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城市规划2006-2020

合集下载

苏州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

苏州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

《苏州市停车配建指标实施评估及优化》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苏州市停车配建指标实施评估及优化二、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苏州市于2004年实施《苏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

2004版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在指导苏州市的城市建设和新城开发、缓解中心城区停车供需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今现行配建指标已实施了8年,城市及综合交通发展进入了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原有标准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各项指标与居民停车需求相差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停车配建标准进行修编。

(1)机动化出行快速增长、现行指标难以适应新停车发展需求“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区私人小汽车的保有量保持在20%以上的高增长率,2010末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43.03万辆,私家车出行比例已经超过20%,同比2006年均增长了约3倍,私家车出行比例正逐步接近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交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和停车矛盾尤显突出,静态交通的供需失衡又严重影响了整个动态交通系统的运行。

伴随着机动化出行比重的快速增加,各类建设地块的出行需求特征也发生显著变化,现行标准难以适应新的交通发展需求。

(2)现行停车分区不合理、跟不上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区“一核四城”的城市空间结构正逐步形成。

城市空间和规模扩大,随着2012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苏州市区总面积扩大到2910平方公里,应结合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停车发展政策和配建指标,同时对轨道周边的用地提出不同的分区配建指标。

现行指标只提供了古城区内部、古城区外部两种不同的指标,且以最低值或最高值作为指标的依据,难以适应苏州各分区发展的需要,需进一步细化停车分区,并实行相应的分区停车配建指标。

(3)现行指标物业分类欠完善,指导性不强尽管现行标准中已将建筑划分为8大类、72小类的建筑类型,并制定了不同的停车配建标准。

但总体适用性不强,部分类型缺失,如:缺少酒店式公寓、汽车4S店、轨道站点、保障性住房等,对部分类型定义模糊,如:旅馆、普通办公楼、商业、餐饮娱乐、医院,并缺少一些对综合体建筑车位配建的参考标准。

一般因素分析

一般因素分析

一、一般因素分析区位:吴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地处江浙沪金三角的正中间,交通发达,物流通畅。

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东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

全市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

市人民政府驻松陵镇。

从2007年起,全市共有9个镇:松陵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盛泽镇、震泽镇、七都镇、桃源镇、横扇镇,形成松陵、盛泽两个城区和汾湖、震泽两个副中心,吴江经济开发区、临沪经济区和盛泽经济区三大主战场的新格局。

根据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公示内容,吴江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片区: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的太浦河以北地区;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具有紧临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吴江接轨上海发展的前沿阵地;临湖生态经济区:包括七都和横扇;盛泽民营经济区: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震泽民营经济区:包括震泽、桃源。

规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为:预计吴江全市人口2020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合计130万人。

地质地貌:吴江市全境无山,地势低平,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南北高差2.0米左右。

田面高程一般-4.0米,最高处5.5米,极低处1.0米以下。

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水面积万顷(合万亩,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

土壤以壤土质的黄泥土和粘土质的青紫泥为主,其次为小粉土,还有少量的灰土和堆叠土地。

气候: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7C(最高35C,最低-3C);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870.8mm;平均气压;年平均风速3.2M/S。

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无霜期200~240天;年日照45%。

水文:近50年平均水位(吴凇标高)2.76米,地表平均水位值3~3.6米,吴江开发区土地自然标高4.3米以上(吴凇标高)。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调整完善目标 (5)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第四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3)第一节保护目标 (13)第二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3)第三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4)第五章土地用途区 (16)第六章建设用地管制区 (18)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调整 (20)第八章规划调整完善实施保障措施 (22)第一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22)第二节强化实施政策保障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作背景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统一部署,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文件要求、《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和《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预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的通知(苏国土函〔2016〕182号)》相关内容,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对《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的系列要求和园区管委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标杆。

合理调整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持规划的科学性和现势性。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

吴建规…2009‟44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的通知吴江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汾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局、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建设局、盛泽城建办、各镇建管所:现将《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主题词:规划指标核定规则△通知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法制办、国土局、监察局,各房产开发企业。

吴江市建设局党政办公室 2009年4月22日印发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1总则1.1为规范我市规划管理审批行为,统一执行标准,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结合我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1.2本细则是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我市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不适用于私有住房建设工程。

1.3自发文之日起,成交的经营性用地按规则执行;之前成交的按原规定执行。

2建筑面积2.1核定建设工程建筑面积应严格按照国标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执行。

2.2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列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和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3规划容积率3.1容积率指标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3.2在核定建筑容积率指标时,以下情形可不计入:3.2.1两个或两个以上边长不封闭、顶部用透光顶盖遮盖并且对公众开放的活动空间。

