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需求访谈V1.1
CMMI访谈-需求
<<研发过程体系总纲>>
5. 以项目为核心实现各相关需求之间的双向跟踪。
6. 业务需求和软件需求的变更必须遵照组织变更管理规程进行
。
13 RD、REQM 1.你们是怎么做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的规划的?
我们根据组织提供的组织级的<<项目过程定义>>来做裁剪,在<< 项目过程定义>>文档中,定义了项目要产生<<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跟踪矩阵>> 我们做了<<需求访谈计划>>,在项目计划中,我们有定义<<需求 规格说明书>>的评审方式.
CMMI模型
PA
访谈问题
问题答案
Documents
1 RD、REQM 1. 你是如何分析获取需求的?
1. 客户一般会将他们的需求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我们,也会到我们 公司来当面澄清,我们会做需求访谈来进一步澄清需求.平时若再 需要沟通就邮件和电话.
将客户邮件中的需求以及访谈的内容形成<<需求访谈记录>>和
<<需求规格说明书>>
5 RD、REQM 1.我们的需求是怎么帮客户理解的?
我们在需求定义的时候会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有场景设计,
我们也会有UE(user experience)图来帮助客户理解.
<<需求规格说明书>>
UE图里面有场景图,每一步点击后进入什么场景,都会有.
6
RD、REQM
1. 你们在需求活动中有没有碰到一些风险? 2. 你是如何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的?
CMMI需求访谈V1.1
CMMI需求访谈V1.1需求访谈角色定义:姓名:负责项目:1.请说明公司怎样明确需求人员岗位职责?在哪些方面体现?RD、REQM:GP2.4详细说明2.需求方面,公司是否有一些指导的方针?RD、REQM:GP2.1要收集干系人的需要,制订产品与产品组件需求,并且分析与确认那些需求。
对此,本方针建立了组织级期望。
要管理需求并识别需求与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
对此,本方针建立了组织级期望。
3.请你描述一下需求阶段分为几个子过程?及主要的工作是什么?RD SP1.1 、SP1.2、SP2.1、SP2.2、SP2.3、SP3.5制定需求调研计划,进行用户调研访谈,作需求调研记录,收集用户反馈意见,最终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说明书》,客户确认后,经评项目审通,评审通过后,纳入基线,需求变更依据变更流程执行;其主要的工作是实现需求管理和需求开发的目标4.你是如何获取项目和产品的需求?有哪些方法?REQM SP1.1与用户访谈(交流访谈)、参与用户工作、收集用户工作资料、发放调研问题登记表(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反馈意、研究同类产品、情景分析(例如:可描述当前一项业务怎么做、也可以描述设想的系统中此项业务怎么做。
可结合交流访谈方法进行需求调研活动。
)、原型设计、咨询同行业专家等多种形式收集用户需求5.6.需求分析采用了哪些方法?是否有其他的方法?你是如何判断这些方法符合项目要求?RD SP3.1、SP3.2、SP3.3、SP3.4根据对最终产品的理解,确定技术方案,构建产品运作的过程和场景,定义业务流程,将需求分解,识别功能与子功能,平衡需求,建立各功能的输入、输出、处理逻辑,识别风险等,通过原型开发理解需求7.需求分析结果是否都记录在哪里,主要内容有哪些?RD SP2.1、SP2.2、SP2.3通常在需求说明说中一并纳入需求分析的内容定义功能架构,划分子系统、绘制系统拓扑图、为需求建立模型、创建开发原型、分析可行性、确定需求优先级、编写数据字典、定义约束条件8.需求的优先级如何确定?需求程度(验证、一般),需求的稳定性?RD SP3.4、SP3.5以用户的意见为主,同时考虑开发成本、进度和境地风险等因素确定项目的优先级9.你是如何与客户确定需求变更的约定?有哪些记录?REQM SP1.2根据需求变更流程执行,记录在需求变更申请和需求跟踪表中10.需求变更的流程是如何的?如何确保需求的一致性?REQM SP1.3、SP1.4、SP1.5 GP2.7、GP2.8、GP2.10见《需求变更申请》,变更申请--〉变更分析--〉变更审批--〉变更执行:基线变更、基线审核--〉变更跟踪与检查等11.在配置库中是否建立了需求基线?如何建立需求基线?该基线包括哪些配置项?RD GP2.6;CM SP1.3建立,包括需求阶段计划、需求说明书、需求变更申请、需求跟踪表等12.你是如何统计和分析需求变更的?工作量统计吗?需求阶段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多少?MA SP2.1、SP2.2在任务单中体现,统计阶段工作量与偏差20%13.需求活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束?什么时候?REQM SP1.2当需求说明书最终经过了用户评审后,视为该阶段结束14.你参与的项目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什么?公司定义了哪几种生命周期模型?OPD SP1.2 ;IPM SP1.1采用瀑布变形的生命周期模型,公司只定义了这一种模型15.需求活动中是否会碰到一些风险?你是如何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的?RSKM SP2.1、SP2.2会遇到风险,如客户方面(反馈不及时、没有按时提供资料、提供的资料不完整、对自身工作不了解等)或需求本身风险(对需求了解不够,造成工作缓慢,返工较多、需求不断变化、添加额外的变化等)或人员风险(身体状况下降、工作变动等)根据公司的风险管理指南和风险列表进行跟踪16.你参加过哪些方面的培训?REQM、RD:GP 2.5;OT SP2.1公司级的过程体系培训和开发技术培训17.Q A如何检查你的工作?PPQA SP2.1 、SP2.2过程检查单18.你是如何确定你的需求都被实现了呢?VER SP2.1 、SP2.2、SP2.3、SP3.1;V AL SP2.1 、SP2.2实施行动计划。
CMMI 访谈问题单2(参考用)
纳入了基线管理?哪些工作产 PM
品纳入到了配置管理中?请举
例说明。
Q:是否识别了项目监控的干系
人,怎么进行项目干系人跟
PM
踪?请举例说明。
程有关的相关人
员。
GP2.8 监控流程:
按本过程的执行计
19 PMC
GP2.8 划,监督和控制过
PM
程,并采取适当的 Q:如何对项目进行跟踪的?请
纠正措施。
举例说明。
划各项参数:依照
1
PMC
SP1.1 项目计划监督项目
PM
计划参数的实际
Q1: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何控
值。
制项目成本的?
2
PMC
Q2:监控项目一般最关注的是 PM
什么?
