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病期琐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黄鹂——病期琐事-精选ppt课件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黄鹂——病期琐事-精选ppt课件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首页
走进新课

本单元所选散文感情真挚,线索性强,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 散”的特点。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文章的材料总有一条线索 始终,把握了线索,也就把握了材料的组合点,能够更好地理清 的行文思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散文要把握其语言特点。本单元 篇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化、情味性的特征。语言是作家心灵 口,通过语言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心里
惊弓之鸟……一去不返 惋惜
被玩弄着、被系、被悬空吊 愤怒 着,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忧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走进新课

遇见次数 生存环境 生存状态
我的
太湖边:湖光
山色、密柳
第四次
长堤、茂林 修竹、桑田 苇泊、乍晴
黄鹂的全部美丽:伴着春雨、欣喜 宿露啼叫,伴着朝霞、彩虹飞 悟
乍雨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走进新课

4.联系文章及其写作背景思考:文章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提示:作者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 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首页
走进新课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借鉴本文的写法,学习其语言表达技巧 1.作者第二次见黄鹂之后写了一件海鸥被杀的事件,从记叙 上看,属于哪一种?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属于插叙的写法。插入的事件正是为突出文章的中 的。这件事的插入,恰恰和作者所写的鸟儿生存的环境有关 有中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海鸥、黄鹂等鸟儿生活的 得恶劣,这正是对作者生活环境的写照。 2.第二段中“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 叫”,这句中的“召唤性和启发性”应怎样理解? 提示:“召唤性和启发性”是语义双关。作者说这句话的前 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下,人们的爱国热 前高涨。听到黄鹂的叫声自然想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 河山;听到黄鹂的叫声就像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

七年级语文上册 16《黄鹂》课件 (新版)长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6《黄鹂》课件 (新版)长版
好 像 喜 爱 …… 也 好 像 … 产 卵 孵 雏……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
狂热追求
饱享眼福 心里高兴
枪口下
事 第三次
鸟市上
惊弓之鸟……一去不返
被玩弄着、被系、被悬空吊着 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惋惜
愤怒 担忧
议 论
三见黄鹂
鸟市漫步 焦黄凄惨
刺痛我心
“ 我 ” 遇 见 黄 鹂 生 存 的 环 黄鹂的状态
“我”的 情感
狂热追求
饱享眼福; 心里高兴
猎枪正在瞄准 惊弓之鸟……一去不返
惋惜

议 论

青见
大 饱
岛 疗
黄 鹂
意眼养
犹福


“ 我 ” 遇 见 黄 鹂 生 存 的 环 黄鹂的状态
黄鹂

“我”的 情感

第一次
战火中
杨树林
第二次
英姿勃勃:尖利、富有召唤性 和启发性的啼叫;迅若流星, 忽隐忽现,一闪而过;金黄的 羽毛映着阳光,美丽极了。
——清·高鼎《村居》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学习重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 点分析评价。
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 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 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 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 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 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二、历史背景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 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 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 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 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 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 烈,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

《黄鹂——病期琐事》ppt课件

《黄鹂——病期琐事》ppt课件

当堂检测
阅读21-2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与第一段“好处”相呼应的句子是。
2.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露,找出体现行 文用意的语句。 5.写黄鹂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最终目的不在黄鹂本身, 意味丰富深长,试从这里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及其效 果。
景 物 一体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自主学习
次数 初见黄鹂 二见黄鹂 三见黄鹂 四见黄鹂
以形传神
时间 地点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情感
黄鹂的环境和黄鹂的生命状态
时间
地点
生存环境
抗战时期 阜平(山村) 炮火洗礼
前几年
青岛(疗养院)林木深幽 老史举枪
有一天 鸟市
第二年春 天
太湖
系在木棍上 悬空吊着 湖光山色 密林长堤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
事物各归其所,都能完全获得和享有本应的生存环境。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 露,找出体现行文用意的语句。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在艺 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5.写黄鹂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最终目的不在黄鹂 本身,意味丰富深长,试从这里分析本者感怀身边世
事,写下了许多文章。
学习目标
1.探究把握《黄鹂》主旨,了解散文形神兼备的特点。 2.鉴赏并学习《黄鹂》的语言特色。
探究主旨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之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主旨一)
象征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写几句话表达你的看法。

《黄鹂——病期琐事》ppt课件共22页

《黄鹂——病期琐事》ppt课件共22页

《黄鹂——病期琐事》件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17秋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黄鹂 病期琐事》ppt课件1

