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及其对策研究
健 康 发展 。 2 市 场主 导 型 经 济一 . 以美 国为 例
纵 观 美 国 历 次 的 经 济 危 机 , 常 常 是 孕 育 新 的 经 济 增
此 提 出培 育 战略 性 新兴 产 业 的措 施 建 议 。
一
长 点 的 良机 : 且 , 危 机 过 后 , 些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将 而 在 这
近 年 来 ,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逐 渐 成 为 “ 金 融 危 机 时 战 后
进 行 产业 结 构 的优 化和 调 整 , 断维 持 较 高 的 产业 高 度 , 不 才能 使经 济 保 持 持续 的增 长 态 势 。 1 政 府 主 导 型 经 济一 . 以 日、 、 韩 台为例 日本 、 国和 台湾 地 区 , 为政 府 主 导 型经 济 的典 型 韩 作
目前 , 内 外学 界 对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研 究 主 要集 国 中 在 以 下五 个 方面 : 1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的动 力机
制研 究 ,主 要 包 括 技 术 推 动 说 和 产 业 外 部 分 工 拓 展 说 ( oenk v 2 0 K tlio , 0 0等 ) ;2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的发 展 路 径 () q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新兴产业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但是我们一些新兴产业没有获得高利润,反而进入了低附加值陷阱。一些产业中职工从事的工作和传统制造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在高技术产业链低端活动的成功,并不会带来在这些高技术产业高端活动,如设计、开发、品牌推广等的成功。事实上,在一些高技术企业里,我们仍然处于价值链的老位置上,这是被锁定在组装、加工制造低附加值环节,并继续付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一是战略规划前瞻性布局不足和单传的GDP导向,导致对产业技术换代、产业前景判断失误;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机会前瞻性研究和部署严重缺失,研发不利。对前沿高新技术研究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担当新兴产业实质性技术支撑;三是缺乏产业化和产业链的宏观布局。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协调衔接不利,导致了在市场、研发、金融、贸易整个产业链上位置的脱节,难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价值产业链。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有两点建议:
二是大力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求摒弃企业垄断,在科技创新竞争中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大企业还是大企业,均应得到公平竞争。同时,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能够转化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科技和经济结合。
三是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最根本特性就是不确定性,即使最内行的专家也难以判断哪种技术最终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政府官员更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采用行政手段主导确定和评价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项目,成功率会很低,并很可能把创新的幼苗扼杀在摇篮中。因此,政府不要过多地干预微观的创新活动,而是要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从事创新性科研活动的空间,创造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改革现有的技术创新的奖励和评价体制。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
二 、 成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瓶 颈 的深 层 原 因 形
已经成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效果 的重要课题 。
一
、
当前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瓶 颈
1 核心技 术受制于人 。尽管我 国经济持续 高速发展 , 、 但作
为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基石 的科技进步 和创新能 力提高速 度
Cit n Idx , ti n e )忽视 经济效益 , ao 重理 论 、 轻实 践 , 重研 究 、 轻应 用 )投入产 出低效等问题普遍存在 。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畅 , 、 新技术产业化存在很 多体制机制障碍。产学研结合协调机制很 不完善 , 科研 既与市场脱节又与企业脱节 。企业 参与研发的成 果 只能作为科研样品难 以商品化市 场化 , 法构建起持续研发 无 的动 力机制 。科技体制深层改革方 向之 ~是学 习发达 国家 , 让
却不尽人意 。其主要表现为研发能 力及核 心技 术基础薄弱 , 人 才培 养和 利用都不充分 。这也是 当前很 多技 术依赖国外 、 产业 发展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 。统计资料表明 : 我国几乎 10 0%的光 纤制 造装备 、 集成 电路 制造装 备的 8 %、 油化工制 造装备 的 5 石 8%、 控机床的 7%、 电设 备的 9 %、 0 数 0 发 0 医疗装备 的 9 % 依 5都 赖进 口, 此外绿色低碳环保关键技术的 7 % 5 也都靠进 口。另外 ,
科技成果 与产业直 接连接较差 , 研发与 应用严重 脱钩 , 现有 科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形成瓶 颈的重要原因 。主要体现 为 : 一 是科技体制急需深层改革 。当前改 革面临的难题是 : 科技储备
不足 , 创新研发能力亟待提升 。科技创新 活动 目标导向不明( 高 校 科研 过于 强调 论文学 术 水平 、C 科学 引文索 引 ,c n e S I( Si c e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全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研究XX F062.9 [XX] XX 1673-0461(20XX)12-0074-08 世界经济进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工业、商业及金融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进展的方向。
在科技革新力量推动下,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成长,且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主要力量,并在危机之后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重心。
我国应该抓住机会,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
一、主要经济体大力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三个 1. 美国:“再工业化”和“新能源”战略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行了短期经济刺激和长期经济促进相结合的经济战略和政策。
其中短期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援助和减税,目的在于挽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和制造社会就业;长期经济进展战略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再工业化”战略和“新能源”战略。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近期促进产业进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该战略主张重新加强国内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进展,通过促进制造业高速增长,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并力图转向“出口推动型”经济进展方式。
