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验案二则

合集下载

阳和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验案3则

阳和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验案3则
现症 见 : 咳嗽 , 痰 中带 血 , 口干 , 身 体 明显 消瘦 , 疲 乏 无力 , 呼吸 急促 , 舌质 红 、 苔薄黄 , 脉 细数 。查 体 : 右
按: 肺萎 虚 热证 虽 然 病 变 在肺 , 但 病 源 却在 胃 ,
乃 是 由于 胃阴不 足 , 虚火上炎 , 热 灼 肺 津 成 痰所 致 , 故 所 咳吐 的浊 唾涎沫质 较 粘稠 , 甚 至夹血 丝 , 并有 口
肺下 叶 叩诊 呈 浊音 , 听诊 呼 吸音 消失 。胸部 C T示 : 右肺 下 叶阴影 ; 纵 隔淋 巴结肿 大 , 考虑肺 癌 可能 。 电 子支 气管 镜检 查示 : 见 右肺下 叶支 气管 内有 一肿 块 , 阻塞 管腔 , 取 活检 , 病理 诊断 为鳞 状细胞 癌 。诊 断为 右肺 下 叶肺癌 合并 右 肺 下 叶 支气 管 阻 塞 , 右 肺 下 叶 萎缩 。证 属 阴虚火 旺 , 肺 络损 伤 。治 宜滋 阴降火 , 宁 络止 血 。处方 : 麦冬 、 西 洋参 、 沙参 、 桑 白皮 、 黄芩 、 生
而布 阳和 , 故 而 得名 “ 阳和 汤 ” 。方 由熟 地黄 、 肉桂 、 麻黄 、 白芥子 、 姜炭 、 鹿 角胶 和生 甘草 组成 , 主要 作 为 治疗 阴疽 的重要 方剂来 使 用 。现代 医家根 据该 方有 温 阳养 血 、 散 寒通 滞 之 功 , 遵 循 辨 证施 治 原则 , 将 本 方 加 减应用 于 l 临床 内 、 外、 妇、 儿、 皮 肤等 多科疾 病 的
火, 宁 络止 血 。所谓 “ 壮水之主, 以制 阳光 。 ” 方 证 相 宜, 故 疗效 颇佳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2 7 ) 责任编辑 : 周 茂 福
J I A NG XI J OUR NA L OF T R ADI T I ONA L C HI NES E MEDI C I NE

阳和汤

阳和汤

治法
拟通阳化浊,散寒化痰为法。阳和 汤加减:熟地黄30克,鹿角胶9克, 姜炭6克,白芥子12克,麻黄6克, 生甘草6克,桂枝9克,石菖蒲9克, 乌药12克,白芷9克。日一剂,水煎 服。嘱节制房事,忌酒及辛辣刺激 性食物,配合每日温水坐浴,每周 行前列腺按摩2次。服药5剂后诸症 大减,原方加生牡蛎、桑螵蛸,更 进10剂,症状全失,共服药检验,已转正常。
病案
白淫(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男,41岁,1993年2月就诊。 二便后尿道外口滴白4年余,伴会阴 及少腹隐痛不适,头昏,乏力,腰 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初 诊时见面色晦暗,神疲,舌淡,苔 白微腻,脉沉弱。肛诊前列腺略大, 质硬,可触及硬结,轻微触痛。前 列腺液常规检验:W BC(++ ), PC(+ ),卵磷脂小体(+ )。中医诊断 白淫;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按语
该例患者病久不愈,所见便后尿道 口白淫、会阴及少腹隐痛、形寒肢 冷、小便清长均为阴寒之症无疑。 下焦虚寒,阳气不达精室,精气不 化而成败浊。正如《诸病源候论》 所言:“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 也”。痰凝血滞,而见腺体硬结, 其病机与阴疽相吻合,故投之果得 效验。

阳和汤临床应用经验5则

阳和汤临床应用经验5则

阳和汤临床应用经验5则手足不温患者,女,25岁,产后因受凉发生四肢关节疼痛,手足不温,畏寒怕风症状,2006年初诊,笔者用桂附地黄汤加减治疗,无效。

思前人有用阳和汤治疗此症者,于是改用阳和汤加人参、熟附片治疗。

处方:熟地30g,肉桂6g,麻黄6g,白芥子10g,鹿角胶10g(烊化),炮干姜10g,熟附片10g,人参10g,甘草10g组成。

3剂而愈。

后凡遇四肢厥冷,手足不温的患者,笔者都用阳和汤加减治疗,皆应手而瘥。

四肢厥冷乃阳气不能温煦肌肤,阴寒内守,寒凝血滞所致。

阳和汤温阳气、补营血、通经脉,使体内阳气得到回升,卫气得以护卫肌肤、温煦四肢百骸。

故四肢寒冷厥逆症状可以消除。

咳嗽患者,男,65岁,患咳喘多年,2007年初诊。

患者面色无华,语言声音低微,形寒肢冷,纳少便溏,苔薄白,脉细而滑。

发作时咳痰稀薄而量多,呈泡沫状,咳喘时引胸胁疼痛,喉咙间有痰鸣音,夜难平卧。

证以寒痰内伏,是典型的水寒射肺之症候。

笔者认为,该病应当诊断为痰饮病,治以温阳化饮,止咳平喘。

处方以阳和汤与射干麻黄汤加减化裁,方药组成:熟地30g,桂枝10g,炙麻黄6g,白芥子10g,鹿角胶10g(烊化),炮干姜10g,甘草10g,葶苈子20g(包煎),细辛10g,法半夏10g,地龙10g,射干10g,生姜15g,五味子6g大枣6枚。