2017秋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黄鹂 病期琐事》ppt课件1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 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 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
文题“黄鹂”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黄鹂”是条线索,文章以追寻“黄鹂”为 线,表达了自己 在不同期间对这种小鸟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 人生感慨。
包含着什么写法?
对比
作者把养病期间遇到黄鹂鸟的情形,与在河北和太湖 流域见到黄鹂的情形进行对照,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倾心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 行径进行谴责批判。 同时作者还阐释了对美的本质的探寻, 揭示了美只有在自由环境中才能充分展示的道理, 太湖 从而表达了一个从事创作的知识分子, 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的环境的真切向往。
黄鹂:
为著名 食草益鸟, 羽色艳丽, 以黄色为 主,名声 悦耳动听, 是人们喜 爱的鸟类, 也叫黄莺。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杜牧)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 恰恰啼。(杜甫
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5月11日—
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 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 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 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 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 等报刊的编辑,并著有关于编 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 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 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 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
语言清新明丽,善于使用四字短语、 对偶句、排比句,使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

历史终于迎来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新时期,作家的苦苦 追寻终于有了结果: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作者看到了黄鹂 的全部美丽,找到了黄鹂的真正的家乡。作者在追求中重新坚定 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自己的人生观与美学观,作者对文艺的前 途充满乐观,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信心。
思维锤炼
1.文章第一段,作者写黄鹂在自己家乡很少见,顺带却写到了好 多种家乡常见的鸟儿。写黄鹂,为什么绕一个弯子,反过来写没 见到黄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背景回放
孙犁关于艺术创作的感慨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 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 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 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 了“文化大革命”。
1962年,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 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 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可是令人痛惜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左”的错误, 或像老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样,或像 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 返,或倒毙枪口,或焦黄凄惨。这个时候黄鹂的惨状就是当时文艺 和艺术家整体惨状的真实写照,作者的痛心、忧愤之情透过黄鹂的 不幸遭遇喷薄而出。③江南太湖边,黄鹂那达到极致的美正是作者 对文艺前途命运的乐观预示。
3.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文章描写了黄鹂的哪两种生存环境?
【明确】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描写了黄鹂的两种生存环境。 一类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情况,一类是不好的情况。黄鹂好的生存 环境,文章出现过两回。
第一回,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作者听到了 “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它们飞起来, 迅若流星”、“一闪而过”,“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 难”。第二回,是在江南的太湖边,“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 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这里才是它们 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作者终于彻悟到黄鹂需要的环 境条件:“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 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孙犁散文《黄鹂》(共16张PPT)

孙犁散文《黄鹂》(共16张PPT)
第十四页,共16页。
独特(dútè)艺术 风格
小说和散文(sǎnwén)结 集《白洋淀纪事》显示 了其成熟的艺术风格: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 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 息的完美统一。
第十五页,共16页。
反语(fǎn
yǔ)
语林(yǔ lín)漫步
用相反的 话来表达 自已的意 思的手法
(shǒufǎ) 通常叫说 反话,修 辞上称反 语,又叫 倒辞。
第八页,共16页。
思考(sīkǎo)讨论 关注作 家情怀
1、文章写黄鹂,开篇却写与之无关的“红靛儿” “虎不拉儿”“黧鸡儿”,有何用意?
2、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作者却还关注一只小小黄鹂(huánglí), 是否有些不合时宜?
3、作者没写黄鹂 ,却描述了一个与黄鹂无关
的海鸥的故事,其用意何在?
4、怎样理解文中的两只惊弓之鸟“一去不返”的行为?
5、为什么黄鹂只在江南才达到了美的极致呢?是什 么影响(yǐngxiǎng)了黄鹂的美丽?
第九页,共16页。
思考讨论 关注作家(zuòjiā) 情怀
1、文章第3段作者的议论,在全文中起 了什么(shén me)作用?
2、如何(rúhé)理解“景物一体”“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性恪”的含义?
第十页,共16页。
第一页,共16页。
孙犁
黄鹂
病期琐事
(huáng (suǒshì)
整理(zhěnglǐ)概括:作者几次见 到黄鹂?每次黄鹂是在怎样的环境下 出现的?黄鹂的生存状态和“我”的 心情态度分别有什么变化?
第二页,共16页。
次 数 生存环境 生存状态 心情态度
初次见面
炮火洗礼中的茅屋 后面或是(huòsh否可以推断出作者 (zuòzhě)另外的寓意呢?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黄鹂 病期琐事》ppt课件(2)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黄鹂 病期琐事》ppt课件(2)