为此,美国政府主要采取了降低制造业成本和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两方面措施。
进展“新能源”战略是奥巴马政府近期经济进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投资进展“气候友好型能源”是核心。
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通过投入1,500亿美元资金进行新能源开发,制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
另外,美政府还准备启动一项每年对100万个低收入家庭实行能源增效的计划。
2. 欧盟:“20XX战略”20XX年3月,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特征,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20XX战略》的正式文本,描述了未来10年欧盟的经济进展战略。
该战略文本认为,“后危机时代”欧盟的经济进展战略目标是,通过高效使用资源和鼓舞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更加健康和更为“绿色”地进展。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着 未 有效 拓展 产 业链 、投 资跟 风 、 市场 有 效 需 求 不足 等 问题 。 而 科 技 人 才 的
用 呢?
化和合理 ,产业结构层次更高 ,其 中新兴
产业 发展 功 不 可 没 。
业的拉动作 用有限。
关 键 词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制 约 因 素 现状问题 2广东省新兴产 业发展 带动 了产业结 . 构优化升 级。近年来 , 广东省新 兴产 业发 展迅速 , 整体 实 力不断增强 , 业规模持 产
构 的变 化趋 势 是 和 经济 发 展规 律 相 符 合 的 。 但 跟 全 国三 次产 业结 构相 比 ,山 东 省 的 第 三 产 业 还 有 待 提 高 。即使 是 2 0 0 9年 , 三 第
会 ,以更 快更 好地 推 动产 业结 构优 化升 级 。 国家 的积极倡 导下 , 国各 地都在 在 全
1河 南 省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 截 至 2 0 . 0 8 年 ,河 南 省 的 三次 产 业 结 构 合 理 性 还 比较
产 业所 占份额也仅 为 3 %,比全 国平均 41 水平低 85 .个百分点 ,比广东 、 浙江 、江苏 都低 45 .、32 、45 l个百分点。山东省第三
括 电子信 息产业 、新能源产 业、生物 医药 产业 、新材料产业 、 节能环保产 业和航 空
制 造 产 业 在 内的 六 大 新 兴 产 业 实 现 工 业 总
1山东省产业结构。山东省 2 0 年 的 . 08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新一轮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有效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
首先,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充分发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变革的积极作用,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定位到更具竞争力的新兴行业和新型经济领域,以促进重大产业变革,消除深度结构性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速。
二、强化政策扶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推出一系列综合性政策措施,强大投资激励机制,加强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和研发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和改善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服务,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资助等政策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创新金融服务。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
文章通过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在明确问题、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探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道路;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市场调节;对策研究一、引言2008年以来,受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障碍,陷入了困境。
作为出口大国,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国际订单的减少,出口份额的降低,都让我国的一些依赖出口的传统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全球分工的日益深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重组和流动的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全球资源提供了市场条件[1]。
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我国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进步明显,成果显著。
世界第二大经济、第一大出过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都昭示着我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理性的思考和探究后,就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的增长,走的还是传统发展道路,即”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产出”的道路,因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也十分巨大。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所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新形式下变得愈发尖锐和突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各自的基本国策。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危机、振兴经济、促进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准入 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 新兴产业发展。其次,要完善市场运
门槛,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在内的完 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
剩问题。
善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 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再次,
2. 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科学 入,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向“以 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机
4. 要采取政策引导和培育对战略 特点,对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求相对更
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衔接,战 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高,因此要高度重视适应战略性新兴
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衔
要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 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首先,要
接。三要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增强 导”作用,加快制定包括财税、采购、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战略性
