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测量》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测量教案
三年级上册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尺子、天平等。
2. 了解并掌握不同测量单位,如厘米、克等。
3. 学会测量长度、质量、容量等物体的基本技巧。
4.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长度、质量、容量等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巩固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长度。
2. 学习:通过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了解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3. 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如卷尺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4. 总结:回顾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质量的测量1. 导入: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质量,并探讨什么是质量。
2. 学习:通过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了解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方法和技巧。
3. 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测量质量的工具,如砝码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4. 总结:回顾测量质量的方法和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容量的测量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容器和液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容器中液体的容量,并探讨什么是容量。
2. 学习:通过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了解使用量杯测量容量的方法和技巧。
3. 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测量容量的工具,如容量瓶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4. 总结:回顾测量容量的方法和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结。
四、教学方法:1. 惯用教学法: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巧。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对测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自主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教学设计
3.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举例说明身体上的“尺”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将思考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4.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探讨如何提高身体上的“尺”测量长度的准确性。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测量方法,总结出最佳测量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数学问题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4.增强学生对身体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生活数学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和简单的计算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尚不能熟练运用。针对本章节《我们身体上的尺》,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对身体上的“尺”认识不足,对长度单位换算感到困惑,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准确性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运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或教室内的至少5种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准确性,尽量减小误差。
2.探索实践,学习新知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身体上的“尺”与实际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亲身感受长度单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2)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测量”中的内容,详细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我们的身高。
内容包括认识直尺、了解身高的测量方法、实践测量过程以及数据记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使用直尺测量身高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进幼儿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准确记录身高数据。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身高测量仪、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想不想知道自己长高了多少?”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使用教材和教具,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测量身高,并介绍长度单位。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实践,让幼儿亲自操作直尺,测量自己和同伴的身高。
4. 数据记录(5分钟)引导幼儿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本子上,学会用数字和单位表示身高。
让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6. 互动游戏(5分钟)进行“比一比,谁更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测量身高的方法。
7.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直尺的使用方法2. 身高测量步骤3. 长度单位:厘米、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使用直尺测量家人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爸爸的身高:180厘米妈妈的身高:160厘米弟弟的身高:120厘米2. 作业要求:将测量结果用数字和单位表示,并与家人分享测量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的表现,针对操作不熟练的部分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身高,还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测量植物的高度、距离等,拓展测量知识。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用“身体尺”测量,虽然精确程度受到限制,但能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材安排用“身体尺”量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
第一部分,认识“身体尺”。
教材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并把量得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由于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时已经认识了一拃和一庹,这里只通过图示说明一步和一脚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大约各有多长的基础上,教材指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接着,直接提出“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起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上述活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测量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尺”,更在于建立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用“身体尺”测量,虽然精确程度受到限制,但能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材安排用“身体尺”量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
