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一、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例如,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异养。

如牛吃草,狼捕食羊等。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鱼在水中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 出汗:人的皮肤汗腺分泌汗液,汗液中含有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

- 呼出气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等废物。

- 排尿:泌尿系统将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 植物也能排出废物,如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长: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个体由小变大。

例如,一粒种子萌发后长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成为参天大树。

- 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如植物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动物通过产卵或产仔繁殖后代,如鸟类产卵,哺乳动物产仔。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子女的某些特征与父母相似。

-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例如,同一株玉米上结出的玉米粒有黄色和紫色之分。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但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看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

生物因素就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用的就是猎食关系;此外除了竞争关系(例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战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例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

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是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因而叫做消费者。

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森林中的落叶和动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直观的物质(即为无机物,包含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交还土壤,可供植物光合作用再次利用,被称作分解者。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越高级的生物毒素积累越多。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虽然不断变化,但其数量和所占到比例就是相对平衡的,叫做生态平衡。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就是存有一定存有限度的。

如果外界阻碍少于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以遭毁坏。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采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1)取镜和放置;(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总结本文档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全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 生物的分类- 植物界- 动物界- 微生物界1.3 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植物的生命周期2.1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的特点- 孢子植物的特点2.2 植物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器官的发育2.3 植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2.4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 孢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3.1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3.2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胚胎发育- 成长3.3 动物的繁殖- 哺乳动物的繁殖- 鸟类的繁殖- 昆虫的繁殖第四单元人体生理4.1 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概念和功能- 主要组织及其功能4.2 器官和系统- 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4.3 人体生理功能- 运动和骨骼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第五单元生态学基础5.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5.2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的构成- 食物网的概念5.3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的维持5.4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保护的措施第六单元遗传与进化6.1 遗传- 遗传的概念- 遗传物质的传递6.2 进化- 进化的概念- 进化的证据6.3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以上为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 调查的一般方法2.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圈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如,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如,蚯蚓能疏松土壤。

四、生态系统1.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 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镜等。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
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总
结和归纳。

以下为各个知识点的概述:
1. 生物的定义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动和生命特征的物质个体。

2.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和适应环境等。

3. 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包括营养、运动、感受刺激和自我调节等。

4. 细胞的组成
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5. 细胞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6. 细胞的功能
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合成和排泄等。

7. 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真核细胞进一步分为植物
细胞和动物细胞。

8. 细胞的自我复制
细胞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9. 细胞的特殊化
细胞可以特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10. 细胞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细胞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协同工作,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运转。

11. 生物的分类
生物按照进化的程度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营养
方式可以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12. 生物的层级结构
生物的层级结构从小到大分别为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

13.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等。

以上是本文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和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重点知识: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1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②③④。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

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要点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第一部分生物和生物圈考查要点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珊瑚、钟乳石、机器人不是生物,珊瑚虫、生石花是生物。

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4.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5.生物归类: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归类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归类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6.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7.生态因素有两类:①非生物因素;②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8.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9.在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时要求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并且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条件。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注意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1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

* 书写食物链时要注意: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指向捕食者;无分解者。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1.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壁、细
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并具有呼吸、分解、运动、排泄、生殖等
功能。

2.细胞的形态和分类:细胞形态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扁平形、立方形、柱状形等,有时细胞可以合并形成组织。

3.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
以分为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等。

4.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中遗传信息在后代间传递的过程,进
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5.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组织包括根、茎、叶等,植物器官包括根
状茎、地下茎、花和果实等。

6.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
动物包括海绵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等。

7.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是有机体的高度组织化和功能化的物质,
包括头部、躯干、四肢、五感器官、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

8.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生长、发育、繁殖等活动过程中受
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会改变生物的特征和适应力。

9.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10.生物科技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育种等技术在
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的主要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相关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等。

除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同时,加强与生物相关的科普知识和生活实践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带插图.pdf上课讲义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带插图.pdf上课讲义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生物的特征: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现象。

2. 生物体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通过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3. 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4.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生物体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实现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5. 生物体的生殖和遗传:生殖是指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遗传则是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6. 生物体的变异和进化: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差异,进化则是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7.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8.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

9.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传递的重要结构。

10.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doc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doc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概括1、科学研究一般包含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定、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得出结论、表达沟通2、生物的特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部分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自养 ); 动物则从外界获得现成的营养 ( 异养 ) 。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身世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响——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快速奔逃。

害羞草对刺激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生殖。

6)除病毒之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计供给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合的温度和必定的生计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计的环境要素:非生物要素:光、温度、水分等 ; 生物要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余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抢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沙漠中的骆驼,尿液特别少 ;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好多 ; 严寒海疆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 ; 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使土壤松散,其粪便增添土壤的肥力 ; 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构成观点:在必定地区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一致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构成:包含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含生产者、花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含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品链和食品网:生产者和花费者之间的关系,主假如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品链。

食品链相互交织连结,就形成了食品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品链和食品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经过食品链不停累积。

写食品链时注意:只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花费者结束。

9、列举不一样的生态系统:丛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大海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
教版)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
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