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院系: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二、课程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的迁移原理,以及生物富集、降解作用和环境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理解污染特征与转化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环境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特征,相关元素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和途径。
了解目前环境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并能够初步分析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提出具体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概念、途径和原理(支撑毕业要求2.1)。
(2)了解环境化学中环境修复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前沿进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识别、判断、评价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支撑毕业要求2.1)。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三)思政元素根据本课程性质和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政元素进行落实。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表2 教学内容、要求与达成五、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表3 实验内容、要求与达成六、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表4 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注:考核内容体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要求。
(二)总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评价(40%)和结果性评价(60%)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习题作业和实验三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5%、10%和20%,结果性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08122C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0(含实验9学时)理论学时:21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我们面临的世界2、人与环境3、什么是环境化学4、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5、环境化学研究第二章水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教学重点:水中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防治。
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与性质2、化学平衡3、化学动力学4、酸碱化学5、配位化学6、氧化还原化学7、相间作用8、水污染9、水处理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降解规律,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作用的学科,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使学生了解大气、水、土壤、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掌握各类污染的分布、迁移转化、形成过程和机制,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培养学生对受污染环境进行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等内容。
培养学生在污染物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实践思维和逻辑思维,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理论进行受污染环境修复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重点: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适当结合学生讨论及科研论文检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讨论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重、难点提示(1)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第2章大气环境化学(8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3)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4)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和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8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与学分:环境科学专业63学时(含实验27学时),3.0学分环境工程专业54学时(含实验18学时),2.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constructed on 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etc. It is mainly use the chemical theoretic.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pollutant in atmosphere、hydrosphere、soil-geosphere and biosphere,and their chemical form , their law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re studie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了解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内容与知识。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时长:32学时面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常见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为后续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主题1: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内容1:环境化学概述、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物质的状态与分类、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
主题2:大气环境化学内容2: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污染物的形成机制、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3:水环境化学内容3:水体组成与分类、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4:土壤环境化学内容4:土壤组成与分类、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土壤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5: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内容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等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主题6: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内容6:大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案例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案例分析等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
主题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内容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环境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等。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应该由相关专业教育机构或高分子化学教师制定。
以下内容是可能包含的项目:1.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人、学时、学分以及开课学期等基本信息。
2.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理论、高分子合成方法、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应用等。
3.教学内容:具体阐述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
比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高分子化学学科的概况和特点,讲述高分子的定义、分类以及高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第二章为合成高分子键合键和聚合物溶液,介绍聚合反应的分类、高分子键合键的结构和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
环境化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环境化学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部分: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1.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 大气中的化学物质
- 水体中的化学物质
- 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2. 环境化学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
- 配位反应
3. 环境化学分析方法
- 光谱分析
- 色谱分析
- 电化学分析
第三部分:环境化学实验1. 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
- 酸雨的模拟实验
-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2. 水体中污染物的分析
- 水质污染监测实验
- 重金属离子的分析
3. 土壤中有机物检测
-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土壤中有机物的提取与测定第四部分:环境化学应用1. 大气污染控制
- 大气净化技术
- 新能源研发
2. 水质保护与治理
- 水处理技术
- 水资源管理
3. 土壤污染修复
- 土壤修复技术
- 土壤资源综合利用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
- 环境化学教学案例
- 环境化学教学视频
- 环境化学实验设计
结语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环境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学时] 24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通过《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叶绿素—a的测定原理及方法;(2)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2、实验内容测定水体中的叶绿素—a的含量,可估计该水体的绿色植物存在量。
将色素用丙酮萃取,测量其吸光度值,便可以测得叶绿素—a 的含量。
(1)将100~500ml水样经玻璃纤维滤膜过滤,记录过滤水样的体积。
将滤纸卷成香烟状,放入小瓶或离心管中。
加10ml或足以使滤纸淹没的90%丙酮液,记录体积,塞住瓶塞,并在4℃下暗处放置4h。
如有浑浊,可离心萃取液。
将一些萃取液倒入1cm玻璃比色皿,加比色皿盖,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分别在波长665nm和750nm 处测其吸光度。
(2)加1滴盐酸于上述两只比色皿中,混匀并放置1min,再在玻长665nm和750nm处测其吸光度。
3、实验仪器(1)可见光分分光度计;(2)具塞小试管;(3)玻璃纤维滤膜、剪刀、玻棒、夹子;4、实验学时8学时实验二水中苯系物的挥发速率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有机污染物的挥发过程及其规律,学会测定有机物质挥发速率的实验方法;(2)了解影响有机污染物挥发速率的有关因素;2、实验内容(1)纯物质挥发速率的测定:1)用直径12mm高10mm的不锈钢盘作为样品容器,分别加入足够的待测物质(苯、甲苯)以减少器壁高度的影响。
将容器置于分析天平上,将分析天平两边门打开。
以免蒸气饱和。
每隔30s读取重量1次,共测10次,同时量出容器的截面积。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Chemistr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污染的来源、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环境化学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且在环境介质中污染源控制和迁移转化等环境保护领域中,具备责任感。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要求学生了解污染的产生、现状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二)理解理解大气环境、水及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迁移转化原理(三)掌握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化学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环境问题上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内容,特点及发展动向。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重点:1.环境污染物类别的划分及环境效应。