3.2.2结构顶板高出室外地坪基准标高不大于1.5米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3.2.3自然坡地建筑,按坡度方向,以建筑外墙边的最高和最低室外地坪的连线为基准,建筑楼层顶板高出该基准线不大于1.5米的平面范围。

3.2.4住宅建筑在两个自然层高度范围内没有顶盖的露台。

3.2.5窗台面抬高200mm以上的飘窗或层高不大于2.2米(含2.2米)的落地飘窗。

3.2.6建筑内消防部门确认的避难层;层高不大于2.2米(含2.2米)的设备层。

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吴中区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7)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1)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战略 (11)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 (14)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7)第五章合理利用与保护农用地 (21)第一节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 (21)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三节其他各类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4)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25)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25)第二节保障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用地 (26)第三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7)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7)第七章土地综合整治 (30)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32)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32)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3)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 (35)第十章中心城区与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39)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9)第二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及布局 (40)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42)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控制措施 (42)第三节改善规划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 (45)第十二章附则 (46)附表 (4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评价《吴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和调整完善后的《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苏州市吴中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特编制《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称“本规划”)。

苏州整体规划

苏州整体规划

Thanks
南 环 新 村 片 区 危 旧 房 重 建 改 造 规 划
规划范围: 北至青阳河,南至南环东路,东至南园路,西至南环中学和南一路, 总用地21.54公顷。 规划目标: 建设集生活居住、商业购物和办公商贸于一体的和谐新家园。 规划结构: “一街一核、两带六组团”。“一街”是指沿小弄路的居住生活社 区商业街;“一核”是指中心社区配套绿地;“两带”是指沿南园路、 南环路的拍卖商业带和沿青阳河的居住配套带;“六组团”是指五个功 能适度混合的居住组团和教育组团。 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13.0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0.4%;规划公共设施用 地4.0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9.0%;规划道路广场用地4.2公顷,占总 建设用地的19.5%;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2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1.1%。 道路交通规划: 提出“二横四纵”的路网体系。“二横”是指基地中央拓宽至18米 的小弄路和北部拓宽至9米的南环中学南侧道路;“四纵”是指南三路 (14米)、南二路(14米)、南一路(18米)、校园路(10米)、南 环小学东侧道路(10米)。 建筑高度规划: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住 宅 建 设 规 划
为落实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贯彻房地产市场宏观调 控,建设“和谐苏州”和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 加强对城市住宅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制定本规划。规划以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苏州市土地 利用规划(1997-2010)》以及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政策文件为依据,结合本市实际编制。主要内容包括:住 宅建设目标和实现策略、住宅供应规划、用地供应规划、 保障体系规划、质量提升战略、实施和保障措施等。
专项规划
商 业 网 点 布 局 规 划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目录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第一章总则第1条面对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吴江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7、《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8、《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9、《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1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1、《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1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3、《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抓住我国已加入WTO的机遇,培育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

2、充分发挥吴江市位于苏沪接壤及苏锡常与杭嘉湖两地区交汇点的优势,确立依托上海,服务苏州,与杭嘉湖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苏州衔接。

3、本着集约发展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开发区进行适当控制,优化城市整体结构。

4、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发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吴江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吴江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任规划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助理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市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副局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4011■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4-0080-08作者信息马 力罗志刚范凌云朱晨张扬帆王 德马力 罗志刚 范凌云 朱晨 张扬帆 王德MA Li ;LUO Zhigang ;FAN Lingyun ;ZHU Chen ;ZHANG Yangfan ;WANG DeA Study on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ujiang District in Suzho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2018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位于示范区内的苏州市吴江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研究结合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件,从生态、空间、产业、交通等多个方面对吴江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对吴江未来在示范区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吴江在示范区建设中面临的三个重大转变的判断,提出了吴江的生态文明强化、生活圈营造、创新链构造和文化特色彰显四大战略。

