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先秦史传文学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与文字、史官的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文字和史官产生甚早,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夏代前夕已经产生。
当时史官分左史、右史等。
一般认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各有所司。
至春秋末战国之世,史官地位虽不如前,然各国诸侯看重修史,史官四散在诸侯,史籍大兴,出现了“百国春秋”,体例颇有融合。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
从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当时文史哲界限不清,人们的思维还带有文明史初期具象思维的诸多特点,因而其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
使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先秦历史散文的体例与艺术,对后世史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都有重大影响。
第一节《尚书》、《春秋》《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
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
本是历史文献,后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约在春秋初期结成总集,历春秋、战国而有所增删。
据说原有一百篇,秦焚书后,西汉文帝时仅剩伏胜记诵的28篇,计有《虞书》两篇,《夏书》两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分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
因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
4.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教材梳理《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中《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2、其主要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
3、措辞严谨,以一字寓褒贬,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即春秋笔法,为后代文学所继承。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
同《春秋》一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罗列,还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儒家立场总结经验教训,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以鉴后人。
记事上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社会变革的趋势。
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周礼,尊礼尚德。
《左传》的文学特点/特征/成就:1、叙事方面①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使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如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
②《左传》中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战争描写,《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写战争背景、战前准备、兵力部署、力量对比、将帅士兵活动、战略战术等,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结构严谨又中心突出,如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有直接交待,在行文中又不断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对结果的描写也很全面,除写晋军大胜,还写了战争的余波。
同时在战争描写中还会有一些战争中次要事件的细节描写,增加叙事的生动传神。
③人物描写,书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多能突出他们鲜明的个性。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三、《左传》的文学特点
1.叙事成就较高,叙事富有故事性
以线时间为主,间有倒叙、预叙、插叙、补 叙
倒叙:回顾起因,交待背景(宣公三年郑穆公兰) 插叙和补叙:“初” 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 结果。(蹇叔哭师)
《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以旁观 者的立场叙述事件,视角灵活。
《尚书》的文学价值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殷商和周初的部 分,所用语言同秦汉时的古汉语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 久远,传写讹误,十分艰涩难读。韩愈谓之“周诰殷盘, 佶屈聱牙”(《进学解》)。但抛开文字的障碍不谈,在 情感的表达上,其实是朴素而简要的。由于发表那些言辞 的人,地位都很高,言语之间,具有居高临下的自信。对 于后人来说,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质朴自信,又显示 出征服的力度。所以《尚书》的文章,受到很高的推崇。 《尚书》的文章很质朴,但表达很精当,引用成语很贴切, 有些地方较好地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等。“若网在 纲,有条而不紊”、“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 灭?”
国语
国别
周鲁齐晋郑楚吴越
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前976-前453)
国策
国别
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 山
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
3.擅长刻画人物
《左传》写到的人物容貌、性 格较鲜明的不下数百人。
重耳、子产、蹇叔、先轸、介之推、鉏霓
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 性。
如子产和晏想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 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 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 本”思想。书中虽仍有不少讲天道鬼神的地方,但 其重要性却已在“民”之下。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散文的萌芽一、甲骨卜辞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占卜时间及主持者(叙辞)、占卜的内容(命辞)、占卜的结果(占辞)、事情在事后的发展(验辞)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戊戌卜贞,今日旦,王疾目,不丧明?其丧明?(《殷墟文字乙编》六四)首先,表现出明确的时空观念。
其次,具有了推断性思维和对照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
第三,一些比较完整的甲骨卜辞,已经能用简要的文字记载说明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其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为后代叙事散文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二、铜器铭文金文、钟鼎文《毛公鼎》三、《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尚书》原称《书》,又称《书经》。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今文尚书》:伏生28篇《古文尚书》:鲁恭王东晋梅赜58篇“记言文之祖”(一)已经具有结构较为完整、单独成篇的文字。
