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沉降观测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沉降进行监测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情况,判断地基是否稳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沉降观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 确定观测区域和观测点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观测的区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区域。

然后在观测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通常选择地面或地下的固定点作为观测点。

2.2 建立基准点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地基沉降的变化,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可以选择稳定的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物体作为参考。

在建立基准点时,需要注意避免基准点受到施工活动的影响。

2.3 设置基准水准点除了建立基准点之外,还需要设置基准水准点。

基准水准点是用来确定各个观测点的高程差异,从而准确测量地基的沉降变化。

设置基准水准点时,需要考虑到观测点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3.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布置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是沉降观测的关键。

常见的沉降监测设备包括水准仪、测量自动站、应变计等。

在选择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具体需求、观测精度要求以及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 水准仪水准仪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设备之一,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

水准仪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

3.2 测量自动站测量自动站是一种全自动化的沉降观测设备,可以连续进行观测,并实时传输观测数据。

测量自动站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和观测周期。

3.3 应变计应变计是用来测量地基应变变化的设备,可以间接反映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应变计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应变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地基沉降变化的结果。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一)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一)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一)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在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设计中,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沉降观测可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基础工程的安全性。

而沉降观测的稳定性标准则是评估沉降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1. 观测点应平稳沉降观测的第一步是确定观测点,而观测点的选取必须要求平稳。

如果观测点存在严重的不平稳情况,那么观测结果会受到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造成数据波动不稳定,从而影响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点周围环境应稳定除了观测点本身要求平稳外,观测点周围的环境也必须要求稳定。

环境不稳定比如周围存在工地施工、地铁运营、地下水泵站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观测点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观测结果不准确。

3. 测量设备应精准沉降观测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测量设备的精准性。

为了得到准确的沉降数据,需要选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和校准,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准性。

4. 观测时间应适当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适当的观测时间可以确保数据的充分和准确,但过长或者过短的观测时间都会对观测数据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5. 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沉降观测所得的数据,在进行分析时,需要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这样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比较明显的趋势和变化,对沉降观测的数据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印证作用。

以上就是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只有在这些标准条件下的沉降观测数据才是真正可靠有效的,才能为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

6. 观测数据应连续性稳定沉降观测的连续性稳定也是衡量其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观测数据应该在持续的时间内稳定,没有显著的变化,这样才能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稳定。

7. 观测数据应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归并为了更好地理解沉降观测数据,需要将同一时间段内多个观测数据以及不同地点的观测数据进行归并。

通过把无序杂乱的数据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变化趋势和进一步分析数据。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项目综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是评估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与地基沉降和沉降观测相关的要求和方法。

一、地基沉降验收要求地基沉降是指地下水平面下沉,造成地表下沉的现象。

合理的地基沉降是正常的,但过大的沉降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中,地基沉降有以下要求:1. 控制沉降量地基沉降量的控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重要性和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和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沉降量。

2. 均匀分布地基沉降应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沉降过大的情况。

过大的局部沉降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结构物的平衡和稳定性。

3. 沉降均衡地基沉降应当具有一定的均衡性,避免过大的沉降差异。

过大的沉降差异会导致结构物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

二、地基沉降观测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地基沉降情况,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地基沉降观测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在地表上设置标志物,利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来确定地表沉降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观测建筑物本身的沉降,或者利用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来间接评估地基沉降量。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已经建造完毕的建筑物,操作相对复杂,但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沉降情况。

三、地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进行地基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施工质量。

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 沉降速率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地基沉降速率,以评估施工工艺和质量。

2. 沉降均匀性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地基沉降的均匀性,避免局部沉降过大导致不均匀沉降。

3. 沉降差异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地基沉降的差异,避免过大的沉降差异导致结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

沉降观测资质要求

沉降观测资质要求

沉降观测资质要求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沉降问题,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进行沉降观测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条件,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的资质要求。

二、什么是沉降观测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下降的高度。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或施工方法不当等原因,会导致地面或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三、为什么需要进行沉降观测1. 确保建筑物安全:如果地基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则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等问题,甚至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2. 评估工程质量:通过对地基及周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工程质量,并对未来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3. 制定维护计划: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四、沉降观测资质要求1.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沉降观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例如土木工程、地质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同时,观测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 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专业的观测设备,例如自动水准仪、变形仪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并且需要经过校准和检验。

