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
等高线地形图 “手指记忆法”
课堂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的特点 地形部位和等高线的关系
课后实践: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谢谢聆听
任务三:在河流旁 做野餐。
任务四:午餐后参 加集体攀岩活动。
海拔: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米 2691米
新课讲授——自主学习
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新课讲授——自主学习
难点 突破
山谷和山脊识别
山脊——分水岭
山谷——河谷
等高线闭合, 中间高,四 周低。
两个山峰之 间的低地
等高线由低处 向高处凸出。
等高线由高处 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 重合 的地方
新课讲授
任务清单
任务一:选择缓坡上的 露营地搭建帐篷。 任务二:第二天早晨登 上山峰看日出。 任务三:在河流旁野餐。 任务四:午餐后参加集 体攀岩活动。
观看等高线地形 图的制作过程,了解 等高线的特点。
新课讲授——自主学习
1.等高线是一条 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 的海拔 。
新课讲授——自主学习
3.同一幅图中等高距 。 4.等高线越密集,坡度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
新课讲授——合作探究
1.找出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代号。 2.在地形部位的代码旁标出不同等高线的海拔。 3.探究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
说课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原理,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
目标 上识别山体部位,判读陡坡 和缓坡。
2024地形图说课稿范文
2024地形图说课稿范文教学内容:2024地形图一、说教材1、《2024地形图》是人教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地图和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地形图在地理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地形图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使用方法。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际地形图解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读地形图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地形图的学习中,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地形图的作用和基本符号,能够解析和使用地形图。
难点是:能够通过地形图分析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
二、说教法学法地理学科注重实践和体验,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讲授法,实践探究法;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地形图实物和地图模板,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有关地形图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地形图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然后,我将要求学生与同桌合作,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果。
2. 介绍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展示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地形图是一种专门描述地面形状和特征的地理图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
并且通过实例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地形图对于农业、交通和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3. 学习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展示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代表的含义,通过对比观察和学习,让学生掌握地形图中的山、河、湖等符号。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手中的地形图模板,在地图上正确填写出符号的位置和含义。
4. 解析和使用地形图将一幅具体的地形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王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北京十五中贵阳分校的王婷,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课时安排为1课时。
今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反思八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
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
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重要基础,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说学情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学科,加上他们走出课堂实地考察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对山顶、山谷、山脊等地形、地貌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和平面概念切换自如,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求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形图上正确识山地的各部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
四、说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海拔高度的计算,理解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地形图》说课稿
需要适时地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通过及时的反馈
评价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通过同化达到高层次的目标认知结构以保证最佳教学效
果的实现。由于它顺应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因此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当然探究式教学也不是孤立的要与其他的教
上识别地形种类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来实现的。
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学习地理热情高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兴趣主
要是因为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他们。
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
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
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
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我拟订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
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理性认识。然后学生观察分析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学生观察分析有困难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再结合用手形象演
示来突破重点。
形象演示
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
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
地形图 说课稿
地形图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地理课本中的地形图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地形图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匡助学生理解地形图的作用和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b. 掌握地形图的使用方法;c. 理解地形图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解读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b. 能够利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判断;c. 能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实践活动。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b. 地形图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a. 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b. 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起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思量和探索欲望。
2. 提出问题(5分钟)引导学生思量并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地形图?有什么特点?b. 地形图有什么作用?3. 讲授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通过讲解PPT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图例的含义和地貌特征的表示方法。
4. 演示地形图的使用方法(15分钟)运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地形图,并详细演示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测量高度、计算坡度、判断地势等。
5.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练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合作能力。
6.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地质勘探、城市规划和农田设计等。
