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词解释汇总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传统概念: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
现代概念: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物质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物质的功能。
即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4.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又称: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5.半抗原(hapten)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cAb):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纯度高的抗体。
12.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从而导致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13.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部分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Immunity:即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Immunity defense:即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3、Immunity surveillance:即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4、Immunity homeostasis:即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Immunity response:即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6、Central immune organ:即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及鸟类的法氏囊。
7、Peripheral immune organ:即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可分为淋巴结、脾及黏膜免疫系统。
8、Lymphocyte homing:即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特定区域的过程。
9、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即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10、Antigen:即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或: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BCR:指B细胞抗原受体,是B细胞表面能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与Igα、Igβ分子结合成BCR复合体,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
3.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作出正常的免疫应答。
4.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s),又称中枢淋巴器官或一级/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s),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括腔上囊(法氏囊)。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半抗原(hapten):即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7.表位(epitope):是与TCR / 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8淋巴细胞再循环概念: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
淋巴组织可不断的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利于细胞识别、捕获抗原,传递免疫信息,从而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免疫效应。
9.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mIg)。
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11,免疫器官: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
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1.免疫(immunity)2.免疫学(immunology)3.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4.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5.反向免疫学(reverse immunology)6.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7.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8.免疫细胞(immunocyte)9.免疫分子(immune molecule)10.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11.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1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e, MALT)13.胸腺依赖区(thymus-dependent area)14.非胸腺依赖区(thymus-independent area)15.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16.抗原(antigen,Ag)17.半抗原(hapten)18.抗原表位(epitope)19.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20.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21.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2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23.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24.自身抗原(autoantigen)25.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26.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27.佐剂(adjuvant)28.抗体(antibody, Ab)29.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30.决定互补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31.高变区(hypervarible region, HVR)32.同种型(isotype)33.同种异型(allotype)34.独特型(idiotype, Id)3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36.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3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38.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39.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40.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41.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42.补体(complement, C)43.C3转化酶(C3 convertase)44.C5化酶(C5 convertase)45.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46.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 on)47.补体活化的MBL途径(mannan-binding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 ation)48.膜攻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49.细胞因子(cytokine)50.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51.干扰素(interferon, IFN)5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53.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54.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55.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56.自分泌(autocrine)57.旁分泌(paracrine)58.内分泌(endocrine)59.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ciation antigen)60.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ciation,CD)61.黏附分子(cell-adheresion molecules,CAM)62.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63.选择素家族(selectin family)6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65.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66.低分子量多肽(low molecular-weight polypeptide, LMP)67.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 sing, TAP)68.MHC多态性(MHC polymorphism)69.HLA基因分型(HLA genotyping)70.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71.单元型(haplotype)72.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73.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74.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75.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76.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77.调理性受体(opsonic receptor)78.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79.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iller activatory receptor,KAR)80.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ller inhibitory receptor,KIR)81.TCR-CD3复合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CD3 complex)82.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83.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84.初始T细胞(naïve T cell)85.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86.穿孔素(perforin)87.颗粒酶(granuzyme)88. BCR复合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 complex)89.B-1细胞(B-1 cell)90.多反应性B-1细胞(polyreactivity B-1 cell)91.