地选好产业
社会投资为主”的有序衔接,逐步形 制。最后,要调动企业投资发展战略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 成成熟的市场化盈利模式。具体而 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
把科学确立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为基础 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育国 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构建
和前提。首先,要注重“战略性”和 内市场。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并采取 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紧编制 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发达国家 造金融人才高地,引进国际一流的金
国家规划。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 为维护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某 融人才。三是保险护航,发挥科技保
划的情况下,抓紧研究编制国家战 些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 险的支持保障作用。鼓励保险公司根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 封锁政策,为此,我国需要加快加强 据科技企业保险需求,积极进行产品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作者:郭险峰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28期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未有效拓展产业链、投资跟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
而科技人才的缺乏、创新精神的缺失和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等更是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制约因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现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初,我国还成立了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以更快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2个省市正着手或已经完成了新兴产业调研、规划,大张旗鼓地拉开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发展。
为分析新兴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本文对几个典型省市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
(一)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状况广东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与港澳地区比邻,历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居于龙头地位。
而且广东省无论是技术还是观念,都一直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很多创新性的技术和观念都源发于广东,广东省深圳市甚至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创意之都。
因此,研究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产业领域发展的前沿情况。
1.广东省产业结构状况。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为6.0∶51.3∶42.7;2008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提升为5.5∶51.6∶42.9,而同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8.6∶40.1。
可以看出,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同全国相比,更为优化和合理,产业结构层次更高,其中新兴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2.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例。 由此看 见 , 基 于 科 学上 的率 先突 破 、 技 术
上 的原 创 和 善 于 集 成 现 有 技 术 开 发 新 产 品 、 新 和 知 识 产 权 仍 依 赖 国 外 。
22
观点 瓣
我 国战 略性新 兴产 业存 在 “ 中国制 造 ” 路 径
, 态 。
业发 展 的基本 路线 , “ 技 术 融 合 一 产 业 化 ” 也 是 可能 的 路线 。 基 于 已有科 学研 究进 展 , 按 照 市 场
需 求融合 多学 科技 术、 集成 开 发新 产品 , 已经 成 为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不 可 忽 视 的路 径 。 融合 互联 网 、 传 感 网 等 技 术 开 发 物 联 网 技 术 和 相 应 产 业 就 是
的 现 象 ,这 种 技 术 路 线 在 学 术 上 称 为 “ 技 术轨 道 ” 。 例如 , 移 动通 讯 早 期有 蜂 窝通讯 和 卫 星通
源 于 美 国 ; 日本 发 挥 二 次 开 发 优 势 和 精 密 制 造 台 湾 地 区 进 入 并 取 得 相 当 的优 势 。 国 际 产 业 演
游观点
柯 季 文
当前 , 我 国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势 头 良好 ,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都 出 台 了 一 系 列 促 进 战 略 性 新 兴
市场对 于培 育新 兴产业 的竞争优 势 十分重 要 。
产 业 化 能 力 对 形 成 新 兴 产 业 优 势 具 有 重 要
相 关 。 因 此 产 业 化 能 力 与 科 学 发 现 对 国 家 竞 争
需要 充 分认 识 新 兴 产业 演 进 的规 律 性 特征 , 进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 . 全局性 。国家意志和战略的体现, 既要对当前经济
和社会 发展起 到重要 支撑作 用 ,更要 引领未来 经济和 社 会 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方 向 , 既要统筹 全局 , 也要 协调各 个 区域 的产业发展 。 2 . 创新性 。 掌握 关键核心技 术 , 提升技术 的创 新能力 , 在市场 竞争 中处于 主动 ,引领产 业结构 优化升级 和发 展
【 关键 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 产业发展 ; 问题研 究 【 中 图分类 号】 F 2 6
一
【 文 献标 识 码】 B
包括 主导产业 、 支柱 产业 、 先导产 业记忆 关键领域 的基 础 产业 。2 0 1 0年 ,我 国中央政府工作 报告 中提 到的战略性
、
前 言
当前 世界 各主要发 达 国家 和经 济体在 国际金融 危机
信息 网络和高端制 造业 。
( 二1 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基本属 性
的决 定》 , 明确 提 出了我 国培 育和发 展战略性 新兴产 业 的 中长 期 目 标, 力争 通过创 新 的经 济增长 点 , 抢 占新一 轮 国 际经 济竞争 的制高点 。“ 中 国战 略性新兴 产业 发展论坛 ”
我 国战 略性新 兴产 业 发展 问题 研 究
张型双 , 郭 维
( 哈尔滨 商业大学 经 济学 院 , 黑龙 江 哈尔滨 1 5 0 0 2 8 )
【 摘 要】 战略性新兴 产业 包括新能 源、 新材料 、 节能环保、 生物 医药、 信 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
全局性、 创新性 、 引领性 、 长远性 、 复杂性 、 动态性、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基本属性 。目前 , 我 国战略 性新 兴产 业发展存在着 规模 不大、 收 益偏低 , 自主创新 能力不强 , 科技 成果转化 率低等 问题 。我 国应借 鉴发达 国家的成功 经验 , 构建战略 性新兴 产业发展 的人 才支撑体 系 , 以市场机制 为纽带 , 充分挖 掘和利 用新 的比较优势 , 以促进 我 国战略性 新兴产 业的发展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第 4 7期 1