SP1.2 监督承诺: Q:你是如何对项目(进度、成
3
PMC
SP1.2 依照项目计划监督 本、质量)进行跟踪和管理
PM
确定的承诺。
的?请举例说明。
序 PA 名称 实践点
号
实践要求
问题点
访谈角色
SP1.1 建立度量目
标:建立并维护度
Q:项目的度量目标是如何获取
1
MA
SP1.1 量目标,此度量目
PM
的?
标衍生于已确定的
信息需要和目标。
SP1.2 定义度量:
Q:针对度量目标你设置了哪些
2
MA
SP1.2 详细说明度量来说
PM
度量点?
明度量的目标。
SP1.3 定义数据采
GP2.9 客观评价符
20 PMC
GP2.9
合程度:按照过程 描述、标准和规
PM Q:QA 如何来检查你的项目监
CMMI访谈问题及答案
2
程,制定评价准则,一起打分,选择最高分
为最终的方案。
P1:备选方案数据库的选择mySQL和ACCESS
评价准则有经济性,可靠性,成本,可维
需求阶段完成后,我们会会编写概要设
TS SP2.1 3 请简述产品设计的流程?
计,然后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写详细设 计说明书
3
用UML,RATIONAL ROSE等
角色设计/开发 (1.5小时)
PA Practi NO. 过程 ces 序号
域 实践
Question 问题
Listen For 答案
Time 时间
开场白
3
作为编码人员日常工作:编现写测试用
例,编写代码,执行单元测试,参与计划
书,需求,设计用例及代码的评审工作。
1 请描述一下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 作为设计人员日常工作:形成概要设计, 2
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编写用户手册,参
与与计划书,需求,设计用例及代码的评
审工作。
有,立项之前售前的时候,编写给客户看
的。内容有:项目的背景,根据客户的需
求设定开发平台、技术架构等,复用。我
们对于大的开发技术,如开发平台,开发
TS
SP1.1 SP1.2
2
你们的技术方案有备选吗?如何决 定设计方案的?
框架等做了多套的解决方案,这些记录在 技术解决方案说明书中,然后对多个解决 方案进行了评价选择,采用决策分析的流
电子文档通过VSS由配置管理人员进行管 理,纸质文档也会有配置管理人员统一归 档管理。
2
项目经理、需求、开发人员、客户代表、
QA、CM
(1)我的直接上级项目经理会给我安排任
务,我每周通过参加例会向他汇报工作。
CMMI项目经理(PM)访谈问题
项目经理访谈角色定义:姓名:负责项目:1.你目前负责哪几个项目,现处于什么阶段?PP GP2.4 ;PMC SP1.6、SP1.72.你是如何进行项目的裁剪(公司是否有相关的规程,裁剪的结果记录在哪)?IP M SP1.1、SP1.23.项目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生命周期模型、选择的依据)?OPDSP1.2 ;IPM SP1.14.你是如何制定项目计划的,哪些人员参与了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PP SP1.1、SP1.2 SP1.3、SP1.4、SP2.1、SP2.2、SP2.3、SP2.4、SP2.5、SP2.6、SP2.7 GP2.2、GP2.4、GP2.75.集成项目计划的包括了哪方面的内容,集成项目计划是否发生过变更,如何进行变更?PPSP2.7 GP2.7 ;IPM SP1.3、SP1.46.你是如何估计项目的规模、工作量、进度、成本,为什么选用这种估算方法,公司规定了哪几种估算方法?PP SP1.1、SP1.2、SP1.47.你是否如何估计项目的关健计算机资源?PP SP1.48.你是如何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进行跟踪和管理的?PMC SP1.1、SP1.69.你如何对风险进行跟踪?PMC SP1.310.项目划分了哪几个阶段(或里程碑)?里程碑阶段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PMC SP1.711.项目的培训是如何开展的?PP SP2.512.你参加过哪方面的培训?你是如何了解公司的培训安排?PP、PMC、IPM、RSKM:GP2.513.项目过程中统计哪些方面的数据?MA SP2.1、SP2.2、SP2.3、SP2.414.公司的收集哪些方面的数据,存放在哪儿,谁来管理这些数据?如何进行管理?OPD SP1.4 ;MA SP2.1、SP2.2、SP2.3、SP2.415.&28项目策划的主要指导原则是什么、项目跟踪的主要指导原则、集成项目管理的指导原则、风险管理的指导原则? PP、PMC、IPM、RSKM:GP2.116.QA如何来检查你的工作?PPQA SP2.1 、SP2.217.上级领导如何来审查你的工作?PP、PMC、IPM、RSKM:GP2.118.请你描述一下公司的需求过程,你参与了需求的调研过程吗?RD SP1.1 、SP1.2、SP2.1、SP2.2、SP2.3、SP3.519.你是如何来管理需求的(需求发生变更,你如何处理)?REQM SP1.3、SP1.4、SP1.5 GP2.7、GP2.8、GP2.1020.需求发生变更时,由谁对需求进行承诺?REQM SP1.2、SP1.321.需求是如何进行评审的(谁来组织、监控、问题是否统计和分析)?VER SP2.1、SP2.2、SP2.322.项目中建立了几条的基线,如何建立基线?CM SP1.1、SP1.2、SP1.323.如何进行配置审计?CM SP3.1、SP3.224.基线变更的流程?CM SP2.1、SP2.2B的职责是什么?CM SP1.3 ;GP2.4、GP2.7、GP2.1026.你收到CM哪些方面的报告?CM GP2.827.项目需求的主要指导原则是什么、项目配置的主要指导原则、技术解决、验证、确认、产品集成的指导原则?REQM、RD、TS、CM、VER、V AL GP2.128.请描述一下测试分为几个阶段,主要采用什么的测试工具?VER SP1.1、SP1.2、SP1.3、SP3.1、SP3.229.描述一下如何进行产品集成?PI SP1.2、SP1.3、SP2.1、SP2.2、SP3.1、SP3.2、SP3.330.你如何与测试组进行沟通?IPM SP2.1、SP2.2、SP2.331.公司的过程改进小组(EPG)由哪些成员组成,他们主要的职责是什么?OPF、OPD : GP2.432.你如何了解过程改进的执行情况?OPF SP2.233.你是如何给过程改进小组提供意见及建议,他们是如何处理的?GP3.234.你知道公司过程财富库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剪裁指南、生命周期模型、过程标准文件),你是如何访问的(谁来进行管理和控制)?OPD SP1.1、SP1.2、SP1.3、SP1.4、SP1.535.项目结项时,将项目中的经验教训存放于哪里?OPF SP2.4 ;IPM SP1.536.DAR的流程是什么?如何作的?DAR SP?37.什么时候要启动DAR流程进行决策?DAR SP1.1。
cmmi配置人员访谈回答
答:配置管理员在编写配置管理计划时和项目经理一起识别配置项。
配置项主要包含项目管理类、支持类、工程类、项目资料类的文档四大类。
管理类:项目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立项报告、工作量估算记录表支持类:质量保证、配置管理、度量工程类:需求、设计、代码资料类:培训资料、周报、会议纪要。
