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电转复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电击除颤操作流程
电击除颤操作流程电击除颤是心脏骤停时最常用的复苏技术之一,它通过向心脏施加直流或交流电流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下面是电击除颤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组织好急救人员,其中一人负责操作除颤器,另一人协助进行心肺复苏,其余人员负责观察患者病情和提供支持。
2.确保患者平躺在硬表面上,清除周围的障碍物。
3.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自主呼吸,应迅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
4.装备齐备的除颤器:包括除颤器、多功能电极贴片、备用电极贴片、消毒液等。
二、初步操作1.打开除颤器,并根据厂家说明书进行操作和设置。
2.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胸部,一个放在右胸前侧,一个放在左胸侧。
3.使除颤器开始监测患者心律。
根据监测结果,除颤器会给出适合的电击能量值。
三、安全操作1.在进行电击除颤操作之前,应当确保周围没有人员接触患者或者与患者的身体连接。
2.喊清“所有人离开",并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
3.遵循使用除颤器的相应警告和注意事项,如避免在有可燃物或导电介质存在的环境中使用除颤器。
4.操作人员也不能接触患者,避免电流通过人体流动。
四、电击除颤操作1.操作人员应通过按下除颤器上的电击按钮来交付电击。
在按下按钮之前,应当大声喊“准备好,所有人远离!"2.使用双手按住电击按钮,确保稳定性,并快速压下按钮。
3.分析心律持续时间较长,除颤器会给出适合的电击能量值。
一般情况下,心室颤动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使用较高的电击能量,而心室扑动使用较低的电击能量。
4.发出电击前,操作人员要确保没有人触碰患者和自己,并确保除颤器与患者有良好的接触。
5.按下电击按钮以后,尽量避免触碰患者和自己,以免导致电流通过人体流动。
6.在电击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进行30次胸外按压,然后2次人工呼吸,并继续循环进行。
五、复苏后处理1.如果复苏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除颤仪操作流程判断电击效果及后续处理
除颤仪操作流程判断电击效果及后续处理除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心电图异常时提供电击治疗,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正确操作除颤仪并准确判断电击效果以及做好后续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电击效果的判断方法以及后续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除颤仪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除颤仪处于工作状态并连接好相关电源和配件,如电极片等。
同时,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确保患者是否需要紧急除颤治疗。
将患者所在的环境清理干净,并确保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2. 设置能量级别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击能量级别。
通常情况下,推荐起始能量为150-200焦耳(J),并根据需要逐级增加。
3. 贴上电极片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身体上,一般分为两块,一块贴在胸部的右上方,另一块贴在左胸侧。
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的皮肤充分接触,可以通过涂抹导电凝胶等方式提高电极片的导电质量。
4. 分析心电图按下除颤仪的分析按钮,除颤仪会进行心电图分析,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
分析结果可能会显示有害心律或无害心律,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电击治疗。
5. 判断电击需求根据除颤仪的分析结果和患者的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电击治疗。
如果分析结果显示有害心律,且需要电击治疗,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6. 充电按下除颤仪的充电按钮,除颤仪开始充电。
操作者需要保持离开患者的距离,避免与充电电流接触,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7. 发送电击确认充电完成后,操作者必须喊“清除”,并确保没有任何人与患者接触,避免电流传导。
然后,按下除颤按钮或电击按钮,除颤仪会向患者发送电击。
操作者需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电击过程安全有效。
8. 观察反应电击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恢复意识和正常心律,说明电击效果良好;如果患者无明显反应,继续观察并根据需要重复电击。
二、判断电击效果1. 观察心律转归在电击后,观察患者的心律转归情况。
如果心律得到明显改善,从有害心律转为正常心律,说明电击效果较好;如果心律仍然不稳定或者没有明显改善,则可能需要调整电击能量级别或其他治疗方式。
电除颤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电除颤操作流程【1】(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
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电除颤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电除颤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哎呀,电除颤第一步,那当然是要快速判断情况呀!就好比你看到有人突然晕倒了,你得赶紧瞅瞅啥情况呀!比如说,患者是不是没意识啦,呼吸是不是没啦!这时候可不能磨蹭啊!
