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案doc资料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分析。
三、知识链接1、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类型: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向化性等。
2、胚芽鞘胚芽鞘是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四、学习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2)实验过程及现象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②去掉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③用锡箔罩子把胚芽鞘尖端罩上,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用锡箔罩子把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罩上,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上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在琼脂片上,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实验过程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一侧,黑暗中,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实验过程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把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对照实验: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doc
(2)温特实验①现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重点、难点:解释植物向光性生氏的原因知识梳理: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激素的概念:在植物体内_____ 合成,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对________________ 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 O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阅读教材P42积极思维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知识归纳:(1)达尔文的实验%1现象:%1推测:胚芽鞘尖端不仅具有_____ 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信号,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____________ ,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1向光性实验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_________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 _______________ 生生长素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__空白貳脂块过一段时问疝②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________ 运输到下部,促使某些部位的生长,因此被命名为___________ O(3)郭葛的实验由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从人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确定是______________ 0(4)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____________ 的生长素多于__________ ,背光一侧的_________ 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如右图)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嫩芽和发育中的种子。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五篇
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 生长方向的激素。植物生长素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下面 就是我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试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试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试验设计 的严谨性。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觉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化,学生关注生活现 象,体验科学发觉之美,形成主动探究、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 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第5页 共31页
大步。关于植物向光性的探讨还在接着,科学往往在这样的争议 中发展。
老师激励学生就前面的试验及推理,结合教材 P48 中科学家 对向光性缘由争议的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励有爱好的学生 在课后接着探究。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老师结合前面的试验及教材,引导学生概述: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单方向)、横向运 输和非极性运输;举例说明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板图、动画说明植 物向光性的缘由。 分布部位(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 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三)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 P48 对植物激素概念的描述,说出其他植物激 素的名称。 老师说明继发觉生长素后,科学家又接连发觉了与生长素的 作用特点相像,对植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把它们统称 为植物激素。 老师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 全体学生朗读。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五篇《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doc
适用学科高中生物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知识点 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建议:本章内容在本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应该以植物体是一个生命系统的思路来理解本章教学。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适当总结提升出科学的特点。
因此,建议教师时刻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学习了第二章,我们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永远向光弯曲生长呢?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正栏和旁栏中所列的问题串,层层深入地进行。
指导预习,领略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
整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再次感受众多科学家的贡献。
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实验 d.实验 b.实验c.实验 a.不做处理条件:锡箔罩上尖端下处理:去掉尖端条件:锡箔罩上尖端现象:胚芽鞘的一段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现象: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3)得出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某种刺激,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导学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生长素的定义和作用。
2. 提出问题:植物生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发现生长素有哪些重要贡献者?二、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a. 植物生长素最早是在什么时候被发现的?b. 最早发现的植物生长素是什么?c. 谁是最早的贡献者?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回答问题。
三、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提问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理解。
2. 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发现者的贡献。
四、拓展(10分钟)1. 提出问题:除了最早的植物生长素,现在还有哪些其他类型的植物生长素被发现?2. 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共同探讨现在已经被发现的植物生长素的类型和作用。
五、小结(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作用。
2. 教师强调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继续了解植物生长素的种类和作用。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扩展活动: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理解,教师可以考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植物材料,设置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同时,学生可以进行论文的完善,形成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意义。
2.掌握生长素的作用、产生、运输及生理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生理作用。
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生理作用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向学生提问:达尔文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达尔文没有发现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介绍温特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提问:温特实验是如何证明存在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2)讲解生长素的命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3)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生长素奥秘的。
3.生长素的作用(1)展示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讲解生长素的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条生根等。
(3)举例说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棉花保蕾、防治番茄落花落果等。
