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修订版)
08-食品欺诈预防计划-1104zuixin

食品欺诈预防计划文件编号:******-SPQZYF-2018编制:HACCP小组审核:批准:2018年5月1日发布2018年5月1日实施食品欺诈预防计划1.目的:为了避免食品欺诈、减少那些为谋求经济利益而故意为之的掺杂掺假,针对识别的食品欺诈脆弱环节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脆弱环节,提高公司应对和预防食品欺诈的能力,特制定本文件。
2.应用:本计划适用于指导企业食品欺诈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并为评价预防和防止食品欺诈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提供依据。
3.定义:3.1食品欺诈为谋求经济利益而故意掺假的行为,即卖方欺诈性地添加非正宗物质,或者在买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去除或更换真实物质,以获得经济利益。
3.2食品欺诈预防计划为达到预防食品欺诈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化程序。
3.3潜规则特指某些食品从业者为追求不正当商业利益,销售不适当并且有潜在危害的食品或者故意误贴标签等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在食品行业的一定范围内存在,为从业者所了解,但不为消费者所认知。
3.4确认:获取能证明食品欺诈预防计划诸要素行之有效的证据。
3.5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食品欺诈预防计划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7重大安全危害(弱点它可以在任何链引发食品安全危机。
制造过程是快速增长的链,特别是在原材料的供应链,它主要提供者分散、质量控制变得非常困难。
4.职责:公司HACCP小组负责公司食品欺诈预防的管理,进行食品欺诈防护体系的评估,监督各个部门按照计划实施。
5.程序:5.1食品欺诈预防按照食品防护评估-建立食品欺诈预防计划-实施食品欺诈预防计划-验证食品欺诈预防计划四个步骤进行。
5.2HACCP小组每年应回顾食品欺诈预防计划;对预防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并持续地对食品欺诈预防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年一次。
6.食品欺诈预防管理:6.1完成食品链所有的原辅料进行脆弱性评估后,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定建立食品欺诈预防计划6.2 HACCP小组保证食品欺诈预防计划细节的保密性。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4.5子公司生技部:负责薄弱性评估规则制订,监督风险评估中B、C类供应商所处的风险等级。
4.6子公司品质部:
负责对B、C类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等信息进行核实、验证。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子公司总经理:
负责子公司每年B、C类供应商薄弱性评估结果的批准。
5.0作业内容
序号
输入
作业流程
主导部门
作业要求
输出
相关程序文件/方法
5.3.6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其中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 较容易产生:5分),中风险划分有( 一般产生:4分 轻微产生:3分),低风险划分有( 基本不产生:2分 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行动控制。
5.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
5.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5.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5.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2.5原材质的性质: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的<薄弱性评估表>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文件名称: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XX-QP-5
版本号:A/0
编 制 :
日 期 :
审 核 :
日 期 :
批 准 :
日 期 :
分发对象:
◆改订履历
No.