2. 然后呢,第二步就是要把除颤仪准备好呀!这就好像战士上战场要把枪准备好一样重要呢!要确保它能正常工作,电量充足哦!不然关键时刻掉链子可咋整呀!
3. 接下来,第三步,迅速把电极片贴到正确位置呀!这可不是随便贴贴就行的哟,得贴得稳稳当当的,就像给宝贝贴 sticker 一样仔细呢!
4. 第四步,可别小瞧哦,要选择合适的能量呀!这可不能瞎蒙,选错了那可不得了!就好像调音量一样,得合适才行呀!
5. 再然后呀,第五步,按下除颤按钮的时候要坚决果断呀!不能犹犹豫豫的,这可是在救命呢!就像扣动扳机一样,要干脆利落!
6. 最后一步,除颤完成后要继续观察和评估!这可不能虎头蛇尾呀!得看看患者情况怎么样啦,有没有好转呀!就好比比赛结束后,得看看结果如何嘛!总之,电除颤每个步骤都很关键,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呀,这可是在和死神抢人呢!
我的观点就是,电除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急救措施,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必须严谨、认真地去执行每一个步骤,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适应症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
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
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
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
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
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
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通常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
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
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
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 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
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简述电除颤流程及要点
简述电除颤流程及要点
电除颤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下面是电除颤流程及要点:确认心脏骤停
首先,确认患者是否处于心脏骤停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无意识、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等明显的心脏骤停征象。
紧急呼叫急救人员
在确认心脏骤停后,立即拨打紧急求救电话(如120)或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准备除颤设备
如果有除颤器(AED)可用,立即取出并打开设备。
按照设备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暴露胸部
快速剥开患者胸部的衣物,确保胸部皮肤干燥清洁。
体表电极贴附
将电除颤器的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上。
一个电极放在右侧胸骨第二肋间的右锁骨中线位置上。
另一个电极放在左侧胸骨第五肋间的腋中线位置上。
分析心律
使用电除颤器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
确保安全
在电除颤之前,确保周围没有人接触患者或与患者有直接接触,以避免电流传导到其他人身上。
电击除颤
根据电除颤器的指示,给予适当能量的电击除颤。
确保自己和其他人不接触患者,按下电除颤器上的电击按钮。
CPR继续
如果电击除颤后,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跳,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CPR)。
根据需要重复电击除颤
如果初次电击除颤没有成功,根据电除颤器的指示,再次进行电击除颤,并继续
1
CPR。
2。
医院院前急救技术操作——电除颤、电转复术
医院院前急救技术操作——电除颤、电转复术(一)电除颤术适应证适用于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抢救治疗。
操作步骤1.患者平卧位。
2.迅速开放气道,放置口咽管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在准备除颤器的同时,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4.将两个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5.将除颤器设置为非同步状态。
6.首次充电单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360J,双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120-200J。
7.充电完毕时,检查术者及他人确无与患者身体接触后开始放电。
8.给予一次电击除颤后,立即给予尽可能不中断的持续胸外按压,配合药物治疗直至转复成功或停止抢救。
9.如心电监测显示为心电静止,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具体用法见“心脏骤停”)。
10.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并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二)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证:适用于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尤其适用于伴心绞痛、心力衰竭、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药物治疗无效者。
而洋地黄中毒、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者禁用此法。
操作步骤l.患者平卧于绝缘床上或地上。
2.吸氧。
