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整理-(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9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1

合集下载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2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21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2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21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刻舟求剑》是第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讲读课文。

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

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结果却没有唠叨。

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

也用来喻讽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小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不是很多,课程标准对于高年级的古文阅读要求之一是“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本课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

让学生理解语言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所揭示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4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最后一段话,明白别人“惑乎”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同学们都记住了吗?(检查:单独背诵,齐背)不错,同学们都学的非常扎实,那么,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吗?(找同学回答,及时评价)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当中的某个道理,这就是寓言的特点。

我们这一课学的是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初次接触文言文,我们要有耐心,这样才会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今天,我们接着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看看它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2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2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2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22

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插图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的寓意: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2. 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学生说说了解过的寓言故事名称及主要内容。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1节:(1)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是什么意思?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

(3)齐读第一节2.学习第2节:(1)自由读第2节,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么做的?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慢腾腾地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3.学习第3、4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宝剑掉下去了,同船的人是什么反应?(2)读第1句,思考:“为什么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同学之间评价(3)那个人是怎么做的?他是怎样想的?(不慌不忙的说)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4)这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9.2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3 (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9.2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3 (2)

9《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1.猜一猜,看图片说寓言故事的名称。

狐假虎威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守株待兔2.复习:认识寓言,(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坐井观天亡羊补牢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刻舟求剑)二、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和作品资料。

老师课件出示作者资料: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3、简介文言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方法:(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得当)、读通句子。

(二)译结合注释译、结合关键词译、结合理解译、结合工具书译。

(三)品(1)品人物(作者品、自己品)(2)品寓意三、读文我最棒。

(一)出示自读要求读古文的要求:1 读准字音,2 读通句子,3 停顿得当,4 读出节奏。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古文。

(二)自主学习情况检查,你能读准吗?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涉.()遽(..()矣.()若()..)契2.课文朗读,读出节奏。

打节拍读,抽生展示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译文我在行。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译、结合关键词译、结合理解译、结合工具书译,疏通课文。

)2、考考你⑴出示句子填字并解释字意。

(2)对照注释,结合字意,逐句理解,主疏通文意。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冀教版

9揠苗助长一、教材分析《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的是宋国有一个农夫,总是担心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帮助禾苗长高了,可把自己累坏了。

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也作“拔苗助长”,它的出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

它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

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

在这则故事中,“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一句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

“苗则槁矣”则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寥寥数语便刻画出写了“宋人”疲劳奔忙,自以为是的愚蠢形象。

特别是“芒芒然归”的疲惫不堪与“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的得意洋洋、自以为有功的鲜明对比,以及两次使用的感叹号,都更加突出了宋人的蠢笨,可笑、可气、可叹。

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宋人揠苗的具体情境,而“其子趋而往视之”几个字里又包含着几多无奈,几多心疼,几多焦急……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设计理念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讲,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也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潜心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与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拉近和文言文的距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必要时良好的示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文言文与学生距离较远的关系,要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轻重、节奏、韵味,对于学生来讲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学生不懂处示范,能让学生更易亲近文言文,激发朗读的兴趣。

3.语文既学内容也学形式,学法的引导是语文课上教师必须要关注到的。

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在以后能自如地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及类似的文章,做到“举一反三”。

9.寓言二则(教案)_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二则(教案)_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品】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冀教版9.寓言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寓言意思,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

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堂上“边读边悟”,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读懂寓言中所蕴含着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做到正确句读,并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留给我们许多文言文寓言故事,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而且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警醒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就走进两则这样的故事。

板书《揠苗助长》、《刻舟求剑》。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视频)(1)教师范读课文,标注停顿符号,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2)借助注释,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带要求自读课文:生字娃娃圈出来,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把生字娃娃读给同桌听一听,然后一起想想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1)学习生字出示生字:yà qū qì wú ɡǎo jù mǐn揠趋契吾槁遽闵3.了解故事,悟出寓意。

三、精读领悟(一)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1.注释: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2.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最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9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最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9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冀教版第十二册第9课9、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

2.能够熟读课文,并做到正确句读。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

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理清故事层次,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5.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理。

6. 使学生懂得要按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做到正确句读,并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