修订日期
修订页次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咱可得好好聊聊食品欺诈这事儿。
这食品欺诈啊,就像是个可恶的小怪兽,随时准备出来捣乱。
咱可不能让它得逞,得有一套厉害的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来对付它。
食品欺诈是啥呢?简单说,就是那些不良商家在食品上动歪脑筋,骗人骗钱。
可能是把便宜的东西冒充贵的,或者把不好的东西说成好的。
这不是坑人嘛!咱买食品是为了吃得健康、吃得开心,可不是为了被人骗。
那这预防控制程序得咋整呢?首先得从源头抓起。
就像治水要从源头开始一样,食品的源头就是那些生产厂家、供应商啥的。
咱得严格把关,对他们进行仔细审查。
看看他们是不是靠谱,有没有不良记录。
要是发现有问题的,赶紧拉进黑名单,不能让他们的东西进入市场。
然后呢,检测可不能少。
这就好比给食品做体检,得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把食品里的成分都查得清清楚楚。
不能让那些假冒伪劣的东西蒙混过关。
检测机构得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还有啊,咱消费者也得长点心。
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只看外表,得看看标签,了解清楚食品的成分、产地啥的。
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赶紧举报。
咱可不能当冤大头,让那些不良商家得逞。
再说说那些监管部门,他们得像警察一样,时刻盯着市场。
一旦发现有食品欺诈的行为,就得狠狠地处罚。
让那些不良商家知道,骗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咱也可以搞个全民监督。
大家都来当食品卫士,发现问题就举报。
这样一来,那些不良商家就无处可逃了。
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另外,企业自己也得有责任感。
不能只想着赚钱,得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自己生产的食品都是安全可靠的。
你想想看,要是大家都能按照这个预防控制程序来做,那食品欺诈不就没地方可藏了吗?咱就能放心地吃吃喝喝,不用担心被人骗。
这多好啊!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是保护我们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源头把关,加强检测,提高警惕,让不良商家无机可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得放心,生活得更美好。
食品欺诈预防管理制度

脆弱性评估程序编制:审核:批准:版次: A/02020年 10月1日颁布2020 年10月1 日实施********限公司发布1 目的对公司采购原辅料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采购原料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或冒牌风险,确保脆弱性分析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储运过程。
3 职责3.1 HACCP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分析本公司产品的脆弱性风险。
3.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4 工作程序4.1 脆弱性类别及定义欺诈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掺假的风险;替代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替代的风险;4.2 脆弱性分析方法由HACCP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辅材料的类别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原辅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经HACCP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4.3 脆弱性分析内容4.3.1 HACCP小组根据“脆弱性分析记录”,对所识别的危害根据其特性以及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可能性(P)和可检测性(D)三方面; 采取风险指数(RPN= S*P*D)方式进行分析;判断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
4.3.2严重性的描述(P):4.3.3可能性的描述(P)4.3.4风险的可检测性(D)4.3.5风险级别判断4.3.6控制措施选择4.3.7 原辅材料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1)掺假或者替代的过往证据;2)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3)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5)原材料的性质4.3.8如公司产品成品包装上有特定的标示标签,需要确保和标签或承诺声明一致。
4.4 脆弱性风险控制对于《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的风险由HACCP小组组长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4.5 脆弱性风险分析更新4.5.1 每年由HACCP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HACCP小组对原辅料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在《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预防食品欺诈控制程序

预防食品欺诈控制程序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将于2019年xx月xx日实施。
该程序的目的在于建立食品欺诈顶防控制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辅料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该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本程序引用的标准包括ISO -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第4.1条款和FSSC附加要求第2.1.4.4条款。
在职责方面,总工室及研发部负责食品欺诈脆弱性的识别、评估规则制订,制定食品欺诈预防控制措施,监督风险评估中供应商所处的风险等级。
质量管理部负责接收和保存从总工室和供应部获取的生产性物料合法资质、合格证据及检验报告,并对供应商原料进行核实和验证。
供应部则负责收集采购原辅料的风险信息、采购市场竞争性风险,并索取所有供应商原辅料相关资料,按要求的周期组织原辅料风险的评审,推动并实施食品欺诈预防控制活动。
工作程序包括信息收集和脆弱性分析内容。
信息来源包括行业协会、政府来源、企标、采购技术标准、客户要求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脆弱性分析内容则由风险评估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料、食品接触材料进行危害识别,进行脆弱性分析,讨论审核、批准后制定,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同时,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并考虑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评估规则包括原物料特性和过往历史引用,以风险等级来评估原物料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以及在过去的历史中是否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为高风险(红色区域),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监测。
经济驱动因素是导致食品掺假或替代的原因之一。
高风险意味着掺假或替代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利益,中风险意味着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而低风险意味着只能带来较低的经济利益。
FSSC22000-20食品欺诈预防管理程序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P/JS-020食品欺诈预防管理程序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持有者:发放编号:状态:版次: A/0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1.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作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分析室: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4.1各原材料的相关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掺假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4.2.5原材质的性质.4.3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薄弱性评估表每年进行一次审核。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评估规则: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防止食品欺诈措施

防止食品欺诈措施食品安全是社会稳定与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食品欺诈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权益,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严格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严格监管食品欺诈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不力,因此严格监管是防止食品欺诈的重要措施之一。
