查等方式排查确认与阳性人员同时段出现在该场所的“潜在密切接触者”,实施14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6.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在康复医院出院,集中医学隔离观察期满返回居住地后,实施14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7.入境来唐返唐人员“14+7”集中隔离期满后,实施7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8.密接、次密接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实施7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9.中、高风险地区来唐返唐人员,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0.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认定需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涉疫风险人员。
二、居家健康监测对象1.入境来唐返唐人员在实施“14+7+7”隔离政策(即在第一入境地实行14天集中隔离,抵唐后继续实行7天集中隔离,解除集中隔离后继续实行7天单人单户居家医学观察)后,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
2.密接、次密和中高风险地区来唐返唐人员,解除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后,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
3.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低风险来唐返唐人员,解除14 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后,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
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服务方法及动态监测要求
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服务方法及动态监测要求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因此,新冠病
毒重点人群的分类分级服务和动态监测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将重点人群归类为疫情扩散风险群体和健康安全责任群体两部分。
疫情扩散风险群体包括已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潜在感染者和兼有双重身份的人,未确诊但处于可疑聚集性疫情中心中的人群;而健康安全责任群体指的是相关职能单位工作人员、出行人员、聚集性疫情中心附近居民及相关行业工作人员。
其次,按照疫情严重程度,将重点人群分为三级,分别是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群体。
其中,高风险群体可无症状属于病毒传播链条中的重要节点,因此应当实行严格的居家隔离,并由本地政府提供医疗物资支持;中风险群体指的是确诊病毒感染者的接触者,应当进行严格跟踪;而低风险群体指的是实行留观防护措施的健康安全责任群体,当发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进行隔离检疫。
此外,新冠病毒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测也日趋重要,有效的动态监测可以持续有效地实施医学记录、后续治疗和抗病毒措施,能够更快地发现、预防和追踪病毒的扩散,为减少传播提供可观的效能。
新冠病毒重点人群的分类分级服务和动态监测,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
各单位和个人都要认真履行职责,义不容辞地投入,努力为新冠病毒控制做出贡献。
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服务方法及动态监测要求
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服务方法及动态监测要求一、背景介绍新冠病毒疫情给全球范围内的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定的重点人群,疫情的影响更为严重。
因此,对这些重点人群进行分类分级服务以及动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服务方法及动态监测要求。
二、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服务方法1.高风险人群分类2.中风险人群分类中风险人群主要包括从事服务业、医疗救治工作、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学生以及已经康复的新冠感染者等。
对于这些中风险人群,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定期检测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病例。
此外,应该加强对中风险人群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遵守相关的防疫措施。
3.低风险人群分类低风险人群主要包括从事实验研究、教育、科研等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没有接触疫情重点区域的人员等。
对于这些低风险人群,应该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防护要求,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等。
1.感染情况监测重点人群的感染情况应该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对其进行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以及确保在必要时能够迅速进行复核和隔离。
此外,还需要对重点人群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监测,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健康状况监测除了感染情况的监测外,还应该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健康问询和体温测量等方式进行,以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
3.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四、结论针对新冠重点人群,分类分级服务和动态监测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只有通过对重点人群的分类分级服务和动态监测,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这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保障全民的安全与健康。
新冠重点人群分色分级管理服务要点
新冠重点人群分色分级管理服务要点
以下是新冠重点人群分色分级管理服务的要点:
1. 定义重点人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传播特点,确定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例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医护人员等。
2. 制定分色分级标准:根据重点人群的易感性、感染风险和传播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分色分级标准。
一般可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个级别。
3. 红色级别:针对高风险人群,如新冠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并进行核酸检测和疫情监控。
4. 黄色级别:针对中风险人群,如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等,进行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等措施,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
5. 绿色级别:针对低风险人群,如没有新冠症状和接触史的人员,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监测和限制措施。
6. 个性化管理:针对不同的人群和情况,可以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措施。
例如,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提供更加细致的防控服务。
7. 定期评估和调整:疫情形势变化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分色分级管理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科学有效地防控
新冠疫情。
8. 社区参与:分色分级管理服务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这些要点可以帮助实施新冠重点人群分色分级管理服务,有效地控制疫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冠重点人群管理服务与健康监测流程(制度
新冠重点人群管理服务与健康监测流程(制度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新冠重点人群管理服务与健康监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重点人群: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指导意见,重点人群包括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热患者等。
新冠重点人群红黄绿划分标准
新冠重点人群红黄绿划分标准
新冠重点人群根据风险程度和暴露程度通常会被划分为红、黄、绿三个级别,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
1. 红色级别:包括以下人员:
- 确诊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
- 有新冠症状,但尚未确诊;
- 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并且尚未排除感染;
- 从境外返回或者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员。
2. 黄色级别:包括以下人员:
- 与红色级别人员有过较为接触的人员,但目前没有症状;
- 有密切接触史,但已经排除感染的人员;
- 有湖北地区旅行史的人员。
3. 绿色级别:包括以下人员:
- 未与红色级别人员接触过的人员;
- 无症状;
- 无湖北地区旅行史。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划分标准,具体划分还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划分级别,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医学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感染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操作指南
一、分类分级服务对象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二、分类原则
根据患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分为三个类别: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一般人群(低风险),分别用红、黄、绿色进行标记,颜色不同,服务内容不同。
(一)重点人群。
标记为红色。
