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观察与理论关系
【精品】中药药性的自然辨证法思想
【关键字】精品中药药性的自然辨证法思想刘卓2014级研究生六班学号5010[摘要]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中药药性的概念和思想,对开展中药药性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古代文献和现代认识的梳理,进而从全面的角度论述中药药性的概念及其自然辩证法思想,指出中药药性的思想与自然辩证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药秉承自然环境因素之变化,结合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医根底理论的指导下,调整机体状态,便于临床辨证使用。
从自然辩证法高度阐述中药药性这一认识对明确和拓展中药药性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 中药药性、自然辨证法思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自然哲学观根底上的,表现为天人相应的世界观,阴阳五行的辨证方法,取类比相的认识论等诸多方面。
而中药药性理论也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广泛地应用各种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认识中药、解释药理、指导用药。
同中国医学一样,中药药性理论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重视。
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药学理,它为什么能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我认为,中药药性理论科学的、合乎自然规律的认识论是其赖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下面,本文即就自然科学方法论与中药药性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论。
1.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药学经过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草创期, 到魏晋六朝得到充实发展, 在唐代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药典式药学体系)---《新修本草》。
宋代的《证类本草》更是资料丰富,内容广泛,体例完备,但关于中药药性药理方面的论述却相对较少,尚停留在经验用药的水平,未形成有完整理论的中药药性、药理体系。
随着北宋后期医学理论探讨风气的开展和运气学说的广泛应用,金元时期的医家便对经验用药进行整理,转化为理论指导下的用药。
论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发展逻辑
论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发展逻辑摘要学论及其争论从来都是经济学领域不可避免的主题。
该主题也引起国内学者的极大兴趣并进行了深刻的。
本文在其基础上以四个层层递进的来统领方法论的逻辑,从而为解释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及其方法论提供了清晰而完整的框架。
关键词观察-归纳逻辑;假说-演绎逻辑;证实与证伪;解释性理论;逻辑批判一、国内文献及其缺陷国内学者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黄少安(1994)认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为:经济学的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经济学方法;经济学的思维原理或方法;经济学的技术方法。
在逻辑主义和证伪主义上,张斌(1998)指出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经验主义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特征。
蔡仲(1998)对证伪主义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起因及其发展的线索进行了探讨。
韩永进(1999)对波普的证伪主义及其对二十世纪经济学方法论的进行了阐述和评价。
桂起权(1999)认为研究纲领方法论是评价经济学理论的一种可以通用的概念框架,并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纲领进行了比较,并(2002)扼要的阐述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脉络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若干代表性成果。
在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上,林岗、刘元春(2001)对马克思制度整体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个体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制度个人主义将陷入“人与相互决定、无限倒推”的二律背反的困境之中,汪浩瀚(2002)则认为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将出现整合的趋势。
在方法论发展问题上,郭箭(2001)指出新古典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在经济理性、多样性以及时间和过程等问题上的差异。
杨燕青、吴佳(1998)认为新制度经济学仍在新古典的分析框架内。
汪浩瀚(2001)认为主流经济学的演进正出现方法论、范式转换;为宏观经济学寻求微观基础;为微观经济学构建宏观基础;非主流经济理论不断融入主流;基本假设宽泛化等特征。
付耀(2002)将科学方法伦的发展划分为四阶段:前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并认为历史主义方法论将取代逻辑主义方法论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
1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答: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源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小王之中,处于不断地运动和转换过程之中;在自然地发展过程中,在自然地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3)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型的统一。
2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答:所谓系统,是由若干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四个要义: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如何理解:(1)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精品】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
3、【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4、【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变异性。
其中:在数量性上,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数据。
统计数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反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数量的多少:从总量上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B: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现象之间的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点:(1)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要求确定的。
(2)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
