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理学课程标准(临床专业)
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说课探究

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说课探究[摘要] 说课是对一门课程的教学合理设想。
生理学课程是临床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须课。
说好这门课是讲好这门课的基础,是对教学理念梳理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生理学;课程;说课;教学[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24-02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课程剖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特色和课程反思[1]。
说课能够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了解自己所讲授的这门课,掌握它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清楚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标[2]。
目前课程说课已经成为推动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动力[3]。
笔者现对生理学课程说课介绍如下:1 《生理学》课程剖析1.1 课程定位和作用根据临床专业的课程标准,临床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和社区、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生理学》这门课程是研究正常生命(人体)现象的物理学和化学机制。
所以它在整个医学课程中定位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作用是理解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1.2 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相应机制;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能力目标:能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正常生命现象;能掌握生理学基本实验技能。
素质目标:整体观念;医学逻辑思维;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
以上三个目标中,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力目标是本课程培养的重点。
2 《生理学》课程设计2.1 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选用的理论教材属于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由白波、高明灿主编的《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版。
实验教材是本校自编教材《机能实验学》。
主要参考书姚泰主编的《生理学》(第五版,本科教材,系统性强)。
2.2 课程设计理念基于临床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二、学分学时学分:4学分;学时:68学时。
三、课程定位《生理学》是现代医学的必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将口腔临床医学知识与生理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口腔临床医学知识为切入点,讨论生命活动现象的规律,对学生认识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药理学》、《病理学》、《临床疾病概要》《口腔内科学》等课程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口腔临床知识、认识临床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前导课程是人体结构,后续课程药理、免疫及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临床专业课程。
四、与课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五、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的特征;(2)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的发生原理、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3)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 (4)掌握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相互联系及内在规律; (5)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学基础。
2.能力目标(1)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释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 (2)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4)理解四大生命体征的临床意义(5)理解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3.素质目标(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和整体观;(2)培养严谨、勤奋的学习风气和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3)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4)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六、学习情境七、课程内容及要求八、教学模式与方法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理论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难以象形态学科那样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就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了解一定的生理学新成就和新进展。
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各主要系统的生理活动的规律、生理特点、神经、体液调节的机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学基本的实验手段、实验操作、研究方法。
关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免疫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等后续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人体生理学,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自身调节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控制原理等。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兴奋性、内环境、反馈、负反馈的概念;2.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特点;3.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方法和水平;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3.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4.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重点:兴奋性、阈值、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难点: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教学建议:重点介绍兴奋性、内环境、反馈、负反馈的概念,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2/3.5适用专业:护理修订时间:2012年1月9日课程负责人:计仁军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计仁军、王平、张伟、段磊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属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而又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即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数据,能满足学习后续基础课和临床课所必备生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当拓展学生对现代生理科学前沿进展的知识面,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基层临床医疗、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是《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医学遗传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为学习《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心理健康与精神护理》、《中医护理》、《社区与老年护理》、《五官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以医学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为宗旨,强化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纵向联系,与后续课程一同构成人才培养的主线,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护士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并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护士临床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系统化理论与实训课程,突出临床职业能力培养。