药后咳嗽症状缓解,夜卧能寐。

效不更方,继服6剂,咳痰大为减少,喘平咳止。

但该方辛温燥热有余,恐有伤阴之弊,故用百合固金汤间隔服用。

由于调养得当,至今未发生急剧的咳嗽喘息之症。

寒痹患者,男,50岁,2006年初诊,自诉10余年来腰骶酸痛。

活动不利且动后更痛,遇寒则加剧,得热则疼痛减轻。

小腿至足部时有麻木感,肢体不温,且症状有日益加重之势。

舌淡紫,脉沉细,证属寒痹,治宜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用阳和汤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熟地30g,肉桂6g,炙麻黄6g,白芥子10g,鹿角胶10g(烊化),炮干姜10g,甘草10g,制川乌10g,淮牛膝10g,当归10g,白花蛇1条,独活10g,细辛10g,金毛狗脊30g,焦杜仲10g,千年健30g。

阳和汤治疗瘿病,疗效卓著!阳虚症

阳和汤治疗瘿病,疗效卓著!阳虚症

阳和汤治疗瘿病,疗效卓著!阳虚症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养血温阳、宣通血脉、散寒祛痰等作用,为治疗外科阴证的祖方,适于一切阴寒里虚证。

瘿病包括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

笔者用阳和汤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病案1:桂某,女46岁,1998年5月因感冒出现右侧颈前疼痛,20天后颈部出现肿块,某医院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予强的松口服治疗,但减量后请症加重。

遂投中药清热解毒理气消瘿之剂,罔效。

近1个月来颈前肿痛加重,可触及结节,咽中如有物梗阻,畏寒肢冷,口干喜热饮,小便清长,夜尿多。

刻诊:面色苍白浮肿,精神倦怠,颈前触及樱桃大小结节,扪之疼痛,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证属阳虚寒盛、气滞痰凝之象。

治拟温阳散寒、化痰消瘿方,以阳和汤加味:熟地30g,鹿角胶(烊冲)、白芥子、甘草各10g,肉桂5g,炮干姜3g,麻黄2g,王不留行,蚤体各15g,瓜蒌12g,生黄芪24g。

荮进5剂后,颈前肿痛及身全身症状明显好转,后守方20剂而愈。

痛案2:陈某,男,65岁。

诉颈前肿大,消瘦1年余,查FLFT高于正常,某医院诊为淡漠型甲亢,予小量他巴唑治疗,疗效欠佳。

刻下:颈前稍肿大,形体赢弱,心悸,畏寒肢冷,神疲懒言,五更泄泻,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脉结代而沉。

证属肾阳虚衰、阴寒内凝、水不气化。

治拟温阳散寒,兼以利水。

方以阳和汤加味:熟地、制附片各15g,鹿角胶、白芥子,桂枝各10g,麻黄2g,炮姜炭3g,白术,泽泻各12g。

药进3剂后,诸症减,又以肾气丸善后。

按:瘿病多由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日久血脉瘀阻而致,部分病例由于痰气郁结化火,火热耗伤阴精,形成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

临床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为主治之,每获良效。

有少部分患者,素体脾肾亏虚,病程迁延日久,毒邪伤正,或医者过用清热之品,致脏精功能衰退,阳虚更甚,阴寒内凝,痰气瘀阻,而成虚实挟杂之候。

阳和汤加减治验两则

阳和汤加减治验两则

阳和汤加减治验两则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緒的《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干姜炭、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

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效。

原治流注、流痰及一切阴疽。

笔者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紧紧抓住“寒性凝滞”之病机,灵活加减,用以治疗多种病证,均获满意疗效。

今不揣浅陋,仅举两则验案,以供参考。

1.乳疽(慢性乳腺炎)患者,女,26岁,1995年12月19日诊。

2月前因哺乳断奶而致左乳房红肿胀痛,经静滴青霉素、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后肿痛减轻,遂自行停止治疗;岂料月余后左乳肿痛又作,肿块变硬增大,仍宗前方服用1剂后肿痛不减,反增形寒怕冷,头晕,恶心,腹泻等,故于今日再次前来求治。

刻诊:面色苍白无华,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左乳肿块如鸭蛋大,质硬触痛,不热,皮色如常,舌淡、苔白润,脉沉细弱。

诊为乳疽。

此乃血虚寒凝,乳络壅滞所致;治拟温阳散寒消肿,行瘀散结通乳。

投阳和汤加味治之。

处方:熟地15g,鹿角霜、黄芪、瓜蒌各20g,白芥子、肉桂、炮姜、白芷、浙贝母、炮山甲、香附、乳香、没药、半夏、皂角刺各10g,麻黄、甘草各6g,日1剂,水煎服。