王新新 :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4 ・ 5
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地 位正逐步丧失 。因此 。在
于同等水平 ,甚至局部领 域取得领先优势 。 第三 ,支持技 术创 新 和 产 业 化 的 资本 与 人 才 资源的规模 不 断 扩大 。在 国家 的积 极 引 导 和全 社 会共 同努力下 ,我 国研发 经费投 入稳步增长 。据初
兴 产业 的发 展要 点 ,是 促 使我 国经济 发 展 走科 技
和突出 。究其原 因,一是 已经变化 了的生产要素 结
构与传统 增长 方 式之 间 的矛 盾 日益 尖 锐 ,如 国 际
经济发展 的资 源 环境 约束 增 强 ,但 我 国 由于就 业
压力大和 资源 准 入低 的特 点 ,在 劳动 密 集 和 资源 密集型的 领域 投 资热 情 依然 很 高 。二 是 企 业创 新
( )我 国产业结构升 级的需要 一 改革开放 3 O年 ,我 国顺利 走过 了经 济起 飞 的 初 级 阶段 ,而且依靠 制度增长和要素增 长 ,在 经济 总量 、财政收入 、对外 贸易和外汇储备等方 面取得 了令世人 瞩 目的成 就 ,现 已成 为 世 界第 二 大 经济
口,使改善经济结构 的 目标 难 以实现 。如投 资效 率
步统计 ,2 1 0 0年全 国研 究 与试 验发 展 ( & R D,简
资源环境 约束 不 断增 强 、外 贸 贸 易争 端 压 力居 高 不 下 、老龄 化和 劳 动力 成本 上 升 等 问题 日益 突 出
的背景条件下 ,中国的产业结 构必须进行调整 。唯
一
的出路 就是 产业 机 构升 级 ,而最 有 效 的举 措 之 就是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策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策研究在中国经济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增强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供给结构、促进创新驱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前瞻性的产业。
这些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以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中拥有着显著的地位。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从传统产业向高端范畴扩展的产物。
我国曾经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随着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通过技术领先、自主创新等方式,打破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中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力量。
通过大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可以实现部分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升级,从而在未来的新经济领域占据更多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众多优秀的创新企业和实验室。
这些企业因为技术含量高,前瞻性强,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实用性等优势,因而可以加快推动国家的创新步伐。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始终存在多个方面的短板,所以中国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发展方面,需要采取措施和对策。
首先,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人才的流动性很高。
因此,应该增加政策性支持,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建立人才库,以增强人才吸引力。
其次,加强对于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创新和突破。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更多资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能够加速新技术在市场上的推广,也能够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议并通 过了《 国务 院 关 于 加 快 培 育 和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决
定 》 会 议 指 出 , 快 培 育 和 发 展 以 重 大 技 术 突 破 、 大 发 展 需 求 , 加 重 为 基 础 的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 于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和 经 济 发 展 对
进 的 新 生 力 量 。与 传 统 产 业 相 比 , 兴 产 业 首 先 具 备 了 以 下 几 方 新
面的特征 :
1 引 言
第 一 , 确 定 性 。首 先 , 于 新 兴 产 业 多 是 依 靠 先 进 技 术 为 基 不 由 础 而 衍 生 出来 的产 业 集 群 , 因此 , 术 层 面 上 仍 需 要 不 断 的完 善 和 技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对 策 研 究
胡 彦 蓉 刘 洪 久
( 熟 理 工 学 院 管理 学 院 2 5 0 ) 常 1 5 0
【 摘 要】 略 性新 兴产 业是 新 兴科 技 和 新兴 产 业 的 深度 融合 , 代表 战 既
业 。冯 长 根 ( 0 0 认 为 ,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是 新 兴 科 技 和 新 兴 产 业 2 1) 战 的深 度 融 合 。王 忠 宏 ( 0 0 认 为 ,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是 指 关 系 到 国 2 1) 战 民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有 全 局 性 、 远 性 、 向 具 长 导 性和动态性特 征的新兴产业 。
源 产 业 发 展 的领 导 者 。欧 洲 决 定 在 2 1 之 前 投 资 15 03年 00亿 欧 元
用 于“ 色 经 济 ” 展 , 经 济 增 长 带 来 新 动 力 。英 国制 定 了 “ 造 绿 发 为 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我国是一个正在逐步崛起的大国,其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利用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现在,我国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吧。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当前国际上最为热门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以此来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2、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重要工作,随着特朗普政府退还全球气候协议,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
事实上,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减排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成为环保领域的领导者。
3、加深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研究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太赫兹辐射光谱仪、工业机器人等等,我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不断支持和引领,同时政策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1、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前各国都在推行的一个政策,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
2、专项资金补贴政策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推行了专项资金补贴政策,以支持产业发展。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战略意义,具备重大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潜力,能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与创新。
