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运动学
大一解剖学髋关节知识点
大一解剖学髋关节知识点髋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连接下肢和骨盆的关键部位。
在解剖学中,学习髋关节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解剖学中的髋关节知识点,包括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功能以及相关临床应用。
一、髋关节的解剖结构髋关节位于下肢骨盆连接处,由股骨头、髋臼和韧带组成。
股骨头呈球状,位于髋臼的内侧,形成了髋关节的球窝结构。
股骨头周围被一层称为髋臼的杯状结构所包围,髋臼由耻骨、坐骨和髂骨组成。
韧带是连接股骨头和髋臼的重要组织,主要包括髂股韧带和梨状肌韧带。
二、髋关节的功能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髋关节能够实现下肢的自由运动,包括行走、奔跑、跳跃等。
其次,髋关节还负责支撑和承受上体重量,保持身体的平衡。
此外,髋关节还具有稳定和防止脱位的功能,这一点归功于韧带的作用。
三、髋关节的解剖学进一步探索除了上述基本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了解髋关节的解剖学细节是更深入理解其机制的关键。
髋关节的解剖学进一步探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髋关节的肌肉:髋关节周围有许多肌肉,包括臀大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等。
这些肌肉不仅参与髋关节的运动,还起到保护髋关节和维持骨盆稳定的作用。
2.髋关节的血液供应:髋关节由股骨血管和髋臼血管供血。
股骨血管负责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而髋臼血管则负责髋臼的血液供应。
这些血管的正常供应对于髋关节的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
3.髋关节的神经支配:髋关节由多个神经支配,包括股神经和髂腰神经等。
这些神经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对于髋关节的功能和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四、髋关节与相关临床应用1.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治疗方法,适用于髋关节退行性疾病、髋关节炎等疾病。
该手术可恢复髋关节功能,并显著缓解相关疼痛症状。
2.髋关节损伤:运动损伤、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髋关节损伤。
常见的髋关节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
对于这些髋关节损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
.
四、运动学特征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 额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 ~45°,外展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 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 为外展。
.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是 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成站 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蹲等大 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体最稳定又 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确的对合装置和 控制系统。
.
一、骨与韧带
1.髋臼:髋臼由髂骨、坐骨和 耻骨三部分组成。中央为髋臼 窝,内衬半月形软骨,其下缘 由髋臼横韧带连接,周围有关 节唇。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 方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要负 重区,厚而坚强;髋臼后1/3 能维持关节稳定,较厚。
.
一、骨与韧带
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 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为10°~30°(平均12° )锐角。
.
一、骨与韧带
3.大转子:股骨颈与股 骨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 形隆起称之为大转子。 4.小转子:股骨后上内 侧股骨颈内下方的骨性 隆起称为小转子。
.
一、骨与韧带
5.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位于关节前面,是人体强有力的
状肌及缝匠肌。
.