2请叙述您项目的配置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建立?如何申请及建置呢?答:在项目初期根据组织的配置管理过程文件、配置管理规范、项目变更过程文件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员向公司网络管理员申请配置管理系统的空间。
配置库包含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开发库:是存放正在开发状态下的文档及代码。
受控库:是存放受控的配置项和定义了基线以后的文档。
产品库:是存放已经正式发布的软件产品。
3.工作的产出如何被管理,有那些产出被管理,是否有管理计划?答:项目计划的数据管理计划有配置库目录的结构有配置管理的产出。
配置管理计划中配置库的目录结构也有指出。
4.请叙述您项目的配置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建立如何申请及建置呢?答:配置管理计划中有基线发布计划,基线中包含的配置项,都要经过评审。
项目经理安排人员填写申请表。
申请人组织与基线有关的人进行评审,ccb评审通过,解决评审发现的问题后,配置管理员建立基线。
配置管理员给基线的配置项打上标识记录到台账,基线建立完成后,通知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基线已建立,并在阶段的配置状态报告中记录.5.您如何管制配置项的变更答:变更实施人通知配置管理员,变更已经通过评审,配置管理员进行确认,从受控库中检出变更申请单中需要变更的配置项,经过实施人修改后,重新纳入受控库,并且对配置项进行标示。
如果涉及到基线的变更同时也要对基线的标示变更,并记录到状态报告中。
6.您会产出那些配置管理纪录?这些记录会被如何使用?答:配置状态报告、配置管理台账、配置审计报告、基线建立跟踪表、变更记录表。
配置状态报告用来记录每个配置项的状态,及时让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了解配置项状态。
CMMI_测试访谈问题及答案
测试访谈1.是否成立了独立的测试组?测试人员在项目中测试的职责?VER GP2.4提示:有测试组(质量管理部)。
测试组由测试组长和测试员组成。
测试组长的职责:负责制订测试计划,协调测试进度。
测试人员的职责:负责项目/产品的测试工作;编写项目/产品的测试用例、各个阶段的测试报告,完善用户的支持性文档如用户手册、在线帮助等。
2.你是如何了解到你是项目中的成员?VER GP2.4提示:在立项阶段,公司组织立项会议,通过《立项报告》明确项目人员安排。
项目计划——项目体制表中明确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
3.你参与了哪些方面的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流程?VER SP2.1、SP2.2、SP2.3提示: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用例等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流程:作者提出评审申请,由项目经理确定评审的参加人员,提前发通知(内容:评审时间,评审的内容、评审检查表等)给评审参加人员。
召开评审会议,指定会议记录人员,会议一般由项目经理主持,作者讲解待评审的内容,评审人员依据评审检查表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作者需要回答评审人员的提问。
评审的结果记录在《评审记录与报告》中。
问题由相关人员进行修改,修改完后,由评审人员进行验证,QA跟踪直到关闭。
4.你什么时候开始制定测试计划?是否发生过变更,如何进行变更?VER GP2.2提示:在立项价段制订测试计划的初稿,一直到代码编写完成后进行评审,形成最终的版本。
暂未发生过变更,如果发生变更,由测试组长修改,项目组相关人员评审,通过后更新《测试计划》并评审。
5.什么时候编制测试用例?依据是什么?如何保证测试用例与需求的一致性?需要同行评审吗?VER SP1.1、SP1.2、SP1.3提示:在需求基线化后,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系统测试用例,依据代码和详细设计编写单元和集成测试用例,公司有统一的测试用例模板。
通过测试用例的评审由专家来把关;由项目经理通过《需求跟踪矩阵》来跟踪用例与需求的一致性。
CMMI_组织培训访谈问题及答案
组织培训(OT)访谈1.请描述一下你在培训中的职责?OT GP2.4提示:1、建立培训组织体系,组织、落实公司培训发展规划,指导、监督各部门教育培训工作。
2、公司常规培训项目的设计,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3、协调公司、各部门、项目组培训工作的开展,收集培训需求,组织培训效果调查,监督学员填写培训过程(效果)评估调查表,保存培训记录。
2.培训的方针是什么?OT GP2.1培训方针: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学习创新、注重实效。
具体:我们公司统一制定了一个组织方针。
由EPG(过程改进小组)起草,并由MSG(管理委员会)审批,组织方针包含了CMMI 17个过程域,每个过程域都有一个子方针,而这一条方针只是我们培训方面的方针。
3.请你描述一下你们组织的培训过程?OT SP1.1、SP1.2、SP1.3、SP1.4、SP2.1、SP2.2、SP2.31、每年年初,由培训专员收集各部门员工的培训需求(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的人数,培训的各个方面资料),汇总形成《培训需求调研表》。
2、依据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和长远规划,制定《年度战略培训工作计划》,并相应制定《年度培训课程表》。
《年度战略培训工作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表》提交公司高层领导审批。
3.培训专员按照《年度战略培训工作计划》和培训课程表组织培训。
4、培训讲师培训前将培训的材料发给培训专员,经培训专员评审后发给学员(主要评审培训的材料是否是按照公司规定的模式去做的,是否有遗漏),确定具体的培训日期和安排。
5、学员参加培训后,填写《培训记录表》,主要是培训人员的签名、培训的内容等。
培训完成后学员填写《培训过程(效果)评估调查表》,主要是培训人员对培训过程、培训环境、培训方式等的评价。
培训结束后,需要组织对学员的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在《培训考核结果登记表》,培训专员汇总分析学员培训的情况,填写《员工技能及培训记录》。
4.是否制定了有免培规程吗?OT SP2.1、SP2.2、SP2.3提示:学员参加培训过的课程考试通过后,即不需要参加同样的培训课程。
CMMI现场访谈提问应答解读
