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由心脏内膜表面感染微生物所致。

其特征性损害为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其间网络着丰富的微生物和中等量的炎性细胞。

最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腱索或心内膜的壁层部位。

二、分类(-)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中毒症状明显;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感染迁徙多见; 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中毒症状轻;病程数周到数月;感染迁徙少见;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三)其他还包括根据感染来源、感染病原体及受累部位等分别命名的分类方法,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出按照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将IE分为4类:左心自体瓣膜IE;左心人工瓣膜IE (瓣膜置换术后<1年发生称为早期人工瓣膜IE,术后›1年发生称为晚期人工瓣膜IE);右心IE;器械相关性IE (包括发生在起搏器或除颤器导线上的1E,可伴或不伴有瓣膜受累)。

三、病因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o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早期者致病菌约1/2为葡萄球菌,晚期链球菌最常见;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多见于年轻男性,致病菌常来源于皮肤,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四、治疗要点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为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用药原则为早期应用、充分用药、静脉用药为主、病原微生物不明时针对常见致病菌用药、已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时根据药物敏感程度选择抗微生物药;有严重心内并发症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五、资料收集及评估(一)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内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成人)" o(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发热,常伴有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痛。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
•抗生素应用的护理 •观察体温及皮肤粘膜变化 •正确采集血标本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 •大剂量:4~8倍以上体外有效杀菌浓度 •长疗程:至少6~8周 •静脉用药 •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
根据药物 敏感试验
•亚急性者首选青霉素 •真菌感染者选两性霉素B
❖焦虑
加强沟通 耐心解释 心理支持
重点
1.IE的病因 2.IE的临床表现 3.用药护理、血培养 标本采集
难点
IE的辅助检查、治疗 要点
导入情景
王女士,47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 2周前感冒后出现持续低热,T 38.5℃,睑 结膜见瘀点,手指和趾垫处有豌豆大小的红色痛性结 节。超声心动图:心腔内有一10mm大小的赘生物。 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工作任务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指导病人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录

概 述
护 理 评 估






/



概念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 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 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 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 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 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 常受累部位
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多鼓励、 安慰病人
潜在并发症:栓塞
•预防:正确、及时应用抗生素 •心脏超声见巨大赘生物的病人,绝对 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 •病情监测:观察有无栓塞征象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指导
用药指导
讲解病因、 发病机制 防寒保暖 加强营养 减少病原体 入侵机会
大剂量、长疗程 的抗生素治疗 侵入性操作预防 使用抗生素

34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34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55岁。

高血压病史。

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入院,拟根据血培养的结果选用对应有效的抗生素,其血培养结果中最可能检出的致病菌为A.肠球菌B.肺炎球菌C.流感杆菌D.链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E【解析】:考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病人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所致。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主要的治疗为A.抗微生物药物治疗B.支持治疗C.手术治疗D.激素治疗E.介入治疗【答案】:A【解析】:考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是治疗本病最重要的措施。

3.患者女性,22岁。

低热,消瘦,贫血,乏力5个月,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见二尖瓣叶10×8mm赘生物。

昨天突发性右侧肢体偏瘫,说话不清,右侧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升高,病理征阳性。

该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的最主要原因是A.脑栓塞B.肺栓塞C.冠状动脉栓塞D.肾栓塞E.微血管栓塞【答案】:A【解析】:考察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多发生于病程后期,但也有少部分病人为首发症状。

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如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及四肢。

脑栓塞的发生率最高。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推断为脑动脉栓塞。

4.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不包括A.中毒症状明显B.病情发展迅速,数天或数周引起瓣膜损害C.迁移性感染多见D.病原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E.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为敏感【答案】:E【解析】:考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应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采用萘夫西林、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静脉注射或滴注。

