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说出故事的大意;
2.能够模仿老师朗读故事,感受故事的氛围;
3.能够画出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4.能够通过创意绘画展现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听懂、说出故事的大意;
2.模仿朗读,感受氛围;
3.画出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1.通过画画展现理解。

四、教学准备
1.课件:《故事·一只小小鞋》;
2.课堂布置:准备足够的画纸、彩色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预习材料:老师复述故事的音频。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境导入
1.播放故事音频,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
2.老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第二步:故事学习
1.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学生小组内讨论故事要点,共同整理故事主要内容。

第三步:绘画表现
1.学生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利用画纸和绘画工具画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或角色;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
1.学生作品展示完毕后,老师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
2.老师总结故事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六、课堂延伸
1.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
2.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并用绘画表现。

七、教学反思
1.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画画展示时部分学生表现抢麦情况明显,需要
加强管理;
2.故事学习部分,部分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理解还不够深刻,需多进行
引导和激励。

以上是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包括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全册教材分析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必学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

此外,“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其中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里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

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

2.喜欢研究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研究独立识字。

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

3.研究有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词句的意思。

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研究默读。

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这一册重在默读惯的培养。

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要求要逐步提出,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

5.重视语言的积累。

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

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课外、生活中是研究语文的广阔天地,学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可以大有作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生本教学单元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生本教学单元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生本教学单元备课教案第一章: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特点1.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

2.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模仿和创造,喜欢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学习。

3.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维持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学习。

3.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表达和展现自己。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一、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3. 第三课时:作业布置与批改,总结学习情况。

二、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40分钟2. 第二课时:40分钟3. 第三课时:40分钟三、教学资源1. 课文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游戏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掌握。

3.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5. 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三章:生字词学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家庭中的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学会尊重家人,关心家人的需要,主动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课时: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分别为第1课时《我是家庭成员》、第2课时《家庭中的规则》、第3课时《关心家人》、第4课时《家庭责任》。

2.2 教学内容安排:- 第1课时《我是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课时《家庭中的规则》: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规则,学会遵守家庭规则,维护家庭秩序。

- 第3课时《关心家人》:教育学生关心家人的需要,学会为家人着想,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 第4课时《家庭责任》: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习惯,学会为家庭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在讲解家庭关系、家庭规则和家庭责任等内容时,采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3.2 情景模拟法:通过设置家庭情景,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的角色,体验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家庭中的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问题,提高学生的家庭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情景模拟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4.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庭关系、家庭规则和家庭责任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家庭情景剧视频- 典型家庭案例资料- 学生作业六、备课建议- 提前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

2. 掌握词语和句子的基本意思。

3. 能独立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节选朗读等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掌握课文背后的情感,感受文学的美。

2. 培养孩子对阅
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意思。

2.教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课本
2.教案
3.多媒体设备
4.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图片或词语引导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2.正文:核心内容讲解与学生阅读。

3.拓展: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

4.练习:配合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启发性问题和互动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
阅读兴趣,同时也督促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整个授课过程更加灵活性和高效性。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题目。

2.复述课文内容并找出重点句子。

3.阅读其他课外相关故事或小说,并写读后感。

以上即为本课《语文园地一》的教案,希望能够通过本节课的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集体朗读、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集体备课的氛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课文。

2. 生字词: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朗读: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课文的含义。

3. 模仿表演: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以趣味性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集体朗读: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课文的含义。

4. 模仿表演: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生字词测试:在课后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能力。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本:《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课文。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包括识字1、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的联系。

本组教材以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睛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

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

也就是说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全面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倾听春天、用手去触摸春天,让学生去寻找春天,从而达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结合学习。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58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不带注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会说、会画、会唱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中的重、难点1、本单元教学,仍然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知道春天的特点。

3.、通过读不带注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四、教学建议:在单元教学开始,就布置学生做个有心人——寻找春天,让学生说说春节过后是什么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说一说春天的词语。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让学生找出春天的特点,在你的心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学完本单元后要使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关于春天的词语、会写几句关于春天的词语、能够背诵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能够用语言描述春天、并且能够用手中的笔画出春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口头表达以下内容:生字词“春天”、“可爱”的意思;2.能够背诵课文;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4.能够认读生字词:“春”、“天”、“和”、“小”、“兔”、“可”、“爱”。

