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营养不良,不如试试中医推拿

小儿营养不良,不如试试中医推拿

小儿营养不良,不如试试中医推拿儿童的营养是衡量儿童健康水平的灵敏指标。

由于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而造成营养的缺乏症,称为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简称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在临床上可分为以热量缺乏为主和以蛋白质缺乏为主的两种类型。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热量摄入严重不足,会导致婴幼儿极度消瘦;若蛋白质严重缺乏且超过热量不足时,会造成蛋白质缺乏综合征,即恶性营养不良。

在我国由于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这种严重的营养不良已非常少见,而多数营养不良则具有热量摄入轻度至中度不足所造成的体重低下、消瘦、和营养性生长迟缓等轻、中度症状。

1小儿营养不良病因(1)长期喂养不当而造成的热量摄入不足;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也可引起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早产儿、小样儿等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当,更易发生营养不良;(2)反复感染或患其他疾病小儿最易患呼吸道感染和腹泻。

患病后食欲差,体内消耗增多;特别是腹泻,除了丢失水分外,还直接影响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3)相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小儿营养不良与其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安全饮水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2营养不良的分类和评价方法(1)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中位数(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

此指标度要反映儿童近期营养不良或急性营养不良。

但光凭此项指标不能区别急性和慢性营养不良;(2)发育迟缓:儿童的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

此指标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小儿从外表看上匀称皮下脂肪不少,只是长得矮小;(3)消瘦:儿童的身高别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考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外表看起来面黄肌瘦,重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4)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实际上同时存在消瘦和发育迟缓。

是过去和自前营养均差的表现,外表看起来又瘦又小,严重者精神不振,反应低下,智力障碍。

加味八珍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_26_例分析

加味八珍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_26_例分析

加味八珍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26 例分析小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由喂养不当或患某些疾病之后引起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所致,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综合症群。

近年来,笔者采用加味八珍糕治疗此症 26 例,取得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 1976 年至 1984 年连续累计病例 26 例,男 16 例,女 10 例,其中最大年龄 6 岁,最小 1 岁,平均年龄 3 . 5 岁,全部门诊治疗。

26 例患儿中因缺乳、喂养不当 12 例,小儿腹泻 12 例,肺门结核 2 例。

20 例伴不同程度佝偻病、消化不良, 18 例治疗前采用过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满意。

主要表现脾气虚弱,症见面色萎黄,形体赢瘦,毛发稀疏,皮肤干燥,精神倦怠,目无光彩,反应呆纯,易哭易怒,夜寐不安,腹满胀大,大便软泄,四肢欠温,指纹青露,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及疗效用《汤头歌诀白话解》集“八珍糕”加味,由人参 15 克,白术 15 克,’茯苓 10 克,陈皮 6 克,白扁豆 10 克,山药 30 克,莲肉 10 克,芡实 6 克,粳米 30 克,枳实 6 克,焦榔 6 克,麦芽 10 克组成。

将人参切片凉干,余药温火焙干,研极细末,每日 3 一 9 克,依年龄体重调整用量。

服药前取药粉与等量白糖搅拌,加适量清水使之成散块状,加温炖熟,凉冷后备用(一次可配三日量)。

15天为一疗程。

由于药味甘淡,一般小儿均能接受服病治疗。

服药 1 一 2 个疗程,精神转佳,诸证改善,体重增加为显效;诸证改善,体重增加不明显为有效,服药 3 个疗程以上诸证无变化,体重不增为无效。

其中显效 14 例,有效 10 例,有效率为 92 . 3 %,无效 2 例,占 7 . 7 %。

平均服药 1 . 87 个疗程( 26 天)。

治疗过程中两例肺门结核合用西药抗痨治疗, 1 例重度拘偻病合用维生素D2 ,其余病例均辅以饮食调养,加强护理。

讨论脾虚型营养不良属小儿疳症范畴,主要表现脾虚运化障碍,水谷精微不能布散周身,营养四肢百骸,肌肉筋脉,五脏六腑,因而出现形体消疲的赢象。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保健等方面。

中医儿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医儿科学的重点总结。

一、儿童常见病的辨证施治
儿童常见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中医儿科学强调辨证施治。

感冒、发热等病因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辨证选择温散或清热解毒的方剂。

咳嗽则可根据咳嗽的声音、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性质等进行辨证,选择不同的方剂治疗。

