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苯知识及事故案例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用途]:经分馏得初馏分、苯、甲苯、二甲苯、动力苯和溶剂油 等,可用作农药原料或溶剂。 • [闪点(℃)]:-11 中闪点易燃液体 • [相对密度(水=1)]:0.871-0.900 • [爆炸下限(V%)]:8 • [爆炸上限(V%)]:1.2 •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有麻醉性和 毒性。 • [燃烧性]:易燃 • [呼吸系统防护]:吸入高浓度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恶心、神志不 清等症状。 • 规格:(GB3059-82)加工用粗苯,沸程180℃前馏出量≥93%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及清水彻 底清洗皮肤。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消防措施
•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 吸器,穿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 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禁止用水灭火。
粗苯的组成取决于炼焦配煤的组成及炼焦产物在炭化室内热解的 程度。在炼焦配煤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炼焦温度下所得粗苯 中苯、甲苯、二甲苯和不饱和化合物在180℃前馏分中含量如下:
粗苯中主要组分的含量% 炼焦 温度 苯 950 1050 我厂标准温度 50-60 67-75 甲苯 18-22 13-16 二甲苯 6-7 3-4 不饱和化合物 10-12 7-10
粗苯
• 粗苯中各主要成分均在180℃前馏出, 180℃后的馏出物称为溶剂油。在测 定粗苯中各组分的含量和计算产量时,通常将180℃前馏出量当做100%
来计算,故以其180 ℃前的馏出量作为鉴别粗苯质量额指标之一。
• 粗苯在180 ℃前的馏出量取决于粗苯工段的工艺流程和操作制度, 180 ℃前的馏出量愈多,粗苯质量就愈好。一般要求粗苯180 ℃前馏出量在 93%-95% • 产品用途:粗苯为中间体产品,本身的用途极其有限,仅作溶剂使用, 精制后可得纯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工业二硫化碳、彼一时质苯 、古马隆树脂及二聚环戊二烯等化工产品。 产品包装:槽车 储运条件 :储存在阴凉、通风处,远离中及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粗苯中的杂质
• • • • • • • • • • • • • • 粗苯中主要有以下杂质: 1、苯烃类化合物: 主要有三甲苯类,包括1.3.5-三甲苯、1.2.4-三甲苯、 1.2.3-三甲苯等。 2、不饱和化合物: 主要有环戊二烯、苯乙烯、古马隆、茚等。 3、含硫化合物: 主要有二硫化碳、噻吩、甲基噻吩等。 4、吡啶类化合物: 主要有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等。 5、酚类化合物: 主要有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等。 6、其它化合物: 主要有萘、联苯等。
泄露应急处理
• 应急行动:切断火源。迅速报警并撤离疏散泄露污染区所 有人员至安全地带,隔离污染区,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 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喷水保持火 场容器冷却降温减少挥发,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 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中,用砂土、 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渣,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 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 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 • 设备器材:沙土,泡沫,塑料器皿,专用防爆泵,过滤式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及防静电服。
• 粗苯
• [英文名]:Crudebenzene,Crudebenzol • [危险货物编号]:32051 • [外观与性状]:黄色透明液体,有特殊臭味。本品系混合物,主 要含苯约70%、甲苯约14%,二甲苯约8%和三甲苯及其他芳烃。 •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易燃,其蒸气与空气
事故案例分析 警示图片
事故案例分析
一、粗苯爆炸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
一、爆炸造成后果
事故案例分析
•二.黄岛油库大爆炸
•[案情介绍] 1989年8月12日,位于山东半岛的黄岛油库发生大爆炸。入夏以来,青岛地区没有下 过一场雨,这天上午九时左右,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大雨,夹杂着电闪雷鸣,2.3万立 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巨大的混疑土罐顶被掀起,滚滚浓烟拔地而起,烟 雾中烈焰腾起。油罐内1.6万吨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了一股热波向油层下方传递 。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使罐底部的积水和原油中的乳化水受热汽化、罐内的原油沸溢 后猛烈地喷射出来。下午3时左右,5号油罐喷射出来的油火点燃了距离37米处的4号油罐顶部聚集 的油气层。4号油罐引起爆炸。炸飞的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距30米的1号、2号、3号油罐的钢铁结 构的顶部震裂,并且很快引燃了这三座油罐。整个油库的老罐区全部陷入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 像火山喷发的岩浆,带着烈焰向低洼处乱窜。 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油罐北侧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的新油罐 区,幸亏这些新油罐还没有储油。第二股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的外溢油形成地下 火网。第三股油火则从生产区向库区的其它设施蔓延,直接威胁了邻近的油港码头和其它企业、 单位。下午6时左右,外溢的600吨原油在海面上形成几条十余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
名词解释
• 闪点又叫闪燃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 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闪点温度比着火点温度低些。 •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 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 发生爆炸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 自燃点:把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在不同引火的条 件下,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各类油品中,油品愈轻,其闪点与燃点愈低,而自燃点却愈高。 • 引燃温度: 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加热一个容器内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 气,开始着火时的反应容器器壁的最低温度。
重大危险源标识