《无逸》(二)记言生动传神,适当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商书·盘庚》:“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
予亦拙谋,作乃逸。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尚书》的局限:语言古奥艰涩“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韩愈《进学解》)第二节《春秋》和《左传》一、《春秋》1、地位及内容: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五经:《易》、《书》、《诗》、《礼》、《春秋》《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
内容上,考察政治的得失成败,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
2、艺术特色(1)叙事简明严谨《春秋》的记事一般是以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何人、发生何事,结果如何为先后次序。
而且记事简略,长的不过40多字,短的仅有一字。
第三章 先秦史传文学
第三节 国别史《战国策》
《战国策》是纵横策士所辑,供策士学习游说人主的教科书,其主 要内容,是战国时谋臣、策士游说人主之辞。刘向按国别兼及时间 编排次序,名其曰《战国策》,共33编。 战国策的说辞高悬功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①揣摩心理,以利劝上
②善用譬喻,类比推理
③不引《诗经》《尚书》而用寓言
《左传》的流传与影响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从战国以至汉 初,《左传》流传甚广,因其文字浩繁, 有学者有目的地截取《左传》的叙事, 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书《左氏微》《铎 氏微》《虞氏春秋》等。
《左传》叙事的用词、句法、简约传神 的特点都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典范。自 《史记》之后,史传文学不可或缺的 “论赞”,其形制直接来源于《左传》 的“君子曰”。《左传》从外在言行刻 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影响到小说、戏曲等 文学作品,形成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 以《左传》为代表的先秦史传文学对历 史事件的道德价值的重视也影响到后世 文学作品。
——刘知几《史通》
《左传》如“秦伯犹用孟明”,突然六字起句;……只一“犹”字,读 过便有五种意义:孟明之再败、孟明之终可用、秦伯之知人、时俗人之 惊疑、君子之叹服。不待注释而后明,乃谓真简;读者明眼,庶几不负 作者苦心。“犹”与“曰”皆句中,只着一字而言外而反三隅矣。
——魏禧《日录》二编《杂说》
第二节 编年史《左传》
——《春秋穀梁传》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国语》
《国语》的记载,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大部分是春秋时史事,以 国分类,叙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兴衰成败以及君臣 之间的嘉言善语,与《左传》多有重合之处,思想倾向亦与《左传》基 本一致。
“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
史传文学
史记》之后, 继《史记》之后,另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是东汉班固 汉书》 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 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 以详赡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 的精神风貌。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 的精神风貌。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 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 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 物刻画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 物刻画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苏武等人的传 记. 中国以后的史籍,大多数沿袭《汉书》的体例, 中国以后的史籍,大多数沿袭《汉书》的体例, 但注重的是史料的收集与史实的考辨, 但注重的是史料的收集与史实的考辨,而不是辞采的 精美与感情的充沛,文学性逐渐降低, 精美与感情的充沛,文学性逐渐降低,这也是历史著 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节、 第一节、史传文学的产生
一、史传文学
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 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 历史科学与 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 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 学艺术二种成分 二种成分。 文学的角度看 学艺术二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 史事件为题材, 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 作品; 史学的角度看 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 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 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 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三、影响
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 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 史文学, 史记》 史记》突破了先秦史 史文学,是《史记》。《史记》突破了先秦史 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 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 表述方式,以成熟的传记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 表述方式,以成熟的传记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 文学的新纪元, 文学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
中国文学史之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学史之先秦叙事散⽂第三章先秦叙事散⽂第⼀节《尚书》是我国最早的记⾔历史散⽂集。
《尚书》即上古之书,⼜被称为书经,是⼀部古代历史⽂献汇编。
⼀、《尚书》的保存1、战国:《尚书》有百篇。
2、秦代:经过秦⽕焚毁,亡佚⼤半。
3、汉代:今⽂《尚书》:汉初经师济南伏⽣保存、传授的《尚书》,⽤汉代通⾏的⾪书记录下来,有28篇。
古⽂《尚书》:汉武帝时⼜陆续发现了⼀些⽤先秦⽂字记录的篇章,⽐今⽂《尚书》多16篇。
4、东晋:梅赜《古⽂尚书》58篇。
将伏⽣本28篇分为33篇,⼜增25篇,经考证25篇皆为伪作。
⼆、《尚书》内容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虞书》和《夏书》多是春秋战国⼈根据古史传说编纂⽽成的,具有⼀定史料价值。
《商书》和《周书》则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献,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散⽂发展的⽔平。