1.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体系是发现食品欺诈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当加大对食品质量监测的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全程监控,确保食品销售过程中的真实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加强对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等关键指标的监测,确保消费者购买的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2.严厉打击针对食品欺诈行为,政府应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食品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建立食品监管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打击食品欺诈的结果,向公众传递积极的监管信息,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二、加强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食品企业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通过行业自律,可以规范行业发展,减少食品欺诈行为。
1.建立行业规范食品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组织,共同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建立完善的食品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防止食品欺诈行为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2.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对行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
设立独立的行业协会或监管机构,负责食品行业的自律和监督工作,及时处理投诉和举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
三、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辨别食品欺诈行为的能力,是防止食品欺诈的重要环节。
1.加强教育宣传政府、媒体等应加大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食品安全知识和预防食品欺诈的技巧。
开展食品安全主题讲座、宣传片播放、社区活动等,提高公众对食品欺诈的认知和警惕性。
食品欺诈脆弱性检测及预防计划表

食品欺诈脆弱性检测及预防计划表引言食品欺诈对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建立一个可靠的食品供应链,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食品欺诈脆弱性检测及预防计划表,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和预防食品欺诈行为。
1.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1.1 数据分析- 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全面和系统性的分析,包括供应商信息、产品流通路径、生产过程等。
- 使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筛选并识别潜在的食品欺诈脆弱性指标。
1.2 供应商审查- 对供应商进行审查,包括其注册信息、资质证书、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
- 与供应商进行定期沟通,了解其运营情况和质量管理措施。
1.3 风险评估-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供应商审查,评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风险程度。
- 确定关键控制点,为后续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 食品欺诈预防计划2.1 内部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控制。
- 培训员工,增强其对食品欺诈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设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可疑情况。
2.2 供应商管理-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义务。
- 定期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提高供应商的整体质量水平。
- 对新供应商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其合规性和可靠性。
2.3 进货检验- 对进货的原材料和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和规格。
- 使用科学的检验方法和仪器,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建立异常品管理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和追溯。
2.4 监测与溯源- 建立食品欺诈监测体系,定期对供应链进行抽样检测。
- 建立产品溯源制度,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
- 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共享监测结果和案例经验。
3. 应急响应与改进3.1 应急预案- 制定食品欺诈相关的应急预案,包括危机处理、召回措施等。
- 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事后改进- 建立事故和违规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机制,查明原因和责任。
-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2.0(修订版)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1.目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作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保: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4.2.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4.2.5原材质的性质.薄弱性评估表如下:序号原物料名称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年度评估评价原物料特性过往历史引用经济驱动因素供应链掌控度识别难度主要风险描述综合得分综合风险等级1 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严重性:严重性:严重性:严重性:严重性:评估规则: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注:每个类别的危害性等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分值为1~9分,具体详见下表:严重性可能性高中低高9 7 5中8 4 2低 6 3 1五个类别的判定分值累加后计算等级分数。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3-1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6-30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
31-45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存在掺假或冒牌的风险的情况下,应根据原料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或测试流程: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担保书。
食品企业食品防御与食品欺诈区别、具体措施、预防措施及工作要求

食品企业食品防御与食品欺诈区别、具体措施、预防措施及工作要求食品防御和食品欺诈(-)什么是食品防御与食品欺诈?1>食品防御保护食品不被意图造成大规模公众健康危害的故意掺杂的活动,包括针对食品供应的恐怖主义行为。
2、食品欺诈包含故意替代、添加、篡改或虚假声明的食品/饲料、食品/饲料原料或食品/饲料标签、产品信息、错误或误导性陈述以使产品获得经济利益,但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
(二)食品防御与食品欺诈有什么不同?食品防御不同于食品欺诈,它的动机不是获得经济利益,而是专注于引起消费者或公司伤害的意识或行为上的动机背景。
这种伤害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公众健康或恐怖主义,因为食品防御和食品欺诈有着动机上的区别,他们的实施途径也不同。
食品防御建设措施(-)为什么需要食品防御计划?①为提高防范,应对故意食品掺杂/风险②为员工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③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产品④为保护公司(二)如何建立食品防御计划?1识别脆弱点食品系统的脆弱性评估(VA)是指识别、定量化、排序和评级系统中的脆弱点。
通过脆弱性评估,可以识别出高风险的加工步骤点,和潜在的能够减少减轻系统中脆弱点的缓解策略。
2.制定缓解策略:物理/流程/技术手段;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3.应执行验证:①验证缓解措施的监控记录被按要求记录②验证可以在每月回顾记录时开展,也可以按照工厂指定的频率(三)哪些地方可能存在脆弱点?1、外圈:厂房四周或外围,包括所有出入口(窗户/门),围栏,大门,停车场(拖车)等等我们可以做什么?遵守物理安防的要求。
确保门窗上锁和受控。
在进入工厂时,不允许“捎带行为”。
每个人都必须逐个进入-安全性和责任制。
向上级主管汇报异常行为/发现。
2、中圈:公共区域/工厂的非生产区域。
处于外圈和内圈加工生产区域之间。
我们可以做什么?遵守物理安防的要求。
确保门没有被撑开。
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受限区域。
验证密封条或放篡改设施是完好的。
向上级主管汇报异常行为/发现。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1.目的: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产品加工过程的原材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原辅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和储运环节。
3.职责和权限:3.1 品控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 采购物流部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