四、运动学特征
1.骶髂关节的运动 运动范围很小,骶骨仅可在髂骨上做上下滑动
和少量前后运动或髂骨在固定的骶骨上做同样的 运动,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4° ,其范围为2° ~8°。
四、运动学特征
髋关节运动与股骨头解剖
解读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最新年文档解读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引言众所周知,在新时期以来,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成为了潮流之一,曾经孙建江就在《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中提出了要切实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融入游戏精神的论述。
并且在文学评论领域,人们也经常会引用了“游戏精神”这一概念,尤其在对童话文学评论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精神”这一术语引用,然而,什么才是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呢?笔者在本文中对其特征属性剖析,并对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儿童文学中游戏精神的起源在我国儿童文学领域中的“游戏精神”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五四时期,饶上达曾经在文学领域中论述儿童文学的价值过程中说道,“儿童文学能够激发孩子们游戏精神的产生,甚至有时候能够作为他们的模仿游戏与化妆游戏的资源”。
在19922年11月7日出版的刊物《教育杂志》的第十四卷第七号刊登了作家严既澄撰写的散文《神仙在儿童读物上之位置》,严既澄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游戏性是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的四大特征之一,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务必要具有游戏精神”的理念,然而到底何为“游戏精神”,诸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对其深入分析。
之后的历史阶段中,由于当时我国社会中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政治状态,使得人们并没有对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有着广泛的关注。
就像作家黄晨说的,“我们最为遗憾的就是,在落后社会状态中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并没有深刻掌握到游戏精神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
”在新时期的儿童文学领域,班马最先对“游戏精神”的属性进行了解释,并且在著作《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中提到了所谓的游戏精神就是在“玩”的精神,而在同时期,刘绪源也对这种概念有着较高的认同,并且在其作品《儿童文学的三大母亲题》中提出了“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就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的观点。
我们细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两种观念从感性认识方面来说是趋于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什么都是“玩”,但是两人并没有对其美学价值与意义进行阐述。
骨盆与髋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髋关节运动轴和运动
► 在站立时,收-展的运动轴为水平的矢状轴。 ► 肢体对骨盆的运动如提腿向外侧,或骨盆对
下肢的运动如躯干向站立侧的腿方向倾斜。 ► 髋关节的外展为45º左右,常伴有骨盆的抬高。 髋关节的内收为两条腿接触或0º,但腿可能 交叉到30º~40º的内收位。 ► 这不是纯平面的运动(因为一条腿必须在屈 位,而另一条腿在伸位),在跑步、转向和 交叉大腿时,这是一个重要的运动。
髋关节
► 在身体内是结构上最稳定,可动的单一关节。 ► 在躯干和地面之间传送力; ► 提高或下降躯干如在攀登;
► 从椅子上站起来等;
► 将足靠近身体或手的动作,如穿鞋。 ► 在步行时髋的展肌(在站立腿)都必须产生一个力来
平衡约85%的体重(包括头、臀、躯干和对侧的腿)。 髋关节为这系统的支点,所以每一步均要承受大于 体重两倍以上的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骶髂关节的运动
► 骶髂关节的运动范围很小。 ► 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4°,其范围为2°~
8°度。
骶髂关节运动
► 在倾斜运动中,骶骨的骶岬向前下移动而骶骨的远
侧分和尾骨向后上方移动,同时伴有髂嵴靠拢和坐 骨分离,造成骨盆出口变大。 ► 逆倾斜是相反的运动,即骶岬向后上方移动, 尾骨 向前移动,髂嵴分离,坐骨靠拢。这运动使骨盆入 口增大。
髋关节关节的类型
► 髋臼的前下方有髋臼切迹,切迹有髋臼横韧
带相连。三角形的纤维软骨的唇围于髋臼的 边缘,充分地包裹了股骨头。股骨头是一个 2/3的球形。在四肢着地时(此时髋关节处于 屈、轻度外展和外旋),股骨头完全包在髋 臼内。 ► 关节囊很强厚近侧附于髋臼的边缘,远端的 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
著的差异。 ► 例如,正常胎儿髋的姿势是屈曲位,伸髋受 到明显地限止。 ► 在新生儿,伸髋为-28º(SD = 8.2)。 ► 伸髋的不能性和屈髋不能从零度开始的情况, 在以后的5-6年内逐渐减小。
髋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hip
限制外展 外旋 限制过伸 内收
限制内旋
肌肉
髋 肌
(一)前群3块肌
阔筋膜张肌
腰大肌 腰小肌 髂肌
1.髂腰肌 腰大肌 髂肌 作用:使髋关节屈和旋外。 2.腰小肌 作用:紧张髂筋膜。 3.阔筋膜张肌 作用:使阔筋膜紧张并屈髋。
肌肉