CMMI最终评审提问单二○一四年三月1CMMI 2级过程域:需求管理REQM1.1 SG1管理需求1.1.1 SP 1.1项目组通过何种方式理解需求?答: 1、项目在获取客户需求中,通过与客户访谈的方式获取需求生成需求记录表,依据需求记录表编写了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2、项目组人员对用户需求说明书进行分析,分析了功能点,形成软件规格说明书;3、项目组与用户一起参与了需求评审会议,对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了确认,形成了会议纪要,确保了对于需求的含义达成一个相容的共同的理解。
1.1.2 SP 1.2怎样获得对需求的承诺?答: 1、项目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2、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需求人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与相关干系人一起参加了需求文档的评审,并在评审报告上签字。
1.1.3 SP 1.3如何管理需求的变更?答:1、项目需求的变更活动依据程序文件《变更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管理,用户或项目组成员提出需求变更申请填写需求变更申请表,项目经理获得需求变更之后进行影响分析,填写软件变更申请表;2、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对需求变更申请表和软件变更申请表进行评审,讨论变更是否能通过,并形成会议纪要;3、从配置管理员处获取相应的配置项进行变更,变更完成过后进行相应的验证,通过验证之后填写《软件变更报告单》;将软件报告单提交CCB进行批准。
4、项目经理发出基线建立申请,建立相应基线,配置管理员进行审计并发布配置状态。
1.1.4 SP 1.4如何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答:对项目的需求通过需求跟踪矩阵进行双向溯源和管理,先对各个需求做统计,然后在各个阶段做需求维护,对需求的实现,需求的测试,需求的交换和验收都有追溯。
1.1.5 SP 1.5在你的项目中如何确保项目工作与需求的一致?答:1、需求、设计、编码等阶段的评审检查单对项目的工作任务和需求的一致性进行了检查;2、使用需求跟踪3、矩阵对发生变更的需求进行双向溯源。
项目经理(PM)访谈(CMMI评估必问问题)
项目经理访谈角色定义:姓名:负责项目:1.你目前负责哪几个项目,现处于什么阶段?PP GP2.4 ;PMC SP1.6、SP1.7南特OA协同办公系统,目前已经结项。
2.What project do you manage? What phase are these projects in?3.你是如何进行项目的裁剪(公司是否有相关的规程,裁剪的结果记录在哪)?IP M SP1.1、SP1.2在需求结束后,由PM配合QA,基于公司的标准过程集,根据公司的裁剪指南,识别项目的特征,依据一定裁剪规则生成相关的裁剪结果,裁剪结果被命名为项目的PDP文档而保存起来 .4.How do you tailor the project defined process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process? Is there a tailor guide, and where do you store the PDP?5.项目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生命周期模型、选择的依据)?OPD SP1.2 ;IPM SP1.1采用的传统的瀑布型生命周期,之所以采用这种生命周期的原因是因为项目需求相对稳定.6.What software lifecycle modes do you use? Why do you choose the model?7.项目的工作环境是如何按照组织的标准工作环境制定的?IPM SP1.3公司有统一的标准工作环境可以参照《NT-OPA-工作环境指南.doc》.项目基本上是按照组织的标准环境来设定项目的工作环境,当项目对某些环境要素有特殊要求的时候,会向高层经理提出申请,得到审批后添置或者另设,但是同时要报告EPG以备更新组织标准工作环境.8.How do you work out the project environment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definition standard?9.你是如何制定项目计划的,哪些人员参与了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PP SP1.1、SP1.2 SP1.3、SP1.4、SP2.1、SP2.2、SP2.3、SP2.4、SP2.5、SP2.6、SP2.7 GP2.2、GP2.4、GP2.7a)PM配合QA作项目的裁剪。
CMMI_需求访谈问题及答案
需求访谈1.请说明公司怎样明确需求人员岗位职责?在哪些方面体现?RD、REQM: GP2.4提示:在《软件项目相关角色职责说明书》和《项目计划》的项目体制中明确定义了需求人员的岗位职责。
需求人员主要负责需求的调研、分析、整理需求,编制《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
2.需求方面,公司是否有一些指导的方针?RD、REQM: GP2.1提示:有,公司由EPG负责起草公司组织方针,由MSG审批访该方针,该方针为CMMI 17个过程域分别制作了子方针。
需求的方针是严格控制需求的变更,需求文档要经过严格评审才能提交客户确认。
3.请你描述一下需求阶段分为几个子过程?及主要的工作是什么?RD SP1.1 、SP1.2、SP2.1、SP2.2、SP2.3、SP3.5提示:分为三个阶段;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评审确认。
首先编制需求调研计划,然后进行需求调研,形成《客户访谈记录分析表》。
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用户需求说明书》后经项目组和相关人员评审,高层审批,客户签字确认后。
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需经项目组和相关人员(项目经理、设计、编码、测试)评审,评审后由总经理审批,然后交由客户签字确认。
4.你是如何获取项目和产品的需求?有哪些方法?REQM SP1.1提示:主要通过调研的形式,通过和客户的交流,会议交流,客户提供的报表资料等。
常见的方法有直接访谈、场景用例法、原型确认法等。
需求的获取方法在公司的《需求开发指南》中有描述。
5.你是如何对需求分类(功能、非功能)?依据什么进行分类?RD SP2.1、SP2.2;PI SP2.2提示:按功能来分:需求可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又分为:用户界面需求,接口需求,软硬件环境需求,项目质量需求(易用性,可移植性,健壮性,性能,效率)等。
6.你是如何标识需求状态的?你采用了什么方法或工具跟踪需求的状态?REQM SP1.4提示:利用《需求跟踪矩阵》标识需求状态。
CMMI 访谈问题单4(参考用)
OT
护已定义流程的说明。
否对流程有进行裁剪?
收集过程相关经验:收集在
计划、流程执行中所产生的
20
OT
GP3.2 过程相关的经验,来支持组 希望公司改进的地方?
