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一、原则:1.实施关爱关注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对每个儿童的关爱和关注,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2.实施启发引导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启发思维和引导儿童主动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社会化原则:学前教育应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

4.实施个别差异原则:学前教育应尊重每个儿童的发展差异,根据他们的个别需要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

5.实施体验式原则:学前教育应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帮助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方法:1.游戏教育法:游戏是儿童最自然、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

2.观察引导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支持。

例如,当发现有些儿童对一些主题特别感兴趣时,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让他们深入学习。

3.自主学习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和创造。

4.合作学习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儿童一起合作完成任务,鼓励他们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5.情景教学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注重将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儿童参观社区,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交往和社会规则。

三、途径:1.家庭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长的陪伴和指导,给予儿童关爱和支持。

家庭可以提供一个安全、温暖、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断启发和追问下, 幼儿的回答是“帮助他们、关 心他们、爱他们”。当教师期望幼儿回答得再具体 些时, 幼儿只能不切实际地表示帮他们“洗衣服、 洗碗、做饭”。 脱离幼儿的生活而进行的社会教 育往往会适得其反, 会培养伪君子, 带来假道德
或不道德的恶果, 对童年造成危害。(王冬兰)
•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案方法的评价
• (一)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 林奇(Lynch,1992)等人发现师幼关系与幼儿自 我概念的发展以及他们对自己行为与学业成绩的 期待密切相关。他们认为幼儿学业成绩的好坏并 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是取决于他们 的社会性技能与自信,而社会性技能与自信则与 师幼间的互动、幼儿对教师的情感及教师对他与 幼儿关系的洞察力密切相关。
•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案目标的连续性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小、 中、大班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应该是孤立 的,相互之间应当具有关联性,构成一个完整的 教育过程。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案内容的评价
•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案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案内容的适宜性
• 关照自身需求 • 用语言表达情感 • 与其他儿童和成人建立人际关系 • 创造和参与合作游戏 • 处理社会性冲突
• 在社会学习领域的关键发展性指标为: • 参与集体常规活动 • 对他人的感受、兴趣和需要敏感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
•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 察对象或行为进行持续的观察、记录、分析的一 种方法。由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会以外显行为的 方式表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来评价幼儿 真实的社会性发展状况。
• 1、时间取样法 • 时间取样强调的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游戏与学前儿 童社会教育
二、在幼儿园各领 域课程中开展正规 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三、在日常生活中 融入社会性教育
四、在节日文化教 育活动中对儿童进 行多元文化教育
五、家园共育和园 区共育
会的行为准则。 游戏还可以较好地解决学前儿童要求参加社
会实践活动与能力经验缺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 角色游戏,更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现实需要,通 过学前儿童扮演的社会角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 的社会行为意识,体会角色的社会职责,逐渐形 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专门教育和渗 透教育相结合的原
则 二、规则意识原则
三、情感支持原则
四、正面教育原则
五、一致性和一贯 性原则
育领域及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 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比如:要培养幼儿的 合作意识和能力、除可以设计专门的社会教育活 动“团结力气大”以外,还可以在语言教育中通 过讲故事、唱儿歌等让幼儿体会互相帮助的力量;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合作进行一些活动,让他们 体验合作可以带来成功;在美工课上,引导幼儿 合作完成一幅画;等等。
幼儿的性格、积极的生活态度、行为的养成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专门教育和渗 透教育相结合的原
则 二、规则意识原则
三、情感支持原则
四、正面教育原则
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积累的过程,这就决定 了社会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对幼儿 的社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段时间,或只 进行一次、两次,而是应该连续不断地施加正面 的影响,长期观察和引导,促使幼儿不断社会化。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1.客观性原则:社会教育应基于科学的、合理的认识儿童的需求和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教育方案。

2.个体发展原则:社会教育应重视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儿童发展个人特长和潜能。

3.适应性原则:社会教育应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4.活动性原则:社会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1.观察法: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2.游戏法: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模仿和体验真实的社会情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技能。