第一部分,认识“身体尺”。
教材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并把量得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由于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时已经认识了一拃和一庹,这里只通过图示说明一步和一脚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大约各有多长的基础上,教材指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接着,直接提出“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起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上述活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测量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尺”,更在于建立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测量》,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学习使用尺子测量身高,了解身高单位厘米,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使用尺子测量身高的方法,认识身高单位厘米,并能够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自信表达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用尺子测量身高的方法,认识身高单位厘米。
难点:准确读取测量结果,以及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身高测量仪、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一张身高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场“比身高”的游戏,让幼儿自由组合,用尺子测量彼此的身高,引导幼儿关注身高测量。
2. 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1)教师演示使用尺子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2)讲解身高单位厘米,让幼儿认识厘米。
(3)讲解如何读取测量结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名幼儿作为模特,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身高,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记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身高测量,填写身高记录表。
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强调正确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测量我们的身高》2. 内容:(1)尺子的使用方法(2)身高单位:厘米(3)测量结果读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使用尺子为家人测量身高,并记录在身高记录表上。
2. 答案:见身高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针对测量不准确、读取结果困难等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测量身高,尺子还可以用来测量哪些物品?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前置基础: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并会简单的测量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同时还有找找“周围的数”、“趣味拼摆”等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
后继地位:本次活动既复习巩固测量方法,又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为后面学习“毫米”“分米”和“千米”做铺垫。
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尺”有着广泛的作用,帮助学生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初步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教学难点:学会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师自我分析:我们这一团队有两人在四十五岁左右,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微机学到了高级,能自己制作课件并能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其中一人二十多岁,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强,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教学环境分析:在本学期的数学问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区以数学“综合与实践”知识领域为主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这一课题。
教学策略方法:1.通过谈话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新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产生活动的兴趣。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长度来认识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但是对于身体长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身体长度与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长度来认识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度单位的相关教具,如尺子、绳子等。
2.学生准备自己的身体,如手指、脚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体上的‘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长度单位的相关概念,如厘米、米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长度来测量物品的长度,如手指、脚趾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操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引导学生运用长度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授课目标1.了解测量身高的方法和工具。
2.学会使用非标准单位进行身高测量。
3.培养幼儿对身高测量的兴趣,积极参与测量实践。
授课内容知识点1.测量身高的方法和工具。
2.非标准单位的认识与使用。
活动设计1.导入活动: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让孩子们了解测量身高的方法和步骤。
2.活动一:给孩子们提供几个测量身高的工具,让他们亲自实践并体验不同工具的优缺点。
3.活动二:引导幼儿使用非标准单位进行身高测量。
如用自己手指的长度来测量身高,或者用一张A4纸的长度来测量身高等。
4.活动三:孩子们分组互相测量身高,比较不同孩子的身高差别,并进行自我比较和认知。
5.活动四: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教室门口或者操场进行身高测量,并记录每个孩子的身高。
课堂反馈1.教师引导孩子们分组互相交流自己的身高情况,让孩子们了解彼此身高的区别,并进行自我检视和思考。
2.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用非标准单位测量身高的结果,并让他们参与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3.在随后的课程中,引导孩子们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索更多测量身体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评估通过此次活动,评估学生对测量身高方法和工具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非标准单位的使用和理解能力。
同时,评估学生对身高测量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数学教案,孩子们可以不仅学习到测量身高的方法和工具,还可以学会用非标准单位进行测量,并了解各个孩子身高的差异,培养探索和观察的意识。
同时,培养了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对身体的认知,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比较身高的差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身边事物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并能准确记录。