服2剂后,疼痛减轻,乳头可挤出少许黄色稠厚乳汁。

病有转机,击鼓再进2剂后,患乳肿块上可见约3㎝×4㎝大小的红色斑块,中央压之波动;遂在局麻下,用三棱针烧红速刺斑块中央,并拔火罐,排出血性稠厚乳汁约100ml,疼痛顿减,肿块缩小。

守方继服2剂后,并采用拔罐、挤压等方法,从针孔和乳头排出血性乳汁和脓液约300ml。

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前方再投4剂,并辅以静滴青霉素、甲硝唑,人工排出少量瘀积乳汁和脓液。

药尽告愈,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由于缺乏医疗常识,自行采用停止哺乳的方法回乳,以致乳汁瘀积,乳络壅滞,郁久化热酿毒,加之误用苦寒清热药,迁延日久,耗伤气血,最后表现为一派阳虚寒凝之乳疽症。

根据“寒者温之”、“虚者补之”的原则,选用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的阳和汤加味治之。

阳和汤加味治疗乳房疾病验案2则

阳和汤加味治疗乳房疾病验案2则

阳和汤加味治疗乳房疾病验案2则
陈英;张松卿;吴仲玖;谢小红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5(040)002
【摘要】《外科全生集》之阳和汤由麻黄、熟地、白芥子、姜炭、肉桂、鹿角、甘草组成。

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剂。

笔者用其治疗乳房疾病,取效彰显。

兹撷验案2则,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82)
【作者】陈英;张松卿;吴仲玖;谢小红
【作者单位】310006,浙江省中医院;310006,浙江省中医院;310006,浙江省中医院;310006,浙江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麻杏苡甘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发热验案2则 [J], 陈林;肖文萍;石强
2.四妙勇安汤合四妙散加味治疗反复下肢丹毒验案举隅 [J], 白志刚;陈新;雒玉辉
3.“济阴汤”“宣阳汤”加味治疗肾病型肾炎 [J], 靳耀生;靳云龙;李晓军;杜建英;朝殿银
4.王玉兴教授丁香柿蒂汤合升降散加味治疗重症呃逆验案一则 [J], 赵旭东;王玉兴
5.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味治疗成人斯蒂尔病验案1例 [J], 年芳红;王海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和汤验案——坐骨神经痛江某,男,45...

阳和汤验案——坐骨神经痛江某,男,45...

阳和汤验案——坐骨神经痛江某,男,45...
阳和汤验案——坐骨神经痛
江某,男,4 5岁。

2019年8月11日初诊。

右侧腰部酸重疼痛,时有抽掣样疼痛,痛及臀部及右下肢后缘,夜间痛甚,阴雨天加剧,行动受限。

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第3~4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用西药芬必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疼痛减轻,但停止治疗后,疼痛复作,要求中医药治疗。

患者面色无华,自感右侧腰部及右下肢冷痛,舌质淡红,苔白中后部微腻,脉沉细而濡。

询问得知居处低凹潮湿,有水中作业史。

诊断:痹证。

病机:阳气不足,寒湿痹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治则:温阳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阳和汤加减:鹿角片,熟地,炮姜,麻黄,肉桂,甘草,白芥子,川牛膝,地鳖虫,防风,独活。

按: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原为阳虚寒凝、血滞痰阻而设,是温阳通滞治法。

王洪绪及其后学以此方治疗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卓有良效。

寒湿痹阻,用阳和汤温阳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

阳和汤治验四则

阳和汤治验四则

阳和汤治验四则阳和汤出自《外科论治全生集》,是治疗痈疽阴症的名方。

笔者以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本方加减治疗肺气肿、遗尿症、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每每获效,现录取数案,以供参考。

1 肺心病李某,女,62岁,农民。

2005年12月2日初诊。

自述咳喘10余年,加重3天。

曾在某县医院拍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要求配合中药治疗。

刻下:咳嗽、气喘、痰多色白清稀、遇寒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二便调、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刻下中医诊为喘证,辨证为肺肾阳虚,治宜温阳散寒、纳气平喘,方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鹿角霜15克、灸麻黄10克、炮附子6克、干姜6克、炒白芥子12克、炒苏子12克、炙冬花10克、杏仁10克、沉香6克、紫石英3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五剂后,咳喘、畏寒肢冷减轻,痰白略稠,活动后气喘好转。

继续服前方五剂,症状基本消失,后仍以阳和汤出入配成丸剂,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患者咳喘年久,久病肺虚及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阳虚、肺失主气、肾失纳气,“根”本动摇,固有本案见证。

治当温补肾阳、纳气平喘,取阳和汤加减,用熟地、鹿角霜补肾以纳气,以附子易肉桂、合干姜温补肾阳,白芥子化痰、麻黄平喘,甘草调药而补中,更加苏子、冬花、紫石英、沉香降气平喘,五味子敛气以防麻黄之辛散耗气,诸药配合、相得益彰,故能取效迅捷。

2 遗尿症刘某,男,14岁,学生,2006年元月6日初诊。

其母述自幼遗溺,日间小便频数,经久治而不愈,刻下:面色晄白,形体瘦弱,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为遗尿,辨证为肾阳虚弱,治宜温摄肾阳,固涩止溺,方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熟地15克、炒山药12克、益智仁10克鹿角胶6克(烊冲)、炙麻黄10克、炮姜6克、肉桂3克、五味子10克、灸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

