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刀剑的命名规则

合集下载

浅谈日本刀之“打刀”、“太刀”与“肋差”

浅谈日本刀之“打刀”、“太刀”与“肋差”

浅谈日本刀之“打刀”、“太刀”与“肋差”太刀和打刀(也就是现在日本刀剑界所说的“刀”),说到底其实是日本刀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不同形态。

太刀(Tachi)专为骑兵战而设计。

一般较“刀”为长,刀身弧度(“反”)较大。

太刀沒有硬性规定的佩戴方式。

不过为了方便骑兵抽刀砍杀地面上的敌兵,太刀一般都是以边锋朝下的方式佩戴,并吊在腰帶以下。

而打刀或者说刀(Katana)专为步兵战而设计,一般比太刀短,刀身的弧度也较平直。

为求达到最快的拔刀速度,传统上“刀”都是以边锋朝上的方式佩戴,刀鞘插在腰带里。

但是,单纯从长度来区分的话,打刀与太刀并不容易区别。

虽然一般来说,太刀比打刀要长,可是也不排除有例外。

但是打刀与太刀是有明显区别的,那就是刀的铭文的所在侧不一样。

通常带刀时,刀铭应当向着外侧,此时,若刀刃向上,就是打刀;若刀刃向下,则是太刀了。

(见上图)。

武器的发展变化,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特别的军事需求。

打刀代替太刀也是因为时代的需求。

在古坟时代到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之前(古坟时代——707年),日本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弧度,而是直刀的样式,利于步战。

因为当时无论政治制度、科学技术还是文化艺术都深受天朝影响,刀剑制作技术自然也不例外。

这段历史可以从日本正仓院馆藏的直刀里得到印证。

当时唐朝出口到日本的刀剑称为“唐大刀”,而日本山寨的刀剑称为“唐样大刀”。

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当时处于武士扩权时期,战斗方式主要由步战改为马战,直刀在骑马战斗中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于是日本刀由直刀逐步改变为刃长较长的弯刀,也就是“太刀”。

当时武士出征所需要的刀剑、弓矢、马具大多都是自备。

基于适合自己使用的出发点考虑,刀剑等武具都是量身定做的。

为了彰显格调,武士们无不尽力追求尽量完美的作品。

同时由于骑兵马战的流行,造型适合劈砍的弯形刀刃应运而生,刀刃造形由直刀时代的切刃造进入镐造时代。

现存的平安期刀剑绝大多数是太刀。

日本刀的分类——图解篇

日本刀的分类——图解篇

日本刀的分类——图解篇〔上〕刀剑的分类,首先如左图所示。

在这里所见到的太刀的形状据说是在平安时代完成的,但镰仓时代中期的文献中已经有打刀的记载。

相对于重武装时所佩带的太刀,轻武装时所用的刀剑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名称。

刀和太刀的区別是:当刀是刃向下佩于腰间的时候,刻在茎上的作者铭处于外侧的刀称之为太刀。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

比如备中清江的刀匠以及丰后国行平等人,可能是因为处于只制作太刀的时代的关系,将铭刻在了刀的铭所刻的地方,因此这种刻“刀铭”的太刀,铭是刻在内侧的。

在“新刀期”的肥前国忠吉一派还有刻有“太刀銘”的刀。

此外,当太刀在磨过后变短,只能作为刀使用的时候,哪怕有太刀铭也同样称其为刀。

另,薙刀也曾称为长卷。

其次,请看下图,从制造法(造込)来分类,是指把太刀、刀、短刀等以外形来分类。

大半的太刀、刀是镐造,短刀是平造。

凡是镐造的上品,有以下三个条件:“不弯、不折、善切”。

可以说这种铸造形式,合理地满足了这几个相矛盾的要求。

切刃造(きりはづくり)是一种古老的形式。

正仓院的大刀和伊勢神宮的刀剑都是这种形态。

锋两刃造(きっさきもろはづくり)在这里是用短刀的照片来表现的。

在正仓院有作为平家重宝的代表性遗物“小乌丸”。

两刃造(もろはづくり)是以剑为代表的造法,正如字面意义,刃是两面的。

冠落造(かんむりおとしづくり):除了刀尖和茎部以外中间的部分打造得极其纤细,主要是为了美观。

おそらく造,是幕末名工源清麿的名作。

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切先(又称为锋),见下图,这种分类在刀剑的鉴定上是极其重要的依据,可以表现出时代的变迁,以及地域刀匠们的特征。

