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运动学 第四章 髋关节运动学
髋部运动学
髋关节内收运动
• 内收主要为各内收肌,运动范围约45°。前屈时运 动范围增加;后伸时因受对侧大腿的阻止,运动 范围减少。内收受髂股韧带的外歧与关节囊上部 的限制。大收肌近侧固定时,拉力方向向后向上, 使髋内收和后伸。远侧固定时,拉力方向由后内 上向前外下,使骨盆后倾和侧倾.骑马时并腿、 游泳时夹水都要用大收肌。两腿愈是处于外展位 再内收,大收肌愈能发挥作用。武术中利用“合 腿”训练内收肌群,而利用“横劈叉”可以训练 内收肌的伸展性。
(一)骨盆肌 1.前侧肌群——髂腰肌
髂腰肌
位置:腰椎两侧及髂窝内
(1)腰大肌 形态:单羽状肌 起点: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止点:股骨小转子
(2)髂肌 形态:扇形 起点: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1)髂腰肌
(2)其他
• 1)股直肌:屈髋关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缝匠肌:屈曲、外展、外旋髋; 屈曲、内旋膝 • 3)阔筋膜张肌:屈髋、外展、内旋髋 • 4)髂腰肌:外旋、屈髋或屈躯干 • 5)耻骨肌:
髋关节后伸运动
• 后伸为臀大肌、股后肌、大收肌坐骨部的作用。 伸髋时关节面十分接近,不如屈曲灵活,同时因 受髂股韧带限制、不能过度后伸。臀大肌起点范 围较广.近侧固定时,拉力方向由前外下向后内 上,使髋后伸、内收和外旋,其后上部纤维尚能 使髋外展。远侧固定时,拉力方向由后内上向前 外下,使躯干和骨盆后倾。日常生活中如从坐位 到站立、上楼梯、以及锻炼中的后蹬、后踢腿、 跳跃中的挺髋等都要需臀大肌收缩。
2. 后侧肌群——臀大肌 后群—臀大肌
位置: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 止点: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髋关节伸、外旋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运动学髋关节
盆-股骨骼运动
腰-盆节律
在矢状面上,腰椎和髋关节的运动学关系
抬重物的生物力学
• 矢状面下、静态平衡:
• 举重200N • 伸肌力(MF)=2512N • L2压力=3232N • L5-S1安全值3400N
股骨—骨盆的骨运动学
肌群 前群 后群 内侧群
外侧群
单关节肌 髂腰肌
臀大肌 深部旋转肌群(6) 耻骨肌 短收肌 大收肌 长收肌 臀中肌 臀小肌
限制外展
本章内容
坐股韧带
充分内旋+伸展 时拉紧
髋关节锁定位
完全伸展(20°)+轻度内旋+轻度外展
股-盆运动学
假
股-盆运动学
股-盆运动学
腰盆节律
同向腰盆节律 反向腰盆节律
本章内容
假
盆-股骨骼运动
盆-股骨骼运动
盆-股骨骼运动
盆-股骨骼运动
盆-股骨骼运动
灵活性关节 稳定性关节
双关节肌 股直肌 缝匠肌 半膜肌 半腱肌 股薄肌
阔筋膜张肌
前群
髂腰肌
前群
股直肌
前群
缝匠肌
后群
臀大肌
后群
深部旋转肌群
后群-深部旋转肌群
深部旋转肌群
后群
内群
耻骨肌
内群
内群
股薄肌
外群
外群
后群
后倾
<15° 外八字
倾斜角
>125°
髋外翻
<125°
髋内翻 骨盆下降
C-E角
35° 髋臼上方
髋臼前倾角
20° 髋臼前方
髋关节
球-窝关节 解剖标志:
股骨头 圆韧带 髋臼 髋臼唇 髋臼横韧带
髋关节的运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髋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方式。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髋关节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三、实验材料1. 骨骼模型2. 髋关节运动测量仪3.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1)将骨骼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至人体站立姿势。
(2)观察髋关节的组成结构,包括股骨头、髋臼、髋关节囊、股骨颈、髂骨、坐骨、耻骨等。
(3)了解髋关节的连接方式,包括球窝关节、关节盘、关节囊等。
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1)将髋关节运动测量仪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至人体站立姿势。
(2)测量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等运动范围。
(3)记录测量数据,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1)观察髋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轨迹和运动方式。
(2)分析髋关节在不同运动中的力学特点,如肌肉发力顺序、关节稳定性等。
(3)结合解剖学知识,分析髋关节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通过观察骨骼模型,我们了解到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髋关节囊等组成,是一个球窝关节,具有较好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