服五剂后,遗尿次数减少、日间尿频亦少,精神渐旺。

阳和汤的应用医案

阳和汤的应用医案

安右,女,26岁,于2012年8月30日晚9点左右来诊,视其右脚腓肠肌足太阳经承山穴部位,皮肤略黑,漫肿无头,承山穴有一结块,推之疼痛,越十余天,观其体质瘦弱,舌尖红、脾区苔白,诊其脉左脉迟右脉沉,自述阴道下血带黑,睡眠多凶梦,髀髋区疼痛。

思辩为阴疽,阴寒内盛,血脉凝滞,拟阳和汤,方出《外科证治全生集》。

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5g生甘草10g。

四剂水煎服。

头煎和二煎混合分二次服。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9月4日复诊,观其承山穴部位皮肤已正常,不再显黑色,按之仍有缩小的小结块,推之疼痛不明显,自述睡眠改善,服药后未再做凶梦,髀髋区无疼痛,观其舌尖略红,脾区仍苔白,脉阳迟阴涩,效不更方,拟方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加黄芪30g温里补气托毒,四剂煎服同上。

9月11日晚8点40分再诊,舌脉正常,睡眠正常,腓肠肌已难摸到结块,用力大略有压痛,拟方熟地40g 肉桂12 g (后下)麻黄10 g鹿角胶20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黄芪40g白术30g僵蚕12g五剂煎服同上。

药量比前略有增加,因经络已温通,结已开散,量略大专宏,一鼓作气,攻下高地,此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更兼补气燥湿健脾,化痰开淤散结之妙。

(痊愈)阳和汤方解: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

治宜温阳补血,化痰通络。

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

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

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

阳和汤骨治关节病验案三则

阳和汤骨治关节病验案三则

阳和汤骨治关节病验案三则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方由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主治阴疽。

笔者据其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旨,用于骨关节病,每收良效,介绍几则,供同道教正。

腰椎病案患者,李某,男,60岁。

患者因“腰部冷痛一年,加剧一周”来诊。

患者近一年来时发腰痛,经医院诊断为“腰椎病”,迭经中西药治疗,诸症时起时伏。

近一周来疼痛又作,呈冷痛状,自觉腰部如凉水浇状,伴肢端冷痛、不温,眼目昏花,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迟。

CT示:腰椎骨质增生,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等大致正常。

此乃腰痛(腰椎病),为脾肾阳虚,寒邪阻络所为,当以健脾益肾,温阳散寒,宣痹止痛为治,方用阳和汤加减,药取熟地30g,肉桂、麻黄、白芥子、生甘草各5克,炮姜、鹿角胶(另煎兑入)、白术、干姜、茯苓、黄芪、附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用药10剂后,腰痛明显减轻,腰部如凉水浇状等证大为好转。

原方续用10剂,腰痛缓解,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随访半年,患者未诉腰部冷痛。

患者花甲之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故见是症。

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加附子温阳散寒,助阳和汤温通血脉、和营通滞之功。

加黄芪甘温补气,气旺阳生。

加肾著汤(甘草、白术、干姜、茯苓)温脾胜湿(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

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补肾,散寒通络之功,故而腰部温煦,腰痛消失。

颈椎病案患者,郭某,女,55岁。

患者因“左上肢冷痛、麻木二周”来诊。

自诉二周前因感寒出现左侧上肢肢体冷痛,入夜尤甚,夜卧不能翻身侧卧,伴麻木,麻木自肩关节起,直至大指处。

经CT检查,考虑为“颈椎骨质增生,C3~4、C4~5、C5~6椎间盘突出”。

曾口服颈复康、芬必得等治疗,配合按摩治疗,自觉疼痛减轻,但上肢麻木、冷痛仍见。

察患者左上肢体活动正常,疼痛时作,主要局限于左侧肩关节及上肢中上段,麻木,夜卧时麻木尤甚。

阳和汤治疗风湿性疾病验案3则

阳和汤治疗风湿性疾病验案3则
1 雷诺 病 案
滞 。治 当温 阳补 肾 , 活血通 脉 。方 用 阳和汤加 味 : 熟地
黄 、 淫羊藿 、 角 胶 、 碎 补 各 3 g 肉桂 、 黄 各 6 , 鹿 骨 0, 麻 g
炮姜 炭 、 白芥 子 、 地龙 、 草 、 甘 土鳖 虫各 1 g 蜈 蚣 1条 。 0, 每 1 1剂水 煎 服 , 诸证 减 轻 , 3 6剂 而腰 背 如 释 重 负 , 精 神转佳 。 以上 方化 裁 , 先后 服 药 6 0余 剂 , 证 基本 消 诸
收 稿 日期 :0 0—0 21 5—0 ) 7
阳和 汤 治疗 风湿 性疾 病 验 案 3则
管荣朝 河 南省 光 山县 中医院风 湿病 科 ( 64 0 4 50 ) 关键词: 阳和汤; 雷诺病;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腔出口 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d i1 . 9 9 j i n 1 0 —9 4 2 1 . 1 1 6 o :0 3 6 / . s .0 3 8 1 . 0 0 1 . 0 s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0 一 1 1 0 ) 1 0 —9 4 2 1 ) 1 — 1 4 1 2
各 3 g 炮姜炭 、 0, 白芥 子各 1 g 肉桂 、 0, 麻黄 、 草各 6 甘 g。 每 日 1 , 煎 服 。5剂症 状 改 善 , 指 足趾 微 温 , 剂 水 手 麻
木疼痛 明显减 轻 。守方 服 药 3 0余 剂 , 症 基 本 消失 。 诸
随访 3年未复 发 。
2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案
煮 了 1 半 小 时 , 后 出 现 口麻 心 慌 症 症均有不 同程度减轻 。 大便 余
附子 在临床 中应用 广泛 , 用之得 当 , 效果 卓著 。本 例用 附子治 疗 甲减取 得 较好 的疗 效 。综上 所 述 , 防 为