腹泻则可根据腹泻的次数、质地、颜色等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方剂治疗。

二、儿童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
儿童营养不良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补阴阳、调理脾胃的治疗原则。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婴幼儿的母乳喂养和适当添加辅食;对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择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方剂进行治疗。

三、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衡
阴阳、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

治疗中可使用针灸、按摩、艾灸等中医疗法,同时还可以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四、中医养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养生注重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身体锻炼等方面,通过中医药的调养和饮食的调理,可以增强儿童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儿科医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病情,科学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

小儿生长发育中医辨证

小儿生长发育中医辨证

小儿生长发育中医辨证
小儿生长发育是指婴幼儿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生长发育的辨证是根据中医的理论和经验
对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在中医中,强调
通过辨证施治,即根据患儿的具体体质、症状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健康发育的目的。

在小儿生长发育中,常见的中医辨证包括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肾精不足、气血不足等。

肝郁脾虚是指肝气郁结导致脾胃失和,表
现为消化不良、厌食、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脾胃虚弱是指脾胃功能
不健全,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质虚弱等症状;肾精不足
是指肾脏功能不全,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质瘦弱、易感冒等症状;气血不足则是指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面色苍白、营养不良、
体力不足等症状。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中药、推拿按摩、食
疗等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肝郁脾虚型,可以采用柔肝养脾
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对于脾胃虚弱型,可以采用健脾和胃的中药
治疗;对于肾精不足型,可以采用补肾壮阳的中药进行调理;对于
气血不足型,可以采用益气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志等方面的方法来辅助治疗。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小儿,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来帮助调理身体。

总的来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生长发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体质、症状和病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调理,以促进小儿健康生长发育。

中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良方

中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良方

中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良方【概述】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生骨骼畸形。

由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大力开展,我国重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已显著减少,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房屋建筑密集,农村中预防工作尚未普及,轻度及中度佝偻病为数仍多,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我国北方佝偻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时间较长,日照时间短,寒冷季节户外活动少有关。

根据本病临床以多汗、夜惊,发育迟缓等症状表现,属于中医“五迟”范畴。

类似本病的症状记载也散见于“疳证”、“解颅”、“汗证”、“夜惊”等症中。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

而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维生素D不足或维生素D代谢障碍的结果。

(一)病因1.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太阳光谱中,紫外线(波长在240~315nm)可使皮肤中的7一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3。

皮肤接触日光中紫外线不足则身体缺乏内源性维生素D。

所以只要是对紫外线有一定影响的因素,例如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季节因素、大气污染、生活习惯、肤色人种等,均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

2.外源性维生素D不足主要是指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不足。

食物中乳、蛋黄、肝类均含维生素D,但除蛋黄含维生素D量稍高(140~390u/100g)外,能供婴儿饮食的乳类含维生素D较少。

谷类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D含量亦较少。

故一般从饮食上不能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

3.食物中钙磷的影响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或含有过量植酸而又缺乏维生素D时,会影响钙的吸收。

如牛乳中钙磷比例不适宜,人乳中钙磷比例较适宜。

谷类食品中富含植酸等。

4.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时期生长相对过速,所需维生素D也多。

未成熟儿或多胎儿更因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发育不完善,维生素D及钙磷贮备量均不足,且吸收不良,不能很好利用。

中医儿科调理儿童营养失调的良方

中医儿科调理儿童营养失调的良方

中医儿科调理儿童营养失调的良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均衡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儿童会出现营养失调的问题,这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中医儿科在调理儿童营养失调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

儿童营养失调,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

营养不良的孩子可能会身形消瘦、面色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差,经常生病;而营养过剩的孩子则可能体型肥胖、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慢性疾病。

中医认为,儿童营养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脾胃功能失调是关键因素。

脾胃乃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如果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就会导致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营养失调。

其次,饮食不节也是常见原因。

孩子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或者挑食、偏食,都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此外,情志因素也不可忽视。

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会影响肝气的疏泄,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

那么,中医儿科是如何调理儿童营养失调的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使用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如白术、茯苓、山药等。

这些中药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对于食积停滞的孩子,则可以使用山楂、神曲、鸡内金等消食化积的中药,帮助消除胃肠道内的积食,恢复脾胃的正常运转。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孩子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小儿推拿也是一种深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调理方法。