(3)统计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必须具有同一性质。
3、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1)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
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2)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一部分单位。
总体单位1、【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例: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
统计总体:该市全部工业企业全部职工。
统计单位: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统计指标:该市全部职工收入。
统计标志:该市每一个职工的收入。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资料(全)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资料(全)1.范式(库恩paradigm):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
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为⽅式。
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般框架和视⾓,它的字⾯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活的⽅式和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些假设。
2.理论:理论是⼈们建构出来⽤以⼀般性的解释⾃然和社会⽣活的特定⽅⾯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接近科学的学说是科学的,反之则是违背科学的或者说伪科学;任何⾃然科学的产⽣,源⾃对⾃然现象观察。
⼈类借由观察实际存在的现象或逻辑推论,⽽得到某种学说。
任何学说在未经社会实践或科学试验证明以前,只能属于假说。
如果假说能借由⼤量可重现的观察与实验⽽验证,并为众多科学家认定,这项假说就可被称为理论。
3.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个分⽀,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
简⽽⾔之,国际关系是指⼈们超越国家界限建⽴起来的⼀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
4.本体论:“本体”是唯⼀能够独⽴存在的“是者”,其它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能成⽴。
“传统本体论”是关于本体和由“本体”所衍⽣出来的其它“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这种学说是纯粹理念性的、未经证实也⽆需证实的形⽽上学理论,与实证理论和实体理论截然不同。
“现代本体论”的内容有所简化,被当成关于⼀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门学问,是关于⼀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
5.实证主义认识论:探讨认识本质,起源,和范围的⼀门哲学分⽀。
主要原则为: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与演绎逻辑原则统⼀的逻辑主义观点;只有经验可以证实或证伪或定义为真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实证原则;观察的相对客观性即可以独⽴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因果理论6.⼗四点⽅案:1918年1⽉8⽇,当第⼀次世界⼤战快结束时,威尔逊总统提出⼗四点,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可⾏」的计划。
以精品课程建设体现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222 课 程 内容 的 改 革 ._ 课程 内容 的 改 革是 以培 养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和 操 作 技 能 为 主 线 , 将 伴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专家、学者逐渐认识 课 程 整合 为理 论 教 学模 块 、 实验 实训 教 学 模块 等 , 并使 实验 实训 教 学 到 : 品课 程 建 设 已经成 为高职 教育 “ 量 工 程 ” 精 质 的重 要 部 分 笔者 。 课程的内容 与工业技术等级鉴定密切 结合起来。如, 肉制品生产 将< 自从事高职教育 以来一直以担任高职食 品; T技术专业 的 《 S D 肉制品 技术》 实训课程 与食 品检验工、 肉制品工相结合。 熟 使毕业生 的知识 、 加工技术》 课程 的教学工作为主 , 经过本人和多位领导及 同事的不懈 技能和基本素质结构以及理论教学和 实践教学体系都更加符合任职 努力 , 终于在 2 0 0 7年正式 建设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 也使《 肉制 品加 岗位的实际需要。 多年 的教学实践证 明, 实验实训课程 不仅强化 了学 工技术》 为我院首个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的过程 中, 成 本人 生 实 际 动 手能 力 和 专 业技 能 , 且 培 养 了学 生 的协 作精 神 、 队精 神 而 团 对高职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 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精品课 的建 和 创 新 能 力。 设 过程 就 是 素质 教 育 的 理论 在 教 育 中 实 践应 用 的 过程 ,必 须 以素 质 223 课 程 考 核 模 式 .. 教育为本才能使课程成为精 品。 课程 考核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 是检查教学效果 、 了解学 根据 本 人在 建 设 精 品课 过 程 中的经 验 ,认 为 素质 教 育 的理 论 和 生学 习情况、 改革教学 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的重要指标 。所有 的考 实 践 在课 程 建 设 中 的体 现 有 以下 几 个 方面 。 核 都 与 提 高学 生 的 素质 为 中 心进 行 实 施。 1精 品课程建设的依据和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 实验课 的考核打破 只有教 师参与而学生不参与的传统的打 分方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的 工 作 首 先 在 调研 的 基 础 上 , 据 人 才培 养 的标 根 式 , 用 先 由 同组 同学 相 互 打 分 , 由各 组 同 学 交 叉 打 分 的 方 法 , 采 再 最 准研究 出课程体系和的培养 目标 : 其次 , 要注重课程 目标 ( 专业培养 后 教 师 进 行 评 价 。 打 分 比例 按 照 平 时成 绩 ( 括 出勤 、 度 、 作 精 包 态 合 目标) 多元化 ;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 要 内容 兼顾 培养 目标的可持续发 神 )0 ,动手能力及思维 能力 ( 2% 包括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能 力 ) 展 要 求 : 程 结 构 能较 好 地 实 现 “ 课 高职 ” 课程 功 能 。 次 , 课 程 构 的 再 在 5 % , 合 报告 3 % 的 比例 进 行 。 O 综 0 建中 , 把握住高职教学理念 中“ 能力” 的内涵 。研 究以知识 本位构 建 综 合 实训 的考 核 主 要考 查 学 生 对所 学 知 识 的理 解 程 度 及综 合 运 工 作 能 力 标 准 : 加 强 实验 、 习 、 会 实 践 、 业 设 计 ( 文 ) 实 要 实 社 毕 论 等 用能力。 通过一个“ 大作业 ” 的方式进行技能考核 。 这里 , 又可分为两 践教学环节 , 保障各环节 的时间和 效果 , 把理 论教学 与实践教学摆 种 。 一 种 是现 场 考 核 , 考 试 现场 完 成 由老 师命 题 的考核 内容 , 由 在 再 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 , 才能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 发展 需要 的协 主考教师现场评分。 