以战略为基础,进一步从生态、空间方面具体提出吴江的发展策略与重点,助力示范区的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态,吴江区,空间策略The integr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fficially became a national strategy in China at the end of 2018. The demonstration zone for the ecological and gree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is strategy, will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Based on the policy documents issued for the demonstrationzone, this paper,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ecology, spatial pattern, sector type and transportation, assess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Wujiang District and analyzes what ar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Wujiang District in the demonstration zone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ree major changes that Wujiang District may confront during the developing of the demonstration zone, four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y are, respectively,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well living circles, creating innovative industrial chains and highlighting the local culture.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strategies above, we put forward the key points and priority to Wujiang Distric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logy, spatial pattern, to facilitate building the demonstration zone.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zone, green ecology, Wujiang District, spatial strategy摘要关键词Abstract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吴江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Keywords1 背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委托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九年十一月目录1规划概述 (4)1.1规划背景 (4)1.1.1开发区发展历程 (4)1.1.2任务由来 (4)1.2环境保护目标 (5)1.2.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5)1.2.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7)1.2.3声环境保护目标 (8)1.2.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8)1.3规划主要内容 (9)1.3.1规划范围、期限 (9)1.3.2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 (9)1.3.3产业发展规划 (9)1.3.4土地利用规划 (9)1.3.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1.3.6规划与环评的互动 (17)2 区域环境及开发现状 (18)2.1开发现状 (18)2.2环境现状 (19)2.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9)2.2.2地表水环境现状 (19)2.2.3地下水现状 (19)2.2.4声环境 (19)2.2.5土壤环境 (19)2.3主要环境问题与制约因素 (20)3规划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 (20)3.1规划协调性分析 (20)3.2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27)3.3主要污染源强预测 (29)3.3.1水污染物排放量 (29)3.3.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2)3.3.3固体废物预测 (32)3.3.4 污染源预测汇总 (32)3.4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5)3.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5)3.4.2水环境影响预测 (35)3.4.3地下水影响预测 (35)3.4.4风险预测 (36)4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37)4.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37)4.1.1选址区位优势 (37)4.1.2空间结构合理性 (38)4.1.3规划规模合理性 (39)4.2优化调整建议 (39)5环境影响减缓对策 (40)6三线一单环境管理 (43)6.1严格生态保护红线 (43)6.2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43)6.3严控资源利用上线 (44)6.4环境准入清单 (44)7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45)7.1土地资源承载力 (45)7.2水资源承载力 (46)7.3水环境承载力 (46)7.4大气环境承载力 (47)8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48)8.1清洁生产分析 (48)8.1.1入区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及要求 (48)8.1.2清洁生产建议 (49)8.2循环经济分析 (50)8.2.1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50)8.2.2循环经济建设建议 (51)9结论 (52)1规划概述1.1 规划背景1.1.1开发区发展历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区东侧和北侧,北临苏州市区,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邻杭州,北依苏州。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获奖名单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获奖名单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获奖名单(一)城市规划一等奖(共13项)1、北京市限建区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5、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0、广州市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1、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局12、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北京大学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3、新疆伊宁市南市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等奖(共41项)1、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暨2006年度实施计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北京住房建设规划暨北京“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3、北京轨道交通及沿线土地优化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衡阳市城市规划局衡阳市规划设计院7、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北京2008奥运环境建设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天津意式风貌建筑保护区的保护与整修规划天津市建筑设计院10、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1、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方案综合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杭州城区水系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规划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市河道整治工程指挥部13、汉口原租界风貌区青岛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4、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嘉兴市环城河沿线景观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宝安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市规划局宝安分局17、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研究中心18、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保护与利用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19、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广州市生态区划政策指引与番禺片区生态廊道控制性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2、安徽大学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3、重庆1小时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广州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5、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6、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7、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8、哈尔滨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9、南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0、江苏省沿江城市带规划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划技术咨询中心31、诸暨市域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2、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天山天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5、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总体规划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6、梅州市客家公园(客家博物馆、黄遵宪纪念馆)规划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37、广州从化温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城市设计及道路交通和市政专项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8、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0、北京密云新城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1、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深化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三等奖(共80项)1、青岛市近海岛屿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武广高速铁路广州新客站地区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3、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4、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空间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山东省海岸带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设厅7、重庆市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管制区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魂广场二期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浦东新区城市雕塑规划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10、南京市空间景观特色意图区规划研究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研究广东省建设厅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2、西藏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桑耶景区详细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3、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4、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优化布局研究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5、绩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江苏省区域安全供水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7、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宝光寺片区城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18、武汉新区六湖连通水系网络综合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武汉·万科润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南建筑设计院20、江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曲阜市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曲阜市规划局上海三齐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2、广州南沙开发区大角山海滨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23、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24、武汉月湖文化艺术区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杭州西北部生态带用地控制规划研究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26、湖北梁子湖地区跨区域保护与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杭州市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28、富阳龙门镇城镇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9、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30、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SBA公司上海代表处31、合肥市城市危旧房改造规划--以存量土地挖潜促进城市节约集约用地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性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海口市城市消防规划重庆都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5、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同市规划管理局36、北京市通州区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城通联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37、宁洱县震后恢复重建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8、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安徽省沿淮城市群规划研究(2006-2020)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0、中共五大会址周边历史地段综合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41、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详细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2、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43、武汉铁路客运枢纽三大站区综合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4、柳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5、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6、西藏自治区风景名胜体系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7、宁波市北仑中片区空间环境特色规划