7. 拓展活动(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利用地形图进行户外考察、制作地形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8.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形图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等高线教案一、教学构思地图及等高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包括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研究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例如,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死海为陆地最低点,海拔为-415米,位于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在手上标出示坡线)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说课稿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等高线地形图”,主要说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地位与作用分析、知识联系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并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单元,在地形图上能够识别五中主要的地形类型。
课程标准中的行为条件是“运用地地图”,采用的动词有“运用、辨别、估算、识别”,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是要紧密集合地形图辅助教学,并引导学生不仅仅会识别地形图类型与估算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还要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综合应用。
由于本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因此在教学内容边界上把握上还应紧密结合高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如等值线的基本特征与判读。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既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中学地理知识链条中的节点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是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常用的地形图,对农业生产、工程选址、交通布局、旅游规划等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对于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生活有用、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具有实际意义。
2.教材知识结构分析由于本节内容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而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没有现成的相关教材,所以,本教材分析主要参照的是武汉教研室编写的乡土教材《区域地理教学读本上》。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各部分:第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中几种常见的地形图的识别;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内容层层递进,由简入难,体现知识从理论到应用的编写逻辑。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面向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空间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之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已经具备了地图以及等高线的相关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初中地理学习不受重视的客观原因,可能部分同学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是很扎实,加之等高线的内容与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本原理联系紧密,综合性较强,所本内容学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此基于此学情,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巩固初中所学区域知识,同时又要渗透高中相关原理,并结合具体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简介1.1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强调等高线地形图在地理学和户外活动中的重要性1.2 等高线的表示方法介绍等高线的画法和特点演示等高线的标注和读法第二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2.1 海拔和相对高度解释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说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2.2 等高距和等高线分级介绍等高距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等高线分级的方法和原则第三章: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3.1 地形特征的识别指导学生识别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图案举例分析地形特征的判断方法3.2 地形变化的分析教授如何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的变化趋势练习解读地形图中的坡度、坡向等信息第四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4.1 户外导航与探险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在户外导航和探险中的应用方法示范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确定行进路线和判断危险区域4.2 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探讨等高线地形图在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中的作用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练习5.1 绘制简单地形图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练习使用比例尺和海拔数据进行绘制5.2 分析复杂地形图提供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样例指导学生分析地形特征和变化,并解读地形图中的信息第六章: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对应关系6.1 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差异解释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与实际地形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如地形复杂性、绘图方法和比例尺等6.2 地形图的校准与修正教授如何将地形图与实际地形进行校准和修正的方法演示如何利用地面测量数据来优化地形图的准确性第七章:现代地形图绘制技术7.1 数字高程模型(DEM)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解释DEM如何用于现代数字地形图7.2 遥感技术与地形图绘制探讨遥感技术在现代地形图绘制中的应用展示遥感图像如何转化为地形图的过程第八章:地形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8.1 地质勘探与地震研究分析地形图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解释地形图如何帮助科学家分析地震波传播和地质结构8.2 环境保护与生态监测探讨地形图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形图如何帮助评估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第九章:地形图的获取与处理软件9.1 地形图的获取方法介绍获取地形图的不同途径,如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商业服务强调在使用地形图时应遵守版权和使用规定9.2 地形图处理软件介绍概述常用的地形图处理软件及其功能演示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地形图的编辑、分析和打印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与评估10.1 实地考察与地形图绘制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并绘制地形图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在实地考察中的重要性10.2 地形图绘制技能评估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地形图绘制技能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重要性重点关注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理解,包括定义和应用场景。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篇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判读方法数值大小1.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
2.丘陵:2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和缓。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
4.高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形状特征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封闭,数值中高周低}。
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形状与马鞍相似。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
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篇2: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经由教授教养索求,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及等高线特征紧密连系,且把等高线特征取所反映的地形概括成简短诗句,解释含义,学死易把握,而且使同学们乐于其中。
教授教养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等高线,海拔出,两山之间是鞍部,陡坡密,缓坡疏,陡崖就在订交处,低弯脊,高弯谷,山峰之处有标注。