通过按摩孩子身体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比如,揉按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摩腹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捏脊则可以振奋阳气、调和脏腑。

小儿推拿操作简便,家长们经过学习后,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进行推拿。

除了中药和推拿,饮食调理同样重要。

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蔬菜、水果等。

中西医执业医师儿科学辨证论治

中西医执业医师儿科学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辨证论治一、新生儿黄疸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新生儿硬肿症中医辨证论治1.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一)主证1.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4.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二)兼证1.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2.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3.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四、小儿肺炎中医辨证论治(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4.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5.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邪陷厥阴证---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五、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1.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治法:扶正固表,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概述】
6 西医学范畴: 营养不良(慢性营养缺乏症)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病因病机】
病因:
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偏食;饥饱
不匀;过补;辅食添加不及时或数量质量不足)
疾病伤脾(疾病或峻药) 禀赋不足(脾肾) 病机: 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机体失濡。
疳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喂养不当 太过 食积内停 不及 生化乏源
兼证-疳肿胀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2推拿疗法(捏脊) 3针灸-点刺(刺四缝) 4外治疗法
急重症西医处理
急重症西医处理 发生低血糖症者,及时补给葡萄糖。继发感染者, 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少量多次输血浆或全血。 酌情选用氨基酸、脂肪乳剂和高价营养液静脉注 射。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注意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及早发现,及时纠正。
营养不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低血糖症—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 血清胆固醇下降—体内脂肪大量消耗。 负氮平衡—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 低渗状态,离子缺乏,血钾,血钙偏低,锌 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 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 营养素消化吸收。
营养不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血压偏 低,脉搏细弱。 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 发育 迟缓。 细胞和体液 免疫功能低下 ,易并发各种感 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常证
疳气
初期,轻证
形体略瘦 食欲不振 脾胃失和 纳运失健 调脾健运 资生健脾丸加减
参苓白术散 + 藿香、白豆蔻、 泽泻、山楂、麦芽、芡实、黄 连、橘红 I0营养不良。
疳积
疳证较重
明显消瘦 四肢枯细 肚腹膨胀 烦躁不宁 脾胃虚损 积滞内停 消积理脾 肥儿丸加减

治小儿营养不良(又名疳积)一百二十四法

治小儿营养不良(又名疳积)一百二十四法

治小儿营养不良(又名疳积)一百二十四法【症状诊断】小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由身体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或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使身体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消耗自身的组织,出现消瘦、发育不良以及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

多发生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中医统称为“疳”。

小儿营养不良常因先天发育不良、摄食不足、挑食偏食或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

具体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母乳量不足,单纯以粥、米糊或奶糕等碳水化合物喂养,使食物中蛋白质、热量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2.婴儿断奶前未加辅食,突然断奶或断奶后喂养不当,使营养吸收不足。

3.小儿偏食、挑食,多吃香甜零食,降低了食欲,不愿吃饭菜等主食,影响了正常进食量。

4.早产儿摄食量不足。

因为早产儿生长发育比一般小儿更快,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5.小儿患慢性腹泻,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减少,或患结核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易发生营养不良。

6.小儿患有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等,身体的营养物质为寄生虫所吸收,亦可导致营养不良。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身体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正常的代谢仍要进行,只得消耗体内的脂肪、肌肉等组织,以至逐渐消瘦。

初期患儿只是体重不增,以后体重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四肢,臀部、大腿的脂肪早已消失。

与同龄的小孩相比,体重轻百分之十五以上。

肌肉松驰无力,皮肤干燥、苍白、弹性差。

伴烦躁不安、睡眠欠佳等。

重症患孩则极度消瘦,全身皮下脂肪几乎消失,额部起皱纹,颧骨突出,外貌像小老头,身高低于正常,伴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等。

营养不良的患孩可伴有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等。

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得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中医称小儿营养不良为“疳证”,认为疳证是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导致气液消耗过度,脾胃虚损而致。

临床上,常分为积滞伤脾、脾虚气弱、气血两虚等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简易疗法】1.叶下珠煮猪肝用料:鲜叶下珠三十克,猪肝一百克。

中医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中的方法与实践

中医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中的方法与实践

中医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中的方法与实践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的营养需求疾病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与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中医如何通过调和阴阳、辨证施治及药食同源等核心理念,来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并结合现代数据分析手段,验证其临床疗效与科学性。