3. 观测环境:进行沉降观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并且保证周边环境稳定。

例如,在城市中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避免地铁、桥梁等工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干扰。

4. 观测周期:进行沉降观测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周期,并且保证连续性。

一般来说,建筑物竣工后要进行至少5年的沉降观测,以确保地基稳定性。

五、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1. 观测设备需要经常校准和检验,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2. 观测点位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并且保证周边环境稳定。

3. 观测数据需要及时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沉降观测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例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

沉降观测点规范

沉降观测点规范

沉降观测点规范沉降观测点规范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施工监测内容之一,能够及时发现地基沉降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及时的监测数据,对保障工程的安全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规范是针对沉降观测点规范进行制定,旨在保证沉降观测点的合理布置以及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二、观测点布置原则1.观测点布置应覆盖工程区域,能够从整体上全面观测到地基的沉降情况。

2.根据工程区域的特点,合理选择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确保观测数据的代表性。

3.观测点布置应均匀分布,适量增加在非均匀沉降区域的观测点。

4.观测点应距离工程区域边界一定距离,避免边界效应对数据的影响。

5.观测点应远离可能产生沉降的干扰源,如地铁、管道等,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三、观测点布置要求1.观测点布置应综合考虑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土层厚度、土层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2.观测点应避免设置在易发生沉降的特殊地质构造上,如断层、裂缝等。

3.观测点应避免设置在临时性施工设施上,如钢管支撑、临时土方等,以免干扰测量数据。

4.观测点应设置在稳定的地面上,避免设置在可能发生滑动、坍塌的地层上。

5.观测点的标志物应稳固牢固,防止标志物移位或倾斜导致观测数据不准确。

6.观测点的标志物应具有较好的可观测性,方便观测人员进行观测,如安装标尺、测量孔等。

四、观测点维护与管理1.观测点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标志物移位、标尺损坏等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观测点应避免受到人为破坏,设置警示标识,确保观测点的安全。

3.观测点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记录观测点的位置、布置图纸、观测数据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和使用。

4.观测点应定期进行数据校核和比对,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点应进行定期清理,确保观测点周围环境整洁,避免杂物对观测数据的干扰。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观测数据应及时收集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筛选掉异常值和干扰数据。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地基和土壤的沉降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下面是沉降观测的稳定的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沉降速率:沉降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量。

工程建设中,沉降速率会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通常情况下,沉降速率应保持稳定,不应出现突然的加速沉降。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筑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87-2008)中对不同类型土地基的沉降速率要求的规定。

2. 极限沉降:极限沉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土壤或建筑物的沉降达到的最大值。

极限沉降的判断和评估对于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建筑物的极限沉降限制值的规定。

3. 沉降差异:沉降差异是指不同位置或不同时间的沉降量之间的差异。

当土壤或建筑物的沉降差异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差异沉降的要求和规定。

4. 形变:形变是指土壤或建筑物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

土壤和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形变的大小和稳定性是评估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土壤和建筑物形变限制的规定。

5. 监测方法和设备:沉降观测通常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监测方法的选择和设备的精度对于沉降观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沉降观测方法和设备的要求和规定。

6. 数据分析和评估: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是判断工程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沉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及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沉降数据的分析与评估的要求和规定。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一、基坑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不断增多,基坑施工已成为各类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有效掌握基坑周边土体及建筑物沉降情况,确保施工安全,降低事故风险。

二、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基坑沉降观测分为甲、乙两级。

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主要针对一般基坑,其标准和要求如下:1.观测点布置: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合理布置观测点。

2.观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稳定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观测频率。

3.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基坑沉降曲线,判断基坑沉降趋势。

三、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1.前期准备:了解基坑工程概况,制定观测方案,采购必要的观测设备。

2.布设观测点:根据方案在基坑周边合适位置设置观测点,并进行标识。

3.观测操作: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沉降观测,确保数据准确性。

4.数据记录与处理:将观测数据及时记录在观测表中,并进行初步分析。

5.编写观测报告: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编写观测报告。

四、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应确保观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防止数据失真。

2.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确保观测质量。

3.观测点周围应保持清洁,避免杂物影响观测准确性。

4.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

五、总结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是保障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基坑周边土体及建筑物沉降情况的实时监测,可以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观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沉降观测宜采用方法