子侄辈的人 讲解诗文
不久,一会儿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
曰紧:,急速 高兴的样子
什么 像
“撒盐空大中致,差差不多 起。”
可相拟比。”兄女曰:比“不上未,若不如柳絮因风
是,就是
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讲授新课
课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 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 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 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 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讲授新课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讲授新课
板书设计
形似
撒盐
咏雪
意蕴
柳絮
讲授新课
课外拓展
读出意趣----想象
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兄子、兄女们的讨 论,请你发挥想象,试着用文言句式对大雪纷 纷扬扬的景象作生动描述。
林木幽深 老史试枪 囚系鸟市 遭人戏弄 湖光山色 杂花生树
色彩艳丽 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追逐逗闹 一去不返
羽毛焦黄 神情凄惨
自由啼叫 自由飞翔 安居乐业 达到极致
迷恋遗憾
喜爱惋惜 愤怒同情 赞美领悟
作者始终不能割舍黄鹂,直到看到它 的“全部美丽”。你认为其中的原因 是什么?
黄鹂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表明作者对 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
作者先后看到黄鹂时的思想情感有怎样 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 )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原 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早年曾当过机关 职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 产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 》编辑。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往 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 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 派。
★杜甫《绝句》
两《个黄黄鹂鹂—鸣—翠柳病,期一琐行事白》鹭上青天。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黄鹂
——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
阅读21-2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与第一段“好处”相呼应的句子是。
2.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露,找出体现行 文用意的语句。 5.写黄鹂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最终目的不在黄鹂本身 ,意味丰富深长,试从这里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及其 效果。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景 物 一体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自主学习
以形传神
次 《数黄鹂—时间—病地期点琐事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来自初见黄鹂二见黄鹂
三见黄鹂
四见黄鹂
情感
《黄鹂——病期琐事》
时间
地点
生存环境
抗战时期 阜平(山村) 炮火洗礼
前几年
青岛(疗养院)林木深幽 老史举枪
互动交流
你认为怎样的学习环境才是你的“极致” ?
泰山奇,华山险,嵩山绝,峨眉秀,玫瑰芬芳,百合 秀丽……大自然各有千秋。
驼走大漠,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 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极致。
你有芙蓉如面,我有琴棋画书;你温文尔雅,我清新 秀丽;你驰骋政坛,我跃马商场……古今豪杰各舒极 致、各施才华。
虎啸深山 驼走大漠
雁排长空 鱼游潭底
雁排长空
鱼游潭底
《黄鹂——病期琐事》
1.孙犁的语言清新明丽,善于使用四字短语、对偶句、排比 句,使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找一找文中这样的句子,背一 背。 2.进行一段描写练习,或写景物或写动物,练习用四字短语 ,当然只是在描写中嵌入就行,不必从头至尾都是四字短语 。
《黄它鹂们的—啼—叫病,期是要琐伴事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
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 居乐业的所在。
2.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 全部美丽”?
江南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乍雨 乍晴的天气为黄鹂提供所需的一切生存条件,黄鹂能尽情 表现它所有的天性,它回到真正的家乡。
《黄鹂——病期琐事》
事物各归其所,都能完全获得和享有本应的生存环境 。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 露,找出体现行文用意的语句。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在艺 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黄鹂——病期琐事》
作者写黄鹂显然托物言志,大有深意,富有哲理。写 黄鹂是象征说理,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 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
(主旨一) 象征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环境
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以小见大
哲思:艺术要发挥极致,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主旨三)
托物言志
课内拓展
这篇散文写于1962年,当时处于 “文化大革命”前夕,已经有“左” 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 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 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 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人的自由被束缚,文学家的创作困 难,孙犁先生厌倦了创作,生病疗养
有一天 鸟市
第二年春 天
太湖
系在木棍上 悬空吊着 湖光山色 密林长堤
生命状态
迅若流星 忽隐忽现 一闪而过 追逐逗闹 欲安家落户 惊弓之鸟 一去不返 羽毛焦黄 神色凄惨 欢快啼叫 美到至极
作者心情 喜爱 遗憾
迷恋
惋惜
同情 愤懑 (极度)喜悦
总结主旨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珍惜之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
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
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
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写几句话表达你的看法。
散文《黄鹂》写于1962年,当时作者 因病到青岛疗养,期间,作者感怀身边世 事,写下了许多文章。
孙犁 1913——2002
学习目标
1.探究把握《黄鹂》主旨,了解散文形神兼备的特点。 2.鉴赏并学习《黄鹂》的语言特色。
探究主旨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之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主旨一)
象征
《黄鹂——病期琐事》
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
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
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
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前期小说代表作:《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的苇 》《风云初记》 后期散文代表作: 《石子》《谈柳宗元》《亡人逸事》《芸斋琐谈》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
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鹂冬在南方直至南海
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 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 ,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 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 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嘎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 茎、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