(二)后群 臀肌,有7块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臀大肌 股方肌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45°,外展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 线为外展。
(3)内旋、外旋:髋关节在水平面内绕纵轴旋转。 范围:内旋、外旋范围分别为0°~45°,但旋外运动 大于旋内运动。 髋关节的内收和外旋运动有下列三种体位测量方法: A.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B.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C.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1.臀大肌 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2.臀中肌 3.臀小肌 作用:使髋关节外展,前 部肌束能使髋关节旋内, 后部肌束则使髋关节旋外。 4.梨状肌 作用:使髋关节展和旋外。 5.闭孔内肌 6.股方肌 7.闭孔外肌 作用:使髋关节旋外。
肌肉
大腿肌
(一)前群 1.缝匠肌 作用:屈髋和屈膝关节,并使已 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股 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 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
坐骨神经走 形于髋关节 后侧
③ 内部负压增加:以上结构可使髋关节内部负压增 加。有实验表明即使去掉髋周肌、关节囊,将股 骨头拔开还需22kg的力。因此在大气压下髋关节 在功能位时结构相当紧密。
髋关节的运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髋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方式。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髋关节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三、实验材料1. 骨骼模型2. 髋关节运动测量仪3.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1)将骨骼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至人体站立姿势。
(2)观察髋关节的组成结构,包括股骨头、髋臼、髋关节囊、股骨颈、髂骨、坐骨、耻骨等。
(3)了解髋关节的连接方式,包括球窝关节、关节盘、关节囊等。
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1)将髋关节运动测量仪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至人体站立姿势。
(2)测量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等运动范围。
(3)记录测量数据,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1)观察髋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轨迹和运动方式。
(2)分析髋关节在不同运动中的力学特点,如肌肉发力顺序、关节稳定性等。
(3)结合解剖学知识,分析髋关节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通过观察骨骼模型,我们了解到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髋关节囊等组成,是一个球窝关节,具有较好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
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本实验对象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等运动范围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髋关节的运动功能良好。
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在运动过程中,髋关节的动作轨迹呈椭圆形,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肌肉发力顺序为:外展肌群先发力,然后是屈肌群,最后是伸肌群。
关节稳定性主要依靠关节囊、韧带等结构。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对象的髋关节运动功能良好,运动范围和运动方式符合正常生理特点。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髋关节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台稳固,防止实验材料滑落。
说明髋关节的运动形式
说明髋关节的运动形式
髋关节的运动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屈髋:屈髋动作是指大腿向胸前方向抬起的动作,类似于爬楼梯时的动作。
伸髋:伸髋动作是指大腿从屈曲状态向后方伸展的动作,类似于做仰卧起坐时的动作。
外展:外展是指大腿从髋关节处向外侧展开的动作,类似于侧平举的动作。
内收:内收是指大腿从外侧向髋关节内侧收拢的动作,类似于腿向内侧靠拢的动作。
旋转:旋转是指大腿以髋关节为轴进行圆周运动,可以向前或向后旋转。
环转:环转是指大腿以髋关节为轴进行360度的圆周运动,类似于芭蕾舞中的动作。
这些运动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姿势和锻炼方式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同时,在进行髋关节运动时,需要注意姿势正确、适度锻炼,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或其他伤害。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髋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
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
髋关节与骨盆运动学ppt
髋关节与骨盆的运动平衡
髋关节与骨盆的运动平衡是指它们在 运动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在各种 运动中,髋关节和骨盆通过协调和配 合,帮助身体保持稳定和平衡。
