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香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2.学生能够将除法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培养学习中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将除法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香蕉吗?如果你们家里有一些香蕉,你们想要把香蕉平分给你们班上的同学,该怎么办呢?”引入到学习除法的话题。
2. 示范演示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除法,以及使用除法进行运算。
演示内容如下:教师说:“我们刚刚提到了,如果你们家里有一些香蕉,你们想把香蕉平分给整个班级的同学,该怎么办呢?”教师将5个香蕉分成了3份,问学生:“这里有5个香蕉,我们想要把它们平分成3份,请问每份应该分配多少个香蕉呢?”学生有各自的猜测,教师逐一询问,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计算,教师展示如何使用除法进行计算:5 ÷ 3 = 1余2。
3. 小组活动教师提供5个香蕉和若干个空碗给学生,带领学生完成以下小组活动:任务一:将5个香蕉平均分配给小组同学,计算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个香蕉。
任务二:有3个同学过来,每个同学要拿到2个香蕉,你们需要拿几个碗来分香蕉?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来体验除法的应用过程。
4. 讲解知识点教师针对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如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余数该怎么处理。
5. 练习巩固练习题目:1.26 ÷ 4 = ?2.39 ÷ 6 = ?3.50 ÷ 7 = ?4.18 ÷ 3 = ?5.29 ÷ 5 = ?6. 总结提高教师进行知识的总结,强化学生对于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活动和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并给予指导;2.对于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进行差异化学习,针对其问题实施个别辅导;3.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加强对知识点的自我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1)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分香蕉——表内乘法及应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表内乘法的运算及应用。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蕉模型、乘法表、PPT。
学具:乘法口诀表、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香蕉模型,创设一个分香蕉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香蕉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通过分香蕉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每个小朋友分到的香蕉数量,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2)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展示乘法表,引导学生学习表内乘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乘法口诀表的填空。
(2)教师挑选几道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如何用乘法解决分香蕉问题?(2)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1)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及运算公式。
2. 表内乘法示例。
3. 分香蕉问题的乘法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45页的14题。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乘法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2)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乘法问题,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应用。
2. 例题讲解中乘法意义的传达。
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问题引入。
《分香蕉》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2篇
《分香蕉》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2篇Teaching design of banana (Volume 1, grade 2)《分香蕉》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分香蕉》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2、篇章2: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篇章1:《分香蕉》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新世纪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素质教育目标让学生初步体验到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24个香蕉图片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好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分香蕉》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分香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分香蕉》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香蕉这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也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这个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能够将生活中的物品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香蕉这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理解分数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准备一些香蕉,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香蕉,引导学生观察香蕉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香蕉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份?”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将香蕉平均分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分香蕉》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分香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分香蕉》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材通过香蕉这个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香蕉公平地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对于除法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学运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运算,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发现和总结平均分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香蕉,用于实物操作。
2.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香蕉,提问:“如果要把这些香蕉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呢?”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分香蕉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香蕉平均分给每个人?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平均分的问题,让学生用除法计算。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香蕉,还可以用什么物品来学习平均分呢?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范文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1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学生经验“分物嬉戏”“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肯定的相识,从本节起先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生以娴熟驾驭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阅历。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起先接触除法有肯定困难,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1.结合“分香蕉”的详细情境与阅历,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详细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4.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驾驭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详细过程。
微课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香蕉图片12张小棒12根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香蕉熟了,小猴欢欢早早就去果园摘香蕉。
我们一起数数它摘了多少根香蕉。
生数师摆。
师:欢欢是一只懂得共享的猴子,它要把12根香蕉分给好挚友们,可以怎么分?生:可以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人分的一样多。
师:12根香蕉平均分给几位好挚友,可以怎样分?(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动手操作,体会除法的意义。
1.理解除法的第一种意义师:请用你手中的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学生分小棒活动,老师巡察指导。
师:谁情愿把你分的结果介绍给大家?请一生展示并介绍。
师: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快更好地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师:请大家用画图的方法把你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分香蕉(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香蕉(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分辨1至10个数的奇偶性。