同时,加强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鼓励他们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创企业,推动其快速发展和壮大。
其次,我国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利好政策和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形成合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给予减税或免税政策,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降低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投资的安全感。
此外,我国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鼓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他们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研究和项目实施中。
通过人才的积极参与,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我国应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
通过与国际先进科技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优势,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加强国际投资和金融合作,吸引国际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研究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研究在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技术革命的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成为了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的现状、市场需求的变化、政策环境的整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产业发展的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众多的领域,从信息技术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制造到节能环保,从新能源到海洋开发,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所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方面。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44万亿元,同比增长8.2%,占GDP比重达到10.9%。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来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是当前发展较为快速的板块,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覆盖了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此外,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市场需求的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其发展始终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节能环保、智能化、健康养生等方面需求的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向这些领域倾斜。
特别是近年来,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生产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策环境的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
在这方面,我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
以“中国制造2025”为例,这是我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加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 国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研 究
丁 晓 燕 海 安 县 商 务局 江 苏 海 安 2 6 0 2 60
摘 要 : 兴 产 业 逐 渐 成 为 引领 未 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要 力量 , 展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也 成 为 世 界 主 要 国 家抢 占新 一 轮 新 发
其 次 , 发 投入 不 足 , 研 自主创 新能 力薄 弱 。战略性 新 兴 产
新兴 产业 逐渐成 为引领 未来 经济社 会发展 的重 要力量 , 发展 战 业是 知识 、技术 、资 金密集 型产业 , 其发展 高度 依赖 技术创新 略性 新 兴产 业也 成为 世界 主 要 国家抢 占新一 轮 经济 和科 技 发 和突 破 。而 我 国 目前在 支持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发展 方 面 的投 融 展 制高 点 的重大 战略 。为 了适 应这 一经济 发展趋 势 , 国必须 资政 策还 不 够完 善 , 方面 , 批处 于初 创期 、成 长期 的创新 我 一 大 把握 世界新 科技革 命和产 业革 命 的历 史机 遇 , 加快 发展 战略性 型企 业存 在 融资 困难 , 资金 瓶 颈制 约 明显 ;另一 方 面 , 在财 存
业结 构升 级 、加快经 济发展 方 式转变 ; 是有 利于构 建 国际竞 三
产 业 的持 续 发展依 赖 于其 产 业配 套能 力和 市 场推 广能 力 的不
断提升 。 当前 , 部分新 兴产 业发展 更多地 依托 政策导 向和 政府 扶 持 , 没 取得 支撑 产业 持 续发 展 的足够 市 场空 间 , 用市 场 还 运
破 、市场 主导 、引领 发展 ”的总 体要 求 , 把握 好市场 主导 与政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作者:陈雪峰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2期摘要:新兴产业也称新兴战略性产业,在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我国的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仍面临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制度环境缺失、资金缺位和规模偏小等一系列问题。
因而,从发展规划的制定、政府角色的定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和科学考评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有效应对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兴产业;发展;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320-020引言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在“保增长”、“保民生”的基础上重点“调结构”。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着眼长远,抢占世界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1新兴产业的内涵与发展现状新兴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同义语,是与旧产业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已有产业基础之上形成的新兴行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新兴产业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那些借助先进革命成果而发展起来的,普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科技创新最为集中的生产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系列产业。