另一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甚 调 统 一 , 有 利 于社 会 发 展 , 有 利 于 个 人 潜 能 的 发 挥 , 实做 到人 既 又 确 至在一个学期 内完成 , 最后以“ 老师作 为评委 , 学生演示答辩 ” 的形式 尽 其 才 。 进 行 考核 。使 课 程 考核 真正 能 够 对 学 生 的知 识 、 力 、 质 进行 全 面 能 素 2 精 品课 程 建设 的 内容 突 出 了素 质 教 育 精 品课 程 建设 的主 要 内容 : 师 队伍 建 设 、 程体 系与 课 程 内容 测 试 评价 。 教 课 3 精 品课 程实 践 教 学 内容 和 体 系 的 改革 是 以素 质 教育 为 中 心 的改革、 教材 建 设 。在 先进 教 育 教学 理 念 指 导 下 , 要逐 步 建 设 一 支 以 培养 既具有一定理 论知识又拥有熟练 实际操作技 能的毕业生是 国家 教学 名 师 为核 心的 优 秀教 师 队伍 。 高 职 教 育 的根 本 任 务[ 4 1 。 21 教 师 队伍 建 设 . 我们 建设 了综 合 性 的 实验 实 训 中 心 , 中心 主 要有 基 础 技 能 实验 教 师 队伍 建 设 是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 第 一 要 素 。 教 育 部 明确 指 出 : 室、 食品检测 实训室 、 肉制品生产模拟实训室等 , 培养学生 肉制 品生 “双 师 型 ’ 师 队伍 建 设是 提 高 专 高职 教 育 教 学质 量 的 关 键 ” 因此 , ‘ 教 。 产技术的基本操作 技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肉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 要 逐 步 建 设一 支 以教 学 名 师 为核 心 的优 秀 “ 师型 ” 师 队 伍 , 们 双 教 我 为 操 作 前 的理 论 教 学 提供 感 性 认 识 。 采 取 的主 要 措 施有 : 开 展职 业 技 能 培 训 与鉴 定 ,使 实 践教 学 的 内容 与 国家 制定 的职 211 教 师 不 能 只具 有较 高 的理 论 水 平 ,还 必须 从 事 实践 环 节 .. 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1 5 1 。经劳动厅考核聘任 , 与肉制品N - r - 教 学 工作 , 实 际 工作 中锻 炼 提 高 。 同时 为 了加 强 科 研 水 平 , 教 在 鼓励 有 关 的 具 有 职 业技 能鉴 定 与考 评 资格 的教 师现 有 1 ,可 进 行 食 0人 师 参 加教 学研 究课 题 , 写教 学研 究论 文 , 加 科 学 研 究 , 学术 论 文 , 参 写 品检验工、 营养 配餐 员、 熟肉制品加工工、 化学检验工、 等多个工种的 攻 读 学位 。 中、 级工 考 核 鉴 定 , 均 1 66 ( 高 平 2 .% 因为 一 些 学生 一 人 多 证 ) 的毕 业 212 我 们 利 用漯 河 肉制 品 企 业 比 较 发达 的优 势 , 双 汇 集 团 、 .. 从 生取得了相应工种的职业 资格证书 ,部分学生能同时获得多个 岗位 汇 通 集 团、 基 公 司 等企 业 聘请 技 术 人 员 和 管理 人 员 到 学校 任 教 , 祥 缩 资 格 证 书 , 强 了就 业 竞 争 实 力 。 增 小 学校 教 育 与 生产 一 线 的距 离 , 为学 生 零距 离 上 岗提 供 了便 利 。 可见,精品课建设 中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 21 加 强 产 学研 合 作 教 育 ,建 立 或健 全教 师下 企 业 挂 职 实训 .. 3 只有处处做到 了以素质教育为 中心 , 以人为本 , 才能使课程 机制与考核标准 , 不断拓展校际、 校企、 所之间的合作。为此 , 院 与思想 , 校 我 真正成 为精品 , 才能使培养出来 的学生成为社会 的精品。 建 立 了食 品 生 物技 术 国 家级 实训 基 地 。 参考文献 : 22 精 品课 程体 系 的结 构 与课 程 内容 . …群慧.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I ] N. 中国教育报. 对 课 程 体 系 结 构 和 课 程 内容 的 改 革 是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 第 二 要 【l 光 明 . 等 职 业 技术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构 建 的探 讨 . 堰 职 业 技 术 学 2冯 高 十 素 。在 课 程 内容 设 置 上 要注 重 实 践 与理 论 课 程 的衔 接 、 呼应 和 配 合 , 院学报 2 0 ) 02 . 相 互衔 接 ( 或整 合 )逐 渐 深 入 。在 取 材 上 力 求做 到 先 进 、 颖 、 用 , , 新 实 【】 3罗三桂. 高职院校 实践 教学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J. 广东 工业大学学报 理 论联 系实 际。 { 社会科学版) 0 4( . . 0 .9) 2 221 培养 模 式 和课 程 体 系 _. [】 4王妙 . 高职课 程 “ 实践 型教 学 ” 改革 探索 . 上海 商学 院学 报.0 5 20.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这个词常常被提及。
有人觉得心理学神秘莫测,能够洞悉人心;有人认为心理学是解决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还有人将其视为一种玄学,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奥秘。
然而,真正的心理学并非如此简单和片面。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心理学呢?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理解、解释和预测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这意味着心理学不是依靠直觉、猜测或者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基础之上。
比如说,当我们想要了解人们在压力环境下的反应时,心理学家不会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或者经验来做出判断。
他们会设计精心控制的实验,将参与者置于特定的压力情境中,测量他们的生理指标,如心跳、血压,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如语言、动作,甚至分析他们的大脑活动,以此来获取客观、准确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心理学家才能得出关于人类在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结论。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
从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到我们如何学习、记忆和思考;从我们的情绪和情感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到我们的个性和人格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从人际关系中的互动和沟通,到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等等,都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以学习和记忆为例,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学习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习的时间和努力程度,还与学习的方法、环境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动机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且,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储和提取过程,它会受到遗忘规律、干扰因素以及情绪状态等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和影响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再比如,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心理学研究揭示了情绪的产生机制和表达方式。
我们知道,情绪不仅仅是内心的感受,还会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