山峰之处有标注”,是道山峰所在的地方在图中是有显著的标记的,凡是是用一个实心的'黑等腰三角形标示出来.“陡坡密,缓坡疏”,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呈现相对密集,线取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反之为缓坡。
“两山之间是鞍部”,在紧邻的两个山峰之间,就是鞍部所在。
“低弯脊,高弯谷”,“低弯”是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脊所在;“高弯”是指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谷所在。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
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
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二、等高线地形图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四、地形剖面图教学过程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教师讲述]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
地形图 说课稿
地形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使用场景,并能够运用地形图解读地貌特征和地理信息。
二、教学重点1.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 地形图的使用场景和解读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粉笔、地形图实例;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图吗?它有什么作用?Step 2:引入地形图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教师解释地形图的特点,如高程表示、等高线的含义等;3. 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回答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
Step 3:地形图的绘制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测量高程、绘制等高线等;2. 教师以实例演示地形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绘制方法;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绘制一张简单的地形图。
Step 4:地形图的使用场景(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使用场景,如军事、建筑规划、地质勘探等;2. 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讨论地形图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个场景,设计并展示如何使用地形图。
Step 5:地形图的解读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解读方法,包括地貌特征、地理信息等;2. 教师以实例演示地形图的解读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地形图中的信息;3.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解读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应用;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地形图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讨论、演示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形图的概念、绘制方法、使用场景和解读方法。
地形图 说课稿
地形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使用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地形图实物或者图片。
2. 教材准备:教科书《地理》(人教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的实物或者图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5分钟)提出问题:“你们对地形图有什么了解?”请学生回答,并对回答进行简要点评。
3. 介绍地形图(1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形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图件,具有等高线、河流、山脉等地形要素。
4. 地形图的绘制方法(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实物示范,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测量高程、绘制等高线、标注地形要素等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5. 地形图的解读与分析(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实例分析,讲解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方法,包括根据等高线间距判断地形陡缓程度、根据等高线形态判断地形特征等。
同时,提供一些实际地形图案例,让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练习。
6. 地形图的使用技巧(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使用技巧,包括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地理定位、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等。
通过幻灯片和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场景。
7. 小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和实例演示,旨在匡助学生全面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使用技巧。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课件
等高线弯曲 部分由高处 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弯曲 部分由低处 向高处凸出
多条等高线 重合处(结合
坡越陡等高线 越密集来理解 重合的出现)
以上我采用了实景图与等高线图相对应,再配以直 观形象的动画,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 自然就会得出结论。
小结
闭合圆处是山峰, 但是数值要看清。 向低凸出是山脊 向高凸出是山谷 两山之间有鞍部 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密集是陡坡, 重叠是陡崖。
• 讲授新课共分四个环节
• 环节一:
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这是学好本节课最基本的认知)
•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我先让学生读课本找出 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再读图指出两者的不同。 • (2)然后动手量一量模型 上两个山峰的海拔和相对 高度。
这样图、文、模型相结合, 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 读图能力,动手能力。更 利于理解掌握概念
2
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400
300 200 100
600 500
N
6、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 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N
提 升 能 力
乙
甲
提示: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
1、减少施工难度;
2、减少修路的工程量; 3、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4、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能力展示
1、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F点的海拔是 300 米。 _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山峰 鞍部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山谷 山脊 E_________ 陡崖 (3)分别沿图中①、②登山 有何不同? ① 线坡缓,省力;② 线坡陡,费力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李店初级中学黄欣一、说教材1、说地位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地形图分析是以后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的重要基础,所以这节课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怕图到习惯用图,到综合分析地图,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说联系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紧密相连,如方位的判断、比例尺的计算、经纬度的应用,同时对学习后面的知识也有铺垫作用,如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聚落的形成、环境的治理与改善。
3、说课标根据初中地理课标要求,学生能由实际具体情况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地形图,来为生活和生产服务。
4、说内容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一节的第二部分地形图判读部分。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掌握判读方法。
二、说教材处理本节课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对后面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放在下节课中。
在拓展延伸方面,对前面的知识如方位、比例尺,后面的知识如经济的发展等进行了串联。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六种地形。
(2.)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并会综合应用。
五、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以图片引导为主,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拓展;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动手临摹,观察对比,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六、说教学手段教师以图片教学为主,辅助以多媒体备进行引导。
地形图 说课稿
