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 过程中,教育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 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 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儿童的社会性品质按 国家培养目标健康发展。 1.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高度一致性 2.统一幼儿园、托教机构内部多方面的教 育力量 3.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五)参观

参观法是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 学前儿童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让学前儿童通过 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 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

1、参观前的准备
(1)确定参观对象,与被参观的地方联系上。 (2)确定行走路线。 (3)制订参观计划(含参观目的和步骤等。) (4)作好物质方面准备,如水、纸等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 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 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 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的心理技术。 应用在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就是模仿现实社 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他 人的立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 过及时的反馈,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 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道德规范。
2、认识少数民族的特点
(1)今天来了几位少数民族的客人,要热情招待。 (2)两位维吾尔族人随音乐跳舞入场。
A、向客人询问,你们从哪里来,是哪个民族的?并在地图上指出 家乡的位置。 B、引导观察客人的服饰,并请客人介绍自己(维吾尔族人都喜欢 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 对襟长袍。维吾尔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 肉。)客人拿出哈密瓜、葡萄干等,向小朋友介绍新疆的特产,并请 幼儿品尝。
(四)观察、演示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 或实物、教具陈示,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理解 一些道理,培养社会情感的方法。 第一,演示的教育主题明确,即为什么而演示,欲 达到什么目的,不能为了演示而演示。 第二,与其他教育方法协调使用,使幼儿的感知与 理解结合起来,而不能只停留在感知观察上。 第三,掌握演示的节奏和重点,避免分散幼儿注意 力。
如“早晨,小朋友在排队做操,小明往后退时不
小心踩了小海一脚。做操结束了,小海趁小明不 注意,也狠狠地踩了他一脚,并转身就跑。小明 愣了愣,赶紧去追小海”。老师可以让孩子扮演 故事中的“小明”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然后把 结局表演出来。老师可以协助扮演,并启发幼儿 想出一个好的结尾。幼儿亲自“表演”出来,才 不易忘记,而且以后可以落实到行动上。
(3)两位蒙古族客人随音乐跳舞入场。
A、B同上(蒙古族人喜欢扎头巾,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许多蒙 古族人住在蒙古包里,在草原上牧马、牧羊,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 还喜欢摔跤、骑马。)
(4)帮助幼儿了解内蒙古的一些特产。
那里出产羊毛,用羊毛可织成衣服、围巾,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3、请幼儿和客人自由交谈,可以向客人提出自己想知道
案例:



A、活动开始,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要 注意听,故事里有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等会儿我要请 你们来回答。‛老师讲述故事:‚早晨,妈妈在收拾房间,小玲玲自己 穿好了衣服。上班的时间快到了,妈妈还在洗衣服,外婆急着对妈妈说: ‘我来,我来,你快上班去吧!’说完,外婆蹲下吃力地洗起衣服来。 小玲玲在一边看着,想着,她忙去端了一只凳子给外婆坐。后来小玲玲 蹦蹦跳跳地去幼儿园了。‛ B.提问: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 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外婆‛、‚有小玲玲‛、‚有妈妈‛等等。 2.妈妈在洗衣服,外婆说什么?又做什么了? 幼儿回答:‚让妈妈快去上班,她蹲着洗衣服。‛ 3.小玲玲看见了,想的是什么?又做什么了? 幼儿回答:‚玲玲看外婆洗衣服了,蹲着特别累。‛‚玲玲去拿椅 子给外婆坐。‛ C.讨论:老师面对全班幼儿问:‚外婆是什么样的?妈妈是什么样 的?如果你是小玲玲会怎么做?" 幼儿回答:‚外婆老了,妈妈特别忙,如果我是玲玲我也搬椅子给 外婆坐。‛ D.总结:老师说:‚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你们是 怎么做的?‛ 幼儿有的说:‚那天奶奶在家蹲着剥葱,我给她搬小椅子坐来着。‛ 有的说:‚我帮我妈妈扫地了。‛等等。

[活动延伸]
可以组织幼儿在自愿的前提下,制作“我的家人”画册,然后讲给大家听。
[活动评析]
活动所选择的话题是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每个问题都简单易懂,开放性强, 问题的程度由易到难。幼儿容易回答,且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发表不同的 意见。通过这个谈话活动,幼儿表达了对家人的认识,感受到与家人在一起的愉 快情绪,逐步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童的参与
3、讲解活动的注意事项
(1)讲述的内容具有实用性 (2)讲述时要具有直观形象性 (3)讲述的语音、语态要有变化

举例:认识少数民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的服饰,了解
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2、培养幼儿观察、辨认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的能力。
(三)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 度去体验别人的情感。

移情训练就是通过现实生活事件或通过讲故事、情 景表演等方式,引导儿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 置思考问题,使儿童理解、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体 验,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P64
简而言之,移情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 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 的训练方法。
组织学前儿童有秩序的参观,介绍时避免用行话。
(5)结束时的组织: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参观邮局,考
虑到工作人员忙,可自然结束;若不忙,可用联欢和实 践的方式体验和结束。

3、注意事项:参观时间最好选上午;组织人员适 当增加;参观回来后,可组织谈话;可开设相应的 活动区域(延伸活动)。如参观邮局的延伸活动可 以是“邮票展”“与邮局有关物品展”“寄信”。
(六)行为练习法
1、行为练习前的准备 (1)选择恰当的内容 学前儿童生活中常接触的、感兴趣的、比较 容易操作的。 (2)物质准备 教师和学前儿童共同准备 做到人手一份或每小组一份。