2.理解和掌握将数列分成相等部分的概念。
3.熟练掌握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的除法运算。
4.学会综合运用以上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数列分割的方法和除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分割的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PPT、黑板、白板、幻灯片等。
2.学生: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四、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复习1至10个数的奇偶性,并且问一下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奇偶性。
步骤二:引入将10个香蕉放在教室里,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来分香蕉,要求每组分成相等的部分并写出计算式。
步骤三:讲解1.数列分割的方法:将数列分成相等的部分,即每部分的元素个数相等。
2.讲解除法运算:当被除数和除数都为正整数时,用除号“÷”表示。
3.讲解整除和余数:–整除:被除数恰好为除数的整数倍。
–余数:除不尽的部分。
步骤四:练习1.配对练习:每对学生口算30÷2,40÷2等。
2.小组练习:分别给出10至200的数列,要求每组将数列分成3组并写出计算式。
步骤五:巩固出示一道题目,如:有20个苹果,小明想把它们分成4组,每组都要有5个苹果,这20个苹果正好分成几组?每组多少个苹果?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计算。
步骤六:拓展提出一个小问题:当一个人有151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10个朋友,并且每个朋友能恰好地得到某几个糖果,你知道他们分别能得到多少糖果吗?五、教学反思该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引导讨论、小组配对练习和个人拓展思考。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掌握了数列分割的方法和除法运算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巩固和拓展环节,让学生自觉思考,更加深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该教案在知识点讲解、实例操作和学生自主思考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和发展。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案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案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2.板书二、问题探究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三、体验感悟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二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饼》教案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饼》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分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挂图(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第1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进行"平均分"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建立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
2、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除法算式。
3、在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在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除法算式卡片、算式各部分名称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香蕉图,让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意。
2、分一分,请学生代表汇报结果。
3、引入:几个数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同样,分香蕉的过程和结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它就是"除法"。
二、探索新知1、认识除法。
(1)平均分香蕉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12÷2=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
(2)读法,读作:12除以2等于6。
(3)请学生读出算式,并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4)巩固练习,出示除法算式,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读。
2、认识各部分名称。
我们把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新朋友--除法算式介绍给我们的老朋友认识吧!(1)复习"老朋友"(乘数、积、和、加数、差、加号……)(2)可是我们的新朋友还没有名字,怎么介绍呢?(3)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4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的教学反思《分香蕉》的具体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后我做了以下的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分香蕉》教案(精选14篇)
《分香蕉》教案(精选14篇)《分香蕉》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8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过程性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author ware)。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一、新课前交流。
(1分钟)教师:今天呀,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儿来逛逛,快乐的数学乐园。
里边有好玩的、好看的、当然还有好吃的。
有很多水果,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爱吃什么呀?学生:(3名学生回答)二、新授课。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1分钟)1、分2份。
(重点:认识除号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会读除法算式。
)教师:有没有谁喜爱吃香蕉啊?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吃香蕉啊?这儿就有许多好吃的香蕉,一共有12根,你知道吗?小猴子也很喜爱吃香蕉,这可怎么办?怎么分呀?学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
两只猴子都高兴地吃上了6根香蕉。
教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两只猴子都高兴。
那我们就来帮小猴分香蕉吧,我们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看看每份是不是6根?(屏显: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学生操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分钟)教师:(“大眼睛,看老师。
”)告诉大家,你分香蕉的结果。
学生口答:每份6根香蕉。
(屏显:每份6根香蕉)(1分钟)教师:大家摆得快,分得好,小手灵巧极了。
老师特别要表扬刚才的那们同学,他真了不起,不用摆小棒就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真能干,我们要向你学习,你能给我们说说,没有摆小棒,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口答。
加法、减法等。
2、认识除号。
(1分钟)教师:真是好想法。
同学们,如果我们都没有了小棒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的?学生:口答。
《分香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香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在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分香蕉》这一章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香蕉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香蕉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香蕉图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串香蕉,我们需要将这串香蕉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将总量分成若干等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例如,有一串香蕉共有12个,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用除法计算:12 ÷ 3 = 4,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4个香蕉。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有一串香蕉共有15个,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5. 解决实际问题:假设有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分一颗香蕉,班级里只有一串香蕉,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颗香蕉?五、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出“分香蕉”三个字,作为本节课的主题。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串香蕉的图示,用来表示实践情景。
3. 用粉笔写出平均分的计算公式:总数÷ 份数 = 每份的数量。
六、作业设计a. 有一串香蕉共有18个,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b. 有一串香蕉共有24个,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c. 有一串香蕉共有30个,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下你如何将一串香蕉平均分给你的朋友们。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香蕉问题,如不同数量的香蕉和小朋友的情况。
《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4)全班交流,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根香蕉?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香蕉”这一内容主要是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发现什么规律?