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HSC)92.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93.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94.等位基因排斥(allelic gene exclusion)95.同种型基因排斥(isotype exclusion)96.微生物屏障(microcrobe barrier)97.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98.血胎屏障(blood-placenta barrier)99.防御素(defensin)100.分泌型PRR(secretory PRR)101.Toll样受体 (Toll like receptor)102.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103.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104.胞吞作用(phagocytosis )105.蛋白酶体(low molecular-weight polypeptide,LMP)106.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of antigenic peptide,TAP)107.Ⅱ类相关恒定链短肽(class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 e,CLIP)108.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109.抗原识别(antigen recognition)110.T细胞活化双信号(double signal of T cell actization)111.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112.遗传性限制(MHC restriction)113.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114.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115.活化诱导的凋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116.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117.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118.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 response)119.二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response)120.抗原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121.体细胞性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122.Ig(同种型)类别转换(class switch)123.Ig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124.免疫调节(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125.自然调节T细胞(innate regulatory T cells)126.适应性调节T细胞(adaptive regulatory T cells)127.独特型(idiotypes)128.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ies)129.FcgRⅡ-B130.抗原内影像(internal image)131.Fas132.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AICD133.Caspase134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135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136.外周耐受( peripheral tolerance)137.克隆消除( clonal deletion)138.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139.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140.耐受分离(split tolerance)141.低带耐受(low-zone tolerance)142.高带耐受(high-zone tolerance)143.免疫隔离部位(immunologically privileged sites) 144.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145.变应原(allergens)146.Ⅰ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type Ⅰ)147.Ⅱ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type Ⅱ)148.Ⅲ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type Ⅲ)149.Ⅳ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type Ⅳ)150.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151.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152.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153.表位扩展(epitope spreading)154.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155.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156.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CID)157.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IDD)15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 DS)159.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160.肿瘤特异性抗原(TSA)161.肿瘤相关抗原(TAA)162.分化抗原(differentiation antigen)163.抗原调变(antigen modulation)164.肿瘤漏逸(sneaking through)165.增强抗体(enhancing antibody)166.供者(donor)167.受者( recipient)168.自体移植(autograft)169.同种同基因移植(syngraft)170.同种异基因移植(allograft)171.异种移植(xenograft)172.原位移植(orthotopic)173.异位移植(heterotopic)174.同种异型反应(alloreaction)175.异种反应(xenoreaction)176.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177.过客白细胞(passenger leukocyte)17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79.放射免疫分析法(RIA)180.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181.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182.直接凝集反应183.间接凝集反应184.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185.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186.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187.免疫比浊(immunonephelonetry)188.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189.灭活疫苗(inactived vaccine)190.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191.类毒素(toxiod)19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193.佐剂(adjuvant)194.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195.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196.结合疫苗(conjugate vaccine)197.合成肽疫苗(synthenic peptide vaccine)198.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就是指机体识别与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与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与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就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就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就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与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就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与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 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超重点)
免疫学名词解释1、人痘接种:人为地选择毒性小的天花病毒在人体内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从而获得免疫力。
贡献:死亡率降为2-3%缺陷:有一定危险——接种后轻则留下大块疤痕,重则会导致死亡,有的还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
2、减毒活疫苗:3、侧链学说:细胞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侧链”,每一类型的侧链适合于一种抗原;受到特定抗原的刺激后,相应类型的侧链便大量增殖,并由细胞上脱落到体液内,成为对抗原特异的体液免疫物质。
5、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对自身组织、细胞或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状态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引起的自身组织的损伤和临床症状6、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1)机体内存在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和免疫球蛋白(Ig)结构的多样性,是免疫系统具有自身-非己分辨能力的分子基础。
(2)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最后成为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
(3)胚胎时期免疫细胞与自身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排除或出于抑制状态,因之成为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此种被排除或受抑制的细胞系称为禁忌细胞系。
(4)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7、自身:胚胎时期已经接触过的抗原异己:胚胎时期没有接触过的抗原8、免疫(Immune):是指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借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9、免疫网络学说:(1)抗原刺激发生之前,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免疫稳定状态;(2)抗原进入机体后,打破了这种平衡,产生特异性抗体分子;(3)当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将引起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4)抑制增殖的克隆,防止其无休止的增殖,藉以维持免疫应答的稳定平衡。