2、行为练习过程的组织 (1)开始 引发愉快的情绪、激起行为练习的愿望 (2)示范(仔细示范) (3)学前儿童行为练习 学前儿童在行为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 (4)享受行为练习的成果

步骤:关心生病的小朋友



第一步,主要是运用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技术,组织幼儿回 忆、联想、讨论自己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情绪、 情感体验,并鼓励其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如上述活动中首 先要求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生病时是什么样子的?心情怎么 样?会想些什么?引导幼儿追忆自己的体验,从而为下一步 理解他人心情打下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第二步,主要是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情境表 演等基本训练技术,促进幼儿设想他人观点、进入他人角色 能力的发展。上述活动中要求幼儿进一步考虑:××小朋友 生病在家会怎么样?会怎么想?等等,从而促使幼儿设身处 地地替“生病的小朋友”着想,并鼓励幼儿产生相应的情感 反应。 第三步,向幼儿展示假设的社会性情感情境,让幼儿转换到 他人的位置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性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同 时,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技术,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 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境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 积极的行动。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2、请幼儿平时在家注意观察,家里的人谁会什么,谁喜欢什么。
[活动过程] 教师自然地引出与家有关的话题。如问:“今天早上谁送你来幼儿园的? 晚上谁来接你?”然后开始谈话,话题可以是:
1、“我家都有谁?”请幼儿拿出“全家福”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 2、“平时我们在家里干什么?” 3、“家里谁最喜欢我,我最喜欢谁,为什么?” 4、“家里人有什么爱好、特长?”(如果有的幼儿说不出来请他们回家后再 仔细观察) 5、教师引导幼儿小结:我们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家人。

(七)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设置 一种情境,使学前儿童在这一特殊的氛围中 受到情感的感染,从中受到某种教育的社会 教育方式。
(七)强化评价法
表扬奖励批评惩罚 1、评价要及时; 2、评价要恰当 3、以表扬奖励为主

二、特殊方法
“最善良女孩”为被绑小偷喂水
(一)榜样示范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 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 二、主体活动性原则 三、渗透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五、强化性原则 六、一致性原则

(二)谈话
1、谈话准备 2、谈话的组织
(1)引导学前儿童谈话兴趣。 (2)引导谈话,步步深入。 (3)谈话结束后要小结。
3、注意事项:允许答案多样性,给孩
子思考的时间,谈话方式可以多变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案例:“我的家人” (中班)
[活动目标]
1、增进幼儿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亲爱之情。 2、锻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人并表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2、参观的组织
(1)出发前的组织:整队集中检查行装,组织简短谈话。
(2)出发途中的组织:保证儿童的安全,如步行时教师
走在马路外侧,坐车时提醒儿童不要将手脚伸出窗外。 用提问的方式。
(3)到达时的组织:重新整队,简短谈话,但方式可以
(4)参观过程中的组织:教师与参观地的工作人员合作,
中学习帮助别人的方法;愿意在别人遇到困难和 痛苦时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
二、主体活动性原则
1、教师要为儿童创设活动的空间,如提供活 动的材料、布置环境等; 2、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让他 们主动体验、观察、操作以获得社会认知, 形成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3、教师还要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当的指导以提 高儿童的活动水平
(三)讨论法
就是教师指导幼儿就教育活动中的某些 问题、观点、认识进行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的教育方法。 第一,讨论的主题是幼儿熟悉、理解的。 第二,应具备讨论的口语能力和经验储备, 对年龄太小的孩子不能运用讨论法。 第三,创设平等、宽松的讨论氛围,尤其不 应对幼儿的意见轻易否定或表现出疑问。 第四,教育者对幼儿讨论的意见应有小结, 一则强化讨论的主题,纠正一些偏颇;二则 鼓励幼儿的讨论热情,以利以后的讨论。
的问题。最后,客人邀请小朋友到新疆和内蒙古去做客。 4、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说出图上这些人是哪个民族的。


[活动延伸] 在班上布置“新疆”、“内蒙古角”,摆放他们 的特产,还可以请小朋友画出这两个少数民族的小 朋友。 [活动评析] 该活动的优点有:有充分的教具,师幼互动较好。 需改进的地方:幼儿参与活动方式还可多样,例如: 摸摸少数民族人的服饰,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体 验民族风情。

三、渗透性原则
(一)渗透到各领域中。 (二)渗透到各游戏中。 (三)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四)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四、实践性原则
(一)帮助并教给幼儿具体的行为方式 (二)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五、强化性原则
强化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 通过言语、动作或表情等方式,对儿童的行 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之增强巩固或 削弱、消除,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教师要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二)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 (三)强化应及时
一、目标原则
•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 时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选择的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 要围绕目标进行。 •除了要遵循国家教育部为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领域设定的目标外,教师还要为社会教 育活动制定具体且合理的目标。
具体而可操作的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关心他人的品质”
“知道应该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扮演角色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的方法
一、一般方法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个支 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

1、讲解前的准备
(一)讲解
(1)选择恰当的讲述内容
(2)选择教具或情境进行辅助

2、讲解活动的组织
(1)引导学前儿童对教师讲述的内容产生兴趣 (2)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讲述 (3)讲述活动开展中或讲述活动后要有学前儿

[活动准备]
1、由四位教师分别扮演不同性别的维吾尔族、蒙古族人。
2、教学挂图《少数民族》
3、一幅大的《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启发幼儿谈话,导入课题。
请幼儿看地图,告诉幼儿我们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民族,其 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几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所以一 般称为少数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