OT
织过程和过程资产将来的使
用和改进。
***未完待续***
18 OPD
建立已定义流程:建立并维 GP3.1
护已定义流程的说明。
19 OPD
序 PA 名称
号
1
OT
2
OT
3
OT
4
OT
5
OT
GP3.2
收集过程相关经验:收集在 计划、流程执行中所产生的 过程相关的经验,来支持组 织过程和过程资产将来的使 用和改进。
实践点
实践要求
SP1.1 SP1.2 SP1.2 SP1.3 SP1.4
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客观评价符合程度:按照过
18 OPF
程描述、标准和规程,客观 GP2.9
地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的符
合度,并解决不符合问题。
与上层管理人员审查本过程
的状况:与上层管理人员审 19 OPF GP2.10
查过程的活动、状况和结
果,并解决问题。
20 OPF
建立已定义流程:建立并维 GP3.1
作产品和提供过程服务。
14 OPF
培训人员:依需要培训人员 GP2.5
来执行或支持过程。
控制工作产品:将指定的流
15 OPF
GP2.6 程的工作产品纳入适当级别
的控制。
确定并纳入相关人员:按照
16 OPF
GP2.7 计划确定并纳入与过程有关
的相关人员。
监控流程:按本过程的执行
质量保证组访谈问题(CMMI)
质量保证组访谈问题(CMMI)质量保证组(QA)访谈1.自我介绍?2.是否有独立的QA组?有3.什么时候开始制定QA计划?是否需经评审?是否发生过变更?QA计划中有哪些内容?在项目规划阶段,初步项目计划制定出来以后,项目经理通知我,由我单独做质量保证计划,我是将初步项目计划和组织级《裁剪指南》裁剪后得到的PDP文档结合起来作QA计划的。
QA计划作为项目计划的一个下属计划是和项目计划一起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要入基线库的.计划发生过变更,有时针对客户不同时期的功能要求会形成不同的产品,计划免不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QA计划中包括过程的检查和工作产品的检查两大方面,还包含了各阶段相应工作产品产生的大致时间,从而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4.你能大致描述从项目启动→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项目结束的过程吗?如何对这些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需求阶段检查: 1、用户需求是否获取;2、是否编写了用户需求说明书3、用户需求说明书是否经过项目组评审;4、用户的需求是否经过分析,细化和归纳整理;5、是否编写了产品需求说明书6、产品需求说明书是否经过项目组评审;7、是否建立及更新需求跟踪矩阵;项目规划阶段:1、是否进行了项目裁剪;2、项目经理是否进行详细估算3、项目经理是否制定了项目计划;4、项目计划是否经过项目组评审;设计阶段检查: 1、设计人员是否编写了概要设计说明书;2、概要设计说明书是否经过评审;3、是否编写了模块设计说明书与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实现与测试阶段检查:1、是否制定了实现与测试计划;2、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是否执行3、是否进行缺陷管理4、安装手册和用户操作手册有没有制定;测试阶段检查: 1、系统计划是否制定2、是否编写了测试用例3、是否进行缺陷管理4、是否进行了缺陷分析统计和系统测试分析;5、是否编写了产品发布报告项目结项检查: 1、检查项目验收报告中项目经理和客户有没有签字确认;2、配置管理工程师有没有按照审批后的《客户验收报告》将有关产品纳入产品库3、项目经理是否进行了结项准备及结项的评审工作5.你主要检查了哪些工作产品?大致说一下?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一些工作产品,1在需求阶段主要检查:用户需求说明书检查\软件需求说明书检查\需求跟踪矩阵检查等2项目规划阶段中主要检查PDP,项目计划及下属计划的检查。
CMMI 访谈问题单1(参考用)
GP2.7 GP2.8
GP2.9
GP2.10 GP3.1 GP3.2 实践点 SP1.1
GP2.7 确定并 纳入相关人员: 按照计划确定并 纳入与过程有关 的相关人员。 GP2.8 监控流 程:按本过程的 执行计划,监督 和控制过程,并 采取适当的纠正 措施。 GP2.9 客观评 价符合程度:按 照过程描述、标 准和规程,客观 地评价过程和工 作产品的符合 度,并解决不符 合问题。 GP2.10 与上层 管理人员审查本 过程的状况:与 上层管理人员审 查过程的活动、 状况和结果,并 解决问题。 GP3.1 建立已 定义流程:建立 并维护已定义流 程的说明。 GP3.2 收集过 程相关经验:收 集在计划、流程 执行中所产生的 过程相关的经 验,来支持组织 过程和过程资产 将来的使用和改 进。
9
PI
SP3.4
的产品或产品组 做?请具体说下
件,并交付给客 发布情况?
户。
GP2.1 建立组
织级方针:建立 组织有没有产品
10
PI
GP2.1 和维护一个组织 集成方针,请简
级方针来规划和 单描述一下。
执行过程。
GP2.2 规划过
程:建立和维护 是否有产品集成
11
PI
GP2.2
执行过程的计 的计划?
项目经理怎么检 查你的工作?
本项目在设计和 编码阶段有没有 对标准过程进行 裁剪?
在设计和编码阶 段,你收集了哪 些经验?
实践要求
问题点
SP1.1: 选择需 验证之工作产 品:选择需验证 之工作产品及对 工作产品使用的 验证方法。 SP1.2 建立验证 环境:建立并维 护支持验证活动 的环境。 SP1.3 建立验证 过程和准则:建 立并维护所选定 的工作产品的验 证过程和准则。 SP2.1: 准备同 行评审:准备对 所选定的工作产 品进行同行评 审。 SP2.2 进行同行 评审:针对所选
访谈_CMMI
需求人员访谈:1、单甩需求搜集方式?2、调研需求时,接口如何做?3、需求开发用什么工具?4、对需求分析,你做什么样的需求?5、需求优先级怎么分的?6、系统用户是谁?7、如何保证需求跟踪矩阵是最新的?8、需求变更时,需求跟踪矩阵变吗?如何变?测试人员访谈:1、接口测试做吗?主要测了什么接口?你如何知道测什么接口?2、如何保证测试用例的覆盖程度?3、测试过程中收集什么数据?4、有做缺陷引入原因分析?针对这些提过建议吗?5、试运行中发现BUG吗?6、同行评审中做过缺陷统计分析吗?7、测试用例什么时候评审的?谁参加?8、同行评审怎么做的?9、同行评审中的数据、原因分析?设计人员访谈:1、公司有没有设计规范?2、做设计评审了吗?3、“重用”问题提到了吗?4、有方案选择吗?采用了哪种方法选择?5、决策准则是怎么制定的?决定方法?开发人员访谈:1、做单元测试吗?怎么做的?单元BUG统计吗?2、参加过什么评审?3、开发中汇总什么数据?4、技术解决这个过程哉的方针你知道吗?说一说。
5、你觉得公司过程改进中哪个地方做的好?哪个地方需要改进?6、产品集成的顺序是什么?7、集成环境谁搭的?8、集成通过准则?配置人员访谈:1、配置项命名是如何进行的?命名的依据?2、配置审计有什么?3、备份策略?每周备在什么机器上?4、配置管理计划什么时候出的?5、你的项目里有配置项变更吗?6、需求变更在什么时候?7、需求跟踪矩阵变更会做配置管理?8、配置中变更是怎么变的?9、有几个配置库?10、你如何理解基线?11、CCB成员12、配置管理里收集什么数据?13、提出过程改进建议吗?14、你了解组织财富库吗?用过什么?15、你对公司财富库做过贡献吗?16、过程改进中什么做的好?什么不好?17、外地项和本地项如何同步?EPG人员访谈:1、公司有没有经营目标?2、经营目标、项目管理目标和质量成本有无关系?3、公司的代码生产率?4、项目当前试题成本?5、为什么做CMMI?6、EPG对过程改进达到什么目标?7、过程改进是否收到效益?8、XX计划变更,高层对这有什么想法?QA人员访谈:1、过程审计包括什么?怎么做?公司引进CMMI后,成立了QA小组,其中QA之间的工作是互查的方式进行的,在项目立项阶段,公司领导确定PM和QA,检查了立项确认书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填写不符合项跟踪表和不符合项报告,在项目的启动阶段,我依据项目计划填写了质量保证计划,其中里面记录了项目背景,项目目标,QA的具体活动,检查范围(过程活动的检查和工作产品的检查,相关人员须履行的职责,检查的参考标准),2、审计时,你会试题哪些数据?包括审计时的工作量,项目出现的不符合项的个数,并对不符合项做了分类统计,每阶段新增的不符合项的数据,并对3、不符合报告统计什么样的执行问题?4、执行问题?制度问题?培训问题?其他?5、分类后有什么用?6、单甩项目中不符合项有多少?7、统计的使用过程改进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团队人员的配合程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了,。
cmmi 的访谈问题
What is the accessibility of your code and project documents to your team and to other projects?