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临证验案举隅

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临证验案举隅

痛, 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 ,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诊 。双手 指指 端疼 痛麻 木 , 遇冷 阵发性 苍 白紫绀 2 年 补 血 活 血通 络 , 木 瓜舒 筋 活络 , 玄 胡 活 血 通 络 止痛 。
余 。刻下症见: 面色苍 白, 双手冰凉 , 伴麻木刺痛 , 纳 诸药合用切中病机 , 其病 自 解。 差乏力 , 神疲懒言 , 舌质淡 、 苔薄白, 脉沉弱 。西医诊 1 . 3 强直性脊柱 炎 黄某 , 男, 2 9 岁, 2 0 1 1 年3 月2 1
1 5 g 。服 药 1 4剂 后 患 者 足 趾 疼 痛 缓 解 , 双 腿 困胀 减
浙江 省遂 昌县 中医 院
遂昌 3 2 3 3 0 0
补 阳还 五 汤 阳和 汤
பைடு நூலகம்
验 案
轻 。原方去 玄胡加蜈蚣 2 条, 改 肉桂 、 炮姜各 3 g , 继 服3 0 剂后 患 者 双腿 困胀 除 , 足趾 疼 痛 消 , 行走 自如 ,
3 0 8
浙、 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1 3 年第 2 3 卷第4 期 Z h e j i a n g J I T C WM( V o 1 . 2 3 N o . 4 2 0 1 3 ) 发 粥 样 硬 化 斑 块形 成 伴 管 腔 狭 窄 。西 医诊 断 : 动 脉 硬 化 闭塞 症 , 中 医诊 断 : 脱疽 , 证 属 阳虚 寒 凝 型 。 治 疗 予 以益 气 活 血 、 散 寒 止 痛 为 主 。方 以补 阳还 五 汤
改用 中成 药脑 心通 和脉血 康胶 囊长 期服 用 。 按: 动 脉硬 化 闭塞症 属 于 中 医“ 脱疽 ” 范畴 , 中医
补 阳还 五 汤 出 自清 代 名 医 王 清 任 的 《 医林 改

阳和汤治疗风湿性疾病临床验案3则

阳和汤治疗风湿性疾病临床验案3则

钱 组成 , 具有 温 阳补 血 , 散 寒 通滞 的功 效 , 是治 疗 血
动轻 度受 限 , 晨 僵 不 明显 , 周 身倦 怠 乏力 , 怕 冷 严重 , 自
感骨 节 有冷 风 , 汗 出恶 风 , 汗后 自觉 更加 怕冷 , 纳 眠可 , 二便 调 , 舌淡 苔 白 , 舌边 有 齿 痕 , 脉 沉 细 。双 膝 x线 摄 片示 : 关 节 间 隙变 窄 , 骨 赘 增生 。中 医辨 证 : 痹 证 。证 属 阳虚 寒凝 。治 以温 阳散 寒 。方 用 阳 和 汤加 味 : 鹿 角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7 . 0 8 6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7 — 1 5 0 6  ̄2
阳和 汤首 载 于 《 外科证治全生集》 , 谓: “ 鹤膝风、
[ 5 ] 戴天章 , 俞鼎芬. 重订广温热论[ M] . 福建 : 福建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2 0 1 0, 7.
剂 之名 , 清代伤寒 大家柯琴 在《 伤 寒 论 附 翼 》中称 之
为: “ 仲 景群 方之 魁 , 滋 阴和 阳 , 调 和 营卫 , 解 肌 发 汗之 总方也。 ” 桂 枝汤外可解 肌和营卫 , 内 能 化 气 调 阴
达到 内外 阴 阳平衡 的状 态 。凡是兼 表兼 里 , 寒热错 杂 ,
气血 失衡 , 阴 阳偏 盛者 , 皆可 用 和 法 来 治 疗 , 正 如 戴 北
和脾 胃之气机 升 降 , 又调 营合 卫 , 通 畅表 里 。使气 机 的 升 降 出入正常 , 治 里 的 同时 兼 顾 治 表 , 表 里 同治 , 阴 阳

阳和汤加减治阳痿医案、配方

阳和汤加减治阳痿医案、配方

阳和汤加减治阳痿医案、配方阳痿为男子性功能障碍中的常见病,其病因颇多,病机复杂,但仍以阳虚为多见。

正如张景岳所说:“阳痿者,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

”阳气亏虚,则宗筋失于温煦、养,作强不能而为阳痿。

因此凡属阳虚之阳痿在治疗时首应顾护阳气,可予阳和汤以温阳补血。

【临床应用】李氏以阳和汤加减治疗阳痿35例,其中辨证属脾肾阳虚、寒痰凝滞型,药用阳和汤去甘草加半夏陈皮、淫羊藿、山药、九香虫;辨证属命门火衰、寒凝宗筋型,药用阳和汤去甘草加附子、乌药、小茴香、淫羊籗、巴戟天。

