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2: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三、电阻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4章“电流与电路”的第3节“电阻”。
具体内容如下: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2. 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4.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2. 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3. 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能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电阻的影响因素及欧姆定律的应用;3. 电阻表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电阻表、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电阻的概念:介绍电阻的定义、符号及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
3. 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值的变化,分析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 讲解欧姆定律:阐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5. 电阻的测量:介绍电阻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测量电阻值。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2. 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欧姆定律:I=U/R;4. 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电阻的符号是____,它表示____。
2. 选择题: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A. 材料B. 长度C. 横截面积D. 温度3. 计算题: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路,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路中的电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部分学生存在误差。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3.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电阻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电阻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障碍。
3.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介绍欧姆定律,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V/I。
4. 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5.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6.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7.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如照明电路中的电阻变化。
8.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电阻计算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通过电压和电流计算电阻。
2. 探讨实际生活中的电阻现象,如电线的老化和电阻变化。
3. 引入更高级的电阻概念,如电阻的温度系数和半导体电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阻教案3
电阻教案3八年级物理教案电阻教学设计●一、学生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二年级的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次的探究愿望。
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了一个学期的物理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初步的物理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了最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物理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本节学习的有利条件。
学习本章学生应具备观察、探究和归纳能力。
3、学习者在即将学习的内容前已经具备的水平。
学生已经学习了声学、光学电学等内容,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
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
对于电阻的认识,学生并不太多的生活经验,比较抽象。
因此要通过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②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③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④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导体长度发生变化,导体电阻也发生变化的规律。
②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心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电阻器。
②通过了解半导体、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感悟科学对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分析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教科书是通过图6.3-1的实验得出:木同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相同)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教科书在介绍了电阻的单位后,列举了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电阻器及一些常见的电阻值,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阻值大小的概念。
教科书没有用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来定义电阻,目的是降低难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3.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电阻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讲解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流动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2. 讲解电阻概念:介绍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 讲解电阻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学习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L/S,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
4.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7.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电阻的综合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10.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电阻计算公式。
3. 评价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掌握情况。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阻器、电阻传感器等。
2. 讲解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阻器、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2. 教学课件: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实验现象等。
3. 练习题及答案。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讲解电阻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第2课时: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 第4课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常见导体的电阻。
3.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电阻的计算公式:R = 电压/电流。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4. 电阻的应用实例:电阻箱、电阻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计算公式的运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阻的图像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的概念,引入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介绍电阻的单位。
3.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 = 电压/电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4.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举例说明。
5.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6. 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阻变化的原因。
7. 总结电阻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解题练习,评估学生对电阻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电阻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请学生运用电阻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 让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长度、材料的关系。
2. 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阻与横截面积、长度、材料的关系。
3. 采用操作演示法,教授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4. 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为何会受到阻碍。
2. 探究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与横截面积、长度、材料的关系。
5.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讲解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示范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6.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电路中的电阻器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电阻概念和影响电阻因素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电阻与横截面积、长度、材料关系探究的表现。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电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电阻知识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 让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能够熟练地调节电阻值。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2. 滑动变阻器的精确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阻的变化。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介绍电阻的定义、单位及符号,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3.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6. 知识拓展: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讲解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
7.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值,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
8. 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路,使LED灯在不同电阻值下正常发光。
9.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0.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电阻概念、影响电阻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问题解决: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难点:1. 电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阐述电阻的作用。
3.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解析。
4.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
5. 安排实验,让学生体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6.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7. 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8. 安排实验,让学生动手测量电阻。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电阻的概念。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3. 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
2. 评价学生对电阻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3. 评价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研究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下册)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____人(其中男生____人,女_____生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6—9章,主要是电、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四、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并能够进行电阻的简单计算。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及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表的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电阻的微观解释欧姆表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2. 采用讲解法,讲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即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3. 讲解电阻的性质:介绍电阻的性质,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对电阻的影响。
4.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性质和影响因素,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6. 讲解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讲解欧姆表的原理,示范欧姆表的操作方法。
7. 练习测量电阻:让学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并进行电阻的简单计算。
9.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阻器、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等。
2. 教学课件:制作电阻相关的课件,包括电阻的概念、性质、影响因素等内容。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材、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七、课前预习1. 让学生预习电阻的概念、性质和影响因素等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物理教学案例《电阻》教案
物理教学案例《电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6章《电阻》,具体内容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
本章分为三个小节,本节课主要涉及第一、二个小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影响因素,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多用表测量电阻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难点:电阻测量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多用表等。
学具:每组一台多用表、导线、电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变化的原因。
2. 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分析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原因,引出电阻的概念。
(2)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等。
3. 影响因素(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4. 电阻测量(1)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多用表法等。
(2)演示伏安法的测量过程,让学生了解操作步骤。
(3)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多用表测量电阻。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电阻计算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电阻计算的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电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阻的概念,并说明其单位。
(2)列举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使用多用表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2. 答案:(1)电阻:电流在电路中受到的阻碍作用。
单位:欧姆(Ω)(2)因素: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
(3)根据多用表测量结果,写出测量过程及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课后反思如下:1. 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 让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能够熟练地调节电阻值。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滑动变阻器的精确调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2. 采用讲解法,讲解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3.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4.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5. 总结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6.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调节电阻值。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有关电阻的习题。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单位及常见的电阻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阻值。
七、教学过程1. 讲解电阻的单位:介绍欧姆(Ω)作为电阻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阻单位。
2.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I,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阻值。
3. 例题解析:举例解析如何运用公式计算电阻值,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单位是欧姆。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3.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4. 欧姆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2. 难点: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的概念,引入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讲解电阻的定义,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
3. 讲解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4. 讲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5. 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电阻知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计算和欧姆定律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电阻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
2.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阻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3.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4.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阻概念、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电阻与温度关系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规律;(2)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3. 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规律4.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5. 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阻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3)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规律;(4)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2. 实验法:观察电阻的变化规律,学习欧姆表的使用方法;3. 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案例分析法:举例分析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阐述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3. 演示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 学生课堂参与程度;3.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4. 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通过提出与电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阻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讨论法
【教学器材】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
[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
[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
[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是用铜做的. 是用铝做的.
[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生]好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