地形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和符号解析能力。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地形图提取有关地理信息,分析地势起伏、水系分布等地貌特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地理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定义、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地形图符号解析和地貌特征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图吗?它有什么特点?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
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符号,用来表现地球表面地势起伏和地貌特征的地图。
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形地貌的分布情况。
3. 符号解析(20分钟)介绍地形图中常用的符号,如等高线、河流、湖泊、山脉等,并分别解析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让学生熟悉地形图上的各种符号,并能够准确解读。
4. 地貌特征分析(20分钟)选取一张地形图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地貌特征,如山脉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湖泊的分布等。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地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张地形图进行解读,提取有关地理信息,并进行地貌特征分析。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思量和讨论。
6.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练习。
2. 教学资源:地形图图片、地理教材、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地形图相关的选择题和解析题,考查学生对地形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解读地形图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地形图 说课稿
地形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和符号解读;3.能够根据地形图进行地理环境分析和地貌判断。
二、教学重点1.地形图的制作方法;2.地形图的符号解读。
三、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地形图进行地理环境分析;2.如何根据地形图进行地貌判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教学PPT、地形图样本、白板、黑板笔;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绘制地形图的工具(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复习地理图的种类,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形图。
2.新知讲解(15分钟)(1)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教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用等高线、颜色或符号等方式表示地球表面地势高低的地图。
”并解释地形图的作用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势变化,帮助人们了解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
(2)地形图的制作方法教师介绍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包括测量地势高低、绘制等高线、填色或标注符号等步骤,并通过示意图和实际地形图样本进行讲解。
(3)地形图的符号解读教师逐一介绍地形图中常用的符号,如等高线符号、水体符号、道路符号等,并解释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符号的比例和颜色的运用,以便更准确地解读地形图。
3.示范与实践(20分钟)(1)示范制作地形图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制作地形图,包括测量地势高低、绘制等高线、填色或标注符号等步骤。
教师讲解的同时,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实操。
(2)学生实践制作地形图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使用铅笔、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自行制作地形图。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和提供帮助。
4.地理环境分析与地貌判断(20分钟)(1)地理环境分析教师展示一张真实的地形图样本,并提问:“根据这张地形图,你能判断出哪些地理环境?”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解释,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中的符号和等高线进行地理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李店初级中学黄欣
一、说教材
1、说地位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地形图分析是以后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的重要基础,所以这节课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怕图到习惯用图,到综合分析地图,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说联系
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紧密相连,如方位的判断、比例尺的计算、经纬度的应用,同时对学习后面的知识也有铺垫作用,如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聚落的形成、环境的治理与改善。
3、说课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标要求,学生能由实际具体情况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地形图,来为生活和生产服务。
4、说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一节的第二部分地形图判读部分。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掌握判读方法。
二、说教材处理
本节课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对后面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放在下节课中。
在拓展延伸方面,对前面的知识如方位、比例尺,后面的知识如经济的发展等进行了串联。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六种地形。
(2.)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并会综合应用。
五、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以图片引导为主,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拓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动手临摹,观察对比,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六、说教学手段
教师以图片教学为主,辅助以多媒体备进行引导。
七、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3、课件展示内容( 18 分钟)。
•4、综合应用(10分钟)。
•5、小结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后提问:
你游览过中华山吗?你是怎样登山的?
你玩过蹦极吗?蹦极通常在什么地方?
你想当一名山区经济的综合设计师吗?
二、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方法。
3、掌握六种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会综合应用。
三、讲授新课
1、讲授基本概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教师强调: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学生练习:教师展示两山高度,让学生填写海拔、相对高度。
2、讲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第一步,要确定山的高度;
第二步,根据山的高度确定等高距;
第三步,根据等高距将山分成若干个平行的平面;
第四步,把每个面利用正投影把投影线的边缘画成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2) 同线等高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然后,学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练习。
4、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学生根据坡度练习。
5、认识六种等高线地形图
500
300
400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便于修建水库。
6、教师利用图片展示。
四、学以致用,教师讲授例题1
例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 甲处是__ 丙处是__A 处是___ B 处是___C处是___
2、若在丙地修建一个水库坝址应选在什么地方?
3、乙处与丁处相比,相对来说在哪发展农业要好?在哪发展果林业要好?
五、拓展提高
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1、李村在余村的什么方向------
2、若量的王村与余村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王村与余村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3、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气B
A C
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4、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六、小结
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比较
等高线的六种地形
七、作业
1、临摹等高线地形图。
2、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己家乡某座山的地形图。
八、说板书设计
•海拔
•相对高度
•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九、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重点讲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定方法和应用,讲练结合,效果较好。
但学生对等高线的制作与临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掌握,学生记忆不深刻。
在下节课教师还要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