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电子教案
【免费下载】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习内容:实验总结
学习过程:
第 2 课时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四年级下册
科 学 导 学 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

.科学四年级下期(一单元)课题:1、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便于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2课时1教学内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教学内容:实验总结教学过程: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016年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6年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课题:1、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实验探究,认识土壤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1、让每小组学生展示浸泡过的种子。
2、提问: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关于种子,你想研究哪些问题?3、整理学生提问,引入今天的教学课题。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途径,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通过实例了解光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作用。
-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反射现象。
第二单元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了解透镜的分类和作用。
-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折射现象。
2.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彩虹的形成。
- 观察光的色散实验,了解不同颜色的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难点1. 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的理解。
2. 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途径2. 光的传播实例第二周: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现象2. 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第三周: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现象2. 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第四周: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现象2. 观察光的色散实验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透镜、实验仪器等。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 (1)1 认识土壤 (1)2 种子发芽 (4)3 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6)4 根朝哪边长 (8)5 茎往哪边长 (10)6 植物怎样“喝水” (12)自由研究 (15)第二单元学习用品 (17)7 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 (17)8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19)9 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21)10 各种各样的纸 (23)11 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26)自由研究 (28)第三单元课外活动 (29)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29)13 玩气球 (33)14 打篮球 (36)15 小小降落伞 (38)16 玩“潜水艇 (41)17 沉浮的秘密 (43)自由研究 (46)第四单元文艺汇演 (48)18 锣鼓声声 (48)19 声音的旅行 (50)20 不同的声音 (54)21 舞台灯光 (57)22 反射光 (60)23 美丽的彩虹 (62)自由研究 (64)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1 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便于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 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蚕出生了一、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观察蚕卵和蚁蚕,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
2.了解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能正确孵化蚕卵。
3.了解写养蚕日记的方法,能用自己的办法记录观察、调查、测量的现象或数据,以及产生的问题或想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能正确孵化蚕卵。
三、教学难点:了解写养蚕日记的方法,能用自己的办法记录观察、调查、测量的现象或数据,以及产生的问题或想法。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工具。
2.有关蚕卵孵化条件的PPT课件、视频、挂图等。
(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直尺、笔记本等。
五、安全留意事项养蚕过程中如果需要外出采摘桑叶,提醒学生一定要有成年人陪同,不能擅自攀爬树木以防发生意外。
六、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提出问题:·关于养蚕,你知道哪些事情?·关于养蚕,你有哪些问题?2.学生交流。
3.归纳学生提出和交流的问题,明确本单元主要研究的内容:·蚕卵有什么特点?怎样孵化蚕卵?·怎样养蚕才能让蚕健康成长?·蚕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怎样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4.聚焦到本课的问题:蚕是怎样出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
(二)科学实践活动:观察蚕卵1.围绕观察蚕卵,提出以下问题:·从哪些方面观察蚕卵的特点?·除了用感官观察外,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怎样测量一粒蚕卵的大小?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蚕卵的表面特征。
(2)测量蚕卵的大小。
XXX测量排成一行的几粒蚕卵的长度,再除以粒数,就得出一粒蚕卵的长度。
(3)用画图、文字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对观察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观察的成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 (1)1 认识土壤 (1)2 种子发芽 (4)3 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6)4 根朝哪边长 (8)5 茎往哪边长 (10)6 植物怎样“喝水” (12)自由研究 (15)第二单元学习用品 (17)7 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 (17)8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19)9 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21)10 各种各样的纸 (23)11 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26)自由研究 (28)第三单元课外活动 (29)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29)13 玩气球 (33)14 打篮球 (36)15 小小降落伞 (38)16 玩“潜水艇 (41)17 沉浮的秘密 (43)自由研究 (46)第四单元文艺汇演 (48)18 锣鼓声声 (48)19 声音的旅行 (50)20 不同的声音 (54)21 舞台灯光 (57)22 反射光 (60)23 美丽的彩虹 (62)自由研究 (64)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1 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便于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 2课时第1课时教学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18、锣鼓声声教学目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情感: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见。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2、小组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已认为可以发声的各种物体。