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本实验对象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等运动范围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髋关节的运动功能良好。
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在运动过程中,髋关节的动作轨迹呈椭圆形,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肌肉发力顺序为:外展肌群先发力,然后是屈肌群,最后是伸肌群。
关节稳定性主要依靠关节囊、韧带等结构。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对象的髋关节运动功能良好,运动范围和运动方式符合正常生理特点。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髋关节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台稳固,防止实验材料滑落。
骨盆与髋关节运动学
骨盆与髋关节运动学骨盆和髋关节是人体运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支持身体的运动和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骨盆和髋关节的运动学,以及它们在身体运动中的重要性。
骨盆运动学骨盆是人体的核心部分之一,它负责支撑躯干并连接下肢。
骨盆由骨盆骨、尾骨和髋骨等骨头组成,这些骨头之间通过关节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骨架结构。
骨盆的运动涉及到三个平面,包括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
在冠状面上,骨盆向左右移动,使得一只脚在地面上受力时,另一只脚可以自由地摆动。
在矢状面上,骨盆向前后旋转,使得身体的重心可以随着身体的运动而移动。
在横断面上,骨盆会倾斜,使得身体的重心可以沿着两腿之间的轴线上下移动。
骨盆的运动对人体的身材和姿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如果骨盆倾斜过度或者向后旋转过度,会导致腰部弯曲过度和腰肌过度拉伸,从而引起腰痛和不良的身体姿势。
髋关节运动学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负责连接骨盆和大腿骨,控制人体在行走、跑步、跳跃和其他活动中的运动和稳定性。
髋关节的主要部分包括髋臼和股骨头,它们之间是一个含有关节液的关节腔。
髋关节的运动包括屈曲、伸展、外旋和内旋。
这些运动都与股骨头和髋臼的形状有关,它们的运动范围受到肌肉和韧带的限制。
例如,股四头肌可以通过屈曲膝盖的同时屈曲髋关节向前运动,而臀部肌肉则可以通过外旋髋关节来使腿向外旋转。
髋关节的功能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测试来评估,例如屈曲测试、伸展测试和破坏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检测出髋关节疾病和不良姿势,并为康复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
骨盆和髋关节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骨盆和髋关节的运动对全身的运动和姿势控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进行力量训练、有氧运动还是进行日常活动,骨盆和髋关节都是重要的动力传递和稳定装置。
例如,当我们在进行深蹲或者举重等重量训练时,髋关节是我们主要的动力发起点之一。
髋关节伸展和内旋运动可以提供足够的推力来举起重物,而髋关节外旋则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和稳定。
髋关节运动学 ppt课件
5
髋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
(1)髂股韧带 位于关节前面,是人体强有力的韧 带之一,起于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 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作用:加强关节囊 限制大腿过伸(使其只能伸15°左右) 限制大腿内收 限制过伸引起的脱位 整复髋关节脱位时,利用此韧带作为支点
2020/11/29
6
(2)耻股韧带 位于髋关节内侧,略作螺旋状,限 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①髋臼周边有软性髋臼唇使之加宽加深,并 超出半圆;
②股骨头成球形,与髋臼相匹配;
③股骨头凹处有圆韧带与髋臼相连,内有血 管可为股骨头提供营养;
④股骨颈狭长,与股骨干成角度,具有力学 意义及增加髋的活动范围;
⑤周围有紧张而强大的韧带保护;关节囊厚 而坚韧,后下壁薄弱,易脱位。
⑥周围有丰富的肌肉覆盖;
2020/11/29
2020/11/29
18
4.髋关节运动的肌群