而且,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与调和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与调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来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影响教育的有效性,更关系到教育理念的落实与发展。
然而,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时常显现,表现为理想与现实、规范与操作、科学与艺术等多方面的冲突。
理解这些矛盾,并寻求调和的方法,对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往往是对教育现象的抽象总结与归纳,涵盖了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等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为实际教育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却不一定能直接适用于每一个具体情境。
比如,某些教育理论强调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可能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难以落实。
另一方面,教育实践受到实际环境、资源、师资水平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理想的教学理论很难完全渗透到现实课堂中。
这种矛盾使得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理论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良好的教育理论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价值指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目标,优化教学策略。
比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角色,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可以激励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入这种理论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环境进行灵活调整。
或许班级规模较大、资源有限,教育者便需在实施这个理论时有所取舍。
反之,实践对理论的反馈同样至关重要。
教育实践所产生的丰富经验,可以为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素材。
许多教育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实践中的观察与总结,反过来,理论的产生又能促进新的实践模式的探索。
当实践中出现新的问题时,理论探讨也能迅速转向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因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既是矛盾又是互助,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动力。
为了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间存在的矛盾,首先需要增强教育者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教育理论,还应具备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
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鼓励教师深入理解理论背后的理念与逻辑,帮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找到理论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11小教1班 35号胡林玉提到班杜拉得观察学习理论,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即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的含义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
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言传:讲解、授课。
身教:亲手示范、以身作则。
形容苦口婆心的说,手把手的教。
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观察学习理论有其相似性。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特征,并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班杜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
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动作再现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60题)1、阿庆失去工作后,家庭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孩子在学校也遇到问题,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变冷淡,家庭生活出现危机。
阿庆把自己关在家里,对生活失去信心。
社会工作者帮他了解国家对于下岗、失业职工的政策,了解社区对失业者的具体照顾措施,帮助他走出家庭接受社区提供的免费再就业培训,也让其了解到国家对失业者相应的优惠政策。
这个案例说明了用()理论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A.认知行为B.生态系统C.精神分析D.增加权能【答案】 B2、小组工作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处于小组的()位置。
A.核心B.领导C.边缘D.主要【答案】 A3、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期望其成员对组织有坚定和持续的承诺,有良好的服务技术和能力,通过激励能获得较高的服务绩效等等,而这些期望需要通过()来实现。
A.计划B.组织C.领导D.人力资源管理【答案】 D4、王宁是一名初级社会工作者,居住在A社区,通过观察,王宁发现在A社区中,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女性一方面顾及家庭,一方面顾及工作,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使她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
王宁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她们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她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王宁所做的工作属于()。
A.社会救助B.心理健康服务C.家庭服务D.医疗社会工作【答案】 B5、孙红今年49岁,最近孙红感觉自己情绪波动非常大,性格也不如以前温和,经常为一点小事情和丈夫吵架,并且晚上失眠多梦,经常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睡着。
据此可以推断,孙红大概是因为经历()而引起的行为问题。
A.更年期B.老年期C.重大事件D.社会地位下降【答案】 A6、(2015年真题)“通过前几次的小组活动,我们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尽管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不当,但他们始终是爱我们的,他们是我们最信任的人。
大家也都认为,一时冲动.向自己父母说狠话、说重话是不对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想想办法,如何克制自己的冲动,改善与父母的沟通”。
第五章 科学理论的形成
第五章科学理论的形成第一节科学问题的确立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一、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3.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5.从社会需要中发现问题。