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8、常州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研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测绘院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49、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规划设计院50、绍兴市区、绍兴县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1、无锡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2、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3、温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总纲及试点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4、深圳水战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6、长白山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7、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8、铁岭市凡河新区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铁岭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9、隆昌县云顶古寨修建性详细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60、湖南城市学院(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61、石家庄市总体城市设计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都市原点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62、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3、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4、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65、南水北调北京市水厂布局及新建、改扩建水厂工程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6、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节约型城市建设——安徽省城市规划节能省地对策研究安徽省建设厅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67、开封古城水系二期工程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研究院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68、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69、新疆喀什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70、江北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1、宜昌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2、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北延伸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3、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74、泉州市古城保护整治规划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泉州市城乡规划局75、温州历史名城文化保护规划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6、顺德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吴宋美加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77、宜昌都市区规划78、济宁市老运河城区段改造详细规划与现状调研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宁市规划咨询中心79、昆明主城东南二环路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0、黄石市磁湖北岸滨水绿化景观带详细规划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表扬奖(共40项)1、深圳市信息管道及机楼“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柳州市箭盘路奇石广场景观规划工程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3、长沙市三角洲地区城市设计湖南阡陌设计有限公司4、泸西县阿庐文化中心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南汇景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5、南宁市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研究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6、重庆市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2006-202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济南市古城片区(CGC)控制性详细规划8、菏泽市古城及周边地区控制性城市设计菏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都市原点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9、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10、福州城市历史文化中轴线概念规划设计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06-2020)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2、大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206-2030)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13、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14、济南市城市供热规划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日照市灯塔片区详细规划日照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福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7、海口市长流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8、烟台市海岸带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19、南宁市邕江两岸地区建设开发规划之邕江南岸东片区滨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达思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海口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湛江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湛江市规划局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22、国家铁路深圳新客站综合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3、青云映山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荆州古城内环景观带规划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天津市电力空间布局规划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电力公司26、襄樊市檀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成都市沙河堡客运站片区城市设计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28、川南城镇密集区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9、成都市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2005-2020)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虹口区凉城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1、厦门市马銮湾核心区城市设计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旅顺新区(水师营)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常州市万福路-常澄路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测绘院34、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成都市纵横规划设计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5、哈尔滨市学府路地段城市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6、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37、云南省昭通市太平组团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仁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8、厦门市岛外地区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06-2020)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39、菏泽市城市消防规划(2005-2020)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菏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0、沈阳市沈河区发展战略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村镇建设规划一等奖(共2项)1、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槟榔、鹅仔村联片新农村规划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等奖(共17项)1、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村庄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山西省阳泉市小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山西佰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旧村改造A区-营城子村一村带三村详细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4、北京市村庄体系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6、浙江省乐清市温州大桥工业园区村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乐清市城乡规划设计院7、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龙泉镇东西蒋戈庄村村庄规划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8、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刘家山村村庄规划武汉华中科技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广东省广州市黄埔村黄埔直街、盘石大街重点地段保护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0、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保护与发展建设规划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11、重庆市永川区青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12、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南京大学13、《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及试点规划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4、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总体规划(2005-2020)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6、河北省武安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7、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三等奖(共35项)1、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二坝镇总体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2、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镇域规划(2006-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集镇人民政府3、河北省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研究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总体规划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祝家树莓农业经济区区域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村镇规划(2005-2020)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总体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金坛市规划设计院8、江苏省嘉善县西塘镇城镇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9、山东省淄博市村镇体系规划淄博市规划信息中心10、广东省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1、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道口村村庄规划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穆家口村庄规划北京炎黄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炎黄方圆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3、山西省晋中市夏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4、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陈庄村村庄建设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村庄建设规划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丹阳市规划局16、浙江省开化县何田乡禾丰村村庄整治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7、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前红特色村建设规划浙江省温岭市规划设计院18、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20、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总体规划(2005-2020)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总体规划(2005-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2、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3、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总体规划修编楚雄州勘测规划设计院24、上海市金山区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廊下镇)总体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前山地区新农村发展规划(2006-2020)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26、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草舍村村庄建设规划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27、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村庄规划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28、湖南省益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赤江咀示范片建设规划湖南省益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9、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6-2020)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30、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喜洲古镇保护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1、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吴雄寺村村庄规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调研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33、山西省古村镇普查山西省建设厅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34、安徽省寿县合庙小学教学楼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35