负责本厂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3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厂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4.程序4.1食品欺诈预防定义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
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4.2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4.2.1 对原辅料供应链的食品欺诈脆弱点评估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可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购进材料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
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第 1 页共6 页a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国务院《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及外部其他方面的信息)。
b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c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d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e 原辅料的性质、产地、欺诈历史。
f 供应商评审(资质、能力、诚信、持续改进的业绩)4.2.1.1 评估规则风险等级评分标准综合得分:每项的脆弱性评分进行合计。
综合风险等级: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0-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防范行动。
食品欺诈风险评估及预防计划表

食品欺诈风险评估及预防计划表
1. 背景
食品欺诈是一种严重的风险,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公众的信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食品欺诈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
2. 风险评估
2.1 食品供应链审查
- 审查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过程、流通环节等。
- 评估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质量控制不严、数据造假等。
2.2 环境监测
- 定期进行食品生产环境的监测,包括生产设施、卫生情况、工作人员等。
-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食品欺诈的发生。
2.3 产品检测
- 对食品产品进行定期的检测,包括成分分析、营养成分检测等。
-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食品欺诈的风险。
3. 预防计划
3.1 宣传教育
- 加强对员工和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欺诈的认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 向消费者宣传食品欺诈的危害以及如何辨别和预防。
3.2 内部控制
-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流程。
-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合作伙伴选择
- 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高质量标准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 建立合作伙伴评估和监测机制,确保合作伙伴的诚信和合规性。
4. 总结
食品欺诈是一个严重的风险,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预防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和制定预防计划,我们可以降低食品欺诈的发生概率,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公众的信任。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推荐5篇]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6ec83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c.png)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推荐5篇]第一篇: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严厉查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职责分工查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欺诈是指行为人在食品生产、贮存、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等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
第四条【基本原则】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应当遵循严格、及时、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配合查处义务】食品生产经营等相关行为人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欺诈行为的查处,开放生产经营场所,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数据和信息。
第六条【举报奖励】鼓励任何组织和个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食品安全欺诈违法行为。
查证属实的举报,应当依法予以奖励。
第二章食品安全欺诈行为第七条【产品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产品欺诈:(一)用非食品原料、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二)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三)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及其他非食用用途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加工食品;(四)生产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五)其他生产经营掺假掺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食品以及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一)在产品研发、进货查验、出厂检验、储存运输、不合格食品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活动中隐瞒真实情况或者进行虚假记录;(二)在原料贮存场所、生产加工区域、经营场所存放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用于非法添加的物质;(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书、产品注册证书、备案凭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产地证明、购货凭证等文件;(四)向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制售假劣食品技术;(五)其他食品生产经营欺诈行为。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食品欺诈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以欺骗、伪装、掺假等手段对食品进行篡改或欺骗消费者,从而达到不正当获利的行为。
食品欺诈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严重影响了食品行业的信誉和良好发展,因此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的脆弱性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评估食品欺诈的脆弱性,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食品生产环节,应加强对原材料的全程追溯。
建立起完善的溯源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每个环节的生产情况。
同时,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与管理体系,筛选合格的供应商,降低食品原材料的风险。
其次,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的监管。
食品加工是食品欺诈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查与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此外,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管理。
食品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增加了食品被篡改或掺假的可能性。
因此,应加强对食品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监管,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运输及仓储设施,确保食品安全的送达。
此外,还应加强对零售环节的监管。
零售环节是消费者直接接触到的环节,也是食品欺诈的高发区域。
通过加强对食品零售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强对食品购买来源的监控,可以有效减少食品欺诈的发生。
另外,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食品欺诈的全民参与。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在购买食品时的辨别能力。
同时,加强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
