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4.5子公司生技部:负责薄弱性评估规则制订,监督风险评估中B、C类供应商所处的风险等级。
4.6子公司品质部:
负责对B、C类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等信息进行核实、验证。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子公司总经理:
负责子公司每年B、C类供应商薄弱性评估结果的批准。
5.0作业内容
序号
输入
作业流程
主导部门
作业要求
输出
相关程序文件/方法
5.3.6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其中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 较容易产生:5分),中风险划分有( 一般产生:4分 轻微产生:3分),低风险划分有( 基本不产生:2分 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行动控制。
5.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
5.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5.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5.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2.5原材质的性质: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的<薄弱性评估表>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文件名称: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XX-QP-5
版本号:A/0
编 制 :
日 期 :
审 核 :
日 期 :
批 准 :
日 期 :
分发对象:
◆改订履历
No.
修订日期
修订页次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咱可得好好聊聊食品欺诈这事儿。
这食品欺诈啊,就像是个可恶的小怪兽,随时准备出来捣乱。
咱可不能让它得逞,得有一套厉害的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来对付它。
食品欺诈是啥呢?简单说,就是那些不良商家在食品上动歪脑筋,骗人骗钱。
可能是把便宜的东西冒充贵的,或者把不好的东西说成好的。
这不是坑人嘛!咱买食品是为了吃得健康、吃得开心,可不是为了被人骗。
那这预防控制程序得咋整呢?首先得从源头抓起。
就像治水要从源头开始一样,食品的源头就是那些生产厂家、供应商啥的。
咱得严格把关,对他们进行仔细审查。
看看他们是不是靠谱,有没有不良记录。
要是发现有问题的,赶紧拉进黑名单,不能让他们的东西进入市场。
然后呢,检测可不能少。
这就好比给食品做体检,得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把食品里的成分都查得清清楚楚。
不能让那些假冒伪劣的东西蒙混过关。
检测机构得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还有啊,咱消费者也得长点心。
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只看外表,得看看标签,了解清楚食品的成分、产地啥的。
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赶紧举报。
咱可不能当冤大头,让那些不良商家得逞。
再说说那些监管部门,他们得像警察一样,时刻盯着市场。
一旦发现有食品欺诈的行为,就得狠狠地处罚。
让那些不良商家知道,骗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咱也可以搞个全民监督。
大家都来当食品卫士,发现问题就举报。
这样一来,那些不良商家就无处可逃了。
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另外,企业自己也得有责任感。
不能只想着赚钱,得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自己生产的食品都是安全可靠的。
你想想看,要是大家都能按照这个预防控制程序来做,那食品欺诈不就没地方可藏了吗?咱就能放心地吃吃喝喝,不用担心被人骗。
这多好啊!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是保护我们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源头把关,加强检测,提高警惕,让不良商家无机可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得放心,生活得更美好。
预防食品欺诈控制程序

预防食品欺诈控制程序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将于2019年xx月xx日实施。
该程序的目的在于建立食品欺诈顶防控制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辅料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该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本程序引用的标准包括ISO -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第4.1条款和FSSC附加要求第2.1.4.4条款。
在职责方面,总工室及研发部负责食品欺诈脆弱性的识别、评估规则制订,制定食品欺诈预防控制措施,监督风险评估中供应商所处的风险等级。
质量管理部负责接收和保存从总工室和供应部获取的生产性物料合法资质、合格证据及检验报告,并对供应商原料进行核实和验证。
供应部则负责收集采购原辅料的风险信息、采购市场竞争性风险,并索取所有供应商原辅料相关资料,按要求的周期组织原辅料风险的评审,推动并实施食品欺诈预防控制活动。
工作程序包括信息收集和脆弱性分析内容。
信息来源包括行业协会、政府来源、企标、采购技术标准、客户要求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脆弱性分析内容则由风险评估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料、食品接触材料进行危害识别,进行脆弱性分析,讨论审核、批准后制定,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同时,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并考虑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评估规则包括原物料特性和过往历史引用,以风险等级来评估原物料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以及在过去的历史中是否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为高风险(红色区域),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监测。
经济驱动因素是导致食品掺假或替代的原因之一。
高风险意味着掺假或替代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利益,中风险意味着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而低风险意味着只能带来较低的经济利益。
食品行业食品欺诈评估程序内容