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35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工程二班1组
罗 刚
葛稳磊
于占东 舒 凯
刘光涛
苏州城市简介
在人类的城市建设史上,意大利威尼斯城以其奇特的 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丰富的水景著称于世,直到 今日她仍以奇异的水城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人。在威 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她始建于公元前年,是春秋时代吴国阖阁命伍子胃建 城。至今已 2500 多年。从那时起苏州虽历经沧桑,然 城址和总体格局始渡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 见。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太 湖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方案
中心城区范围界定
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部分地区 (中新合作区、唯亭镇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地区、 胜浦镇、娄葑镇新华路以北地区);虎丘区部 分地区(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浒 关新区、浒墅关镇通浒路以南地区);吴中区 部分地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长桥街道、 郭巷街道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苏州绕城 高速公路以北地区,越溪街道、木渎镇、 (不包括原藏书镇);相城区部分地区(相城经
辛庄镇区:1.3万人。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2010年:290万人 2020年:38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
2010年:320平方公里(人均110平方米)
2020年:400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

城市总体布局
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 心城为 主体、周边卫星城镇烘托的“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态。由城市组团、山脉、 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 干道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苏州新城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苏州新城建设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在谋划“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关口,必须审慎地思考和抉择发展的理念、战略和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各种生产力要素和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整合,有利于减少资源损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最大程度地激发生产的活力和动力。

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会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优化空间布局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在对吴江的空间布局发展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吴江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提出建议和构想。

一、吴江空间发展沿革(一)空间发展演变过程。

吴江至梁开平三年(909年)建县,曾于元元贞二年升为州,明洪武元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分吴江为震泽县和吴江县,到1912年复合为县,1992年撤县设市,2012年撤县设区。

苍海桑田,吴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变化最大的是近三十年,变化特别大的是近15年。

从人口数量看,1949年吴江总人口为46.8万人,到1985年末增至73.3万人,到2000年末增至85.71万人,到2014年末总人口增长到159.4 万人,是1985年人口的2.18倍,30年人口增加了近1.2倍,外来人口急剧增加。

从全区建成区面积看,1996年全区建成区面积为21.8万亩,2005年增至29.78万亩,到2014年建成区面积已扩大至53.98万亩,是1996年建成区面积的2.48倍,也就是说20年左右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1.5倍。

于此同时,区内经济总量和经济贡献也跨越式增长,1949年吴江工业总产值仅2932.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仅7374万元;到1985年工业总产值提高到19.7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10.3亿元;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至413.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至181.20亿元;到2014年工业总产值提升到38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1486.5亿元,分别是1985年的192.2倍和144.3倍。

纵观吴江的发展,密织的河道和京杭大运河成就了吴江古代和近代的繁华,享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便利的航运为古代吴江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也为古代绸都描绘了“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的壮景。

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规划

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规划

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规划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是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市场,其以自然状态出售农产品,是完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之一,它的形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县城区市场布局与建设步伐严重滞后居民实际生活需要,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经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特提出县城(区)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规划布局的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对县城区范围内的市场进行总体规划,加快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建设改造步伐,逐步改变现有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人车混杂、交通混乱、购物环境差、硬件设施简陋、容量狭小等问题,满足我县城区居民日益增多的生活需求,逐步以环境优美、设施标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新型市场取代传统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努力营造公平、卫生、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规划与建设原则1、规划先行、以人为本。

按照县城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对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进行先期规划,形成科学合理便捷的菜市场网点布局。

在整个市场完成配套后,达到居民每行走10分钟有一个菜市场的总体目标。

2、与县城区其它商业网点相结合。

形成以市场为基础、超市为重点、便利店相补充的菜市场体系。

3、分区合理、功能完备、配套完善。

每个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要求根据各自地区的消费特点、区域特征,做到经营重点突出,市场内分区合理,功能完备,并搞好各自水电路及车辆停靠区等相关服务设施的配套。

4、科技支撑,设施齐备。

强化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科技、信息建设,重点在市场内配备微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子屏幕显示器、电子秤、导购图计价监控、产品质量检测系统等。

使用已经研发出的活禽屠宰封闭设备,提升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档次。

5、管理科学、制度健全。

对建设完成的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菜场实行积分制、押金制、招标制等具体的管理措施,做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确保管理出水平、出效益。