其余四项均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

5.患者女性,45岁。

过去无明确心脏病症状。

体检曾发现有二尖瓣轻度脱垂,但无自觉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一)发病情况
约占住院病人的1‰ 青年患者占多数,且男性病人较多 有基础心脏病者多 亚急性较急性多,约占2/3
近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及致病病原体已发 生了变化
复杂的先心病和未行修补术的室间隔缺损是引起 儿童感染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心脏隐患
新出现的院内心内膜炎:心血管介入,静脉高营养, 起搏器,透折分流等
• 主要诊断标准
2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 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 次要诊断标准(1)
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发热,体温≥38℃; 血管现象; 免疫反应阳性。
• 次要诊断标准(2)
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毒症状 病程进展 感染迁移 主要病原体
急性IE
亚急性IE
轻 数周或数月 少见 草绿色链球菌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学研究
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占30%65%)、亚急性IE中70%-80%由其所致;葡萄球菌(占 25%) ,急性IE中金葡菌超过50%
混合感染:多见于人工瓣膜,近年自体瓣膜也常见 霉菌性:近年明显增多,多见于人工瓣膜,静脉药瘾者 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罕见
脉瘤,脑脓肿,癫痫样发作 肾脏:肾动脉栓塞,肾炎,肾脓肿
辅助检查
(1)血培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95%阳性率
未经治疗亚急性患者,第一日间隔1h采血1次,其3次; 如无细菌生长,第2日采血3次后,开始治疗
已使用抗菌素者,停药2-7天,不发热时采血 急性者,于1-2h内采2-3次血后开始治疗 血标本量要足,必要时行特殊培养 确诊IE,需同一病原体2次以上阳性结果 尿液 血液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至心内膜、心瓣膜甚至大动脉内膜感染性炎症病变。

心内膜炎是指心壁内膜的炎症。

心脏瓣膜最常受累,其次为心腔内膜。

当心内膜炎的损害(赘生物)含有微生物时,则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这是一个总称,包括了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如急性、亚急性、人工瓣膜性感染),也包括了不同的病原(如细菌、酵母菌、真菌等)感染。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1)败血症表现:起病急,进展快,有高热、寒战、乏力等中毒症状。

(2)皮肤可有多形瘀斑和紫癜样出血性损害。

少数患者可有脾大。

(3)心脏表现:由于心瓣膜和腱索的急剧损害,在短期内出现高调的杂音或原有的杂音性质迅速改变。

常可迅速地发展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4)在受累的心内膜上,可附着大而脆的赘生物,脱落的带菌栓子可引起多发性栓塞和转移性脓肿,包括心肌脓肿、脑脓肿和化脓性脑膜炎。

若栓子来自感染的右侧心腔,则可出现肺炎、肺动脉栓塞和单个或多个肺脓肿。

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抽搐、偏瘫等。

(5)白细胞增加,进行性贫血,多次连续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2.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血培养易出现阳性致病菌,且化脓性细菌多见。

(3)超声心动图易发现心瓣膜赘生物,且可出现瓣膜损害:如连枷状瓣叶、腱索断裂等。

(二)诊断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是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病程多为急骤凶险,易掩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

其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须结合心脏超声心动图与血培养致病菌阳性可确诊。

治疗原则早期、大剂量、长疗程抗生素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如内科治疗疗效不佳,瓣膜病变明显,在缓解期争取手术治疗。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较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约占2/3。

其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无明显界限,在病理组织学有时也无法区别,但在临床上二者的基础病变、致病微生物、病程有所不同。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诊断
染 性 心 1.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内 膜 2.潜在并发症 栓塞。 炎
3.知识缺乏 缺乏血培养标本采集、预 防、自我保健知识。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
染 性 遵医嘱用药

内 膜 炎
1.物理降温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物 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及时记
5.具有耐心、细致、关爱病人的职业
素质。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概述
染 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心 IE)是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和邻近 内 的大动脉内膜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 膜 形成赘生物,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 炎 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
万~400万U静滴,1次/4~6小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遵医嘱用药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内 膜
①血培养后应及早应用杀菌性抗生素,剂量要 足,疗程要长,一般用药4周或以上。 ②青霉素为首选药。本病的大多数致病菌对青

霉 素 敏 感 , 且 毒 性 小 。 常 用 剂 量 为 1200 万
调口味,以增进病人食欲。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
染 性 (三)健康教育

内 膜
3.教育病人平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 腔和皮肤清洁,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病史;近期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史;是否有拔牙史;是否做过导尿、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有无静脉药物依赖。

2、评估患者是否有发热、心脏杂音、动脉栓塞等,有无心力衰竭、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等并发症。

3、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有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及其严重程度。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并保持病房安静。

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如有心功能不全,应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3、症状护理:(1)发热的护理:高热患者卧床休息,每 4 小时监测体温一次;体温过高时,多饮水;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出汗较多时应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和床单;配合医生选择血培养采血的最好时机,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如发现巨大赘生物,应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以避免赘生物脱落造成动脉栓塞。