食品行业食品欺诈评估程序内容一、原料风险的控制1、在原料接受应进行以下程序:1)审核运输车辆与事先通知的车辆资料是否符合。
2)对供应商检测报告进行审核。
3) 取样进行初步的感官确认后,送入实验室检测。
当上述程序全部合格后,准许入库。
2、供应商资质的审核1)每年对所有原料供应商进行审查2)相关的型检报告审核3)供应商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审核4)供应商相关历史,有无食品欺诈历史等5)供应商经营状况,有无债务危机等3、供应链的风险控制:供应链掌控度,他人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以及供应链透明程度。
4、其他风险控制措施1)脆弱性评估:经脆弱性评估为风险较高的原材料应立即加强审核,并停止使用直到评估结果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再恢复为原来的使用程序。
相关评估细则和表单见附件。
2) 配备相关人员时刻关注可能引起风险的情况如:行业内有类似食品欺诈曝光、政府部门公布易掺假原料、因气候因素影响到某类原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竞争激烈、供需不平衡等情况,并及时反映做出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二、标签、包材等误用情况的风险控制1、每天生产所需的辅料都应有专人有计划的负责配送。
2、所用辅料存储应合理,不能混放、乱放并做好相关标识,并禁止无关人员接触。
3、每日生产信息应及时告知生产线,预防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用情况。
4、制造部每日各个表单都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时进行检查,保证产品信息准确性。
5、品保人员巡检应着重检查产品相应包材与计划是否相符合,并检查制造部相关人员有无认真填写和检查各个表单。
6、应对培训员工的责任意识,防止应玩忽职守而产生的食品欺诈风险。
三、其他与食品接触物质的风险控制水的风险控制1) 对于水源的安全监测,应及时关注相关水务部门的动态及时了解水质的变化及是否对我厂产品造成危害。
2)水加工工序的品质保障,定期检测水处理设施对水处理能力,并采取措施保证水处理设施的完整性不受损害。
四、风险评定细则1、原料物料特性:原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食品欺诈防范实施的步骤

食品欺诈防范实施的步骤1. 确定食品欺诈的定义和范围•食品欺诈指的是以欺骗或误导消费者为目的,故意篡改或伪造食品的真实信息,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
•在确定食品欺诈的范围时,需要考虑不同食品种类、食品生产环节以及欺诈行为的类型。
2. 分析食品供应链•食品供应链分析是防范食品欺诈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食品的流通路径和相关的参与方。
•需要了解食品供应链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加工环节、分销商、零售商等。
•对于每个环节,需要了解其相关的风险点和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
3. 建立食品欺诈风险评估模型•食品欺诈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估食品欺诈的风险。
•模型可以包括一些评估指标,如供应链透明度、食品质量控制、监管力度、消费者维权措施等。
•通过评估模型,可以确定食品供应链中的高风险环节和可能的欺诈行为。
4. 建立监测和检测机制•监测和检测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跟踪食品欺诈行为。
•可以采用监测系统、抽检样本、举报制度等方式进行食品欺诈的监测和检测。
•监测和检测机制需要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合作,共同提升食品欺诈防范的效果。
5. 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强监管是防范食品欺诈的重要手段。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对食品欺诈行为进行惩罚和打击。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加食品欺诈的风险。
6.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防范食品欺诈的基础。
•需要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活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欺诈的认知和警惕。
•消费者应该主动了解产品信息、保留购物凭证、举报欺诈行为等,积极参与食品欺诈防范。
7. 加强行业自律和标准建设•食品行业的自律和标准建设是防范食品欺诈的重要基础。
•行业协会和组织应该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对会员企业的自律监管。
•各环节的从业人员也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积极遵守行业规定,共同营造诚信的经营环境。
食品欺诈预防性管理程序附件2:欺诈预防计划

序号
原材料名称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1
黄酒、蜂蜜、大豆油
中
1.原料来自合格供应商;
2.供应商提供产品检测报告;
3.每批原料进厂时,按公司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拒收不合格产品;
4.对供应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留底备案,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
5.根据国内外及客户关注项目制定监控计划,定期外检;
6.必要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品质保证书。
第1页/共1页
6.必要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品质保证书。
2
单晶体冰糖、白砂糖、原料来自合格供应商;
2.供应商提供产品检测报告;
3.每批原料进厂时,按公司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拒收不合格产品;
4.对供应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留底备案,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
5.根据国内外及客户关注项目制定监控计划,定期外检;
FSSC22000-20食品欺诈预防管理程序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P/JS-020食品欺诈预防管理程序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持有者:发放编号:状态:版次: A/0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1.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作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分析室: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4.1各原材料的相关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掺假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4.2.5原材质的性质.4.3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薄弱性评估表每年进行一次审核。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评估规则: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2.0(修订版)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1.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作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保: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4.2.5原材质的性质.薄弱性评估表如下:序号原物料名称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年度评估评价原物料特性过往历史引用经济驱动因素供应链掌控度识别难度主要风险描述综合得分综合风险等级1 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严重性:严重性:严重性:严重性:严重性:评估规则: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注:每个类别的危害性等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分值为1~9分,具体详见下表:严重性可能性高中低高9 7 5中8 4 2低 6 3 1五个类别的判定分值累加后计算等级分数。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3-1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6-30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
31-45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存在掺假或冒牌的风险的情况下,应根据原料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或测试流程: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担保书。
食品欺诈防范策略