二、科学问题的选择——科研选题1、科研选题的重要意义第一,选题是整个科研程序的首要步骤;第二,课题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科研工作进展的速度、成果的大小乃至工作的成败;第三,正确地选择科研课题,决定了科研人员的主攻方向和进行此项工作所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2、选题的基本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从中能产生创新性的科学技术成果。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也是科研选题的灵魂。
科学性原则是指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
可行性原则是指选择课题时,必须要认真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是否可行,即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
需要性原则是指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造福人类,使社会和科学能从中获益。
3.科研选题的步骤(1)课题调研课题调研就是要求研究者对所拟课题的一般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作出描述和评论。
(2)课题选择课题选择阶段是根据课题调研结果,运用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若干个课题进行分析、筛选,确定一个最隹的课题。
(3)课题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要全面评价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性、必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以确保选题的正确。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一般请同行专家来研究评议。
第二节科学事实的获取一、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1.观察(1)观察--是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的特点观察并非消极的、被动的注视,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观察的重要特点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
思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思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主题:思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导语:在学习思想理论时,我们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
本教案将从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定义、相互影响、理论指导现实等方面展开论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
一、定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理论:指通过科学研究、实践所总结出的一套可以解释现象、指导行动的原则和规律。
现实问题:指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等各方面的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理论如何影响现实问题1. 理论的灵感:理论的发展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剖析获得要点。
理论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认知。
2. 理论的启示:理论可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理论的推广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并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3. 理论的指导:理论可以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帮助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和策略。
三、现实问题如何影响理论1. 现实问题的反馈:现实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会对理论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理论需要通过与现实问题的反复印证和调整,不断完善和发展。
2. 现实问题的验证:理论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只有经过与现实问题的碰撞与磨砺才能得到检验和识别。
3. 现实问题的创新:现实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往往可以促进新的理论产生与发展。
现实问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与动力。
四、思想理论如何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1. 价值导向:思想理论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价值指引和道义导向,帮助我们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
2. 范式引领:思想理论提供了一种思维范式和方法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3. 可行性分析:思想理论通过对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分析研究,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五、案例分析: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典型案例探讨通过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展示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结语:在本教案中,我们从定义、相互影响、指导作用和案例分析四个方面展开了对思想理论与现实问题联系的探讨。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刻影响了教育的实际实施效果与教育研究的理论发展。
教育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框架,而实践则是对理论的验证和反思。
两者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教育的创新与改进,还能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真实的基础。
教育理论的形成往往源于对教育实践的观察与思考。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进而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这一过程是理论构建的重要起点。
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学科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理论通过对学习者的认知特征、社会背景和情感发展的研究,构建出全面的教育框架。
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模式和发展需求,还指导课程设计、评估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教育理论来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设计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往往直接影响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若教育理论无法在实践中有效应用,便会导致理论的失效和飘浮。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不仅仅是被动的执行者,更是教育理论生成与修正的重要参与者。