沉降观测宜采用方法

沉降观测宜采用方法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施工监测技术,用于监测地基的沉降变化情况。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地基沉降可能会引发建筑物的不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因此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1.经验法: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情况。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长规尺量测建筑物的沉降量。

然而,由于该方法依赖于人工观测和测量,因此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只能用作初步的参考。

2.水准仪法:利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设置一个基准点,然后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水准点,利用水准仪测量这些点之间的高差变化,进而确定沉降量。

这种方法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的特点,适用于观测较小范围的工程。

3.全站仪法: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设备,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效率等优点。

它可以通过自动跟踪目标和测角、测距等功能,实时测量和记录建筑物或构筑物沉降的情况。

全站仪法适用于大范围、长时间的沉降观测,能够提供精确的沉降数据。

4.测斜仪法:测斜仪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沉降观测设备。

通过将测斜仪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测量倾斜角度的变化,从而推测出沉降量。

测斜仪法适用于较小的倾斜变化,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

5.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某一点进行测量,以确定其沉降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沉降数据,适用于大范围、复杂结构的沉降观测。

除了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观测频率:沉降观测的频率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建筑物性质确定。

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观测频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观测频率可逐渐减少。

2.观测点位选择:观测点位的选择应覆盖整个工程范围,并重点关注可能存在沉降问题的区域。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沉降观测管理制度是指在建造工程过程中对地基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的一套管理制度。

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或工程设施与地基之间的相对位移,它是由于地基土体的自重引起的。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任务:沉降观测是为了掌握地基变形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地基沉降引起的问题。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体任务包括:1.对新建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地基变形情况,预测和控制沉降量,保证建筑安全;2.对已建工程进行沉降观测,监测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降低沉降引起的问题,保证建筑质量;3.对疑似发生地基沉降的建筑工程进行沉降观测,验证疑似沉降问题,及时处理。

二、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的确定: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的具体项目,包括观测的位置、数量、观测参数等。

观测项目的选择应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保证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观测设备和方法的选择:根据观测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观测设备和方法,包括水准仪、GNSS测量等。

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方法应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确保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3.观测周期和频率的确定: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观测周期和频率。

观测周期是指进行一次观测所需的时间,观测频率是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内进行观测的次数。

观测周期和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观测要求来确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统计等。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应及时上报并提供给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后续的决策和措施的制定。

5.观测报告的编制和提交: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并及时提交相关人员。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一、观测点设置1. 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10~15米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个独立基础或每道工序的每次作业区域的两侧各布置不少于2个观测点。

2. 观测点钢筋笼与主筋焊接牢固,顶部锯平,高度与保护层厚度相符,不得高出或低于混凝土面。

3. 观测点的埋设深度与建筑物一致。

二、观测周期1. 第一次观测必须在设备安装或基坑开挖后24小时内完成。

2. 在施工期间,应每增加荷载5000N增加一次观测,如果沉降观测点中间有间断,在再次施工前应重新进行观测。

3. 沉降观测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时进行,一般性项目,应在设备安装或单体调试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其后第一个月应至少观测一次。

一般可按每一观测周期不超过±3mm的精度要求,按最后一次沉降观测点调整后逐次累计计算出本工程的结构沉降完成量。

三、观测精度沉降观测应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精度不应低于二级。

其中观测点测量精度不低于二级,各变形阶段相邻周期的变形量及沉降速率的测量精度不低于三级。

四、数据记录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校核,并制作沉降观测表。

同时应利用沉降数据绘制沉降曲线,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沉降情况。

五、数据分析根据每次观测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等处理。

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建筑物的地基最终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等参数。

六、异常处理当发现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数据变化大、出现负值、不收敛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如重新设置观测点、延长观测周期、增加观测频率等。

同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报告情况并共同协商处理方案。

七、质量保证为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质量:1. 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且应具有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 观测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且在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稳定和清洁。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一、沉降观测内容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应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二、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要求1应能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应顾及建筑结构和地质结构特点。

当建筑结构或地质结构复杂时,应加密布点。

2对民用建筑,沉降监测点宣布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Iom~20m处或每隔2根~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两侧、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4)对宽度大于或等于15m、宽度虽小于15m但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湿陷性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处;6)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9)超高层建筑或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对称位置。

3对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大型或高耸建筑,监测点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应少于4个。

4对城市基础设施,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结构设计及结构监测的要求。

三、对沉降监测点的标志的要求1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宜涂上防腐剂。

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面、柱面或地面一定距离,宜与设计部门沟通。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沉降观测是地基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垂直位移变化。