10、独特型网络:抗原进入体内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此抗体(Ab1) 可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即抗抗体, Ab2), 抑制抗体(Ab1)的产生。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1.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抗原决定基: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5.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
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汇总
免疫(Immunity): 是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
其核心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异己)”、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的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反应: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免疫调理:凡是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就叫免疫调理。
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异物性;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
免疫耐受: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antibody, Ab)活性或在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一类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分泌型),也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膜型)。
(AID)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应答并非必然引起自身免疫病,仅当自身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以致破坏自身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导致自身免疫病。
(IDD)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gcy disease,):是由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免疫学名词解释
30.细胞因子(旧称淋巴因子)是免疫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31.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的生物学过程。
32.杀伤细胞简称K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
3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结合,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
41.免疫重建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移植给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使后者的免疫功能全部或部分得到恢复。
42.超敏反应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异常
43.Ⅱ型超敏反应由循环抗体与细胞表面或基底膜上的抗原结合,通过免疫调理、激活补体和ADCC损伤组织的疾病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功能正常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
(immunologicdefense)
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
(immunologichomeostasis)
免疫监视防止正常细胞突变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免疫学特性:①组成简单;②功能明确;③效应明显;④应答连续;⑤利弊共存。
22.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23.多克隆抗体采用传统的免疫方法,将抗原物质经不同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经免疫后,分离出血清,由此获得的抗血清
24.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25.基因工程抗体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制备的抗体分子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现代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非自身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
【免疫学】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科。
【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主要指抗感染。
低下引起机体的反复感染。
【免疫稳态】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生理平衡。
失控引发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控制癌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低下引起肿瘤的发生。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也叫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 B 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其他部位,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能与其相应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
结构已经确定的抗原决定簇称为抗原表位。
【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先天、生来就有的,不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物质。
它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异免疫】机体后天得到的,针对的是某一特定的抗原物质。
比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晚,常在感染5-7 天后才起作用。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抗毒素】抗毒素实为抗外毒素的抗体,【免疫血清】含有外毒素的血清为免疫血清。
【被动免疫】用免疫应答的产物去免疫机体,使机体也得到这种特异免疫性。
【主动免疫】用抗原免疫机体,诱导机体得到这种特异免疫性。
补体】一种不耐热的物质与血清的溶菌能力有关,对抗体可起补充作用克隆清除】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发生应答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也叫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传染性变态反应——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病毒与真菌在传染过程中伴随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
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由于病原体未被及时清除,在体内持续活化致敏淋巴细胞Tc与TDTH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效应而造成组织损伤,此即传染性变态反应。
2、自身抗原——有隐蔽的自身抗原和修饰的自身抗原。
隐蔽的自身抗原是指某些自身的物质(神经髓鞘膜蛋白、眼球晶体蛋白和葡萄膜色素、精子蛋白和甲状腺球胆白)在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隔绝成为自身隐蔽成分,一旦因外伤或手术时组织受损,隐蔽的成分可能进入血流,与免疫系统接触,则引起自身免疫病。
修饰的自身抗原是指在感染、药物和电离辐射影响下,机体组织成分结构发生改变,成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病。
3、NK细胞——NK细胞在形态上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直接来源于骨髓,不依赖胸腺,它既不属于T细胞也不属于B细胞,它既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也不需抗体协助,而能杀伤靶细胞,故称为自然杀伤细胞。
4、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CMI)——通常包括T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通常简称为细胞免疫或T细胞免疫。
广义的细胞免疫还包括吞噬作用。
CMI全过程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三个阶段。
5、体液免疫应答(HI)——是指免疫细胞从识别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并对抗原物质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主要为TD抗原、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共同参与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6、移植排斥反应——人类有核细胞表面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又称为组织性相容性抗原,除同卵双生个体间完全相同外,不同个体的细胞表面的HLA均不相同。
因此,凡在基因型别不同的个体间的组织、器官移植中,受体对移植物发生Ⅳ型变态反应而形成移植排斥现象。
7、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此类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而不需要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辅助,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只有IgM,且多不引起细胞免疫和回忆应答。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
1.antigen(Ag):抗原,就是指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得物质。
2.hapten: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就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得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得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superantigen(SAg):超抗原,就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得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得抗原物质、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得1/20~1/5,且不受MHC限制,故成为超抗原。
4.antibody(Ab):抗体,就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得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得、具有免疫功能得球蛋白、5.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就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得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与膜型、6.hypervariableregion(HVR):高变区,在Ig分子VL与VH内某些区域得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极易变化,这些区域为高变区。