3.体验法:通过参观、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观察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情感教育法: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教育儿童如何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1.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家庭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会观察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托幼机构教育:托幼机构是孩子离开家庭最早的社会化环境,通过在托幼机构的生活和活动,孩子可以与其他儿童接触和交往,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社区参与教育:社区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环境,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原则、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多样化的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社会教育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 家庭与社会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六章 家庭与社会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二、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第一节 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中的科学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和一 致性,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
潜移默化性 个别性、随机性、 灵活性
第一节 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三、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 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路线的适应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设施建立在幼儿园附近的情况并不 多见,这样就要考虑路线的问题。相对路线较近的场所,每一 次安排的内容可少一些,时间短一些。相对路线较远的场所, 由于去活动的机会较少,在安排时可以考虑在时间上稍微长一 些,内容上多一些。
第一节 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三)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方法:
1)关心幼儿的探索活动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
质条件 3)父母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第一节 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四)与幼儿园配合的科学教育活动
方法:
1)启发学前儿童叙述在幼儿园进 行的科学活动
2)向幼儿园介绍孩子在家庭中学 习科学的情况
第一节 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幼儿园为家长安排的科学教育的方式
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学教育
1.科学教育的家长会 科学教育的家长会的主要内容
要通过充分的会议内容,努 力使家长明白一个重要的道 理,即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的支 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对幼儿 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有利的。
(一)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第一节 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二)利用家庭生活的有利条件,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事物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在生活中随时进行的,具有长 期性和反复性。
应用要点:
(一)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 契机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8、情感支持性原则
内涵: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 开主题。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 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应用要点: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1、强化原则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 的特点。(案例)
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 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 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2)展开部分。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作深入的思考; • 2、教师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基本因素对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和学前儿童
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中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作思考,并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写下一定的 体会文章。 • 3、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知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体目 标、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内容,以及落实方法和操作性方案。 • 4、教师能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细化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
• 3、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结果的评价
a
14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
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
a
15
观察法
• 1、观察的分类、特点与作用 • 根据观察目的的差异:自然观察和科学观察 •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参与性和非参与性观察 • 根据观察与记录方式的不同:描述性和抽样性观察
• 联系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作实际的评价 与调查工作。
a
3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
• (一)评价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一种普遍特性学生经常进行 的活动
• (二)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 主体需要的三大特征:
– 是主体有目的的活动的动力;
区别: 二者反映的对象是不同的;
从主体,即从认识和评价的角度看,科学认识不以 主体的存在为转移,科学认识要尽量排除主体干扰;而 评价以主体特别是主体的需要为转移;
两者反映形式也是不同的。
a
5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
•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工作 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第一,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 发展现状。
第二,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 材施教提供帮助。
第三,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 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三)评价活动的准备
• 第一,在每节课之前写好教案,教案要格式规范、完整。 第二,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第三,做好学前儿童上课的 心理准备工作,能使学前儿童尽快集中注意力。第四,做 好与上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准备工作。
(四)评价活动的过程
• 第一,在活动的导入环节要能引起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学前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使 学前儿童真正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第三,尽量让每个 学前儿童有动手操作方面的参与,使学前儿童有实践、有 活动、有体验,使学前儿童主动地参与、表现和表达。第 四,教师通过适合学前儿童的提问,引导学前儿童顺利开 展活动,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五,在学前儿童 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示范和指导。
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对评价主体和对象的作用 •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可行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客观性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
• 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取向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
•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是根据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 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 有目的有计划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其评价的范围可以是学前儿 童整个社会性发展的全貌,也可以仅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某个侧面。其内容,如学前儿童的“分享与互助”、“交往与 合作”、“道德判断与处事能力”、“悦纳他人与自我评价” 等方面;其行为水平,如“有与无”、“会与不会”、“深与 浅”、“主动与被动”、“自觉与不自觉”等方面。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每组桌上放置一篮玩具,教师引导幼儿看一 看、说一说玩具的名称。教师:瞧,许多好玩 的玩具想和我们一起玩呢!(出示搭好的小车、 花朵)这是老师和小插片玩的时候给小插片变 了样。你们想和小插片玩吗?如果想,就站在 桌子这边玩;如果想玩其他的玩具,请将手中 的玩具收好后再到其他组去玩。
幼儿自选玩具,教师与幼儿一起玩。 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幼儿插搭一些小玩 具,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并询问幼儿:你高兴 吗?你喜欢在幼儿园玩吗?玩得开心吗?
1、理想发展的幼儿在自我发展方面需要什 么? @
2、自尊与自恋 (海报的启示 @)
自尊:是基于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价值的特征所产 生的一种持久而有感情的感觉。 自尊的形成过程:自我评价—努力—再评
自恋:指漠视他人的感受,过度专注于自己和自己在别 人眼中的形象。
理想发展幼儿的需要
1、安全感: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 即被关心和被在乎;
4、注重在活动或情景中理解。
教师应该把要认知的知识放到具体真实的 情境中去,使知识产生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 理解掌握。
如认识“交通规则”最好的办法是带幼儿 到真实的马路上去看一看交通信号灯、从人行 横道线上过一下马路。如果没有条件,在幼儿 园的走道上模拟马路场景,请警察叔叔来进行 讲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设计活动目标的要求
1、目标的内容应该包括情感、能力、知识 三方面,目标完整、便于落实 但活动目标不一定都包含三个方面;每 一个目标也未必只含一个纬度的内容。
2、目标的要求难度适中。 例:大班活动目标:学习准确使用“谢
谢”、“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目标的要求过于简单)
小班活动目标:了解有关台湾的基本知识, 了解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标的 要求难度过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培养其社会性和适应社会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手段和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律能力和自助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以下将详细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一、指导原则:1.以儿童为主体:将儿童放在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根据儿童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开展教育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索,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知行合一:在教育活动中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让儿童学到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巧,让他们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3.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学前儿童的活泼好动,喜欢玩耍。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将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育,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教育参与原则:让儿童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的教育活动中去,通过实际参与、亲自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与竞争结合:在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既懂得与人合作,又能独立思考和行动。