3.持续心电监护。
4.建立静脉通道。
5.做好气管插管等复苏抢救准备。
6.安定20mg缓慢静注。
同时,嘱患者数“1、2、3、4……”,直至神志朦胧,数数停止或睫毛反射消失,立即停止推药。
7.将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8.检查除颤器同步性能,使之处于同步状态。
9.充电能量50~100J。
10.充电完毕,周围人员离开床边,放电。
11.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
如无效,可重复电转复,每次能量可增加50J。
12.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除颤仪操作流程记录治疗过程及结果
除颤仪操作流程记录治疗过程及结果除颤仪是一种专用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
正确操作除颤仪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因此妥善记录除颤仪的操作流程、治疗过程以及结果对于日后的病例分析和医疗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一、除颤仪操作流程1. 检查患者状态:在开始操作除颤仪之前,首先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可触及的脉搏,并观察呼吸情况。
若患者无意识、无脉搏,同时无呼吸,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准备除颤仪:将除颤仪的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并确保电源正常工作。
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除颤电极,将其连接到除颤仪上。
3. 准备患者皮肤:使用湿润的纱布或海绵擦拭患者胸部,以保持良好的电极与皮肤接触。
4. 设置除颤参数:根据患者情况,设置除颤仪的能量等级。
一般情况下,初次除颤使用200焦耳,以后根据需要递增。
5. 喷洒导电胶:在患者胸部粘贴电极贴片之前,应喷洒适量的导电胶,以增加电极与皮肤的接触质量。
6. 粘贴电极贴片:将除颤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确保电极贴片与导电胶、皮肤之间无明显的气泡。
7. 分析心律:按下除颤仪上的分析键,仪器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
等待分析结果出现。
8. 确定是否需要电击:根据除颤仪的提示,在确保治疗场所的安全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电击。
9. 发出电击指令:若患者需要电击,按下除颤仪上的电击按钮,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避免电击伤害。
10. 进行电击: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接触后,按下电击按钮,仪器会自动充电并送出电击能量。
同时,告知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
二、治疗过程记录1. 记录患者病历信息:在开始治疗过程前,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等,并核对信息的准确性。
2. 记录除颤仪操作流程:详细记录除颤仪操作流程,包括检查患者状态、准备除颤仪、设置除颤参数等步骤。
每一步操作记录都要清晰明了,避免遗漏。
3. 记录治疗时间和次数:准确记录每次治疗的时间和治疗次数,以便后续分析和掌握治疗效果。
电除颤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徐州民政医院电除颤操作流程(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当病人发生室颤时,只有医生未在场的情况下,护士方可执行此项操作。
1.推车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测血压、心率、律并做好心电图记录。
2.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3. 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 充电:操作者自己按压APEX电极板上的黄钮或机器左上角的charge。
口述“请旁人离开”。
6.充电至所需的电功率,机器发出“嗡嗡”的长音,表明充电结束,电极板上梯形绿灯全部亮起,表明与皮肤接触紧密,可以开始除颤,这时两手同时按压电极板上顶端的桔黄色钮,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此时放电要注意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离开病人床,不能与患者接触,其他操作均停止。
)7.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电除颤技术操作程序
电除颤技术操作程序1. 简介电除颤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紧急医疗技术,用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本文档旨在提供电除颤技术的操作程序,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和安全地执行该技术。
2. 操作准备在进行电除颤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确保操作人员配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 确保电除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校准。
- 断开患者与外部电源的连接,并将其移动到干燥、安全的位置。
- 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周围没有可导致安全风险的物品。
3. 操作步骤以下是电除颤技术的常规操作步骤:1. 将电除颤设备连接到患者的胸部。
确保电极贴合皮肤紧密,并保持干燥。
2. 检查除颤能量设置,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情况进行调整。
3. 确认患者没有任何接触金属物体或液体。
4. 在确认患者没有意识且无呼吸时,向操作人员传达"清除"命令。
5. 确保患者周围的人员远离患者,并确保操作人员没有接触患者或与电除颤设备相连的物体。
6. 按下电除颤设备上的触发按钮,发送电流冲击给患者的心脏。
7. 在完成电除颤后,迅速检查患者的心率和响应。