在古代,大和、山城的太刀多是小切先。

镰仓时代则是中切先,在蒙古袭来时的文永之役(1274)、弘安之役(1282)的时候则流行猪首切先,南北朝时代主要流行大切先。

第四种是茎的分类,见右图,茎(なかご)也就是指刀剑的柄的部分。

然而通常,柄是指“拵”(こしらえ,即正式的刀装具)和“白鞘”(しらさや,是指通常情况下存放刀的刀装具)的柄。

武士刀种类

武士刀种类

日本刀种类的称呼及简单说明[分享]日本刀种类的称呼及简单说明[分享]本人在一日本网站上看到的,觉得比较有用,所以翻译出来与大家共享。

关于日本刀的用语集日本刀的种类:剣(TURUGI)直刀(没有弧度,注:弧度在用语里是“反り”),单面有刃的叫【刀】,双刃的话就叫【剑】。

但是,在上古时期,并不是说剑一定要双刃的。

太刀(TACHI)太刀的名称起源于日语中"断ち"(TACHI),也就是可以斩断敌人的刃器。

在直刀时代曾有用【横刀】【横剑】的文字来表现过。

到了平安时期,太刀的刀身弧度很大,佩戴时刀刃朝下,用金属吊扣吊在(佩在)左腰部。

太刀长度一般在2尺以上,特别加大的称之为大太刀。

平均在2尺7、8寸左右的太刀相对比较多,在合战记载中,4尺、5尺甚至于7尺3寸的大太刀也有过登场,那些是根本不能佩戴的,所以都是背着或扛着的。

长卷(NAGAMAKI)也可以称为长太刀、野太刀、中卷、阵马刀。

刀身长度在2~3尺,柄的长度是从持刀者的耳朵开始到地面的垂直长度。

该太刀的茎做得很长,有刀锷,并有防滑的皮柄卷。

这种刀在战场上多用于斩切战马、足轻的腿,以撂倒敌方为目的,所以在上杉家也称该种刀为"馬の脚払い"(撂马脚)。

其实象这种长柄的刀差不多可以叫作【薙刀】了,但当时这个时代还没有【薙刀】这个称呼。

薙刀(NAGINATA)也可以写成长刀、眉尖刀。

柄长,刀幅宽,帽子部分有很大弧度的兵器,从平安末期到室町中期达到了使用盛行时期。

“薙刀没有斩技”这个说法主要是因为该种刀只有以横扫为主要攻击手法,没有斩下的手法。

江户时代,成为了习武女性的主要武器,衍生出了鈴鹿流、静流、正木流等流派。

打刀(UCHIGATANA)自火枪等火器传来以后,甲胄武具有了很大的变化,插在腰带里的“打刀”取代了佩戴在腰上的太刀。

太刀由于刀刃朝下,在拔出同时进行斩的动作非常困难,而如果用刀刃朝上,并插在腰带里的刀,用一个动作就可以做到。

日本刀鉴赏入门:日本刀装具及名称简介

日本刀鉴赏入门:日本刀装具及名称简介

日本刀鉴赏入门:日本刀装具及名称简介日本刀的鉴赏体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庞大得有点吓人的体系,几乎所有与刀相关的东西,都形成了一套可以独立评判与鉴赏的标准和体系。

譬如日本刀的配件和外装,看着好象不起眼,但实际却是个极复杂的体系,且有相当部分配件是独立的收藏门类。

像著名的索斯比拍卖行,就经常举行日本刀镡的拍卖专场,一块不起眼的铁镡,身价几万美元是很常见的事,而有些收藏家拥有的刀镡数量,甚至以万计。

因此真正热衷于收藏和研究日本刀的人,几乎没谁敢说出诸如“我都知道”这样的话,所谓看得越多胆子越小,就是如此了。

侍魂:霸王丸下面,我将对日本刀的外装和配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几乎这里提到的每一样东西,如果真的深入下去,大约都足够单独写一本书甚至是一套书出来,那才能叫介绍清楚,而且还不能说是完全介绍完毕了。

所以,我只能,也只敢说是简介,而且真的是简得不能再简的介绍。

侍魂:柳生十兵卫“拵”(Koshirae)和“白鞘”(Shirasaya):“拵”一般来说是指刀身与刀柄、刀鞘等刀装具装配完毕的形态,但按照装配方式不同,还可以细分为“拵”和“白鞘”(Shirasaya)两种。

通常而言,日本刀的刀鞘和手柄都是木制品,包括白鞘,一般都使用朴木。

但是也有一部份刀剑的全部装具都用金属制作,譬如用铁、“山铜”(Yamagane——粗质的铜)、“素铜”(Suaka——淡红色的纯铜)、“赤铜”(Shiakudou——黑紫色的金铜合金)、“四分一”(Shibuichi——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成份为银的铜合金,呈灰绿色)等。

图:饰有德川家纹图案的银制刀装短刀,刀由名匠米泽住赤间纲信制作,应该是与德川家族有关的传世品(华诺美术刀剑提供)。

事实上,“拵”也分为很多种。

以刀(日本刀分类里,如无特指,刀一般是指刃长两尺以上的刀)为例,从刀的形制分,至少有“太刀拵”和“打刀拵”两种。

在这两种之下,按“拵”的形式又可再分为多个品种,如“太刀拵”中有“饰太刀拵”“兵库锁太刀拵”等,“打刀拵”里有“突兵拵”等等,其具体形式异常繁复,不能尽数。

日本三十一名刀

日本三十一名刀

日本三十一名刀1. 五郎入道正宗:日本第一的名刀,以作風豪華著稱。

為鎌倉名工匠正宗的代表作。

2. 伊勢千子村正:被稱為"妖刀村正"德川家康的祖父就是死於這把刀下;家康的長子切腹時的介錯刀,也曾在統一天下的關原之戰傷過家康的手,對德川一族來說,確實是一把名副其實的"妖刀"!3. 菊一文字則宗:新撰組一號隊長沖田總司的愛刀,傳說刀身泛藍光,殺人不見血;沖田曾為此刀害死一名隊員,而那名兇手也成為了唯一死在此刀下的亡魂,因為沖田執行任務都不帶這把刀,可見這把刀的珍貴程度了。

4. 長曾彌虎徹:新撰組總長近藤勇的愛刀。

他有一句名台詞:今晚的虎徹正渴求飲血!但此刀在明治元年近藤勇被處死後便下落不明了。

5. 和泉守兼定:新撰祖副長土方歲三的愛刀。

此刀冠上的"和泉守"乃是古刀匠才能做的珍貴官位。

6. 陸奧守吉行:阪本龍馬的愛刀。

也是新撰組最後組長相馬主計的配刀。

7. 備前長船長光:備前長船兼光受足利將軍委託所製。

在試刀的時候漂亮的將鎧甲一刀兩段!長船兼光此後便一躍成了名刀匠。

8. 同田貫正國9. 孫六兼元三本杉10. 藤原朝臣村正11. 五郎入道正宗12. 童子切安綱:源賴光在丹波大江山砍死酒吞童子的刀13. 大典太光世14. 鬼丸國光15. 三日月宗近16. 數珠丸恒次(12-16合稱為天下五劍)17. 加賀清光:沖田總司另一把愛刀,沖田總司出任務時代這把刀,而不帶菊一文字。