2.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3.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思考题: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你如何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2.结合所学课程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提出你对环境化学发展方向的看法。
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2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2学时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气块的绝热过程,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8学时大气中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光化学反应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及危害。
本章重点: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及光化学烟雾污染。
3.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4.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环境化学
上课对象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上课年级
大二
学分/周学时
2.0学分/2学时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选用教材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环境化学》,张庆芳等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2)掌握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3)掌握典型污染物质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以及放射性物质的环境行为;
(4)理解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
(5)掌握环境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
2、技能
(1)能够利用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污染物的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
2.2.2.1含硫化合物((H2S、SO2、SO3、H2SO4、SO42-、C2H5SH、CS2等)
2.2.2.2含氮化合物(N2O、NO、NO2、NH3、HNO2、HNO3、NO3-等)
2.2.2.3碳氧化物(CO、CO2)
2.2.2.4碳氢化合物(CH4及非甲烷烃)
2.2.2.5卤素化合物(卤代烃、无机氯化物和氟化物)
(三)课程任务
环境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质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以及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理解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推导和计算。
碳酸平衡,碱度和酸度,缓冲能力,硬度水体的碳酸平衡(包括封闭和开放碳酸体系);酸碱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水体的缓冲能力;水体硬度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3.2水体污染概论
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水体污染物的类别和危害;优先污染物的概念及我国水体中优先污染物黑名单;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重点:天然水中主要八大离子;溶解性气体溶解度的求法及温度的影响;腐殖质的分类;碳酸平衡(包括封闭和开放碳酸体系);水体酸碱度及缓冲能力的有关计算。
★难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主要源和汇。
2学时
6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天然水
3.1天然水的组成及性质
3.1.1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主要八大离子及来源过程);天然水中的金属离子;天然水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度计算)、有机质(主要为腐殖质)、微量元素、水生生物等。
3.1.2天然水的基本性质:
POPs的特性、种类及对环境安全的危害,降低POPs对我国环境安全威胁的途径。
1.3.3环境效应
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
1.3.4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迁移与转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化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POPs的特性(概念);环境效应,环境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7.2硫酸烟雾
硫酸烟雾的概念及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及烟雾特征,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2.7.3酸雨酸性降水—“酸雨”概念的提出、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化学组成、酸雨中的关键性离子组分、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酸雨的危害、酸雨控制对策。
2.7.4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的概念、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温室效应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二、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并受到足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环境类技术工作奠定知识、技能基础。
1、知识
(1)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及发展动向;
(二)课程目的
环境化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运用环境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2氧化—还原
电子活度的概念;电子活度与PE的关系;PE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Nernst(能斯特)方程及有关计算:pE0与E0、pE0与lgK之间的关系;ΔG与E、pE之间的关系;天然水的pE-pH图及其绘制;天然水的pE和决定电位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水体pE对元素形态的影响(以Fe和N为例)。
★难点: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的成因机制;环境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念的区别。
2学时
2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大气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2.1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2.1.1大气的结构
2.1.2大气的组成
2.1.3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
2.1.4大气组分的源和汇
2.1.5大气-地球的能量平
2.2大气污染物
2.2.1大气污染物的类别及浓度表示
大气垂直递减率(r)和干绝热直减率(rd)、逆温、大气稳定度及判断。
2.3.2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风(大气的水平运动);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天气形势;地理地势。
2.4光化学反应基础
2产率Φ的概念。
2.4.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2.2.2.6光化学氧化剂(O3、PAN、醛类等)
★重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结构;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及换算。
★难点: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循环。
2学时
3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1)
2.3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2.3.1几个概念:
2.《环境化学》,刘兆荣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不少于300字)
(一)课程性质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是依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系所面向的环境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3.3.3配合作用
水体中包括羟基、氯离子等配位体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及有关计算;腐殖质的分类(富里酸、腐殖酸和腐黑物)及对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3.3.4水中颗粒物的吸附-解吸作用
天然水体颗粒物的主要类别,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作用,吸附作用分类(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的特点及区别),吸附等温线及各吸附等温式(H、F和L等温式)及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及有关计算。
2.2.1.1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
2.2.1.2大气污染物分类
1)按物理状态:气态污染物(约占90%)和大气颗粒物(占10%)。
2)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3)按化学组成。
2.2.1.3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混合比单位表示法;单位体积大气内物质的质量表示法;单位体积内物质的数量表示法。
2.2.2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循环
★难点:NOx的光化学循环;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酸雨pH界限的提出;平流层中O3形成与损耗的化学反应。
2学时
5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第四节大气颗粒物
2.8大气颗粒物
2.8.1大气颗粒物源和汇
源:天然和人为源;
汇:干、湿沉降及其机制。
2.8.2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及表面性质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空气动力学直径;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大气颗粒物按粒度的工程分类;大气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2)能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污染问题的能力;
(3)具备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
3、素质养成
(1)了解环境化学发展过程和方向,树立环保的专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养成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创新潜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O2和N2、O3、NO、醛、HNO2和HNO3的光离解及SO2对光的吸收。
2.5对流层中的重要自由基及来源
2.5.1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2.5.2大气中的主要自由基及来源
大气中的主要自由基有HO·,HO2·,R·,RO·,RO2·等。
★重点: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局地环流及其成因;大气垂直递减率(r)、干绝热直减率(rd)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及大气稳定度的判断;光化学反应的一般过程;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大气中的主要自由基及来源;爱因斯坦光子能量公式(E=hc/λ)的应用。
★难点:溶解性气体溶解度的求法(亨利定律)及温度的影响碳酸平衡(包括封闭和开放碳酸体系);水体酸碱度及缓冲能力的有关计算。
2学时
7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3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3.1沉淀—溶解
重金属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包括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的溶解度计算,lgc-pH图的绘制方法及基本规律)。
★难点: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局地环流的成因;大气稳定度的判断;爱因斯坦光子能量公式(E=hc/λ)的应用。
2学时
4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
2.6大气中重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2.6.1氮氧化物(NOx)的转化
2.6.1.1 NO、NO2和O3的基本光化学循环
2.6.1.2 NOx的气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