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文选《齐桓晋文之事》 古代汉语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忖,揣测。度: 衡量。 忖度:推测 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的倒装,提宾句。 夫,句首助词。乃,于是,就。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所以……者:……的原因。 合:符合。 王:王道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 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 王许之乎?”曰:“否。”
齐 桓 孟晋 子文 之 事
说明
《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
《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 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 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 《孟子》合为《四书》。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长于辩论,善用比喻, 富于鼓动性。
注本:《十三经注疏》(东汉赵歧注,宋孙奭 疏);宋朱熹《四书集注》;清焦循《孟子正 义》;杨伯峻《孟子译注》
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 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 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 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 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 岁时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 宣扬“仁政”“王道”,始终 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 学著述,直到去世。
【注释】 复:报告。 钧: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30斤。 明:视力。察:看清除。 秋毫:鸟兽秋天生的新绒毛,最细。 末:尖端。舆薪:整车的柴。 许:相信,认可。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非不能也。”
【注释】 闻:使……闻。 道:述说,谈论。 是以:因果连词,因此 传:传述。焉:语气助词。 未之闻:未闻之。 之:代词,用于否定句中,做宾
语,前置 以,同“已”,停止。则,假设连词,那么 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即称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注释】 然:对,正确。 诚有百姓者:王力注“的确有像百姓所说的情况。”
郭注“真有这样的百姓!意思是对百姓的说法表 示强烈的不同意。” 褊(biǎn):狭窄。 即:就(是)。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注释】 无伤:没有损害,等于说没有关系。 仁术:仁道,行仁政的途径或体现仁爱的方式。 之:衬字(音节助词),无意义。 君子:有时指有德之人,有时指有位(官职)之人,
这里两者都可解。 远:使……远离,使动用法பைடு நூலகம் 庖厨:厨房。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 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 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 也?” 【注释】 说:后来写作“悦”,高兴。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见《诗经·小雅·巧言》。别
叫做“衅钟”。 觳觫:叠韵连绵词,恐惧发抖的样子。 若:好像。而:转折连词,却。就:靠近,走向。 然则:复合连词,表承接,既然这样,那么。 以:介词,引进凭借,用 易:换。
“不识有诸?” 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 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注释】 识:知道。 诸:“之乎”的合音。 以……为:认为……是。 爱:吝啬,吝惜。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战国时期, 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孟子往往笼统 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 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未免过于 天真、简单。孟子的思想虽然值得赞许,与当时 的实际却有很大距离,自然行不通。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 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 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孟子家墓
孟子故居
孟子主张用改良的手段进行社会变革。他既 主张“尊贤授能,俊杰在位”,但又鼓吹保持 “世卿世禄”制度;他主张封建的大一统,认为 各国诸侯只要行仁政,就都能“王天下”,但又 竭力反对通过战争的手段来统一天下。他力主仁 政,痛斥民贼,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 主义的,他提倡“性善论”,主张存心养性,扩 大人的善的本性,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注释】 何如:怎么样。 则:假设连词,才 王:用如动词,称王。 保:安。 而:偏正连词 莫之能御:即“莫能御之”的倒装。莫,代词,没
有人。御:阻挡 若:像。 乎哉:两个疑问语气词连用,加强疑问语气。 何由:即“由何”,从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 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 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 易之。” 【注释】 胡龁(hé):人名,齐宣王的近臣。 而:偏正连词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之,到……去。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注释】 无异:莫怪。无:通毋,不要。异:动词,对……感到
奇怪。 彼:代词,他们。 恶(wū):代词,表疑问,哪里。 若:如果。隐:怜惜,哀怜。 何择焉: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教材注为挑选 。
诚:的确,真是。而:因果连词,因而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的倒装。 宜,应当。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 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 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 张王道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 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用“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 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 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 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 得肯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