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不稳定的老年人;年龄20岁、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透析治疗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失能老人。
(二)次重点人群。
标记为黄色。
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年龄羽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三)一般人群。
标记为绿色。
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稳定、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
对于分类中暂时未覆盖到的,基础疾病不稳定的原则上应归为重点人群。
对于接种后人群分类有变化的,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三、分类分级服务原则
(一)一级服务。
1.服务人群。
一般人群(低风险,绿色标记)。
2.服务内容。
(1)社区(村)负责动员、宣传,对未完成加强免疫的,经医生评估后符合接种条件的,引导其尽快接种。
(2)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居民(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3)提供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咨询服务。
社区(村)通过小喇叭、一封信、微信、短信、APP等形式,对现行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进行宣传,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值班电话或家庭医生的电话通知到每一户重点人群家庭,协助开展健康教育。
(二)二级服务。
1.服务人群。
次重点人群(中风险,黄色标记)。
2.服务内容。
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二级服务。
(1)居家治疗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主动向社区(村)报备,并与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通过网络、视频、电话、远程或线下方式指导开展抗原检测、健康监测,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
经评估后为有需要的感染者提供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等开展健康监测,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93%等情况尽快转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3天随访一次,可根据需要加密随访频次,至居家治疗观察结束。
(2)社区(村)协助落实对居家治疗感染者的管理,对有定期就医需求的指导协助就医,协助提供购药送药等服务。
(三)三级服务。
1.服务人群。
(1)重点人群(高风险,红色标记)。
(2)有紧急医疗需求的重点人群。
(3)其他有紧急医疗需求的婴幼儿、孕产妇等人群。
2.服务内容。
在二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三级服务。
(1)失能老人或高龄行动不便感染者,经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确定的专家团队或上级医院评估后决定收治方式。
对经评估后可居家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等必要服务。
经评估后不适宜居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协助转诊。
(2)重点人群(高风险,红色标记)感染者和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人群,社区(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转诊,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也可通过急诊就诊。
四、组织保障要求
(一)明确职责分工。
以地市级为单元,卫生健康部门确定定点(亚定点)医疗机构,组建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上级机构和专业团队,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按分工提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医疗救治,加强对各相关机构开展分类分级服务的培训。
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加强管理,在当地疫情防控机制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社区(村)做好重点人群管理
服务,指导居(村)民委员会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老年人及其他高风险人群,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上级医院等工作。
相关部门要落实对重点人群调查、分级健康服务以及必要设备配备的经费保障。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
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和本省份推荐的中药清单,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可酌情增加。
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组织药师团队为患者提供药品使用的禁忌、配伍、注意事项等用药指导。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1.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
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进度。
完善设备配置,包括氧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升级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鼓励有条件的为人口密集的社区或偏远的乡村配备智慧健康驿站。
2.切实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
要建立城市二、三级医院相关科室医师到基层出诊的制度,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或县域医共体,下同)的牵头医院应派出医师下沉基层。
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量适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的力度,可临时返聘近五年内退休医务人员以及在其他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允许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用人员或者通过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将非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交由其承担。
要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将二、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下沉延伸。
3.做实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加快提升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覆盖面,对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做好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
加强家庭医生与签约老年人的联系,确保其有就医需求时,本人或其家属能及时联系到家庭医生。
(四)落实社区(村)对重点人群的管理责任。
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居(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协助做好重点人群的日常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
建立社区
(村)与医疗机构、药房之间的直通热线,城市以街道、农村以乡镇为单位,配置或更新医疗用车,指导协助转诊。
(五)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工作。
各地要加强对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健康调直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支持和调度。
以地市级为单元确定定点(亚定点)医疗机构,明确乡镇卫生院向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的流程和路径。
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落实专人或专门团队,对辖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重点人群服务提供人力、技术、设备等必要的支持。
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与村卫生室做好协调联动,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为辖区的重点人群协助购药送药、协助就医转诊等;引导村民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六)加强对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的管理。
各地要指导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参照本方案制订院内分类分级服务方案,建立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房的协作机制,明确转诊流程。
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其建立协作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为重点人员提供分类分级服务。
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应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
(七)发挥医联体的作用。
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加强对其成员单位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运行的技术指导。
统筹医联体内人员调配,下派专业力量,指导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日常诊疗工作。
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牵头医院要组建由呼吸科、儿科、重症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专科救治团队,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和质控。
(八)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统筹各方力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医疗服务保障中,壮大医疗服务资源,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