吴江市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

吴江市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

吴江市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吴政发〔2006〕93号)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规范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的拆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吴江市宅基地管理办法》、吴江市《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及《吴江市农村居民住宅集中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拆迁管理第一条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因建设需要征用、征收集体土地涉及的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和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村居民申请预拆迁的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松陵、盛泽市区,各建制镇区、吴江经济开发区和临沪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控制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部门公布。

第三条在公布的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不再安排宅基地,涉及房屋拆迁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定销公寓房安置。

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四条各地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区)负责管理。

各镇(区)按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五条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所涉及的评估、测绘、动迁、房屋拆除的具体工作,须委托具备相应资格(资质),并经市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单位实施。

第六条市建设局负责动迁的政策管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相关征地补偿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拆迁补偿第七条被拆迁房屋合法建筑面积,按有效批准文件确定。

第八条房屋拆迁各类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1、房屋重置评估价。

房屋重置价结合成新的评估单价×合法的建筑面积。

2、2002年4月1日前批建的房屋,一宅中的附房以合法批准面积为准,按房屋重置评估价补偿,不作安置。

超过合法批准部分作为违章建筑,不予补偿。

2002年4月1日后批建的房屋,按批准宅基地面积折算合法建筑面积,不再另计附房面积,超过部分按违章处理,不予补偿。

一文看懂!吴江运东规划全解析丨规划01期

一文看懂!吴江运东规划全解析丨规划01期

⼀⽂看懂!吴江运东规划全解析⼁规划01期房苏州 有⽤的买房建议,买好房、买对房,▏陪你⾛过⼭⾼⽔长⼤家好,我是规划⼥孩花花酱。

此栏⽬为“规划解析”专栏,每周更新。

旨在对苏州各区发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解读,帮助更多买房⼈更直观了解区域未来。

注意:⽂章采⽤的规划图为各区官⽅⽹站最新的公⽰⽂件,后期存在调整变更可能。

规划解析01期:吴江运东规划01吴江经济开发区2019年7⽉5⽇,吴江政府⽹站发布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地块动态调整」。

规划范围:东起苏嘉杭⾼速-仪塔路-同津⼤道,西⾄开发区边界,南起云龙⼤道-仁⽜湾路,北⽌苏州绕城⾼速。

规划总⽤地48.37平⽅公⾥功能定位:南部综合性现代科技新城,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范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源:吴江政府⽹站 2019.7.5 02运东板块定义由于新盘主要集中在运东⼤道两侧,我们将运东板块区域简化⼀下:向东:常台⾼速往西:京杭⼤运河往北:吴淞江往南:东太湖⼤道从南到北最长5.8公⾥,从东到西最长2.6公⾥。

©运东板块定义房苏州制图03运东五⼤⽚区吴江开发区分为个五个⽚区,其中南部为⼯业区⽆住宅规划,其他四个⽚区均有住宅规划。

从总体规划图上看,很显著的变化是:⼯⼚在退出,住宅规划在增加。

西北部混合⽚区运东板块北运东板块南西南部⾼科技⼯业⽚区南部⼯业⽚区运东板块横跨北部混合⽚区+中部新城⽚区。

板块内早期以⼯⼚为主,少量住宅和宿舍构成的居住基本形式。

按照新的未来规划,板块内会新建⼤量住宅,少量学校和商业。

©吴江经开五⼤⽚区运东板块按照南北划分,⼜可以分为运东北和运东南,分界线在⼤窑港。

运东北运东南从区位上看,运东北距离园区更近;运东南处于中央⽚区,未来配套相对较好。

运东北有3个纯新盘+运东南有4个纯新盘,南北遥相呼应。

运东北:翡翠公园+联发棠颂+四季春晓运东南:中房+湖⼼溪岸花园+中旅运河名著+⼤运河府运东纯新盘供应地图,点击图⽚可放⼤©运东纯新盘供©2019年秋松陵城区及开发区⼩学施教区⽰意图图源:吴江政府⽹站 2019.2.26⼁学校之变⽬前板块内仅三所学校,随着运东住宅逐渐增多⼊学压⼒亟待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 -2020 )来源: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吴江市建设局于2005 年年底开始对《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成。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规划成果的完善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2006-2010 年远期:2010-2020 年远景:展望50 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见表社会发展目标: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标: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标:见表四、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树立生态观念,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园林城市。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1. 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2010 年135 万人,2020 年160 万人。

2. 城市化水平预测吴江城市化水平预计:2010 年为70.4%,2020 年为81.3%三、市域空间结构规划1. 市域空间结构: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的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具有紧临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的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包括震泽、桃源。

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预计吴江全市人口2020 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 万人,临沪综合经济区20 万人,临湖生态经济区7 万人,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震泽民营经济区13 万人,合计130万人。

