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破阵子2013-2019中考诗歌赏析真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贼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关于这首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阵子”是词牌名,这是辛弃疾寄给他的朋友陈同甫的一首词。

B.开篇第一句,将“挑”与“看”两个动作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两个对仗极工、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D.“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用得极好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2.“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不矛盾,这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沙场秋点兵”中的这个“秋”字用得好,既交代了出征的时间,又暗含是在“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表达的是一种豪壮,并不是“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可怜白发生”一句正是这一情感抒发的集中体现,所以也是“壮”词,只不过是由开始的“雄壮、豪壮”变成了“悲壮”。

但表达的“爱国”情怀并没有改变。

所以,“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并不矛盾。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破阵子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破阵子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答案】8.B(2分)
【解析】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春。

(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4.古诗文阅读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3)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贼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关于这首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阵子”是词牌名,这是辛弃疾寄给他的朋友陈同甫的一首词。

B.开篇第一句,将“挑”与“看”两个动作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两个对仗极工、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D.“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用得极好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2.“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不矛盾,这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沙场秋点兵”中的这个“秋”字用得好,既交代了出征的时间,又暗含是在“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表达的是一种豪壮,并不是“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可怜白发生”一句正是这一情感抒发的集中体现,所以也是“壮”词,只不过是由开始的“雄壮、豪壮”变成了“悲壮”。

但表达的“爱国”情怀并没有改变。

所以,“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并不矛盾。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历来被诗家所称道。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及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词的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开头两句写军营中的事情,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

B.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C.作者作词用典丰富,如“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

D.“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2.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怎样理解?【答案】1.A2.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最后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解析】1.A“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分析不正确。

开头两句写军营生活情景,这也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失去的生活情景。

2.“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

想到自己曾有的凌云壮志,此时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一定要把诗句所抒发的情感答出来。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绝句漫兴·其二①杜甫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

②恰似,正如。

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1)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

(2)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示例:“欺”是欺侮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或对时局的不满。

(word完整版)25《破阵子》课文理解和中考习题汇总,

(word完整版)25《破阵子》课文理解和中考习题汇总,

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 〕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八百里炙;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这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它说明已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时机参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剧烈和顺利。

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到达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

这五个字一方面说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时机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中考考点习题汇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

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

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参考答案】1.(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2.(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鉴赏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鉴赏

2019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鉴赏2019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鉴赏2019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宋词 ,完成练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参考答案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 ,以共勉?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019年四川凉山州六、诗歌鉴赏〔共6分〕21.阅读下面古诗 ,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6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 ,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答:〔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 ,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答:参考答案〔1〕该诗不仅写景 ,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 ,世事苍茫的感〔答出"抒情"1分 ,分析1分 ,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 ,衬托思乡之情。

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 ,只有"的意思 ,表达了好友已离去 ,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 ,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 ,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 ,诗人内心的孤独 ,寂寞和惆怅 ,重在抒情。

〔前后分析各2分 ,共4分。

〕2019南充市13.阅读下面宋词 ,答复以下问题。

(6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33个阅读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2003年仙桃市题)6.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 ”。

7.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6.可怜 7.D2.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9.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5分)(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答:(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3.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的壮观场面。

(4分)答:4、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2分)答:【参考答案】3、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江成子 破阵子历年中考题

江成子 破阵子历年中考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历年中考题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分)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答案: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破阵子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破阵子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备考专题2一、原文: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⑵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1]二、词句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2-4]三、作者:辛弃疾(公元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

二者并称“苏辛”。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上阕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急切地想要杀敌报国的情感。

2.根据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天空。

⑴全词描写了闻角、(点兵)、奏乐、(分炙)、杀敌等军中生活的情景,勾勒了一个爱国志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的全过程。

⑵下阕中“(可怜白发生)”这一句,与上阕中的“(梦回)”一词相呼应,表明又回到了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因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悲愤)的感情。

3.本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并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诵读本词,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有渲染出战士们出征时的肃杀气氛。

5.本词的题目中有一个“壮”字,请探究一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这个“壮”字的。

(应从内容、情感、语言风格三方面来谈。

)⑴词中表现了豪放的军旅生活,设计听角声和塞外曲、连营分炙、沙场点兵等军营场景,骑快马、挽强弓等战斗情景;⑵表达了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⑶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词风豪放,不纤巧。