结果:治愈(阴茎勃起坚挺,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性生活恢复正常)26例,占77%;好转(阴茎勃起,性生活有时较困难,伴随症状减轻)5例,占14.3%;无效(阴茎勃起困难,不能进行性生活)4例,占8.7%;总有效率为91.3%。

王氏、崔氏等亦有验案报道。

【病案举例】1.李某,男,34岁,农民,1992年1月18日就诊。

患者阳物勃起不坚,不能同房已半年余。

曾服男宝、金匮肾气丸等不效。

现阳痿伴阴囊湿冷,腰酸,膝以下发冷。

舌胖淡,苔白略滑,脉沉细。

询问得知其在豆腐坊工作多年证属阳虚寒凝,治当温阳散寒,以阳和汤加减。

处方:熟地30g,麻黄12g肉桂6g,鹿角霜10g,白芥子10g,生姜3g,威灵仙15g,甘草6g6剂后阳事渐振,诸症悉减。

继进6剂已能交合,下肢复温。

再进6剂巩固疗效,性生活满意。

按:患者终年劳作于阴冷潮湿之地,久劳伤肾,复为寒气侵袭,由外而内,由下肢而至宗筋。

以阳和汤温阳散寒通滞,尤其是重用麻黄辛温发散、通阳开窍,去内外之寒气,使阳复寒去,药合病机,收效甚快。

2.张某,男,42岁,教师。

患者3年前行房受凉感冒后,渐见腰酸无力、阳事不举,畏寒肢冷,服用男宝及延生护宝液后,虽有勃起,但举后不坚,不能行房思想苦闷,记忆力减退。

诊时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阳虚寒凝,气滞血瘀,治宜温阳祛寒,理气化瘀。

方用:鹿角胶(烊化)15g,仙灵脾、仙茅、肉桂、香附、郁金、炙甘草各10g熟地20g炮姜、炙麻黄各8g,威灵仙30g.服用7剂后,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明显好转,已能行房,但举不坚。

名方【真武汤】和【阳和汤】合用治疗脑梗死后遗症验案

名方【真武汤】和【阳和汤】合用治疗脑梗死后遗症验案

名方【真武汤】和【阳和汤】合用治疗脑梗死后遗症验案脑萎缩近年来发病较多,这一病症是德国医生阿伦斯发现的。

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5%的人患此病,在中医属于脑病的一种。

中医治疗以益气补髓、活血化瘀为大法,在实践中以贯通脑海和血海为主,调理心、肝、脾、肺、肾和调控阴阳为原则,可使脑萎缩发生的症状迎刃而解。

【病例】:李某,男,62岁,因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定向障碍来我院求诊,患者曾于1998年表现有健忘,有时买报纸忘付钱,进而发展到定向力越来越差,在山西省临汾市医院做头颅CT显示脑梗死,近半年来头晕目眩。

脑鸣健忘、性格烦躁、沉默寡言、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不爱活动、二便失禁,曾服用西药,效果不显。

来我院复查头颅CT显示陈旧性脑梗死、脑萎缩。

观其患者形体消瘦,形寒肢冷,牙摇发脱,目无光彩,轻度失写、失读,两下肢行走沉重,舌淡红苔白而燥,脉沉细无力,中西辨证属肾虚亏损,血海不足,脑髓不充,阴阳失调,五行相生相克失职,治法以温肾养精,交通两海。

方用“真武汤”和“阳和汤”。

【处方】:附子50克,干姜10克,人参15克,熟地20克,肉苁蓉15克,肉桂15克,茯苓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大枣3枚,薄荷10克,白芥子15克,鹿茸1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连用30剂,日渐好转。

【方解】脑萎缩病位在脑,虚实夹杂,病程呈慢性进展性疾病,由于年高、七情内伤导致肾精亏虚,五脏功能失常。

《内经》曾讲“年过五十,阴气自半”,脑萎缩多发生在五十岁以上。

脑为髓海,髓海不足,脑失所养,下为血海、肾水不足,上为精血亏损,神明失聪。

此病案以填精补髓、补精养脑、开窍安神、温通血脉,以恢复大脑经络功能。

【真武汤】和【阳和汤】合用,滋肾阴温肾阳,填精益髓,切中病机,水气升,精气充,自然萎缩重鼓,故日渐好转。

【献方人】高允旺欢迎阅读以下我的更多文章,祝福你健康到永远。

中医治疗癌症、西医治疗癌症、癌症与养生、中医、中药、西医西药、食疗与养生、女性养生、产前产后、优生优育、健康新知识、皮肤病、日常生活中的小窍门、教育、励志、杂谈、娱乐、音乐欣赏、美图欣赏,帮助。

强心名方阳和汤

强心名方阳和汤

强心名方阳和汤强心名方阳和汤清代名医王洪绪在前人的基础上,编著了《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并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同时,将家传秘方阳和汤、醒消丸、小金丹、犀黄丸等公诸于世。