例如,在单脚站立时,髋关节和骨盆 会相互协调,通过调整肌肉的紧张度 和姿势,使身体保持平衡,避免摔倒 。
髋关节与骨盆的运动控制
髋关节与骨盆的运动控制是指它们对运 动的调节和管控。在运动中,髋关节和 骨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精确地控制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以实现各种复杂的
02
骨盆概述
骨盆的结构与功能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 左右髋骨组成,是连 接脊柱和下肢的重要 结构。
骨盆还参与了人体的 平衡和运动,为下肢 的活动提供了基础。
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 撑体重、传递力量, 以及容纳和保护盆腔 内的器官。
骨盆的运动范围与类型
骨盆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上均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骨盆的前倾和后倾运动主要发生在矢状面上,侧屈和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冠状面上 ,而水平面上的运动则表现为骨盆的侧移。
髋关节与骨盆的运动学关联
髋关节与骨盆的协同运动
髋关节与骨盆的协同运动是指它们在运动中的相互配合和协 调。在行走、跑步和跳跃等动作中,髋关节和骨盆必须协同 工作,以确保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
例如,在行走时,当一条腿向前迈出,骨盆会相应地向前旋 转,而髋关节也会随之旋转,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连续的步 伐。
01
02
03
髋关节发育不良
由于髋关节发育异常,导 致关节不稳定或结构异常 ,可能引发疼痛和活动受 限。
髋关节骨关节炎
由于长期磨损或创伤,髋 关节的软骨退化,导致关 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髋关节内骨骼或软组织异 常,导致关节在活动时发 生碰撞或摩擦,引发疼痛 和活动受限。
髋关节运动学特点
产生力矩的基本要求
力矩=力×力臂(力矩可看作使物体旋转的力) • 力施加在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 • 通过旋转轴的力,力臂为0,无法产生力矩(D/F) • 任何与旋转轴平行的力都无法产生相关的力矩(G/H)
• 在大约100°的髋关节屈曲的位置,长收肌的力量线位于冠状轴的后方,长收 肌拥有伸力臂能够产生伸力矩。
(二)骨盆绕股骨 骨运动学
1.腰间动作节律
• 同向腰间动作节律 骨盆和腰椎向同一个方向旋转,例如当我们在
做弯腰捡东西等一系列需要上半身大幅度位移的活 动。这一动作中整个身体相对下肢的角位移达到最 大,可以有效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 反向腰间动作节律
• 反向腰间动作节律 骨盆沿一个方向旋转而腰椎同时沿相反方向旋
• 髋伸展时,长收肌的力量线移动到冠状轴的前方,拥有屈力臂能够产生屈力矩。
髋关节内旋肌
• 髋关节没有主要内旋肌(没有 哪块肌肉位于水平面内)
• 次要的内旋肌:臀小肌和臀中 肌的前纤维、阔筋膜张肌、长 收肌、短收肌和耻骨肌
• 髋关节正常的解剖时,这些肌肉收Hale Waihona Puke 的作 用似乎是外旋而并非内旋股骨。
• 然而必须考虑股骨干的自然弓形弯对肌肉 力量线造成的影响。弓形弯把粗线的大部 分都置于髋关节垂直轴的前方。
斜趋势以中和髋关节屈肌可能产生的骨盆向前倾斜。
• 当腹肌(例如腹直肌)未完全激活,髋屈肌收缩导致骨盆明显向前 倾斜。骨盆过度前倾加重腰部的前弯症,腰椎的小面关节承受的压 力不断增大,导致下背疼痛。
股骨绕骨盆的髋关节伸展
• 屈髋的姿势有利于伸髋肌群产生较大的 伸力矩
• 髋关节明显弯曲时,许多内收肌也能产 生伸力矩
• 骨盆前倾与腰脊柱前弯症的增加相关:骨 盆前倾,腰椎前弯幅度增大,腰小面关节 的压力荷载增加,腰间连接部分向前的剪 力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髂腰于髂窝
共同止于:股骨小转子
股直肌:起于髂前上棘和髋臼上 方,止于髌骨 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 粗隆内侧面
耻骨肌:起于耻骨下支,止于股 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长、短收肌:起自耻骨结节附近, 止于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阔筋膜张肌
起于髂前上棘, 止于胫骨外侧髁
臀大肌
起自髂嵴、胸腰筋膜、 骶骨、尾骨和骶结节韧带。 止于髂胫束、臀肌粗隆
股薄肌
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2/3 及股骨内上髁 止于耻骨下支
腘绳肌由股二头肌,半腱肌, 半膜肌组成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结,短头起自股 骨粗线外侧唇的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半腱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 半膜肌
前部及阔筋膜张肌,收肌中特别是长收肌,当髋 关节有完全伸展位开始屈曲时也参与。 伸 肌 群:主要为臀大肌及股后肌。 外展肌群:主要为臀中、小肌,辅以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 内收肌群:主要为长、短及大收肌,辅以耻骨肌及股薄肌。 内旋肌群:主要为阔筋膜张肌及臀中、小肌的前侧纤维。 外旋肌群:主要为臀大肌、闭孔肌、孖肌及股方肌,辅以梨 状肌及缝匠肌。
运动学特征
1.骶髂关节的运动 运动范围很小,骶骨仅可在髂骨上做上下滑动 和少量前后运动或髂骨在固定的骶骨上做同样的运 动,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4° ,其范围为2° ~8°。
2、髋关节的运动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 (1)屈、伸:髋关节在矢状面内围绕横轴前后运 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