18. 播州住手柄山氏繁:新撰組二番隊組長永倉新八的愛刀19. 擾州住池田鬼神丸國重:新撰組三番隊組長齋藤一的愛刀20. 江府住興友:新撰組十番隊組長原田左之助的愛刀21. 越前康繼22. 崛川國廣(21-22為土方歲三的配刀)23. 攝津國助人鬼人完國重:新撰組第三組組長齋藤一的配刀。

24. 桔梗仙冬月25. 九字兼定26. 名物有樂來國光27. 五字忠吉28. 津田越前守助廣29. 大般若長光30. 日光助真31. 和泉守藤原兼重:宮本武藏的配刀。

日本武士刀之数珠丸恒次

日本武士刀之数珠丸恒次

日本武士刀之数珠丸恒次此为日莲上人于甲斐国(山梨县)身延山开山之时山下的信徒所进献之太刀。

据《享保名物帐》的记载,上人经常佩戴此太刀,并在刀柄上缠上念珠将其作为“破邪显正之剑”,由此而得到了“数珠丸”之称呼。

日莲为寻求隐居之地而来到身延山是在文永11年(1275),名物帐上所记的“山下之信徒”则应为“大檀那波木井三郎实长”。

人间国宝天田昭次作以播磨国三方山砂鉄作为“日莲上人三遗物(袈裟、中启扇、数珠丸)”之一,数珠丸被日莲的门徒所崇拜,但却在享保年间(1716~1736)于身延山失去了踪影(没有资料显示其究竟是被盗了还是被送人了,难道数珠丸就这么简单地被。

不会吧)。

直到大正9年10月,居住在兵库县尼崎市的杉原祥造声称发现了遗失百年之久的数珠丸,并于次年的大正10年5月排场盛大地召来了新闻记者发表了消息。

杉原显得相当绅士,认为“此名刀不可归为自己私有之物”,希望“身延山能接受日莲上人的遗宝”。

不过,不知为何身延山(久远寺)并没有接受此刀(不认同其为真品),结果最后是尼崎的本兴寺将其收藏作为该寺的重宝。

此刀亦为天下五剑之一。

人间国宝天田昭次作以播磨国三方山砂鉄说起来,经常会有人问道:“数珠丸恒次到底是不是古青江(刀锻冶)的作品呢?”,在查阅了各种书物之后,现在的看法是:被土浦藩主土屋相模守子爵家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的铭为恒次之太刀,有着青江派特色的大筋违鑢目,佩里的目钉孔下,在中央刻较大的二字铭等等,这才是“古青江派恒次”作品的明显特征。

人间国宝天田昭次作以播磨国三方山砂鉄可是,那柄数珠丸恒次,在佩表刀镡下栋寄处有二字铭,鑢目切,精良之地铁并非缩缅肌,再加上丁子映纹淡立,实在无法认为其是古青江派的作品。

倒是有人认为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古备前正恒(刀锻冶)之子恒次(刀锻冶)的作品,他所活跃的时代是镰仓初期,所以次太刀倒不如说是镰仓初期之刀锻冶、古备前恒次的作品。

腰反高,踏张,生茎,切先为细栗尻,鑢目切,目钉孔一处。

日本刀的有哪些专有名词

日本刀的有哪些专有名词

日本刀的有哪些专有名词日本是个仪式感很强的国家,很多文化习俗都被赋予了其专有名字,而著名的日本武士刀,又怎么能缺少专有名词呢。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日本刀的有哪些专有名词,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表与里】日本刀中所谓「表」与「里」的概念,可以一支刀的佩带方式做简单区分。

以正常情况下刀佩带在左腰位置,右手拔出为例,刀靠着身体的一面为里,朝外的一面为表。

所以,从佩带方式就可看出,太刀的表与里,跟打刀、胁差、短刀的表与里正好相反。

那有人问了:薙刀拿在手上的,它的表里怎么分?枪呢?剑呢?回答如下:三角枪的话,有镐一面为表,平的一面为里。

其他,有刻刀工铭的一面为表,另一面为里。

若都无铭呢?那¼¼ 兄弟你掏个硬币出来抛一下吧!这就说到了看铭判表里。

刀工锻刀完成之后,通常将自己的名号——刀工铭刻在「表」面,而记录此刀制作年代日期的「年纪铭」则通常刻在「里」面,所以对刀的描述中经常可以看到「表铭」、「里铭」的说法,根据刀铭刻在哪一面来区分刀的表里,也是判断刀条属于太刀还是打刀的一个简单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刀是两人合作,两个作者的铭会分打两面。

此外,新刀期肥前国忠吉一派,无论太刀打刀都惯用太刀的铭法,需要注意,不要看到肥前国忠吉、忠广等人的切铭就认为一定是太刀,此时要依靠对刀姿的观察结果来判断会更为准确。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目钉孔】用于穿过目钉,将刀茎与刀柄紧密固定。

古刀往往有多个目钉孔,多是由于刀茎被截短,以及更换刀装改变握持重心的需要。

穿过目钉孔固定刀柄与刀茎用的目钉,则由干燥的竹子削制而成,一头稍细,穿入角度略微上翘,利于在斩劈时更好的固定刀茎而不容易松脱。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鑢目】刀工在刀茎上锉出不同方向的纹路,目的是增强刀茎与柄之间的摩擦力,令刀茎固定的更加牢固。

古刀的鑢目锉法较简单,往往只是平行锉出「切鑢」或是朝某个方向斜锉出「筋违」,更早时也有用工具在刀茎表面「铲锄」出浅的沟槽,或用小锤槌出凹凸不平来增加摩擦力,称为「槌目」。