外展:主要为臀中肌,辅以臀小肌、阔筋膜 张肌及缝匠肌。 内收:主要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 肌及股薄肌;辅以臀大肌、股方肌、闭孔 外肌等。 内旋:主要为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辅以臀 中肌前侧纤维、半腱肌、半膜肌等。 外旋:主要为闭孔肌、股方肌、梨状肌、孖 肌及臀大肌,辅以缝匠肌和股二头肌等。
10
3.髋关节的滑膜和滑膜囊
(1)滑膜 滑膜衬于关节的内部,覆盖髋臼缘 的两面、髋臼窝的脂肪及股骨头韧带。滑 膜构成皱襞,内侧与外侧皱襞恒定,前皱 襞不恒定。这些皱襞具有双重作用,一方 面供应股骨头及股骨颈的血管由此潜行入 骨内,另一方面又可作为关节内韧带。
股骨颈骨折时,如滑膜完整,对于骨折的愈 合将起良好作用。
髋关节(已打开关节囊)
2020/11/29
1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髋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
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
髋关节运动学特点
产生力矩的基本要求
力矩=力×力臂(力矩可看作使物体旋转的力) • 力施加在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 • 通过旋转轴的力,力臂为0,无法产生力矩(D/F) • 任何与旋转轴平行的力都无法产生相关的力矩(G/H)
• 在大约100°的髋关节屈曲的位置,长收肌的力量线位于冠状轴的后方,长收 肌拥有伸力臂能够产生伸力矩。
(二)骨盆绕股骨 骨运动学
1.腰间动作节律
• 同向腰间动作节律 骨盆和腰椎向同一个方向旋转,例如当我们在
做弯腰捡东西等一系列需要上半身大幅度位移的活 动。这一动作中整个身体相对下肢的角位移达到最 大,可以有效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 反向腰间动作节律
• 反向腰间动作节律 骨盆沿一个方向旋转而腰椎同时沿相反方向旋
• 髋伸展时,长收肌的力量线移动到冠状轴的前方,拥有屈力臂能够产生屈力矩。
髋关节内旋肌
• 髋关节没有主要内旋肌(没有 哪块肌肉位于水平面内)
• 次要的内旋肌:臀小肌和臀中 肌的前纤维、阔筋膜张肌、长 收肌、短收肌和耻骨肌
• 髋关节正常的解剖时,这些肌肉收Hale Waihona Puke 的作 用似乎是外旋而并非内旋股骨。
• 然而必须考虑股骨干的自然弓形弯对肌肉 力量线造成的影响。弓形弯把粗线的大部 分都置于髋关节垂直轴的前方。
斜趋势以中和髋关节屈肌可能产生的骨盆向前倾斜。
• 当腹肌(例如腹直肌)未完全激活,髋屈肌收缩导致骨盆明显向前 倾斜。骨盆过度前倾加重腰部的前弯症,腰椎的小面关节承受的压 力不断增大,导致下背疼痛。
股骨绕骨盆的髋关节伸展
• 屈髋的姿势有利于伸髋肌群产生较大的 伸力矩
• 髋关节明显弯曲时,许多内收肌也能产 生伸力矩
• 骨盆前倾与腰脊柱前弯症的增加相关:骨 盆前倾,腰椎前弯幅度增大,腰小面关节 的压力荷载增加,腰间连接部分向前的剪 力增加。
《髋关节运动学》课件
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 一步研究和探讨,例如髋关节的复杂 生物力学机制、不同人群的髋关节运 动差异等。
当前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 括对髋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 性的深入了解,以及在运动医学和康 复医学领域的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机制,包括关节软骨、盂唇、骨骼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肌肉对髋关节运动的调控作用。
《髋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髋关节概述 • 髋关节的运动学原理 • 髋关节的运动学研究方法 • 髋关节运动学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髋关节概述
髋关节的定义
01
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的 大型球窝关节,是连接下肢与躯 干的枢纽。
02
它允许进行前屈、后伸、内收、 外展、内旋和外旋等运动,是人 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之一。
康复医学与髋关节运动学
总结词
在康复医学领域,髋关节运动学对于评估和治疗髋关节损伤及功能障碍具有指 导意义。
详细描述
康复医学专家利用髋关节运动学的知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
人体工程学与髋关节运动学
总结词
能量转换
肌肉收缩产生的化学能转 换为机械能,驱动髋关节 的运动。
03
髋关节的运动学研究方法
影像学研究方法
X光影像
通过X光影像可以观察髋关 节的骨骼结构,了解骨骼 形态和位置。
CT和MRI扫描
通过CT和MRI扫描可以获 得髋关节的断层图像,进 一步了解骨骼和软组织的 细节。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 以观察髋关节的骨代谢情 况,了解骨骼的健康状况 。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肩关节运动学