三、⽂章分类: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典:主要记载古代典制,如《尧典》;谟:谋议、谋略,如《皋陶谟》,记载皋陶与禹关于治理国家的谋议;训诰:训诫诰令,有上对下的告诫、训导,也有下对上的劝谏,有君⾂间的对话,也有⾂僚间的对谈;誓:誓词。
战前的誓师词;命: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的册命。
如《⽂候之命》,是周⽂王表彰晋⽂候功绩并赏赐晋⽂候的命辞。
四、写作特点:1,作品由简到繁,说理⽇趋细密,逐步具备了完整的篇章。
《商书·汤誓》:商汤伐桀时的⼀篇誓词,道理讲得⾮常简单,只是在篇末申明赏罚,以作劝惩。
“⾮台⼩⼦,敢⾏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ji诛,杀死之”,“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周书·⽆逸》:⽂章中⼼明确,论证周详,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堪称初具规模的论说⽂。
2,运⽤了⼀些修辞⼿段,使说理带有⼀定的形象性。
《商书》中的《盘庚》三篇:若颠⽊之有由蘖。
若⽹在纲,有条⽽不紊.予若观⽕。
若⽕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3,有些作品运⽤了较多的语⽓词汇,表现了说话⼈的⼝⽓,带有⼀定的感情⾊彩。
如《周书·⽆逸》记周公对成王的告诫。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概论:1、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2、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3、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4、《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1)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2)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3)内容: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4)艺术特点:A、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B、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
C、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2、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1)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2)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3)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4)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
(5)而像《毛公鼎》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1、《尚书》(1)概念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虞书·尧典》等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的追述,不是当时人的记录。
古代文学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尚书》与《春秋》
《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 文总集。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 经》。
《盘庚》以死亡的“颠木”比喻旧都,以充满生机的新生 “由蘖”比喻新都,形象鲜明又含暗喻与对比 。
《春秋》与春秋时期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 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 哀公十四年(前481),以鲁 国年号纪年(隐桓庄湣釐文宣 成襄昭定哀),记事也以鲁国 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 侯。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 主旨两方面:
– 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谋 – 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贵的人 生态度
• 人物形象分析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行动 – 对比手法 – 细节刻画
以苏秦为例看刻画人物的方法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写出苏秦的感慨之语,至少写两句) – 行动
• 你所熟悉的先秦散文有哪些? • 你最喜欢先秦散文的哪种文风?
先秦散文文风各异
• • • • • 微言大义 义丰词约 辩丽横肆 含蓄隽永 气势浩然
【精读作品篇目】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 师》、 《晋公子重耳出亡》、《晋灵公不君》 《城濮之战》、《崤之战》 、《秦晋鞍之战》 《国语》:《召公荐厉王止谤》《勾践灭吴》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荆轲刺秦 王》、《庄辛说秦王》、《鲁仲连义不帝 秦》、《赵威后问秦使》
3· 《左传》和《国语》 2
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三传) 2、左丘明 3、《左传》和《春秋》的关系
• 纪年完全按照春秋的方式 • 内容与春秋相吻合 • 解释春秋用辞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中国的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传文学进行一番史论探讨。
一、先秦史传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起源和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的史传文学主要表现为《尚书》、《春秋》、《左传》等历史著作。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史书,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其简练的文字和严谨的叙事风格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则是《春秋》的注解,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古代史传文学的杰作。
先秦史传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史实,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二是文字简练,叙事严谨,体现了古代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三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人物形象塑造,使历史事件更加鲜活。
二、两汉史传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史传文学主要表现为《史记》、《汉书》等史书。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司马迁以卓越的史学才华和文学才华,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
《汉书》则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书,其作者班固在继承《史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汉书》具有更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史料丰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加详尽;二是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心理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三是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不仅注重叙事的生动性,还追求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深刻。