Where do you keep your baselined documents and code? (follow-up)
Master list of CI
Cross Reference Table of CI
Access Control
Usage of Version Control tool
Component Cross Reference Table
2 mins.
T1/CM3
How are you made aware of any changes towards project schedule or project organization?
PT.AC.4
New Release Mails
Discuss with team members about the changes in PMP, Schedule, PTOD in PM meeting
2 mins.
T1/CM4
What steps do you follow to make changes in your CI ? ?
CM.CO.1
Planning done according to organization level manuals and guidelines for CM
2
CM.AB.1
Existence and role of SCCB
CM.AB.2
Identification of Config Administrator
(完整版)CMMI访谈问答实例
如何理解客户的需求?答:首先,通过参阅客户的相关材料信息,进行需求调研;其次,针对获取的需求信息,进行相关培训;最后,参与需求评审会议,并作出评审记录,以便发布。
哪些人需要理解客户的需求?答:全体项目组成员都需要参与理解客户的需求。
1. Zheng Liu刘征——Project Manager (PM) ,项目经理兼Analysis & Design2. Jiping Wu吴际平——Analysis & Design,需求开发,组员3. Baolin Cheng程宝林——Coding & Development,软件开发,组员4. Tao Luo罗涛——Coding & Development,软件开发,组员5. Xiaofeng Yang杨晓峰——Testing6. Xiaowei Zhu朱晓伟——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7. Yan Zhou周燕——QA,质量检查如何让项目成员按照需求去遵循完成?答:首先,要给项目组成员培训客户的需求;通过每周例会,全体项目组成员要参与到需求的评审,让组成员对各自负责的需求进行确认。
如何对需求变更进行分析?答:首先得确认是不是由需求引起的变更;其次,再分析变更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大小甚至成本等。
哪些人会参与需求变更分析?答:一般受需求变更影响的项目组成员都得参与,必要的话,高层领导以及客户都得参与。
如何在项目中建立、跟踪、维护需求的双向跟踪矩阵?答:建立的话,通常在项目中各个里程碑阶段;而维护需求跟踪矩阵的话,包括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此外,我们主要从横向跟踪一致性与状态,然后再从纵向跟踪完成的进度。
如何处理需求变更对项目的工期或工作量的影响?答:1. 如果是变更的幅度较小,一般通过加班来解决问题2. 如果变更较大,可能会重新调整工期和工作量3. 我们会把变更记录在Project的Mpp中如何去开发客户的需求?答:首先收集客户材料,准备客户访谈单,进行访谈;然后通过现场观摩,整理需求、编写出需求文档等去实现开发需求。
CMMI组织类-过程改进组(EPG)访谈问题及参考答案(EPG)
CMMI组织类-过程改进组(EPG)访谈问题及参考答案(EPG)1. ‘EPG(OPF)1.企业目标为何? 过程改进如何支持企业达成目标?(SP 1.1)答:金越软件的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大数据平台承建商,政府信赖的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合作伙伴,致力于提升政府数据资产价值、提高政务(警务)云运行效率,助力建设平安社会、高效政务和智慧城市。
1) 成为中国领先的公共安全信息汇聚整合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的创新企业;2) 公安、政法、政务等相关行业提供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大数据智能应用、跨网跨域安全交换和业务协同、综合业务办公整体解决方案;3) 研发大数据服务总线、大数据汇聚整合、跨网跨域安全交换、综合办公、门户等相关产品。
通过过程改进进一步规范软件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过程,提升项目研发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缺陷率,强化发布软件系统的产品化程度,缩短现场工程实施周期,从而提高的公司的业务效益,实现公司的商业目标。
《改进计划》(\cmmi\EPG-过程改进\01-诊断与改进计划)2.如何定期评鉴过程?(SP1.2)答:1)CMM过程改进项目启动时,由咨询公司结合我司商业目标以及项目实施和产品研发现状,针对CMM标准模型进行现状诊断,从而对当前软件成熟度现状有了初步的评价和改进意见;2)试点项目结束时,由项目组进行研发流程总结,总结本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向EPG提交《项目总结报告》(cmmi\项目1-赣州公安项目\01-受控库\02-过程文件\04-支持)。
3)EPG组定期召开例会(2周一次),召集EPG组员收集试点项目的反馈信息,记录为《问题管理表》(\cmmi\EPG-过程改进\04-改进项目管理\组织级质量保证)、《》\cmmi\EPG-过程改进\07-持续改进,作为后续改进计划依据。
4)试点项目结束后,咨询公司进行了预评估,全面诊断过程改进情况,形成《预评估报告》(\cmmi\EPG-过程改进\06-预评估)EPG组长在整个cmm改进过程中,在各个阶段组织并监控评价过程,将评价结果向MSG汇报。
cmmi3级访谈问题