(1)学生观察后回答,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
(2)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3)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被除数表示要平均分的总数,总数不变,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数量就越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香蕉,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同时,通过交流汇报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分一分,填一填。
(1)教师出示题目: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2)学生用小棒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分一分,然后填写除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体会分数的含义。通过动手分香蕉、画图等方式,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5.反思与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有助于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问题导向,促进思考
本案例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知识。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案例中,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并运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通过画图等方式解决分数问题。
3.通过分香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分割与组合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用。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分数的简单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香蕉的实践,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例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分香蕉》这一主题,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数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表达分数,并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表达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蕉模型、分数卡片、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香蕉模型,讲述小猴分香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香蕉的分配问题。
2. 讲解分数含义(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解释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表达分数,如何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香蕉模型,让学生进行分数表达和计算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猴有5根香蕉,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小猫有8根香蕉,它要把这些香蕉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 答案:(1)每个小朋友能得到5÷3=1.67(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1根香蕉,剩下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再得到2÷3=0.67(根)。
(2)每个小朋友能得到8÷4=2(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2根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数的存在,如食物分配、时间分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分香蕉》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分香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平均分概念,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际操作。
但是,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平均分,以及如何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平均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香蕉图、平均分的方法图、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香蕉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香蕉分给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平均分的方法图,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把准备的小物品进行平均分,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记录分物品的过程和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结果应该是每个人分得一样多。
《分香蕉》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分香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香蕉》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香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分香蕉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和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初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两只可爱的小猴今天又来请同学帮忙了,它们带来了12个香蕉,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忙吗?(出示:分香蕉)二、新授课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香蕉,请你分一分。
独立分一分。
指名说一说分的过程。
师引导:象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我们把这个分的过程也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认识。
(出示课题:除法的认识)2.学习除法算式的书写师:这个除法算式怎么写呢?师边讲解边板书出除法算式。
12÷2=6(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认识除号2)读一读除法算式。
3.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先用小棒分一分,再想一想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示12÷3=4(根)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我们前面学的加、减、乘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除法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
讲解: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同桌互相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在算式中的什么位置?l结合除法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1、分一分,算一算师: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3份,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互相分一分,列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香蕉》教学设计
张春丽
2020年8月5日
《分香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学具准备:
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
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
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 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
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板书课题:《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
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能够用除法计算。
(出示:124-2),“一”叫什么名字?它长什么模样啊?
(“+”这叫除号,中间有一横,上而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
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
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我们把它叫做被
除数;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我们把它叫做除数。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
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
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
(跟读2遍。
)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我们把它叫做商。
板书:12 宁 2 = 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6、练一练。
我会读。
64-2 04-5 184-3 204-4
大家读得真响亮。
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
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 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小棒,一人写除法算式。
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写的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12十3=4 (根),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能够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能够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算式:124=二3 (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
算式:126一二2 (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算式:12-12=1 (根)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 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
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理解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t 2 二6(
V
V 商
被除数除号
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