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与利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过程的学科,涵盖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2. 了解人体生命过程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具备分析、解决生理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细胞生物学: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代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新陈代谢: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的过程;3. 血液循环: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血压形成和调节机制;4. 呼吸与消化:了解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气体交换和消化吸收的过程;5. 神经调节: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机制,了解感觉传递和运动反射的过程;6. 内分泌调节: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7. 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实践操作,学会运用生理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理学现象;2. 组织实验课,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生理学现象;3.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生理学原理的理解;4.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介绍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准确、熟练,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分析合理;3.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六、教学支持与服务1. 提供生理学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2. 定期更新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3. 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学习辅导。
生理学课程标准

预修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 一步学习《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医学基础课程。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1)能够说出生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阐述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2)能够使用物质跨膜转运、生物电理论和肌肉收缩原理等理论解释相关生理现象。 (3)能够阐述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能够使用神经系统对运动、感觉机能的调节和植物神
经的内脏调节理论,解释相关生理作用,阐述脑的高级功能。 (4)能够阐述视觉、听觉的信号传导过程及其机制,能够说明前庭器官的功能。 (5)能够概括血液的理化性质,阐述血液凝固和抗凝的机制,说明人体血型的分类及输血的原 则。 (6)通过心肌生物电现象、生理特性、心动周期、血压的形成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微
4. 在每章内容讲授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内容的归纳小结,前后知识点的比较、联系,以便于 理清思路,切实掌握知识点;利用网络课程的试题库资源或是试题集进行自我测试,及时复习及了 解自己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生理学》的学习,理解和应用现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 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特别机制和活动规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同时为学习相关后续的基础、 临床医学及军事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2
为教育的新手段、新模式,是教育面向大众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通过浏览生理学网络课程,可 更轻松、方便,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视频点播可以让学员和在课堂上一样看到老 师的讲解,可对不懂的内容反复观看,并可通过留言、论坛进行讨论,教员给予答疑解惑;动画可 以生动具体地演示抽象复杂的生理现象,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提 高学习效果。学员也可登录网络课程,了解生理学教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安排,了解学科的科研方 向和学术动态,如果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可以及时和教员探讨,教研室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学 员课外科研,可以独立开展一个小课题或跟随研究生参与科研实验,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科研方法训 练,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研的能力。
生理学全部教案文档

生理学全部教案文档
医学生理学教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医学生理学
2、所属学科:医学
3、课程性质:临床实践型
4、学时数:48学时
5、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6、主讲教师:XXX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基本的生理学知识,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
2、熟悉人体各系统功能,掌握生理过程和活动的法则
3、了解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下,人体各系统的特征及病理变化
4、了解各类常见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并培养学生临床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心脏生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灌注和循环、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心律失常的形成及治疗等
2、循环系统生理:血液组成及血液的循环及其动力学;脉管的活动及血液阻力的影响;心脏血管系统的变性病变等
3、呼吸系统生理:呼吸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神经调节;呼吸功能的衰竭及急性及慢性呼吸衰竭的药物治疗等
4、消化系统生理:消化过程的解剖学及生理学特点,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
5、泌尿系统生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泌尿激素的分泌过程、肾小球滤过作用等
6、内分泌系统生理:内分泌的特点和泌乳素的发生及功能。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统一全国各地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标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2020年进行了修订,更新了教学内容和标准,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
本文将对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后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的科学认识和方法,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熟悉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2.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多样性,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掌握生物学知识与科技应用的联系,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分支学科、生命现象和科技应用等方面。
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生物科学基本概念:生命的起源、进化、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2.细胞生物学: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生命周期、代谢与调节等;3.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分类、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等;4.遗传学:遗传基础、遗传变异、遗传与进化、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等;5.生理学: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平衡、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等;6.生物技术与应用: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医学健康与生物工程等。
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实验、讨论、观察和实践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