创新性突出是其显著特征,正因为如此,这些产业劳动生产率大都较高,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
同时,这些产业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而狭义的新兴产业,则只是上述概念的一部分,主要指那些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
新兴产业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制约,受到国家、区域所限制的一个动态概念,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其内涵和构成都有明显的差别。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究 ,主要集 中于 “ 创新 性 ” 、“ 全局 性 ” 、“ 前 沿 性” 、“ 高 成长性 ” 四个 方 面 。 1 . 创 新 性 。战 略型新 兴 产业 是新 兴 产业 和 战略
展战 略性新 兴 产业作 为 主要 突破 口,我 国也 已提 出
业 ,具 有 巨 大 的带动 系 数 和强 大 的市 场拓 展 速 度 , 战 略性新 兴产业 的技术特 征是 影响 产业成 长 的关键 因素 ;陈刚 ( 2 0 0 4 )认 为 ,战略性 新兴 产业 正处 于 产 业生命 周期 的形 成 阶段 ,本 身具 有一 定 的规模 和
影 响力 ,并 承担着 新 的社 会 生产分 工职 能 , 巴代表 着 科学技 术 产业化 的最 先进水 平 ,同时也代 表着 市
发展 “ 战略性 新兴产 业 ”的新 构想 ,并将 其视 为提
升产 业结 构优 化升级 的新 方 向 ( 王小 明 ,2 0 1 2 ) 。
一
场 对 国 民经 济整体 产 出的要 求 以及 产业 结构转 换 的
产业的深度融合体 ,它是一种新兴产业 ,又有着重
大 的科 技 创新 ,它 既能 代表 产 业 发展 的重 要 方 向 ,
发展全局 和国家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伴随新能
源 、信息 、医疗 、生物 、环保 、海洋和空间等新兴
科 技 产业 的 发展而衍 生 出的一 系列 产业部 门 ,它代 表 着产业 发展 的未 来 方 向 ,对促 进经 济发 展有 着非 常关 键的作 用 ( 赵 刚 ,2 0 1 0 ) 。 4 . 高成 长 性 。 由于新 兴 产业 的核心 技术 具 有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2辽宁阜新,阜新市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123000;3辽宁阜新,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123000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预测发展形势,以此探讨如何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代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需要。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辟新赛道——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根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增长更加依靠科技创新。
新技术所带来的产业变革,推动新产品与新服务的产生,深刻影响全世界的市场需求,开辟了新的产业竞争赛道。
随着新技术的导入,一批新型基础设施会迅速兴建起来,形成网络,引发整合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格局,调整国际产业链分工和价值分配体系。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抢占新兴市场的技术、产业综合性解决方案,是跳出原有技术范式和产业轨道,在新赛道布局“先手棋”的战略举措。
2.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产业供给提出新需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产业供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分量正逐渐加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社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例如经济增长动力源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新的产业供给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络、生物技术产业等。
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背景下的产业供给,体现出新兴产业在战略层面的表达,必须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够提供新的发展增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转型升级阶段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新机遇——纵观人类技术经济发展史,新兴产业总是在那些制造业根基雄厚的国家兴起。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在具有巨大前景的领域发展新经济、新动能。
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交互演进有三类。
一是新的科学技术孕育出的新兴产业,一批新技术落地转化成为新的产业。
二是依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因为新技术,使一些不同的产业开始跨界融合,过去的产业边界不断模糊,出现交叉领域的新兴产业。
无论是哪一类,都需要由完备夯实的制造业基础作为支撑。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的制造业门类完备的国家,拥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
传统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阶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良好的制造业体系包括对应的市场渠道、技术人才、教育体系等,这一切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4.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方向——国家意志使新兴产业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价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体现出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没有国家力量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能体现出新兴产业的特征,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战略价值。
国家层面出台规划和顶层设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引导,充分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实践,更是其战略性得以贯穿全局,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保障。
二、新时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意义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事关国运之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就没有进入世界科技强国的通行证。
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举措,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行稳致远之基。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仅是经济数量的增长,更体现出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优化的过程,是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
体现出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发展模式,通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出适应于未来发展的经济增长范式。