一、引言特殊人群由于生理特点、病理状态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着显著差异。

中医强调“治未病”和整体观念,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时,中医注重从调整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入手,以达到恢复阴阳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二、核心观点及分析模型应用1. 调和阴阳,平衡营养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阴阳平衡。

对于特殊人群而言,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阴阳失衡,往往伴随着营养不良或代谢障碍。

因此,调和阴阳成为中医治疗的首要原则。

分析模型应用:采用聚类分析法,将特殊人群按照体质类型(如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体质类型与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特定体质类型的人群更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剩的情况,为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实践案例: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问题,中医常采用温补脾肾、调和阴阳的方法,如使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经典方剂,同时辅以食疗,如食用羊肉、韭菜等温阳食物,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2. 辨证施治,精准营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病因、病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治疗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疾病时,这一原则尤为重要。

分析模型应用:运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营养需求疾病诊断模型。

该模型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习惯等多维度信息,自动判断其营养状态及潜在疾病风险,从而指导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实践案例:对于孕期女性,中医根据其孕前体质、孕期反应、胎儿发育情况等因素,辨证施治,如针对妊娠呕吐严重的孕妇,采用苏叶黄连汤加减以和胃降逆;对胎儿发育迟缓者,则重在补益气血、滋养胎元,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加减。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不良是一个让家长们颇为担忧的问题。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在调理孩子营养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孩子营养不良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就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此外,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引发营养不良。

那么,中医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营养不良的呢?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进行综合判断。

望诊方面,观察孩子的面色、形体、舌苔等。

营养不良的孩子往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头发枯黄、舌苔薄白或厚腻。

闻诊主要听孩子的呼吸、声音等,营养不良的孩子可能呼吸气短、声音低弱。

问诊则会询问孩子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了解其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

切诊通过触摸孩子的脉象,判断其气血盛衰。

针对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中医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饮食调理是关键。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主张饮食多样化、均衡化。

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要根据其脾胃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

比如,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

这些食物可以煮粥或煮汤,易于消化吸收。

同时,要避免给孩子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调理孩子营养不良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孩子的腹部、背部、四肢等部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比如,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捏脊疗法可以刺激背部的经络和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家长们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手法,在家为孩子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中西医儿科课件 营养不良

中西医儿科课件 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1.掌握“疳”的含义、临床特征、辨证论治。

2.熟悉本病病因病机。

3.了解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度。

一、概述:1.概念:由于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的一种疾病。

2.临床特征: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肚腹胀大,青筋暴露。

3.发病情况:多见于3岁以下。

4.古籍认识:中医属“疳证”,含义有两种解释:一说“疳者甘也”;另一说为“疳者干也”。

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症状及病机。

古代医家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有积不治,传之余脏”:本病可因脾病及肝,致眼疳;及心致舌疳;脾虚失运,水湿泛滥致疳肿胀;脾虚不摄致紫癜;脾虚及肾致骨疳;脾气衰败,元气耗竭致阴阳离决。

三、病理改变:1.轻中度:皮下脂肪减少,糖原储备不足,肌肉萎缩。

2.重度:肠壁变薄,粘膜皱褶消失,心肌纤维肿胀,肝脂肪变性,淋巴和胸腺萎缩,消化酶分泌减少。

(4)常见并发症1.营养性贫血2.各种维生素缺乏3.继发感染性疾病4.自发性低血糖(5)实验室检查1.体格生长指标2.皮下脂肪厚度3.血清蛋白4.微量元素5.免疫功能3.干疳主症: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舌质淡、苔少,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4.兼证:疳证后期,累及他脏。

(1)眼疳主症:初起夜盲,入幕暗处视物不明,甚者眼角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翳遮睛。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方药:石斛夜光丸加减。

(2)口疳主症:常出现口舌生疮、口腔糜烂、口气臭秽难闻,面赤唇红,烦躁哭闹,寐纳较差,舌红、苔黄,脉细数、重按无力。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3.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给予各种消化酶、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细目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

脾胃受纳腐熟运化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进而累及他脏所致。

2.西医病因多为供给不足、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因消化功能异常、低体重儿、早产或官内感染及先天代谢缺陷等所致。

3.临床表现及分度(1)临床表现①消瘦型营养不良: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

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病程持久时身高也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差;体温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食欲低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②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常见于1~3岁幼儿。