2.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2)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一些常见的文言用语:“广而告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夜以继日”“以一当十”“日久见人心”等这样词的意思。

感受一点文言词句言简意赅的特点。

(二)揭题。

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师:大家要注意这个“揠”字的写法,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生答。

)你们知道禾苗的生长规律吗?用“拔”的方法能不能帮助它快长啊?咱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有趣的文言文故事。

(三)“五读”深化,理解感悟。

A、“一读”——交流释疑,指读正音。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可以向同桌或者小组成员寻求帮助,看看谁能把课文正确、通顺地读下来。

指名读,师正音。

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闵、揠、趋、槁、矣”等字的读音。

B、“二读”——教师范读,标注停顿。

师:“这样文章离我们现在比较远,读的时候只有注意停顿,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读懂其中的意思。

老师读的时候,大家用“/”标出句子中的停顿,这是我们今天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大‘法宝’。

一会儿尝试着自己再读。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③予/助苗长/矣!C、“三读”——学生练读,读懂故事。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整册教案9、《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整册教案9、《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整册教课方案 9、《寓言二则揠苗滋长守株待兔》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 4 个生字,掌握 4 个会写的字。

2.借助说明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

领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觉文言文朗诵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理解寓言意思。

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课前充足预习,调换学生自主学习的踊跃性,提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讲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巧用“五读法”层层深入,让学生耳濡目染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读懂寓言中蕴涵着的道理,懂得要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要用发展的目光来对待事物。

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课要点难点】1.在正确朗诵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并能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

2.让学生借助说明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课准备部署预习作业:1.收集有关孟子和吕不韦的资料。

2.收集一些其余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五、教课方案与设计企图教课方案设计企图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写文章和说话的时候,所用的语言有没有差别啊 ?先人也同样。

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古白话文作品还记得吗 ?(指名回答 )那篇文章更多的是先人说话所用的语言。

先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

而先人留给我们的好多文言文寓言故事,不单读起来神韵实足,还蕴涵着丰富的真理,警觉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作为炎黄后代,当我们高声的朗读着这样的文字时,就好像倾听先人的教诲,会倍感和蔼。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则,(出课题——《寓言二则》 )看看从中,我们能理解如何的道理。

二、揭题。

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揠苗滋长》。

(板书课题 )师:大家要注意这个“揠”字的写法,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谁来谈谈题目的意思 ?(生答。

)你们知道禾苗的生长规律吗 ?用“拔” 的方法能不可以帮助它快长啊 ?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个风趣的文言文故事。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2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13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2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13

“五读”:品出韵味,悟出道理。
刻舟求剑:比喻不能用变化的眼 光看待问题,办事刻板,不知变通。
五步阅读法
“一读”:读准确,读通顺。 “二读”:标停顿,助理解。 “三读”:析字句,知大意。 “四读”: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五读”:品出韵味,悟出道理。
作业 1.运用五步阅读法,预习《揠苗助长》 2.背诵课文 3.把这则寓言改编成现代文的小故事,
寓言:寓言是让我们从一个小故 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多含有讽 刺或者劝诫的性质。
“一读”:读准确,读通顺。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一读”:读准确,读通顺。
遽( jù) 契 ( qì) 遽契其舟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人称代词:他,他的 2.指示代词:这个、那个 3.语气助词,不译 4.连词,相当于“是……还是……”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人称代词,他的
遽契其舟
指示代词,这个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人称代词,他
“四读”: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四读”: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四读”: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读”:标停顿,助理解。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第三人称代词,她、他,它(们) 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温习它。)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9.2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3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9.2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3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题9 寓言二则课时数2材解读文本解读:文言文是我们古代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拔苗助长。

而《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两则寓言都有很深的寓意,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教材解读:本文安排在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感悟生活领会哲理”文化主题单元下,学习本文要让学生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食物。

文言文的学习,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坚不可摧的。

让学生从小学就接触简单的文言文,是对初小知识做好衔接。

学情分析这是小学阶段学生们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就文言文本身而言,时空跨越较大,小学生感觉很难读顺、读懂。

课程标准在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之一是:“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