日本刀的刀型

日本刀的刀型

龙泉御剑堂 日本刀的刀型设计:
造邊(Tsukurikomi)
即是刀身形狀的設計,分類如下:
菖蒲造(Syoubudukuri)
「鎬地」直通整過刀身,沒有「橫手」,刀身外形似菖蒲葉,因而為名。

鎬造(Syoubudukuri)
鎬筋」為「橫手」的起點,為最常見的設計。

兩刃造(Morohadukuri)
即是前後皆為利邊的雙刃刀劍。

片切刃造(Katakirihadukuri)
單斜面開鋒。

平造(Hiradukuri)
刀身有如平面一塊,沒有可見的「鎬筋」和「橫手」。

"Osoraku" 造(Osorakudukuri)
名匠「島田助廣」的短刀。

「橫手」在刀身中間,「切先」佔去刀身的一半。

刀身刻有"Osoraku" 的字樣,有"奇怪" 的意思。

冠落造(Kanmuriotoshi)
刀身上半段的「鎬地」被削薄為「菖蒲造」的形態(連「切先」亦被削薄)。

鵜首造(Unokubitsukuri)
類似「冠落造」,不過「切先」保留原來的厚度。

切先兩刃造(Kissakimorohadukuri)
「切先」前後都有利邊(即是雙刃「切先」)。

這種雙刃「切先」可以佔去半個刀身。

日本武士刀的专门名词,你知道多少尼!

日本武士刀的专门名词,你知道多少尼!

日本武士刀的专门名词,你知道多少尼!日本刀的专门名词虽然很想偷点懒,然而考虑再三,在开始介绍正题之前,还是不得不先将各种日本刀的常见分类与常用名词介绍一番,以免部分刀友在阅读时产生过多不解与歧义。

同样的,对日本刀鉴定鉴赏方面的一些专门描述也不得不提前在这章之后进行介绍。

各位对日本刀的基础知识已有充分了解的刀友,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过,谢谢~特别指出:在本文中通常提及的兵器长度,都指刃长,而不包括柄的长度,莫忘!日本刀的简要历史时代划分:奈良-平安-镰仓幕府-南北朝-室町幕府-安土桃山(丰臣秀吉)-江户幕府-江户末期-明治-大正-昭和(二战)-昭和(战后)-平成日本刀外观尺寸的各种特征名词【反】指日本刀刀身弯出的弧形,。

反的大小,是从刀尖到刀鎺(夹刃)前缘连出的直线到刀背弧线最高点(反位)的垂直距离,根据这个最高点(反位)所在的部分来区分反的姿态,刀身越弯,反值就越大。

通常所说的「反高」、「强反」、「反深」,都是指弯曲弧度大,张力十足的刀身形态。

反位在刀背弧线下半段靠近刀鎺的称为「腰反」;反位在刀背弧线1/2 位置附近的称为「京反」(因当时日本京都刀工的作品多见此反姿,故名),又叫「中反」,又因这种反姿的刀身弧形看起来前后较对称,形如神社前面山门上常栖立着许多鸟类的弧形门楣,所以又被称为「鸟居反」、「华表反」。

反位在刀背弧线前半段的,称为「先反」。

此外还有「内反」,见于短刀,刀背弧线并非向上翘起而是向刀刃方向弯曲。

较强的「内反」又称为「笋反」,如笋尖状。

需要注意的是:「笋反」/「内反」跟其他的反不同,它不是由淬火产生的自然弯曲而成,也不用量反的具体大小。

还有一种情况是「无反」,整条刀背基本是直线,既不上弯,也不内凹,早期短刀常见这种刀姿,若在长刀无反那就是直刀了。

PS.日本国宝中现存的隋唐刀多带有一定程度的内反,但仍习惯叫做直刀。

* 后面诸名词所指代的具体位置请注意参照此图。

【元幅】幅指宽度,元幅就是刀鎺位置的刀身宽度,一般说来,元幅是刀身最宽的地方。

日本刀的分类

日本刀的分类

日本刀的分类按时代划分1、上古刀(じょうことう,Jyoukotou):通常不列入日本刀之列,指的是古刀之前的刀。

以直刀为主,大刀等偶尔可见刀反。

2、古刀(こどう,Kodou):指庆长以前的日本刀。

室町时代中期以前主要是太刀。

3、新刀(しんとう,Shintou):庆长以后的刀。

4、新々刀(しんしんとう,Shinshintou):依据水心子正秀提倡所制作,使用古刀锻造法的刀,另有诸说,概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幕末时期的日本刀。