凹陷性水肿为本病的重要表现。

(2)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离差法)①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②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③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二、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1.中医病机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

脾胃失和,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全身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形成疳证。

疳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2.西医病机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或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停奶;或长期以淀粉类食品为主,以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等均可导致长期摄入不足而发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Ⅲ度营养不良1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Ⅲ度营养不良13例

再 生 障碍 性 贫 血 是 由物 理 、 学 、 物等 因 素 化 生 或 不 明原 因所 致 的 骨髓 造 血 干细 胞 或 造血 徽 环境
损伤致使红髓被脂肪组织代替 , 造血功能部分或全
部哀 竭 , 象 典 型 的表 现 是 全血 细胞 减少 , 一组 血 是 危及 生命 的疾 病 。
象无明显改善 , 症状不缓辩 , 遂加用“ 复血汤”服用 , 3周 , 色素 升 至 10 / 血 小板 升至 8 ~ 10 血 0g L, O 0× 1 L 全身出血点消失 / ,
般蟹料
临床上应用性激 素来刺激造血干细胞增 生分 裂, 同时应用改善徽环境 , 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 、 环 孢菌 素 A等 药物 , 4 的 患者病 情得 以改 善 。 使 0 自 1 9 年 以来 , 97 我们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本病 1 6 倒 , 效率达 6 , 得 了 明显的效 果 。 有 5 取 中药 以“ 复血汤” 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 基本方组
成 如 下 : 萸 肉 1g 黄 精 1g 生 黄 芪 Zg 当 归 山 2, 2, O,
所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制定的 有关疳 证 的诊 断标 准 , 《 及 实用 儿科学 》 l度 营养 不
良的诊 断 标 准 。共 1 3倒 , 中年 龄在 5 ~ 4个 其 O天 月者 1 例 , 岁 半者 1倒 。病史 中长期 喂养失 当者 2 1 1伪 , 反 复 肠 遭 感 染 者 7例 , 新 生 儿 败 血 症 史 有 有 者 1例 , 新 生 儿 肺炎 史 者 3例 , 有 有小 肠 梗 阻 手 术 史者 1 入 院时 合并 腹 泻 、 例 中度 以上脱 水 者 8例 ,
体会
2 0 年 3月第 1 卷 第 3期 02 0

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76例

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76例
t x csd fe t c n e in e f r r a ig c i e ’ ma n ti o o i i ee c s, o v n e c e tn h l n S l u rt n o t r d i
Keywr ds:S n r medfeetain; C i rn Sman ti o o y do i rn t i o hl e ’ l urin;Chn s dcn r gg a ue rsrpin d t ieeme iied rn ls ec t u p i o
中医 “ 积 ”及 西 医 “ 养 不 良性 疾 病 ” 的诊 断 标 准 。 疳 营 7 6例 患 儿 中 , 男性 4 8例 ,女 性 2 8例 ;年 龄 6个 月 至 4 岁 ,平均年龄 3岁 ;病程最长 1 0月以 卜,最短 2月 。
病之后期 ,五脏 皆虚 ,虚多邪少 ,以虚为主 。本组纳入 7 例 d J营养不 良患儿辨证 为脾 胃虚弱 ,气血不足,治 8 'L , 疗 以健脾益气 、助运 消食为原则 。基本方如下 :白术 1 包 (O ) 1g 、太子参 1 包 (O ) 1 g 、茯苓 1 包 (0 ) 1g 、淮 山
近 年来 由于环 境污染造成, J 微量元 素缺 乏,小儿 JL , 营养 不 良的发病有 上升趋 势 ,. J 营养 不 良的预 防与诊 , 6 b 治备 受关注 。现将 2 0 0 4年至 2 0 0 9年 门诊收集的小儿营 养不 良患儿 7 6例 ( 喂养不 当、病后 体弱、消化不 良等) 在 中医辨证 施治理论指 导下 ,采用 中药 免煎颗粒 冲剂设 方 ( 深圳市三九现代 中药有限公司 )分 型论治 ,取得 满 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 l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 资料 患儿 皆为门诊病例 7 . 1 6例患儿均符 合