直到今天,这些方剂都还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是体现王洪绪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代表方剂之一。

方药:熟地黄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炒后研细)6克,肉桂3克,生甘草3克,炮姜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开腠理,解凝滞,行气血。

主治:骨槽风、流注、脱骨疽、鹤膝风、乳癌、结核、石疽、贴骨疽,以及一切阴疽等证(见注解)。

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临床实践上,阳和汤在中医治疗阴疽证方面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此之前,中医治疗痈疽多重视以病灶部位所归属的经脉论治。

而王洪绪根据祖传经验,一反常规,不光以部位命名,而且以痈疽的阴阳、寒热、虚实性质来辨证施治。

他认为“药不对证,枉死者多”。

而红肿称痈,痈多发于六腑,为阳实之证,是因气血热而导致毒滞;白陷则称疽,疽好发于五脏,为阴虚之证,是因气血寒而致毒凝。

治疗上,如果将痈疽混而治之,则是不对的,必须根据阴虚、阳实分开治疗。

而阳和汤正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

该方主要具有滋补精血、散寒解凝、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能。

方中麻黄,味辛性温,可开腠理;炮姜、肉桂,辛热,可解除寒凝;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编者注:并非吐痰的“痰”,而是一种体液);熟地黄、鹿角胶能温补精血;甘草可解毒、调和诸药。

在王洪绪看来,阴毒之证是由于气血虚寒,毒痰凝滞所致。

毒若发至五脏,就是所说的阴疽。

如果治疗中不能充分温通经脉以解散寒凝,或者不能温补气血,那就不能完全化除毒肿。

有人曾问:“麻黄、肉桂、炮姜都是‘发’药,冬日服用还好,那要是在夏天呢?"王洪绪对此的解答是,方中如果没有麻黄就不能开其腠理,没有肉桂、炮姜就不能解去凝结,而且即使在酷暑,这三味药也不能缺其中任何一种。

阳和汤加味治疗硬皮病2例

阳和汤加味治疗硬皮病2例

阳和汤加味治疗硬皮病2例邵沛;张涛【期刊名称】《中医杂志》【年(卷),期】2003(44)10【摘要】1 病例1 侯某,女,25岁,因左大腿内侧出现片状紫色斑,伴有肌肉变硬,无弹性半年,同时左胸部有指甲大肌肉硬化,曾在广州某医院检查,皮肤病理切片报告:角化过度.提示局限性硬皮病.给予西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患者畏寒肢冷,月经量少.查体:左大腿内侧可见6.6cm×6.0cm大小片状肌肉硬化斑,皮肤表面稍暗红无弹性,左胸部可见3cm×2cm大小硬化斑,周围皮肤正常,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局限性硬皮病.中医诊断:皮痹.辨证:脾肾阳虚,气血凝滞,经络阻滞不通,肌肤气血运行不畅瘀滞.治则:温补肾阳,益气生血.方以阳和汤加减.处方:生地黄15g,熟地黄10g,鹿角霜20g,肉桂5g,当归15g,何首乌15g,鳖甲15g,龟甲15g,丹参15g,赤芍15g,太子参15g,陈皮10g,甘草5g,山药20g.每日1剂,水煎服.服20剂后,病情明显好转,遇冷、热刺激则下肢肤色转暗,肌肉硬化处有所变软,弹性稍有恢复.继服前方,加鸡血藤15g,怀牛膝15g.服30剂后,下肢及胸部皮肤硬化处已明显变软,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调整处方去太子参,加生黄芪15g、黄精15g.继服2个月,局部皮肤颜色正常,触之柔软,基本恢复正常.【总页数】2页(P768-769)【关键词】阳和汤;硬皮病;中医药疗法;疗效观察【作者】邵沛;张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医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932.5【相关文献】1.加味阳和汤对硬皮病小鼠皮肤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J], 施红;林丹丹;周勇2.加味阳和汤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研究 [J], 靳情;胡东流;王洪斌3.阳和汤治疗硬皮病经验 [J], 许爽阳4.加味补肺汤联合针灸治疗肺虚络瘀型系统性硬皮病 [J], 卢海松;刘学伟5.加味补肺汤联合针灸治疗肺虚络瘀型系统性硬皮病的效果 [J], 郑金发;欧松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阳一出,云开雾散!——阳和汤治愈肩背腿疼兼全身脂肪瘤案

太阳一出,云开雾散!——阳和汤治愈肩背腿疼兼全身脂肪瘤案

太阳一出,云开雾散!——阳和汤治愈肩背腿疼兼全身脂肪瘤案太阳一出,云开雾散!——阳和汤治愈肩背腿疼兼全身脂肪瘤案患者:许某英,女,58岁,贵州贵阳人。

2022年4月19日初诊。

主诉:肩背腿疼10余年,加重3个月。

刻诊:患者平素胃寒怕冷,稍食偏凉就会腹泻。

10年前干活,淋雨后出现肩背腿疼,久治不愈。

包括西药,针灸,艾灸,中药等……天气变凉症状加重,四肢及前胸后背有无数个结节不疼,医院诊断为脂肪瘤。

怕风怕冷,大腿内侧及腓肠肌痉挛,常年有感冒症状,而且感冒次数频繁发作,伴有清稀白痰,精神差,疲乏,舌淡苔白,(网诊脉不详)。

综合患者所述:辨为气虚血寒,脾肾阳虚,兼表证未除。

拟方:阳和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60g桂枝10g肉桂10g 白芍30g炙甘草10g 麻黄10g白芥子10g 炮姜10g熟地30g鹿角胶12g鸡血藤30g夏天无12g七叶莲30g木瓜30g川牛膝30g生姜3片大枣5枚。