二、指导方法:1.游戏法:以游戏为媒介,引导儿童参与教育活动。

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游戏的乐趣,儿童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了解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3.体验法:通过让儿童亲身参与和体验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如到超市购物、参观公园等,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认知。

4.模仿法:通过让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学习成人的社交礼仪和社会规则,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5.互动法:通过与儿童进行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儿童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使他们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第一章: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原则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1.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二章: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学会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2.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2.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角色扮演道具2.5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报告角色扮演表现第三章:社会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社会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了解社会教育活动的改进方向3.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社会教育活动的改进方向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3.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投影仪3.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四章: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4.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学会如何给予有效的反馈4.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给予有效反馈的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4.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五章:社会教育活动的家长合作了解家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学会与家长有效合作的技巧5.2 教学内容家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与家长有效合作的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5.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六章: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6.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促进儿童的人际交往6.2 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促进儿童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6.4 教学资源角色扮演道具相关视频材料6.5 教学评价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报告第七章:社会教育活动的文化意识培养7.1 教学目标认识到文化意识在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文化意识7.2 教学内容文化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儿童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7.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文化多样性相关视频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八章:社会教育活动的环境保护教育8.1 教学目标理解环境保护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位置学习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8.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融入环境保护内容的方法和策略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8.4 教学资源实地考察场地环境保护教育相关材料8.5 教学评价实地考察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九章:社会教育活动的安全常识教育9.1 教学目标认识到安全常识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进行安全常识教育9.2 教学内容安全常识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安全常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9.4 教学资源角色扮演道具安全常识教育相关视频9.5 教学评价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报告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个人反思报告10.4 教学资源个人反思模板10.5 教学评价个人反思报告小组讨论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原则:理解并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和原则,这是设计有效社会教育活动的基石。