食品欺诈防范策略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食品企业使用的欺诈防范策略。
食品欺诈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广告等环节中使用虚假信息、欺骗手段或操纵事实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食品企业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2. 内部控制2.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标准操作规程、食品安全流程和管理制度。
通过明确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防止任何形式的欺诈行为。
2.2 加强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和管理,与可信赖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供应商审核和风险评估。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产品真实可靠,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供应链漏洞进行欺诈行为。
2.3 建立内部监控机制食品企业应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包括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加强对风险点的监测和预警。
同时,建立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和消费者积极举报任何涉嫌欺诈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3. 外部宣传与合规3.1 诚信宣传食品企业应在产品包装、广告和促销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禁止使用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诚信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避免涉及欺诈的法律纠纷。
3.2 加强合规培训食品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和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训,使员工意识到食品欺诈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增强遵守合规要求的意识。
3.3 主动配合监管部门食品企业应与监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主动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调查工作。
及时报告食品安全问题和欺诈线索,配合调查处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4. 风险预警与处理4.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食品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评估市场上出现的食品欺诈信息。
通过与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消费者保护组织合作,加强风险信息的共享和应对,提前预警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1.目的: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产品加工过程的原材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原辅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和储运环节。
3.职责和权限:3.1 品控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 采购物流部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
负责本厂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3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厂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4.程序4.1食品欺诈预防定义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
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4.2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4.2.1 对原辅料供应链的食品欺诈脆弱点评估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可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购进材料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
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第 1 页共6 页a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国务院《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及外部其他方面的信息)。
b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c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d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e 原辅料的性质、产地、欺诈历史。
f 供应商评审(资质、能力、诚信、持续改进的业绩)4.2.1.1 评估规则风险等级评分标准综合得分:每项的脆弱性评分进行合计。
综合风险等级: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0-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防范行动。
食品欺诈风险评估及预防计划表

食品欺诈风险评估及预防计划表
1. 背景
食品欺诈是一种严重的风险,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公众的信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食品欺诈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
2. 风险评估
2.1 食品供应链审查
- 审查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过程、流通环节等。
- 评估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质量控制不严、数据造假等。
2.2 环境监测
- 定期进行食品生产环境的监测,包括生产设施、卫生情况、工作人员等。
-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食品欺诈的发生。
2.3 产品检测
- 对食品产品进行定期的检测,包括成分分析、营养成分检测等。
-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食品欺诈的风险。
3. 预防计划
3.1 宣传教育
- 加强对员工和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欺诈的认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 向消费者宣传食品欺诈的危害以及如何辨别和预防。
3.2 内部控制
-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流程。
-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合作伙伴选择
- 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高质量标准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 建立合作伙伴评估和监测机制,确保合作伙伴的诚信和合规性。
4. 总结
食品欺诈是一个严重的风险,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预防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和制定预防计划,我们可以降低食品欺诈的发生概率,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公众的信任。
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如何防止食品欺诈行为

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如何防止食品欺诈行为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乎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食品欺诈行为也日益猖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防止食品欺诈行为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是防止食品欺诈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这包括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食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合法性。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加强食品标签标识的管理,明确规定食品包装标识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食品信息的透明度,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选择。
其次,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也是防止食品欺诈的重要措施。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企业的抽检力度,对食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监测,严厉打击食品欺诈行为。
对于违法违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并公示其相关信息,以形成震慑力。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市场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保障食品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防止食品欺诈的重要环节。
消费者要学会辨别食品真伪,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尽量选择有正规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同时,要关注食品的相关公告和新闻,及时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并有意识地购买绿色、有机的食品,减少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无意支持。
最后,鼓励食品企业加强自律和自查是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
食品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自查机制,严格遵守食品生产和经营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同时,企业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报告食品安全问题,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大局。
总之,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解决食品欺诈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加强监管力度,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不断完善。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7.07•【文号】食安办〔2017〕20号•【施行日期】2017.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食安办〔20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安全办、公安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出版广电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通信管理局、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四个最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口单位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营销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守法诚信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7年7月7日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进口)行为的监管,强化企业守法诚信意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内容(一)未经许可生产食品和保健食品、经营食品和保健食品、进口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二)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三)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直销、电话营销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四)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行为;(五)其他涉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食品企业预防和消除欺诈程序