5、现代刀(げんだいとう,Gendaitou):也有诸说,概指1876年日本颁布废刀令以后所制刀。

6、昭和刀(しょうわとう,Syouwatou):作为美术刀剑的日本刀范畴外的一种,是主要用于军刀的兵器用刀。

有多种制法。

按形状分类1、太刀(たち,Tachi),刀刃长度在60公分以上,刀身弯度亦较高。

太刀没有硬性规定的佩带方式,不过,为了方便骑兵抽刀砍杀地面上的敌人,太刀一般会以边锋朝下的方式佩带,并吊在腰带以下。

日本刀都分正反面,太刀的正面是右面。

铭的位置是关键,若切先上指,将刃视作刀剑的前方,太刀的铭就在刀身的右面。

2、毛抜形太刀:茎兼柄(つか,Tsuka)之功用的太刀,存在于由直刀到弯刀的过渡期。

3、小乌丸形太刀:从刃区到物打属镐造,锋为双刃。

稍有弧度,是直刀到弯刀的过渡期的一种刀。

4、刀(かたな,Katana)又称打刀(うちかたな,Uchikatana),一般较太刀为短,刀身弯度亦较低。

为求达到最快的拔刀速度,传统上刀会以边锋朝上的方式佩带,刀鞘插在腰带里。

若切先上指,将刃视作刀剑的前方,铭就在刀身的左面。

所以刀的正面也就是左面。

按现代分类指刀刃长度(刃长:切先到栋区的直线距离)60公分至80公分的刀。

5、胁差(わきざし,Wakizashi)又称胁指,指刀刃长度30公分至60公分的刀。

6、短刀(たんとう,tantou)桅刀刃长度在30公分以下的刀。

另外,30cm以上但是没有刀反的平造制法制成的刀,通称寸延也常被归为短刀。

日本刀剑文化介绍-武士刀文化的发展沿革

日本刀剑文化介绍-武士刀文化的发展沿革

《最后的武士》 2003 爱德华·兹威克
描述一个前美国军人,在战争途中被俘, 慢慢被日本传统文化所吸引。不知不觉间 置身于两大阵营斗争漩涡中心的他必须依 照自己的本心做出决定,选择究竟要跟随
哪一方。
《幕府风云》 1989 降旗康男
该片讲述了执行截杀命令的老中阿部重次竹 千代终于成为第四代将军的故事。其中武士
平安时代伯奢国的著名工匠安纲的最高杰作。太刀,刃长80cm,形状似 古刀,直刃。 在日本传说中,因源赖光以此刀斩去酒吞童子的头颅,因此被称作「童 子切」。
三日月宗近(みかづきむねちか,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最早的刀工之一「三条宗近」的代表作。太刀,刃长80cm,返 2.7cm,有室町时代末期所制的刀装「菊桐纹莳绘系卷太刀拵」,但 如今只有刀鞘留存于世。 在刀刃上有许多称为「打ち除け(打除)」三日月(新月)形的纹 路,也因此被冠上「三日月宗近」这个名称。
太刀
知名度最高的日本刀,武 士阶层的象征。发展于平 安时代末期的毛拔形太刀, 刀身较长,特点为镐造,
庵栋,小切先与京反。
大太刀
最初是作为骑兵武器来使用,刀 身在五尺(1.6米)以上。无论是 长度还是重量都比武士刀要强太 多。有大太刀的武士们在战场上 被当做前锋,敌人摆好的阵型,
往往几个回合就能冲破。
不同刀种有着不同的部位,种类繁多,在此以太刀为 例,举出几部分。
反(そ, Sori)
日本刀呈现弧度的部分称反,反在刀体的位置,随着时代的推移,有由刀后方 向前推移的趋势。
鑢目(やすりめ,Yasurime)
刀工在茎上刻下的纹样,为的是增强摩擦而使刀柄不易脱落。按地方,时代, 流派的不同鑢目也不同、是日本刀鉴定的一大根据。
博物馆
作为收藏品的日本刀剑大部分被藏于博物馆,比如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短刀 厚藤四郎、太刀堀川国广等;福冈博物馆藏有打刀压切长谷部、三名枪之一

日本刀具体种类

日本刀具体种类

19、守刀 6寸5分左右大小,非常小的刀,估计是用来刺杀用的,可以藏在怀中;
20、西卡西(音译,公司电脑找不到日文输入)太刀 字面意思是召唤者所使用的刀,早在日本战国时代就丧失了制造的方法,刀一起使用,长一尺;
22、革卷太刀 包皮革的刀;
23、中平太刀 比大太刀短,比佩太刀长,属于战场专用武器;
24、葬礼刀 不是葬礼用的刀,在德川时代代替肋差的刀。没有刀柄,要用的时候用白纸包裹(怎么都觉得是半成品);
25、大小 (就叫大小,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别小看哦,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佩带的,是古代腰刀的一种,长短在肋差和刀之间;
2、节刀 类似上方宝剑,由天皇授予出国使节;
3、仪刀 专供禁卫军使用;
4、餝太刀 供大臣上朝时配带;
5、莳绘太刀 又称关东卫府太刀,是用来显示官阶的刀。三位以上用金,四位以下用银;
6、野太刀 这是最容易搞错的哦,这东西日本古代压根儿就没有,直到近代才出现。现在我们常说的日本指挥刀和武太刀、白太刀、黑太刀等都属于这种,甚至短刀也算;
10、肋差 挂在腰上的短刀,但不是切腹专用刀(这是误区),而是用来破铠的。也就是说,这东西可以用来对付身穿重铠的武士;
11、兵库锁太刀 禁卫军高级军官的专用刀;
12、丸鞘太刀 刀鞘象船,并且包金;
13、细太刀 重臣配带的刀,不能实战;
14、佩太刀 常佩之刀,和实战用刀不同,是按照每个人的身高和手的长短而量身定制的;
15、银剑 (这名字...)礼器,德川时代各藩在中央军的打击下投降时用的,类似于保证书吧;
16、黑作太刀 属于野太刀的一种;
17、长伏轮太刀 非常长(好象是废话),但长得象个车轮,没见过吧;
18、锦包太刀 用锦作刀鞘,刀柄部位也是用锦包裹的(很多动画片里的NB剑客都用它);

冷兵器,日本名刀“打刀”和“太刀”

冷兵器,日本名刀“打刀”和“太刀”

冷兵器,日本名刀“打刀”和“太刀”打刀可以说是日本刀的代表刀剑。

打刀的刀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京反”。

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设计成最为弯曲的地方,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

打刀一般将刀刃向上插于腰带,当然也有刀刃向下插于腰带的,但是大多数都是刀刃向上插于腰带的。

所以,一般日本武士都是反手拔刀的。

于是,为了适合于这种插于腰间的佩带方式,打刀的刀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京反”。

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设计成最为弯曲的地方,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

因此,产生了拔刀与攻击一体的技巧,这就是拔刀术。

名剑客田宫平兵卫更是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出了拔刀术,但一对一较量时会更有效的居合术。

这一类的刀剑早在镰仓时代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较为短小,称为“刺刀”。

到了南北朝时代,长大的刀剑逐渐流行,于是便将刺刀加长,而产生了较长大的太刀以及打刀的雏形。

室町时代,打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并且开始与胁差共同佩带于腰间,这种打刀与胁差共同佩带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天。