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现代经济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技术体系”相互促进的国家创新体系,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产业层面的解决方案。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发国家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抢占全球产业竞争战略先手的有效策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全球竞争“先手棋”。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系统中更加关键的部分,具有对整个新兴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引领作用。
后发国家由于和发达国家相比,部分领域人才、资金等发展资源有限,难以全面开花,因此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全球产业竞争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率先在“颠覆式技术”等关键领域布局产业链,构建出“非对称”战略优势,在全球产业竞争的赛道中实现“弯道超车”。
4.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世界各国应对危机、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普遍对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破题之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复苏动力仍未恢复。
世界各国普遍通过加强科技型新兴产业投入力度,抗击疫情,恢复经济。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牵头构建“加速新冠肺炎治疗和疫苗研发”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有限支持最有希望的疫苗开发;意大利政府启动了“意大利创新计划”;澳大利亚制定了“基因组学健康未来使命计划”;日本新设立了“登月型”研发计划。
全球供应链已经开始呈现多元化和向本国回流的趋势。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后疫情全球价值链深度调整背景下,真正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化实施路径。
5.强化科技创新将成为赢得全球新兴产业竞争、抢占全球创新版图制高点的唯一路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归根到底要依靠科技创新。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技术支撑引领能力不足、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增长动力放缓,政策功能定位不准等问题,继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强化技术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到新兴产业链中,培育出“打不垮”的竞争力。
三、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统筹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要从总体发展方向上统筹考虑,抓紧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当务之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先制定路线图,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做具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促进要素集聚。
同时,尽快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从宏观上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提出有关政策措施,作为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还应按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各类专项规划,形成系统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体系。
2.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国家资金支持力度。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研究,由国家科研基金统筹,提供资金保障;加大技术研究投入,扶持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资金支持。
对列入重点产业目录的产业,实行差别税率政策。
对产业相关企业的出口实行退税政策,对企业研发经费实行税前列支。
建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简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处理程序,在法律法规上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明确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利益分配,明确专利发明人的报酬和技术入股的规则。
三是加大市场推广支持力度。
建议修订《政府采购法》突出政府采购的调控效益,着重体现政府采购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对于国家评估认可的科研成果,提供用地、贴息、税收、市场推广等相应的政策,支持其产业化,建立财政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制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
四是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构建完整的创业投资链,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完善天使投资机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上市融资。
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实行差别利率政策,相关企业的贷款利率可以低于其他企业的利率。
充分借助风投、贷款、上市等多种金融手段刺激产业发展。
3.建立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体制一是以项目为依托,促进产学研结合。
通过国家组织的重大项目,把产学研三个要素串起来。
把科研的重点放在高校院所,相关科技攻关部分的任务交给高校或研究机构等有这方面特长的单位来完成,把工程重心放在企业,实施项目拆解,由有实力的企业各自承担能够突破的项目。
以此形成集聚研究资源、制造资源,合理分工,加速发展,促进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二是围绕重点方向开展大协作、大攻关。
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瞄准重点领域,建立国家级重大项目,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高度集中,实现重大项目的突破发展。
三是优化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机制。
建设战略性领军人才队伍,把有眼光、有实力、能够领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集中起来,通过给予高薪、允许技术入股等方法引进人才。
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重视技术专家和科学家,由领军人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把握产业发展路线。
在高校设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鼓励优秀学生出国学习最前沿技术,为产业发展奠定后续发展基础。
4.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世界范围来看,集中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载体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突出自主创新,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有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并把建设创新型产业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打造一批跨国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