三、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影响与意义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考点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这些记载虽然都在文字形成以后,但展现了初民生活的踪影,体现着初民载歌载舞的情状。
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漫长时期,原始歌舞的数量必然是巨大的。
只是这大量的原始歌谣在当时只能口头流传,无法用文字记录下来。
今天所看到的原始歌谣,都是后人辑录的。
这些辑佚所得的原始歌谣,真伪很难论定。
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明话外传》从它那古朴的二言形式和它所表现的原符猎生活情状看,可能是一首远古流传下来的谣。
再如相传为伊耆氏(即传说中的神农氏、一说指尧)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是蜡祭时的祝词,它以“咒语”的形式,表达了初民企图控制或征服自然灾害的愿望,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一、神话释义根据学者的普遍认识,神话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时代的产物。
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二、我国神话系统1.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主要是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基本的解释。
代表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
2.自然灾害神话。
自然灾害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表现了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第三章先秦史传散文(共17张PPT)
先秦史传 散 (shǐ chuán)
第一页,共十七页。
第一节 历史(lìshǐ)散文的形成与《尚 书》《春秋》
一、历史散文(sǎnwén)的形成
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 史官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 采,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第二页,共十七页。
二、《尚书(shàngshū)》与《春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为《春秋左氏 传》。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 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第六页,共十七页。
二、《左传(zuǒ 》的思想倾向 chuán)
《左传》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shǔyú)儒家, 其中有保守的一面,也 wǎn)巧妙的辞令
《左传(zuǒ chuán)》辞令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 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 温文尔雅之态。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 卫,兄弟(xiōngdì)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 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 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 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 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第八页,共十七页。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 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 侈。道殣相望(dào jìn xiāng wàng)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 如逃寇雠,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 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
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3.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的存篇与流传
汉初,秦博士伏生所传《尚书》,汉隶书写,称今文《尚 书》,28篇
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故居壁发现,先秦六国时文字书 写,称之为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较《今 文尚书》多25篇,后证实有伪作,称伪古文《尚书》。
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和伪 《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毛公鼎 内壁铭文
◦ 《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 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 字,讲述虢季子白在 抵御猃狁的战斗中战 功显赫,周王为其设 宴庆功,并赐弓马之 物,虢季子白因而作 盘以为纪念。
◦ 惟十有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 季子白做宝盘,丕显子白壮武 于戎功,经维四方。搏伐猃狁, 于洛之阳,斩首五百,执讯五 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 聝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格 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 父孔显有光。”王锡乘马,是 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 赐用戉(钺),用政蛮方。子 子孙孙,万年无疆。
与否) 时、地、人、事齐全,略具叙事
要素,为记事散文之雏形。
历史文的萌芽: 铜器铭文
◦ 刻于青铜器之铭文,亦称钟 鼎文或金文。
◦ 较著名的有:《毛公鼎》 ◦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 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 45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 中最长的一篇。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 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 名,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出土于陕西 岐山(今宝鸡市岐山 县),现藏于台北故宫 博物院。
记事方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记事特点: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大纲式记录。 如: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2.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3.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4.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5.甲骨卜辞(名解):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6.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言文字由简至繁《智鼎》以记事为主《毛公鼎》侧重记言的铭文7.《尚书》(名解):《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周书》记周公言论最多。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拔高题:散文真正的开端是_《尚书》二、《左传》的叙事和记言8.《左传》(名解)《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