正常⼈体运动学第四章肩关节运动学第四章关节运动学第⼀节概述第⼆节上肢运动学第三节下肢运动学第四节颈部和躯⼲运动学第⼀节概述⼆、关节的分类①按关节运动轴的数⽬和关节⾯的形状,关节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1. 单轴关节运动环节(指能绕关节运动的相邻部分)只能绕⼀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称为单轴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和圆柱关节。
●滑车(屈戍)关节●圆柱(车轴)关节2. 双轴关节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的⾻可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内运动,也可作环转运动。
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椭圆关节●鞍状关节3. 多轴关节具有3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作各个⽅向的运动。
包括球窝关节和平⾯关节。
●球窝关节●平⾯关节关节的分类②根据构成关节⾻的数⽬,关节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1. 单关节由两个⾻的关节⾯组成,即⼀个关节头和⼀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2. 复合关节由两个以上的关节⾯构成多个单关节,包在⼀个关节囊内,每个单关节都能活动,如肘关节关节的分类③根据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可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1. 单动关节能单独进⾏活动的关节叫单动关节,绝⼤多数关节属于此类关节,如肩关节、踝关节。
2. 联动关节也称联合关节,两个或多个独⽴关节,同时进⾏活动,共同完成⼀个动作,如前臂的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
三、关节的运动1. 屈、伸运动环节在⽮状⾯内,绕冠状轴运动。
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踝关节则相反。
屈:两⾻之间⾓度变⼩伸:两⾻之间⾓度变⼤2. 外展、内收运动环节在冠状⾯内,绕⽮状轴运动。
远离正中⾯为外展;靠近正中⾯为内收。
收:⾻向正中⽮状⾯靠拢展:⾻远离正中⽮状⾯3. 回旋运动环节绕垂直轴或⾃⾝的长轴旋转。
由前向内的旋转称内旋(或叫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外旋(旋后)。
内旋:⾻向前内侧旋转外旋:⾻向后外侧旋转4. 环转运动环节以固定端为⽀点,绕冠状轴、⽮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进⾏连续的圆周运动。
关节在原位转动,⾻远端做圆周运动附:⾻与关节的运动⾻骼运动会产⽣相应的关节运动,⾻骼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旋转和线形位移。
髋关节运动学演示文稿
②股骨头成球形,与髋臼相匹配; ③股骨头凹处有圆韧带与髋臼相连,内有血
管可为股骨头提供营养; ④股骨颈狭长,与股骨干成角度,具有力学
意义及增加髋的活动范围; ⑤周围有紧张而强大的韧带保护;关节囊厚
而坚韧,后下壁薄弱,易脱位。 ⑥周围有丰富的肌肉覆盖;
作用:既坚固又省材,能承受较大载荷而又 可缓冲震动等功能。
第26页,共36页。
正常骨盆的结构 及传力方向
第27页,共36页。
(2)股骨头和髋臼的精确对合 股骨头与髋臼所形成的髋关节结合比较紧 密,并有一系列结构使其难于脱位。
第28页,共36页。
(3)颈干角和前倾角 颈干角和前倾角最能体现髋关节的结构功能特征。
第31页,共36页。
主抗压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头上部走行。 主抗张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外侧向股骨头内侧走行。 次抗压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大转子走行。 大转子骨小梁群:由股骨大转子下方向上方走行。
第32页,共36页。
这四组骨小梁群对股骨头承 重具有重要作用。在更年期 后及老年发生骨疏松时,其 消失的顺序是从最次要的骨 小梁群开始的,即是以上顺 序由后向前 4)→3)→2) →1)逐一消失的,以发挥 其保护性机制,防止股骨颈的 骨折。
第12页,共36页。
髋关节的运动
▲运动范围较肩关节小,不如肩关节灵活, 但稳固性强。
①屈和伸(冠状轴) ②内收和外展(矢状轴) ③旋内和旋外(垂直轴) ④环转
第13页,共36页。
(二)髋关节的运动
(1)屈、伸:髋关节在矢状面内围绕冠状轴前后运动, 向前为屈,向后为伸。
范围:髋关节屈130°~140°,伸10°。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髋关节运动学演示文稿
髋关节组成
髋关节是多轴性球窝状关节,由股骨的股 骨头和髋骨的髋臼两部分组成,其中心位 于腹股沟韧带中1/3稍下,关节面相互成曲 面状,但大小不等,也不完全适应,只在 完全伸展并轻度外展及内旋时紧密对合, 年幼时其表面更似卵圆形,随年龄增长而 变成球形。