密切观察栓塞表现,如偏瘫、失语、动脉搏动消失、腰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一旦出现栓塞,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及抢救。

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严格按照时间用药。

5、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稳定情绪。

加强家庭支持系统,使患者获得家人及亲属的更多关心与鼓励。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

2、嘱患者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安排休息。

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

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

3、教会患者自我监测体温变化,有无栓塞表现。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为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一、病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亚急性病例至少占2/ 3以上,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以心脏瓣膜病为主,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1.感染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呈弛张性低热,一般不超过39℃,午后和夜间温度较高,常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

急性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

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

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2.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脑栓塞最常见。

与赘生物脱落有关,且以抗生素治疗前2周内发生率最高。

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继而可发展为肺坏死、空洞,甚至脓气胸等。

3.体征:大多数有病理性杂音,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

此外还有贫血、脾大等,部分病人可见杵状指(趾)。

周围血管征:①瘀点: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多见;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③Osler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④Roth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4.并发症(1)心脏并发症:心力衰竭为最常见并发症,由瓣膜关闭不全导致,以主动脉瓣受损病人最多见。

其次可见心肌脓肿、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化脓性心包炎等。

(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一般见于病程晚期,多无自觉症状。

(3)迁移性脓肿:多见于急性病人,常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4)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瘤、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和脑出血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 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 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2)嘱患者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温度和湿度,温度20~22%,湿度50%~60%,房内空气清新,利于呼吸,并保持安静。

(3)记录出入水量,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是否出现气短、夜间不能平卧或双下肢水肿。

(4)如果患者尚未发现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应积极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鸡蛋、酸奶、肉等,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鼓励患者多饮水;如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限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控制输液速度,记录出入水量。

(5)如出现新的期前收缩、心动过缓、一度或二度文氏现象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注意观察。

出现频发或多源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等严重心律失常应进入监护室。

(6)患者卧床休息时,允许进行一些自我护理,如翻身、洗漱、进食以及一些轻微的自娱活动如看报、听广播等。

(7)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避免因便秘而加重心脏负担。

2.心理护理(1)耐心解释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配合医师做好实验检查。

(2)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并对其主诉采取同感性倾听,避免病人因心理因素而加重痛苦。

(3)音乐疗法:每日2次,每次听45分钟音乐,音乐选择多为通俗舒缓音乐。

(4)心理调节:大脑放松入静,排除头脑中杂念。

3.治疗护理(1)体温在38℃以上者遵医嘱抽血做培养,予以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出汗多时可在衣服和皮肤间垫软毛巾,潮湿时及时更换,必要时使用退热剂。

(2)遵医嘱准确、按时给予抗生素。

因治疗时间较长,尽量实用留置针穿刺。

(3)若患者主诉头痛、胸痛、腰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出现意识障碍、尿量减少,应高度警惕是否存在栓子脱落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4)因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可能带来真菌感染,应经常检查患者的口腔颊部和舌面,观察是否存在白色斑块,建议患者多漱口,并做好口腔护理。

4.用药护理(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如果突发心衰,即予端坐位、下肢下垂、湿化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症。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并记录。

2、观察心功能情况。

3、并发症观察:心力衰竭、动脉栓塞。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每4小时测量体温。

体温在38℃以上者,遵医嘱抽血做培养,予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

2、体位: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

3、饮食:若患者未发现脏器功能衰竭,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如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限制盐和水的摄入,控制输液速度,记录出入量。

3、药物观察:因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可能带来真菌感染,注
意口腔护理;
降温药和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刺激,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4、预防并发症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5、心理护理:心理调节,音乐疗法。

【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自我监测体温,注意有无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诊。

2、告知病因与发病机制,坚持足够疗程的抗生素治疗。

3、注意防寒保暖,坚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

而动静脉痿、动脉樱(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狭窄处的感染虽属于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原体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并侵袭心内膜。

(2)心瓣膜异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

(3)防御机制的抑制: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

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病原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等。

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溃疡形成,故又称为溃疡性心内膜炎。

此类心内膜炎起病急剧,多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其中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化脓链球菌。

通常病原菌先在机体某局部引起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骨髓炎、痈、产褥热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肿瘤、心脏手术、免疫抑制等)病原菌则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

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或侵犯二尖瓣。

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先天性血管病。

【临床表现】(一)症状1.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表现为低热,热型和热度多变。

发热可能不是首发症状,但一般起病24~48小时,体温即升高。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伴寒战和盗汗。