二、教学重点1.听懂、口头表达生字词“春天”、“可爱”的意思;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认读生字词:“和”、“小”、“兔”、“可”、“爱”。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件或幻灯片;3.卡片,上面印有“春”、“天”、“和”、“小”、“兔”、“可”、“爱”等生字。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班级活动:自由玩;2.唤起学生对春天的记忆。

第二部分:新课呈现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3.学生认读生字,“春”、“天”。

第三部分:课文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3.教师对课文中不懂的内容进行解释。

第四部分:课文感悟1.教师提问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2.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部分:语言运用1.学生用所学生字造句;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句子。

第六部分: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认读生字词:“和”、“小”、“兔”、“可”、“爱”。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待改进之处;2.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通过以上备课教案,希望能够顺利完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春夏秋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作者对四季的描写。

2.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春夏秋冬》的课件。

2.针对四季不同特点的图片或小道具。

3.黑板、彩笔、教学反馈卡片。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小道具引导学生回顾四季的名称。

2.让学生描述四季的特点。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春夏秋冬》,要求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个季节的描写。

第三步:课文理解1.以问题答题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四步:语言表达1.学生就自己所喜欢的季节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他们喜欢的季节是如何的,以何种方式感受到了这个季节。

第五步:归纳总结1.整理学生描述的内容,归纳四季的名称、特点及感受。

2.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第六步:拓展活动1.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一段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馈1.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夸奖他们积极的表现。

2.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对四季进行扩展阅读,写下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2.要求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交流讨论四季的变化。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四季的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感知能力。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备课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教学材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8课时设计者:一、单元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方面的第1条“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编写的。

(二)教材分析《我的好习惯》是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起始单元。

包含《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四课内容,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前两课侧重从外在的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

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第一课《我们爱整洁》,教材以“整理”为抓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本课所显现的是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

第二课《我们有精神》,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侧重帮助学生实现内在和外在精神的结合。

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的内在精神更为重要,使学生知道只有当外在精神与内在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第三课《我不拖拉》,通过系列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拖拉的害处,体验做事不拖拉的快乐,学习抓紧时间、掌握时间,克服小学生常犯的拖拉毛病。

第四课《不做“小马虎”》,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找出自身马虎的事例及现象,分析马虎的原因,获得不马虎的具体方法,逐步养成不马虎的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

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有一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整洁,什么是有精神,做事拖拉、马虎,对他们来说,集体的观念并未完全建立,他们的行为多数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活动、评价反馈等途径,从小养成整洁、卫生、精神、惜时、细心的好习惯,激励所有的孩子努力学习。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1. 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我们在一起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到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3. 单元内容本单元共4课:第1课《我们的学校》第2课《我们的老师》第3课《我们的同学》第4课《我们的班集体》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到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5.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悟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6. 教学步骤第1课《我们的学校》1. 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学校的环境,引导学生感受到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2. 新课导入:介绍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共同维护学校的环境和秩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关爱学校,共同维护学校的环境和秩序。

第2课《我们的老师》1. 导入:让学生分享对老师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老师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2. 新课导入:介绍老师的职业特点和职责,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付出。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教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与老师相处,如何理解和尊重老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日常用语:见面时的寒暄语。

2.能够正确地使用寒暄语。

3.认识并掌握天气的相关词语。

4.能够描述天气情况。

5.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掌握寒暄用语。

2. 学习运用天气词语描述天气。

难点:1. 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意义。

2. 能够灵活地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寒暄,引出本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寒暄用语和天气词语。

2.介绍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 学习新词(10分钟)1.教师板书新词,并让学生跟读、理解词义。

2.分组讨论,让学生用新词造句。

C. 课文学习(20分钟)1.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分组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提问引导,让学生对文中意义进行理解和表达。