打刀与太刀的形式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之一在于打刀的刀鞘口两侧分别插放有小柄和笄:小柄是一种长6寸(约18cm)左右的小刀,很少用于战斗中,一般用来削东西和割线,剑侠小说中偶尔也出现用小柄代替手裏剑来投掷的描述;虽然一般来说,太刀比打刀要长,可是也不排除有比长的打刀短的太刀和比短的太刀长的打刀。

但打刀与太刀是有明显区别的!那就是打刀的铭文的所在侧不一样。

通常带刀时,刀铭应当向外,此时,若刀刃向上,就是打刀;若刀刃向下,则是太刀了。

从实战上来说,太刀是骑兵在马上用的;打刀则为步兵使用。

摆放的区别:在博物馆中看到刀刃向上摆放的是打刀,向下的是太刀精美的太刀↑↑↑↑下面这支打刀刀条是传承自江户时代(1603-1867),刀根无铭,为加州清光所做,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历经300多年的风云沧桑变化,这款刀条保存度完好,品相极高,具有非常好的收藏价值。

日本刀

日本刀
常 用 上 步 、 步 、 形 侧 身 左 右 上 步 、 步 、 跳 步 等 退 弧 纵 盖 步 法交 替练 习 , 达 到靠 身 紧贴对 方 的 目的。 注 意 以 要 躲 闪靠 身 动 作 幅 度 不 宜 过 大 ,过 进 、 取 , 不 招 不 架 , 是 一 下 ” 快 快 快 “ 就 。 李 氏 查 拳 四 路 中 的 “ 面 之 不 顾 ” 一 招 就 是 以 攻 制 迎 攻 、 往 直前 的迎 击法。 勇
电 {国瑟曩一
2o1 5 o.
日 本
文 / 春 吕


日 本 刀 种 类
锋利 、 巧 上做 功夫 。 轻
笔 者 查 阅 了 大 量 有 关 资 料 ,得 知 日本 早 期 的 兵
器 是 受 中 国 的 影 响 而 发 展 起 来 的 。 自从 唐 代 以 后 , 但
日本 刀 是 一 个 通 称 ,其 实 就 和 现 代 的 枪 械 分 手 枪 、 枪 、 锋 枪 、 击 枪 一 样 , 本 刀共 分 为 2 种 形 机 冲 狙 日 6
迎 击法要 求 自身抗击 打能 力强 , 发 力大 , 且 击 而 手 快 、 快 、 应 快 , 可 硬 打 直 上 。 用 迎 击 法 讲 究 步 反 方 运
其他 靠 身动作 , 不利于 靠 身格挡 或 出招反 击。 也
“ 操 ” 双 方 使 用 固 定 的 招 法 进 行 靠 身 练 习 的 对 是 方法 , 为应 付 不同对手 在 不同条 件 、 同角度 发挥 是 不 个 人 技 能 、 能 , 施 靠 身 控 制 对 方 的 手 段 。 要 多 加 体 实
以上 用 金 , 位 以下 用 银 。 四
6野 太 刀 .
和 大太 刀一起使 用 , 约3 厘米 。 长 3

日本刀的分类

日本刀的分类

龙泉御剑堂 日本刀的分类:
長短的分類
刀Katana
刃長為60 cm 以上的刀劍。

脇差( 脇指) Wakizashi
刃長為30 cm 到60 cm 的刀劍。

短刀Tanto
刃長為30 cm 以下的刀劍。

用途的分類
太刀Tachi
專為騎兵戰而設。

一般較「刀」為長,刀身彎度亦較高。

「太刀」一般會以邊鋒朝下的方式佩帶,並吊在腰帶以下。

若「切先」上指,將「刃」視作刀劍的前方,「太刀」的「銘」就在刀身的右面。

刀Katana
專為步兵戰而設。

一般較「太刀」為短,刀身彎度亦較低。

為求達到最快的拔刀速度,傳統上「刀」會以邊鋒朝上的方式佩帶,刀鞘插在腰帶裡。

若「切先」上指,將「刃」視作刀劍的前方,「刀」的「銘」就在刀身的左面。

【一点资讯】刀剑的直刃,切刃,诸刃分别是什么?

【一点资讯】刀剑的直刃,切刃,诸刃分别是什么?