2.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如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痛等。

(二)体征1.心脏杂音90%的患者有病理性杂音,主要由于基础心脏病和心内膜炎致瓣膜损害所致。

急性者较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及产生新的杂音。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要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要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要点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IE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者主要有草绿色链球菌引起,其感染主要侵犯已有病变的心脏瓣膜,其次为有先天性缺损的心内膜。

发病主要因素1.瓣膜内皮细胞受损:正常瓣膜内皮细胞可抵抗血液循环中的细菌粘附。

血液湍流、导管损伤、炎症及瓣膜退行性病变,可引起瓣膜内皮损伤,使内皮下基质蛋白暴露,组织因子释放利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等聚集,形成血栓及赘生物。

2.短暂菌血症:暂时性菌血症,循环中的细菌定居在无菌性赘生物上即可发生心内膜炎。

临床表现1.发热:是最常见的表现,亚急性者驰张热,急性者可有高热寒战;2.心脏杂音;3.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近年也不多见;瘀点;指指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roth斑,Janeway损害。

4.动脉栓塞;5. 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贫血较为常见,脾大占15%~50%。

6.并发症:(1)心脏并发症,心衰最为常见(2)细菌性动脉瘤:受累动脉依次为近侧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动脉。

(3)迁移性脓肿:常发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4)神经系统并发症:约1/3的病人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如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瘤、中毒性脑病等。

(5)肾脏并发症:大多数病人有肾损害,包括肾动脉栓塞和梗死、肾炎、肾脓肿等。

辅检血培养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药物敏感试验可为治疗提供依据。

尿液检查可见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进行性贫血较为常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血沉升高。

免疫学检查25%的病人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80%病人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病程大于六周者50%类风湿因子阳性。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帮助诊断。

任务8: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任务8: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一、护理评估-辅助检查
1、血常规:进行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WBC轻度
升高、ESR增快。 2、血培养:最重要的依据 3、尿液:轻度蛋白尿、血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 4、超声心动图:赘生物
病原菌不明时,急性者选 一、护理评估-治疗要点 用针对金葡菌等广谱抗生 素 治疗要点 亚急性者,选用针对链球 菌的抗生素 1、抗微生物治疗原则 早期,大剂量,长疗程,疗程至少6~8周,达体外有效 杀菌浓度的4~8倍以上,静脉给药
3、动脉栓塞 任何部位 常见于:脑、心、脾肺、肾、肠系 膜和四肢 4、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贫血、脾大、杵状指(趾)
一、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4、周围体征 瘀点、指(趾)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Roth 斑、Janeway损坏
Roth点:为视网膜的卵圆
指(趾)下线状出血
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
Je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 底直径1~4mm的出血性红 斑,主要见于急性者。
2、其他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长期发热使机体消耗过 多有关 焦虑:与发热、出现并发症、疗程或病情反复有 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急性意识障碍:与脑血管栓塞有关
3、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1)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间隔1h采血1次,共3 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一、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1、发热:最常见
(1)急性:呈暴发性败血症,高热寒战,常突发心力衰竭. (2)亚急性:起病隐匿,弛张热(不超过39℃),可全身
不适,食欲不振,伴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痛,体重减轻等;
2、心脏杂音:病理性杂音,急性者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
质的变化,如粗糙、响亮或呈音乐样。

内科护理学-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瓣膜是最常受累部位。

一、病因及分类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菌球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多见。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热--最常见
2.非特异性症状
脾大、贫血、杵状指/趾
3.动脉栓塞
脑栓塞的发生率最高。

学会判断:
肺栓塞:突发胸痛、气急、发绀等
脑血管栓塞:突然出现头痛、失语、吞咽困难、肢体感觉障碍等
肾栓塞:出现肾区疼痛、血尿等
(二)体征
周围体征--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

①淤点
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③Roth斑
④Osier结节
⑤Janeway损害
(三)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
心力衰竭--最常见并发症。

2.栓塞
三、辅助检查
1.血培养--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确诊
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

四、治疗原则
1.抗微生物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充分、大剂量、长疗程、静脉给药为主,选用杀菌性抗生素。

2.药物选择
青霉素--首选
五、护理措施
正确采集血标本
(1)亚急性:
未开始治疗的---第一日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已用过抗生素---停药2~7天后采血。

(2)急性--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

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老年健康服务《2-8-3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老年健康服务《2-8-3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一、概述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心脏内膜外表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

