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概况
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概况.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鲁振明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50)
摘要:本文在对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情况考察的基础上,又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供有关部门及研发生产部门在实际
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巴西;大豆;科研;生产
1 巴西大豆生产情况
巴西于1882 年开始从美国引进大豆种质进行改良,并在位于南纬12°左右的帕西亚州(Bahia) 进行种植。由于引进的美国大豆不适宜低纬度地区,种植未取得成功。10 年后,又引进了新的大豆品种,在南纬23°的圣保罗州进行试种。1910 年大豆又在位于南纬30°的巴西最南部的州南里约哥朗德州
试种。由于这些大豆品种是从与巴西最南部气候条件类似的美国北部地区引进的,试种获得了成功。
巴西首次将大豆作为商品是在1941 年,当年种植大豆
651hm2 ,收获457t 。在1960 年以前,大豆一直在巴西南部地区种植。
大豆进行大宗商品生产开始于50 年代中期,当时巴西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小麦,目的是满足国家对于谷物的
需求。夏季收获小麦后,种植大豆无论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大豆的种植面积得以扩大。1960 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17.7 万hm2 ,总产20. 6 万t ,单产每hm2 不到1 200kg。
到60 年代末,面积增加到90. 6 万hm2 ,总产达到105.6 万
t 。但10 年间单产并没有增加。巴西南部的一些州:南里约格朗德州、圣卡塔林那州、巴拉那州和圣保罗州, 大豆产量占全国的99. 5 % ( 分别为70. 2 %、3.0 %、20. 5 %与5. 8 %) 。
所种植品种全部从美国引进。虽然大豆总产在60 年代增加了5 倍,但使大豆产
量激增是在70 年代的前半期,并巩固了大豆作为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地位。
1970 年,大豆总产为150 万t ;1977 年,总产即达到1 250 万t 。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扩大了种植面积(从130 万hm2 增加到710 万hm2 ) ,另外,单产从1. 14t/hm2 增加到1. 77t/
hm2 。1977 年,巴西南部大豆产量仍占全国的93 %。70 年代,在巴西南部种植大豆的农户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大面积种植大豆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在巴西南部很难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因此,许多种植大豆的农民卖掉在南部的少量房产而在巴西中部稀树草原地区购置大量土地来种植大豆,一般都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巴西稀树草原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稀树草原区土地面积为2.
07 亿hm2 。可耕地为1. 27 亿hm2 。牧场为0. 35 亿hm2 ,一年生作物为0. 15 亿hm2 ,多年生作物及人工林为0. 02 亿hm2 , 可开垦土地为0. 75 亿hm2 。土地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至今仍然比南部地区便宜。由于上述原因大豆产量在稀树草原地区农户品中的比率不断上升。从70 年代的2 % ,增加到80 年代的20 % , 90 年代达到40 % , 在2003 年要达到60 %(2003 年稀树草原谷物产量为5 200 万t ,其中大豆产量预计为3 100多万t) 。总之,巴西大豆生产得到飞速发展。
2003 年,巴西大豆总产达到5 220 万t 。2001年,巴西大豆单产为2 710kg/ hm2 ,居世界大豆主产国首位(美国为2 560kg/ hm2 ,阿根廷为2 600kg/ hm2 ,中国为1 720kg/ hm2) (见附图) 。
巴西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促进了巴西南部60 年代到70 年代以及巴西中部稀树草原地区70 年代中期以来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
1.1 引进国外品种
巴西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美国北部地区类似,因此巴西南部地区的农民可以直接引进美国的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于
五、六十年代种植大豆取得成功。
1.2 政策给予支持
财政政策上的支持,从五十年代中间开始促进小麦生产,并鼓励种植大豆。
1.3 蛋白需求量大
养殖业对大豆蛋白的需求及市场对大豆油需要量增加,促进了大豆的生产。
1.4 大豆价格上涨
70 年代初期,大豆的市场价格上涨。
1.5 物资供应充足
一些重要工业部门的建立,包括大豆加工工业、农业机械及其
他相关产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
1.6 改善设施条件
1960 年4 月,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位于稀树草原区中部的新首都巴西利亚,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
1.7 吸引农民生产
与巴西南部相比,稀树草原地区土地价格比较低,吸引了大批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及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到该地区。巴西农业科研部门为稀树草原地区提供了适于该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及适用的栽培技术。
1.8 生产条件良好
稀树草原地区土地平坦,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结构以及符合农作物生长的降雨规律。
2 巴西大豆科研情况
1973 年巴西成立了农业方面最高的研究机构———国家农牧业研究公司Embrapa (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 。Embrapa 隶属于巴西农业部,在全国设有40 个研究中心,3 000 多个技术推广站,9800 多名员工,其中高级科研人员2 000 多名。其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国家农牧业研究公司Embrapa有很多特点。
2.1 专业性很强
每个研究中心都有自己专门的研究主题,如热带雨林、稀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