8. 如果患者有意识和呼吸,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监测其情况。
9.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并寻求医疗协助。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电除颤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避免在患者的心脏不应使用电除颤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 确保操作人员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避免接触电除颤设备的电极。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误触或不必要的操作。
-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除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符合标准要求。
5. 结论通过本文档,操作人员可以了解电除颤技术的操作程序,并遵循正确的步骤执行该技术,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在进行电除颤操作时,请始终注意安全事项,并随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电除颤操作流程完整版
电除颤操作流程完整版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紧急医学技术,用于恢复心脏突发性停搏患者的心律。
在医院、急救车或其他医疗场所,医生和护士通常进行电除颤。
以下是电除颤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分为准备工作、评估患者、准备设备、进行电击和监测、再评估和后续管理等几个部分。
一、准备工作:1.确定事故现场的安全,确保没有危险如火灾、电击等。
2.取得清楚的医疗委托(或同意)并确保患者和家属了解电除颤的风险和效益。
3.组织一个有经验的医疗团队参与电除颤操作,其中包括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至少一名经过训练的护士。
二、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进行初步的现场调查和初步判断。
2.检查患者的呼吸状态,如有需要,在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CPR)30次。
3.确定患者对自主或交流的反应,以确定是否需要电除颤。
三、准备设备:1.在患者旁边放置除颤仪,并确保其处于打开状态。
2.确保设备的电池充满,并检查电除颤仪的可用性。
3.准备清洁、干燥的电极,并确保它们和电外界连接的电缆完好无损。
4.将电极贴于患者的胸前,使它们与身体充分接触。
四、进行电击和监测:1.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所使用的电除颤仪器的类型,选择正确的除颤能量(通常是120-200焦耳)。
2.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确保无异常,然后按下电击按钮。
3.在每次电击前,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以避免受到电击。
4.确保有人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心律,记录电击前后的心律图、血压和氧饱和度等关键数据。
五、再评估和后续管理:1.电击后,在30秒内重新评估患者的心律和心功能。
2.如果患者出现大幅度的生命体征改善,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提供进一步的护理。
3.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反应或改善,继续进行电除颤,按照之前的程序重复操作,必要时更换电极位置。
4.在电击后的每次CPR后,重复监测和再评估患者的心律和心功能。
5.直到患者被转移至能够提供全面护理的医疗机构,继续对患者进行有效和适时的心肺复苏,并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1、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放于右侧锁骨中线下,“APEX”电极板置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2、 选择心脏除颤能量,单相波心脏除颤用360J,双相波用心脏除颤仪制造商建议值(120~200J),如该值未知,则选择最大值
3、 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才可以放电
4、 放电后继续予心肺复苏术,2min后再评估患者心律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
评估
患者的病情、意识、脉搏、心电图状电图显示是室性心动过速时,如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其处理与心室颤动一样,立即给与电除颤
↓
告知
先实施操作和告知
→
操作后再告知患者及家属
准备
1、 患者:复苏体温
2、 仪器物品:除颤器、呼吸囊、心肺复苏板
→
1、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除颤仪未到达前,先予胸外心脏按压及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
实施
1、 打开除颤器,分析患者心律,确认是否需要除颤
2、 擦干患者胸前皮肤,选择“除颤”档
3、 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
4、 选择非同步方式及合适能量
5、 电极板放置准确,与患者皮肤贴紧
6、 放电前环顾患者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放电
记录
1、 电除颤的时间、方式、能量、效果
2、 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及心电图
3、 患者胸前区有无皮肤烧伤
↓
电除颤操作详细步骤
要点1. 同步电转复适用于常规物理或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有脉搏的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等。
2. 非同步电除颤适用于无脉搏性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
