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化学基础》PDF

《化学基础》PDF

第一章溶液溶液在科研工作、工农业生产、医疗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科研工作中,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均需在水溶液中进行;在工业生产中,利用发酵法制备乙醇需在水溶液中进行;在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喷洒的农药往往需要配成溶液;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葡萄糖生理盐水、口服药水、碘酒、红药水、各种针剂等是溶液;日常生活中的米醋、汽水等都是溶液;人体内60%以上是体液,即含有各种电解质及有机物的水溶液。

因此,对于溶液的基本知识,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第一节溶液的概念什么是溶液?溶液具有哪些特点?我们从下面的实验加以认识。

取4只试管,分别放入少量泥土、菜油、蔗糖、食盐,再各加1/3试管的水,振荡混匀,我们将发现泥水和油水变浑浊,糖水和盐水则澄清透明。

静置一段时间后,泥土沉积在管底,油漂浮在水面上,而糖水和盐水仍均匀、稳定地分布,不出现分层。

泥水或油水之所以出现分层,是因为水中散布着固体小颗粒或液体小油滴。

当散布的颗粒是固体时称为悬浊液,例如泥水;当散布的颗粒是液体时称为乳浊液,例如油水。

糖水是蔗糖以分子形式、盐水则是NaCl以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水中所形成,不出现分层。

象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的稳定混合物称为溶液。

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是溶剂(例如水),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例如蔗糖、NaCl),因此,溶液 = 溶质 + 溶剂。

一种物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体系叫分散系。

分散系中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相(例如泥土、油、分子、离子),分散相所处的介质叫做分散介质(例如水),因此,分散系 = 分散相 + 分散介质。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直径)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三类:①粗分散系,分散相粒子>100nm(例:悬浊液、乳浊液)。

②胶体分散系,分散相粒子 1~100nm(例:Fe (OH)3溶胶)。

③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如果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称高分子溶液(例:淀粉溶液);如果分子直径<1nm 称低分子溶液(例:葡萄糖溶液,NaCl溶液等)。

吴华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吴华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吴华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吴华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性质与目的:基础化学是大学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面向全校理科、农科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础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基本应用及基本操作,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工作打下必备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2.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基本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等。

具体包括:渗透压、电解质、缓冲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等医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3. 教学方法与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自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讲授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应明确划分,正确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理顺学习思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 教学团队:本课程应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的教师团队承担,团队成员应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5. 课程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6. 教材与参考书: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扩展知识面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7. 实验与实践教学:基础化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加深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8. 课程思政与德育教育:在基础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 化学基本原理* 热化学*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2. 化学平衡原理及应用*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 沉淀平衡* 氧化还原平衡及滴定* 配合平衡及配合滴定3.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4. 元素化学*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过渡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考试的基本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充题、计算题第一章热化学重点内容:状态及状态函数计算注意点:1、热力学标准状态:在pθ(101325Pa)压力下,理想气体、液态和固态的纯物质、1mol×L-1浓度的溶液。

2、理解时,最稳定单质是指:C(石墨 ),Cl2 (g) ,Br2 (l) ,I2 (s)等。

3、1) 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相加减,相应的也相加减。

例1、298.15K时由于Na (g) Cl-(g)→NaCl(s)的= -770.8kJ·mol-1,则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770.8kJ·mol-1。

(×)解:标准摩尔反应焓定义: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变。

本题中Na (g) Cl-(g)不是最稳定单质。

例2、反应 Na2O(s) I2(g) ->2NaI(s) O2(g)的为( C )(A) 2 (NaI, s) - (Na2O, s)(B) (NaI, s) - (Na2O, s) - (I2, g)(C) 2 (NaI, s) - (Na2O, s)- (I2, g)(D) (NaI, s) - (Na2O, s)例3、已知Zn(s) O2(g) = ZnO(s) 1= -351.5 kJ?mol-1 (1)Hg(l) O2(g) = HgO(s) 2=-90.8 kJ?mol-1 (2)Zn(s) HgO(s) = ZnO(s) Hg(l) (3) 的3为 = -260.7 kJ?mol-1解:∵(3)=(1)-(2)∴3 = 1 - 2= -351.5 90.8=-260.7 kJ?mol-1第二章化学平衡重点内容:* 标准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计算)*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1、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注意1)各种条件下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正确书写2)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3)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根据已知条件求算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计算c平(p平)或α。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分子中各个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和分布。

