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题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题答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题答案一、基础部分1.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2.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
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
本文被选入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材。
以下是小编整理八年级第三课的这篇课文的参考答案,欢迎阅读!
1.(1)振震(2)像象(3)废费
2.(1)推重(2) 让(3)推崇(4)推荐
3.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4.指圆明园
5.示例:笑里藏刀两强盗。
6.运用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和洗劫,活画出英法联军虚伪的嘴脸。
7.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时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
8.凭他们的杨枪炮,也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9.骄傲自大,腐败充塞。
毒杀革命群众。
10.因为清政府的军队帮着侵略者打义和团,杀害拳队领袖,成了侵略军的开路先锋
11.因为义和团的群众运动这一革命力量存在,因为有着四万万有蓬勃生气、勤俭巧慧的中国劳动人民。
12.提示:.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铜头像。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
10月18日、19日,侵华英军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圆明园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所谈感受能发自肺腑即可。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希望对你有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二、瞥()见箱箧()惊hài()一、1.fàlánɡ鹭曦piēqiè骇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2.野蛮肮脏华丽贬低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
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着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
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盛赞圆明园的文艺术价值;二是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
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参考答案: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示例:(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这句话中“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讽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程度之深,表明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
(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这句中,“赞誉”也就是“谴责、批判”之意,再次表明作者态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蔑视之情。
五、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
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不是不够爱国,这展现的是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晨xī()地jiào()dī()防惊骇.()荒miù()莲péng()憧jǐng()抢劫.()间歇.()瓦砾.()腋.窝()给予..()()鞠躬..()()珐琅..()()2.填空。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
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3)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
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含解析)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基础过关全练1.【新独家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煌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塞()箧()(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丰功伟绩”是短语。
(4)画线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讽刺、谴责。
2.【新独家原创】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封信,同时也是说理文章的典范。
作者超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了爱憎鲜明的观点。
B.作者在文中高度赞美东方文明,愤怒谴责英法联军劫掠、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法国政府强盗行为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表明:艺术不只是属于某一个国家,它应该属于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欣赏艺术的权利。
D.文章采用了铺陈、类比的手法,细致描绘了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
在铺陈、类比的过程中,作者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3.【新考法·情境式命题】法中友协联合会等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的以1:1比例复制的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青铜雕像现安放在圆明园的大水法遗址前,假如你来到了雨果的雕像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答: 能力提升全练4.【新考法·语法综合】(2023山东桓台期中,3,★★☆)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①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
亲爱的老师: □□您好! □□【内容…… …… …… ……】 □□此致 敬礼!
□□□□□□□□□□□□□□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写一封给雨果的信 提示: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 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 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 上尉章写作背景,掌握本文基础知识。 •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 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3、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 • 4、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自主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重点字词注音并释义。 2、整体感知课文,勾画出作者称赞圆明园、讽刺 侵略者的句子。结合如下问题: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6、 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概述: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 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语言运用
雨果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明确:不是,是用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 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 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 赞誉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极其辛 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附答案)完美版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制裁.(cái)恍.若(huǎng)赃.物(zāng)富丽堂.皇(táng)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荡.然无存(dàng)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丰功伟绩.(jì)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不可名状.(zhuàng)2.填空。
(1)本文作者雨果是(国别)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等。
(2)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问候语、、祝颂语、、。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金钱面前,他终究是没有抵住诱惑,为民造福的初心已经荡然无存....。
B.向来落后的他这次竟然跑了第一,真令人不可名状。
.....C.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D.每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都让人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5.下列复句的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D.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解析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B.瞥.(piē)见给.(gěi)予珐.琅(fà)赤裸裸.(luǒ)C.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D.箱箧.(qiè)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zhī)字【答案】B【解析】给予jǐ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答案】C【解析】丰功伟绩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答案】A【解析】望文生义,用错对象。
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此处使用不当。
4.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B.在《格列佛游记》描述的小人国里,如果重要职位出缺,修补人员就会通过强上跳舞比赛来决定谁接任这个官职。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D.《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儒将形象,他因此成为读者喜爱的智者化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随堂小练含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劫掠..并焚毁了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tāo天大罪,也给世界文明史带来了空前劫难。
雨果以一个政治流亡者、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身份,写下著名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这封信里,雨果痛心,雨果为恍.若月宫的圆明园的消失感到痛心;雨果愤慨.,雨果为东方文明的珍宝被毁而感到愤慨;雨果谴责,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野mán行为;雨果大声jí呼,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劫掠..(jié lüè) 恍.若(huǎnɡ) 愤慨.(kǎi)(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āo天大罪(滔) 野mán(蛮) jí呼(疾)2.(教材原创题)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1)圆明园在( )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 )艺术中的地位。
(2)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 )的建筑,某种( )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A.理想幻想形容好像B.幻想理想说出恍若C.理想幻想说出好像D.幻想理想形容恍若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D )A.南非世界杯中橙色军团淘汰巴西队,士气大振,锐不可当....。
B.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站在河堤上望着夜幕下的家乡。
C.见有武警上前,持刀男子一时张皇失措....。
D.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再回去时就发现课本已消失得荡然无...存.了。
4.本文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富丽堂皇(táng)B.琉璃(liúli) 瞥见(piē)绸缎(chóu) 荡然无存(dàng)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劫掠(jié) 丰功伟绩(jì)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不可名状(zhuàng)2.填空。
(1)本文作者雨果是 (国别)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等。
(2)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 、问候语、 、祝颂语、 、 。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金钱面前,他终究是没有抵住诱惑,为民造福的初心已经荡然无存。
B.向来落后的他这次竟然跑了第一,真令人不可名状。
C.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D.每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都让人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5.下列复句的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D.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新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
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拓展阅读(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汪国真①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②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
那是我第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__________”的杭州。
③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
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
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④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⑤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⑥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⑦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感到精神倦怠。
每每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扫了同学兴致,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
⑧大凡最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蹬平了,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⑨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尽管脸上还装模作样一副镇定漠然的样子,心中却早已乐得不知姓什么好。
最后,毕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终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学校附近的馆子,结结实实撮了一顿。
⑩及至作品发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
大概,这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11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目标跋涉的动力。
○12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
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13对于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慨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
○14应该说,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声可以慰藉;但这更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因为这无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费。
○15漫漫人生之路,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
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 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 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
园林。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恍(huǎng)若 珐(fà)琅(láng) 惊骇(hài) 瞥(piē)见 缀 (zhuì)满
箱箧(qiè) 给(jǐ)予 琉(liú )璃(lí) 眼花缭(liáo )乱 晨曦(xī) 劫(jié)掠 绸(chóu)缎
整体概述: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 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语言运用
雨果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 “你的同学”、“你的好友”,“您的学生”等。 (6)日期。日期写在署名的下一行 。
亲爱的老师: □□您好! □□【内容……
…… …… ……】 □□此致 敬礼!
□□□□□□□□□□□□□□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侵略者 —— 讽刺 —— 强盗
书信格式 :
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这六个部分是: 称呼、问候、 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 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 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 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福语。祝福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 “此致”、“祝”等。应独占一行,空两格写。 (5)署名。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 上尉的信
雨果
学习目标:
?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掌握本文基础知识。 ?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
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3、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 ? 4、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自主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重点字词注音并释义。 2、整体感知课文,勾画出作者称赞圆明园、讽刺 侵略者的句子。结合如下问题: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3、按照雨果的描绘 ,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 ?为什么?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6、 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写一封给雨果的信 提示: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 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 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明确:不是,是用反语(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 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 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 赞誉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极其辛 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圆明园——赞美——奇迹 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