(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
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带来。
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出声音来。
所以,学生带什么材料来都不影响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2、学生汇报:(歌声、乐器声……)3、提问: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4、学生进行简单猜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联想到:与物件的振动有关。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有各种丰富的想象,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假设。
针对这些不正确的假设,教师也不用急着否定,或者置之不理。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
最后学生证明自己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就正好体现了科学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设计实验,使一些乐器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提问:鼓、锣、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怎样验证呢?2、学生讨论、汇报、设计实验。
3、小组实验、观察。
三、使更多的物体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讨论分析: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又怎样使它们停止发声?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鄂教版科学全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2、土壤是植物的(家)
3、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
(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
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
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
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
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
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
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三、问答题
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
(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等)
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
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根向有水和有肥的方向生长)
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
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
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
(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
【优质公开课】【30页精品】鄂教版四科学下全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期(一单元)课题:1、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便于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2课时1教学内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教学内容:实验总结教学过程: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认真听讲、记录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⑷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探索三:小组讨论,制定计划观察蚕的一生。
恸息时间:年月一年R饲东电点:救篁食物:染叶鬼条记录方女应写记录表、写地条日记、摄像.⅛.∙.⅛β卷条记.表内笈使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激励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3.交流研讨科学词汇: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播放视频《孵化与蚁蚕》观看视频研讨一: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特要什么条交流、讨论件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或者浅褐色,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者紫黑色。
蚕卵的孵化注意保持温度在25℃左右,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湿度。
研讨二: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蚕的一生经历蚕卵一幼虫一蚕蛹一蚕蛾四个阶交流、讨论了解孵化的概念以及知道蚁蚕是怎么来的。
讨论,并制定计划。
启发学生思考长期观察和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2.6怎样养蚕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对整个养蚕活动进行回顾、梳理、反思。
通过整理养蚕日记和各个阶段的观察记录,回顾、梳理蚕的一生,认识蚕的生命周期,了解像蚕这样的生长过程是变态发育。
在此基础上,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了解还有一些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也有像蚕一样的变态发育现象C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认识动物都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8蚕的一生蚕卵 -- >幼虫一>蛹一>蛾(成虫)蝴蝶卵--- 》幼虫_>蛹_>蝴蝶(成虫)青蛙卵—> 幼虫(蝌蚪)一>青蛙(成虫)鸡卵—›小鸡——›大鸡3・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填写观察记录表【提示】①水瓶树,生长在巴西草原上。
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早,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回收垃圾和化妆品瓶的再利用。
2.学习盘点室内植物,认识植物的形态和特点。
3.引导学生认识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4.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和珍惜粮食的意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二、教学重点1.可回收垃圾和化妆品瓶的再利用。
2.室内植物的盘点,植物的形态和特点。