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76例

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76例

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76例
彭建红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0(008)012
【摘要】目的通过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疗效分析,探索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诊断和疗法.方法运用中医理论及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将门诊收集的76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辨证分型论治,均治疗3个疗程(共30天).结果治愈6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采用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使用简单、价廉、方便.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彭建红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中医院,516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两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 [J], 郭煊
2.中药免煎颗粒咳一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46例 [J], 李华
3.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J], 王淑珍
4.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之优势 [J], 张丽琛;张慧媛
5.中药免煎颗粒剂配方治疗小儿遗尿症30例 [J], 成永明;任小红;奎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食不足,或由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使人体长期处于半饥饿或饥饿状态,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组织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形体干枯赢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和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失去弹性,肌肉萎缩,面色苍白或萎黄不华,头发稀疏易脱落有明显脾胃症状(如饮食失常,大便失调)生长发育迟缓或停缓或停滞。

重度营养不良体温偏低,多哭烦躁,继之变为呆钝,智力发育落后,对周围环境反应差,食欲低下,常伴腹泻泡沫大便,呕吐腹胀等。

本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病程较长,迁延日久,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使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给很多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导致不良后果。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母乳缺乏或不足,长期不断奶,喂养不当,营养失调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受损。

脾胃虚损津液内亡,是本病病机所在。

本病属中医学疳证“范畴”为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诊断要点】
1.典型症状:症状减轻、消瘦、皮下组织减少消失,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头发稀疏,生长发育迟缓,以上多指能量营养不良。

属于蛋白质缺乏的营养不良,可见下肢水肿,甚至颜面腹部水肿一般将三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三度。

1度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部皮下脂肪减少厚度0.8~0.4cm,肌肉松弛面色正常或稍苍白,一般情况好,形体消瘦不干枯,精神活泼,病情较轻,为轻度营养不良。

2度营养不良,是指体重多低于正常的26%~40%,腹部皮下脂肪近于消失,厚度0.4cm以下,皮肤弹性差,肌肉更松弛,精神抑郁不安,不活泼,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形体中枯赢瘦,神疲倦怠目无光泽,病情较重,为重度营养不良。

3度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的40%以上,腹部皮下脂肪消失,肌肉消瘦或萎缩,患儿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反应低下,晚期重度抑郁,拒食体温低,易腹泻,多为气阴欲竭之危候,为极度营养不良。

2.实验室检查:多贫血,血红蛋白低,100克红细胞计数降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低,血氨基酸总量不变,非必需氨基酸比率增加。

血糖常偏底,细胞免疫功能低,胆固醇含量低,血浆脂肪活性降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当分清虚证与实证。

一般来说,病之初或因喂养不当,为乳食所伤,虫积为患,腹部胀满拒按苔厚腻或浊,脉弦滑数者为多实证;而病久或因摄食不足,其他疾病消耗所致。

症见腹凹如舟喜按,苔薄或无苔,脉细微沉弱为虚证。

(二)治疗原则:本病属脾胃疾病,在治疗上当重视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注意津液的消长一般在初期,主要是脾胃不和,正气尚存,邪气正盛,治当以健脾和胃为主,中期多为脾虚夹积,治以健脾消积为主,攻补兼施,而后期多气血两虚,治以补虚为主。

(三)分型治疗
1.疳气型
症状:形体较瘦,面色稍萎黄少华,毛发稍稀疏,精神欠佳易发脾气,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或厌食大便溏或便秘,酸臭量多,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细或沉缓,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

处方:党参6~9克、白术6~9克、甘草3~6克、藿香6~9克、白豆蔻3~6克、陈皮6~9克、枳壳3~6克、焦三仙10克、鸡内金3~6克、乌梅9克。

加减:脘腹胀满,嗳气厌食者去党参加槟榔6~9克,莱菔子6~9克,大便秘结者加决明子6~9克,兼苔腻者加大黄3~6克,大便溏者加扁豆9克,苡仁15克,石榴皮9克,能食善饥,烦躁不安者加胡黄连3~6克,莲子芯3~6克,性情烦急易发脾气者加夏枯草6~9克,勾藤6~9克。

按语:本型多属于1度营养不良,病程较短,病情较轻。

2.疳积型
症状:形状明显消瘦,面黄无华,毛发稀黄如穗结,精神不振,易烦躁激动,或嗜卧喜寐懒言少动,纳呆厌食,或多食多便大便酸臭或完谷不化,或
见吐虫,便虫,小便清长或短少,或爱啃指甲,吃泥土齘齿,腹胀腹痛,甚者青筋暴露,舌质淡苔腻,脉细滑,指纹淡紫。