【一点资讯】刀剑的直刃,切刃,诸刃分别是什么?直刀身是相对于弯刀来说的。

切刃造诸刃造平造镐造,这都是指的刀刃部分的截面。

根据刀尖形状定名为“切刃造”“诸刃造”是至少五年前某大师散布的错误观点
切刃造分为“片切刃造”和“两切刃造”,类似“平造”“镐造”,都是形容刀身截面的形状。

另外,日本刀还会根据刀身尤其是靠近刀尖一段的特征命名分类,如“菖蒲造”“冠落造”“鹈首
造”“两刃造”等。

说明一把刀的造入种类时,如果是“菖蒲造”“冠落造”这类特殊的,就用这些名字,如果不是,就
用刀身截面形状来命名。

剑型刀尖的那支因为刀背那边的刃只有前面一点有,所以准确造入方式是“切先两刃造”。

如果
是“两刃造/诸刃造”,两面必须是全部开刃的。

七星、水龙等根据刀身截面命名就行了,所以是“两切刃造”。

顺便说一下,那种直线型刀尖是有
专门的称呼:“魳切先”。

这两种刀一个是根据截面命名,一个是根据刀前部分形状命名。

所以说,大师根据刀尖形状把刀身命名为“切刃造”“诸刃造”是片面的,而且就算这么命名,也用
错了名词。

日本刀基础知识:各部位简称

日本刀基础知识:各部位简称

日本刀基础知识:各部位简称
日本打刀装具各部位名称简要概述∶
一,头∶刀柄头部盖子,柄上丝绳在「头」面打结,多为铜铁等金属制品。

二,柄卷∶缠绕於刀柄上的丝绳,其作用在固定面的「中心」并使刀柄益於手握不易脱落。

三,日本刀∶柄上的装饰品绝大多数金属制品,做工精细,在日本金属工艺领域,是收藏家的最爱。

四,镡∶或称锷,即现代所通称的护手或剑格。

作用与护手同,除保护手掌外也是拔刀时必用的部位,同时也是刀装饰最讲究的配件,与目贯同样是收藏家心目中别有一番天地的收藏重点。

五,粟形∶刀系於腰部时固定刀鞘防止滑落。

多为木制或角制。

六,下绪∶刀叉於腰部时将下绪尾端结在腰带上。

防止刀鞘滑落、材质多为丝制。

七,铛∶刀鞘尾部护套,多为金属制或角制。

八,柄鲛∶包裹在刀柄上的鲛鱼皮,国内俗称鲨鱼皮。

该鱼原产於南洋一带,成长的鱼长约一尺半左右,皮革表面满布突出状的细石颗粒使柄卷易於缠绕在刀柄上,鲛皮自古价格不廉,却被武士所喜爱且争相抢购。

九,笄∶固定刀刃与装饰用,又可当发簪与耳钯,绝大多数是铜或铜合金制品。

十,返角∶防止刀鞘突出落地之装置,多为木,角器,如为金属制品则称「责金」。

但并非每
刀都有此配件。

→ 欢迎喜欢,对刀剑兵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师傅微信号:longquanlsf。

浅谈日本刀剑的命名规则

浅谈日本刀剑的命名规则

浅谈日本刀剑的命名规则1650297 建筑一班张帆日本刀被赞为冷兵器暴力美学的极致,作为世界三大冷兵刃之一的日本刀,一向以其切金断玉的杀伤力而闻名于世;但另一方面,这种杀伤力巨大的冷兵刃却又十分符合东方美学,具有极高美感,尤其是一些名刃,造型优美,弧线流畅,细节精良,极具日本传统之美,是日本文化的代表。

然而各种各样名刃的名字时常会令人迷惑,比如作为日本国宝,“天下五剑”之一的三日月宗近,同时也被称为三条小锻冶宗近;历史上有名的“妖刀村正”并不是指一把刀,而是一个流派的刀。

如果掌握了日本刀命名的大致规则,就不会因此而困惑了。

日本刀主要的命名规则是刀本身的名字加上刀工或流派作为后缀,这样可以轻松地分辨刀的流派,比如短刀小夜左文字,小夜是刀名,左文字是刀派。

刀工或流派的名字有时会被省略,比如五虎退、一期一振等;有时刀名直接继承刀工的名字,比如堀川国广、和泉守兼定等。

但有时后缀与刀派名并非完全一样,比如山姥切国广、堀川国广、山伏国广同属堀川刀派;有时后缀相同也有可能是赝品,比如新选组组长近藤勇的爱刀——长曾弥虎彻,刀工并不是虎彻,而是源清麿,又名四谷正宗的刀工。

因为也是优秀的刀工的作品,在赝作中也是上乘。

而且近藤勇至死仍相信它是真品。

刀本身的名字有各种各样的来源,比如刀身的雕刻、斩切的刀感、形状、刃纹、原主人、主人对其爱称、传说或物语等等。

比如宗三左文字得名是因为原主人三好宗三;鹤丸国永、莺丸等是主人的爱称;厚藤四郎、鲶尾藤四郎得名则是由于刀身的形状。

因刀身雕刻而命名的刀有很多,比如大俱利伽罗,其名字的由来是刀身的俱利伽罗龙雕刻。

传说不动明王与九十五种外道争论时,化身为“智火之剑”,外道之首智达也变成“智火之剑”相对抗,不动明王再变身为俱利伽罗大龙,用四只龙爪按住外道的剑吞进去,迫使外道屈服。

至于雕刻的原因,传奇的说法是将俱利伽罗龙雕刻在刀身表示将不动之力赋予该刀,实际可能是原先刀身有缺陷而用雕刻来弥补,也可能只是为了减轻刀重。

名刀的条件

名刀的条件

名刀的条件长期以来,在刀剑研磨的问题上,究竟何为名刀的条件是必须要考虑的一点。

于是便再来重新考虑下名刀的定义及其几个条件。

1刀姿良好。

2地铁纹理清晰。

3经过良好的锻炼。

4刃文优美。

5刃文清晰。

6持握时的平衡感强。

7斩切效果好。

1刀姿良好在这一点上,古刀基本都是符合的。

特别是镰仓时代以前的太刀,不仅刀姿非常优美,而且还有着一种高贵的气质。

也许在一般大众看来,古名刀的总体刀姿,包括刀茎(中心)的部分,都是能够简单地模仿出来的吧。

不过,虽然后世有许多仿制品,且从外观看上去确实也非常接近,但却总有一种僵硬的感觉,并没有能够熟练地再现其自然刀姿的刀工。

再来看看江户时代以后的情况吧。

肥前新刀中倒是有许多刀姿良好者,但播磨大掾忠国的作品中却意外地有着给人留下了刀反浅直、品质低下的印象之物。

虎徹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名刀,但通常被称为“棒反(刀反特别浅直)”,其刀姿实在称不上是有多少美观。

被认为非常推崇虎徹的三善长道则进一步表示,刀反浅直、近似于直刀的样子,从刀姿上来看绝对称不上是名刀。

总的来说,宽文时期的刀基本上都是刀反浅直、先幅狭窄,切先略微向前延生。

且不论其实用性,至少从是否美观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比较逊色的。

进入到元禄时期后,新刀的刀反开始变得深曲,切先的弧度(锋曲)也变得更大,且地肉也是越来越丰润从而更为美观。

我将其命名为元禄风格。

进入新新刀期后,在大阪有个叫作助隆的刀工,这位刀工所作之脇差的刀姿,其特征仿佛是将刀折过来进行大磨上工序(将刀茎打磨到几乎看不到刀铭的程度)而形成一种看上去并不精美的样式。