2.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如果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件下蛋白质可恢复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

3.氨基酸的等电点:在一定的PH条件下,氨基酸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同,即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4.肽平面:多肽链中从一个Ca到相邻Ca之间的结构。

5.DNA的变性与复性:DNA在一定外界条件(变性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的无规卷曲,这一现象称为变性;缓慢恢复原始条件,变性DNA重新配对恢复正常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6.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当核苷酸单链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A260降低,称减色效应。

7.熔解温度: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熔解温度(Tm)或熔点。

8.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

9.多酶体系: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物,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10.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的小分子有机物或金属离子组成的有催化活性的酶。

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区域。

12.亲核催化:酶分子的亲核基团攻击底物的亲电基团而进行的催化作用。

13.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14.糖异生作用:以非糖物质(如丙酮酸、甘油、乳酸和绝大多数氨基酸、脂肪酸等)为前体合成为葡萄糖的作用。

15.回补反应:由于中间产物的离开,引起中间产物浓度的下降,从而引起循环反应的运转,因此必须不断补充中间产物才能维持循环正常进行,这种补充称为回补反应16.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化合物将高能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96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化学化工类、制药类、工业分析类、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将其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在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的作用《基础化学Ⅰ》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工生产、分析检验、药品生产、食品检测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实施“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训练、拓展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递进教学模式。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门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前导课程有中学化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后续课程有《基础化学Ⅱ》、《工业分析技术》、《生物化学》、《现代分析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开设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基础化学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满足职业技能要求、专业课程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把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与分析检测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应用相结合,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基础化学知识点范文

基础化学知识点范文

基础化学知识点范文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带有中性,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以轨道的形式绕核飞行。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而电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的质量数是质子和中子的总和,原子的原子数是质子的数量。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力,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是由电荷相互作用引起的,其中一个离子失去了电子,另一个离子获得了电子。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强大吸引力,形成金属晶格。

化学反应是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涉及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也可以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

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速率,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可以使反应更快。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被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它可以通过观察产物的形成速率来确定。

反应速率可以由观察反应物消失的速率或产物形成速率来测定。

反应速率受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在同一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它在反应中参与但不被消耗。

除了以上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点外,化学还涉及其他许多概念和原理,如化学平衡,酸碱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知识点都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基础。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点,可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基础化学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速率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原理。

希望本文对你对基础化学知识的了解有所帮助。

大学医学基础化学复习资料

大学医学基础化学复习资料

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它们均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p = Kb B ∆T f = K f b B (难点) ∆T b = K b b B ᴨ = RTb B (重点)根据依数性,可求出溶质的相对分子量,已知一种依数性,可推算其他几种依数性。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物质的量浓度电解质 :渗透浓度 = i ×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 =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电解质渗透浓度稀溶液 bB ≈ cB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mmol ·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测定小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常见等渗溶液: 50 g ·L-1 葡萄糖溶液, 9.0 g ·L -1 NaCl 溶液, 12.5 g ·L -1 NaHCO 3溶液等。

渗透浓度cos(mmol ·L-1):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溶液计算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校正因子 i 与解离度的关系: α = i -1 (适用于1-1AB 型)离子强度是溶液中所有离子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 I=21Σb i z i 2 298K 时 I 与γ±的关系:lg γ± = –0.509 |z + z –|(适用于I < 0.01mol •kg–1 的极稀水溶液)c活度与理论浓度的关系 a = γ•c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共轭关系、反应实质、酸碱的强度。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的判断;共轭酸碱对。