沉降观测的规范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沉降观测规范的参考文档,共计1000字。

一、概述1.1 本规范适用于地基工程中的沉降观测。

1.2 沉降观测应在地基施工前后进行。

1.3 观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分析和评价,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2.1 观测设备和仪器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并具备合格证明。

2.2 观测设备和仪器应进行校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2.3 观测设备和仪器应放置在稳定的基础上,并采取防震措施。

三、观测点选择3.1 观测点应选择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代表性位置。

3.2 观测点应具备稳定的地基条件,并远离潜在的干扰源。

3.3 观测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深度。

3.4 观测点应密集布设,以便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评价。

四、观测方法4.1 观测方法应根据实际工程特点选择。

4.2 常见的观测方法包括沉降柱法、测斜仪法和超声波法等。

4.3 观测方法应与其他相关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评估5.1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格式进行整理。

5.2 观测数据应进行初步处理和筛选,排除异常数据。

5.3 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

5.4 观测数据应与变形限值进行对比和评估。

5.5 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编制成专业报告。

六、安全措施6.1 在进行地基施工和沉降观测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6.2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观测设备受损。

6.3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七、工程应用7.1 沉降观测结果应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之一。

7.2 沉降观测结果可用于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

7.3 沉降观测结果应与其他相关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八、质量控制8.1 沉降观测过程应进行质量把关。

8.2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8.3 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校核和审核。

沉降观测收费标准

沉降观测收费标准

沉降观测收费标准沉降观测是指在地基工程中对地面或建筑物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和测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是根据监测项目的复杂程度、监测周期的长短、监测点的数量等因素来确定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

首先,根据监测项目的复杂程度来确定收费标准。

一般来说,监测项目的复杂程度越高,所需的技术和人力成本就越大,因此收费标准也会相应提高。

例如,对于复杂的地下结构或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沉降观测项目,收费标准会比较高,因为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

其次,监测周期的长短也是影响收费标准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越长,监测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就会越高,因此收费标准也会相应增加。

相反,监测周期较短的项目收费标准会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收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监测周期的长短对成本的影响。

另外,监测点的数量也会对收费标准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监测点的数量越多,监测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和人力成本就会越高,因此收费标准也会相应增加。

而监测点数量较少的项目收费标准会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收费标准时,需要根据监测点的数量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总的来说,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是根据监测项目的复杂程度、监测周期的长短、监测点的数量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确定收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以确保监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客户的利益。

同时,作为监测服务提供方,也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

在确定收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监测项目的复杂程度、监测周期的长短、监测点的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以确保监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客户的利益。

同时,作为监测服务提供方,也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沉降观测收费标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沉降观测有更多的疑问,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1.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验收合格之日止;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基础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基础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基础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基础沉降观测的要求,以确保观测结果准确可靠。

基础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的情况。

本文档将重点阐述基础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包括观测设备、观测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

2. 观测设备2.1 观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一般应具备以下功能:- 可靠稳定的测量仪器,能够精确测量地基沉降的变化;- 具备大范围测量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场地的需求;- 具备自动化测量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变化。

2.2 观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方法3.1 观测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观测点应覆盖建筑物的主要受力部位;- 观测点应分布均匀,能够代表整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2 观测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以下阶段:- 初始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完工后进行,用于记录建筑物首次沉降情况;- 稳定期观测:在初始沉降观测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用于监测建筑物的稳定期沉降情况。

3.3 观测过程中应采用连续观测的方法,以获取准确的沉降数据。

4. 数据处理4.1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数据应及时传输和备份,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存储,方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数据应经过质量检查和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2 数据分析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包括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沉降速率的计算等。

5. 报告编制基础沉降观测的结果应编制成详细的观测报告,包括观测点的信息、观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等。

观测报告应具备清晰、准确的表达,便于工程师和相关人员理解和应用。

6. 结论基础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对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采用科学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手段,可以更好地监测和评估建筑物地基沉降的情况,为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

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

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工地的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对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与处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与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处理方法。

第一部分:地基沉降测量方法在工程施工中,地基沉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目前,常用的地基沉降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水准仪法、GPS法、全站仪法和测边测高法等。

其中,水准仪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地基上一定点的水平面高度差,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虽然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无法实时监测,并且对人力和天气等因素有较大的依赖性。