食品企业预防和消除欺诈程序1.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作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食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保: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4.2.5原材质的性质.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评估规则: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保护食品生产和供应过程的安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制定的控制程序。
2 范围适用与公司(含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 职责3.1 最高管理者职责3.1.1 批准原材料脆弱性评估表。
3.1.2 确保公司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3.1.3 提供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实施所需的资源。
3.2各部门职责:3.2.1品管部:负责组织负责薄弱性评估规则及原材料脆弱性评估表的编制和修订,负责原材料验收,对原辅料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等信息的核实、验证,监督风险评估中供应商所处的风险等级,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2采购部:负责收集物料采购的风险信息、采购市场竞争性风险,索取所有供应商原辅料相关资料,按要求的周期组织原辅料风险的评审,推动、实施食品包装欺诈预防控制活动。
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
负责本公司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2.3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汇总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公司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3.2.4办公室: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相关知识的培训。
4 工作程序和要求4.1 食品欺诈预防定义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
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
4.2实施食品欺诈的脆弱性评估的时机每年至少一次对食品原料、包装材料等实施食品欺诈的脆弱性评估,以识别食品欺诈脆弱性。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0作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0作权责: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保: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0作业内容: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4.2.5原材质的性质.薄弱性评估表如下: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注:每个类别的危害性等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分值为1~9分,具体详见下表: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3-1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6-30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
31-45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存在掺假或冒牌的风险的情况下,应根据原料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或测试流程: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担保书。
4.3.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必要时取样自检。
4.3.3索取第三方质量或安全证书,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
4.3.4在供应链关键点进行数量平衡测试- 数量平衡测试被定义为采购的原料量和在产品中使用的原料量是否相等。
食品欺诈预防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作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保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4.2.5原材质的性质.薄弱性评估表如下评估规则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注:每个类别的危害性等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分值为1~9分,具体详见下表五个类别的判定分值累加后计算等级分数。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3-1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6-30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
31-45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存在掺假或冒牌的风险的情况下,应根据原料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或测试流程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担保书。
4.3.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必要时取样自检。
4.3.3索取第三方质量或安全证书,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
4.3.4在供应链关键点进行数量平衡测试-数量平衡测试被定义为采购的原料量和在产品中使用的原料量是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及过程中可能对消费者造成食品欺诈的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并且属实。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及各生产环节。
3.职责:
3.1预防食品欺诈小组成员:同食品防护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工厂内部的脆弱性评估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验证工作。
3.2采购部门:负责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及供应商选择及评审工作。
3.3仓储部门:负责原辅料、包材的接收、入库、出库;报废油品的处理。
3.4生产部门:负责原辅料、包材的使用。
3.5质量部门:负责进厂原辅料、包材的质量检验及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3.6其它职责:见《岗位说明书》规定各项职责和权限并在本公司内进行沟通,以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保持。
4、工作程序
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
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4.2.5原材质的性质
4.2.
5.1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评估,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的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
4.2.
5.2薄弱性评估表详见:附件一《薄弱性评估表》,具体评估规则: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或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或替代。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
中-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
低-被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原物料。
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原物料。
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
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
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
✓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
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
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
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
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再评估。
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对生产过程环节进行脆弱性评估,以评定过程中可能对消费者造成食品欺诈的风险,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具体评估原则:
4.3.1可能性分析
预防食品欺诈小组应组织人员对工艺流程中会产生的食品欺诈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其食品安全
危害可能的发生概率,并根据其可能发生的频率,按照表1进行打分,记为可能性L。
4.3.2严重性分析
预防食品欺诈小组应组织人员对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食品欺诈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其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性程度,并根据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按照表2进行打分,记为严重性S。
表 2危害的严重度判断评分表
4.3.3危害风险评估
预防食品欺诈小组对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食品欺诈环节进行可能性和严重性分析后,根据分析所得的数值L和S,确定该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系数P=L×S,所得到得风险系数,根据表3确定该食品欺诈的风险等级。
6
6分(不含)以下低风险,不大可能对消费者造成食品欺诈,有新的信息再评估。
4.4在原材料被看做是掺假或冒牌,和/或过程可能造成食品欺诈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应的保障措施(适用时)和测试流程(控制措施方案表详见:附件二《控制措施方案表》):
4.4.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担保书。
4.4.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
4.4.3要求成品包装上贴有以下各项(适用时)在原料状态标签或承诺声明的内容:
4.4.3.1具体来源或原产地。
4.4.3.2繁殖/变种承诺。
4.4.3.3保证状态
4.4.3.4转基因生物状态
4.4.3.5身份保持
4.4.3.6特定商标命名。
4.4.4过程的检查确认。
4.4.5定期的评审确认。
4.5对供应商生产方法作业承诺声明的情况下,我司有必要向供应商索取证书。
4.5.1生产记录作业承诺声明的产品生产加工流程并识别污染或身份丢失的区域,应建立适当的控制,以确保承诺声明的完整性。
4.5.2政府部门最近公布的易掺假的原料,应立即采取相应行动控制。
5、相关文件
附件一《薄弱性评估表》
附件二《过程薄弱性评估表》
附件三《控制措施方案表》
6、相关记录
控制措施方案验证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