(学前教育原理)第六章学前儿童的全面的发展教育

(学前教育原理)第六章学前儿童的全面的发展教育

智力发展教育
培养阅读兴趣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培 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锻炼逻辑思维
在游戏和绘画中培养孩子的空间 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创意思维培养
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让孩子动 手制作物品或者画出他们的想象。
情感发展教育
1
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情感教育
2
家长应尽力让孩子感受到爱。
有意识的教育孩子如何表达情感,包括
积极表达和正确表达消极情感。
3
自我管理
教育孩子自我管理,了解自己的情感和 心情,并找到适合的发泄方式。
社交发展教育
1 培养友谊
让孩子多结交朋友,学习朋友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2 学习沟通
鼓励孩子多说话,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 体验社会
带孩子去公共场合,从中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和帮助孩子适应真实社会环境。
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涉及身体、智力、情 感、社交和艺术等多个方面,为儿童之后的生命奠定基础。
身体发展教育
锻炼身体
多做户外运动,促进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例如:爬山、游泳、跑步。
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保健习惯,提高孩子的健康意识。
培养经验
丰富的身体活动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和独立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艺术发展教育
音乐
• 聆听各种音乐风格。 • 演唱歌曲,学习旋律和
节奏。 • 玩具乐器的简单演奏。
绘画
• 使用不同的纸张和颜料 或材料。
• 感知不同的材料和纹理。 • 尝试不同的画画工具。
舞蹈
• 模仿动物和经典舞步。 • 跳自由舞。 • 模拟传统舞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六章)

(1)知识准备: ① 事前做好和军营联谊的沟通工作。 ② 幼儿每人制作一件半成品的手工制品。 ③ 每个班级准备1~2个儿童舞蹈。
活动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材料 准备两方面,十分丰富,不仅锻 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更能 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④ 每个班级绘制一幅“壁画”(课前请部分绘 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成)。
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
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亲子活动
1.活动内容的选择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制作、亲子表演、 亲子体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 增加活动内容的趣味性。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选择有 代表性的、适宜的、可操作的内容, 并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活动可 以是面向全体家长和幼儿的,也可 以是分小组或单独进行的。
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角色扮演活动
1.活动内容的设计
对于小班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过家家”的角色 扮演游戏。通过不同的游戏角色使他们体会家庭中不同的人的交往礼 仪和技巧。 对于中班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常见的生活情景, 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与社会角色的交往规则。 对于大班的学前儿童,教师除了让他们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技 能,还应通过角色之间的交往礼仪教育他们尊重父母、长辈,理解父 母的养育之苦,要换位思考并关心父母。 此外,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角色扮演游戏中,以提高学前儿童游戏 的兴趣。
师幼交往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学前儿童在园内一日生活中的各 个环节、各种教育活动,与幼儿进行 亲密互动,从而使幼儿信任、尊敬、 关爱教师的教育。
教师的互动能力是师幼关系的关 键。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主 动亲近和关心幼儿,平等地对待幼儿, 组织生动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自 主探索的交往环境。