四、评价方式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综合评价等方式。
临床正常人体机能之生理学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机能(生理)》课程标准编者:基础教研室(生理课程组)审核人:江桃桃课程负责人:李少平二级学院院长:向宇编制单位:仙桃职业学院编制日期: 2016 年 2 月 19 日仙桃职业学院教务处制2016年 2月 19 日《正常人体机能》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正常人体机能是由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整合而成,其中《生理学》部分是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的一门学科,是主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院校各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提出的“为基层、社区和农村培养医疗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强化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
我们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重要生理功能和产生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能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技能及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88学时,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16学时。
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及专业的关系((的综合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能了解正常人体机能学的科研方法和初步具备科研思维能力。
(二)知识目标:(1)能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某些重要生理功能产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2)掌握正常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技能及学习方法,为学习其它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3)能规范、准确使用常用生理学的术语。
(三)职业素质目标:(1)形成热爱生命和献身人类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
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立志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2)树立爱护实验动物,珍惜生命的观念,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
4.生理学课程标准(临床专业)

《生理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部适用专业:护理/临床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属生物医学的分支。
生理学是临床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并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内科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基层临床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需要,合理取舍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适当增加课程新进展,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服务。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理论学时为60学时,实验融入机能实验(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2.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功能调节及机制。
3.熟悉各系统间功能联系;4.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2.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3.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三、课程内容要求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1.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多种不同版本的生理学优质教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取长补短,重组教材,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在选用教材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一方面强调生理学知识的重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教学建议1.在课程内容组织上,以“能用、够用”为度,将一些涉及假说和分子机制的内容略讲,将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如血液和生殖的部分内容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重点讲授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机体各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的重要生理功能、机制及其功能调节。
2.生理学属于医学生首次接触的功能学科,其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而专科层次的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为强化教学效果,授课时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2/3.5适用专业:护理修订时间:2012年1月9日课程负责人:计仁军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计仁军、王平、张伟、段磊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属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而又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即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数据,能满足学习后续基础课和临床课所必备生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当拓展学生对现代生理科学前沿进展的知识面,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基层临床医疗、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是《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医学遗传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为学习《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心理健康与精神护理》、《中医护理》、《社区与老年护理》、《五官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以医学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为宗旨,强化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纵向联系,与后续课程一同构成人才培养的主线,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护士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并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护士临床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系统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突出临床职业能力培养。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及利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学习要以《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课程为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具备观察疾病肉眼和显微镜下病变特点,并作出病理诊断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和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基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学习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
1.针对需求,合理安排:面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与需求,坚持既要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删繁就简,还要充分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故除完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本理论内容外,多讲解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临床病理联系,安排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主要目的。