因此,学习本课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一是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二是对照注释或通过查阅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白故事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

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理解寓言意思。

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巧用“五读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1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_5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1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_5

9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一、教材分析: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9 寓言二则中第一则,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二、教学目标:1学本课的生字,能通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能掌握文言文朗读节奏,能抑扬顿挫的读出文章的韵味。

3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揠苗助长》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注释理解法、情感朗读法、以读促解法还有合作讨论法。

学习方法:情感朗读-理解内容-感悟道。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下面请大家来猜一猜。

师:那你对寓言这种文体了解多少?谈一谈好吗?1.比较简短;2.寄托着意味深长的道理;3.给人以启示;4.通过讽刺主人翁达至育人的目的。

师:童话作家严文井说:寓言就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要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它却实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整体感知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怪物,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因为,我们要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和以往的不同,因为这是用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的,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作为炎黄子孙,当我们大声诵读这样的文字时,就如同聆听祖先的教诲,会倍感亲切,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心去诵读这则寓言,(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注意检查指导。

师:老师看到各小组已经认真完成了诵读任务,那哪个小组能派代表正确流利地诵读出来。

(即时评价)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比较通顺,正确,但是这样的文章离我们现在比较远,读的时候只有注意停顿,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读懂其中的意思,下面大家欣赏一下,请同学们认真听。

划出句子中的停顿,一会儿尝试着自己再读。

师:请同学们按照名师读的节奏再来练习,要求要读得响亮,抑扬顿挫,有韵味,并试着读懂故事。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1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_1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9.1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_1

《揠苗助长》教案【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过程与方法: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1.会认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课前小研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周末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读了寓言故事,你们能介绍一下吗?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课题:揠苗助长。

看了课题,你想说什么?二、巧览1.走进“寓言”,了解寓言2.巧妙识字,学生分享识字办法3、简单讲讲《揠苗助长》的故事三、巧究1.再读故事,谈谈自己想对种田人说的话,逐步感知种田人的错误。

2.小组讨论,结合《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学习上的启示、日常生活、诗歌、名言等方面谈感想与收获。

四、巧拓中外文学宝库中很多寓言故事,选一种方式(手抄报、讲故事、小组扮演......),和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寓言!内容包括:寓言故事+喜欢的理由!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还能把他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老师真高兴,课后可以多找一些寓言故事来读,明白更多的道理。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9 寓言二则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9 寓言二则

9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领悟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理解“揠”)二、初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1、快速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于课题对应的一句话。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寓言1、这是怎样一个种田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勤劳,性子急……)2、读了这些词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读句子,谈想法。

(随机讲解 1、理解“悯”“茫茫然”“病”,指导有感情朗读。

2、想象一下,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说什么呢?3、你觉得这个人怎样?)3、齐读课文四、明理《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孟子只用了短短41个字,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五、课外延伸:寓言充满了智慧,能带给我们无穷的启发。

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展示书籍),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板书:揠苗助长盼禾苗长、违反规律、拔高禾苗、弄巧成拙、禾苗枯死刻舟求剑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整理-(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9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刻舟求剑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活、领会哲理。

《寓言二则》中两则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分别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和《吕氏春秋·察今》。

故事结构完整、叙事生动,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学生不难理解。

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本课不仅要让学生领悟其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还肩负着文言文的相关能力训练。

重点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忆、诵读、积累,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做些准备。

二、设计理念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讲,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也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潜心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与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拉近和文言文的距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必要时良好的示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文言文与学生距离较远的关系,要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轻重、节奏、韵味,对于学生来讲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学生不懂处示范,能让学生更易亲近文言文,激发朗读的兴趣。

3.语文既学内容也学形式,学法的引导是语文课上教师必须要关注到的。

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在以后能自如地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及类似的文章,做到“举一反三”。

4.语文既学形式也学内容,寓意的领悟不是靠教师告之而应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悟,教师应起到的作用是“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和文本亲近的过程中感悟寓意,让学生在类似的文本中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

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理解寓言意思。

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巧用“五读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读懂寓言中蕴涵着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并能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

2.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1.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尝试读准字音,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2.搜集有关孟子和吕不韦的资料。

3.搜集一些其他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