髋臼:髋臼由髂骨、 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 中央为髋臼窝,内衬半月 形软骨,其下缘由髋臼横 韧带连接,周围有关节唇。 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方 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 要负重区,厚而坚强;髋 臼后1/3能维持关节稳定, 较厚。
髋关节 1、组成
髋臼 股骨头
髂骨 坐骨 耻骨
大转子:股骨颈与 股骨体连接处上外侧 的方形隆起称之为大 转子。 小转子:股骨后 上内侧股骨颈内下方 的骨性隆起称为小转 子。
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角为颈干角。成年 平均成125度,如果大于125度,称为髋外翻,并伴有 下肢长度的增加;小于125度成髋内翻,并伴有下肢 长度的减少。
髋内翻
正常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内侧可后面
股四头肌
股直肌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组成
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 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 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 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4个头合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往 下延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位于关节前面,是人体强有力的韧带之一 ,起于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 转子间线。 加强关节囊 限制大腿过伸(使其只能伸15°左右) 限制大腿内收 限制过伸引起的脱位
(4)髋关节的附加运动:向远侧牵开和外、前、 后的滑动。正常情况下,由于上述的种种结构使 髋关节内部有负压,防止关节的牵开和脱位。
(5)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髋关节只要屈曲120° ,外展20° ,外旋20°即可保证 日常活动的进行。 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幅度是:在矢状面、 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别为52° 、12°和13° 。在各个方向上 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 、外展7° 、内旋5°和外旋9° 。
(3)内旋、外旋:髋关节在水平面内绕纵轴旋转。
范围:内旋、外旋范围分别为0°~45°,但旋外运动大于旋内运动。 髋关节的内收和外旋运动有下列三种体位测量方法: A.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B.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C.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髋关节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组成,具有保护 盆腔脏器和传递来自头、臂、躯干的力到达下 肢。 骨盆的连接有7个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 节(2个)、骶尾关节、耻骨联合和髋关节(2个 )。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 是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 成站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 蹲等大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体 最稳定又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确的 对合装置和控制系统。
范围:髋关节屈0° ~125° ,伸0° ~15° 。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 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额状面内绕 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45°,外展 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 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2)耻股韧带 位于髋关节内侧,略作螺旋状,限制髋关 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 较薄,起自坐骨,位于髋关节后面,限制 髋关节的内旋。 (4)股骨头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 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对 股骨头起固定作用。
髋关节的基本运动: (与肩关节一致)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 外 额状轴:屈伸运动 矢状轴:内收外展 垂直轴:内旋外旋
2、特点: ①头大,臼深,有髋臼唇 ②囊紧壁厚,后下部薄弱 ③有股骨头圆韧带
3、锁定位:髋关节的完全伸展,内旋外展时。
(胸锁关节 肩锁关节)
股骨头:是髋关节球臼 结构中的凸出部分,相 当于圆球的三分之二, 方向朝上、内、前。有 一凹陷,称股骨头凹, 有圆韧带附着。股骨头 的关节软骨,厚薄不一, 中内侧面最厚,周边部 最薄。
髋外翻
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 的髁间连线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 度称前倾角,为10~30度(平均 12度)的锐角。 前倾角>12度,将使股骨头 部分裸露,走路时为保持股骨头 处于臼窝内,下肢有内旋倾向 (俗称“内八脚”)。前倾角 <12度,走路时有外旋倾向(俗 称“外八脚”)
肌肉
屈 肌 群:主要为髂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