学前教育学(第3版)-第六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第3版)-第六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丰富幼儿游戏活动的经验
要发挥园内教 育资源的作用
要利用园外教 育资源的优势
调动家长参与 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
一、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 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 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
二、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策略
五、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 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
六、 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 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 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准备
一、 设定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
设定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
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 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 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 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准备
二、 布置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
布置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
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尊重幼儿的游戏活动 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
第六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评价
一、 幼儿游戏活动环境的评价 二、 幼儿游戏活动全程的评价
第六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评价
三、 幼儿游戏活动水平的评价
幼儿游戏活动水平的评价
1. 教师评价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策略
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要在幼儿彼此熟悉以后进行观察 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 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PPT课件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PPT课件
2
一、目标原则
•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 时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选择的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 要围绕目标进行。
•除了要遵循国家教育部为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领域设定的目标外,教师还要为社会教 育活动制定具体且合理的目标。
3
具体而可操作的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关心他人的品质”
“知道应该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扮演角色 中学习帮助别人的方法;愿意在别人遇到困难和 痛苦时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
8
六、一致性原则
❖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 过程中,教育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 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 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儿童的社会性品质按 国家培养目标健康发展。
❖ 1.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高度一致性 ❖ 2.统一幼儿园、托教机构内部多方面的教
育力量 ❖ 3.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2、认识少数民族的特点
❖(1)今天来了几位少数民族的客人,要热情招待。
❖(2)两位维吾尔族人随音乐跳舞入场。
A、向客人询问,你们从哪里来,是哪个民族的?并在地图上指出 家乡的位置。
B、引导观察客人的服饰,并请客人介绍自己(维吾尔族人都喜欢 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 对襟长袍。维吾尔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 肉。)客人拿出哈密瓜、葡萄干等,向小朋友介绍新疆的特产,并请 幼儿品尝。
❖ B.提问: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 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外婆”、“有小玲玲”、“有妈妈”等等。 2.妈妈在洗衣服,外婆说什么?又做什么了? 幼儿回答:“让妈妈快去上班,她蹲着洗衣服。” 3.小玲玲看见了,想的是什么?又做什么了? 幼儿回答:“玲玲看外婆洗衣服了,蹲着特别累。”“玲玲去拿椅 子给外婆坐。” C.讨论:老师面对全班幼儿问:“外婆是什么样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是小玲玲会怎么做?" 幼儿回答:“外婆老了,妈妈特别忙,如果我是玲玲我也搬椅子给 外婆坐。”

推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推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引导案例
哥哥姐姐本领大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知道了整理书包与抽 屉的具体方法,乐意积极参与到活动的尝试中来。在自我检测的 过程中孩子们很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 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及时发 现与努力不能缺少。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家园共育 案例详见课本P120-P12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一) 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二)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方法 (三)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一) 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主要是教师借助语言 来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法。以语言引导 为主的方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行为 评价法。社会文化、社会问题的教育多采用此类 方法。
亲亲一家人
小班的谈话主题要直观浅显,如你的家里都有谁?他们都 长什么样?
中班的谈话要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如他们都做什么工作? 在家经常做什么事?你喜欢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大班的谈话要引导幼儿多归纳、多推理、多想办法,如爸 爸妈妈辛苦吗?怎么辛苦?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高兴?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 情感支持原则 (二) 正面教育原则 (三) 生活教育原则 (四) 实践性原则 (五) 强化性原则 (六)一致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标原则
•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 时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选择的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 要围绕目标进行。 •除了要遵循国家教育部为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领域设定的目标外,教师还要为社会教 育活动制定具体且合理的目标。
具体而可操作的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关心他人的品质”
“知道应该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扮演角色

[活动准备]
1、由四位教师分别扮演不同性别的维吾尔族、蒙古族人。
2、教学挂图《少数民族》
3、一幅大的《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启发幼儿谈话,导入课题。
请幼儿看地图,告诉幼儿我们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民族,其 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几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所以一 般称为少数民族。
(四)观察、演示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 或实物、教具陈示,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理解 一些道理,培养社会情感的方法。 第一,演示的教育主题明确,即为什么而演示,欲 达到什么目的,不能为了演示而演示。 第二,与其他教育方法协调使用,使幼儿的感知与 理解结合起来,而不能只停留在感知观察上。 第三,掌握演示的节奏和重点,避免分散幼儿注意 力。

[活动延伸]
可以组织幼儿在自愿的前提下,制作“我的家人”画册,然后讲给大家听。
[活动评析]
活动所选择的话题是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每个问题都简单易懂,开放性强, 问题的程度由易到难。幼儿容易回答,且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发表不同的 意见。通过这个谈话活动,幼儿表达了对家人的认识,感受到与家人在一起的愉 快情绪,逐步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的问题。最后,客人邀请小朋友到新疆和内蒙古去做客。 4、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说出图上这些人是哪个民族的。