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二、病因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

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所致。

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细菌较少见。

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少见致病微生物。

三、临床表现1、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症,除有些老年或心、肾衰竭重症患者外,几乎均有发热。

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病症。

可有弛张性低热,一般<39℃,午后和晚上高。

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常见。

急性者呈爆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

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

2、心脏杂音80%~85%的患者可闻心脏杂音,可由根底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

急性者要比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瓣膜损害所致的新的或增强的杂音主要为关闭不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心内膜炎起病时仅30%~45%有杂音,随瓣膜发生损害,75%~80%的患者可出现杂音。

3、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近年已不多见,包括:①淤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常见,病程长者较多见;②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③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④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者;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为血小板和纤维素团
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一、病因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
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亚急性病例至少占2/ 3以上,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以心脏瓣膜病为主,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1.感染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呈弛张性低热,一般不超过39℃,午后和夜间温度较高,常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

急性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

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

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2.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脑栓塞最常见。

与赘生物脱落有关,且以抗生素治疗前2周内发生率最高。

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继而可发展为肺坏死、空洞,甚至脓气胸等。

3.体征:大多数有病理性杂音,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


外还有贫血、脾大等,部分病人可见杵状指(趾)。

周围血管征:①瘀点: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多见;②指(趾)甲下线状出
血;③Osler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④Roth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4.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心力衰竭为最常见并发症,由瓣膜关闭不全导致,以主动脉瓣受损病
人最多见。

其次可见心肌脓肿、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化脓性心包炎等。

(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一般见于病程晚期,多无自觉症状。

(3)迁移性脓肿:多见于急性病人,常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4)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瘤、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和脑出血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5)肾脏并发症:大多数病人有肾损害,包括肾动脉栓塞、肾梗死、肾小球肾炎和肾脓
肿等。

1患者男,38岁。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失语、吞咽困难、瞳
孔大小不等、神志模糊,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A.脑栓塞B.肾栓塞
C.肺栓塞D.脾栓塞
E.肝栓塞
三、辅助检查
1.血液:血培养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有价值的
方法。

血常规检查见进行性贫血,白细胞轻度升高,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2.尿液:可见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

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
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3.免疫学检查:可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出现免疫复合物。

病程超过6周以上
的亚急性病人可检出类风湿因子阳性。

4.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为首选,必要时可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提高病变
的检出率及准确性。

四、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原则: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地应用杀菌性抗生素,一般需要达到体外有效
杀菌浓度的4 ~ 8倍以上,疗程至少4 ~ 6周,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

病原微生
物不明时,以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2.药物选择:青霉素可作为首选药物。

联合用药以增强杀菌能力,如采用庆大霉素或
氨苄西林等。

3.手术治疗: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心脏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耗过多有关。

3.焦虑:与发热、出现并发症、疗程长或病情反复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栓塞。

5.急性意识障碍:与脑血管栓塞有关。

六、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心脏杂音的部位及强度、性
质的变化;评估病人有无皮肤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和Janeways损害等及消退情况;重点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等。

①病人突然出现胸痛、气急、发绀和咯血等症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出现腰痛、血尿
等考虑肾栓塞的可能;②病人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失语、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抽搐或昏迷征象时,警惕脑血管栓塞的可能;③出现肢体突发
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考虑外周动脉栓塞的可能。

2.一般护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整洁。

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呼吸道、皮肤感染。

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食欲,补充营养。

每4 ~ 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准确记录。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记录降温后的体
温变化。

给予病人高热护理,如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床单、被套,避免频繁更换衣服而导致受凉,可在病人出汗多时在皮肤与衣物之间垫柔软毛巾,并及时更换。

3.正确采集血标本
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
~ 7天后采血。

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立即安排采血,在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
1次,共取3次血标本后,按医嘱开始治疗。

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
升高时釆血。

每次釆血10 ~ 15ml①,同时作需氧和厌氧的培养。

告知病人
及家属暂时停用抗生素和反复多次抽血的必要性,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5.抗生素应用的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严格按时间、剂量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并注意保护静脉。

七、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

在施行口腔手术如拔牙、扁桃
体摘除术、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泌尿、生殖、消化道侵入性诊治或其他外科手术治
疗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生活指导: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以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3.病情监测:帮助病人掌握自我监测方法,如体温变化,有无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访。

★急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亚急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脑栓塞最常见。

★青霉素是治疗心内膜炎的首选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