综上所述,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制度,可以有效减少食品欺诈行为的发生,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守护食品安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防食品欺诈管理制度

防食品欺诈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食品欺诈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利用掺假、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手段,违背了产品的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侵害的行为。
食品欺诈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降低了整个产业的声誉和信誉。
因此,建立健全的防食品欺诈管理制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 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食品欺诈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任度,加剧了市场的不正常竞争。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不少漏洞,制假售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建立防食品欺诈管理制度,对于整顿市场秩序、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 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依法治理:依法规范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坚决打击食品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风险防范:加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核、检测、溯源等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食品欺诈行为。
(3)信息公开: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促进信息透明和公开,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4)多元合作: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需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强食品检测:建立食品检测机构,加强对食品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3)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预防,防范食品欺诈行为的发生。
(4)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增强抵制食品欺诈的能力。
(5)建立问责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和问责体系,严惩食品欺诈行为,形成震慑效果。
5. 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1.目的: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产品加工过程的原材的采购风险,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属实,防止工厂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原辅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和储运环节。
3.职责和权限:3.1 品控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3.2 采购物流部负责与物资的供方、运输外包方进行食品欺诈(替代)方面工作对接,确保采购原辅料不存在食品欺诈(替代)行为。
负责本厂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3.3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辅料使用进行安全性防护,对原料使用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追溯性记录,防止本厂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风险。
4.程序4.1食品欺诈预防定义对食品和整个供应链中任何形式的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产生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假的预防过程。
欺诈行为包括以下几种: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信息欺诈、产品检验和认证欺诈、许可申请欺诈、备案信息欺诈、报告信息欺诈、提交虚假监管信息4.2 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4.2.1 对原辅料供应链的食品欺诈脆弱点评估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可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购进材料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
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第 1 页共6 页a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国务院《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及外部其他方面的信息)。
b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c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d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e 原辅料的性质、产地、欺诈历史。
f 供应商评审(资质、能力、诚信、持续改进的业绩)4.2.1.1 评估规则风险等级评分标准综合得分:每项的脆弱性评分进行合计。
综合风险等级: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0-5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防范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并且属实。
2.作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作业权责:
采购: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控: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作业内容
4.1信息来源于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
4.2.2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2.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4.2.5原材质的性质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评估,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的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
评估规则: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或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
低-很难被掺假或替代。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
中-被掺假和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
低-被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原物料。
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原物料。
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
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
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
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
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
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
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
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
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假的原料,有新的信息再评估。
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假的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做是掺假或冒牌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应的保障措施(适用时)和测试流程。
控制措施方案表如下:
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担保书。
4.3.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
4.3.3要求成品包装上贴有以下各项(适用时)在原料状态标签或承诺声明的内容:
4.3.3.1具体来源或原产地。
4.3.3.2繁殖/变种承诺。
4.3.3.3保证状态
4.3.3.4转基因生物状态
4.3.3.5身份保持
4.3.3.6特定商标命名。
5.0对供应商生产方法作业承诺声明的情况下,我司有必要向供应商索取证书。
5.1生产记录作业承诺声明的产品生产加工流程并识别污染或身份丢失的区域,应建立适当的控制,以确保承诺声明的完整性。
5.2政府部门最近公布的易掺假的原料,应立即采取相应行动控制。
修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