难点:比较和描述身高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卷尺、绳子、记录表、笔。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今天,我们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2.探索测量方法师:我们要测量身高,要学习一下测量方法。
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尝试测量身高。
(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身高。
3.实践测量身高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测量方法,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小组,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在表格上。
(1)幼儿分组测量身高,教师巡回指导。
(2)测量结束后,请幼儿汇报测量结果。
4.分析身高数据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组身高数据,我们来分析一下。
请小朋友们按照身高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1)幼儿根据身高数据,尝试排列顺序。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身高最高?谁的身高最矮?身高相同的小朋友有哪些?5.比较身高差异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小朋友,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身高差异。
(1)请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小朋友站在前面,其他小朋友观察并描述他们的身高差异。
(2)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身高差异,如:“小明比小红高5厘米。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测量身高,分析了身高数据,还比较了身高差异。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的优点。
五、课后延伸1.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回家后测量一下家里其他成员的身高,并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身高差异。
2.在家里与家人一起玩“猜猜谁最高”的游戏,提高幼儿对测量和比较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身高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测量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习计量单位厘米(cm)、米(m);掌握如何测量身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测量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测量身高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学会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和身高;通过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身高的人体重可能不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己身高的认知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身高差异的观念,促进团队合作和相互尊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中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摆放学生队伍。
2. 教学工具准备:标尺、纸条、笔、计时器。
3. 教材与教具准备:数学教科书、测量活动辅助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问:“大家知道我们的身高是怎么测量的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身高呢?”听取学生回答。
2. 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培养学生测量的能力。
活动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拿出标尺,让学生尝试测量教师提供的几个物体的长度,例如课桌、椅子、书包等,并记录下来。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为后续测量身高做铺垫。
3. 学习内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计量单位,进行讲解和示范。
教师用标尺示范如何测量身高,学生观察并模仿。
教师向学生介绍计量单位厘米(cm),并提问:“你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听取学生回答。
教师向学生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并说明测量身高一般使用厘米作为计量单位。
4. 活动实践(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身高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配对进行测量。
活动内容: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人测量另一个人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每对学生表演一次,然后换另一位同学进行测量。
活动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用标尺测量身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
1下8-综合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100、101页实践活动内容。
【教材简析】本实践活动是在第二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
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并利用人体的部位简单估算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究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主动反思,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学生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人体上的数学,经历用身体对物体长度测量、估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 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找一找——明确主题1.找一找谈话: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使用什么工具?预设:尺子谈话:真聪明!可如果我的身边没有尺子,你有办法测量或者估计出物体的长度吗?预设:可以一拃一拃的量、可以用两臂去量、可以用身高去比……小结:了不起,想出这么多的办法,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长度也可以看做一把把的“小尺子”,帮助我们测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板课: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设计意图:由一年级的旧知识引出,让孩子用迁移的方法找出新的身体“小尺子”,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让孩子们充分交流,使思维产生碰撞,迸发出火花,认识身体上的“小尺子”,从而明确主题。
】二、量一量——汇报方案,开展探究1.汇报方案谈话: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个小组讨论测量身体中某些部位的长度,谁想跟大家汇报一下?预设1:我量了我一拃的长度。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活动课《我们的测量》课件
复习旧知
铅笔和蜡笔哪个长?
铅笔长,蜡笔短。
新知学习
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个蜡笔的长度?
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3个蜡笔的长度。
试一试
测量课桌面的长。
该怎样 测量呢?
试一试
用铅笔试一试。
课桌面的长大约是5支 铅笔的长度。
1
2
3
4
5
试一试
小组合作:用铅笔盒测量。
试一试
用拃量一量:桌面长大约是4拃长。
试一试
用自己身上的工具量一量地板的长度。Fra bibliotek试一试
用自己身上的工具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试一试
用身上的工具量一量教室门的高。
试一试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结果会不同呢?
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出来的结果不 一样。
试一试
统一工具测量:用直尺量课桌面的长。
试一试
统一工具测量:用直尺量课桌面的宽。