9.《左传》的叙事特征/艺术特色(简答论述)1)《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
2)情节结构《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
A.倒叙与预叙B.第三人称为叙事角度C.描写战争注重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描写战争D.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E.故事性、戏剧性(后代小说家为人物虚拟对话的萌芽)3)人物塑造A.片段描写B.人物性格变化C.行动对话的描写D.细节描写4)语言文字特点(简答)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三、《国语》的艺术成就1.《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章节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三章两汉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坛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塘五代词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一般是指 ( )A.殷、周到秦统一B.秦代以前C.夏代以前D.夏代到西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文学的起止时间。
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并且,殷商史料也极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的描述,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初)开始的。
分值:1.0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一关于原始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 )A.《礼记·郊特牲》B.《吕氏春秋·古乐》C.《毛诗大序》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筮辞出自( ) A《尚书·尧典》B.《周易·贲卦》C.《淮南子·览冥训》D.《周易·中孚》九二爻辞答案:B解析:无分值:1.04.下列属于创世神话的是()A.女娲补天B.女娲造人C.鲧禹治水D.后羿射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创世神话。
A、C、D三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神话。
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初民的口头文学主要有( )B.上古歌谣滑C.小说D.神话传说E.寓言答案:BD解析:无分值:2.02.我国流传下来的神话主要保存在A.《山海经》B.《楚辞》C.《淮南子》D.《尚书》E.《左传》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保存我国神话的古籍。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取材对象。
班固
三、班固与《汉书》
(1)生平
班彪《史记后传》 班昭(八表) 马续(天文志)
(2)思想 正统的儒家思想, 写《汉书》是为了宣 扬“汉德”。
(3)体例: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记载从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 三十年的历史。(西汉的历史) 与《史记》的不同:取消《世家》并入传, 改书为志。共100篇:12纪、70传、8表、10志。
三件大事加以笔酣墨饱的描写的。
“钜鹿之战”:叱咤风云、勇冠三军、强悍雄壮、英勇善
战。
“鸿门之宴”:坦率、天真、憨直、粗豪,以不忍之心轻
纵 了敌手,以至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和
悲剧的种子。
“垓下之围”:“夜饮悲歌”——慷慨别姬,重情绝望;
“东城快战”——斩将杀敌,所向披靡;
“乌江自刎”——不忍偷生,迷信不醒。
了各类型人物。有历代帝王、贵族、官僚,还有各
阶层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出身贫寒的农民、小商 人、 士人等。 A.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事件突出人物: 如《项羽本纪》 B. 运用“互见法”:即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 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这样做,有时是为了避 免行文重复,有时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既不损害 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又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如“鸿门宴” C.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如陈涉、项羽、刘邦 D. 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小故事刻画人物:如项羽
五、带有悲剧色彩
西方一般都认为悲剧主角是命运的牺牲品, 黑格尔甚至把它引用到历史中的真人真事上来, 认为英雄不过是上苍的工具罢了,免不了当悲 剧的主角。不过人类决不满意于被征服的消极 描写,而要写出对命运的反抗,至少要写出反 抗的意志。即使在知识不发达的古代,艺术家 也要竭力渲染英雄的搏斗,写出他对命运的反 征服。
古代文学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先秦散文指先秦时代而流传至今的散文著作,可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大类。
第一节先秦散文的兴起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自古就有重史的传统。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
大概至迟在商代,就已经设立了专司史职之官。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帝王靡不同之。
——《汉书·艺文志》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礼记·玉藻》有了记言记事的史官,就使得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因此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产生。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一、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和《春秋》1、《尚书》(1)简介:《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四部分。
《尚书》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尚”通“上”,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主要经典“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虞书》与《夏书》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可能为后人追述,不是当时人记录。
《商书》、《周书》保存了部分商代、周代史官的记录。
《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西周末《尚书》已成书,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书》、《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