透过实践反思,教师可以对教育理论进行评估和修正。
如果一种教育理论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探讨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为教育理论的创新提供宝贵的素材。
在这一互动中,理论与实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不断相互作用的动态体系。
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促使教育理论不断进行适应与创新。
例如,随着对教育公平与包容性教育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遭到挑战,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
服装设计师幼儿美术精品教案中班.
服装设计师幼儿美术精品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美术精品教案》第四章“生活中的美”,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服装设计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服装,让他们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如颜色、形状、图案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服装设计。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使其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创作。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服装、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漂亮的服装,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服装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如颜色、形状、图案等,并通过实物服装进行展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尝试为一名动画角色设计服装。
4. 独立创作(15分钟)每个幼儿领取一张画纸,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所学知识,为画纸上的角色设计服装。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服装设计师2. 基本元素:颜色、形状、图案3. 设计步骤:观察、想象、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你的家人设计一套漂亮的服装。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是小设计师”的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进行服装设计师教学时,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并运用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创作。
浅析“观察渗透理论”
浅析“观察渗透理论”作者:李雪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首先对“观察渗透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人们在观察中主要受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然后通过分析观察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对该理论进行了剖析,最后通过讲述人们由此观点产生的分歧指出“观察渗透理论”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观察理论相对主义逻辑证实主义【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42-01一、何谓“观察渗透理论”“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
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
“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
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指人类对自然现象不作任何人工的变革而进行的一类观察。
实验观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或事物人为进行积极干预后所进行的观察。
实验观察是一种比自然观察更强有力的认识手段。
汉森则认为:观察并非对物象“刺激”的消极的机械反应,而是受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使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可能把同一对象观察成不同的样子,其不同的程度相应于他们相互分歧的程度,理论差异小,则观察结果的不同也小,理论如果相对立的,则可能把同一对象看成不同的东西,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是首先在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所影响的,这种影响就渗透在观察中,他强调这种不同并不是观察者事后对其观察对象所做的解释不同,而是渗透在观察中的,这就是他的“观察渗透理论”。
二、观察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一)观察依赖理论观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渗透着理论。
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在科学的研究中,人们都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
科学观察基本上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科学观察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作出新的发现或检验已有理论或假说。
观察的技巧与理论知识
观察的技巧与理论知识观察的技巧与理论知识是进行有效观察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准确的信息,提供深入的洞察,并指导我们分析和解释观察结果。
在下面的回答中,我将阐述观察的技巧和理论知识,并给出一些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观察的技巧包括选择观察的对象、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重点、记录观察数据以及处理和分析观察结果。
理论知识则涉及人类行为、社会科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观察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读观察结果,并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选择观察的对象时,我们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例如,如果我们想研究儿童的社交行为,我们可以选择观察在幼儿园中相互交流的儿童。
然后,我们需要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时间、地点、采集的数据类型等。
例如,我们决定在幼儿园中观察一个星期,每天早上两个小时,记录儿童的言语交流和非言语行为。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观察的重点。
观察的重点是我们研究的焦点和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哪些方面是我们想要观察和了解的。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能关注儿童之间的友好互动、恶性竞争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记录行为。