3.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可回收垃圾和化妆品瓶的再利用(1)教师出示可回收垃圾和化妆品瓶,让学生认真观察。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了解这些物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可爱的花瓶和台灯,让学生跟着制作并在家用到。
2.室内植物的盘点,植物的形态和特点(1)教师展示室内植物,让学生认真观察。
(2)教师讲解每种植物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教师让学生试着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负责的植物,并为其浇水。
3.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1)教师让学生观摩学校附近的农田,了解农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
(2)教师介绍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粮食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粮食,鼓励他们将吃剩的饭菜倒入饲料桶里喂养小动物或者做成地肥。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可回收垃圾和化妆品瓶的再利用方法,认识了室内植物的形态和特点,了解了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同时,在学习中也强调了环保、节约和珍惜粮食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使命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如展示、讲解、制作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0xx年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6年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实验探究,认识土壤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XXXXX: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第2课时教学内容:实验总结教学过程: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以“万物互联”为主题,包括“生命万物互联”、“自然万物互联”、“物质世界万物互联”三个单元,共有12个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在物质与能量周围的相互转换和互相联系;2.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了解它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与用途;4.培养探究科学问题的意识,发展科学思维,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生命万物互联1. 生命存在的形式2. 植物是生命之源3. 动物也是生命之源教学计划第1课生命是什么第2课生命存在的形式第3课植物的构造第4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5课植物的入冬和出春第6课植物的传播方式第7课动物和植物的区别第8课下雪鸟第二单元:自然万物互联4.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5. 太阳能是地球上气候的根源6.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教学计划第9课空气是什么第10课空气的性质第11课太阳是能源大师第12课暑假和寒假第三单元:物质世界万物互联7. 物质的三态及其性质8.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和各种材料的用途9. 为什么物体能够“吸水”教学计划第13课物质的三态及其性质第14课物质的状态变化第15课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第16课棉花和羽绒服第17课破旧铅笔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示范法,通过亲身实践,直观感受科学知识;3.归纳法,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4.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知识性评价。
如教育教学实验、小测验、期末考试等;2.过程性评价。
如观察记录、课堂问答、学生自主提问等;3.综合性评价。
如学生的口头表达、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等。
六、教学反思1.每个内容的时间分配不宜过多或不足;2.教学方法不能僵化,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不能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可以不断改进并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精品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科学全册练习题一、填空题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2、土壤是植物的(家)3、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
(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三、问答题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等)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种皮、子叶、胚根、胚芽)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根向有水和有肥的方向生长)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四、实践技能题1、认真做教材P2-P3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2)、用玻璃棒搅拌停止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烧杯内物体分成几层,动植物碎片浮在上面,沙、土等渣滓沉在杯底。
说明土壤中有沙、黏土和动、植物尸体残渣等)(3)、将土壤放在酒精灯上烧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冒烟、闻到一股臭气;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参看教材P4小知识)3、见教材P6下面对比实验,说一说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空气、水)4、认真做教材P9的实验,完成表格内的内容,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根向下长)5、做好教材P10-P11的观察实验。
几天后,两个盒中的菜豆的根分别朝那边长?说明根有什么特性?(放棉线的盒中菜豆的根向棉线的方向长,另一盒中的菜豆的根向下长;说明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6、做一做教材P13的实验,填好表格的内容,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植物的茎向有光的方向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7、认真做好教材P15-P16的实验想一想植物是怎样“喝水”的?(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瓶内的水减少了;切开植物的茎,可以看到茎内有许多被红水染红了的细管;说明植物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靠茎内的导管输送水分)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课)一、填空题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2、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3、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
(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4、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
5、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阳光生长的特性6.植物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组成。
7.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粘土),(砂)和(腐殖质)等。
8.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光性。