总结上面这些,可以说古名刀的刀姿基本上都是不错的,但新刀期以后的那些被称为名刀的作品却并不都是刀姿良好之作。

2地铁(原材料金属)纹理清晰所谓地铁纹理的清晰,就是要结合地铁原有的质地和色泽,在淬火时严格控制两者而达到的效果。

在淬火时,要兼顾刃文和地铁。

刃文和刀地所需要的煅烧强度是不同的,刃文的部分需要比刀地得到更高温的煅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刀剑的命名规则
1650297 建筑一班张帆日本刀被赞为冷兵器暴力美学的极致,作为世界三大冷兵刃之一的日本刀,一向以其切金断玉的杀伤力而闻名于世;但另一方面,这种杀伤力巨大的冷兵刃却又十分符合东方美学,具有极高美感,尤其是一些名刃,造型优美,弧线流畅,细节精良,极具日本传统之美,是日本文化的代表。

然而各种各样名刃的名字时常会令人迷惑,比如作为日本国宝,“天下五剑”之一的三日月宗近,同时也被称为三条小锻冶宗近;历史上有名的“妖刀村正”并不是指一把刀,而是一个流派的刀。

如果掌握了日本刀命名的大致规则,就不会因此而困惑了。

日本刀主要的命名规则是刀本身的名字加上刀工或流派作为后缀,这样可以轻松地分辨刀的流派,比如短刀小夜左文字,小夜是刀名,左文字是刀派。

刀工或流派的名字有时会被省略,比如五虎退、一期一振等;有时刀名直接继承刀工的名字,比如堀川国广、和泉守兼定等。

但有时后缀与刀派名并非完全一样,比如山姥切国广、堀川国广、山伏国广同属堀川刀派;有时后缀相同也有可能是赝品,比如新选组组长近藤勇的爱刀——长曾弥虎彻,刀工并不是虎彻,而是源清麿,又名四谷正宗的刀工。

因为也是优秀的刀工的作品,在赝作中也是上
乘。

而且近藤勇至死仍相信它是真品。

刀本身的名字有各种各样的来源,比如刀身的雕刻、斩切的刀感、形状、刃纹、原主人、主人对其爱称、传说或物语等等。

比如宗三左文字得名是因为原主人三好宗三;鹤丸国永、莺丸等是主人的爱称;厚藤四郎、鲶尾藤四郎得名则是由于刀身的形状。

因刀身雕刻而命名的刀有很多,比如大俱利伽罗,其名字的由来是刀身的俱利伽罗龙雕刻。

传说不动明王与九十五种外道争论时,化身为“智火之剑”,外道之首智达也变成“智火之剑”相对抗,不动明王再变身为俱利伽罗大龙,用四只龙爪按住外道的剑吞进去,迫使外道屈服。

至于雕刻的原因,传奇的说法是将俱利伽罗龙雕刻在刀身表示将不动之力赋予该刀,实际可能是原先刀身有缺陷而用雕刻来弥补,也可能只是为了减轻刀重。

刀身雕刻有损刀的威力,但影响也不甚大。

压切长谷部由斩切的刀感而命名。

压切,就是一直将刀按着往下压直到切断所触之物。

战国时某个叫半阿弥的僧侣对织田信长持反抗态度,信长大怒,持刀追杀。

僧侣逃至厨房,躲在了食器棚里。

信长挥刀下砍碰到食器棚,但伤不到僧侣,于是信长便一直将刀往下压,直到刀斩到僧侣。

根据刀的传说和物语命名的刀数不胜数。

比如“天下五剑”之一的童子切安纲,是传说中斩下酒吞童子的首级的刀,因而叫童子切。

传说在平安时代中期,在大江山有个叫做酒吞童子的鬼带领着一群鬼
居住在那里。

这时,池田中纳言的女儿失踪了。

阴阳师占卜的结果是被大江山的鬼捉去了。

天皇命令当时十分有名的豪杰源赖光去征讨酒吞童子。

源赖光利用美酒使酒吞童子沉睡,然后用太刀斩下了他的头颅。

“天下五剑”中的另一把,鬼丸国纲,则切下过小鬼的头。

相传镰仓幕府的初代执权北条时政在平定天下后,每天晚上都受到小鬼的骚扰。

因为无法睡眠,所以请法师和阴阳师做法事,但是却没有作用。

时政终于病倒了,他十分苦恼。

一天夜里时政梦到一柄太刀变成老人的形象出现在他面前,“我的身体太脏了,无法救你。

让干净的人来清洁我的身体吧。

”说完后又变回原来的太刀形状。

时政对这个梦十分相信,于是第二天马上清理太刀。

时政在屋里生了一盆火碳,这时他发现在火盆上有个鬼的影子,这和每夜在他梦中出现的鬼十分相似。

这时守护在时政身边的太刀向火盆倒下,切下了小鬼的头。

这以后,时政的病情逐渐好转并痊愈了。

为此时政为这柄刀起名叫“鬼丸”,成了北条家的传家宝。

因刃纹得名的刀剑中最有名的是三日月宗近。

它的锻冶中打除刃纹较多,因此被称作三日月,是平安时代的刀工,三条宗近所作太刀。

它是天下五剑之一,也被评价为其中最美之刀。

同时,刀工有大小锻冶之分,制作刀所使用的钢的刀工称为大锻冶,用钢制作刀、农具的刀工称为小锻冶,因此三日月宗近又被称为三条小锻冶宗近。

日本刀的名字中有着丰富的趣味与内涵,如果能了解每把刀名字的来历,不失为了解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的好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