H2PO4--的共轭酸:H3PO4H2PO4-的共轭碱:HPO42-[Fe(H2O)6]3+的共轭碱:[Fe(OH)(H2O)5]2+酸解离常数K a、碱解离常数K b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习题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习题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 有机物的溶解性(1)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2)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及有机物,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②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65℃以上时能与水混溶。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2. 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气态:n(C)≤4的各类烃、新戊烷、一氯甲烷(CH3Cl)、甲醛(HCHO)、氯乙烯(CH2=CHCl)(2)液态: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

(3)固态:n(C)在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12C以上的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脂。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三硝基甲苯(俗称TNT)为淡黄色晶体;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2, 4, 6−三溴苯酚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苯酚溶液与Fe3+溶液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淀粉溶液遇碘(I2)变蓝色溶液;含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11.1复习笔记
1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目录分析
1.2课后习题详解
1.1复习笔记
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2.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3.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4.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5.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的师生参考。《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 (第3版)是我国高校化学类广泛采用的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 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的考生复习专业 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辅导用 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3D电子书]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2.[3D电子书]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3.[3D电子书]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4.[3D电子书]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下册)配套题 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本书是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 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 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 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 思路。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 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基础化学第9版总结

基础化学第9版总结

基础化学第9版总结简介《基础化学第9版》是一本经典的化学教材,适用于化学专业的本科生。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适合初学者入门。

本文对该教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分析方法等内容。

化学原理化学原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起点。

《基础化学第9版》详细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中包括: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介绍了原子结构的组成和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律,为后续的化学反应提供了基础。

-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探讨了化学键的种类和形成原理,以及分子结构的组成和几何构型。

-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方程式:讲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例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

-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探讨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实验技术《基础化学第9版》还介绍了常见的实验技术和实验装置。

这些内容对学习化学实验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

具体包括: - 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操作规范:介绍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实验室中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

- 常用实验装置和玻璃仪器: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实验装置和玻璃仪器,例如容量瓶、三角瓶和实验室烧杯等。

-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讲解了实验操作中常用的技术,例如水浴加热、过滤和结晶等。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实验和研究的关键部分。

《基础化学第9版》介绍了常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

具体包括: - 定性分析方法:介绍了用于确定物质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例如盐酸和银离子的反应。

- 定量分析方法:讲解了用于测定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例如酸碱滴定和气体体积法。

- 分析仪器和设备: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分析仪器和设备,例如色谱仪、质谱仪和光谱仪等。

总结《基础化学第9版》是一本非常全面系统的化学教材,内容涵盖了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可以建立起对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认知,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基础化学作为理工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

本篇文档旨在设计一份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框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2. 理解和应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及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应用。

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探讨。

3.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主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及相互作用;-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解过程的探究。

5. 酸碱和电解质-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溶液的浓度;- 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6. 化学反应热和平衡-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能的传递;- 热平衡原理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的探究。

7. 应用化学- 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外阅读:建议学生阅读相关化学教材和期刊,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3. 期末考试:设置统一的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重点

绪论(老师只要求了结部分已经自动过滤)基本概念: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简化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装换过程重点内容: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2.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装换和代谢调节3.生物体内的信息代谢核酸一、基本概念:核苷酸:核苷酸即核苷的磷酸酯碱基互补配对:A-T,G-C三叶草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一般由四臂四环组成:氨基酸接受臂,二氢酸尿嘧啶环,反密码子环,额外环,假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核糖核甘酸环(TΨC环)增色效应:DNA变性后由于双螺旋分子内部的碱基暴露,260nm紫外吸收值升高。

减色效应:核酸的光吸收值通常比其各个核算组成部分的光吸收值之和小30%~40%,是由于碱基密集堆积的缘故。

变性和复性:指的是在一定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核酸双螺旋结构在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