一、目的1. 利用高能量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使多种快速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包括心脏电转复(cardioversion)/电除颤(defibrillation)。
2. 同步电转复是用于心电图有R波存在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心电图上R波为同步触发标志在R波降支或R波起始30 ms左右处(相当于心室绝对不应期)发放高能量电脉冲作用于心脏,终止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窦性心律。
同步电转复可避免电脉冲落在T波顶峰前20~30 ms附近的心室易损期,以免引起室颤。
3. 非同步电除颤是用于心电图R波不能分辨的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等,通过瞬间高能量的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使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
二、适应证(一)同步电转复1. 同步电转复适用于常规物理或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有脉搏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以及折返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等。
2. 心房扑动(房扑)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而采用同步电转复的成功率高(98%~100%),且所用电能较小,因而是同步电转复的最佳适应证。
(二)非同步电除颤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室扑动与无脉搏室速为绝对适应证。
三、禁忌证需紧急电复律者一般无禁忌证,择期电复律者有以下禁忌证:1.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2. 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 持续房颤,未用影响房室传导的药物的情况下心室率已缓慢者。
电除颤操作方法及步骤
电除颤操作方法及步骤
电除颤是一种用于恢复心脏正常骤停跳动的紧急医疗技术。
以下是一般电除颤操作的步骤:
1. 先确认患者的心脏是否处于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状态。
这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和脉搏等情况来确定。
2.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和眼镜。
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3. 准备好电除颤仪器,确保仪器的电池充满。
4. 进行心电图监测。
将心电图贴片或手柄放置在患者的胸前,确保能够准确读取心电图。
5. 选择电除颤的能量水平。
一般初始能量选择为200焦耳,但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使用更高或更低的能量水平。
6. 让所有人远离患者,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或与患者之间有任何接触,以避免电击。
7. 给患者进行一次电击,按下电除颤仪器中的按钮,以释放选定能量水平的电击。
确保电极与患者的皮肤紧密接触。
8. 如果心脏仍然处于颤动状态,进行其他的电击,直到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9. 一旦心脏恢复了正常节律,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0. 在恢复心脏跳动之后,及时将患者转移至医疗机构继续进一步的治疗。
请注意,电除颤是一种专业技术,只能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这里提供的步骤仅供参考,并不能代替专业医疗指导。
(完整版)电除颤术操作流程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相关知识一、定义指在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室颤),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二、目的: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三、适应症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2、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变并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房颤、房扑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首选。
四、操作流程(一)操作前1、评估:1)、患者的心律、神志、年龄、体重、除颤部位皮肤情况,去除金属物品。
2)、除颤仪的性能、蓄电池充电情况。
3)、环境温度、光线适宜、电源插座配套。
2、准备:1)、护士:衣帽整齐,动作敏捷、迅速、准确。
2)、物品:除颤仪,治疗盘(导电胶一支或生理盐水纱布,治疗碗1个,纱布2块、弯盘)、电源插座、心电监护仪。
3)、患者:卧于硬板床,(可模拟患者心电监护在位,已建立静脉通道)。
(二)操作中1、一看:护士发现患者心电监护显示室颤,二喊:呼喊患者的姓名判断意识,患者无意识,看时间,立即呼叫医师“X医师,X床病人出现室颤”,同时呼救另一名护士推抢救车,三摆体位:去枕平卧,解开衣襟,暴露除颤部位。
告知病情,请家属离开。
2、连接电源线,打开除颤仪开关,观察心电监护显示,再次判断除颤指征。
3、选择合适模式(同步或非同步),选择电极板(成人直径10-13cm,儿童4-5cm)。
4、均匀涂导电膏于电极板表面。
5、选择电击能量:成人单向波360J,双向波150J,儿童首次2J/kg, 随后用2-4 J/kg, 并充电。
6、正确握持电极板,左手为:Sternum,paddle,右手为Apex,paddle,正确放置电极板,右手电极板在心尖部,上缘平左乳头,电极板中心位于左腋前线,左手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电极板紧贴皮肤加压10-20kg。
7、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需除颤,大声喊“你离开,我离开,大家都离开”,(提示操作者及其他人员,切记勿碰到病床或任何连接到病人身上的设备),环视四周,放电。