[活动延伸] 在班上布置“新疆”、“内蒙古角”,摆放他们 的特产,还可以请小朋友画出这两个少数民族的小 朋友。 [活动评析] 该活动的优点有:有充分的教具,师幼互动较好。 需改进的地方:幼儿参与活动方式还可多样,例如: 摸摸少数民族人的服饰,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体 验民族风情。

三、渗透性原则
(一)渗透到各领域中。 (二)渗透到各游戏中。 (三)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四)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四、实践性原则
(一)帮助并教给幼儿具体的行为方式 (二)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五、强化性原则
强化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 通过言语、动作或表情等方式,对儿童的行 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之增强巩固或 削弱、消除,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教师要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二)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 (三)强化应及时
(六)行为练习法
1、行为练习前的准备 (1)选择恰当的内容 学前儿童生活中常接触的、感兴趣的、比较 容易操作的。 (2)物质准备 教师和学前儿童共同准备 做到人手一份或每小组一份。

2、行为练习过程的组织 (1)开始 引发愉快的情绪、激起行为练习的愿望 (2)示范(仔细示范) (3)学前儿童行为练习 学前儿童在行为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 (4)享受行为练习的成果
如“早晨,小朋友在排队做操,小明往后退时不
小心踩了小海一脚。做操结束了,小海趁小明不 注意,也狠狠地踩了他一脚,并转身就跑。小明 愣了愣,赶紧去追小海”。老师可以让孩子扮演 故事中的“小明”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然后把 结局表演出来。老师可以协助扮演,并启发幼儿 想出一个好的结尾。幼儿亲自“表演”出来,才 不易忘记,而且以后可以落实到行动上。

(七)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设置 一种情境,使学前儿童在这一特殊的氛围中 受到情感的感染,从中受到某种教育的社会 教育方式。
(七)强化评价法
表扬奖励批评惩罚 1、评价要及时; 2、评价要恰当 3、以表扬奖励为主

二、特殊方法
“最善良女孩”为被绑小偷喂水
(一)榜样示范法
(二)谈话
1、谈话准备 2、谈话的组织
(1)引导学前儿童谈话兴趣。 (2)引导谈话,步步深入。 (3)谈话结束后要小结。
3、注意事项:允许答案多样性,给孩
子思考的时间,谈话方式可以多变等。
案例:“我的家人” (中班)
[活动目标]
1、增进幼儿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亲爱之情。 2、锻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人并表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六、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 过程中,教育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 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 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儿童的社会性品质按 国家培养目标健康发展。 1.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高度一致性 2.统一幼儿园、托教机构内部多方面的教 育力量 3.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案例:



A、活动开始,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要 注意听,故事里有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等会儿我要请 你们来回答。‛老师讲述故事:‚早晨,妈妈在收拾房间,小玲玲自己 穿好了衣服。上班的时间快到了,妈妈还在洗衣服,外婆急着对妈妈说: ‘我来,我来,你快上班去吧!’说完,外婆蹲下吃力地洗起衣服来。 小玲玲在一边看着,想着,她忙去端了一只凳子给外婆坐。后来小玲玲 蹦蹦跳跳地去幼儿园了。‛ B.提问: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 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外婆‛、‚有小玲玲‛、‚有妈妈‛等等。 2.妈妈在洗衣服,外婆说什么?又做什么了? 幼儿回答:‚让妈妈快去上班,她蹲着洗衣服。‛ 3.小玲玲看见了,想的是什么?又做什么了? 幼儿回答:‚玲玲看外婆洗衣服了,蹲着特别累。‛‚玲玲去拿椅 子给外婆坐。‛ C.讨论:老师面对全班幼儿问:‚外婆是什么样的?妈妈是什么样 的?如果你是小玲玲会怎么做?" 幼儿回答:‚外婆老了,妈妈特别忙,如果我是玲玲我也搬椅子给 外婆坐。‛ D.总结:老师说:‚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你们是 怎么做的?‛ 幼儿有的说:‚那天奶奶在家蹲着剥葱,我给她搬小椅子坐来着。‛ 有的说:‚我帮我妈妈扫地了。‛等等。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2、请幼儿平时在家注意观察,家里的人谁会什么,谁喜欢什么。
[活动过程] 教师自然地引出与家有关的话题。如问:“今天早上谁送你来幼儿园的? 晚上谁来接你?”然后开始谈话,话题可以是:
1、“我家都有谁?”请幼儿拿出“全家福”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 2、“平时我们在家里干什么?” 3、“家里谁最喜欢我,我最喜欢谁,为什么?” 4、“家里人有什么爱好、特长?”(如果有的幼儿说不出来请他们回家后再 仔细观察) 5、教师引导幼儿小结:我们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家人。
(三)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 度去体验别人的情感。