第4页,共36页。
髋关节在结构上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正面观,骶骨前宽后窄,骶结节韧带、骶棘 韧带及骶髂韧带等,具有阻止骶骨转动或滑 脱的作用。双侧髋关节与骨盆在支持体重时, 支持力最大。人体直立时,重力由腰椎经骶 骨、骶髂关节、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 弓”,坐位时,重力由骶骨向两侧传至坐骨 结节,形成“坐弓”。
作用:既坚固又省材,能承受较大载荷而又 可缓冲震动等功能。
①髋臼周边有软性髋臼唇使之加宽加深,并 超出半圆;
②股骨头成球形,与髋臼相匹配; ③股骨头凹处有圆韧带与髋臼相连,内有血
管可为股骨头提供营养; ④股骨颈狭长,与股骨干成角度,具有力学
意义及增加髋的活动范围; ⑤周围有紧张而强大的韧带保护;关节囊厚
而坚韧,后下壁薄弱,易脱位。 ⑥周围有丰富的肌肉覆盖;
(2)关节囊厚而坚韧 髋关节囊厚而紧张, 大大增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的活动 幅度。
第21页,共36页。
(3)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 韧带 加固髋关节。如其中的髂股韧带最为坚韧, 可随髋关节后伸而逐渐紧张,限制髋关节 过度后伸。再如当髋关节紧密对合时,耻 股韧带及坐股韧带也产生紧张,以防止髋 关节过度外展、内收或旋内的作用。
髋关节
第9页,共36页。
髋关节后面观
第10页,共36页。
3.髋关节的滑膜和滑膜囊
(1)滑膜 滑膜衬于关节的内部,覆盖髋臼缘 的两面、髋臼窝的脂肪及股骨头韧带。滑 膜构成皱襞,内侧与外侧皱襞恒定,前皱 襞不恒定。这些皱襞具有双重作用,一方 面供应股骨头及股骨颈的血管由此潜行入 骨内,另一方面又可作为关节内韧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髋关节的组成
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
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
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
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
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
加上髋臼唇加深了关节窝,几乎使整个股骨头被包绕在关节窝内。
关节囊厚而坚韧髋关节囊厚而紧张,大大增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的活动幅度。
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韧带加固髋关节。
4.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20°,外旋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幅度是: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别为52°、12°和13°。
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外展7°、内旋5°和外旋9°。
活动运动平面测得值(度)
足着地系鞋带矢状面 124
额状面 19
水平面 15
足横到对侧大腿上系鞋带矢状面 110
额状面 19
水平面 15
坐在椅子上从坐到站矢状面 104
额状面 20
水平面 17
屈伸从地板上取物矢状面 117
额状面 21
水平面 18
下蹲矢状面 122
额状面 28
水平面 26
上楼矢状面 67
额状面 28
水平面 26
下楼水平面 18
矢状面 36
日常活动中三个平面髋运动的最大平均量度
(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髋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伸: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外展:臀中肌、臀小肌
内收: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
旋内:臀中肌、臀小肌的前束
旋外: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的后束
(1)髂腰肌
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
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
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作用:近端固定时,屈髋;远端固定时,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
(2)股直肌
起点:髂前下棘。
止点:胫骨粗隆。
作用:屈髋关节、伸膝关节。
(3)耻骨肌
起点:耻骨支前面。
止点:股骨耻骨肌线(小转子下方)。
作用:内收、屈曲髋关节。
(4)缝匠肌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屈膝、外旋大腿、内旋小腿。
(5)阔筋膜张肌