二、问答题1、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答:种子发芽一般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
2、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答:植物的根的生长有向地下、向有水、向有肥的地方生长。
3、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答:向阳处的植物生长的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的矮小稀疏。
4、植物是怎样“喝水”的?答:植物是靠根毛“喝水”的。
5、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答: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一、填空题1、学习用品是我们的亲密伙伴。
2、纤维是构成纸的主要成分。
3、我们在拉弹簧等物体时,感觉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
4、像橡皮筋等物体这样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发生变化,取消受力后又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弹性。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表面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是一种摩擦力。
6、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纸。
7、写毛笔字最好用宣纸。
8、木材和芦苇等植物是主要的造纸原料。
9、为了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利用废纸作为原料生产再生纸。
10、目前,全球每年纸张总需求量为3.25亿吨,人均用纸量为52 千克。
11、森林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2.物体表面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就越小二、问答题1、弹簧为什么能使笔芯很方便地伸缩呢?答:因为弹簧具有弹性。
2、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答:生产生活中汽车钢板,篮球,足球,气枪等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
3、笔杆上的橡皮套有什么作用?答:笔杆上的橡皮增大摩擦,防止笔从手中滑落。
4、不同物体摩擦力大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答: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5、如果我们需要做装东西的纸袋子,用哪一种纸结实一些?答:用牛皮纸或硬板纸结实一些。
6、各种各样的纸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答:各种各样的纸内都有大量的粗细不等的植物纤维,都有一定的抗拉力和吸水性。
7、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我们应怎样节约用纸?(见书P36上图)答:可以回收废纸,废纸的循环利用,节约用纸。
8、说一说圆珠笔芯内还有许多墨汁却写不出字来的原因。
答:圆珠笔芯内还有许多墨汁却写不出字来的原因可能有 1.墨汁已干 2.笔芯圆珠脱落3.纸上有油很光滑。
9把木板,砂纸,橡胶,玻璃,毛巾按摩擦力大小排个顺序?答:摩擦力大小顺序为:毛巾——砂纸——橡胶——木板——玻璃10、举例说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答:增大摩擦力:汽车橡胶轮胎,鞋底橡皮,水泥路面划绳印等;减小摩擦力:车轴上机油,锁孔上油,船体涂光滑剂等。
11、交流一下,卫生纸和餐巾纸有什么特点?答:卫生纸和餐巾纸的共同特点是:都较柔软,都有很强的吸水性。
6、做一做P35的实验造再生纸的方法和步骤答:P35页5条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一、填空题1、跷跷板是小伙伴们喜爱的一项活动。
2、吹气球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嘴吹也可以用打气筒吹。
3、降落伞主要包括伞面和伞绳。
、。
4、中国神舟五号飞船上的降落伞足有1200 平方米,质量仅有90 多千克,伞衣有30多米长,加上伞绳,一副降落伞几乎80 多米长。
5、“潜水艇”就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有趣模型。
6、充到篮球中的空气具有弹性。
7. 利用杠杆尺原理生产生活用品有(杆秤,扁担,天平,吊车,剪刀等)8. 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杠杆)。
9. 在杠杆尺的两边怎样挂钩码,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答:1,移动钩码离杠杆尺中心得远近,2,改变挂钩码的数量的多少等。
10.空气的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可以占据空间,可以压缩的气体。
)11.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决定降落伞的下降快慢的因素有伞面的大小,悬挂物的重量不同,伞面的材料不同等。
四、问答题1.怎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答:将瓶子水扣在水中,瓶子里有气泡冒出,说明瓶子里面有空气。
2.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答:因为篮球里冲满了空气,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3、怎样控制“潜水艇”的下沉和上浮?答:向“潜水艇”充入空气上浮,将“潜水艇”空气排出下沉。
4.用哪些方法使马玲薯浮起来?答:将马玲薯中间掏空,将马玲薯绑在气袋上,将马玲薯搁在易上浮的物体上,往水里加盐。
二、实验技能题1、认真做课本P41上的实验说一说你有多少种方法可以使杠杆平衡。
答:调节两边砝码的个数;调节砝码离杠杆支点的距离可以使杠杆平衡。
2、做课本P42下的实验,说一说杠杆有哪些作用答:杠杆的作用有:可以省力;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可以省距离(费力杠杆)第四单元一、填空。
1、当物体振动时,我们就听到声音;当物体振动停止时,声音就停止。
由此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太阳光下面晃动镜子,反射光会移动,将几面镜子的反射光叠在一起,反射光会变亮。
3.当物体振动时,我们就听到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声音就停止,由此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产生的。
5.声音有(高)有(低),当物体(振动越快)时,发出的声音的越(高),当物体振动(越慢)时,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不利于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属于(噪音)。
7.减弱噪音你有哪些方法?答:1.在声源处减弱噪音,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3,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具体的方法有:禁止鸣笛,限放鞭炮,请勿喧哗,有些特殊的地方可以用隔音墙。
8.光线沿(直线)传播,不同(颜色)的光叠在一起会产生新的色光。
9.镜子能反射光,潜望镜的是利用镜子能(反射光)的性质制成的。
10、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
11.在太阳光的下面晃动镜子,反射光会(移动),将几面镜子的反射光叠在一起,反射光会变(得更亮)。
12.白色(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纸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
黑色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不反射光)13.彩虹的出现一般都是(雨过天晴的)时候,彩虹的形成与(阳光)和(水)有关。
14.太阳光是由(红),(橙), ( 黄), ( 绿),( 蓝),( 靛,( 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15.彩虹是怎麽形成的?答:在雨后,空中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带,然后在反射回来。
我们就看到彩虹。
16.想一想,彩虹在空中存留的时间不会很长,这是为什么?答:因为彩虹一般出现在雨过天晴的天空,它的形成需要阳光和水雾,但在雨后天空中的水雾会很快被晒干,所有彩虹在空中存留的时间不会很长17.彩虹是怎麽形成的?答:在雨后,空中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带,然后在反射回来。
我们就看到彩虹。
18、减弱噪声你有那些方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