移情训练就是通过现实生活事件或通过讲故事、情 景表演等方式,引导儿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 置思考问题,使儿童理解、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体 验,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P64
简而言之,移情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 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 的训练方法。
童的参与
3、讲解活动的注意事项
(1)讲述的内容具有实用性 (2)讲述时要具有直观形象性 (3)讲述的语音、语态要有变化

举例:认识少数民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的服饰,了解
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2、培养幼儿观察、辨认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的能力。
2、认识少数民族的特点
(1)今天来了几位少数民族的客人,要热情招待。 (2)两位维吾尔族人随音乐跳舞入场。
A、向客人询问,你们从哪里来,是哪个民族的?并在地图上指出 家乡的位置。 B、引导观察客人的服饰,并请客人介绍自己(维吾尔族人都喜欢 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 对襟长袍。维吾尔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 肉。)客人拿出哈密瓜、葡萄干等,向小朋友介绍新疆的特产,并请 幼儿品尝。
组织学前儿童有秩序的参观,介绍时避免用行话。
(5)结束时的组织: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参观邮局,考
虑到工作人员忙,可自然结束;若不忙,可用联欢和实 践的方式体验和结束。

3、注意事项:参观时间最好选上午;组织人员适 当增加;参观回来后,可组织谈话;可开设相应的 活动区域(延伸活动)。如参观邮局的延伸活动可 以是“邮票展”“与邮局有关物品展”“寄信”。



(五)参观

参观法是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 学前儿童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让学前儿童通过 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 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

1、参观前的准备
(1)确定参观对象,与被参观的地方联系上。 (2)确定行走路线。 (3)制订参观计划(含参观目的和步骤等。) (4)作好物质方面准备,如水、纸等

2、参观的组织
(1)出发前的组织:整队集中检查行装,组织简短谈话。
(2)出发途中的组织:保证儿童的安全,如步行时教师
走在马路外侧,坐车时提醒儿童不要将手脚伸出窗外。 用提问的方式。
(3)到达时的组织:重新整队,简短谈话,但方式可以
(4)参观过程中的组织:教师与参观地的工作人员合作,

步骤:,主要是运用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技术,组织幼儿回 忆、联想、讨论自己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情绪、 情感体验,并鼓励其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如上述活动中首 先要求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生病时是什么样子的?心情怎么 样?会想些什么?引导幼儿追忆自己的体验,从而为下一步 理解他人心情打下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第二步,主要是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情境表 演等基本训练技术,促进幼儿设想他人观点、进入他人角色 能力的发展。上述活动中要求幼儿进一步考虑:××小朋友 生病在家会怎么样?会怎么想?等等,从而促使幼儿设身处 地地替“生病的小朋友”着想,并鼓励幼儿产生相应的情感 反应。 第三步,向幼儿展示假设的社会性情感情境,让幼儿转换到 他人的位置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性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同 时,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技术,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 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境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 积极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