•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的全部技术内 容为强制性的。 • 根据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序号 35 36 37 38 类别 易燃液体 苯 苯乙烯 丙酮 丙烯腈 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 临界量(T) 50 500 500 50
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 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 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 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 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 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 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 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粗苯知识及事故案例培训
•培训人: 谢晓明 唐鹏
2014年9月2日
•粗苯基础知识 •粗苯的危险特性 •应急处理
Biblioteka Baidu目录
•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征兆 事故处理
粗苯
• 1、粗苯的定义:

粗苯是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经脱氨后 的焦炉煤气中含有苯系化合物,其中以苯含量为主,称之 为粗苯。粗苯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储 存时由于不饱和化合物,氧化和聚合形成树脂物质溶于粗 苯中,色泽变暗。 • 产品特性:为浅黄色透明、易流动的液体,比重 0.871-0.9,粗苯极易燃烧,并产生浓黑色的火焰,难溶 于水,当粗苯的蒸汽在空气中达1.4-7.5%(体积)时将形 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 我厂现有400m3粗苯贮罐2只。30m3粗苯中间槽2只,粗苯密度为 0.88×103kg/m3,充装系数为0.8,所以: • 储罐区储存粗苯的数量:400×0.8×0.88×2=563吨,其临界量为50吨, 因此贮罐区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 生产区储存粗苯的数量:30×2×0.8×0.88=42吨,其临界量为50吨,因 此生产区储存的粗苯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有燃烧爆炸危险。 • 引燃温度及自然温度:562℃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 [有效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包括邻二甲苯、对二甲 苯、间二甲苯、乙苯),总含量约在85-90%,另外还有C4 ~C7非芳烃、C8~C9非芳烃等。
粗苯的危险特性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健康危害:吸入人体会造成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吸入 4000ppm以上会出现中毒现象:头疼、昏迷、疲劳、肌无 力、眩晕、麻木、抽搐、意识模糊、记忆力下降等;吸入 14000ppm以上会致人死亡。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障碍, 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的会引起白血病。 •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应该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空气中苯蒸气浓度 (ppm) 19000-20000 7500 1500 500 50-150 (mg/m3) 61000-64000 24000 4800 1600 160-480 接触时间 Min 5-10 30 60 60 300 死亡 生命危险 严重中毒症状 一般中毒症状 头痛、乏力、疲劳 反应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最高容许浓度: (MAC)30 mg/m³(<6mg/m³最佳) •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眼设备。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或氧气呼吸器。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身体防护:穿防酸工作服。 • 手 防 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 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中毒时先兴奋,表现为乱跑或震颤,后剧烈的全身抽搐, 进入麻醉状态,并出现剧烈、持久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 而死亡。尸解见:脑、胸膜、心包膜、消化道粘膜和皮肤均有广泛出 血点。直接吸入液体苯,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出血。 • 苯的LD50(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 )为3306ppm。泄露1小时内,能达到此浓度的苯蒸汽扩散范围为半 径31米的圆形区域。苯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TWA)为 6mg/m³,在36m/s的风速下,其危害范围可以达到西部1.5千米远。
经过104个小时的奋斗,才彻底扑灭了这场大火。这场大火造成19人死亡,77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3540万元,被污染的胶州湾全部清除油污则用了一年的时间。
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发生之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引爆油 气是事故的原因。其根据是:(1)当时在该地区曾有2-3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的电流 强度为104安培;(2)由于5号油罐已超过原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其罐顶保护层已脱落, 混凝土预制板出现裂缝,钢筋外露。罐顶部为避雷装设的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的铁 卡锈蚀严重,钢筋及金属部件连接处不可靠,从而出现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 •2、按照规定,在雷雨时候油库应当停止作业。但是5号油罐在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事 发之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的原油。在进油的同时必然要将油罐内的 空气排出来,加上年久失修,罐顶预制板出现裂缝,油气外泄的孔隙纵横交错,于是 在罐顶的外部形成一层油气混合体,当对地雷击感应产生的火花放电点燃了达到爆炸 极限的油气层时,事故就此发生。 •3、每个油罐都有配套的消防设施,5号油罐顶部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泡沫泵和罐顶上4 排共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按理讲,当罐顶起火时,泡沫灭火设施会自行启动灭火。 然而当5号油罐起火时,自动灭火装置无法启动。当消防队员到达罐顶后无法使其发挥 作用。开上去的一辆泡沫灭火消防车无法控制火势。为扑灭大火,消防车使用冷水喷 射,然而效果适得其反。由于油比水轻,着火的原油浮在水上,随着水流向低处扩散 ,形成一股火龙,而流入罐底的水在受热后汽化,形成一股巨大的水油混合体喷射到 空中,使燃烧的原油向四处喷溅,造成周围设施大范围着火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