电除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电除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电除颤是一种纠正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考虑以下评估内容:病人的年龄、心律失常类型、意识状态和皮肤情况,以及除颤器的性能和蓄电池充电情况。
在进行电除颤操作前,需要准备好以下物品:除颤器、导电胶或生理盐水纱布、心电监测导联线及电极、抢救车、纱布和手消剂等。
同时,护士需要保持仪表端庄,衣帽整洁,病人需要去枕平卧于硬板床,环境需要整洁和安全。
在进行电除颤操作时,需要先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情况,并立即呼救和寻求他人帮助。
然后,将除颤仪推至床边,打开电源,患者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暴露胸部,检查胸部无损伤,无金属饰物,卧于硬板床。
接着,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选择非同步除颤模式,调节能量选择键,非同步双向波能量200焦。
将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即心底部—左腋前线第4-5肋间即心尖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适当施压。
再次观察心电示波,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病床。
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改变。
如果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持续出现,立即边心肺复苏边重新充电,重复步骤。
操作完毕后,记录抢救结束时间,将能量开关恢复至零位,清洁皮肤,安置病人,并监测心率、心律,遵医嘱用药。
最后进行终末处理,如电极板擦拭晾干,除颤器擦拭,充电备用等。
评分标准项包括60分,其中包括准备、流程、终末处理等多个方面。
如果在操作中出现了未判断意识、大动脉有无搏动、有无自主呼吸、呼救、记录抢救开始时间、打开电源、充分暴露胸前区、正确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均匀涂抹导电胶、选择合适的能量、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电极板未于皮肤紧密接触、用适当压力、按充电按钮、放置位置错误、未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未嘱其他人离开、未观察除颤后心电图改变、结束未将能量开关恢复至零位、未清洁皮肤安置患者、未监测心率、心律、未处理用物、未记录等问题,都会被扣分。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
心脏直流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快速异位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除颤仪操作流程(一)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操作流程准备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电物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要时)、急救药品除颤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均匀涂擦导电糊选择能量成人单相:200J→300J→360J双相:150J→150J→200J儿童:2~4J/Kg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观察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整理操作完毕,关机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洗手,记录(三)注意事项1、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5、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ON/OF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除颤/电转复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一、目的1.非同步电除颤是通过瞬间高能量的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
2.同步电转复是以患者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瞬间发放通过心脏的高能量电脉冲,达到终止有R 波存在的某些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窦性心律为目的。
注意:同步电转复:使电脉冲落在R波降支或R波起始30ms左右处,相当于心室绝对不应期,避免落在T波顶峰前20— 30ms附近的心室易损期,以免引起室颜。
二、适应证(一)非同步电除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与无脉搏室速。
(二)同步电转复1.室性心动过速1)室速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如经药物治疗无效或血流动力学受到严重影响时,应及时采用同步电转复。
2)发生室速后临床情况严重如伴有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等,应首选同步电转复。
心脏骤停三种类型:室颤、心搏停止、心肌无效电活动。
2.室上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速发作时,常规物理或药物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采用同步电转复。
2)预激综合征伴室上速,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同步电转复。
3)心房颤动(房颤)是同步电转复最常见的适应证。