《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
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
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
汉初,《尚书》存28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从战国以至汉 初,《左传》流传甚广,因其文字浩繁, 有学者有目的地截取《左传》的叙事, 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书《左氏微》《铎 氏微》《虞氏春秋》等。
《左传》叙事的用词、句法、简约传神 的特点都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典范。自 《史记》之后,史传文学不可或缺的 “论赞”,其形制直接来源于《左传》 的“君子曰”。《左传》从外在言行刻 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影响到小说、戏曲等 文学作品,形成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 以《左传》为代表的先秦史传文学对历 史事件的道德价值的重视也影响到后世 文学作品。
——《公伐徐鼎》
周代毛公鼎 周代青铜器铭文拓片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尚书》
《尚书》,意即“上古之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四书,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今存58篇。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韩愈《进学解》
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 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年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 文、篆书、隶 书、楷书)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铭文
“恐其(指竹帛)腐蠹绝灭,后世子孙
不得而记,故琢之盘盂,镂之金石以重
之。 ”
——《孟子》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 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
王命公伐徐,攻战无敌。徐方以静,锡 公宝鼎大曲彤矢仆马衮冕,以章公休, 世为周辅,鲁受多福,其子子孙孙万年 永用。
——《春秋穀梁传》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国语》
《国语》的记载,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大部分是春秋时史事,以 国分类,叙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兴衰成败以及君臣 之间的嘉言善语,与《左传》多有重合之处,思想倾向亦与《左传》基 本一致。
“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
第二节 编年史《左传》
《左传》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历来史志目录都有著录,但左丘明姓左还是左 丘,左是姓还是官职名称,一直没有定论。
叙鬼神而“未尝废人事”:
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左传》
国之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
——《左传》
——《国语·晋语》
史官文化与史传文学
先秦史官掌管国家的历史文献,也掌管了贵族教育,史官施以教育 的材料分《春秋》《语》《世》等历史著作,虽则体裁不尽相同,其功 用实趋而为一,即用历史文献教育子弟,使知善恶判断以及立身行事的 标准,以备将来立足于政治、社会。
《春秋》对先秦及后世史传文学的影响不可估量,如后世的《史记》 《资治通鉴》《新唐书》及清代桐城派古文,都与先秦史传文学有紧密完整,文风古朴;
②感情真挚,语言富有感染力;
③注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春秋》
现今留传的《春秋》是鲁史《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 四年之间242 年的历史,虽为鲁史官所记,但广泛记载了春秋各国之间 的朝聘、礼仪、战争、盟会,再现了那个历史时代,所以因这部鲁史 《春秋》而将此书所涵盖的年代称之为“春秋”时代。
“君子曰”: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左传》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
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左传》
第二节 编年史《左传》
《左传》的叙事艺术
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 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 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斯盖当时国史,已有 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
——《国语·楚语上》
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春秋》
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于宋四竟之内曰宋。后数,散辞也, 耳治也。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是月者决不日而月也。六鹢退飞过宋 都,先数,聚辞也,目治也。……君子之于物,无所苟而已。石、鹢且 犹尽其辞,而况于人乎?故五石、六鹢之辞不设,则王道不亢矣。
第三节 国别史《战国策》
《战国策》是纵横策士所辑,供策士学习游说人主的教科书,其主 要内容,是战国时谋臣、策士游说人主之辞。刘向按国别兼及时间 编排次序,名其曰《战国策》,共33编。 战国策的说辞高悬功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①揣摩心理,以利劝上
②善用譬喻,类比推理
③不引《诗经》《尚书》而用寓言
观春秋之辞命,列国大夫,聘问诸侯,出使专对,盖欲文其言以达旨而 已。至战国而抵掌揣摩,腾说以取富贵,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 恢奇焉,不可谓非行人辞命之极也。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国语·楚语》
其明识高远,雅思未尽,故复采录……邦国成败、嘉言善语、阴阳律吕、 天时人事、逆顺之数,以为国语。……所以包罗天地,探测祸福,发起 幽微,章表善恶者,昭然甚明。
——汉代韦昭《国语解叙》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平公射,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 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 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 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
——刘知几《史通》
《左传》如“秦伯犹用孟明”,突然六字起句;……只一“犹”字,读 过便有五种意义:孟明之再败、孟明之终可用、秦伯之知人、时俗人之 惊疑、君子之叹服。不待注释而后明,乃谓真简;读者明眼,庶几不负 作者苦心。“犹”与“曰”皆句中,只着一字而言外而反三隅矣。
——魏禧《日录》二编《杂说》
第二节 编年史《左传》
第三章 先秦史传文学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编年史《左传》 国别史《战国策》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甲骨卜辞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甲骨文合集》第12 870 片甲
王占曰:有崇!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宦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饮
于河。”
——《甲骨文合集》第10 405片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