治法:消积理脾,益气和中。

方药:疳积散加减。

处方:云苓6~9克、白术6~9克、胡黄连3~6克、焦三仙各10克、内金6~9克、砂仁3~6克、枳壳6~9克、肉果3~6克、乌梅9克。

加减:脘腹胀痛者加木香3~6克、大腹毛6~9克烦躁不安,揉眉挖鼻者加牡蛎9~15克、决明子6~9克、苦楝根皮6~9克、或加肥成药肥儿丸杀虫消积。

按语:本型多属2度营养不良,病情较重。

3.干疳型
症状:形体极度消瘦如柴,皮肤干枯起皱面色萎黄,毛发枯焦稀少,精神萎糜疲惫少动,表情呆滞,啼哭无力,头大项细,腹胀腹痛,多食易饥,或食后即泻,大便干稀不调时有低热,五心潮热口唇干燥严重者精神极差,神识不清,面色苍黄或晄白,气息微弱不哭不语,四肢厥冷,舌质淡少或无苔,指纹淡脉细弱或细微欲绝。

治法:补益气血扶脾和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

处方:党参6~9克、云苓6~9克、白术6~9克、甘草3~6克、川芎3~6克、白芍6~9克、黄精6~9克山药9克、砂仁3~6克、陈皮6克、焦三仙各10克、苡仁10克、石榴皮10克。

加减:腹胀者加枳壳6~9克、厚朴3~6克;面色晄白,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者,用参附龙牡救逆汤。

按语:本型属3度营养不良,多为气阴欲竭之危侯。

4.疳肿胀型
症状: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萎黄,颜面浮肿,肚腹膨胀水肿,下肢、浮肿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精神不振,大便溏薄,或泄泻,小便短少,舌质淡嫩,苔白或滑,脉沉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处方:白术6~9克、桂枝3~6克、猪苓~9克、云苓皮9~15克、
陈皮6~9克、大腹皮6~9克、甘草3~6克、泽泻6~9克、苡仁9克、扁豆9克、肉果3~6克、谷芽15克。

加减:水肿明显,肢冷畏寒,小便清长,夜尿多者用金匮肾气丸治之。

按语:此型属蛋白质营养不良。

附: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鸡内金30克、神曲、山楂、麦芽100克。

研细末,每次服3克,日服3次,糖水调服。

(2)取大蟾蜍1只,去头足内脏,以砂仁10克研末纳人腹中缝口黄泥封固,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极细末。

每次服0.5~1.5克,一日2~3次。

(3)乌梅、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分,加青黛5%共研细末。

每天空腹服3~9克,连服1个月。

(4)胡黄连、鸡内金研粉。

按1:3比例混匀,每服1~2克,1日3次。

适用于疳证性情急躁,多食而不充形骸者。

(5)青矾:(绿矾、皂矾)放在瓦上,上面覆盖一块瓦,两瓦上下加木炭煅烧过程中冒青烟,待青烟基本冒尽,青矾烧成火样红即可取出,稍冷片刻后立即研成土硃色粉末,装瓶待用。

用米汤或鸡猪肝汤冲服,半个月为一疗程。

(6)胎盘、内金、羊肝制成散剂冲服。

2.针刺方法:针刺四缝穴: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刺,约0.5~1分钟,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黏液,每日刺1次,直到刺后不再有黄白色黏液挤出为止。

3.捏脊疗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佛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退,作翻卷动作,二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五次但捏第三次时,每捏三把,将皮肤提起一次。

每天1次,连续六天为1疗程。

4.割治疗法:将两手掌大鱼际局部消毒后,用大拇指掀住刀口旁约一厘米处,用0.4厘米宽的平口手术刀直戳割治部位,剪口约长半厘米,然后挤出赤豆大黄白色脂状物,并迅速剪去,再用红汞棉花球覆盖其上,绷带包扎五天后即可解除包扎。

割治后,并内服消补汤(处方:神曲、麦芽、槟
榔、莪术、山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青陈皮、胡黄连、乌梅)。

连服一周。

5.敷贴疗法:处方: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份皮硝、白胡椒按前三味药三分之一量,共研细末。

每天取适量药粉用鸡蛋清白酒调成软饼状,敷于内关、神阙、命门穴、每天一次。

连用3~5天疗效肯定。

主治小儿疳积,有较好的疗效。

(经验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