而GPS法则是使用GPS测量设备,通过记录卫星信号来确定地基的沉降情况,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精度高、能够实时监测。

全站仪法则是使用全站仪来测量起伏不平的地表情况,通过计算不同时间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测边测高法主要是通过使用精密测距仪和高程仪,测量地基上一系列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差,从而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地基沉降监测技术在施工现场,通过各种沉降监测技术可以对地基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目前,常用的施工现场地基沉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激光传感技术、振弦测量技术、达标线法和测点法等。

激光传感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监测方法,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偏转角度,来计算地基的沉降情况。

振弦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方法,利用振弦传感器的振动原理,来实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达标线法是一种经验法,通过在地基上设置不同水平线,然后观察线与地基之间的垂直距离变化,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测点法则是在地基上设置一系列测点,通过周期性测量每个测点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

第三部分:地基沉降处理方法对于施工现场地基沉降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地基沉降问题时,一般采取的方法包括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加固地基周边结构和提高土壤的稳定性等。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是指对地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法。

它是工程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基或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测斜法。

测斜法是一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它通过安装测斜仪或倾斜仪来监测地基或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从而间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较小范围内的倾斜进行监测,操作简便,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测斜法需要在地表上设置测斜点,对地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对地面或建筑物的高程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高程数据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大范围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水准测量法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点,并且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GPS定位法。

GPS定位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位置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的位置变化,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GPS定位法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开阔地带进行监测,成本较高。

四、应变测量法。

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安装应变计或应变片来监测地基或结构体的应变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应变测量法需要在目标表面粘贴应变片或安装应变计,对目标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综合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沉降观测方法来进行监测,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结合测斜法和水准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相互验证数据,提高监测的可靠性;结合GPS定位法和应变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对材料应变情况的评估。

综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是工程监测中常见的做法。

地基基础沉降观测方法综述

地基基础沉降观测方法综述
当观测点附近设置参考点比较困难时,沉降可采用埋入不动杆法进行观测。该方法是在观测点位置钻孔,埋入带套管的不动杆,杆下端插入硬层(N大于40),上端引出地面(或海底面),沉降盘及测量装置套在不动杆上,沉降盘与不动杆的垂直位移即为沉降盘处的沉降,垂直变位通过测量装置进行观测。根据沉降测量方法的不同,又有目测法、滑动电阻式和磁感应式。
3、不动杆法
目前采用该法进行土体深层(分层)沉降观测的只有滑动电阻式分层沉降仪,其原理与表层沉降类似,即在观测点位置钻孔埋人刚度较大的不动杆,杆下端插入硬层(N大于40),上端引出地面(或海底面),所不同的是将沉降仪直接下放到钻孔预定高程,然后通过油压装置打开爪子伸人土中,以保证沉降仪与土同步沉降。
五、其他方法
对于实测沉降范围很小、观测精度要求较高的试验工程,例如地基载荷试验,一般采用架设观测梁,利用百分表直接进行沉降观测,精度可达0.01mm。对于视野开阔、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地基沉降,如软基加固、公路路基、桥墩等,可以采用设置临时基准点,利用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精度为±1.0mm对于一些难以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且对沉降精度要求较低的海上工程,可以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沉降观测。测量精度受天气影响较大,如在相同天气情况下进行观测,精度可控制在±5cm范围内,然后采用曲线拟合法消除沉降的正常波动。
①目测法
在不动杆上做好标尺,直接读出沉降盘与标尺之间的相对垂直位移。该法精度可达±1mm,适合于陆上回填、堆载预压等引起的地基表层沉降。
②滑动电阻式
该测量装置是将不动杆与沉降盘的机械变位转换成电阻值,通过导线引出进行观测,精度可达到±0.1mm。不同型号的沉降仪量程不同,选型时应估计可能出现的最大沉降。
随着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另一种改进的做法是采用大量程、高精度的振弦式压力传感器测量测点相对基准液面的液体压强的变化,从而得出测点的垂直沉降量。如美国基康生产的NA-S1型多点异高静力水准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地基沉降观测资料整理: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

(1)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和其逐次沉降量(沉降观测成果表)。

(2)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3)计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

(4)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

(5)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其中应附有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地基沉降观测要点:
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

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观测时应登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建筑确定。

在基坑较深时,可考虑开挖后的回弹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