要得到 同样的 结果, 就要用 统一的 测量单 位。
小学数学精品课件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市实小 清风制作
我们的测量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 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使学生感受 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 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 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 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7)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7) 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1.学生能指出自己的身高,理解身高的计量单位“米”。
2.学生能够使用百米跑道测量长短。
3.学生能通过对比身高和跑道长度的概念,巩固“米”的数学概念。
2.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测量身高和百米跑道长度,深化“米”的概念。
3.教学难点学生了解“米”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百米跑道计算数值。
4.教学准备教案、百米跑道、尺等。
二、教学过程1.导入1.引入“我们身体上的‘尺’”这个话题,询问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计量身体尺寸的场景,例如测量身高、手腕围等。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讲授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并扩展数学概念。
2.讲解1.讲解“米”的概念。
板书“1m=100cm”,并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米,它是什么样的长度单位,它与厘米的关系等。
2.介绍百米跑道的概念,解释“百米”是什么意思,百米跑道有多长,以及如何测量。
3.演示1.请学生一起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数据。
将这些数据放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比较他们的身高谁最高,哪位同学最矮。
2.带领学生前往操场上,用百米跑道测量一些场地、建筑物的长度,并把数据记录下来,让学生对这种计量长度的方法有直观的认识。
4.练习1.让学生自己使用尺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请学生设法使用之前学到的百米跑道测算记录下来的物品长度。
例如,一本书约有20cm宽,相当于0.2米,判断一辆小汽车大约有多长,计算一张图纸的长度有多长等。
5.巩固1.进行回顾,询问学生已学到的知识点和要点。
2.在班内组织一个小竞赛,每个学生戴上自己的所得身高数据,站在跑道起点,将身高转化为米数,并观察自己在哪一位置。
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认识到身高和百米跑道长度的概念差异,还能锻炼手脑协调能力。
6.作业留作业:学生完成练习册上有关“米”的练习,然后测量家中某些物品的长度,最后计算出用百米跑道测量的长度值,同时感受一下这些数据的概念与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详细内容为《测量我们的身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如何使用直尺测量身高,并了解身高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使用直尺测量身高,并能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增进幼儿对身高概念的理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准确使用直尺测量身高,并读取数据。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身高的认识,提高测量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身高测量仪、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场“比身高”的小游戏,让幼儿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身高。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身高的差异。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身高的概念,让幼儿了解身高是衡量一个人高矮的指标。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使用直尺和身高测量仪,演示如何测量身高,并讲解测量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使用直尺和身高测量仪,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数据。
5. 小结与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对测量方法进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讲台上,用直尺测量他们的身高,让其他幼儿猜测测量结果,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身高概念2. 测量方法3. 测量步骤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直尺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爸爸身高:175cm(2)妈妈身高:160cm(3)我身高:110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测量身高不准确、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测量身高,增强亲子互动。
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示例文章篇一:《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藏着好多把神奇的尺子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探索。
上课啦!我先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想过,不拿真正的尺子,也能测量东西呀?比如说,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拿我们的一庹来说吧。
大家伸开双臂,像这样,从左手手指尖到右手手指尖的距离,这就是一庹。
咱们来比一比,谁的一庹长?哎呀,小明,你的一庹怎么这么长呀?难道你是要变成长臂猿啦?哈哈!那大家想想,一庹可以用来量什么呢?对啦,咱们可以量一量教室的宽。
来,咱们一起动手量一量。
还有咱们的一步。
大家走一步试试,从这只脚的脚尖到另一只脚的脚尖,这就是一步。
咱们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走一走,看看谁的一步大。
小红,你走得可真带劲,像个小模特似的,你的一步比别人的都大,难道你以后要当模特走秀吗?这一步能用来量什么呢?比如说,量一量从教室门口到操场的距离。
再说说我们的一脚。
把脚的长度量一量,这一脚的长度用处也不小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我来出个题目,比如说,量一量咱们的课桌有多长。
大家可以用一庹、一步或者一脚去量,然后咱们比一比谁量得最准。
哎呀,小刚,你怎么量得乱七八糟的,是不是心都飞到操场上去啦?大家发现没有,用我们身上的尺子量东西,虽然很方便,但是也不太准确,是不是?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多量几次,然后取一个平均值,这样就能更接近准确的长度啦。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是不是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呀?咱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虽然没有真正的尺子那么标准,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上大忙呢!所以呀,大家以后要多多观察,多多思考,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藏在我们身边的数学小秘密!示例文章篇二:《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一个超级有趣的东西,那就是咱们自己身上的尺子!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天然的测量工具呀?比如说一拃、一步、一庹,这些可都是藏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尺子呢!先来说说一拃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教案名称:测量我们的身高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身高;2.能够对比和整理测量结果;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教学内容:1.尺子的使用方法;2.身高的测量;3.身高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教学准备:1.尺子;2.若干个细绳或纸条;3.白板、黑板或墙;4.绘制身高统计表。