2.教学并轨,勇于创新:调整和改革传统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分轨授课的教学模式,利用我院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设施,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轨的教学方式,即在同一课堂内,同一章节的理论教学后立即进行实践教学,这样的模式可以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有“学了就练,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一方面与其它医学基础科学密切相关,如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这些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时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是学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前提;另一方面与临床各科实际工作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学科。
《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为后续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掌握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物质转运、信号转导等。
熟悉神经、肌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理现象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生理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1、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2、血液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理功能生理性止血血型与输血原则3、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呼吸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5、消化与吸收消化道的基本生理功能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吸收6、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体温及其调节7、尿的生成与排出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尿生成的调节清除率8、感觉器官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平衡感觉器官9、神经系统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10、内分泌激素的概念和分类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11、生殖男性生殖女性生殖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部适用专业:药剂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属生物医学的分支。
生理学是临床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并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内科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理解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
同时能使用生理学原理解释正常生命现象。
(二)设计思路结合基层临床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需要,合理取舍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适当增加课程新进展,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服务。
本课程建议安排在第2学期,理论学时为64学时,实验融入机能实验学(生理相关实验1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功能调节及机制。
(3)熟悉各系统间功能联系。
(4)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
(2)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3)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要求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1.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优质教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取长补短,重组教材,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在选用教材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一方面强调生理学知识的重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教学建议1.在课程内容组织上,以“能用、够用”为度,将一些涉及假说和分子机制的内容略讲,将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如血液和生殖的部分内容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重点讲授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机体各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的重要生理功能、机制及其功能调节。
生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理制订人:2011年6 月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标准模板《生理》课程教学标准制订人审定人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 4 学分:4 适用专业:护理修习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一、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的依据本课程依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习。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和岗位需求,以理论与实践融合为契机,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为目标,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体现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情景和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依据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将教学内容序化为两大学习情景和八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通过与社会、医院合作,校内实验室建设、课程网络建设等各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生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的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因此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理解生理基本理论知识及生理活动调节机制,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生理与其他医学学科知识紧密联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人体解剖、组织胚胎等前续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又要以本门课程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为护理等专业的病理生理、护用药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等其他专业桥梁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 , 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属生物医学的分支。
生理学是临床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并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内科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基层临床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需要,合理取舍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适当增加课程新进展 , 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服务。
本课程安排在第 2 学期,理论学时为52 学时,实验融入机能实验(生理相关实验1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2.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功能调节及机制。