cmmi3级访谈问题序号实践访谈问题SP1.1建立战略培训需要Establish andmaintain thestrategic trainingneeds of theorganization.是否建立了3年或3年以上的培训规划?SP1.2确定由组织级负责的培训Determine whichtraining needs arethe responsibilityof theorganization andwhich will be leftto the individualproject orsupport group.是否明确区分了共性的培训需求与个性的培训需求?对于个性的培训需求的满足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和项目组达成了一致?如何获取的培训需求?SP1.3建立组织的战术培训计划有无年度培训计划?有无详细的培训计划?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详细的培训计划或者培训通知提前多久通知了相关人员?培训预算是多少?培训计划是否评审过?培训计划是否变更过?计划的跟踪记录?SP1.4建立培训能力对于培训讲师是如何管理的?是否有课程描述文件(内容目录,预期的听众,前提条件,培训目标,时间,结业条件,免修条件等)?课程是如何定义出来?SP2.1提交培训有无免培的记录 ?SP2.2建立培训记录内部培训是如何做的? 对培训讲义是否有组织级的要求?电子版的讲义在哪里?纸质的讲义在哪里?缺勤如何进行处理?有无签到记录?有无历史的培训档案?SP2.3评价培训效果Assess theeffectiveness ofthe organization’straining program.怎么评价培训目标的达成的?培训反馈的记录有没有?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培训组对课程培训的长期效果如何评价的?是否值的投入大,是否真有必要开这门课?岗位技能矩阵人员的培养在技能表中如何体现?员工技能现状培训完成后是否更新了人员技能矩阵;多久更新一次?GP2.5培训人员组织的培训管理员、内部讲师胜任培训工作吗?都接受过过什么培训?GP2.8监控OT有没有对培训的统计分析?有没有监控培训花费的工作量及成本?GP2.9QA审计OT PPQA是否检查过?PPQA有无检查单?GP2.1 0高层参与OT领导参与过哪些与培训有关的活动?GP3.1建立已定义过程是否对培训过程进行过裁剪?是否有裁剪记录?考核点访谈记录根据组织的业务发展规划得出组织的培训规划,并文档化区分了组织级负责的培训与项目级负责的培训个性的培训需求需要综合考虑:1. 公司是否有内部满足培训的能力,外训是否合算2. 是否与公司的业务发展相一致3. 是否有必要进行培训通过分析决定是否满足个性的培训需求,是否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中培训需求获取渠道:1.培训需求调查2.组织业务发展战略及培训规划3.员工技能现状4.项目或个人主动提出培训需求5.公司高层领导提出培训需求6.常规培训:比如,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新员工入职等标杆对比、技术交流有;根据培训需求获取的结果结合公司的财务预算、培训能力等综合考虑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需要得到高层经理的批准培训的详细计划【培训通知】包括:1.时间2.地点3.讲师、学员3~7天都可以如果公司有专门的培训预算需要明确占到研发费用的百分比,或者具体的金额;有的公司大多是内部培训,培训的成本很低,因此可以没有专门的培训预算,当实际发生了较大金额的培训时,记录下来即可培训计划因为涉及到培训预算的内容,所以一般需要高层经理审批;公司一般也会选取各个领域的代表进行评审,评审培训计划是否合理当培训计划发生变更时要注意更新培训计划培训讲师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公司有哪些内部培训讲师2.培训讲师的资格、等级,以及升迁制度3.培训讲师的讲课津贴4.公司也可以没有对讲师的严格要求,只要在某一领域是公司内的专家即可作为内部讲师讲师-课程清单:1.公司有哪些讲师能够讲哪些课程2.课程是针对组织的还是个别项目的3.课程的简单描述以及适合的对象课程讲义是由领域专业人员制定,并经过公司相关领域技术专家的评审,最终确定的;有的课程因为没有技术专家评审,基本上由专业人员制定即可,根据讲课的效果在逐步完善讲义如果培训时,有些人申请免陪;必须填写免陪申请单;访谈时对于免陪的规定要了解;可以没有免陪的情况如果公司有领域专家,则需要进行专家评审;如果没有领域专家,则不需要评审,由讲师制定教材即可培训教材存放在组织过程资产库中的培训教材库中如果有纸质的讲义,由文档管理员负责存档对于培训时,无故缺勤人员要做记录,并通报批评,并要求课下自学;如果下次有相关培训时,必须参加有签到表每次培训都会记录下来1.通过考试评价学员对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2.通过课堂问答评价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通过培训后学员日常的工作表现,评价培训的中长期效果,由项目主管/公司领导定期对员工做评价培训反馈表记录了学生对老师,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通过考试、课程问答评价1.岗位技能矩阵作为基准2.员工的技能现状与基准进行比较3.明确哪些员工需要进行哪些培训4.员工的技能现状随着经验的获得、参加了培训要不断更新5.岗位技能矩阵的基准也可能随着公司的发展而调整1.当培训完成后能够及时评价培训的效果时则需要及时更新员工技能矩阵2.当培训完成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评价培训的效果时,通常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员工技能评定并更新员工技能矩阵1.最基本的培训是CMMI中OT过程域的培训,组织的培训管理员一定要深刻理解OT的知识点才能很好的履行其职责2.公司培训预算许可则可以进行内部培训师的培训(TTT培训),使内部讲师掌握授课技巧、PPT制作技巧等专业讲师技能,以便更好的履行其职责3.其他的一些常用管理培训,如:组织,沟通协调等也适用于对培训负责人与内部讲师的培训培训度量包括:1.人均每年接受的培训课时数2.计划进行的培训与实际的对比1.培训总结报告中要总结培训花费的工作量及成本的度量计划V实际QA定期审计培训的情况高层领导一般需要审批培训的战略规划;审批培训资金;审批培训的年度计划,并亲自参与某些培训培训计划中要明确体现培训过程的裁剪结果1.培训活动是不可裁剪的,所有定义的培训活动都要进行访谈记录。
CMMI评估-访谈经验
下面我们谈谈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访谈。
偶们来看看访谈需要知道哪些东西,我觉得单纯的背问题没有多大意义,自己把项目的过程梳理清楚才是王道,因为这样随便LV怎么问,你都不会离开你的主线,LV问你问题也不是乱问的,他是每个点问你一个,基本每个点都会问到,其实单纯的回答这些点相当的简单,但,难就难在你的这些点需要相互呼应,不能自相矛盾。
偶们就这些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来一一清理一下,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偏差:这个写个偏差表就可以了,找1-2个时间点出现偏差即可,再写个解决措施就可以,没啥好说的风险:按照风险库里面风险在项目出奇识别出来,写到风险跟踪表里面的,注意说一下,在每个里程碑重新识别了风险即可项目周会:就是每周做了啥事,出现了啥问题,找1-2周捏造几个问题,注意在下一周体现出跟踪,就说上周问题通过加班什么的解决了即可度量:通过收集相关人员的个人周报的数据汇总出来的,所以个人周报需要填写个人的进度和工作量之类的,注意时间点可偏差表对应起来即可,项目结束的时候把这个数据在提交给EPG,然后他在去改进标准过程,和PM没啥关系了。
项目进展,这个就是体现出对项目的跟踪,每个里程碑汇报给项目组的人以及高层,注意进展报告的内容要体现出相关干系人和数据管理,这个没啥好说的,相关干系人就是每个阶段有什么人参与了,比如需求阶段看看需求人员有没有介入,你就说全介入了,并罗列上去。
数据管理就说谁谁谁借了本,并且上个阶段谁谁谁借了个什么资料,并且如期归还了,每个阶段写1个可以了。