符合下列情况者可考虑电转复:①房颤时心室率快(>120次,分),且药物控制不佳者;②房颤后心力衰竭或心绞痛恶化和不易控制者;③持续房颤病程在1年内且房颤前窦房结功能正常,心功能一U级(NYHA, 心脏无明显扩大,心胸比率W 55%左房内径w 45mm无左房附壁血栓者;④二尖瓣病变已经纠正6周以上者,因二尖瓣手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周内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且6 周内常因手术创伤未完全恢复不易电击成功。
但也有人认为手术后3 个月后行电转复,此时左房已缩小,电转复后不易复发;⑤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房颤者,如药物无效且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尽快电转复;⑥去除或有效控制基本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等)后,房颤仍持续存在者。
注意:除室颤(室扑)外,其他有 R 波存在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只要导致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而药物治疗无效时,均是同步电转复的指征。
4)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心室率快(如房扑 1:1 传导时),血流动力学恶化的患者,宜同步电转复,成功率高(98%— l00%),且所用电能较小,因而是同步电转复的最佳适应证。
三、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时绝对禁用电转复1)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2)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持续房颤未用影响房室传导的药物情况下心室率已缓慢者。
4)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快•慢综合征)。
5)近期内有动脉栓塞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房内存在血栓而未接受抗凝治疗者2.相对禁忌证:房颤患者有下列情况时为电转复的相对禁忌证1)拟近期接受心脏外科手术者。
2)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电转复应在纠正后进行。
3)严重心功能不全未纠正者,因转复后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可能。
4)心脏明显扩大者,即使成功转复后,但维持窦律可能性不大。
5)甲状腺功能亢进伴房颤而未对前者进行正规治疗者,6)伴风湿活动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而未控制的心脏病患者。
7)转复后在胺碘酮的维持下又复发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治疗者。
8)房颤为阵发性、既往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预期可自动转复者。
因为电转复并不能预防其发作。
四、操作前准备1.器械准备1)除颤器:是电除颤/电转复的装置。
在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完全,各种导线有无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
接通电源,连好地线。
2)配备各种复苏设备:气管插管,吸引器,专用抢救药箱(抢救车),血压和心电监护以及心脏临时起搏器等。
2.患者准备1)对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或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等障碍的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需紧急行电除颤/电转复,应在准备及操作同时向家属交代相关情况。
2)对于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如病情允许或择期实施者应向家属和患者解释复律的目的和利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电转复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尤其是纠正低钾血症及酸中毒。
4)控制心力衰竭。
5)房颤电转复前:如房颤病程大于 48 小时或不清者,电转复前口服华法林3 周,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左房血栓迹象者,可考虑电转复,而且在转律后都需继续抗凝 4周。
如房颤病程小于 48 小时,可以直接电复律,但需在转律前给一次静脉肝素。
此外,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需立即电转复,之前也需给肝索一次。
6)择期电转复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对正在抗凝治疗的患者,应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
7)电转复前应禁食 6 —8 小时,以免复律过程中发生恶心和呕吐引起窒息。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应在复律前停服 24-48 小时。
8)电转复操作前:①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连接血压和心电监护(注意接地线);②患者应除去假牙;③测量患者心率、呼吸及血压,常规做心电图,完成心电图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损坏心电图机。
9)麻醉:电转复前麻醉是为了患者安静,减少电击时患者的不适应,如果患者已处于麻醉或意识丧失状态,则无需麻醉。
3.操作者准备1)熟悉患者病情,掌握电除颤,电转复适应证及禁忌证。
2)掌握电除颤,电转复的操作相关知识,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注意:多次检查 R 波同步功能。
3)熟悉除颤器上的控制面板的操作。
4)电除颤,电转复时操作者及其他工作人员不能与患者、病床及与患者相连接的仪器设备接触,以免触电。
五、操作步骤1.非同步电除颤室颤及无脉搏室速为绝对适应证,应立即实行电除颤:1)患者仰卧位于硬板床上,使患者身体不接触床上任何金属部分,连接除颤器上的心电监护仪。
2)在准备除颤器的同时,给予持续的胸外按压。
3)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将按钮设置为“非同步”位置。