7.variable region(V):可变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得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8.monoclonal Ab(mAb或McAb):单克隆抗体,就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得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得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得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得抗体、9.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 cytotocity(ADCC):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得细胞毒作用,就是指表达Fc受体得细胞通过识别抗体得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得靶细胞得作用。
NK细胞就是介导ADCC效应得主要细胞。
10.opsonization:调理作用,就是指IgG抗体(特别就是IgG1与IgG3)得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得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得吞噬作用、11.plement(C):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包括30余种组分,就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得蛋白质反应系统、12.Classical pathway:补体经典途径,就是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得补体活化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即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即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执行应答的功能抗原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体或TCR特异识别和结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Hapten):能够被TCR或BCR(或抗体分子)识别,但不能独立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称半抗原。
佐剂(Adju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糖蛋白,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补体补体: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血清糖蛋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补体C3可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抗体与中性粒细胞或者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炎症反应(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因素刺激的反应,正常可清除外界因子,病理情况下可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损伤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是指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反应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
干扰素(Interferon, IFN):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功能的细胞因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 AM):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相互结合、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是因此类粘附分子主要街道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而得名。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叫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MHC是受遗传控制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主要组织抗原系统,它是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决定移植物是否相容的基因复合体。
免疫细胞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胸腺皮质,pre-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II 复合物以适当亲和力结合的DP细胞可以存活,使T细胞获得了在识别过程中自身MHC限制的能力。
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胸腺皮质、皮髓交界处、髓质,T细胞与DC/Mφ表达的自身肽:MHCI/Ⅱ分子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被清除或无能,使T细胞获得了对自身抗原耐受的能力。
调节性T细胞(Tr or Treg, T regulatory cell):具有免疫调节效应的T细胞,细胞表面标志为CD4+CD25+,表达转录因子FOXP3,参与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和免疫耐受。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组成性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同刺激分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的细胞。
固有免疫固有/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外来异物侵袭的能力;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后,迅速活化,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清除、杀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表达的直接识别微生物或衰亡细胞所特有的多糖或其它模式分子的受体。
调理素(opsonin):IgG 、iC3b、MBP、LBP等可溶性分子能与微生物特异结合,使其更容易被巨噬细胞捕获、吞噬,这些分子被统称为调理素。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移。
炎症细胞(inflammatory cells):启动、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包括:MC、Neu、Mo/MØ、Lymphocytes。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s):由组织细胞或免疫细胞释放或由血清蛋白降解产生的、能够触发或参与炎症反应的物质。
主要生物学效应包括收缩平滑肌、趋化白细胞和降解细胞间质等。
如IL-1 、IL-8,PAF,C5a等。
细胞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和B淋巴细胞因对抗原的特异识别而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者细胞因子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未与特异性抗原接触的成熟T细胞。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IS):介导T细胞与APC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结构,包括TCR-pMHC的特异结合及一系列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已扩展到NK 细胞、B细胞及其相互作用细胞间的特殊结构。
免疫失能T细胞(Anergy T cell): TCR与MHC-抗原肽结合,在无共刺激信号存在时,丧失了抗原应答和IL-2产生能力的T细胞。
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的过程TI 抗原:不依赖Th细胞即产生抗体TD抗原:产生抗体时,依赖Th细胞帮助。
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生发中心淋巴母细胞的轻链和重链V基因发生的高频率点突变。
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在B细胞扩增过程中,由于Ig基因V(D)J的高频突变,使得宿主体内的抗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高的现象。
类别转换/同种型转换(ClassSwitching/isotype switching):在B淋巴细胞的扩增过程中,其所合成的抗体分子重链的恒定区发生改变,但V(D)J和轻链不变,从而保持抗原特异性不变的现象。
抗体形成细胞(Antibody forming cell,AFC):又称浆细胞,B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粗面内质网,合成和分泌大量特异性抗体。
sIg减少,不能与Ag反应;不再表达BCR 和MHC Ⅱ类分子,失去与Th相互作用的能力。
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 response):特定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所引发的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response):初次应答所形成的记忆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产生的迅速、高效、持久的应答。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刺激下,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B细胞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具有抗原特异性,不影响整体功能。
免疫系统能够区分“自我”与“非我”,对自身抗原耐受,避免发生自身免疫病。
中枢免疫耐受(Central tolerance):在胚胎期及T、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免疫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 T、B免疫功能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抗原浓度太低、或低亲和力,不足以活化相应的T及B 细胞,给以适量自身抗原刺激、诱导APC活化仍可致免疫正应答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 :在外周耐受中,自身免疫应答细胞缺少第二信号或相关分子而不能充分活化,容易发生凋亡,最终被免疫清除。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 Immune regulation) 免疫系统具有感知自身应答的强度并实施调节的能力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过程。
大量表达FasL的效应性CTL,对于同样表达Fas的T、B淋巴细胞存在自我杀伤的潜在危险,这是一种活化的T、B细胞同时被清除的一种自杀程序。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指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又常被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所致的疾病状态。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D):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临床上表现为以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T、B细胞均出现发育障碍或缺乏细胞间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疾病移植免疫移植免疫(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y):将自体或异体的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置换病变或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维持和重建机体的生理功能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主要见于实体器官移植,如心脏、肾等的移植,表现为移植物被机体所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