D. 活动设计(15分钟)1.学生表演寒暄情景剧,加深对寒暄用语的理解和运用。

2.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天气词语描述不同的天气情况。

E. 练习巩固(15分钟)1.培养学生对寒暄和天气词语的运用能力。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新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习题。

2.练习新词的书写和造句。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小兔子乖乖》、《拔萝卜》、《小猫钓鱼》等有趣的寓言故事。

2. 生字词: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小”、“兔”、“拔”、“鱼”等。

3. 汉字笔画:本单元涉及的汉字笔画有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二、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手段1. PPT课件: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和汉字笔画,生动形象地辅助教学。

2. 实物教具:使用小兔子、萝卜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课堂导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

2. 引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三、生字词学习1. 教师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汉字笔画和结构,引导学生掌握。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书写和朗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鼓励。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爱国这一主题,把主体课文《升国旗》《我们的祖国真大》同“快乐读书屋”《家》、“能说会写”《我所知道的祖国》以及“语文七色光”中的主要活动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了解祖国(首都、国徽、国土、祖国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握教材内容之间整合的特点,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努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教学目标: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语,背诵升国旗、我们的祖国真大两篇课文。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7课时1、升国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语言美,使学生乐读,爱读。

3、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做到读中有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热爱国旗的情感,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带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这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非常壮观,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同学们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先请一位小朋友拼一拼。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1、小朋友请看,图上画得是谁?在干什么?请说一说。

(出示课文插图)2、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课文中是怎样写升国旗的呢?3、自由把课文读一读,并且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4、现在同学们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5拼音识字小组赛.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升,旗,起,正,您,敬,礼”,小组“开火车”,哪组又快又准,哪组就可得到优秀奖.三、书声朗朗,感受语言美。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例1)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例2)第3课时…………………………七巧板(例3)第1课时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物体可以画出哪个图形,连一连。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3.课本第5页第1、2、3和6、7题。

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教学反思:第2课时三、巩固练习按要求分一分。

(1)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分成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动笔画一画。

2.明确题目要求后动手操作,然后汇报结果。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五、作业设计1.填空。

(1)是由四个(三角)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

(2)是由两个(长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2.判断。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1. 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一起”。

该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和分工。

- 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2. 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 结合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 通过对法治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尊重法律,养成守法的习惯。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 教学难点:结合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法律和道德的知识。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道德素养。

4.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法律意识、道德行为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上是关于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稿

全册教材解读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没有设置专题,而是识字和课文穿插着。

但是,每个单元内涵都比较广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每组包括“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以下几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展示台,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教材特点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本册教材安排了 400 个要求认识的字,200 个要求写的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和成果。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

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

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得美观。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游戏巩固:找朋友(“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三、认读短语,巩固识字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桌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 比较交流,教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4、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练习熟读并背诵。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3.教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一书。教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做多。
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教师要根据学生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多名学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
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教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教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姓氏的构字规律。
教学教具
PPT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师学活动过程
个性化教学
第一课时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坐姿。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读、写、认。
教学教具
PPT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师学活动过程
个性化教学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做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周四“快乐读书吧”1课时
周五试卷讲评1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字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4课时,识字课文8-9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
具体安排
第一周
周一 《春夏秋冬》2课时
周二《姓氏歌》2课时
周三 《小青蛙》1课时
周四《小青蛙》1课时、《猜字谜》2课时
周五《猜字谜》1课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周
周一口语交际 1课时
周二、周三语文园地一3课时
板书设计
1. 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画出美丽的春天。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课姓氏歌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生字。
3.学生展示诵读《姓氏歌》的成果。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出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奖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 一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四、指导生字书写
五、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教师过渡: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就一起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教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学生欣赏。
二、学习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桌相互检查。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一单元
课型
单元备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51个生字,学会书写2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耳刀旁、金字旁”等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3.能够理解课文、儿歌的内容,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特点,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按照笔顺规则,注意间架结构,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互助学习,在合作中鼓励学生多识字。
2.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时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最终目标。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一课春夏秋冬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四季的特征。
2.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会认读生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