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因此,数学课堂往往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新课标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机械的、单一的教学的局限性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内容,彻底地解除学生的束缚,让数学问题走进生活。如我在教学25-17+15等加减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解答此类。我让学生这样思考:一辆车上有25个座位,正好坐满了,到站时,有17人下车,15人上车,这样车上就空出2个座位,一共有:25-2=23(人)。再如,小明去商店买乒乓球,要16个,柜台上有两盒子乒乓球,一号盒里有9个,二号盒里有20个,问给小明拿出16个后,还剩多少?照以往的教法,是先求共有多少个?9+20=29(个)。再求剩多少个?29-16=13(个),综合算式:9+20-16=13(个)。在新课改理念引导下,学生结合实际经验,广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寻求答案,一生答:我是这么想的,从2号盒中直接拿出16个,2号盒还剩4个,加上1号盒9个,共13个。一生答:我是这样想的,16分成9和7,1号盒有9个,再从2号盒拿出7个,这样还剩下13个。一生这样想,16分成10和6,从2号盒拿出10个还剩10个,从1号盒拿出6个,还剩3个,共剩10+3=13(个)。学生解法

灵活多样,思路清晰,体现了新课改标准中强调的:“数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充分发表自己个性的感受和见解。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口、眼、手、脑的有机结合,是全方位的活动。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数学眼光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如我在教学《小管家》一节时,先提出问题:“你知道你家一个星期要花多少钱吗?你想知道都花在什么地方吗?回家跟爸爸妈妈

商量一下。要一些钱当一次小管家设计一个表,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录下来,计算一下每天要花多少钱,一周一共要花多少钱?通过当小管家,学生明白了哪部分钱该用,哪部分钱不该用,受到了勤俭节约的教育,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创设有趣的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以往的教材中,纯数学的东西较多,一些“与学生无关的”内容较多,虽然近几年课堂教学要求联系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更多的是工农业生产实际、社会实际问题,其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在青岛版一年级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情境图,学生很喜欢,但怎样发挥其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

发现、解决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比如,教学“走进花果山”一节课时,老师教学时问:树上有3只猴子,树下有5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然后让学生解答问题,这样的教学就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位一年级老师是这样讲这节课的:教师先提示学生观察教材中画着走在前面的小朋友用手指着一个小长方形,长方形上写着“共有几只猴子”,老师问这是什么意思?谁能编一个小故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编出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群小朋友到“花果山游东园”玩,前面的一个小朋友发现了一个问题,他问后面的小朋友树上共有几只猴子,谁答对了就让谁继续上山,答不对的不能上山。这样就可以让大家置身于“上花果山”这样一个情境之中。哪个同学能提出问题就可以上来把门,其他同学必需答他的问题才可以进山,随着进山的同学越来越多,没有进山的同学会在同学们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最终顺利进山。

四、学以致用,让数学知识源自生活

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书本中的知识点,数学教学远离生活,过于理性化,造成学生只会做课本中的题目。其实,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这样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

引发学生学数学的欲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如我曾听过一名教师执教的“分类与整理”一课,在课堂上他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使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变为数学问题。又如,学生学习“元、角、分”后,让学生陪妈妈逛一次超市,并计算花了多少钱,付出多少,应找回多少,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可以服务于生活,懂得了节俭。

总之,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调乏味的说教,使学生乐学,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课改的真正受益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