5剂,水煎服,一副药服一天半,早晚饭后。

4月29日家属反馈:5剂药服后症状全失!包括脂肪瘤也基本没有了,实在神奇。

问还需要继续用药不?答曰:其原方继续服用5剂,一剂药服用两天4次,巩固善后。

该患者虽然病程已久,长达10余年之久,但是症状很明显,怕冷怕风,舌淡苔白食凉即泻,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症状,提醒了我用阳和汤来治疗的。

平时有清稀白痰,但是不咳嗽,而且有脂肪瘤多个,属寒痰凝聚。

需要温中补阳化痰散结,那么不就是阳和汤么?怕风怕冷易感冒是属黄芪桂枝五物汤症,再加以活血补血通络的鸡血藤,柔肝解痉的木瓜,散寒止痛的夏天无,七叶莲。

药症相投,应该有效,但是效果这么好,这么快还是出乎意料的,故特把病例记录下来,与同道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和汤验案二则
摘要】阳和汤历来以治疗外科阴疽著称。

笔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取其
该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治疗内科杂病属阳虚寒凝、经络痹阻的病证取得较
好疗效。

【关键词】内科杂病阳和汤方剂应用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鹿角胶、姜炭、白芥子、麻黄、生甘草七味药组成。

历来以治疗外科虚寒阴疽证著称。

笔者在临床上取该方温阳
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来治疗临床某些疾患,获得显著疗效,现举例二则:
1 临床资料
1.1痹证张××,男,39岁,2008年3月29日就诊。

患者自诉4年前曾在广
东建筑工地打工一年后,渐出现双侧臀部酸重,时有抽掣样疼痛,牵及腰部与下肢,尤以阴雨天及夜间为甚。

到多家医院检查均为坐骨神经疼痛,曾经中西药、
针灸理疗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服药减轻,停药时复发。

患者非常痛苦,经人
介绍投诊我处。

就诊时患者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中根微腻,此属沉寒湿痰
凝滞筋脉而为痹也。

改前医治痹之法,选阳和汤加味主之。

药用:麻黄6g,桂枝10g,熟地15g,鹿胶15g,白芥子10g,干姜10g,炙甘草9g,细辛3g,黄芪
30g,怀牛膝15g,海风藤20g。

服汤药15剂,后作加减改用散剂3月,症状渐除,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例病案根据其病史,临床主证和舌脉征象综合分析,由于患者长期从
事户外体力劳动,以致风寒水湿浸淫筋脉,经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湿之邪,易伤阳气,阳气不畅,脉络痹阻,故患者每受风寒或阴冷时为甚。

此属
风寒湿痰浸淫,经脉痹阻之证,治当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治之以阳和汤加细辛、
海风藤以增强散寒通络止痛之功;黄芪、怀牛膝以益气补血,壮腰缓痛。

1.2 偏头痛李××,男,48岁,干部,2008年12月初就诊。

患者于2000年深夜下村不慎染受风寒遂致感冒,经医院中西药物治疗后好转,唯每于冒风受凉则
左侧头痛剧烈,非服去痛片之类药物不得缓解,近期头痛发作较频,有重滞或抽
掣感,服止痛片或热敷即痛缓,时感呕恶,经多家医院颅脑神经科检查均未发现
异常,诊断为血管神经头痛。

刻诊:脉浮滑,舌边尖有紫点,舌苔薄腻,诊为寒
湿痰瘀阻络头痛,用阳和汤加减治之。

药用麻黄6g,鹿胶15g,桂枝10g,细辛
3g,白芍15g,川芎10g,桃仁10g,防风10g,白芥子10g,白芷5g。

经汤剂7
剂后,原方加丹参15g做为丸药服用50天,头痛渐除,至今未发。

按:本案病例,因受风寒引发,治疗不力,遗留宿疾,每受风寒即发,可知
其与寒邪有关,又舌边尖有紫点,苔薄腻,则为痰瘀存在,根据“久病在血”、“久
痛在络”之说,此病应为寒湿痰瘀阻滞少阴经脉所致。

故治疗时用阳和汤加细辛、防风祛风散寒通阳;川芎、桃仁搜逐血瘀;白芍、白芷以镇静止痛。

2 体会
阳和汤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历代医家习用治一切阴寒型外科疾患者。

笔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取本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义,随证加减应用
于内科杂病“阳虚寒凝,痰瘀阻滞”这一病因病机相同之证,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
应用麻黄时一般剂量不宜大,取其辛温散寒。

其方中肉桂可改用桂枝取其温通血脉,和营通滞之功。

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临证时可视其痰之多少及属性再
配伍化痰之品如清夏、浙贝、茯苓等。

姜炭可改用干姜,取其辛温通阳,散寒蠲
饮之效,至于甘草因所涉及症为虚寒症候,故可改用炙甘草以达温补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