教学流程:Step 1 引入活动(5分钟)1.老师展示一个尺子,让学生观察并询问学生对尺子的认识;2.教师解释尺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Step 2 安排活动(10分钟)1.教师将黑板上的身高统计表按照一定的间距绘制出来;2.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测量身高的方案。
Step 3 活动实施(30分钟)1.学生开始按照小组方案进行身高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身高统计表上;2.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测量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助,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有效。
Step 4 分析结果(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上的数据,并提出相关问题,如哪个同学身高最高、身高最低等;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比较不同同学的身高差别。
Step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否实现,并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2.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测量大物体的高度。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人的身高,并记录在表格上;2.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下自己的书包的长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使用尺子测量身高的方法,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同时,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也得到了对身高的更深入的认识。
这个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是一次寓教于乐的数学活动。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分长度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将这些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
2.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将身体上的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时上课,穿着舒适的鞋子,以便进行实地测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简要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让学生感受到身体上的长度差异。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如测量课桌的高度、书本的厚度等。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活动目标】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活动准备】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第 2 页共 5 页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淘气的小鱼》【活动目标】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2、在游戏中能边操作边点数5以内的实物,感知数量,并说出总数3、能按要求正确取放学具、材料,并体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重点: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实物(夹子),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难点:学会按卡片上的点子数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1、幼儿有4以内实物的点数经验。
2、幼儿玩耍过夹子,能够用夹子自由的夹东西。
物质准备:粉、黄、蓝各色小鱼造型的夹子及各种水果造型的夹子每人5个,毛线球、小刺猬纸样每人1个,教师使用的大刺猬纸样、数字5及猫妈妈头饰各1个。
【活动过程】一、游戏“淘气的小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桌估测的更准确。 估测能力的训练。同时调动学 生已有的活动经验解决简单问 题。
4、交流估测的方法。 可先请估测不准的同学说 一说,再请估测准确的同 学介绍是怎样估测的。
给学生创造分享、互相学
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啦!现在,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估 测水平,感受学习的乐趣,增 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自己一拃有多 长,一步有多长及自己的鞋有多长等等。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做工具,到操场上估 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数据。 学生分成小组到操场上估测,教师 参与学生的估测。
2、根据今天的活动, 写一篇数学小日记,存入 成长记录袋。
师:今天的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 写一篇数学小日记。
3/3
习的机会, 提升学生生活经验。 我们请几组同学说一说你们估测的方 法。 估测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及时给 予评价。 ●用眼看的, (容易估不准确) ●用手比出 10 厘米,然后一下一下 测……(这个方法也可以) ●我知道铅笔是××厘米,我们用 铅笔量(借助已知的物品长度来估测, 很不错。 )
5、 教师介绍自己的方 法。
2/3
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测量了 哪些部位?分别使用的什么工具?怎样
量工具,每个人估测和实 际测量的结果如何。 三、实践活动 1、 鼓励学生用自身测 量工具进行实际估测。 可以到操场上,分小 组进行任何物体的测量 , 并作好记录。
实际经验。
做的?每个同学汇报自己估测和实际测 量的结果是多少?
《我们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11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同学合作,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身体某部位的活动过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体验估测活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 课前准备:直尺、米尺,记录卡片。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一、估测比赛 1、 提出要求: 不允许 用直尺和米尺等工具。同 用同一件物品进行估测比 赛,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估 测比赛。要求:不能用直尺等测量工具, 可借助其它工具。 比赛内容:同桌一组,估测凳子面 的长,看哪一组估测的最准确。有什么 问题没有? 如果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它物品 做工具,教师告诉学生是可以的,但最 后结果必须用厘米、分米等单位描述。 学生估测,教师注意了解学生不同 的估测方法。 2、交流估测的结果。 先只说结果,不说方法。 比赛结果是学生最关心 的,交流活动即满足学生的愿 望,又为下面的讨论活动做准 备。 3、 师生一起测量, 检 验估测的结果,并评出优 胜者。 检验估测的结果,增加活 动的“神秘性”和真实性,也 为介绍用手拃估测做铺垫。 师:把你们估测的方法和结果给大 家介绍一下。 学生说,老师记录,同时把自己估 测的结果也和同学交流。 师:哪一组估的最准确呢?我们一 起来实际测量一下。 共同测量出结果,评出估的最准的, 应该是教师。
教师介绍自己估测比较准 的奥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活 动。
师:你们想了解老师是怎样估测的 吗? 教师演示用手拃量,估算的过程。 师:我一拃是××厘米,量了×× 拃,估算一下是××厘米。
二、合作测量 1 、谈话引入测量活 动。激发学生了解自己身 上数据的兴趣和愿望。 测量活动需要合作,培养 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通过谈话,使学生了解身 体上数据的作用,激发测量自 己身上数据的愿望。 2、 小组合作测量。 教 师提出先估测,再测量的 要求,亲自参与并注意指 导测量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活动,要给 学生充分的测量时间。 师:我们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手拃的 长、脚长、身高、一步的长、两臂伸开 的长等,就会为我们解决生活中一些简 单问题提供很多方便。同学们,你知道 自己身上手、脚的长度吗?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合作,测 出自己身体上的数据,并写在记录卡上。 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和测量工具多少 分组测量。必要的话,教师可先介绍“一 拃” 、 “一步”等的含义。 3、交流测量的结果。 重点说一说使用的什么测 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