起点: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
止点:胫骨外侧髁。
作用:屈曲、外展髋关节。
静力和动力状态下维持髋关节和下肢的稳定性及保持身体的平衡。
(6)臀大肌
起点: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
止点: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后伸、外旋髋关节。
(7)臀中肌、臀小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作用:外展髋关节,前束屈和内旋髋关节,后束伸和外旋髋关节。
(8)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起点:坐骨结节,股二头肌短头:股骨粗线。
止点:腓骨头、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伸髋、屈膝。
(9)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
起点:坐骨结节(大收肌)、坐骨支和耻骨支的前面。
止点:股骨粗线、内上髁的收肌结节(大收肌)。
作用:内收、外旋髋关节。
(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1.髋关节的稳定性
2.股骨上端的骨小梁系统
3.髋关节静力学
4. 髋关节动力学
1.髋关节的稳定性
正面观,组成骨盆两侧的髋骨、股骨及镶嵌于其中的骶骨构成拱形的穹窿,使得双侧髋关节与骨盆在支持体重时,支持力最大,能承受较大载荷而又可缓冲震动。
人体直立时,重力由腰椎经骶骨、骶髂关节、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弓”,坐位时,重力由骶骨向两侧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弓”。
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
髋关节在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受到向后力的作用时,容易发生后脱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避免该体位。
屈髋不得超过90°,内收和内旋不得超过中立位。
不作使髋关节屈曲90°以上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系鞋带、屈髋地下取物,下蹲等动作。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正确的体位是:卧位,髋关节冠状面上轻度外展、矢状面上伸展,水平面上中立位。
坐位,背部后仰伸髋或微微屈髋伸膝。
有两个位置容易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
过度的屈曲、内收和内旋可引起关节后脱位,通常见于病人坐在低凳,试图站立时;
伸直位过度内收和外旋引起前脱位,多见于前方入路,或假体位置过于前倾者。
2.股骨上端的骨小梁系统
股骨头上端主要形成四组骨小梁,其排列方向沿股骨的主应力方向。
主抗压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头上部走行。
主抗张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外侧向股骨头内侧走行。
次抗压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大转子走行。
大转子骨小梁群:由股骨大转子下方向上方走行。
Ward三角:是由股骨上段的主抗压骨小梁、主抗张骨小梁和次抗压骨小梁构成的骨密度降低区,其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
这四组骨小梁群对股骨头承重具有重要作用。
在更年期后及老年发生骨疏松时,其消失的顺序是从最次要的骨小梁群开始的。
大转子骨小梁群
次抗压骨小梁群
主抗张骨小梁群
主抗压骨小梁群
3.髋关节静力学
(1)双腿站立时的静力学分析
两腿站立期间,身体的重力线通过两侧股骨头连线之后,髋关节通过关节囊和韧带的稳定就能保持直立,不需要肌肉活动产生力矩。
直立时每个股骨头上作用力的大小约是人体重量的1/3。
如果髋关节周围肌肉收缩来保持身体的直立,这个力的增加将与肌肉的活动成正比。
(2)单腿站立时的静力学分析
单腿站立时,站立侧股骨头承重约为体重的4倍。
人体在单腿站立时可认为是一个类似杠杆的结构。
股骨头是杠杆的支点,在冠状面,由股骨头到髋外展肌的力臂与其到骨盆侧的重力臂的比约为1:3,故两端的承重比为3:1,即外展肌需承受3倍于体重的重量。
4.髋关节动力学
(1)行走时股骨头上产生的关节反应力
行走时,股骨头受力受步行加速度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在步行的支撑期足跟着地时,股骨头受力约为体重的倍。
在跑跳时,股骨头的承重可达体重的10倍或更多
(2)性别差异
当行走时,股骨头上可产生两个力的峰值:在男性,一个峰值是足跟着地时,达体重的4倍;足尖离地前出现的第二个峰值,可达体重的7倍。
在女性,力的模式基本相等,但大小略低。
(3)手杖与支具对髋关节反作用力的影响
行走时使用手杖,应使用疼痛或作了手术后的髋部对侧的手,这样减少了疼痛关节股骨头上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