需求:这个地方最难理解的就是接口需求的管理,其他的也没啥好说的,接口需求其实没有一个硬性规定,随你怎么写,你只要做了这件事就可以了。
按我的理解就是内部接口,你就说你的项目需要分成开发,有统一的DAO接口,还有项目需各个模块之间通过service相互通信,还有就是后台代码可以和前台以 html的方式交互,DAO可以支持多个数据库,白痴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访谈
角色定义:姓名:负责项目:
1.请说明公司怎样明确需求人员岗位职责?在哪些方面体现?RD、REQM:GP2.4
详细说明
2.需求方面,公司是否有一些指导的方针?RD、REQM:GP2.1
要收集干系人的需要,制订产品与产品组件需求,并且分析与确认那些需求。
对此,本方针建立了组织级期望。
要管理需求并识别需求与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
对此,本方针建立了组织级期望。
3.请你描述一下需求阶段分为几个子过程?及主要的工作是什么?RD SP1.1 、SP1.2、SP2.1、SP2.2、SP2.3、SP3.5
制定需求调研计划,进行用户调研访谈,作需求调研记录,收集用户反馈意见,最终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说明书》,客户确认后,经评项目审通,评审通过后,纳入基线,需求变更依据变更流程执行;其主要的工作是实现需求管理和需求开发的目标
4.你是如何获取项目和产品的需求?有哪些方法?REQM SP1.1
与用户访谈(交流访谈)、参与用户工作、收集用户工作资料、发放调研问题登记表(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反馈意、研究同类产品、情景分析(例如:可描述当前一项业务怎么做、也可以描述设想的系统中此项业务怎么做。
可结合交流访谈方法进行需求调研活动。
)、原型设计、咨询同行业专家等多种形式收集用户需求
5.你是如何对需求分类(功能、非功能)?依据什么进行分类?RD SP2.1、SP2.2;
PI SP2.2
实现用户业务工作要求为功能需求,在功能上获得性能需求,即非功能需求,主要根据需求属性来定义的
6.你是如何标识需求状态的?你采用了什么方法或工具跟踪需求的状态?REQM SP1.4 通过需求说明书建立《需求跟踪表》,通过《需求跟踪表》来进行需求状态的跟踪。
7.需求分析采用了哪些方法?是否有其他的方法?你是如何判断这些方法符合项目要求?RD SP3.1、SP3.2、SP3.3、SP3.4
根据对最终产品的理解,确定技术方案,构建产品运作的过程和场景,定义业务流程,将需求分解,识别功能与子功能,平衡需求,建立各功能的输入、输出、处理逻辑,识别风险等,通过原型开发理解需求
8.需求分析结果是否都记录在哪里,主要内容有哪些?RD SP2.1、SP2.2、SP2.3 通常在需求说明说中一并纳入需求分析的内容
定义功能架构,划分子系统、绘制系统拓扑图、为需求建立模型、创建开发原型、分析可行性、确定需求优先级、编写数据字典、定义约束条件
9.需求的优先级如何确定?需求程度(验证、一般),需求的稳定性?RD SP3.4、SP3.5 以用户的意见为主,同时考虑开发成本、进度和境地风险等因素确定项目的优先级
10.你是如何与客户确定需求变更的约定?有哪些记录?REQM SP1.2
根据需求变更流程执行,记录在需求变更申请和需求跟踪表中
11.需求变更的流程是如何的?如何确保需求的一致性?REQM SP1.3、SP1.4、SP1.5 GP2.7、GP2.8、GP2.10
见《需求变更申请》,变更申请--〉变更分析--〉变更审批--〉变更执行:基线变更、基线审核--〉变更跟踪与检查等
12.在配置库中是否建立了需求基线?如何建立需求基线?该基线包括哪些配置项?RD GP2.6;CM SP1.3
建立,包括需求阶段计划、需求说明书、需求变更申请、需求跟踪表等
13.你是如何统计和分析需求变更的?工作量统计吗?需求阶段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多少?MA SP2.1、SP2.2
在任务单中体现,统计阶段工作量与偏差
20%
14.需求活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束?什么时候?REQM SP1.2
当需求说明书最终经过了用户评审后,视为该阶段结束
15.你参与的项目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什么?公司定义了哪几种生命周期模型?OPD SP1.2 ;IPM SP1.1
采用瀑布变形的生命周期模型,公司只定义了这一种模型
16.需求活动中是否会碰到一些风险?你是如何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的?RSKM SP2.1、SP2.2会遇到风险,如客户方面(反馈不及时、没有按时提供资料、提供的资料不完整、对自身工作不了解等)或需求本身风险(对需求了解不够,造成工作缓慢,返工较多、需求不断变化、添加额外的变化等)或人员风险(身体状况下降、工作变动等)
根据公司的风险管理指南和风险列表进行跟踪
17.你参加过哪些方面的培训?REQM、RD:GP 2.5;OT SP2.1
公司级的过程体系培训和开发技术培训
18.QA如何检查你的工作?PPQA SP2.1 、SP2.2
过程检查单
19.你是如何确定你的需求都被实现了呢?VER SP2.1 、SP2.2、SP2.3、SP3.1;V AL SP2.1 、SP2.2
实施行动计划。
为实施行动计划,如下任务应得到执行:
• 进行分派。
• 对做工作的人进行协调。
• 对结果进行评审。
• 跟踪行动项直到关闭。
评价已实施行动对过程性能产生的效果。
参阅“量化项目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选择度量项与分析技术。
一旦已变更的过程部署到整个项目,评价变更的效果以验证该变更改进了过程性能。
工作产品实例
1. 对过程性能以及过程性能变更的分析
子实践
1. 对项目中受影响过程或子过程的过程性能变更进行度量与分析。
本子实践确定所选变更是否已经正面影响过程性能及影响程度。
CMMI 开发模型,版本1.3
110 原因分析与解决(CAR)
项目已定义的设计过程中,过程性能变更的一个实例可能是为了满足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对预测的设计能力的变更。
另一个实例可能是,依照改进实施前后通过同级评审所统计度量的,设计文档中缺陷密度的变更。
在统计过程控制图上,这个过程性能变更可能表现为均值的改进、偏差的降低或两者皆有。
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例如,假设检验)可以用于比较前后基线以评估变更的统计显著性。
2. 确定变更对达成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产生的影响。
通过理解过程性能数据的变化已经如何影响了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本子实践确定所选的变更是否对满足这些目标的能力产生了正面影
根据需求过程检查单进行检查,需求跟踪表
20.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