4)将两个电极板涂上导电糊或包上 4—6 层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垫。
5)电极位置:两电极分别放置于患者胸骨右缘锁骨下区及左腋中线,中心在第 5肋间(心底,心尖部),两电极板之间至少相距10cm,用力按电极板,使其紧贴皮肤。
6)按下“充电”按钮,充电能量为单相波型:除颤器充电到 360J,或双相波型充电到150 —200J。
7)充电完毕,检查术者及其他人员确实与患者身体无接触。
8)按“放电”按钮,当观察到除颤器放电后再放开按钮。
9)除颤后立即开始心脏按压, 5 个循环后根据心电显示判断是否进行下一次除颇。
10)影响电除颤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发生室颤到进行除颤的时间,每延迟 1 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
11)除颤过程中与除颤成功后均应监测并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神志等变化。
2. 同步电转复适用于有 R 波的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伴快速心室率、阵发性室上速及阵发性室速等。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板床上,使患者身体不接触床上任何金属部分充,分暴露胸部,常规测血压,做心电图以备对照。
2)吸氧5—15 分钟,开通静脉通道,并使复苏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3)设定同步状态:连接好除颤器,连接电源(接好地线),将按钮放在“同步“位置。
选择 R 波较高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以利于 R 波同步。
4)麻醉: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 10—40mg(5mg/min 速度),患者报数至其进入朦胧状态,睫毛反射消失,即可进行电转复。
如患者有青光眼或用地西泮有不良反应者,可选用硫喷妥钠 1.5~3mg/kg 以5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注,以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为停止注射指标。
该药可抑制呼吸与循环功能,偶尔引起喉痉挛,且其尚可兴奋副交感神经,如窦房结功能低下则影响窦性心律的恢复,故现少用。
麻醉前后应给患者吸氧。
5)放置电极板:将2个电极板分别涂导电糊或包以4〜6层湿盐水纱布。
体外电除颤/电转复时有 2 种电极板放置部位。
一种是前侧位:即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区(心底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左腋中线,中心点约在第五肋间(心尖部)。
该方式操作方便,多用于急诊。
另一种前后位,即一个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此位置通过心脏电流多电,能量需要减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择期电转复多用这种方式。
两电极板之间距离至少相距 lOcm。
6)充电:选择电能,按充电按钮,充电到所需转复电能量。
7)经胸壁体外电转复常用能量选择:心房颤动100 — 200J ;心房扑动50- 100J;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 —200J;室性心动过速100 —200J。
8)充电完毕,检查所有人员(包括操作者)都不得接触患者、病床及与患者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9)复律:按“放电”按钮电击进行电转复。
10)电转复后立即听诊心脏并记录心电图,如未转复,可增加转复能量,于间隔2〜3 分钟再次进行电击。
用地西泮麻醉的患者,如需再次放电,常需给原剂量的 1/2 —2/3 再次麻醉。
如反复电击 3 次或能量达到 300J 以上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应停止电转复治疗。
11)如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应立即测量血压、听心率、记录心电图与术前对照,观察有无ST段抬高及T波变化,并连续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续24 小时,直至病情稳定。
12)操作完毕关闭电源,复原按钮,清理电极板,按规定位置准确摆放。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1.心律失常:1)期前收缩(早搏):电除颤、电转复后期前收缩发生率高,与原发病及电刺激有关。
大多数期前收缩在电击后数分钟内消失,可不需特殊处理。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的出现可因同步装置不良,放电能量不足、心肌本身病变、低血钾、酸中毒、洋地黄过量等引起。
可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等,并积极纠正酸中毒,立即再行电除颤。
3)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
这与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复律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已存在的窦房结功能不良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有关。
多在短时间内消失,如持续时间长或症状严重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 0.5~lmg或静脉点滴异丙基肾上腺素,每分钟1 — 2卩g,必要时行临时心脏起搏。
2.低血压:低血压发生率约 1%—3%。
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可能与心肌损害有关。
若血压轻度下降,全身状态良好,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不,需特殊处理,但应严密观察。
若血压持续下降,严重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时可静脉注射升压药物多巴胺。
3.栓塞:栓塞发生率 1%— 3%。
可发生在电转复后 2 周以内,多见于复律后24-48 小时。
多发生于慢性房颤电复律成功后,心房恢复有节律的收缩可使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