四、市域交通及基础设施体系市域交通1.高速公路市域及周边地区规划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

三纵:苏震桃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延线三横:苏州南绕城高速、沪苏浙高速、申嘉湖高速公路。

2.一级公路市域形成“三纵一横”的一级公路网。

三纵:苏震桃一级公路、227 省道改线和苏同黎一级公路。

227 省道改线自苏州东环路引入,沿江陵东路至同津大道,经同津大道南延至嘉兴。

苏震桃一级公路,从苏州吴中区西环路引出,在松陵西侧经过,向南延伸至横扇、震泽、桃源。

一横:318 国道3.其他公路:高速公路互通以及市域一般公路与城镇布局的规划。

规划形成网状市域公路体系,沟通中心城区和各镇区、镇区和中心村,是镇镇之间公路等级达到二级标准,镇村公路达三级标准,提高网络节点连通度。

呼应太湖休闲旅游发展功略,按二级公路标准规划环太湖旅游交通道路,连接松陵城区、横扇和七都镇,向南连接环太湖风景大道。

4.轨道交通规划市域轨道交通系统由苏嘉城际轨道交通、苏沪城际轨道交通和苏嘉铁路构成。

市域给水扩建吴江庙港水厂,并在平望地区择址建设新的区域供水水厂。

市域供电市域形成2座500KV变电系统互联,220KV变电所将达到13座,主变容量为8400MVA通信工程规划期内建成具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信息基础建设,建成跟踪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公众信息通信设施,建成覆盖全市、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高速公众通信主干网和宽带用户接入网,各类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三部分城市总体规划一、本轮规划重点1 .资源保护:重点研究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妥善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2.区域统筹:重点研究吴江市的区位特征、区域交通、产业发展条件对吴江市的影响,寻找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3.城乡统筹:明确城、镇、乡边界,确定城镇增长边界,确定不同类型空间管制的标准。

4.城市特色:保护吴江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风貌资源、继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5.综合交通:构建连通区域、衔接苏州、联系双城的区域交通网络和便捷、高效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6.城区布局:规划形成适应吴江市“江南水乡”地域特征和“一市双城”的空间结构,统筹考虑各类用地和设施布局。

二、城市性质、规模城市性质:临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著名绸都,太湖东岸江南水乡旅游城市。

松陵城区为吴江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江南水乡旅游城市。

盛泽城区为著名绸都,世界级的纺织品加工贸易中心,吴江重要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

城市规模:吴江城市人口80 万人,其中松陵城区45万人,盛泽城区35 万人。

用地规模:吴江城市建设总用地9554.3 公顷,人均119.4 平方米。

其中松陵城区5110.9公顷,人均113.6 平方米,盛泽城区4443.4 公顷,人均127.0 平方米。

三、城区规划布局发展方向1.松陵城区:“东整、西进,南拓、北融”的基础上整和开发区内部功能和同里镇现状工业用地;西进” 是利用滨太湖优良的景观资松陵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向西和向南。

其中“东整” 是在城市工业空间继续发展源由“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建设滨湖城市;“南拓”是在南部城区现有基础上,生活用地顺应向南延展;“北融”是各项建设与苏州市区协调。

2.盛泽城区:“东整、西拓,南延、北优”盛泽城区空间拓展的方向主要是向西、向南。

其中“东整”是整和盛泽旧城区及沿227 省道两侧杂乱的用地;“西拓” 是城区向西拓展生活用地,并有效整和原坛丘和南麻的建设用地;“南延”是城区向南形成工业发展空间;“北优”是利用城区北部的湖荡资源和交通条件形成重要的景观功能区和物流集散地。

城市结构形态1.松陵城区加强与同里古镇的空间协调,形成五大片区:运东片区、老城片区、城北片区、和南部新城片区、滨湖片区。

运东片区是松陵城区工业拓展的主要区域。

老城片区继续加强市政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旧城改造,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业、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设施以及旅游休闲产业的配套设施。

城北片区与工业发展为主。

南部新城片区规划为具有现代文化、商业金融、教育科研、生活居住等功能的综合区。

滨湖片区规划为设施配套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2.盛泽城区盛泽城区形成五大片区:老城片区、城中片区、新城片区、城南片区、城西片区。