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我们需要精确记录观察数据。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规范的记录表格或工具,并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观察数据可以包括定量数据(如儿童交流次数、笑容频率等)和定性数据(如儿童的表情、举止等)。
通过记录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分析和理解。
观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观察过程的重要一环。
处理和分析观察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图表制作、模式识别等方式进行。
我们可以采用编码和分类的方法来整理观察数据,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可比较和可分析的形式。
例如,我们可以将儿童的交流行为进行编码和分类,以便比较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理论知识在观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理论知识,我们可以解释观察结果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理论知识可以来自于社会科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精简修订版
2010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整理(修订版)一:名词解释1.生态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3.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4.范式: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
5.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GDP指标挑战的结果。
HDI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分别反映了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6.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7.汤浅现象:日本汤浅光朝确定了16到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兴隆期并描述了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指在某一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超过同时期全世界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总数的25%的国家,一个国家保持其处于科学中心地位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
近现代科学中心是不断转移的,转移的顺序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这5个国家进入和退出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不尽一致,但是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是80年左右。
8.默顿规范:1942年,默顿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9.对应规则:科学理论的结构在语言形式方面,可按从经验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验数据,往往就是仪器指针的读数;第二个层次是科学事实,它往往以定量的形式表达;第三个层次是科学定律,反映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第四个层次是科学理论,它们把科学定律组成一个复杂的演绎系统。
从观察到理论科学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从观察到理论科学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起点,而理论科学推理则是人类深入探索和解释现象的重要工具。
观察到理论科学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经历了一系列步骤,从观察中的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概念形成和理论建构,最后到预测和验证。
这个过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发现新的知识,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观察作为逻辑思维过程的起点,是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现象的最基本方式。
观察可以是直接的感知,也可以是通过仪器设备的测量和记录。
在观察中,我们通过感官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信息,也可以是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如温度、光强等。
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现象和问题,并激发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然而,仅凭观察所获得的数据是无法解释现象的,需要通过逻辑思维的科学推理来进行解释。
数据分析是观察到理论科学推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例如,通过分析气象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天气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健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可能的疾病风险。
数据分析使我们能够从观察到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后续的推理和理论建构提供基础。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概念形成和理论建构的过程。
概念是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方式,它帮助我们理解现象中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概念的建立,我们可以对现象进行命名和描述,并将其纳入到更高层次的理论框架中。
概念形成和理论建构需要依据逻辑思维的原则和规则,确保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证伪性。
例如,在生物学领域中,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概念化和理论化,形成了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等重要理论。
理论建构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建立的理论进行预测和验证。
预测是基于建立的理论,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推测。
预测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它有助于指导我们的行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验证是对理论的检验和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观察与理论关系
观察实验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
观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的辩证统一。
体现在:
1)观察和实验具有主观性,其主观性是由观察实验者所决定的:首先,观察实验属于实践活动,观察实验者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因而体现出主观性。
其次,根据观察渗透理论,科学观察活动并非是单纯的感性活动,它处处体现出科学理论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主观性。
2)观察和实验具有客观性,其客观性是由观察对象——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