3.熟悉各系统间功能联系;4.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2.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3.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三、课程内容要求序教学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设计建议课时号名称任务1.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1. 能用兴奋性的生理概念 1. 以人体的生命表相关知识解释刺学的 2.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现导入生命基激与人体反应的基本调节机制,负反馈、正 2. 教学内容:运用举本特征联系,并用于实际一内容反馈的概念例讲解生理基本概2(理论)及功能生活及相 3.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念、研究方法,对比调节 2. 能说出人体功关概法法讲解机体功能调能调节的方式及念 4.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任节方式的特点特点务和内容1. 细胞1.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1. 通过制备蛙类 1. 从新陈代谢导入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膜的物现象及其产生原理坐骨神经 - 腓肠肌细胞功能的讲解质转运细胞 2.熟悉刺激引起兴奋的标本,能正确使用 2. 教学内容:借标本2. 神经的基条件;肌细胞收缩的原常用的手术器械实例讲解神经、肌细4(理论)二细胞及本功理 2. 能用物质转运胞的兴奋性及其表肌细胞能 3.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兴奋性的知识现,解决因内容抽象兴奋表上传导的原理;肌肉收点来解释生理现学生不易理解的问现及联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象题系析1. 血浆渗透压2. 血细胞生理功能三血液 3. 血液凝固4.ABO血型及的鉴定输血1. 掌握血浆渗透压,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 1. 能初步鉴定ABO本过程, ABO 血型及输血型血 2. 能将输血原则2. 熟悉血浆酸碱度,各及注意事项运用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于临床Rh 血型系统 3. 能利用不同的3. 了解血沉,红细胞的手段来影响凝血生成,抗凝物质,纤溶,的速度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凝集1.以输血的由来导入血液的功能及血型2.教学内容:结合腌制食品讲解血浆渗透压内容,以 4(理论)临床病案为例讲解血液凝固和输血,通过血型鉴定实验加强对血型分型原则的理解血液四循环1.心脏 1. 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生理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泵血机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制)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2.血管的因素生理 2. 熟悉心音的种类和意(血压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形成、及其意义,微循环的组组织液成及血流通路,组织液的生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成)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3.心血节管活动 3.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的调节特点,微循环的调节1. 能用心肌细胞的自律、兴奋、传导和收缩特性解 1. 以人体基本生命释心脏的泵血过体征(心率和血压)程、机制,解释临导入循环系统床一些心脏用药 2. 教学内容:借心血的原理管系统的临床病案,8(理论)2. 能分析不同的分析心血管的功能生理状态下,血压及机制,讲解可通过的变化及机制多媒体课件的展示、3. 会用组织液生或用比喻来帮助学成的影响因素分生理解析病生水肿出现的原因1. 掌握肺通气、呼吸气1. 能说出呼吸的 1. 以呼吸困难来导基本过程并分析体的交换及 PCO 、 PO 、临床常见呼吸困入呼吸的基本过程呼吸基 22[H +] 对呼吸的影响难的病因2. 教学内容:通过呼五呼吸本过程 2. 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2. 会用生理学知 吸困难病案, 分析呼 6(理论)及影响运输形式识解释不同条件 吸具体过程及影响因素3. 了解呼吸道的功能特下呼吸变化的原 因素征以及肺的非呼吸功能因,为今后呼吸疾 3. 用图表形式小结病学习奠定基础1. 掌握消化的概念;胃 1. 能说出食物在 1. 以正常人体新陈液、胰液的主要成份及 消化道不同部位其主要作用;吸收的概 的消化过程,会用 代谢所需物质的来消化、 念及几种主要营养物质正常生理状态下 源导入消化和吸收消 化 的吸收胃液和胰液不消 2. 教学内容:借助分吸收过六和 吸 2. 熟悉胃的运动形式及化自身的机制来 析食物摄入后的过 4(理论)程及机收其作用,胃排空的概念解释溃疡和胰腺 程条理化讲解知识制3. 了解小肠内的消化液炎发病机制点,合理运用图示、及其作用,小肠的运动 2. 能说出三大营 类比和病案分析的 形式及其作用;大肠的 养物质及无机盐 教学手段功能 的吸收过程1. 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1. 能说出各种因素(环境、食物、1. 能量 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测运动和精神活动)算代谢与对能量代谢的影2. 掌握人体体温体温的1. 以机体的体温如能 量 体温的响概念及正常值体温的神何维持稳定来导入代 谢 联系2. 能将基础代谢七经调节。
机体的产热和2. 教学内容:借助发 2(理论)和 体 2. 物理率的测定指标用散热过程热这一情景来讲解温方法降于一些内分泌疾3. 熟悉基础代谢率;体产散热及机制温涉及病的诊断温调定点学说的机制3. 能将机体的散4. 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热方式用于临床方法、测定原理物理降温1. 掌握排泄的概念及主 1. 能说出尿液生 1. 以肾衰竭为导入要排泄器官 成的基本过程,并 排泄2. 掌握尿生成过程及其 能利用影响尿液 2. 教学内容:利用多影响因素 生成因素来分析 媒体直观、形象的优肾脏的 3. 熟悉尿液浓缩和稀释 尿液理化变化的 势展示尿液生成的 6(理论)八排泄排泄过 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可能机制过程,结合临床病案 程4. 熟悉尿液的成份及理 2. 能理解尿液浓 讲解影响尿液生成 化性质 缩和稀释的基本 的因素,可前后类比5. 了解肾脏在排泄及维 过程,帮助药理利 肾小球的滤过和组 持内环境稳态中的意 尿药知识点的学 织液的生成以强化 义;排尿活动习知识点1. 能正确使用音视觉和 1. 掌握眼的三个调节、 叉及视力图表测 1. 以常见的感觉导听觉器 眼的折光异常、眼感光 定听力及视力官(色 系统;说出视敏度与视 2. 能用生理学视 入感觉器官九感 觉 盲 检 野的概念觉知识点分析不 2. 教学内容:以临床 2(理论)器官查、视 2. 掌握声波传入内耳的同的视觉障碍成 失明为情景, 用直观敏度、 途径 因图示讲解视觉形成 听力测 3. 熟悉前庭的功能和半 2. 能用声波传入 的过程定)规管的功能内耳的途径来区分耳聋的类型神经系统的作用(针神经刺激肢十系统体后人体的表现及机制)内分泌十内分系的生理作用一泌及其调节生殖器十生殖官的功二能1. 掌握突触传递的过程1. 能说出感觉、运和原理;感觉投射系统;肌牵张反射;自主神经动的形成过程,能系统的主要功能熟悉神分析神经系统不1. 以针刺一侧肢体经纤维兴奋传导功能的同部位受损后的后的人体的反应为特征;神经元间信息传机体功能变化及导入递的形式;中枢神经元其机制2. 教学内容:结合生的联系方式;中枢抑制; 2. 能区分内脏痛活实例讲解,运用多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牵涉痛)与体表媒体教学,通过反射能;脑干对肌紧张的调痛,提示临床处理弧分析实验加深学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疼痛的注意事项生对于感觉和运动动的调节;各级中枢对 3. 能说出不同机形成过程的理解内脏活动的调节能状态下,交感和2. 熟悉痛觉生理副交感神经对各3. 了解脑的高级功能;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1.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腺垂体激素的生 1. 能说出甲状腺理作用,三个功能轴激素的生理功能,2.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并解释相关疾病理作用及甲状腺功能的的临床表现调节 2.能说出糖皮质 1. 以常见的内分泌3.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激素的生理作用疾病为导入用与调节;知道胰高血及生成的调节,帮 2. 教学内容:多结合糖素的作用与调节助理解临床使用相应内分泌疾病表4.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糖皮质激素时注现讲解激素的生理用与调节意事项作用5.熟悉肾上腺髓质的 3. 能通过胰岛素作用与调节的作用解释糖尿6.了解激素的分类和作病的可能机制及用,激素的一般特征;治疗措施激素的作用机制1.掌握雌孕激素的生理能说出女性月经作用周期性激素的变教师指导出学习重2.熟悉月经周期中雌孕化规律,帮助理解点,学生自主查阅资激素与月经周期的关系避孕药物作用机料学习3.了解睾丸的功能及其制调节8(理论)4(理论)2(理论)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1.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多种不同版本的生理学优质教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取长补短,重组教材,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在选用教材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一方面强调生理学知识的重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教学建议1.在课程内容组织上,以“能用、够用”为度,将一些涉及假说和分子机制的内容略讲,将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如血液和生殖的部分内容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重点讲授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机体各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的重要生理功能、机制及其功能调节。
2.生理学属于医学生首次接触的功能学科,其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而专科层次的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为强化教学效果,授课时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3.提高整体实验项目的设计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验过程中,在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的处理:部分生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依据课程标准来讲透重点、多次重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5.生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首次接触活体动物实验,教学过程重,注重灌输学生珍重生命的观念,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