6.认真阅读这首词,概括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示例]虚实结合。

实写“醉里挑灯看剑”,虚写梦里军营的情景。

8.有人说这首词既有“壮阔”的景,又有“豪壮”的志,还有“悲壮”的情,请你结合词作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析。

[示例一]“壮阔”的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给我们展示的是将士们在军营里饱餐烤牛肉,奏起战斗乐曲,个个斗志昂扬、整装待发的壮阔场景。

(完整word)破阵子2013-2019中考诗歌赏析真题

(完整word)破阵子2013-2019中考诗歌赏析真题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十九、【2018年中考青海西宁卷】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2016·湖北省鄂州卷】(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9―10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一)9.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2.古诗阅读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②,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③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④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③航:小船。

④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

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

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1)诗中“ ”和“”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明)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

历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

历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

历年中考语⽂古诗词鉴赏试题 古诗词鉴赏在中考语⽂试卷中占有很⼤的分值,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历年古诗词鉴赏试题,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2014上海市】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弃疾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

1.这⾸词题⽬的意思是。

(2分) 2.“可怜⽩发⽣”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答案: 1.(2分)写这⾸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2.(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4年四川凉⼭州】 阅读下⾯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1、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诗仅在写景⽅⾯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 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赏析。

(4分) 答: 答案: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 2、第⼀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重在写景;第⼆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的离去和⾃⼰漂泊在外,诗⼈内⼼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 【2014年孝感市】 下列对诗词句⼦的品析有误的⼀项是( )(2分) A“会挽雕⼸如满⽉,西北望,射天狼”,运⽤典故,抒发了词⼈企望为国御敌⽴功的壮。

B“斜晖脉脉⽔悠悠”,落⽇流⽔本是没有⽣命的⽆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远地⾃偏”,写出了诗⼈居所偏僻安静,因⽽⼼情闲适,⼼志⾼远。

D“烽⽕连三⽉,家书抵万⾦”,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对妻⼦⼉⼥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1.古诗文阅读(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D(2分)【解析】D中“霹雳”不是引用典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本词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的感情相比,有何异同(2分)【答案】同写久经沙场的老将,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的词中哀伤较重。

(2分)【解析】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这里理解出辛词更忧伤一些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

(或:“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一个角度1分,共2分)【解析】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这里是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此处学生能理解出“壮志难酬”和“思念家乡”两点即可。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宋)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首词描绘的是________(填写传统节日名称)的场景。

(2)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1)端午节(2)有道理,“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

龙舟竞渡,即赛龙船。

相传伟大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

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

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十九、【2018年中考青海西宁卷】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2016·湖北省鄂州卷】(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9―10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一)9.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分,意思对即可)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每点1分,结合词句分析加1分,意思对即可)【广西南宁市】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答案】8.B(2分)【解析】“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湖南省郴州市】二(一)古诗词赏析(8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10.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答案】9.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评分标准:4分。

每问2分,意近即可。

)10.“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4分。

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四川省自贡市】19.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①上面两首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帆:船,这里喻指星星。

B.殷勤:情意恳切的样子。

C.沙场:战场。

D.霹雳:本指雷声,这里比喻射箭时箭雨发出的响声。

②《破阵子》中“梦回吹角连营”一句词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渔家傲》中“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

()B.《渔家傲》末尾“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C.《破阵子》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D.《破阵子》末句“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直下。

“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惋惜和哀伤。

()【答案】19.(9分)①D(3分)②梦中听到各个军营接连吹响号角。

(2分)③A(x)B(√)C (√)D(x)(4分)【浙江省衢州市】三、(一)(4分)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这里指战士。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3.《陇西行》和《破阵子》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答案】13.《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体现了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懑。

(4分)2014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014江苏省徐州市(二)古诗词赏析。

(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二)(3分)9.(3分)C(不应批判。

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⑴“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2.⑴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词语的理解。

结合词句内容来分析即可。

【备考建议】本词选自九年级上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古诗词时要回归课内,关注课下的注解。

⑵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题答题步骤:①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内容;②概括诗句构成的图景或意境;③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备考建议】古诗词的思想感情题,既要求考生要理解诗句的内容,也要求结合诗句,知人论世,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

【辽宁省本溪市】5.选出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三句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描写了战斗场面,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D.最后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满含悲壮之情。

【答案】5.B【山东省淄博市】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9.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共3分,“年岁渐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悲愤”三个要点各1分)【四川省广元市】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⑴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