老城片区作为城区东北部的居住生活片区。

城中片区以商贸市场为主带动周边发展。

新城片区规划于运西路两侧布置盛泽城区行政、文化、体育中心。

城南片区是城区工业集中片区。

城西片区作为城区西部相对独立的工业、居住组团。

城区用地布局1.松陵城区1)居住用地规划将松陵城区居住用地分为10 个居住区,分别为城中居住片区、梅石居住片区、北门居住片区、水乡居住片区、长安居住片区、安惠居住片区、城南居住片区、三里桥居住片区、滨湖居住片区、西荡居住片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分二级配置,即市级、片区级。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分布于四处:中山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南、东北两地块;笠泽路与鲈乡北路交叉口;云犁路北侧;庞杨路两侧商业金融业用地:继续完善老城商业中心,以中山路为纵轴,油车路、永康路、流虹路为横轴的“丰字型”商业区;重点建设南部新城中心的商业金融设施。

文化娱乐用地:结合新行政中心的南移,在其东侧建设吴江主要文化设施,会展中心、文化中心、艺术馆等。

体育用地:重点完善新体育中心建设,保留现流虹路、鲈乡路西南角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现人民医院,扩建市中医院,新建三座医院,一座位于城北大江河路南、鲈乡路西;一座位于开发区庞山路和锦湖路交接东南处;一座于南部陆安路与庞杨路交接处东北。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在安惠港两侧、苏州河路与联杨路之间规划吴江集中的教育科研区;在学院路和庞山路交叉口东南角预留职业培训中心用地。

(3)工业用地:主要分三大组团城北工业组团、运东北侧工业组团、运东南侧工业组团。

(4)仓储用地:主要分城北仓储区和城南仓储区,城北仓储区位于瓜泾路与苏嘉杭高速公路交汇处,城南仓储区位于云龙大道北侧。

2.盛泽片区(1)、规划将盛泽城区居住用地分为8 个片区,分别为城东居住片区、里安居住片区、城中居住片区、目澜居住片区、郎中居住片区、新城居住片区、运西居住片区、南麻居住片区以及其他分散居住区。

(2)、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于运西城西市场路北,建设路东规划建设新的盛泽城区行政中心。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建设市级文化设施3 处,一处于新行政中心东侧地块;一处于西白漾西北角;一处于目澜洲公园北侧。

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中心一座,位于建设路东、泰安路北。

医疗卫生用地:重点建设两座综合医院,一处位于新城区大运河西、市场路南,一处位于郎中荡西北角。

(3)工业用地:主要分为3 大组团,纺织科技示范园工业组团、坛丘工业组团、南麻工业组团。

(4)仓储用地:主要分城北仓储区和城南仓储区,城北仓储区位于北环路与同里路交汇处,城南仓储区位于园区路与十字环路交叉口附近。

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一、对外交通1.公路松陵城区对外交通主要有苏嘉杭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苏震桃一级公路、227 省道改线、南北快速路、松周公路、松北公路、苏同黎公路、松金公路,同时结合城市南部新区的发展,将现状客运站搬迁至松陵城区南部。

盛泽城区对外公路主要有苏嘉杭高速、227 省道改线、227 省道、南北快速路、盛震公路、盛南公路、震桃公路、盛嘉公路、盛桃公路。

2、航道主要有京杭运河、苏申外港线、苏申内港线、太湖内港线和吴芦线、苏嘉线。

二、市内交通1.松陵城区规划道路网络为“方格网”形式,形成“九横六纵”主干路网,“九横” 从北到南为花港路、瓜泾路、江兴西路- 江兴东路、云梨路、笠泽路-湖心路、人民路、学院路、庞杨路和芦荡路,“六纵”为具区路、仲英大道、中山路、长安路、交通路和庞金路。

2.盛泽城区规划道路网络为“方格网”形式,形成“四横四纵”主干路网,“四横” 为市场路—东方南路、南环路、三江路—南环二路和南三环西路—南三环路,“四纵”为珠江路、西环二路、东方北路—盛泽路和东环路。

五、绿地系统规划松陵城区:通过东、西成片开敞式绿地,将滨太湖和同里开敞空间引入城区,并通过苏州河、京杭大运河连通安惠港、牛腰泾河—西塘河—大江河形成环抱城区的环状滨水绿地。

最终形成以太湖为依托,以骨干水系为枢纽,以城市公园为核心,以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单位附属绿地为节点的多核均布环网状布局模式。

盛泽城区:以周边桥北荡、蚬子荡、长荡、野河荡等众多湖荡作为城市生态背景,通过城区内的河网绿地与这些生态绿地沟通,以京杭大运河、红溪河为轴线,以镜湖公园、目澜州公园、郎中荡公园、新城公园为核心,构成“绿水相依、收敛有致、网状连接、块状镶嵌”的空间绿色系统。

六、城市总体设计1.松陵城区生活轴线:中山路、云梨路、鲈乡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