复性恰好相反。

重点内容:1.核酸的生物学功能(1.生物分子遗传变异基础,2.遗传信息的载体,3.具有催化作用,4.对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基本组成部分(磷酸,含氮碱基,戊糖)2.核苷酸的名称(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符号(后面统一描述)3.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有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互相盘绕,2.亲水骨架在外,疏水碱基在内,一周十个碱基,螺距3.4nm,3.两条DNA链借助氢键结合在一起)和稳定因素(氢键,碱基堆积力,带负电的磷酸基团静电力,碱基分子内能):4.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因为核酸中含有的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的特性所以对紫外光有吸收特性,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值,不同的核酸吸收峰值不同)、T m(熔解温度)(把热变性过程中的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一半(双螺旋解开一半)时的温度叫做熔解温度)值及变性和复性的关系:(G-C)%=(T m-69.3)*2.445.α-螺旋、β—折叠以及β-转角的结构特点:1.主要维持空间力为氢键,2.α螺旋是一段肽链中所有的Cα的扭角都是相等的,这段肽链则会围绕某个中心轴成规则螺旋构想,3.β折叠是由两条多肽链侧向聚集,通过相邻肽链主链上的N-H与C=O之间有规则的氢键形成,4.转角结构使得肽链不时扭曲走向成为β转角蛋白质、氨基酸化学一、基本概念氨基酸:羧酸分子中α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所生成的衍生物,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化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化学实验技术》《工业分析基础》《化学工业概论》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化工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化工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基础化学知识的类别,设置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等4个模块,将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单一到综合、从知识认知到知识应用,序化各教学单元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别方法,重要有机物的官能团特性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进行基本化学计算,能正确理解基础化学涉及到的有关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4.能应用化学原理解释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职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养成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聚焦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

_《基础化学》(第三版)电子教案[4页]

_《基础化学》(第三版)电子教案[4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基础化学(第三版)
机化合物。 电子教案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减调整,既为使
用该教材的广大教师备课和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便 利,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参考。
电子教案由王宝仁组织制作。制作过程中得到大 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制作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教案中不妥和错 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
基础化学(第三版)
前言
本电子教案供王宝仁 王英健主编的“十二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基础化学》(第三 版)一书配套使用。
电子内容紧扣教材,主要包括气体、溶液及相 平衡,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 法,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 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脂肪烃,环烃和 杂环化合物,卤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氮有
基础化学 (第三版)
电子教案
主编: 王宝仁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气体、溶液与相平衡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第6章 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第7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8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9章 脂肪烃 第10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第11章 卤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 第12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编者E-mail联系地址:wbr8886@ 王宝仁
2017年9月
上页 下页

大一上学期末化学基础知识点速查

大一上学期末化学基础知识点速查

大一上学期末化学基础知识点速查大一上学期的化学基础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理解下学期
的深入内容和学科的整体认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
对大一上学期化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速查整理,以便同学们在复习时
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大一上学期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括原子的组成、亚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和作用,元
素的周期规律等内容。

2. 化学键和离子键
化学键和离子键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大一上学期的基础知
识点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和性质,以及化
学键的分类和应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化学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4. 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
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是大一上学期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包括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等内容。

5.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大一上学期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式、有机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等内容。

以上内容是大一上学期化学基础知识点的速查,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复习时有条不紊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重点涉及多个关键领域。首先,介绍了有效数字的概念、位数确定、修约及运算规则,同时阐述了计量单位包括SI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倍数单位。其次,探讨了难挥发稀薄溶液的依数性,详细解释了非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中依数性的量与溶质的定量关系。在电解质溶液部分,深入讨论了强、弱电解质溶液的理论,酸碱质子理论,以及PH值的计算方法。此外,还涉及了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对于缓冲溶液,阐述了其概念、组成、缓冲机理及pH的法,胶体分散系的特点及制备,化学反应热力学定律,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的基本概念、原电池与电极电位的关系、电池电动势的计算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体系,为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