4.生长素的产生与运输(1)介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合成途径。
(2)讲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等。
(3)分析生长素运输的生理意义,如促进植物器官的分化、调控植物生长等。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机制(1)介绍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细胞壁松弛、调控基因表达等。
(2)分析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3)讨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启示?7.作业布置(2)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生长素作用曲线的绘制,加深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讲解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2.在分析生长素运输方式时,可以结合实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及意义。
2、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作用。
3、理解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植物生长素的测定方法。
5、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教学重点:1、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作用。
2、理解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2、掌握植物生长素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2、实验观察。
3、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做好铺垫,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一些常识,如:什么是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是如何发现的、植物生长素有什么作用等等。
Step 2 传授新知(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Darwin)和儒略斯•赫胥黎(Huxley)在研究拟南芥幼苗弯曲现象时发现了一种未知的物质。
2)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孙德尔(H. De Vries)在研究宿根草的生长时,也观察到了这种未知物质的存在。
3)1913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威廉·克罗克斯(W. A. Crozier)正式提出了“植物生长素”的概念。
(2)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1)植物生长素有多种,如:IAA、IBA、GA、ABA、ZT等等。
2)植物生长素一般存在于植物的生长点、叶片、果实、种子、根尖等器官中,其中以根尖的含量最高。
3)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性质非常复杂,可以分离、提纯和鉴定。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细胞分裂和延伸,促进整体生长。
2)促进细胞分化,增强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3)参与植物的光、温度、营养等外界因素的适应性反应。
4)介导植物的发育转变和生理代谢。
5)调节植物的开花、结果、子叶退化等过程。
(4)植物生长素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生物试验法、化学分析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从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到温特的实验。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弯曲、生根等。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生长素运输方式的机理和实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对生长素现象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生长素发现历程的图片、实验视频等。
2. 实验材料:生长素溶液、植物幼苗等。
3. 小组讨论表格:记录学生讨论结果。
4. 作业:生长素相关问题思考题。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介绍温特的实验。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讲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弯曲、生根等方面的影响。
4.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讲解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的特点和机理。
5. 实验演示:展示生长素溶液对植物幼苗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长素的作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长素运输方式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证明。
八、作业布置1. 观看生长素实验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思考题: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生长研究有何意义?生长素运输方式有哪些实际应用?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达尔文的燕麦胚芽鞘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植物方向等。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长素作用实验,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生长素相关知识,分组准备讨论话题。
教案内容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逐一讲解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及其结论。
3. 生长素的作用:讲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插条生根、植物方向等方面的作用。
4.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生长素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方面的应用。
5. 生长素的发现与农业生产实践:分析生长素发现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改进措施。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2. 回答:温特3. 提问: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4. 回答: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八、课堂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说出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的方向及主要分布。
2、过程与方法:模仿实验方案的设计,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
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熟悉实验设计原则,学习实验评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过程: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实验组别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推论你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
单侧光照射使得胚芽
鞘的尖端产生某种
“影响”,影响传递到
下面的伸长区,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从而出现向光
性。
如:达尔文是如何根据这4个实验得到结论的?……
2 3 4
2. 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你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思考:实验中共有几个自变量呢?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论你的问题与解决
方案
胚芽鞘的弯曲生
长,是因为顶尖产
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_造成
的。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4. 1928年温特的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论你的问题与解决
方案
进一步证明造成
胚芽鞘弯曲的刺
激确实是一种化
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
命名为
_________
5、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体内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
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外因是____________,内因是由于分布不均匀造成。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______________,而作用部位在______________,因此,生长素要完成运输,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生长素含量多,造成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生长快,从而出现向光弯曲的现象。
总结课堂自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
A .尖端
B .尖端下面的一段
C .基部
D .尖端与基部之间
2.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A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 .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 .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D .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3.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 .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 .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 .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 .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4.下面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叙述有错误的是()
A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 .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慢
D .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5.方形暗箱内放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min 匀速转1周。
1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发现的过程1880 达尔文
1910 詹森1914 拜尔1928 温特1934 郭葛
向光性原理的解释
科
学
在
曲
折
中
前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